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台电(翻电)
翻转电台FlipRadio
真理解 • 真感受 • 真实践 翻转电台希望结合哲学知识资源与今日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你的生活带来新的视角和想象力。每周更新两次,主体节目,问答节目,特别节目,还有FF30导演的阐释节目。如果想加入群一起讨论,可以添加:xiangjiejoyshare。 欢迎转发让更多人听到!要记得敢于去相信
Episodes
Mentioned books
Apr 22, 2021 • 1h 34min
翻电X探月学院 维式语文课 04:心理学II
非常感谢探月学院的邀请,可以有机会将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念落地成为实际的语文课程。课程讲义下载: dwz.date/eRmq 码: 60ur本次是关于“心理学”的第二次分辨,上次的内容我们完成了一个任务,即将知乎上高赞的心理学文本进行分析,说明了其“空话”的特征,但知乎心理学文本毕竟不是心理学的全部,这里依然遗留了几个问题:1 那么真正科学的心理学,是不是值得依靠的一种探究方式2 如果一个人自感心理学对他很有帮助,这是不是也证明心理学是有帮助的3 所谓的还原到“交往”,真的有用吗?课程内容包括:1 科学心理学的问题2 为何心理学关于“行为”的指引无效3 如何还原到一个“交往”的过程语文课可能共分为八次,除了开始的导论和最后的答疑,将主要针对以下问题:1 认知问题首先是语文问题——“认知模式”、“独立思考”等概念(使用得道、混沌大学等文本)2 心理学问题首先是语文问题——“潜意识”、“PUA”等概念(使用Knowyourself等心理学公众号内容)3 社会公正问题首先是语文问题——“异化”、“父权制”等概念(使用微博、豆瓣小组等讨论内容)4 理论构筑首先是语文问题——说服中的语文学(使用奇葩说比较有影响力的辩词)5 认知生理还原首先是语文问题——“心流”、“脑功能”(使用利维坦、神经现实等公众号内同)6 宗教与超验首先是语文问题——基督教、佛教、瑜伽(使用相关内容公众号文章)
Apr 20, 2021 • 2h 32min
FULL 心理学的“旨趣”之辨 558-592节(维特根斯坦17)-翻转电台2.0
讲义下载地址可以在地址:dwz.date/eRmq 码: 60ur如果你有梯子可以方便地在cutt.ly/flipradio链接下载到所有讲义。本期问题意识:心理学被很多人直接“感受”为有用,有帮助,更本源的。在何种意义上,我们还可以说这是一种需要克服和反对的哲学病呢?如果不是依靠心理学方式,我们该依靠什么?这是第二章的第二次心理学探究,上一次探究,主要是就“内部指涉”的“感觉私有”理论进行辨析,说明感觉和语言并不私有。对心理学的反对并不是对“心理状态”描述词汇的反对,例如“自尊”,“自信”,“人格”,“感觉”,“预期”等,现在关键问题就在于,如果这些词汇不是关于人的“内部世界”描述,那是关于什么呢?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词汇的使用呢?为何这种理解方式会更有用呢?在这里我们也接触到维特根斯坦的一个关键问题,即不同的视角之间,哪一个视角是“更重要的”视角,这里的判断标准是什么?1 第二次心理学探究重新回溯我们的第一次心理学探究和之前的维特根斯坦语言学内容,这让我们直面一个问题。心理学在宏大理论和社会实践中,当然已经形成了一套“语言游戏”,即通过生活事件,对人的“内在世界”的探索,讨论和操作。且这个方法被很多人认为是“有用”的。那么即使可以主张一种所谓回归“交往”的语言游戏。这种语言游戏的为什么就比心理学语言游戏要更重要呢?2 “旨趣”彰显重要性诚然,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语言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不管是“指物”还是“逻辑”还是“意向”都不可以决定语言。我们看待一个问题,总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有不同的视角,每个视角都能说出自己的一套“道理”,那么维特根斯坦的理论会导向“相对主义”吗?