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的創業筆記 cover image

創作者的創業筆記

Latest episodes

undefined
Apr 11, 2022 • 10min

Ep. 38 養成好習慣的殺手:習慣裂縫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養成好習慣那麼難? 我很常強調習慣的重要,一旦好習慣養成,好事都將水到渠成 但這並不容易,人天生就偏好吃懶做,只要不刻意養成,人很容易就會開啟自動導航,變成一個癡肥的沙發馬鈴薯 而我今天就來談談,一個養成好習慣的大殺手:習慣裂縫 先從自身談起,因為我認為養成「寫作習慣」很重要,所以我要求自己:每天都要寫作 這其實不是我第一次設定這目標了,可能是…第十三次了吧 我有過很多失敗經驗,一開始自控力還很差時,沒兩下就會把這目標拋到腦後 但隨著幾次習慣養成的經驗後,我發現自控力不再是主要問題,最常讓我失敗的主因,就是習慣裂縫 到底什麼是習慣裂縫? 讓我解釋一下 你本來預設好每天都要寫作,但就是會有那麼一天,你什麼都不想寫,可能是沒有靈感、精神渙散、不能專注,各種狀態都有可能,於是你做了一件事 饒過自己一天 這個,就是習慣裂縫 千萬別小看她,這裂縫會像牆壁漏水般,越來越滲透,越來越嚴重,你會饒過自己第二次、第三次、很多次…然後就徹底遠離這個好習慣了 更慘的是,當你因為裂縫,養成習慣失敗後,你如果想要再重新開始,會比上一次更困難,你內心會有個聲音 「我嘗試過了,我就是做不到,我可能再也找不到上次的狀態了」 一旦你陷入自我懷疑,別說養成好習慣了,想做點正經事都很難 那到底該怎麼辦呢?難道習慣真的不允許一點點裂縫嗎? 對,也不對 在習慣養成的初期,真的不允許任何一點裂縫! 你必須風雨無阻的執行,因為這階段,習慣根本還不是習慣,他們極其鬆動,只要你稍不注意,他馬上會掉頭就走,毫不留情 等到習慣漸漸比較接近習慣時,你才能開始考慮第二種做法:**兩天法則 ** 這是國外Youtuber Matt D'Avella提出的解決方案(或許他也不是原創),也就是你允許自己擁有習慣裂縫,但是,絕對不能連續兩天 比如說我想要天天寫作,但某天就是發燒了,那我就允許自己休息一天,但隔天就必須回歸 也就是說,可以有裂縫,但隔天就必須回歸 這麼簡單?對,就是這麼簡單! 簡單很重要,養成習慣已經夠難了,你不能再引進複雜的系統來分散注意力 我認為兩天法則非常有效,因為你真的不可能「完全」沒有裂縫,意外總是會發生 但同樣是休息,一個是你允許自己休息,另一個是你放棄承諾去休息 這兩種休息,是天差地遠的感受 前者,你隔天就會滿血回歸,後者則會讓你降低自我認同,一不小心還會失去自信 但也千萬不要因為有兩天原則,就常常休息,你的目標還是盡可能避免任何習慣裂縫,但當意外出現時,你就允許自己休息一天,這樣的裂縫,才不會對你產生永久的傷害 以這次寫作習慣來說,我目前還是維持零裂縫的狀態,但也不確定是連續幾天了 學會養成好習慣,是人一生最重要的課題 只要別讓習慣裂縫傷了你,好習慣,終將長駐於你的體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Apr 8, 2022 • 7min

Ep. 37 閱讀,有可能改變人生嗎?(心理學理論)

