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下载地址
可以在地址:flipradio.3adisk.com
第三章问题意识: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再次扎入“中国特殊论”。当然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古典文明,特殊是一定的,但这个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
本期问题意识:
在了解春秋史实之后,我们大概明白了儒家的背景。那么儒家面对这样的挑战,给出的答案是什么?这个答案为何在思想史上有巨大意义?
我们在上一期分辨了春秋霸主在各自视野下的“理”,与弱国大夫子产能够超越视角的“礼”之间的区别,这个区别让我们可以正式进入对儒家的理解。
儒家的各个关键词中,不管是“仁”,还是“义”,还是“命”,还是“信”,我们都比较好理解,甚至可以实现一种超越时代的共鸣,从这些语句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实际的关联。唯独这个“复礼”是非常迂腐保守,与今天的时代差异最大的,但对儒家的真正理解,还就是在对于“礼”的理解中,这也是一种可经验的,非浪漫主义的儒的语境。
这一期我们就来对儒家在《论语》中对“礼”的关注,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
3 礼:儒家的去蔽法
我们介绍四句《论语》中关于“礼”的语句,突破“礼”就是一套教条或仪式仪轨的想象。说明儒家对于礼的真意,即对人与人关系的重视,那么为何人与人的关系就如此重要呢?
第一句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 • 学而》
第二句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 • 学而》
第三句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 • 学而》
第四句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 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