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台电(翻电)
翻转电台FlipRadio
真理解 • 真感受 • 真实践 翻转电台希望结合哲学知识资源与今日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你的生活带来新的视角和想象力。每周更新两次,主体节目,问答节目,特别节目,还有FF30导演的阐释节目。如果想加入群一起讨论,可以添加:xiangjiejoyshare。 欢迎转发让更多人听到!要记得敢于去相信
Episodes
Mentioned books
Nov 16, 2021 • 1h 3min
无法摆脱的敬的需要(将人放在一切之前 2/3)孔子
讲义下载地址可以在地址:flipradio.3adisk.com第三章问题意识: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再次扎入“中国特殊论”。当然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古典文明,特殊是一定的,但这个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本期问题意识:我们介绍了儒家实用主义的核心视野“礼”,即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不过这也仅仅是一个概括,什么叫“人与人的关系”呢?该如何去做呢?《论语》有云:“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我们已经呈现了儒家的核心“关切(约)”,就是礼,人与人的关系。这构成了一个特殊的视野,即将一切如国家、治理、公正、情感、仪式,都放在“人与人关系”的视野下看待。但这对我们,尤其是在个人主义、个体权利、个体感受、个体叙事高度敏感和熟练的时代,是个很困难的课题,甚至说,儒家这种“礼”的关注,恰恰是20世纪西化思潮中在克服的东西。因此如何重拾这种视角,至少做到对儒家思想更深的探入和理解,这是我们接下来的任务。无法摆脱的敬的需要人真的可以将自己完全“手段化”吗?我们通过论语中的两个重要句段来对这个问题做一个考察,并在其中发现,我们无法摆脱的,对“礼”与“敬”的需要。《为政》诸子问孝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为政》十世可知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第一次三句总结
Nov 16, 2021 • 19min
人当然是手段(将人放在一切之前 1/3)孔子
讲义下载地址可以在地址:flipradio.3adisk.com第三章问题意识: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再次扎入“中国特殊论”。当然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古典文明,特殊是一定的,但这个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本期问题意识:我们介绍了儒家实用主义的核心视野“礼”,即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不过这也仅仅是一个概括,什么叫“人与人的关系”呢?该如何去做呢?《论语》有云:“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我们已经呈现了儒家的核心“关切(约)”,就是礼,人与人的关系。这构成了一个特殊的视野,即将一切如国家、治理、公正、情感、仪式,都放在“人与人关系”的视野下看待。但这对我们,尤其是在个人主义、个体权利、个体感受、个体叙事高度敏感和熟练的时代,是个很困难的课题,甚至说,儒家这种“礼”的关注,恰恰是20世纪西化思潮中在克服的东西。因此如何重拾这种视角,至少做到对儒家思想更深的探入和理解,这是我们接下来的任务。人当然是手段儒家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并将其作为核心。这让我们想到康德所言“人是目的,而非手段”,但这句话知易行难,在这个高流动性的城市生活中,人当然是手段。而且我们不禁要问,人为什么不可以是手段?互为手段,各取所需的公平生活不好吗?
Nov 14, 2021 • 1h 7min
翻电Special 东西文化以何种不同方式影响我们 VOL.68
最近在进行翻电2.0第三章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问及东方传统文化和思想是否还能够对我们有影响,以及何种影响的问题。毫无疑问,今天的器物、制度、环境、景观都是西方式的。西方思想对我们的影响远大于东方思想,但这是个没问题的状态吗?东方文化和思想是否全然过时,与现状脱节,我们能得到什么?今天的内容包括:1 02:04 今天不是东西文明对比,而是立足当代青年个体,看待个体如何被影响2 13:26 东西文化的“脉络”:我们理解的基础,今天的脉络是西方式的3 37:36 东方文化在今日的“印象”:一些扭曲的和一些深入的4 46:38 西方思想已经形成窠臼和困局:解释理论和批判理论5 54:32 东方思想的可能起作用方式:一种视野之知大家还要记得敢于去相信。
Nov 9, 2021 • 2h 26min
FULL 人间礼:儒家的视域(孔子05)-翻电2.0
讲义下载地址可以在地址:flipradio.3adisk.com第三章问题意识: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再次扎入“中国特殊论”。当然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古典文明,特殊是一定的,但这个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本期问题意识:在了解春秋史实之后,我们大概明白了儒家的背景。那么儒家面对这样的挑战,给出的答案是什么?这个答案为何在思想史上有巨大意义?我们在上一期分辨了春秋霸主在各自视野下的“理”,与弱国大夫子产能够超越视角的“礼”之间的区别,这个区别让我们可以正式进入对儒家的理解。儒家的各个关键词中,不管是“仁”,还是“义”,还是“命”,还是“信”,我们都比较好理解,甚至可以实现一种超越时代的共鸣,从这些语句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实际的关联。唯独这个“复礼”是非常迂腐保守,与今天的时代差异最大的,但对儒家的真正理解,还就是在对于“礼”的理解中,这也是一种可经验的,非浪漫主义的儒的语境。这一期我们就来对儒家在《论语》中对“礼”的关注,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1 超越:善的脆弱性 06:18我们简单总结前几期的内容,说明春秋的“礼崩乐坏”并非疯狂,站在春秋人物各自的视角,他们的选择都各有道理,但是汇集到一起,则成为“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的超级乱世。礼崩乐坏的社会,善非常脆弱,这恰如今天。而这善的脆弱性,就成为儒家的基础。2 子好谈礼 37:26我们都听说太多对于《论语》的讲述,大多非常关注类似浪漫主义的价值,与愤世嫉俗的批判,可惜一点点鸡汤化的感染,与批判都无法真正重塑秩序,因此儒家并非是关于这些东西的思想体系。我将向你证明,儒家的核心即是“礼”。3 礼:儒家的去蔽法 01:02:54 我们介绍四句《论语》中关于“礼”的语句,突破“礼”就是一套教条或仪式仪轨的想象。说明儒家对于礼的真意,即对人与人关系的重视,那么为何人与人的关系就如此重要呢?01:06:21 第一句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 • 学而》01:23:46 第二句“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 • 学而》01:40:55 第三句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 • 学而》01:50:00 第四句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 为政》02:07:56 问答部分