「這5本書,改變我的人生」 你有被這種標題吸引過嗎? 每次有人用這種標題,屢試不爽,我都會忍不住閱讀,反正口袋書單永遠不嫌少 但你有想過,閱讀,真的有可能改變人生嗎? 畢竟這麼多人都宣稱閱讀改變了他們,到底是以訛傳訛,還是,這真的是一件可能發生的事情? 說說我的論點: 先撇開你看什麼書、怎麼看 閱讀這件事,確實會對你產生改變,而且是一連串的改變,而促成改變的核心,來自於一個心理學理論 認知失調 cognitive dissonance 認知失調,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Leon Festinger 1957年提出的理論 理論核心是什麼? 當一個人發現到兩個認知、信念或行為彼此不能調和一致時,就會感覺到內心衝突,非常不舒服,而為了消除這種不舒服,人們會做兩種選擇來恢復調和,消彌衝突 改變信念 改變行為 很模糊嗎?我舉個例你就明白 假設小明是個保險業務,他每天都必須陪客戶喝酒,因為天天喝,酒量越來越進步,業績也越來越好 但某一天,朋友傳來一份醫學期刊,上面說: 每天喝酒的人,平均壽命會少15年 這時他的認知就會產生失調,喝酒到底是好還是壞,就會在他心中產生強烈衝突 他必須做出選擇: 改變信念: 「喝酒沒有那麼可怕啦,這只是一個偽科學罷了,這麼多人都在喝也沒怎麼樣啊」 改變行為: 「開始適時減少喝酒次數,以茶代酒,偶爾還奉勸客戶少喝一點」 這樣解釋,你應該懂認知失調是什麼了吧 但,這跟閱讀改變人生有什麼關係?大大的有關係 當讀到好書時,你的認知就會感受衝突 像經典好書《窮爸爸,富爸爸》鼓勵你不要只當個受薪階級,要往其他象限(事業/投資)前進,要是你腦中本來沒有這些想法,那這個新觀念,就會對你產生認知失調 一旦產生認知失調,人就必須做出選擇 該改變行為,跟上新認知? 還是把新認知擋在門外,並找理由來說服自己:這新認知不靠譜啦! 其實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後者,因為後者比較不費勁,大腦喜歡不費勁的事 但當你讀夠多的書時,你就會發現,乾,不靠譜的是自己,因為有太多比自己厲害的人,都承認這新認知才是對的 於是,你開始嘗試改變行為 一旦開始改變行為,你改變人生的巨輪,就會慢慢的轉動 當你讀越來越多好書,你輪子轉動的速度就會越來越快,之後每次產生認知失調時,你不會再選擇找藉口,而是選擇馬上改變行為,因為你看見了改變帶來的好處 這就是為什麼,閱讀,真的能改變人生 前提就是,你讀的是好書,並根據書中提供的新認知改變行為 你如果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就是黃金的所在之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Apr 6, 2022 • 8min

Ep. 36 現在開始自媒體創業,會不會太晚了?

想開始自媒體創業,但始終停在原地的人,這個問題,很可能就是卡住你的羈絆 這篇文章,就讓我來好好回答你 現在開始自媒體創業,真的太晚了嗎? 會,真的太晚了! 想想看你錯過了什麼 A級關鍵字(被先進者壟斷) Facebook的超高免費觸及 Podcast/Youtube的早期流量紅利 還有很多很多…老實說,你早就錯過自媒體創業的最佳時機 現在的市場比以前更擁擠、更競爭,甚至企業都舉旗跨入,跟你搶食注意力的流量大餅 3年前,哪一間企業會錄Podcast?現在連一些根本不需要自媒體的產業,也開始弄自己的頻道 那怎麼辦?是不是就不要自媒體創業了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我知道這句話頗老梗,但自媒體創業真的就是這樣,若你還沒開始,就是…開始就對了 一旦看見了這條路的優點,也願意付出心力前進,那真的無需遲疑,往前走,前途依舊光明 想想看你所能累積的技能,就算你最後不走了,當你返回職場時,這些技能也絕對不會虧待你 再說,「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我知道這句話更老梗,但讓我舉個實際的例子; 假設你今天開始做自媒體,學習創作內容,寫文章、拍影片、錄Podcast,但成果非常一般,始終都沒有突破性成長 但,就在某個時間點,突然一個 ***新趨勢 ***出現,大量注意力的紅利流入,基本上只要做得好,馬上就有數不清的機會 這個前提下,你覺得: 你的成功機會高? 還是另一個才準備開始自媒體創業的人機會高? 當然是你,100%是你 因為你已經把技術準備好了,你不用再學怎麼架攝影機,怎麼錄音,你只要專注去學這個「風口」上的新知識即可 這就是,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更不用說有新平台出現時,剛產生的流量紅利,一定都是準備好的人搶奪走,看看之前的Clubhouse,能搶到早期紅利的人,都早就在經營自媒體了,他們只不過是換個平台發揮而已 所以,若你真想走上這條路,就不要再東想西想了 出發了,你才知道這是不是你要做的事 相信我,如果你現在不走,十年後,你還是會問重複的問題 現在開始,是不是太晚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Apr 6, 2022 • 14min

