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的創業筆記 cover image

創作者的創業筆記

Latest episodes

undefined
Mar 25, 2022 • 14min

Ep. 29 什麼都不會的人,該如何開始自媒體創業?

「如果我什麼都不會,該如何開始自媒體創業?」 這也是我常常收到的一個私訊問題,老實說,它並不好回答,我很想回說: 「什麼都不會的人,是不可能自媒體創業的…」 但我們不能抹殺幼苗,有時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我決定認真回應,這個最幼苗的問題 如果你真的什麼都不會,可以做哪些事,來開始自媒體創業 找到你想精進的領域 雖然我說過很多次,你不需要成為專家也能創作,但你不能…什麼都不會,你至少要比多數人強一點,因此,你必須一直處在學習的狀態中 找到一個你想變強的領域,學習、變強、紀錄、學習、變強、紀錄,不斷循環 假設你希望自己身材變好,並分享健身知識,你不用等自己變壯了才開始,而是從你怎麼找訓練菜單,怎麼調整訓練天數,飲食睡眠的最佳化…等等 理想狀態當然是找一個領域就好,但新手通常很難訂定主題,所以你可以同時進行2~3個主題,再依反饋來決定要刪減哪些,也很有可能你到最後都不選,決定做全新的主題 這樣不是很浪費時間嗎?一點也不,想想看: 你想精進的領域中變強了 你內容創作功力變強了 你清楚知道自媒體創業的初期作業流程了 這才不是浪費時間,你一直去想怎麼不浪費時間,才是真正在浪費時間 進行日更創作 對一個沒有認真創作過的人,要持續創作非常、非常困難,更別提天天更新 但如果你不逼迫自己日更或週更的話,你絕對會拖延,絕對會被完美主義拖住手腳 再者,如果你以前沒有時常學習的習慣,你上述的計畫,也可能進行個兩、三天就怠惰了 所以,你必須找到一個能硬拖著你前進的力量 日更,就是最無情的力量 他不會管你想不想拖延、想不想再多調整一下版面、改一下Logo,該發布就是該發布 習慣創作、習慣發布,這是自媒體創業最基本的mindset,沒有他,其他都免談 不用怕一開始寫很爛,發布內容的容錯率很高,他不像去面試,只有一次機會 就算你初期的作品真的很不怎麼樣,通常也不會怎麼樣 重要的是你必須開始習慣創作,把創作當成像呼吸一樣自然的事情 繼續學習自媒體創業 當你上面兩件事都做好之後,其實你很自然的,就會想繼續學習自媒體創業 因為都花那麼多時間學習、創作,要是一直都沒看到成長,任誰都受不了,所以你會開始學,想找到方法改善 而這時候的學,才真正有用: 你開始知道為什麼標體對文章影響這麼大,該如何調整,才能吸引受眾 你開始知道為什麼SEO做好,可能會影響你的事業,甚至改變人生 你開始知道臉書運算法很靠北,但或許你根本不用在意他的演算法 把學到的東西測試與運用(因為很多人都在亂教),然後你就會越來越有方向,越來越知道該幹嘛 但,你千萬不能停止更新的腳步 內容,依舊是你最強的武器,它是捕捉幸運的網,你織的越大張,幸運降臨的機會就越大 希望這樣的內容,能回答到一些幼苗的問題 既然是創業,其實就沒有「一定怎樣才是對的」,條條大路通羅馬 我只是提供了我認為的可行之路,但你要怎麼走,套句無間道韓琛說的: 未來的路,你們自己選囉! 我是早安傑森,希望能在早晨時光,給你一些額外的動力 祝週五愉快~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Mar 24, 2022 • 14min

