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下载地址
可以在地址:flipradio.3adisk.com
第三章问题意识: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再次扎入“中国特殊论”。当然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古典文明,特殊是一定的,但这个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
本期问题意识:
上期阐释了礼的实然价值,为什么礼的价值重要呢?各种现实主义更是立足于实然,那么礼为何不是一种偏颇,或一厢情愿的实然呢?
在上一次我们描述礼是一种“实然道德秩序”,而非仅仅应然后。我们将继续呈现礼作用的方式,我们已经提到礼与NOUS有某种相似之处,因而与中庸位置的达成至关重要。因而礼的传统就与实践智慧与明智建立了关系。
如何从实践智慧的角度理解礼,并以“实践智慧”作为突破口来理解中国思想轴心突破的价值和特点。
相信我,比起真理,我们更需要明智与实践智慧。
1 上三期礼之视角的大总结 02:24
礼是一种实然的秩序,但实然的秩序和进路也很多。其中有的相信人,有的不相信人(马基雅维里、霍布斯),有的甚至不涉及是否要相信人的问题(极端自由主义、达尔文主义)。这些都声称自己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进路,那么儒家的“礼”与他们相较,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将上3期节目的所有内容做一个总结,希望在进一步阐释之前,给你一个对儒家“礼”的回溯和综观。
2 不可避免的传统与拉扯 59:05
我们再次提到人“在世”存在,这样的存在必然在传统中存在。而我们现在很多的烦恼,其实也就是与传统的碰撞。这也是孔子自己真实遭遇的问题。
A.《礼记•檀弓上》孔子崇坟 01:01:52
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 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 曰:“防墓崩。” 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
B.《泰伯》诗教、礼教、乐教 01:19:12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C.《子罕》礼的取舍 01:40:56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3 于传统化用中的自由 01:50:51
这部分我们跳出《论语》,更多指向有很多礼与失礼例子的《礼记•檀弓上》,来看在真实世界中孔子与礼传统的碰撞和抉择,并从中看书这种实践智慧与自由的关联。
A.《礼记•檀弓上》仲子丧子 01:50:51
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 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 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
B.《礼记•檀弓上》亲、君、师 01:59:22
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致丧三年。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
C.《礼记•檀弓上》季武子命哭 02:06:06
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许之。入宫而不敢哭。武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吾许其大而不许其细,何居?” 命之哭。
D.《礼记•檀弓上》孔子择拜 02:09:38
孔子曰:“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稽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三年之丧,吾从其至者。”
E.《礼记•檀弓上》礼的共识面相 02:12:12
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致丧三年。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
F.《礼记•檀弓上》孔子侍死 02:16:53
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為也。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斲,琴瑟張而不平,竽笙備而不和,有鐘磬而無簨虡,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G.《礼记•檀弓上》孔子观卫葬 02:19:23
孔子在衛,有送葬者,而夫子觀之,曰:「善哉為喪乎!足以為法矣,小子識之。」子貢曰:「夫子何善爾也?」曰:「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子貢曰:「豈若速反而虞乎?」子曰:「小子識之!我未之能行也。」
H.《礼记•檀弓上》孔子说骖 02:23:05
孔子之衛,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貢說驂而賻之。子貢曰:「於門人之喪,未有所說驂,說驂於舊館,無乃已重乎?」夫子曰:「予鄉者入而哭之,遇於一哀而出涕。予惡夫涕之無從也。小子行之。」
礼是一种面向可经验真实生活的智慧和自由 02:39:30
问答部分 02: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