Ep. 35 為什麼上班族很難幸福?

我當過近十年的上班族,現在,雖然不能算全職創業,但絕對不是一個上班族 我想跟你談談,為什麼當一個上班族很難幸福? 注意,我說的是幸福,不是賺大錢,不是快樂,是幸福,就是全方位的滿足於人生 付出跟獲得之間沒有正相關 首先,當一個上班族,就代表著你一天之中有6-8小時的注意力,要賣給雇主 如果你是一個懂自控的人,就知道6-8小時的注意力,拿來自己用,可以換取多少資源 而且,大部分的工作,付出跟獲得之間沒有正相關,你掏心掏肺犧牲與家人相處的寶貴時間,可能只換得雇主的一句:「Good Job!下次再繼續努力」 而當付出與收穫沒有正相關時,你就沒有動力進步,因為你付出更多,犧牲更多,換來的是什麼?可能只是一場空 以前當上班族,我發現每次老闆說要進行什麼新企劃時,大部分的員工內心都是反抗的 Why? 員工只想繼續做熟悉的事情,領原來的薪水,這樣不是很好嗎?你搞新企劃,有要多分我錢嗎?沒有嘛,那我幹嘛還要花心力學新東西 看到這心態多毒了吧? 這不是上班族的錯,就是因為付出與獲得沒有正相關 久而久之,你就會學到一些老屁股的招式,用一些說法讓老闆不進行新企劃,用一些做法讓這些麻煩事,都落在其他新人的頭上,還會去書店看「職場生存法則」,裡面就是教你如何在這場爛遊戲中獲勝 有人獲勝嗎?沒有,你可能輸掉你的人生 老闆跟你之間,永遠存在巨大的謊言 這巨大謊言是什麼呢? 「你不應該繼續為我工作,你應該為自己工作」 一旦老闆把這謊言戳破,他就失去你這個員工了,所以,他必須一直說這個謊,說服你繼續為他工作 為什麼他需要你? 若想創造財富,槓桿,是很重要的元素 無論在農業或工業時代,人力槓桿,都是最好創造財富的工具 你請五個人,幫你做出一個可賣十萬元的商品,扣掉利潤、各種營運成本,把剩下的錢分給這五個人,這就是人力槓桿 其中一個人問你:「老闆,我幹五年了,能不能幫我加薪?」 這時候,他想的不是你有沒有努力、有沒有忠誠; 他想的是:「我十萬元的利潤又沒有增加,幹嘛幫你加薪?」 就算利潤真的增加了,他想的也會是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或是再投資,總之…你不會是他第一個想到的人 這不是老闆的錯,這是人之常情 不對啊,報章雜誌不都說那些企業家最在乎人才、年終發到爆? 當你的產業,人才是稀缺資源時,雇主才有可能在乎你; 不然,你就只能祈禱自己的老闆是個無腦愛員工的人,願意犧牲自己的利潤,來成就員工的生活品質(機率很低) 大部分的痛苦,都不在你的控制範圍 假日的咖啡廳內,你常會遇到一群上班族在集體抱怨 抱怨的主題都很類似 老闆很雞歪或很笨、同事很雞歪或很笨、薪水給很低、福利有夠差…等等 發現一個共通點了嗎? 就是這些問題,都不在你的控制範圍內 所以…你只能抱怨,用抱怨讓這個痛苦轉移出去,但他不會消失,等你開始上班,這些痛苦又會出現,累積,直到你再次抱怨把他轉移出去 久而久之,你甚至會愛上抱怨本身,我相信大家身邊一定遇過這種人,他每次抱怨的主題跟內容都差不多,你根本不用幫他想辦法,因為他,就只是想要抱怨而已 史蒂芬.柯維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提出了關注圈跟影響圈的概念,也就是我們關注的範圍,往往超過我們能影響的範圍 而被我們關注,卻無能為力改變的事情,往往就是痛苦的來源 身為一個上班族,你遇到大部分的痛苦,都是你無法改變的,你只能「轉念」,只能擁抱小確幸,這不是缺乏狼性,而是在痛苦中,讓自己感覺好一點的唯一辦法 綜合以上三點,讓我真心認為,上班族,很難真正獲得幸福 先說喔,我沒有鼓勵大家離職,很多人離職,只因為覺得工作很痛苦,就貿然離職,但如果沒有先想清楚,這樣的離職,只會走進下一段痛苦而已 在連假結束後的第一天,發這種文很靠北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Apr 1, 2022 • 13min