Nov 9, 2021 • 1h 25min
儒家的去蔽法(礼:儒家的视域 3/3)孔子
讲义下载地址可以在地址:flipradio.3adisk.com第三章问题意识: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再次扎入“中国特殊论”。当然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古典文明,特殊是一定的,但这个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本期问题意识:在了解春秋史实之后,我们大概明白了儒家的背景。那么儒家面对这样的挑战,给出的答案是什么?这个答案为何在思想史上有巨大意义?我们在上一期分辨了春秋霸主在各自视野下的“理”,与弱国大夫子产能够超越视角的“礼”之间的区别,这个区别让我们可以正式进入对儒家的理解。儒家的各个关键词中,不管是“仁”,还是“义”,还是“命”,还是“信”,我们都比较好理解,甚至可以实现一种超越时代的共鸣,从这些语句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实际的关联。唯独这个“复礼”是非常迂腐保守,与今天的时代差异最大的,但对儒家的真正理解,还就是在对于“礼”的理解中,这也是一种可经验的,非浪漫主义的儒的语境。这一期我们就来对儒家在《论语》中对“礼”的关注,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3 礼:儒家的去蔽法 我们介绍四句《论语》中关于“礼”的语句,突破“礼”就是一套教条或仪式仪轨的想象。说明儒家对于礼的真意,即对人与人关系的重视,那么为何人与人的关系就如此重要呢?第一句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 • 学而》第二句“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 • 学而》第三句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 • 学而》第四句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 为政》
Nov 9, 2021 • 27min
子好谈礼(礼:儒家的视域 2/3)孔子
讲义下载地址可以在地址:flipradio.3adisk.com第三章问题意识: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再次扎入“中国特殊论”。当然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古典文明,特殊是一定的,但这个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本期问题意识:在了解春秋史实之后,我们大概明白了儒家的背景。那么儒家面对这样的挑战,给出的答案是什么?这个答案为何在思想史上有巨大意义?我们在上一期分辨了春秋霸主在各自视野下的“理”,与弱国大夫子产能够超越视角的“礼”之间的区别,这个区别让我们可以正式进入对儒家的理解。儒家的各个关键词中,不管是“仁”,还是“义”,还是“命”,还是“信”,我们都比较好理解,甚至可以实现一种超越时代的共鸣,从这些语句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实际的关联。唯独这个“复礼”是非常迂腐保守,与今天的时代差异最大的,但对儒家的真正理解,还就是在对于“礼”的理解中,这也是一种可经验的,非浪漫主义的儒的语境。这一期我们就来对儒家在《论语》中对“礼”的关注,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子好谈礼我们都听说太多对于《论语》的讲述,大多非常关注类似浪漫主义的价值,与愤世嫉俗的批判,可惜一点点鸡汤化的感染,与批判都无法真正重塑秩序,因此儒家并非是关于这些东西的思想体系。我将向你证明,儒家的核心即是“礼”。
Nov 9, 2021 • 37min
超越:善的脆弱性(礼:儒家的视域 1/3)孔子
讲义下载地址可以在地址:flipradio.3adisk.com第三章问题意识: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再次扎入“中国特殊论”。当然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古典文明,特殊是一定的,但这个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本期问题意识:在了解春秋史实之后,我们大概明白了儒家的背景。那么儒家面对这样的挑战,给出的答案是什么?这个答案为何在思想史上有巨大意义?我们在上一期分辨了春秋霸主在各自视野下的“理”,与弱国大夫子产能够超越视角的“礼”之间的区别,这个区别让我们可以正式进入对儒家的理解。儒家的各个关键词中,不管是“仁”,还是“义”,还是“命”,还是“信”,我们都比较好理解,甚至可以实现一种超越时代的共鸣,从这些语句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实际的关联。唯独这个“复礼”是非常迂腐保守,与今天的时代差异最大的,但对儒家的真正理解,还就是在对于“礼”的理解中,这也是一种可经验的,非浪漫主义的儒的语境。这一期我们就来对儒家在《论语》中对“礼”的关注,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超越:善的脆弱性我们简单总结前几期的内容,说明春秋的“礼崩乐坏”并非疯狂,站在春秋人物各自的视角,他们的选择都各有道理,但是汇集到一起,则成为“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的超级乱世。礼崩乐坏的社会,善非常脆弱,这恰如今天。而这善的脆弱性,就成为儒家的基础。
Nov 6, 2021 • 28min
翻电问答 • 62续 | 重要补充:做事的真正挑战和视角转变
昨天的节目中,有一个内容我感觉我没有说得最明白,因此补充一下。就是为什么没有作为“做事方向”,也不存在靠“想”可以清晰的做事路径,这关系到“想”所依附的概念和我们做事的真正挑战是什么:个体化成形今天的内容是:•“想”的冲动和边界问题•能“想”的:靠技术和商业成形的东西•“想”不能让我们满意•真正的挑战:个体化成形•不是想做什么,而是如何让自己的事情成形如果你要提问请将问题邮件发到 ask@flipradio.club 非常感谢提问!