Ep. 28 思維排毒,排掉3種學校教育遺留的毒液

學校教育,在你我身上都下過很多毒,更可怕的是,要是不注意,根本不會發現這些是毒 我並不怪學校教育,為達成普及化教育,目前的方式,或許已經接近最佳解方了 但身為個人,你必須要做思維排毒,把學校裡很多深植在你心中的毒給排除,不然毒性就會困住你的學習與成長 今天這篇內容,就是要分享3種學校教育遺留的毒,透過理解,讓你能慢慢解毒 正確答案的毒 無論是非題、單選題、多選題,學校中所有的問題,都只對應到一個正確答案 從受教育起,我們就一直重複接受這樣的訓練,必須要找到一個正確答案,才能得分,才有價值 但現實社會,除了科學事實外,大部分的問題,都沒有正確答案,只有「比較正確」或「現在暫時正確」的答案 很多答案更像是賽局理論,是動態的,在不同階段、情境、對象中,答案都會跟著變化 如果你沒意識到自己有這種毒,就會無所適從,覺得社會為什麼這麼亂?都找不到正確答案 因為複雜的社會中,本來就沒有正確答案 你甚至可以把看起來錯的答案,走成對的,唯有排除正確答案的毒,你才有可能無懼的前進 就像我說自媒體創業,是普通人最好的創業之路,那如果有人覺得不是呢?當然沒問題,對某些人來說,真的不是,他很有可能是對的,但絲毫不會影響我是不是對的,我也不會試圖說服他 關於這點,還是要套用大亨小傳作者的名言 同時保有完全相反的兩種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 知識與應用的毒 在學校裡,知識是與現實脫勾的 你不知道學了之後可以幹嘛?就算教的是業界知識,也因為你沒有業界背景,完全無法把知識跟應用結合 在學校裡,知識是拿來測試記憶力的,誰能把更多知識記住,就有機會得高分 但偏偏記憶力,是現代社會最不稀缺的能力,當我花不到三秒,就能Google出大部分「靠記憶」留住的答案,到底還要訓練記憶力幹嘛? 而這種記憶式的學習方式,要是一直跟著你,你的學習就會大打折扣 你會在書上畫線、記重點,想把書中的內容「記住」 但何必呢? 知識光在腦中,無法產生價值,必須要落實應用後,才會發揮功效,而一但你開始應用後,根本不用記憶,他就是會自然留下,變成身體的一部分 所以坊間很多教速讀、快速記憶法的補習班,根本都是本末倒置,你沒有必要塞一堆知識在你腦中,這對你人生不會產生太多影響 平庸與服從的毒 學校討厭不一樣的孩子 這真的不是老師或學校的錯,而是執行普及教育時的必要之惡 想想看學校裡的狀況,一個人在台上講授,底下學生單方面接收,如果你覺得老師說的不對呢? 你舉手發問,一次還好,但要是你太常發問,你就會影響其他「沒有問題」的同學,久而久之,你就會變成那個不一樣的人 在學校的制度中,你變成一個麻煩,變得不受歡迎,但你做錯了什麼? 假設你真的在探索好奇,那這樣的反饋,會讓你繼續探索嗎? 大概率是不會了,人都是社會化的動物,我們尋求認可,特別是青少年,極度需要同濟的認可 甘於平庸,就是這種毒的症狀,你會習慣服從,甚至還會打擊那些「不一樣」的人 不管是好的不一樣,還是壞的不一樣,只要不是平庸,在你毒液未消之前,就代表著不好 你覺得心中有這種毒的人,有辦法成就任何事嗎? 更別說要形成一個有記憶點的個人品牌,勇於表現不一樣,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吧 但如果你被那種毒綁住,別說不一樣了,你可能根本連出發不敢 這就是我覺得學校教育,帶給我們的三種思維上的毒,正確答案的毒、知識與應用的毒還有平庸與服從的毒,如果你能順利排毒,那思想上的內耗就會大量減少 這樣不止是自媒體創業,做任何事都能更順利的前進 我是早安傑森,希望能在早晨時光,給你一些額外的動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Mar 23, 2022 • 7min