Ep. 34 錄了30集的Podcast,真的有人在聽嗎?

我寫下這篇時,剛好錄完早安傑森的第30集Podcast(發布時應該更多了) 不知道你會不會好奇,真的有人在聽嗎?有任何成效嗎? 今天的內容就是要揭開面紗,順便自我省思一下,未來怎麼樣可以更好 先回答最重要的問題,真的有人在聽嗎? 答案是:有,但…還挺少的 就Soundon的數據上看,目前累積下載數是366,不重複下載數是87,Spotify的數據因為我剛換帳號,還很少就不說了,之前大概是Soundon數據的一半 總數加起來,約是500次下載左右,不過,下載也不等於收聽,所以再打個折扣,可能是被聽了300次左右吧(? 再分享一個特別的數據,我發現大部分的收聽,都從第十三集以後開始,之前的集數都只有零星的1、2次收聽 這建立了一些假設 集數到一定程度,被找到的機會才會提高 內容不夠好,所以人們不會想回頭聽更早的集數 我後面下標題的能力提升了? 但,這都還只是假設,可能要數據更多之後,才有辦法確認是否成立 那…這麼少人聽怎麼辦? 這收聽數字用網路數據來看,根本弱爆了,趕快回老家種田還比較快,但換個角度想,就會覺得其實還不差; 你想想看,你這生有多少機會,可以跟300人以上,單方面發表你的想法,就像是舉辦一場300人的大型演講 一般人肯定是沒機會吧?但Podcast給了我這個機會 Podcast,一向都不是走瘋狂傳播的路線,他是一種陪伴型的自媒體平台,一但你開始聽了,就很容易聽完,若是內容讓人有收穫的話,觀眾的黏性很高,可能會一集一集的聽下去 他不像Youtube,人們訂閱後,可能也不會常看你的影片; 所以你可以不用做最吸睛的內容,一直去搏眼球,只要照顧好這些黏性很高的聽眾即可 另外,做了30集後發現,我近期發布的這些內容,最適合發布的平台,可能就是Podcast 怎麼說呢? 因為做成文字,對網站的SEO不行,在臉書傳播力也很普通 做成Youtube影片,不夠有爆點,留存率也不高(但我還是會做50隻啦,屬於測試性質) 反倒是Podcast,雖然內容可能還不夠好,但…挺剛好的,且因為Podcast內容是有複利效應的,我現在做的這些集數,可能一、兩年後,都還會有人願意聽 那到底該如何成長呢? 我其實暫時不煩惱成長的問題,會這樣傻傻的做50集,如果都沒起色,我就能大膽的跟你們說:「沒有策略的亂衝是無效的」 而之後的主要成長策略,就是邀請來賓; 其實這節目本來就是要以來賓為主,我希望邀請到的人,都是真的在自媒體創業中賺到錢,擁有好生活,並且比較正派的人,藉由他們分享經驗跟知識,達到你好我好他也好的正循環 但要邀請這些厲害的來賓,我就必須先證明自己有收聽量,或至少證明我是認真要做這件事,不只是三分鐘熱度而已,不會有任何厲害的來賓,想上一個只做五集就腰斬的節目 如果你心中有什麼推薦的人選,也歡迎告訴我,我會想盡辦法邀請他們(付費也可以) 今天內容就是這樣啦,希望你能從我的鳥數據中找到一些勇氣,你看我錄的節目根本沒人在聽,還是一直錄,所以你真的不用想太多啦,趕快出發,行動中會找到方向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Mar 31, 2022 • 14min

