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作者的創業筆記
✍️真實的創作心法
🍄真誠的個人品牌
🧠助人的知識變現
🌝決不唬爛的自我成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Latest episodes

Apr 26, 2022 • 11min
Ep. 49 個人品牌的核心到底是什麼?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早安傑森網站
https://morningjason.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Apr 25, 2022 • 9min
Ep. 48 大一點的夢想,反而更容易實現?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早安傑森網站
https://morningjason.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Apr 22, 2022 • 10min
Ep. 47 想自媒體創業,必須先顧好的三個關係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早安傑森網站
https://morningjason.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Apr 21, 2022 • 11min
Ep. 46 3個方法,讓你遠離創作焦慮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早安傑森網站
https://morningjason.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Apr 20, 2022 • 8min
Ep. 45 到底如何記住學過的東西?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早安傑森網站
https://morningjason.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Apr 19, 2022 • 8min
Ep. 44 一張沒人要簽的百萬合約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早安傑森網站
https://morningjason.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Apr 18, 2022 • 10min
Ep. 43 拖延症,最根本的原因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早安傑森網站
https://morningjason.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Apr 15, 2022 • 13min
Ep. 42 錢,到底是不是邪惡的?
你覺得,錢是邪惡的嗎?
這問題,世界上大概有三種回答;
1 認定錢就是邪惡的
2 認定錢完全不邪惡
3 嘴巴說不邪惡,還打趣說錢越多越好,但心裡頭,還是覺得錢有點邪惡
前兩種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是第三種
為什麼會這樣呢?錢到底邪惡在哪?
如果你仔細思考,就會發現錢很中性,本身不具有任何屬性
既然本身不邪惡,如果再加上應用場景呢?
要我說的話,金錢,對社會的積極意義,遠大於消極意義
你試想看看,如果現代社會,把「錢」給抽離開後,有多不方便?
你沒辦法儲存價值,隨時都要為「安全感」煩惱,
你也沒辦法順利地交換價值,這代表社會的「信任成本」大幅提高,每次你要換取自己沒有的東西時,都要進行一場博弈
總之,金錢,對社會的積極意義,遠大於消極意義
在理性層面上看,錢,就是個好東西
那為什麼我們會不自覺有「錢是邪惡的」想法呢?
今天就來解答這個問題
媒體
第一,是來自媒體教育
無論東西方電影、影集,幾乎99.999%都會把「有錢有勢」的人,塑造成邪惡的一方
這已經是種默認的設定,更別說你從小愛看的卡通、漫畫,也都是這樣形塑有錢人
他們就是壞蛋!
「電影只是假的,我又不會當真!」你可能會這樣想
但可別小看故事的力量,有錢就是邪惡的想法,會像《全面啟動》裡植入潛意識的種子,你想甩都甩不掉
就算你理解了錢很中性,充其量只是工具,但那些存在你心中的故事,才不在乎你的理性勒,他會小聲地跟你說:
「你想賺更多錢,變成那個大壞蛋嗎?」
錢會放大一切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上流》有句台詞說:「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
我認為這句話包含著錯誤的想像
你如果本來就是個善良的人,錢,會放大你的善良
你如果本來就是個邪惡的人,錢,也會放大你的邪惡
很多人不是有錢了才變邪惡,而是錢,讓他的邪惡,能被看見
所以金錢並不是讓人變邪惡的本因,說到底,很多犯罪,其實源自於沒錢
只是沒錢的犯罪,你會覺得情有可原;而有錢的犯罪,你會覺得是純粹的邪惡
追逐錢會使人變惡?
第三點我想探討,追逐財富的過程,是否會讓人變邪惡?
會在追逐金錢中變惡的本因,在於太快升級生活品質,導致你必須維持高收入,但意外會發生,收入會不穩,這過程中,你可能就會為了已經習慣的生活品質而作惡
這一點我不否認,我相信一定存在許多,為了追逐財富而變邪惡的例子
不過,反例肯定也很多
也就是有很多人在追逐財富的過程中,不但沒變邪惡,還變成一個越來越好的人
所以這是操之在己的事情,跟錢本身無關
想想看金錢交換最底層的本質,就在於「價值傳遞」
如果你一直傳遞的,是你相信的價值,而非資訊不對稱的假價值
那你就會在這循環中,越來越好
普世價值
最後,普世價值就是這世界多數人不喜歡有錢人
「我要賺很多、很多、很多的錢」
當你這樣跟其他人宣告時,大家會怎麼想?