在这个部分,维特根斯坦说明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旨趣(point)”是区分重要性的标准,语言游戏的旨趣决定了,何种规则是本质的,何种规则不是。PART1 语言重要性的智性直观▸558 “是”也是一种技术性▸559 句子是更大机器的一个零件▸560 并非是“含义”在起作用▸561 哲学病:一定能找到一种本质▸562 真的存在更本质的“特征”吗?▸563-564 当用法与用法间当然可以比较▸565 一个词一个意思不好吗?▸566 重要的不是“逻辑目的”▸567- 568 直观:重要的是一种面相3 “心理状态”词汇的使用面相那么我们如何确定什么样的规则贴近语言游戏的“旨趣”呢?那么我们就将回到我们使用“心理状态”的现场,来看“希望”、“预期”、“感觉”等词汇,在其不同的使用之中,我们的关切,用法,目的是什么?是指向一种人的内在状态的“推演”,还是指向不同的“交往目的”,在这种分辨中,我们将发现,心理状态词汇的“旨趣”到底是什么。PART2 心理学词汇的规则面相▸569 语言使用有巨大区别▸570 概念引导我们的“重要性”▸571 心理学的概念如何引导向错误的“重要性”▸572 心理学:发明一种“物理状态”▸573 持有状态是一种“言行表现”▸574 思想不是思考的结果▸575 在现实语用中,信念可以是“思考的结果”,或者不是▸576 同“信念”一样,预期也不一定是“思考”的结果▸577 不同的“预期”▸578 相信系于相信带来的言行▸579-580 内在存在于“语言建制”中PART3 心理状态词汇的旨趣▸581 外部处境的认识,就是预期的认识▸582 感觉通过外部描述“体现”▸583 感觉在事情中▸584 感觉依附于事态▸585 “心灵状态”的描述可以是多样的▸586 感受加外在事态,心灵可以被多样化描述▸587 内省也不是观察“感受”,而是想想外在▸588 从饱含感觉的,到不含感觉的▸589 重新回到纯感觉的荒唐▸590 手指心的标准是外在的▸591 倾向的内在猜测在环境中▸592 我们大可直接模仿“言外之意”
Apr 20, 2021 • 1h 23min
心理状态词汇的旨趣(心理学旨趣之辨 3/3)维特根斯坦
讲义下载地址可以在地址:dwz.date/eRmq 码: 60ur如果你有梯子可以方便地在cutt.ly/flipradio链接下载到所有讲义。本期问题意识:心理学被很多人直接“感受”为有用,有帮助,更本源的。在何种意义上,我们还可以说这是一种需要克服和反对的哲学病呢?如果不是依靠心理学方式,我们该依靠什么?这是第二章的第二次心理学探究,上一次探究,主要是就“内部指涉”的“感觉私有”理论进行辨析,说明感觉和语言并不私有。对心理学的反对并不是对“心理状态”描述词汇的反对,例如“自尊”,“自信”,“人格”,“感觉”,“预期”等,现在关键问题就在于,如果这些词汇不是关于人的“内部世界”描述,那是关于什么呢?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词汇的使用呢?为何这种理解方式会更有用呢?在这里我们也接触到维特根斯坦的一个关键问题,即不同的视角之间,哪一个视角是“更重要的”视角,这里的判断标准是什么?3 “心理状态”词汇的使用面相那么我们如何确定什么样的规则贴近语言游戏的“旨趣”呢?那么我们就将回到我们使用“心理状态”的现场,来看“希望”、“预期”、“感觉”等词汇,在其不同的使用之中,我们的关切,用法,目的是什么?是指向一种人的内在状态的“推演”,还是指向不同的“交往目的”,在这种分辨中,我们将发现,心理状态词汇的“旨趣”到底是什么。PART2 心理学词汇的规则面相▸569 语言使用有巨大区别▸570 概念引导我们的“重要性”▸571 心理学的概念如何引导向错误的“重要性”▸572 心理学:发明一种“物理状态”▸573 持有状态是一种“言行表现”▸574 思想不是思考的结果▸575 在现实语用中,信念可以是“思考的结果”,或者不是▸576 同“信念”一样,预期也不一定是“思考”的结果▸577 不同的“预期”▸578 相信系于相信带来的言行▸579-580 内在存在于“语言建制”中PART3 心理状态词汇的旨趣▸581 外部处境的认识,就是预期的认识▸582 感觉通过外部描述“体现”▸583 感觉在事情中▸584 感觉依附于事态▸585 “心灵状态”的描述可以是多样的▸586 感受加外在事态,心灵可以被多样化描述▸587 内省也不是观察“感受”,而是想想外在▸588 从饱含感觉的,到不含感觉的▸589 重新回到纯感觉的荒唐▸590 手指心的标准是外在的▸591 倾向的内在猜测在环境中▸592 我们大可直接模仿“言外之意”
