翻转台电(翻电)

翻转电台FlipRadio
undefined
Dec 16, 2021 • 1h 51min

翻电2.0Special 把中国史还给世界 • 印欧文明与波斯帝国 VOL.72

这是翻电2.0第三章《中国史与思想史》的支线节目,我们以中国断代方式查看世界,主要是欧亚大路上其他文明的进程,以此获得一种对比。当然其中非常关键的就是逐渐获得重新审视北方民族的方式,了解中国历史进程与世界历史的碰撞与互相影响。请去flipradio.3adisk.com下载本地的地图。今天的内容包括:1 01:52 关于挺翻电2.0第三章主体节目的劝谏2 02:57 下载地图的地址PART1 了解跨文化文明的隔阂和颗粒度3 04:02 地区、人种、语言的不同颗粒度障碍4 10:50 从钱币上文字的引入:一种传播广泛的书写系统5 23:44 阿拉姆语的发祥地:书写文字的引擎地6 26:26 波斯帝国使用的文字PART2 波斯帝国的文明与统治7 36:47 被塑造为反派和东西文明对抗中的波斯8 41:26 温和的君主居鲁士9 47:55 波斯:第一个有效统治的超大帝国10 48:35 波斯的文字政策11 53:23 波斯的行省制度12 57:27 驿道、度量衡与货币13 01:06:16 波斯与秦的对比,中华文明西来说PART3 印度-伊朗人14 01:12:50 伊朗、波斯语言的由来15 01:18:02 印度-波斯人与迁徙史16 01:24:42 与中国最有关的:波斯帝国东部的文化区域和城市17 01:37:29 波斯的宗教:祆教对这个新节目的尝试有任何意见,欢迎你在评论区交流讨论。大家还要记得敢于去相信。
undefined
Dec 14, 2021 • 2h 44min

FULL 克服属己理性:儒家的政治哲学(孔子09)-翻电2.0

讲义下载地址可以在地址:flipradio.3adisk.com第三章问题意识: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再次扎入“中国特殊论”。当然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古典文明,特殊是一定的,但这个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本期问题意识:礼是在人与人之间塑造秩序的精微面相,但是不是每个处境下,每个大的环境下,都有达成的可能呢?如果不能该怎么办?通过之前的节目,我们应该了解了儒家对于“人际关系”的关注,以及在所有微观的实践处境中,如何谨慎而不教条地使用礼来塑造秩序。但我们依然不禁去想,如果生活在一个全是君子的世界,这样的观念当然是极好的。但如果一个君子在一个全是恶人的世界执着践行这个信念,虽然依然是可能的。不过除了自己遍体鳞伤外,这又有什么意义呢?礼的主张如何面对一个无礼的世界呢?恰好,孔子所在的礼崩乐坏的时代,正是这样一个无礼的世界,那么《论语》是否对与这样的秩序话题和更复杂的政治生活世界给予解释呢?1 直面霍布斯的诱惑 02:06在上一期,我们讲究从礼的角度,于人际关系的精微面相中取得自由行动的空间。但确实在很多时候,礼的要求与功利和正义并不能两全。不然晋国太子申生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在并不罕见的情况下,人与人就是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和摩擦中的,因此霍布斯的思路是否更好地覆盖和解决了这些“恶”,并且建立了一个平等的社会。而儒家不仅难以应对这些恶?还可能建立一个不平等的等级秩序?2 儒家对恶的深思 30:49一种政治哲学思想,总是建立在对“问题”的理解上的,如果人的自然状态就已经完美,那么自然没有什么“政治”可言。理解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就要从儒家对“恶”的考量上得到。而儒家对恶的洞察,比起霍布斯,比起荀子在之后的观点,都要高明不少。A.《论语•阳货》 32:15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这里也用到了《荀子•性恶》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3 儒家对“民”的看法 49:49 儒家政治哲学的对象,在《论语》这个著作中就是以“民”这个概念作为基础,从“民”的理解和对待方式,以及民与君的互动关系中,儒家发展出自己的独特政治哲学洞察。这是一种将“礼的秩序”看作高于理性塑造的正义与公正观念的独特政治学思路。A.《论语•学而》使民以时 50:17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B.《论语•学而》慎终追远 52:31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C.《论语•为政》民与耻 01:00:59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论语•为政》孔子为政 01:04:17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E.《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 01:10:20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F.《论语•公冶长》子谓子产 01:14:23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G.《论语》民之知 01:16:04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H.《论语•雍也》樊迟问知 01:17:29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I.《论语•雍也》民鲜久矣 01:19:11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J.《论语•泰伯》笃亲不遗故旧 01:22:21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勘误:这句应为《泰伯》,而非《雍也》。又此句末“偷”字可能更好解释为“薄情”。)K.《论语》民不知德厚 01:25:56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泰伯》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L.《论语•颜渊》仲弓问仁 01:35:23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M.《论语•颜渊》颜回问仁 01:37:2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N.《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 01:43:04季康子 问政于孔子 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 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O.《论语•子路》名正言顺 01:45:25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在差异中形成良好的政治哲学秩序总结 01:56:17问答部分 02:16:17
undefined
Dec 14, 2021 • 1h 56min

