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下载地址
可以在地址:flipradio.3adisk.com
第三章问题意识: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再次扎入“中国特殊论”。当然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古典文明,特殊是一定的,但这个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
本期问题意识:
在了解春秋史实之后,我们大概明白了儒家的背景。那么儒家面对这样的挑战,给出的答案是什么?这个答案为何在思想史上有巨大意义?
我们在上一期分辨了春秋霸主在各自视野下的“理”,与弱国大夫子产能够超越视角的“礼”之间的区别,这个区别让我们可以正式进入对儒家的理解。
儒家的各个关键词中,不管是“仁”,还是“义”,还是“命”,还是“信”,我们都比较好理解,甚至可以实现一种超越时代的共鸣,从这些语句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实际的关联。唯独这个“复礼”是非常迂腐保守,与今天的时代差异最大的,但对儒家的真正理解,还就是在对于“礼”的理解中,这也是一种可经验的,非浪漫主义的儒的语境。
这一期我们就来对儒家在《论语》中对“礼”的关注,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
1 超越:善的脆弱性 06:18
我们简单总结前几期的内容,说明春秋的“礼崩乐坏”并非疯狂,站在春秋人物各自的视角,他们的选择都各有道理,但是汇集到一起,则成为“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的超级乱世。礼崩乐坏的社会,善非常脆弱,这恰如今天。而这善的脆弱性,就成为儒家的基础。
2 子好谈礼 37:26
我们都听说太多对于《论语》的讲述,大多非常关注类似浪漫主义的价值,与愤世嫉俗的批判,可惜一点点鸡汤化的感染,与批判都无法真正重塑秩序,因此儒家并非是关于这些东西的思想体系。我将向你证明,儒家的核心即是“礼”。
3 礼:儒家的去蔽法 01:02:54
我们介绍四句《论语》中关于“礼”的语句,突破“礼”就是一套教条或仪式仪轨的想象。说明儒家对于礼的真意,即对人与人关系的重视,那么为何人与人的关系就如此重要呢?
01:06:21 第一句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 • 学而》
01:23:46 第二句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 • 学而》
01:40:55 第三句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 • 学而》
01:50:00 第四句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 为政》
02:07:56 问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