Apr 20, 2021 • 44min
“旨趣”彰显重要性(心理学旨趣之辨 2/3)维特根斯坦
讲义下载地址可以在地址:pan.baidu.com/s/1d6OhcKHp6DGNlf06h9K33A 码: 60ur如果你有梯子可以方便地在cutt.ly/flipradio链接下载到所有讲义。本期问题意识:心理学被很多人直接“感受”为有用,有帮助,更本源的。在何种意义上,我们还可以说这是一种需要克服和反对的哲学病呢?如果不是依靠心理学方式,我们该依靠什么?这是第二章的第二次心理学探究,上一次探究,主要是就“内部指涉”的“感觉私有”理论进行辨析,说明感觉和语言并不私有。对心理学的反对并不是对“心理状态”描述词汇的反对,例如“自尊”,“自信”,“人格”,“感觉”,“预期”等,现在关键问题就在于,如果这些词汇不是关于人的“内部世界”描述,那是关于什么呢?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词汇的使用呢?为何这种理解方式会更有用呢?在这里我们也接触到维特根斯坦的一个关键问题,即不同的视角之间,哪一个视角是“更重要的”视角,这里的判断标准是什么?2 “旨趣”彰显重要性诚然,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语言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不管是“指物”还是“逻辑”还是“意向”都不可以决定语言。我们看待一个问题,总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有不同的视角,每个视角都能说出自己的一套“道理”,那么维特根斯坦的理论会导向“相对主义”吗?在这个部分,维特根斯坦说明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旨趣(point)”是区分重要性的标准,语言游戏的旨趣决定了,何种规则是本质的,何种规则不是。PART1 语言重要性的智性直观▸558 “是”也是一种技术性▸559 句子是更大机器的一个零件▸560 并非是“含义”在起作用▸561 哲学病:一定能找到一种本质▸562 真的存在更本质的“特征”吗?▸563-564 当用法与用法间当然可以比较▸565 一个词一个意思不好吗?▸566 重要的不是“逻辑目的”▸567- 568 直观:重要的是一种面相
Apr 20, 2021 • 27min
第二次心理学探究(心理学旨趣之辨 1/3)维特根斯坦
讲义下载地址都可以在百度云地址:https://pan.baidu.com/s/1d6OhcKHp6DGNlf06h9K33A 密码: 60ur下载到。如果你有梯子可以方便地在cutt.ly/flipradio链接下载到所有讲义。本期问题意识:心理学被很多人直接“感受”为有用,有帮助,更本源的。在何种意义上,我们还可以说这是一种需要克服和反对的哲学病呢?如果不是依靠心理学方式,我们该依靠什么?这是第二章的第二次心理学探究,上一次探究,主要是就“内部指涉”的“感觉私有”理论进行辨析,说明感觉和语言并不私有。对心理学的反对并不是对“心理状态”描述词汇的反对,例如“自尊”,“自信”,“人格”,“感觉”,“预期”等,现在关键问题就在于,如果这些词汇不是关于人的“内部世界”描述,那是关于什么呢?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词汇的使用呢?为何这种理解方式会更有用呢?在这里我们也接触到维特根斯坦的一个关键问题,即不同的视角之间,哪一个视角是“更重要的”视角,这里的判断标准是什么?1 第二次心理学探究重新回溯我们的第一次心理学探究和之前的维特根斯坦语言学内容,这让我们直面一个问题。心理学在宏大理论和社会实践中,当然已经形成了一套“语言游戏”,即通过生活事件,对人的“内在世界”的探索,讨论和操作。且这个方法被很多人认为是“有用”的。那么即使可以主张一种所谓回归“交往”的语言游戏。这种语言游戏的为什么就比心理学语言游戏要更重要呢?