Ep. 27 一個簡單問題,讓你找出自媒體創業的方向

很多人自媒體創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 「我不知道要做什麼主題?」 其實當時的我也一樣,雖然不是抱著創業的心情,單純想創作,但一樣遇到主題慌,不知道寫什麼、說什麼或拍什麼 於是我先從時事開始寫,寫了一、兩年也沒什麼起色(根本也沒打算有起色),再來輾轉到菲律賓,開始專注寫這個主題後,才漸漸有穩定的流量 但我發現,我並沒有特別喜歡寫這些內容,除了能滿足一點文字慾外,大部分時間都像在交作業 那到底該怎麼去發想主題呢? 其實有很多現成的思考框架可以用,像是Zoey寫過的Ikigai 日式哲學,或是抓出市場、熱情跟專業的交集點 但我認為,有個更簡單粗暴的方式,那就是問自己這個問題— 「有什麼我希望有,但當前世界上還不存在的事物?」 這個問題,讓我決定開始重新認真經營早安傑森,我希望做華文界,關於自媒體創業,最好的資源 期許有個關於自媒體創業,最真誠的聲音,不只是畫大餅,叫你追夢、遲職、買課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你必須成為,你在世界上,想見到的改變 by 甘地 當你這樣問自己的時候,答案可能就是你熱情跟專業的交集點 而你想要的那個「東西」,相信我,世界上一定有一大堆人跟你一樣,期望著類似的東西 而你,可以做那個解決他們渴望的人,就算到頭來,沒有獲得任何世俗的成功,你也解決了自己的煩惱,不是嗎? 關於自媒體主題的發想,不是想怎麼賺錢,怎麼樣最快樂,而是問問自己這簡單的問題 有什麼我希望有,但當前世界上還不存在的事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Mar 22, 2022 • 8min

Ep. 26 在書中讀到一句有幫助的話,就值得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句話: 「讀一本書或聽講座,只要有一句話對自己有幫助,那就值得了!」 不瞞你說,我以前覺得這句話挺狗屎,有沒有搞錯,我讀一本書花這麼多時間,結果到頭來只弄出一句話對自己有幫助,這CP值也太低了吧,哪裡值得? 但現在我挺認同這句話,讓我告訴你為什麼 首先,先搞清楚什麼是「有幫助」,書能提供最大的幫助,我分為三個層面,分別是拓展未知、改變思維和產生行動 拓展未知 閱讀,應該是要幫你腦袋開拓疆土的,就像打世紀帝國,你腦中地圖本來大部分都是漆黑一片,而閱讀,可以當你的探索兵,漸漸將他們點亮 有時候,書中的一句話,就能點亮一片土地,甚至是幫你把好幾片本來不相連結的土地,瞬間拼組成一片超大片的土地 所以,如果你讀了一本書,發現超有共鳴,覺得每一句話都在寫你自己,那可能他完全沒在幫你開拓疆土(但這種書通常賣得特別好) 改變思維 閱讀有時候就是能讓你改變想事情的框架,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他把這種框架稱為「心智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讓你思考時,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工具; 要那麼多工具幹嘛? 試想看看,遇到一個問題時,物理學家、心理諮商師跟商人所想到的解決方法一定都不同,而當你能擁有多種心智模型時,你就可能組合出創意的解決方案 這也是為什麼這時代越來越需要跨領域的通才,而不是單一領域的專家 所以,只要書中有一段話,讓你發現了新思考的角度,那這本書就挺值得 產生行動 產生行動,這是閱讀對人最直接的影響 比如你在看了《原子習慣》的前幾章後,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對生活的安排,並建立一些微小的好習慣 那就算你此生再也沒拿起原子習慣這本書,他對你的幫助,也絕對超越了把書看完,但卻無所作為的人 回到主題,「只要有一句話對自己有幫助,那就值得了」 你發現了嗎?要讓某一句話產生幫助,是個主動的過程,也就是讀者本身要主動去拓展未知、改變思維與產生行動 你不用把書.以本的單位來看,其實隨時隨地,任何章節,任何字句,他都可以對你產生幫助,只要你準備好接受幫助的腦袋,這世界就會像是你的圖書館 反之,若你只是期望自己把書看完,記住重點,那就算有一千句有幫助的話,對你也毫無意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Mar 21, 2022 • 12min

Ep. 25 為什麼你寫的東西,沒人愛看?

