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下载地址
可以在地址:flipradio.3adisk.com
第三章问题意识: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再次扎入“中国特殊论”。当然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古典文明,特殊是一定的,但这个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
本期问题意识:
礼是在人与人之间塑造秩序的精微面相,但是不是每个处境下,每个大的环境下,都有达成的可能呢?如果不能该怎么办?
通过之前的节目,我们应该了解了儒家对于“人际关系”的关注,以及在所有微观的实践处境中,如何谨慎而不教条地使用礼来塑造秩序。
但我们依然不禁去想,如果生活在一个全是君子的世界,这样的观念当然是极好的。但如果一个君子在一个全是恶人的世界执着践行这个信念,虽然依然是可能的。不过除了自己遍体鳞伤外,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礼的主张如何面对一个无礼的世界呢?恰好,孔子所在的礼崩乐坏的时代,正是这样一个无礼的世界,那么《论语》是否对与这样的秩序话题和更复杂的政治生活世界给予解释呢?
3 儒家对“民”的看法
儒家政治哲学的对象,在《论语》这个著作中就是以“民”这个概念作为基础,从“民”的理解和对待方式,以及民与君的互动关系中,儒家发展出自己的独特政治哲学洞察。
这是一种将“礼的秩序”看作高于理性塑造的正义与公正观念的独特政治学思路。
A.《论语•学而》使民以时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B.《论语•学而》慎终追远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C.《论语•为政》民与耻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论语•为政》孔子为政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E.《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F.《论语•公冶长》子谓子产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G.《论语》民之知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H.《论语•雍也》樊迟问知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I.《论语•雍也》民鲜久矣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J.《论语•泰伯》笃亲不遗故旧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勘误:这句应为《泰伯》,而非《雍也》。又此句末“偷”字可能更好解释为“薄情”。)
K.《论语》民不知德厚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泰伯》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
L.《论语•颜渊》仲弓问仁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M.《论语•颜渊》颜回问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N.《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
季康子 问政于孔子 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 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O.《论语•子路》名正言顺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在差异中形成良好的政治哲学秩序总结
问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