儒家愚民吗?(儒家的政治哲学 3/3)孔子

讲义下载地址可以在地址:flipradio.3adisk.com第三章问题意识: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再次扎入“中国特殊论”。当然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古典文明,特殊是一定的,但这个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本期问题意识:礼是在人与人之间塑造秩序的精微面相,但是不是每个处境下,每个大的环境下,都有达成的可能呢?如果不能该怎么办?通过之前的节目,我们应该了解了儒家对于“人际关系”的关注,以及在所有微观的实践处境中,如何谨慎而不教条地使用礼来塑造秩序。但我们依然不禁去想,如果生活在一个全是君子的世界,这样的观念当然是极好的。但如果一个君子在一个全是恶人的世界执着践行这个信念,虽然依然是可能的。不过除了自己遍体鳞伤外,这又有什么意义呢?礼的主张如何面对一个无礼的世界呢?恰好,孔子所在的礼崩乐坏的时代,正是这样一个无礼的世界,那么《论语》是否对与这样的秩序话题和更复杂的政治生活世界给予解释呢?3 儒家对“民”的看法儒家政治哲学的对象,在《论语》这个著作中就是以“民”这个概念作为基础,从“民”的理解和对待方式,以及民与君的互动关系中,儒家发展出自己的独特政治哲学洞察。这是一种将“礼的秩序”看作高于理性塑造的正义与公正观念的独特政治学思路。A.《论语•学而》使民以时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B.《论语•学而》慎终追远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C.《论语•为政》民与耻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论语•为政》孔子为政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E.《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F.《论语•公冶长》子谓子产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G.《论语》民之知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H.《论语•雍也》樊迟问知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I.《论语•雍也》民鲜久矣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J.《论语•泰伯》笃亲不遗故旧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勘误:这句应为《泰伯》,而非《雍也》。又此句末“偷”字可能更好解释为“薄情”。)K.《论语》民不知德厚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泰伯》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L.《论语•颜渊》仲弓问仁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M.《论语•颜渊》颜回问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N.《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 季康子 问政于孔子 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 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O.《论语•子路》名正言顺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在差异中形成良好的政治哲学秩序总结 问答部分
undefined
Dec 14, 2021 • 20min

儒家对恶的深思(儒家的政治哲学 2/3)孔子

讲义下载地址可以在地址:flipradio.3adisk.com第三章问题意识: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再次扎入“中国特殊论”。当然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古典文明,特殊是一定的,但这个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本期问题意识:礼是在人与人之间塑造秩序的精微面相,但是不是每个处境下,每个大的环境下,都有达成的可能呢?如果不能该怎么办?通过之前的节目,我们应该了解了儒家对于“人际关系”的关注,以及在所有微观的实践处境中,如何谨慎而不教条地使用礼来塑造秩序。但我们依然不禁去想,如果生活在一个全是君子的世界,这样的观念当然是极好的。但如果一个君子在一个全是恶人的世界执着践行这个信念,虽然依然是可能的。不过除了自己遍体鳞伤外,这又有什么意义呢?礼的主张如何面对一个无礼的世界呢?恰好,孔子所在的礼崩乐坏的时代,正是这样一个无礼的世界,那么《论语》是否对与这样的秩序话题和更复杂的政治生活世界给予解释呢?2 儒家对恶的深思一种政治哲学思想,总是建立在对“问题”的理解上的,如果人的自然状态就已经完美,那么自然没有什么“政治”可言。理解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就要从儒家对“恶”的考量上得到。而儒家对恶的洞察,比起霍布斯,比起荀子在之后的观点,都要高明不少。A.《论语•阳货》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这里也用到了《荀子•性恶》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undefined
Dec 14, 2021 • 31min