Apr 17, 2021 • 26min
翻电2.0小品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558-592节 VOL.17
第二章我们用句读的方式,所以平时可以散步通勤睡前的时候反复听听这期节目,对文本有一些印象,听的时候不用多想,就当 “维特根斯坦的 50 断片” 那么听就行。 使用的是陈老师的《哲学研究》译本。 如果想看到对应的文本,我稍后会添加到小程序的时间轴上。
Apr 12, 2021 • 49min
翻电Special《会饮篇》I:在无爱与自爱时代谈论爱 VOL.49
今天在看理想发了一篇文章关于柏拉图的不朽著作《会饮篇》,但这篇对话实在是伟大,一篇文章的篇幅难以涵盖,且其刚好关于今日我们可能最关心也是最紧迫的问题——爱。故做一个小专题,来谈论这个问题。今天的内容包括:1 无爱时代的现状2 无爱的反面:爱的心理学神话3 承认问题:爱的基本张力4 《会饮篇》的三层嵌套关系5 从快乐的直观到智性直观希望我们能够更加懂爱。也相信爱。
Apr 8, 2021 • 1h 45min
翻电X探月学院 维式语文课 03:心理学
非常感谢探月学院的邀请,可以有机会将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念落地成为实际的语文课程。课程讲义下载: https://pan.baidu.com/s/1vxyTzdh9rn37atAcqZ7ZwQ 密码: hnh6课程中提到的文本请在:https://shimo.im/docs/qKWyR8cQhvjctdXJ/ 查看 本次是关于“心理学”的分辨,主要使用Knowyourself, 简单心理,李松蔚,动机在杭州在知乎上的问题作为阅读素材:内容主要关于:1 看上去有道理的文本,这个“看上去的道理”是如何构成的(语文构成)2 如何摆脱心理学的框架,将困惑还原到人与人的交往中课程内容包括:1 关于”过虑”的超级同语反复2 关于“内向”的理论清洗3 关于“接纳自己”的理论清洗语文课可能共分为八次,除了开始的导论和最后的答疑,将主要针对以下问题:1 认知问题首先是语文问题——“认知模式”、“独立思考”等概念(使用得道、混沌大学等文本)2 心理学问题首先是语文问题——“潜意识”、“PUA”等概念(使用Knowyourself等心理学公众号内容)3 社会公正问题首先是语文问题——“异化”、“父权制”等概念(使用微博、豆瓣小组等讨论内容)4 理论构筑首先是语文问题——说服中的语文学(使用奇葩说比较有影响力的辩词)5 认知生理还原首先是语文问题——“心流”、“脑功能”(使用利维坦、神经现实等公众号内同)6 宗教与超验首先是语文问题——基督教、佛教、瑜伽(使用相关内容公众号文章)
Apr 6, 2021 • 2h 35min
FULL 语言的全新熟练 508-557节(维特根斯坦16)-翻转电台2.0
讲义下载地址最近之前3adisk的讲义下载地址不能使用了,正在寻找一个新的替代(墙外)Google Drive: cutt.ly/flipradio本期问题意识:语言游戏是个真正起作用的游戏,“听知行”在语言游戏中浑然一体,再次对比“命题观念”的语言,这种浑然一体到底该如何理解?我们到底该如何使用语言?深刻的景貌容易消隐。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和视角,是个需要不断熟悉和演练的视角,因为我们浸泡在认识论中心主义的环境和教育中成长,对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总是容易知其意,但不知如何使用,这需要大量分辨的练习。本周的章节就有这样的意味,这就像是对之前内容的再阐释与练习。当然其中也有一个重要的新观点,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话语的理解,与音乐主题的理解高度类似,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1 问题意识的再申明在本次的章节中,维特根斯坦说:540 没有语言建制及其整体背景,我就连雨很快会停都不能够想,这不是很奇怪吗?”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从我们认为语言系统不堪大用,到语言建制主宰我们的想法,其中包含一种什么样的转变呢?如何真正以“人与人间的交往”作为核心来理解我们的语言。2 意义是一种熟练一句话的意义何在呢?表述者自己的想法,句法的逻辑,这句话的表述对象等等。但要说意义来自于熟练,我们该怎么理解呢?