身為創作者,你到底該不該蹭時事?

我沒打算討論言語霸凌或暴力,而是探討身為創作者的一道難題: 你到底該不該蹭時事? 近期有很多創作者都拿「巴掌事件」做文章,各種角度都有,不是揮掌的角度,是分析事件的角度 不瞞你說,我另一個自媒體《南漂作家》也發了三篇關於這件事的內容(兩篇只是事實還原的影片翻譯,加上一篇個人意見) 我就以一個創作者的身份來談談,蹭時事的優點與缺點 優點 新觀眾的引入 時事熱點的共鳴度高,大家都有自己的意見,有時候你甚至不用說太多,只要提供一個「讓別人說」的空間,就會有一堆人來發表高見了 站在臉書的演算法看來,一篇貼人如果一堆人熱烈發表意見,他就有義務推播給更多人看見 我那幾篇「巴掌貼文」的觸及數,都是我粉專追蹤數的兩倍以上 要知道,平常觸及率有個15%就要偷笑了,這可是200%啊! 一旦觸及高,你就有機會引入全新的觀眾 當然,有多少人能留存是另回事,但這種臉書幫你免費擴散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少見了 “可能”產生快速傳播 再來就是瘋傳的效果 平常一篇貼文要達到瘋傳,難度很高,你必須下很多功夫再加上運氣成分,基本上可遇不可求 但小米創辦人雷軍有句話說:站在風口上,豬都飛得起來 而熱點時事,就是風口,你的內容根本不用太厲害,也能達到瘋傳 但也別以為只要蹭時事就能瘋傳,那是倖存者偏誤,其實還是有一堆蹭了也沒人屌的貼文 只能說蹭時事,讓達到瘋傳的難度降低跟機率提高 但如果你不知道大家想看什麼,不懂得切換角度,又沒搶到快,那很有可能,你就只是在角落自己蹭 練習高速創作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其實時事熱點,很關鍵的點就在於:快 我應該是全網第一個把中文翻譯影片貼出來的(我也不確定),所以傳播效果還算不差,你想想看,我要是今天才貼那影片,會有人屌我嗎? 因為要搶快,所以你有機會練習高速創作,在有限時間內,產出有料的內容,這是對創作者一個挺棒的練習,越熟練,你遇到熱點時被瘋傳的機率就越高 無論你打算從什麼角度去談熱點,都必須要快,因為時事就像一陣風,吹過爽完大家就忘了 你看現在誰還在管王力宏的婚變?奧運的羽球金牌?Makiyo打計程車司機? 缺點 談完優點,再來談談缺點 時效性短(沒有複利價值) 看看剛提的3個新聞熱點事件,王力宏婚變也才過了幾個月,但你當時創作的內容,基本上已經沒有任何養分了,沒人現在有興趣聽你對這事件的想法 所以,創作者要盡可能多做一些Evergreen的內容(長青型內容,英文比較對味) 長青內容才有累積性,才有辦法累積真正有益的觀眾 很多經典書籍,即便過了四、五十年,都依舊有重複閱讀的價值,依舊有人願意掏錢購買 相對的,蘋果日報每天追熱點追那麼辛苦,但推個付費訂閱制,卻不到半年就腰斬 吸引到牛鬼蛇神 雖然一篇爆文可以擴散到新觀眾眼中,但你可能會吸引到很多牛鬼蛇神 因為會在新聞熱點上,「瘋狂發表意見」的人,通常都…有點怪怪的 這些奇怪的人,未來可能會在你的粉專搗亂,引入負能量,而且是沒頭沒尾的負能量 現在的臉書,粉絲濃度比粉絲數量重要,你不用追求高數字,而該追求高品質的追蹤 我發現每次產生爆文後,我過幾天後的貼文觸及都會創新低 為什麼呢? 因為臉書可能會把將新貼文對這些新粉絲測試,但他們就…不是你的粉絲嘛,只是被新聞熱點吸進來的,當然不會對你的相關貼文感興趣,一旦他們都沒反應,臉書就認定你這則貼文爛爆了沒人愛,當然不願意幫你傳播 所以…原本看似的優點,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優,除非你就是打算靠流量變現 不太健康 我之前有篇文寫過,看新聞是現代人該戒掉的壞習慣 同樣的,蹭時事追熱點,也不太健康,而且這是條不歸路,像在跑步機上試圖前進,你只會越跑越辛苦 而且就像上述的缺點,時事很容易吸引到牛鬼蛇神,如果你心臟不夠強,那隨便來幾個酸民,兩三下就把你心態擊跨了 不過,如果你本身就是那種奇奇怪怪,很熱愛筆戰的人,說不定就很適合啦 總之,我認為蹭時事是弊大於利的,實在沒必要特別去蹭,自媒體創業不是要你當娛樂線記者 但如果你看到真的很有fu的時事,發表一下看法倒也無傷大雅,只要不是為了蹭而蹭,那都是健康的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Mar 30, 2022 • 8min