無論實際的想法是什麼,負面的機率,絕對大於正面
也就是說,這社會的普世價值就是,錢,是邪惡的,就算不是邪惡的,也是不好的
而身為一個社會化的動物,你肯定會傾向跟隨社會的信念,就算不跟隨,也會被制約
從眾是被寫在基因裡的
前面解釋了原由,接下來談談,為什麼你該消除這個想法?
為什麼相信錢,不是邪惡的,對你很重要?
還記得《全面啟動》主角老婆的下場嗎?
她內心一直有個念頭,覺得這世界不是真的,唯有一個Kick,才能讓她醒過來
而當你內心深處,一直存在著「錢是邪惡的」念頭時
那你也會千方百計的找尋那個Kick,把錢,擋在外頭
你可能渾然不絕,但就是一直在把機會推走
這種思想內耗,遠比你想的還可怕
就像跑步時,有人一直拉住你衣角,你越想衝,他拉得越緊,回頭看才發現,那個人,其實就是自己
我自己也費了很大的勁,才把「錢是邪惡」的念頭,一點一點的推出腦袋
不敢說已經完全清乾淨,但現在我想到賺錢,正面的念頭大大多於負面的念頭,
到底該怎麼清呢?
其實就是不斷思考,不要相信多數人,跟把這些想法寫下來(像我這樣做)
祝你也能開始對錢,產生好一點的想像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Apr 14, 2022 • 13min
Ep. 41 光有行動,你還是會失敗
我在很多篇文章中都提過,要是沒有行動,一切都是白搭;
以創作者來說,無論你思想多深刻,如果你沒有把內容真正創作出來,那全都是白搭
但在我經歷一系列行動之後,我發現一件事
行動固然重要,但少了這個元素,行動也是白搭
這元素是什麼呢?
就是結果
你的行動必須要有「明確的結果」,才能持續為行動添增燃料
以早安傑森來說,我每天創作,錄Podcast、拍影片,但都沒有看到明確的結果,要不是我有過其他自媒體成功的經驗,早就放棄不做了
這跟意志力無關,而是沒有反饋的行動,很難形成習慣迴圈,自然無法維持
反饋當然可以來自內在,甚至比外在更強
但我想解決的,就是無法從創作中得到內在反饋的人,他到底該如何去創造結果?進而形成好的習慣迴圈,持續行動呢?
這裡提出3個解決方案
可視化進度
就創作上,大部分的「結果」,其實握在別人手中,比如說多少人觀看、按讚、分享,你如果把指標放在這些數字上,你會很痛苦,因為那不是你能控制的
傾聽市場很重要,但要是你以這些數據來決定內容走向,一面迎合市場,內容反而會失去性格,淹沒在紅海中
所以,要創造可控制的結果,第一個方法就是做「可視化進度」
什麼是可視化進度?
就是你能用肉眼,瞬間看到努力成果
實際作法呢?
可以拿一份月曆,只要有發佈內容,你就在當天的方格中,畫一個大叉叉,連續十天完成,你就會在月曆上看見十個巨大叉叉,這就是可視化進度
不要小看這動作,可視化進度,可以憑空創造出「結果」
你真的會願意多一個叉或不讓叉叉中斷,而產生行動;
類似做法還有很多,只要能讓自己輕易看到成長就有效果,即便那成長可能不具任何意義
這方法立即有效,但能維持多久因人而異,因為最終你一定會對這「自創的結果」麻木
不過,在這過程中,可能就會出現其他「不可控」的結果,像是追蹤數暴漲、合作機會產生,遇見對的人等等…
這時候,你就可以棄用可視化進度了
找Mentor
第二招是找Mentor,翻成中文是導師(可能不太準確)
Mentor就是引導你前進的人,他可以給你文章意見,告訴你創作方向對不對
其實Mentor最重要的功能,是你懷疑自己「為什麼沒有結果」時,他會把你拉回來,告訴你,你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不過Mentor在台灣不太流行,我也不知道如果你真的想找一個自媒體創作的Mentor,應該去什麼平台?或該直接找誰?