看標題,你可能以為我要嗆你; 當然不是,這篇文章主要是寫給自己看的,因為深感早安傑森成長速度不如預期,所以反思一下,想想可能是哪裡出問題 你還不是個咖 你是誰,比你說什麼還重要 特別是當你談的內容,範圍太大的時候(例如自我成長、幸福、人生) 這是我看別人內容時,感受到的事情,我發現有些人內容也很棒,但我就會提不起勁耐心看完 如果作者沒有鮮明印象,讓我馬上知道他擅長談什麼領域,或曾經做出什麼厲害的事情,我就會下意識抵抗去認真消化他的內容 解決方法: 想辦法變成一個咖,在領域中做出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 縮小寫作範圍,讓自己的印象鮮明 擁有觀眾思維,專注解決觀眾的難題 你沒有觀眾思維 讀者,是為了自己而閱讀 我發現自己在特定狀況下,還是會很認真讀「還不是咖」的人寫的文章,那就是他寫的內容,是我正在煩惱的問題 比如說,有人寫「2022年,自媒體還需要玩facebook嗎?」 因為文章點出我心中的疑慮,那我就會有興趣一讀,即便我根本不知道寫的人是誰 我會先略讀子標題,如果沒新鮮內容,我就會跳過 如果他寫的好,又超出我的知識領域,那就會馬上抓住眼球,我甚至會去看他其他文章,如果品質也保持一致,那他在我心中,就會變成一個咖,我就會願意再繼續看他未來產出的內容 為自己寫很重要,但真的想要留住觀眾,你就必須要有觀眾思維,知道他們煩惱什麼,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最好是「新」的解決方案,因為老生常談很無趣 解決方法: 設定準確的受眾,並為他們創作 維持文章品質,不要為寫而寫 也不要完全當個工具人,除了讓人有收獲外,也要同時讓人對你產生興趣 你文筆真的太爛 真的讓人看不下去 最後這個可能比較少見,那就是真的寫太爛 分段不明,標點符號亂用,搞得一坨字擠在一起 邏輯不明,標題是東,結論是西或根本沒結論 官腔又不通順,文章讀起來像操作說明書或大法官釋憲 解決方法: 多讀多寫(很無聊但真的只能這樣) 考慮放棄 就是這樣啦,希望我的自我省思,也能對你產生些啟發 也期望自己能越寫越好,慢慢變成一個咖,這樣就可以隨興發個網路抄來的靜思語,大家也覺得好有智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Mar 18, 2022 • 9min

Ep. 24 真的有可能被夢想叫醒嗎?

你一定聽過一句老梗到不行的話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 事實上,真的有可能被夢想叫醒嗎? 以我自己的經驗跟你說,的確有可能,雖然不是你想像的那麼夢幻 實際情況就是,再多睡一下跟起床之間,不再會有拉扯,幾乎天天都是起床獲勝,甚至有時候半夜醒來,會期待已經早晨 你還是會需要睡飽,但就是會很想趕快起床,可以做重要的事情 我也不確定這樣算不算被夢想叫醒 但我與床之前的關係,絕對不是這樣,所以,我就姑且把這狀態,當作被夢想叫醒 而要達成這樣的狀態,有3個我發現的必須 你也想被夢想叫醒嗎?一起看下去(真老派 你必須要為自己做事 純當上班族時,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無論你多喜歡你的工作,薪資福利多麼好,你都不可能被夢想叫醒,而且還會常常想賴床 一旦你不是為自己而戰,床的魅力就會更強 這也是為什麼,你會聽到很多成功創業家,清晨就起床工作的「神蹟」 很多人都搞錯邏輯,以為清晨起床,讓他們變成成功創業家,其實不是,是因為他們在成功創業的路上,很自然地就會想清晨起床 這跟你勉強自己七點早起,然後八點出門上班,是完全不同的難度 早起,其實是你找到熱情方向後的結果,而不是你要追尋的「成功者」習慣 你必須生活規律 無論你多有熱情,你的身體還是需要回血 就算你可以連續幾天都睡不飽打拼,但身體都知道,疲勞會累積,之後還會要你加倍奉還 所以,要被夢想叫醒的前提,就是要先睡足夠 怎樣是足夠? 其實每個人的睡眠模式都不同,有些人需要8小時,有些人6小時就夠了,這你必須自己發掘,沒有標準答案 我以前會半夜醒來,覺得衝勁十足,就馬上跑去做事,但這種腦衝,常常會導致你一整天都毀了(甚至後面幾天都懶洋洋) 所以我現在都會讓自己睡足,一到早晨,我就會迫不急待的起床,迎接美好的一天 你必須知道起床要做什麼 促成人被夢想叫醒的機關,其實就在於動機,一旦動機強過你對床的依賴,起床就是必然 如果你不知道起床要做什麼,那你就不會有動機起床,即便你為自己做事,那也只是很模糊的目標 一但無法形成強力動機,便無法對抗早晨魅力值超高的床鋪(特別是冬天) 所以你要計畫好,你起床到底是要做什麼? 我現在早晨,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創作 不分節假日,即便是出去玩,我也都讓早晨,以創作來開啟 其實會寫這篇文章,就是因為我發現自己起床時的心情,跟以前很不一樣,且已經持續很久的時間了,只是我都沒好好觀察過 所以特別跟你分享,這個聽起來很老梗的勵志語,是真的有可能發生的一件事 其實如果你賴床後,工作效率也很高,好像也沒必要耍帥早起啦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Mar 17, 2022 • 6min