Ep. 32 這世界上沒有「舒服的進步」

你想在任何技能上取得進步?關鍵就在不舒服; 何謂不舒服? 一件事當你做起來有點吃力、有點壓力,甚至懷疑自己的時候,那就是進步準備靠近你前的幻象 這聽起來好像理所當然,但不瞞你說,我自己也曾掉進「舒服進步」的陷阱很久,所以特別想談談這件事; 我以前一直覺得,最好的進步方式,是找到輕鬆的事情做,並在其中不小心進步 例如:一邊看美劇,一邊不小心進步英文 看美劇這件事能否進步英文? 如果你是”舒服”地看,連中文字幕都開著,那我可以跟你保證,絕對不行,就算有,也是小到不會有任何影響的進步 如果你想看美劇進步,就得挑個自己不舒服的方式 關掉字幕,聽不懂的地方,放棄劇情,來回聽好幾次,並在每集看完後,把新學到的單字記錄下來 然後你就會發現,還不如專注學英文就好 前幾年,有個很紅的概念:刻意練習,談的就是這件事,追求進步,你該做的就是超出你舒適圈外一些的事情,不然就只是重複熟練而已 就像你天天開車,也永遠不會是個職業賽車手 曾經的球王Tiger Woods也說他揮竿時,從頭到尾都是有意識的,決不允許自動化,練習時也盡可能在極端的狀況下,讓自己在不舒服中進步 那寫作與創作,是否有刻意練習呢? 當然有,最直接的刻意練習,就在於重複編輯自己的文章;從用詞、流暢性跟文章結構性上,都可以來回編輯,讓一篇文章趨近當下能力的完美 這做起來絕對不是舒服的事,我以前文章一寫完就直接發佈,連從頭看一次都不想,因為覺得好不容易寫完了,還要改來改去有夠痛苦 但當你理解了,取得進步,關鍵就在不舒服後,你就會享受每次不舒服的降臨 說享受可能有點誇張,畢竟不舒服,就是…不舒服,但至少你知道你的不舒服,是為了一個重要的理由,產生進步 下次,如果你發現自己已經得心應手駕輕就熟的時候,要小心,你可能已經讓自己停止進步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Mar 29, 2022 • 9min

Ep. 31 創作到底是「質」還是「量」重要?