但我相信這種「學徒制」的教育方式,是學任何技能的捷徑
我之前在站長路可身邊學架站,短時間內,就比我摸索好幾年還進步非常多
我目前也在考慮做這類型的服務,就是做一個《自媒體的Mentor》,我相信自己累積了足夠多的經驗,可以給大多數人意見,幫他們導向正軌
不過,要等我成績單再漂亮點,做法再標準化一點,才不會讓人覺得在誤人子弟
組成Mastermind
最後一個方法,就是組成Matermind
Mastermind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因為相似目標聚在一起,互相分享成長跟一路上遇到的難題,讓眾人智慧,打破自己智慧的疆界
這對「產生結果」也很有幫助,因為當一群人一起做這件事時,你會覺得你的行動,是有人在乎的,這就是一個無形的結果
一個好的Mastermind,甚至比Mentor還厲害,因為這群人中,只要有一個人大躍進,通常就會帶動整個團體往前進
以機率來說,絕對比你單打獨鬥還強
不過…Mastermind的成員真的得慎選,很多人都只想要從團體中「得到」東西,沒想過要付出什麼
也不是每個人都準備好要奮鬥,很多人都只是來…試試看,那其實就對整個團體沒有太多幫助,反而會對你產生反效果
小結
行動固然重要,但沒有產生結果的行動,必然失敗
你甚至可以從結果去反推,該有什麼行動,才會產生你要的結果,這樣以始為終的思考方式,其實就是經典好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其中一個重要習慣
之後我再細談,創作者該怎麼以始為終,設定自己的行動方針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Apr 13, 2022 • 7min
Ep. 40 專注,只因為,有更重要的事
你有想過專注的本質是什麼嗎?
讓我用一個真實的故事告訴你
9年前,2013年的4月12日,在StapleCenter,那是場湖人對勇士的比賽
距離比賽終了還剩…03:08
Kobe Bryant當天打滿整場,因為這是關乎湖人能否晉級季後賽,最關鍵的一戰
事實上,Kobe已經連續好幾場,都幾乎打滿48分鐘(這在NBA並不常見),更別說他滿身是傷
如果要給當年的他一個形容詞,那肯定是「燃燒自我」
回到比賽現場;
107:109,湖人落後2分
Kobe在左側45度角的三分線外持球,一個假晃後壓肩切入,才過了防守者半個身子,就整個人跌坐在地
「你有踢到我嗎?」Kobe問防守者
他搖搖頭
Kobe知道不對勁了,腿部所面臨的麻痺跟疼痛,若不是因為撞擊產生,那肯定就是有什麼東西…斷了
「我做了一個動作,那動作我做過100萬次了,之後,我感覺跟腱「啪」的一聲,好像突然攤在地上,我嘗試使一些力,但就是沒有辦法。」Kobe事後說道
湖人叫了暫停,隊友嘗試攙扶他,但他拒絕,只是慢慢走下球場
這時候,全世界都覺得這場比賽他不會回來了
但暫停結束時,Kobe依舊上場,他一跛一跛地走,慢慢站上罰球線,完成兩次罰球,把比數追平
但他的狀態,根本無法繼續比賽,湖人只好故意犯規,讓他可以離場並接受治療
這場比賽,我有看現場轉播,印象非常深刻
那是場我忘不掉的球賽
在他退休後,有人問過他這樣的問題:
「阿基里斯腱!」
「你斷的可是阿基里斯腱啊!我大學時也受過一樣的傷,當時別說罰球了,根本動都動不了,我是哭著被隊友我抬出球場的。」
「你到底是怎麼忍著痛,完成那兩顆罰球的?」
Kobe說他當下也不明白,但後來想通了;
「假想一個狀況,你手臂拉傷,連開瓶牛奶都很費力,貼了一堆痠痛膠布還裝著固定器」
「突然間,你家發生火災,火勢急速蔓延,你會怎麼做?」
「我跟你保證,你會馬上衝上樓,抱著你的女兒跟老婆,逃離現場。」
「手臂拉傷呢?不重要,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
這就是我當時罰球的心情,我只專注在球賽上,我渴望把湖人帶進季後賽,那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疼痛不是不見,只是那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專注,需要的不是整理房間、番茄鐘、或任何生產力的技巧
專注,來自於你認清楚,什麼是最重要的事
一旦你看清楚了,專注會變得異常簡單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