Ep. 23 流量很少的部落格,有辦法賺錢嗎?

「流量很少的部落格,有辦法賺錢嗎?」 這是前幾天,讀者私訊我的問題,我猜這也是很多人共同遇到的問題,所以決定要寫篇文認真回覆 流量變現是老思維 有一派人談部落格,都是談流量最大化,弄SEO上排名,甚至還有自動化爬蟲抓熱門文章(通篇抄襲),反正就是算你流量破多少後,就能從Google Ads或任何廣告商獲取廣告費 這種做法當然可以賺錢,但賺的是空虛且不穩定的錢 我自己的外國Niche Site每個月都可以領約200鎂的廣告費,但真的很空虛,我都很懶得維護或改善它 不穩定的部分,是因為Google的演算法會一直變,你永遠不知道哪一次的更新,會把你辛苦經營的流量砍半 若把事業體放在「流量變現」的老路子上,就算賺錢也是戒慎恐懼,且沒什麼成就感可言 那該怎麼做呢? 你要在意的不是流量,而是質量 更準確的說,就是流量的質量; 一個部落格,如果能夠穩定吸引,一群高質量的人長期閱讀,那便會產生無限可能的商業機會 什麼是高質量? 有特定問題(或慾望)、有消費能力、有人脈 同樣是寫運動,寫高爾夫球跟寫慢跑,假設文章品質相同,你覺得誰的流量高?當然是慢跑,因為慢跑的人多嘛 但你覺得誰的變現能力好,肯定是高爾夫球 類似例子,如果你老是教人省錢小資過生活跟你寫各種高級餐廳開箱,你覺得誰的流量高,誰又能變現的更好? 看到這你心中一定有正確答案 那回到主軸,一個流量很少的部落格,有機會賺到錢嗎? 當然有機會,如果你的主題明確,閱讀你部落客的人,都帶著特定問題與慾望,且他們都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那就算你只有200的日流量,都有機會變現 資訊類商品、聯盟行銷、直接與廠商配合開團,只要你累積了對的人,變現常常只是一個念頭的轉換 所以,不要老是想,怎麼樣寫可以獲取更多流量,想想你的文章,會吸引到哪些人,他們會是對的人嗎? 試想看看,只要吸引到一個李嘉誠,是不是就能抵消大概十萬個老百姓呢?​ 往這方向想,你就知道自己該追尋的不是流量最大化,而是流量質量化​ 祝大家都能不小心吸引到李嘉誠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Mar 16, 2022 • 6min