這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針對不同階段的創作者,答案就會不同;但我可以跟你保證,如果你剛出發: 量,絕對比質還重要 只要你不是天縱英才,就該摸摸鼻子,埋頭創作,盡你身體所能地,創作出一大堆與主題相關的內容 怎樣算多呢? 多到連受眾都跟不上你更新的速度,那就算夠多了 若你仔細檢視任何創作者的草創期,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大量產出作品,像周杰倫出第一張專輯前,就寫超過一百首的歌(還被一堆人退貨) 這就是創作者求進步的常態,瘋狂創作,只是有些人公開創作,有些人私下創作 不過,也不要以為量產出一堆垃圾就有用,質還是要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並不斷去思索一個問題: 怎麼做,才能讓我的內容更好? 那什麼時候,質會大於量呢? 我認爲兩個條件同時滿足時,你就可以把質看的比量重要 第一是當你創作阻力為零,想寫就能寫,完全不用準備,信手捻來就是內容 第二就是當你累積足夠的觀眾,而且是會期待你作品的觀眾 只要這兩個條件都成立時,你就可以憋大招了 但其實,我覺得就算到了這階段,持續量產還是很棒的選擇,行銷大神Seth Godin,時至今日,都還是天天更新,恆久不衰 創作需要動能,所以持續不間斷,反而更不費力 對我來說,在網路時代創作,最強的起手式,就是產出一堆水平之上的作品,他們會像蜘蛛網般,擴大你幸運的捕捉範圍,寫越多,範圍越廣,而機會就會像誤入歧途的小蟲,在你不經意的時候掉進來 總之,如果你還在思考「量跟質哪個重要?」,那我可以大膽地跟你說: 別再想了,趕快去創作!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Mar 28, 2022 • 10min

Ep. 30 養成好習慣的秘密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可能聽了某場激勵演說或新年到了 於是你下定決心:林北要開始好好過人生了! 你會訂下很多關於習慣的目標,早睡早起、健康飲食、閱讀、運動、冥想…等等 第一天可能很棒,你完成了每個習慣 第二天,你可能在健康飲食這項目失敗了,因為隔壁飲料店剛好買一送一,於是你參加了辦公室團購 到了第三天,剛好週五,同事約你下班唱歌,於是你熬了夜,沒有閱讀、沒運動,還吃了一堆垃圾食物 到了第四天,因為睡眠不足,你情緒會低落,就會覺得自己很廢,什麼好習慣都不想維持 後面的劇情,不用我多說…如果你經歷過,肯定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全盤皆輸! 如果你夠慘,可能會經歷這種劇情好幾遍,直到你放棄治療,不再期許自己有任何改變 到底該怎麼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 這就是標題說養成好習慣的秘密:一次養成一個習慣 談談實際面: 如果你要養成的習慣是閱讀,那就只專注在這習慣上,不要同時想要健身、早起 你必須等閱讀這件事,變成一種自動狀態,你才能考慮養成下一個習慣 自動狀態,就像是洗臉刷牙,你天天都會做,做完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了不起,因為他就是一件你本來就會做的事情,達到這種程度,那個行為才真正算成為你的習慣 多久才能達到自動狀態呢? 其實每個習慣都不同,快的可能33天,慢的可能要花上你好幾個月,甚至是年,才有可能達成 要把任何原本不在你生活中的行為,轉換成一種習慣,難度比你想像的高非常非常多,初期需要你大量的注意力跟意志力,一不小心他們就會「跑掉」,然後又會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再次找回節奏 若你同時追尋多個習慣,意志力肯定不夠用,然後就會產生骨牌效應,明明只是一個習慣沒養好,卻因為自我懷疑,讓其他習慣也跟著塌陷 所以,一次養成一個習慣,這就是養成習慣的秘密 一旦你有成功經驗後,養成其他新習慣就會變簡單,因為你已經知道:怎麼去照顧一個好習慣 那該怎麼選第一個好習慣呢? 我會建議閱讀、健身或冥想;這三個都是很棒的選擇,他們都屬於基石型的好習慣,一旦養成,很容易會帶動你人生其他面向的發展 如果你想把人生過好,好習慣絕對是你最好的麻吉,而學會怎麼養成好習慣,可能會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我是早安傑森,希望能在早晨時光,給你一些額外的動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Mar 25, 2022 • 14min

Ep. 29 什麼都不會的人,該如何開始自媒體創業?