等级与平等的障眼法(儒家的政治哲学 1/3)孔子

讲义下载地址可以在地址:flipradio.3adisk.com第三章问题意识: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再次扎入“中国特殊论”。当然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古典文明,特殊是一定的,但这个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本期问题意识:礼是在人与人之间塑造秩序的精微面相,但是不是每个处境下,每个大的环境下,都有达成的可能呢?如果不能该怎么办?通过之前的节目,我们应该了解了儒家对于“人际关系”的关注,以及在所有微观的实践处境中,如何谨慎而不教条地使用礼来塑造秩序。但我们依然不禁去想,如果生活在一个全是君子的世界,这样的观念当然是极好的。但如果一个君子在一个全是恶人的世界执着践行这个信念,虽然依然是可能的。不过除了自己遍体鳞伤外,这又有什么意义呢?礼的主张如何面对一个无礼的世界呢?恰好,孔子所在的礼崩乐坏的时代,正是这样一个无礼的世界,那么《论语》是否对与这样的秩序话题和更复杂的政治生活世界给予解释呢?1 直面霍布斯的诱惑在上一期,我们讲究从礼的角度,于人际关系的精微面相中取得自由行动的空间。但确实在很多时候,礼的要求与功利和正义并不能两全。不然晋国太子申生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在并不罕见的情况下,人与人就是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和摩擦中的,因此霍布斯的思路是否更好地覆盖和解决了这些“恶”,并且建立了一个平等的社会。而儒家不仅难以应对这些恶?还可能建立一个不平等的等级秩序?
undefined
Dec 9, 2021 • 1h 55min

翻电2.0Special 把中国史还给世界 • 春秋篇(上) VOL.71

这是翻电2.0第三章《中国史与思想史》的支线节目,我们以中国断代方式查看世界,主要是欧亚大路上其他文明的进程,以此获得一种对比。当然其中非常关键的就是逐渐获得重新审视北方民族的方式,了解中国历史进程与世界历史的碰撞与互相影响。今天的内容包括:PART1 引入1 01:31 把中国史还给世界的意义2 12:10 地图的想象,欧亚沟通的路途3 21:19 欧亚连通两个路径的总结4 25:06 从中亚进入华夏的路径PART2  31:12 春秋时期的世界史5 32:20 西欧:罗马的建立与共和制2.1 35:32 希腊文明部分6 39:21 希腊青铜文明的成熟7 41:44 青铜与铁器冶炼的传播8 45:00 塞伊玛 - 图尔宾诺现象:青铜的传播族群9 48:48 规模化铁器冶炼技术的发明10 50:36 希腊的爱琴海殖民与贸易11 53:31 商贸、财富、希腊政体的转变12 56:48 雅典政体变化与梭伦改革13 01:04:33 斯巴达同盟的建立——僭主之敌14 01:07:09 希腊诸城邦的舞台有多大?2.2 01:08:50 从亚述到波斯15 01:08:55 亚述帝国:第一个大帝国的崛起16 01:12:48 等待强者的降临:近东四强17 01:15:22 不可思议的大帝国:波斯帝国2.3 01:18:40 大流士与希波战争18 01:22:29  雅典平民化:庇西特拉图到克利斯提尼改革19 01:35:06 第二次波斯远征:马拉松大捷21 01:39:20 雅典进一步平民主义化21 01:42:40 希腊备战与联盟的建立22 01:46:40 薛西斯进攻希腊,斯巴达三百勇士对这个新节目的尝试有任何意见,欢迎你在评论区交流讨论。大家还要记得敢于去相信。
undefined
Dec 7, 2021 • 2h 53min