Ep.22 現代人最該戒除的3個壞習慣

以下,是我認為現代人最該戒除的3個毒瘤習慣 他們所影響的層面很廣,不只是擠壓時間,還會由內而外,搗亂你的生活,進而吞噬你的人生 看新聞 現代新聞,特別是電視上播的新聞,九成以上都是垃圾 車禍、八卦、天災人禍、政治角力,這些全都是垃圾,對你的身心一點幫助也沒有,唯一的優點,大概是讓你跟別人聊天的時候,跟得上話題(超沒用的功能) 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就不主動看新聞了,就算被動看,也處於銅牆鐵壁的狀態,絕對不會讓那些資訊進到我身體中重要的地方 你可能會想,這樣會不會錯過重要的事情啊? 保證不會,重要的事情你想不知道都很難。而某些當下看起來很重要的事情,過個幾年,甚至幾個月後,都會變得無關緊要,至少對你來說是這樣 新聞為了搏眼球,常常弄的煽情,讓你情緒高漲,隨著特定事件起舞、出征,這些都會讓你失去對更重要事情的專注力 玩手遊 第二個該砍殺的習慣,就是玩手遊; 我不是泛指打電動,電動有些還不差,功能跟看電影接近,但手遊則幾乎90%都是垃圾(相當保守的數字) 手遊除了會花你大量時間金錢外,最可怕的是廉價的多巴胺; 多巴胺基本上控制著你的「快樂」,你做很多事情都會釋放多巴胺,像是運動、性愛、冥想、聽好音樂 以上舉的,都是優質的多巴胺,正常釋放,讓你從內而外感覺舒爽 而手遊呢,他嘗試憑空創造出多巴胺,所以會請一群人(類似心理學家),不斷研究遊戲機制,讓你在很快的頻率中,馬上就感受本來要費點力才能享受到的快樂 那不是很棒嗎? 棒你個鬼,大腦是很低能的,他發現有這麼輕鬆可取得的多巴胺後,就會對那些難以取得的多巴胺興致缺缺 「主人啊,打開手遊不費力就能爽勒,你去做那麼辛苦的事情幹嘛?」 一但你對這種廉價的多巴胺上了癮,久而久之,你就會提不起勁做困難的事,跟吸毒的人沒兩樣,非常可怕(其實社交媒體也有類似的毒癮) 上Ptt 最後一個該戒除的習慣就是上PTT 我真不敢相信我會說這種話,因為我以前也是天天報到的鄉民之一 我戒PTT大概兩、三年了(其實也不算戒,就只是沒上線看) 最近因為要查個東西,又上線看了一下,這才發現,PTT也是個毒性很強的地方 我認為最可怕的是滿滿的負能量 別誤會,我絕對不是那種倡導天天正能量的奇怪男子,我認為人生有負能量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PTT上那種超額的負能量,是極度不正常的,跟現實生活嚴重脫節 大家說話都針鋒相對,鑽牛角尖,非黑即白 雖然PTT上可能有「某些」真相,但我一點都不認為,有必要為了那一點真相,讓自己暴露在那種環境中 超額的負能量,會讓你動彈不得,不允許自己有任何犯錯的空間 而犯錯,卻正是你要做成任何事前,必然發生的事情 PTT上有句名言叫做:「認真,你就輸了」 的確,對PTT上面這些言論,最棒的作法,就是看過就好,不要放在心上,那既然如此…何必浪費時間去看呢? 對我而言,不認真,你才真的是輸定了 不小心批哩啪啦寫了一堆,其實我很不喜歡教唆別人該做什麼,不做什麼,都幾歲人了,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 但這幾個壞習慣,我真心建議你可以剔除,如果你三個全中,可以一次一個慢慢戒除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Mar 15, 2022 • 4min