「如果我什麼都不會,該如何開始自媒體創業?」 這也是我常常收到的一個私訊問題,老實說,它並不好回答,我很想回說: 「什麼都不會的人,是不可能自媒體創業的…」 但我們不能抹殺幼苗,有時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我決定認真回應,這個最幼苗的問題 如果你真的什麼都不會,可以做哪些事,來開始自媒體創業 找到你想精進的領域 雖然我說過很多次,你不需要成為專家也能創作,但你不能…什麼都不會,你至少要比多數人強一點,因此,你必須一直處在學習的狀態中 找到一個你想變強的領域,學習、變強、紀錄、學習、變強、紀錄,不斷循環 假設你希望自己身材變好,並分享健身知識,你不用等自己變壯了才開始,而是從你怎麼找訓練菜單,怎麼調整訓練天數,飲食睡眠的最佳化…等等 理想狀態當然是找一個領域就好,但新手通常很難訂定主題,所以你可以同時進行2~3個主題,再依反饋來決定要刪減哪些,也很有可能你到最後都不選,決定做全新的主題 這樣不是很浪費時間嗎?一點也不,想想看: 你想精進的領域中變強了 你內容創作功力變強了 你清楚知道自媒體創業的初期作業流程了 這才不是浪費時間,你一直去想怎麼不浪費時間,才是真正在浪費時間 進行日更創作 對一個沒有認真創作過的人,要持續創作非常、非常困難,更別提天天更新 但如果你不逼迫自己日更或週更的話,你絕對會拖延,絕對會被完美主義拖住手腳 再者,如果你以前沒有時常學習的習慣,你上述的計畫,也可能進行個兩、三天就怠惰了 所以,你必須找到一個能硬拖著你前進的力量 日更,就是最無情的力量 他不會管你想不想拖延、想不想再多調整一下版面、改一下Logo,該發布就是該發布 習慣創作、習慣發布,這是自媒體創業最基本的mindset,沒有他,其他都免談 不用怕一開始寫很爛,發布內容的容錯率很高,他不像去面試,只有一次機會 就算你初期的作品真的很不怎麼樣,通常也不會怎麼樣 重要的是你必須開始習慣創作,把創作當成像呼吸一樣自然的事情 繼續學習自媒體創業 當你上面兩件事都做好之後,其實你很自然的,就會想繼續學習自媒體創業 因為都花那麼多時間學習、創作,要是一直都沒看到成長,任誰都受不了,所以你會開始學,想找到方法改善 而這時候的學,才真正有用: 你開始知道為什麼標體對文章影響這麼大,該如何調整,才能吸引受眾 你開始知道為什麼SEO做好,可能會影響你的事業,甚至改變人生 你開始知道臉書運算法很靠北,但或許你根本不用在意他的演算法 把學到的東西測試與運用(因為很多人都在亂教),然後你就會越來越有方向,越來越知道該幹嘛 但,你千萬不能停止更新的腳步 內容,依舊是你最強的武器,它是捕捉幸運的網,你織的越大張,幸運降臨的機會就越大 希望這樣的內容,能回答到一些幼苗的問題 既然是創業,其實就沒有「一定怎樣才是對的」,條條大路通羅馬 我只是提供了我認為的可行之路,但你要怎麼走,套句無間道韓琛說的: 未來的路,你們自己選囉! 我是早安傑森,希望能在早晨時光,給你一些額外的動力 祝週五愉快~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Get the Snipd
podcast app

Unlock the knowledge in podcasts with the podcast player of the futu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Listen to all your favourite podcasts with AI-powered features

Discover
highlights

Listen to the best highlights from the podcasts you love and dive into the full episode

Save any
moment

Hear something you like? Tap your headphones to save it with AI-generated key takeaways

Share
& Export

Send highlights to Twitter, WhatsApp or export them to Notion, Readwise & mor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Listen to all your favourite podcasts with AI-powered features

Discover
highlights

Listen to the best highlights from the podcasts you love and dive into the full epis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