FULL 于不可避免传统中的真自由(孔子08)-翻电2.0

讲义下载地址可以在地址:flipradio.3adisk.com第三章问题意识: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再次扎入“中国特殊论”。当然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古典文明,特殊是一定的,但这个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本期问题意识:上期阐释了礼的实然价值,为什么礼的价值重要呢?各种现实主义更是立足于实然,那么礼为何不是一种偏颇,或一厢情愿的实然呢?在上一次我们描述礼是一种“实然道德秩序”,而非仅仅应然后。我们将继续呈现礼作用的方式,我们已经提到礼与NOUS有某种相似之处,因而与中庸位置的达成至关重要。因而礼的传统就与实践智慧与明智建立了关系。如何从实践智慧的角度理解礼,并以“实践智慧”作为突破口来理解中国思想轴心突破的价值和特点。相信我,比起真理,我们更需要明智与实践智慧。1 上三期礼之视角的大总结 02:24礼是一种实然的秩序,但实然的秩序和进路也很多。其中有的相信人,有的不相信人(马基雅维里、霍布斯),有的甚至不涉及是否要相信人的问题(极端自由主义、达尔文主义)。这些都声称自己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进路,那么儒家的“礼”与他们相较,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将上3期节目的所有内容做一个总结,希望在进一步阐释之前,给你一个对儒家“礼”的回溯和综观。2 不可避免的传统与拉扯 59:05我们再次提到人“在世”存在,这样的存在必然在传统中存在。而我们现在很多的烦恼,其实也就是与传统的碰撞。这也是孔子自己真实遭遇的问题。A.《礼记•檀弓上》孔子崇坟 01:01:52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 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 曰:“防墓崩。” 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B.《泰伯》诗教、礼教、乐教 01:19:12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C.《子罕》礼的取舍 01:40:56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3 于传统化用中的自由 01:50:51 这部分我们跳出《论语》,更多指向有很多礼与失礼例子的《礼记•檀弓上》,来看在真实世界中孔子与礼传统的碰撞和抉择,并从中看书这种实践智慧与自由的关联。A.《礼记•檀弓上》仲子丧子 01:50:51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 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 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B.《礼记•檀弓上》亲、君、师 01:59:22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致丧三年。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C.《礼记•檀弓上》季武子命哭 02:06:06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许之。入宫而不敢哭。武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吾许其大而不许其细,何居?” 命之哭。D.《礼记•檀弓上》孔子择拜 02:09:38孔子曰:“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稽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三年之丧,吾从其至者。”E.《礼记•檀弓上》礼的共识面相 02:12:12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致丧三年。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F.《礼记•檀弓上》孔子侍死 02:16:53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為也。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斲,琴瑟張而不平,竽笙備而不和,有鐘磬而無簨虡,其曰明器,神明之也。」G.《礼记•檀弓上》孔子观卫葬 02:19:23孔子在衛,有送葬者,而夫子觀之,曰:「善哉為喪乎!足以為法矣,小子識之。」子貢曰:「夫子何善爾也?」曰:「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子貢曰:「豈若速反而虞乎?」子曰:「小子識之!我未之能行也。」H.《礼记•檀弓上》孔子说骖 02:23:05孔子之衛,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貢說驂而賻之。子貢曰:「於門人之喪,未有所說驂,說驂於舊館,無乃已重乎?」夫子曰:「予鄉者入而哭之,遇於一哀而出涕。予惡夫涕之無從也。小子行之。」礼是一种面向可经验真实生活的智慧和自由 02:39:30问答部分 02:05:00
undefined
Dec 7, 2021 • 1h 2min