Nov 4, 2021 • 49min
翻电问答 • 62 | 不困于生活需要“方向”的隐喻,生活需要平滑改变
问题1:我也想找小李老师问问,虽然我知道您大概会怎么说(自以为知道),就是去做事,任何具体的事,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从不停做事开始,和现实产生关联。我也的确有不少事可以做,比如多做设计作品准备找工作,把现在自由时间太多 也不是长远之计的工作换掉。这是首当其冲的。问题2:1.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也没构想能有一个量化的准确途径,只是想听听您的看法2. 现实情况是,周围同学绝大部分出国读研,一少部分拿到了batt或者宝洁/联合利华的offer(产品岗/市场岗)3. 关于岗位的选择,对于非化生(理科)专业的其余同学(社科、经管等),是否产品岗/市场岗是绝对的最优选择?(基于现实情况也是:nb的人都去了市场BD、腾讯的产品、各种管培)4. 运营(维持机器运作)、产品(留人在app上)、营销(买我东西)感觉是潜力最大的三类岗位,加入大公司的热门岗位,是否这里面除了多赚钱,没有任何别的理由/意义?今天的内容是:•02:08 今天的两个问题•07:34 7个实际的做事路径,经验是最有用的•20:14 个体路径寻求的背景和依赖条件•26:48 “自我装置”作为方法•37:10 引入一个意义的问题问题:和小伙伴讨论时,她说,她不觉得人生有什么意义(拼图不存在),意义是人类为了完成一些目标,自己给自己加上的(就算最后用尽了所有碎片,拼出的图片不是带有主题的,人也可以自己给这个没有主题的拼图赋予意义)。 我一方面不认可她说的前半句(人生无意义 拼图不存在的观点 我自己是十分接受不了的),另一方面又觉得她的后半句有些道理(就算不很认同“想怎么拼就怎么拼”,但还是认同 意义是人为施加的,是有浓厚主观色彩的)。如果你要提问请将问题邮件发到 ask@flipradio.club 非常感谢提问!
Oct 30, 2021 • 55min
翻电问答 • 61 | 请不断轻看“精神探索”和“精神世界“的价值
问题是:明明在进行中的自我教育竟不知怎么全盘毁掉了?自我教育首先似乎要求意识到自身和公共教育现存的问题,而已我的经验来看对这种意识的确知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我的感受是至少对于我现在的精神生活的状态来说是不大明朗的,如何在一种比较混沌的状态中找回好的这种精神生活以自我教育呢,这是我的问题。在初二时候像很多人一样,我通过很多网络中能够接触到的知识分子对一些东西有了了解,世界变得有趣得多,一些童年的疑惑也开始似乎有了可解决的脉络。比如看到罗振宇和许知远的那一期我知道了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那本书;后来读到他摘录的斯宾诺莎《知性改进论》的导言部分就很惊喜 发现斯宾诺莎对于在生活中保持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我那时的对于良好生活的看法和做法几乎是一样的;就更加坚定要检验人类思想脉络 至少要走向良好生活,那时似乎也有了一点对于我生活的社会的一点点想法比如我们现在的伦理就很飘摇无根基;但我对于世界的兴趣在消退;在一种恐惧中从原来的状态滑向了一种比较愚蠢的虚无主义 在《十三邀》里认识了李诞还一度对他很有兴趣觉得不失为一种办法 买来他大学时的小说来看。后来连恐惧也失去了彻底的不多想什么;完成了一种表面的倔强到随和的转变(别人眼中),我当然知道这不好 可是一直找不到方法回到那个关心问题 关心良好生活的状态里去 不知道卡在哪里了?今天的内容是:•01:00 一个终止的自我教育历程•03:42 自我教育:一种精神探索和精神改变•12:48 忽略点对点的思想共通和应和•22:50 自我教育不是建立“精神王国”和“糟糕世界”的城墙•31:55 自我教育不凝结在“自我”的脑子里,而在“自我”与世界的实际关系中•36:27 自我教育就是不读书,去生活吗?不,一种“有主动策略性的生活”如果你要提问请将问题邮件发到 ask@flipradio.club 非常感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