不过理解意义来自熟练,恰恰是以“交往”的方式重新理解语言的关键。PART1 是语言而不是命题▸508 语言系统是一种经验的熟悉▸509 语用基础是存在的▸510 语用的改变不基于“我的内在决定”,而在于“外在环境”▸511 反对哲学病的意义▸512 并非感觉有意义的,都有意义▸513 理解和“意谓”是一种事实上的“合用”▸514 “句子本身”说不上意义▸515 效果在“目的”中▸516 看上去逻辑完整的解释,其实根本不是解释▸517 以为可理解,并不代表真的可理解▸518 绘画对象是多样的▸519 图画当然是多样的▸520 命题之真不包含实际上不是的情况▸521 语言是“化学上(实际上)”可能▸522-523 起作用的是其本身▸524 新问题的提出3 理解语言与理解音乐相似维特根斯坦有一句名言:理解一个语句和理解一个音乐主题远比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关系更近。这句话没什么神秘的,它其实在说,语言的内容和语言的形式是很难分开的,如果我们用命题来看待语言,当然这二者是可以截然两分的。但将语言看作交往,语言形式的价值就凸显了。PART2 意义不仅来自内容▸525 意义来自上下文▸526 理解不是单一的▸527 理解很多时候是内容和形式的合一▸528 仅有形式的语言▸529 在情境中,形式自有“意义”▸530 使用一个“意义”无关联词汇也不影响理解▸531 理解没有基于意义的“换算”关系▸532 理解,不是内在过程,而是语言游戏构件▸533 更多的理解是第二重的理解▸534 第一种理解脱离情境也难以被人把握▸535 约定俗成在起作用▸536 勇敢在表情之外▸537 环境赋予意义▸538 完全矛盾的词也可以有意义▸539 意义在环境中PART3 语言在建制中建立意义▸540-541 当一句话出现在建制中,难以抹去▸542 为何后一个句子竟然没有前一个可信▸543 不是笑有含义▸544 是表情加入和环境▸545 感情并不赋予词语▸546 词语也可以参与到感情中4 语言并非是逻辑的否定,是逻辑系统中的关键。我们也有双重否定表肯定等“换算”的方式,但维特根斯坦向我们表明,即便是“否定”这样一个逻辑演算符,其实也并没有“逻辑规则”,而是服从于人们交往的目的和环境。PART4 语言就在语言内部。▸547-548 否定是什么图画?▸549 “不”如何起作用▸550 进一步的“哲学病”▸552-553 1的区别▸554 否定作用于规则,不作用于“逻辑”和“命题”▸555 否定在不同的建制中完全不同▸556 这些说法都对,都是不同的建制背景▸557 环境因素是意义的核心
Apr 6, 2021 • 27min
是技术而不是逻辑(语言的全新熟练 4/4)维特根斯坦
讲义下载地址最近之前3adisk的讲义下载地址不能使用了,正在寻找一个新的替代(墙外)Google Drive: cutt.ly/flipradio本期问题意识:语言游戏是个真正起作用的游戏,“听知行”在语言游戏中浑然一体,再次对比“命题观念”的语言,这种浑然一体到底该如何理解?我们到底该如何使用语言?深刻的景貌容易消隐。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和视角,是个需要不断熟悉和演练的视角,因为我们浸泡在认识论中心主义的环境和教育中成长,对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总是容易知其意,但不知如何使用,这需要大量分辨的练习。本周的章节就有这样的意味,这就像是对之前内容的再阐释与练习。当然其中也有一个重要的新观点,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话语的理解,与音乐主题的理解高度类似,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4 语言并非是逻辑的否定,是逻辑系统中的关键。我们也有双重否定表肯定等“换算”的方式,但维特根斯坦向我们表明,即便是“否定”这样一个逻辑演算符,其实也并没有“逻辑规则”,而是服从于人们交往的目的和环境。PART4 语言就在语言内部。▸547-548 否定是什么图画?▸549 “不”如何起作用▸550 进一步的“哲学病”▸552-553 1的区别▸554 否定作用于规则,不作用于“逻辑”和“命题”▸555 否定在不同的建制中完全不同▸556 这些说法都对,都是不同的建制背景▸557 环境因素是意义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