传统化用中的自由(传统中的真自由 3/3)孔子

讲义下载地址可以在地址:flipradio.3adisk.com第三章问题意识: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再次扎入“中国特殊论”。当然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古典文明,特殊是一定的,但这个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本期问题意识:上期阐释了礼的实然价值,为什么礼的价值重要呢?各种现实主义更是立足于实然,那么礼为何不是一种偏颇,或一厢情愿的实然呢?在上一次我们描述礼是一种“实然道德秩序”,而非仅仅应然后。我们将继续呈现礼作用的方式,我们已经提到礼与NOUS有某种相似之处,因而与中庸位置的达成至关重要。因而礼的传统就与实践智慧与明智建立了关系。如何从实践智慧的角度理解礼,并以“实践智慧”作为突破口来理解中国思想轴心突破的价值和特点。相信我,比起真理,我们更需要明智与实践智慧。3 于传统化用中的自由这部分我们跳出《论语》,更多指向有很多礼与失礼例子的《礼记•檀弓上》,来看在真实世界中孔子与礼传统的碰撞和抉择,并从中看书这种实践智慧与自由的关联。A.《礼记•檀弓上》仲子丧子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 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 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B.《礼记•檀弓上》亲、君、师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致丧三年。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C.《礼记•檀弓上》季武子命哭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许之。入宫而不敢哭。武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吾许其大而不许其细,何居?” 命之哭。D.《礼记•檀弓上》孔子择拜孔子曰:“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稽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三年之丧,吾从其至者。”E.《礼记•檀弓上》礼的共识面相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致丧三年。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F.《礼记•檀弓上》孔子侍死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為也。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斲,琴瑟張而不平,竽笙備而不和,有鐘磬而無簨虡,其曰明器,神明之也。」G.《礼记•檀弓上》孔子观卫葬孔子在衛,有送葬者,而夫子觀之,曰:「善哉為喪乎!足以為法矣,小子識之。」子貢曰:「夫子何善爾也?」曰:「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子貢曰:「豈若速反而虞乎?」子曰:「小子識之!我未之能行也。」H.《礼记•檀弓上》孔子说骖孔子之衛,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貢說驂而賻之。子貢曰:「於門人之喪,未有所說驂,說驂於舊館,無乃已重乎?」夫子曰:「予鄉者入而哭之,遇於一哀而出涕。予惡夫涕之無從也。小子行之。」礼是一种面向可经验真实生活的智慧和自由问答部分
undefined
Dec 7, 2021 • 52min

不可避免的传统碰撞(传统中的真自由 2/3)孔子

讲义下载地址可以在地址:flipradio.3adisk.com第三章问题意识: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再次扎入“中国特殊论”。当然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古典文明,特殊是一定的,但这个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本期问题意识:上期阐释了礼的实然价值,为什么礼的价值重要呢?各种现实主义更是立足于实然,那么礼为何不是一种偏颇,或一厢情愿的实然呢?在上一次我们描述礼是一种“实然道德秩序”,而非仅仅应然后。我们将继续呈现礼作用的方式,我们已经提到礼与NOUS有某种相似之处,因而与中庸位置的达成至关重要。因而礼的传统就与实践智慧与明智建立了关系。如何从实践智慧的角度理解礼,并以“实践智慧”作为突破口来理解中国思想轴心突破的价值和特点。相信我,比起真理,我们更需要明智与实践智慧。2 不可避免的传统与拉扯我们再次提到人“在世”存在,这样的存在必然在传统中存在。而我们现在很多的烦恼,其实也就是与传统的碰撞。这也是孔子自己真实遭遇的问题。A.《礼记•檀弓上》孔子崇坟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 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 曰:“防墓崩。” 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B.《泰伯》诗教、礼教、乐教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C.《子罕》礼的取舍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undefined
Dec 7, 2021 • 58min

礼视角的大总结(传统中的真自由 1/3)孔子

讲义下载地址可以在地址:flipradio.3adisk.com第三章问题意识: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再次扎入“中国特殊论”。当然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古典文明,特殊是一定的,但这个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本期问题意识:上期阐释了礼的实然价值,为什么礼的价值重要呢?各种现实主义更是立足于实然,那么礼为何不是一种偏颇,或一厢情愿的实然呢?在上一次我们描述礼是一种“实然道德秩序”,而非仅仅应然后。我们将继续呈现礼作用的方式,我们已经提到礼与NOUS有某种相似之处,因而与中庸位置的达成至关重要。因而礼的传统就与实践智慧与明智建立了关系。如何从实践智慧的角度理解礼,并以“实践智慧”作为突破口来理解中国思想轴心突破的价值和特点。相信我,比起真理,我们更需要明智与实践智慧。1 上三期礼之视角的大总结礼是一种实然的秩序,但实然的秩序和进路也很多。其中有的相信人,有的不相信人(马基雅维里、霍布斯),有的甚至不涉及是否要相信人的问题(极端自由主义、达尔文主义)。这些都声称自己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进路,那么儒家的“礼”与他们相较,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将上3期节目的所有内容做一个总结,希望在进一步阐释之前,给你一个对儒家“礼”的回溯和综观。

Th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Save insights by tapping your headphones, chat with episodes, discover the best highlights - and mo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Get th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