Ep.21 全宇宙,最重要的一個觀眾

你知道嗎? 90%的Podcast創作者,在第三集發布前,選擇放棄 剩下的10%,又有90%的創作者,會在第二十集發布前,決定放棄 無論是部落格、Youtube,還是任何的自媒體創作,都有類似的狀況,且數字比例異常接近 這是為什麼呢? 我自己經歷過了這麼多不同主題的創作之後,我發現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你必須要照顧一個,全宇宙,最重要的一個觀眾 就是你自己 為什麼多數創作者會選擇放棄? 因為大多數人都是為別人創作,而一旦他發現,「別人」並不存在,發現沒人在聽他的Podcast,沒人在看他的Youtube,他的創作動機就消失了 一旦動機消失,人怎麼會繼續行動呢? 但多數人不知道,這個「別人」不存在,只是暫時的,任何素人創作者,都必須經歷過這樣的階段 而那些能穿越這狀態的人,都有個共通點,他們照顧了那個最重要的觀眾,也就是自己 他們為自己創作 追尋自己的好奇心,解決自己遇到的麻煩,記錄自己渡過的旅程 創作過程中,他們就已經獲得大量滿足,即便別人不存在,他的內在動機依然強悍 這樣的創作者,才能堅持創作,不間斷地創作,始終如一的創作,直到被別人看見 為別人創作當然很重要,畢竟如果你希望這是個能長久持續的商業模式,創作出別人想要的東西,就是創作者的宿命 但如果你不懂得照顧那個最重要的觀眾,我跟你保證,你會倒在黎明來臨之前 更可怕的另一種狀況是,當黎明真正來臨時,你才發現自己,一點也不快樂, 因為這樣的創作內容,根本不是你想要的東西 Create for yourself, good things will happen. 先懂得為自己創作,再慢慢找出為別人創作的節奏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Mar 14, 2022 • 5min

Ep.20 如何克服冒牌者症候群

冒牌者症候群,Impostor syndrome,是很多創作者都遇過的麻煩 如果你不知道這是什麼,我把維基百科的解釋貼給你看: 「冒牌者症候群,他們堅信自己的成功並非源於自己的努力或能力,而是憑藉著運氣、良好的時機,或別人誤以為他們能力很強、很聰明,才導致他們的成功。」 這個症狀可能發生在你創作的任何階段,無論你是菜鳥還是老手,都可能染病,然後他會吞噬你的行動力,癱瘓你的信念,嚴重一點甚至會讓你停止創作 我今天的內容,就是希望幫你找到解藥,或是,預先給你解藥 解藥1:你的確就是冒牌者 「早安傑森,我以為你要幫我找解藥,怎麼跟我說這種話」 對不起,但事實真的是這樣 通常冒牌者症候群的好發期,是在你越來越深入一個領域後,發現這領域不像你原先看到的那樣低能,裡面早已經高手雲集,多的是比你優秀還比你努力的人 這時候你就會自問: 「真的還需要我出來多說廢話嗎?」 「我的內容根本比不上誰誰誰,憑什麼大家喜歡我呢?」 那該怎麼辦?其實透過理解就能解決 這世界上,每個高手的心中,一定都存有其他的高手,也就是每個人都有冒牌者心魔 你覺得已經強到不行的人,他也覺得自己是冒牌者,而你在某些人心中,可能就是那個強到不行的人 一個人,如果心中沒有其他高手,那很孤獨,反而會進入另外一種痛苦 所以,不要把冒牌者症候群看成一種病,他是常態 你如果不曾覺得自己是冒牌者,反而該反省一下,你說不定有大頭症 解藥2:不要把他看成病 當你理解後,就知道冒牌者症候群是常態,而不是病,每個創作者都會面臨,除非你就是個無視世界的低能兒 當你能夠與他共處後,你就知道他不但不是病,還是良性的恐懼 因為你內心會有股聲音,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格,這就是持續進步的動力,讓良性的恐懼,推著你在領域中前進,直到你變成別人眼中的高手 就像上台演講前會緊張一樣,這是一個永遠不會消失的症狀,但如果你學著與其共處,他們就會觸動你成長,成為發生在你身上,最好的一種病 你知道嗎? 優秀到葛萊芬多分數都被加暴的Emma Watson,也有冒牌者症候群,所以如果你也發現自己染病了,恭喜你,你跟妙麗是同等級的病患了 歡迎一起當個永保進步之心的健康冒牌者患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h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Save insights by tapping your headphones, chat with episodes, discover the best highlights - and mo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Get th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