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席
一席
人文 科技 白日梦
Episodes
Mentioned books
Apr 28, 2018 • 42min
【一席】朱起鹏:北京“私搭乱建”局部史
“可以发现,北京这个城市的空间在一定的时间里非常具有弹性。人们依据季节的变化,事件的变化,来延展建筑之外空间的利用。整个城市无论是什么阶层,无论他是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还是普通的百姓,都被庇护在这些变化的非正式建造当中。”
Apr 26, 2018 • 34min
【一席】张瑜:我的城市丛林故事
一些刚孵化出的幼鸟会跟随它们所见到的第一个移动的物体,这在生物学里被称为印随行为。而对于博物插画师张瑜,自从小学6年级无意间养了一只小鸭子,在动物世界里感受到了奇妙——用他本人的话来描述——“一生的兴趣就被它印随了”。和我们通常所了解的自然观察不同,张瑜喜欢长时间观察某种动物,这个时间维度会是几周,甚至几年,这也决定了他观察的对象大部分都在他生活和工作的城市里。螳螂捕蝉他看了快二十年,每年都看,每年依然还想看;他会给长期观察的松鼠取名字,“红一”“红二”“长耳母”“长耳公”;一次偶然的机遇,他在一片湖里发现了一只口叼龙虾的小䴙䴘,接着就用一个月的时间追踪记录下了小䴙䴘大战小龙虾的系列故事。而每到夜晚,黄鼠狼、刺猬、野兔……另一批演员开始接管城市丛林的舞台,城市里的另一个世界同样让他着迷。“哎哟,我说这跟儿时的童话太相符了。当即决定,无论什么困难,今后几年给刺猬了。”
Apr 11, 2018 • 44min
【一席】王南:营造密码
王南治学兴趣的转变发生在大学三年级,那时他读到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于是从一心一意想成为建筑名家转向对中国古建筑的无限向往。他和三位同学一起组织“新营造学社”,重走三四十年代营造学社考察路线,每到一处,白天测绘,晚上读前辈们的调查报告,开启了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2013年起,王南开始在《读库》连载“建筑史诗”系列文章,用普通读者能看明白的文字条分缕析地介绍中外经典建筑史迹。这次演讲,他将以梁思成及中国营造学社同仁“破译”北宋《营造法式》为线索,结合自己研究中的新发现,来呈现中国唐、宋、辽、金建筑之洋洋大观。“所以如果我们把西方的杰作和中国的杰作放在一起的时候,就非常清楚了:所谓的黄金分割是西方建筑美的密码,它造成了帕提农神庙一种永恒的和谐;中国古人则用天圆地方的这种观念来建造出佛光寺大殿这样的建筑,同样达到了和谐完美的境地。可以说帕提农神庙和佛光寺大殿是中西建筑史上美的代言人,它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自己文化‘营造的密码’。”
Apr 7, 2018 • 21min
【一席·万象 梁老师的爱情课】第六课 青春 探索
“为什么我们感觉小说或电影那么传奇、那么浪漫,其实那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发生的东西,反而我们把它舍掉了。我后来看小说、电影的时候就特别特别地感触。我们再延伸出去几步,就会发生这些事情,而我们恰好是没跨出去。”今年起我们会推出新节目「一席·万象」。万象会邀请人文、科技不同领域的老师,深入地讲一个问题,每人讲6-10集,每集30分钟左右。接下来的两至三周,我们会先发布《梁老师的爱情课》。梁永安老师是一席第494位讲者,他的演讲《单身的黄金年代如何面对爱情》,视频播放量超过150万次,留言评论近400条。
Apr 3, 2018 • 37min
【一席】李旸:榕树根的孩子们
景颇山寨地处中缅边界,长期以来深受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许多14至16岁的少年选择辍学打工,有些更是难以抵御随处可得的廉价毒品带来的诱惑。2009年,李旸和她的丈夫乐安东共同创办榕树根公益组织,利用周末和假期免费为当地孩子提供各类教学活动和职业教育,陪伴他们成长,希望借此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找到身份认同。“孩子长大得太快了,我们拼命地工作觉得都不足以赶上在他们青春期到来之前,给到他足够多的东西,让他能够安然地度过这样一个危险的年纪,去抵御毒品和种种社会问题对他的侵害。在乡村教育里面,小修小补真的不解决问题,它必须是一个结构性的改变。”“最重要的不是留住他的服饰、他的房子,而是留住大山之子的那种野性,他们民族真正的内心的特质。”
Apr 2, 2018 • 23min
【一席·万象 梁老师的爱情课】第五课 边缘 发现
“为什么我们感觉小说或电影那么传奇、那么浪漫,其实那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发生的东西,反而我们把它舍掉了。我后来看小说、电影的时候就特别特别地感触。我们再延伸出去几步,就会发生这些事情,而我们恰好是没跨出去。”今年起我们会推出新节目「一席·万象」。万象会邀请人文、科技不同领域的老师,深入地讲一个问题,每人讲6-10集,每集30分钟左右。接下来的两至三周,我们会先发布《梁老师的爱情课》。梁永安老师是一席第494位讲者,他的演讲《单身的黄金年代如何面对爱情》,视频播放量超过150万次,留言评论近400条。
Mar 28, 2018 • 40min
【一席·万象 梁老师的爱情课】第四课 孤独 创伤
“为什么我们感觉小说或电影那么传奇、那么浪漫,其实那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发生的东西,反而我们把它舍掉了。我后来看小说、电影的时候就特别特别地感触。我们再延伸出去几步,就会发生这些事情,而我们恰好是没跨出去。”今年起我们会推出新节目「一席·万象」。万象会邀请人文、科技不同领域的老师,深入地讲一个问题,每人讲6-10集,每集30分钟左右。接下来的两至三周,我们会先发布《梁老师的爱情课》。梁永安老师是一席第494位讲者,他的演讲《单身的黄金年代如何面对爱情》,视频播放量超过150万次,留言评论近400条。
Mar 27, 2018 • 34min
【一席·万象 梁老师的爱情课】第三课 前任 现任
“为什么我们感觉小说或电影那么传奇、那么浪漫,其实那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发生的东西,反而我们把它舍掉了。我后来看小说、电影的时候就特别特别地感触。我们再延伸出去几步,就会发生这些事情,而我们恰好是没跨出去。”今年起我们会推出新节目「一席·万象」。万象会邀请人文、科技不同领域的老师,深入地讲一个问题,每人讲6-10集,每集30分钟左右。接下来的两至三周,我们会先发布《梁老师的爱情课》。梁永安老师是一席第494位讲者,他的演讲《单身的黄金年代如何面对爱情》,视频播放量超过150万次,留言评论近400条。
Mar 25, 2018 • 31min
【一席·万象 梁老师的爱情课】第二课 等待 错爱
“为什么我们感觉小说或电影那么传奇、那么浪漫,其实那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发生的东西,反而我们把它舍掉了。我后来看小说、电影的时候就特别特别地感触。我们再延伸出去几步,就会发生这些事情,而我们恰好是没跨出去。”今年起我们会推出新节目「一席·万象」。万象会邀请人文、科技不同领域的老师,深入地讲一个问题,每人讲6-10集,每集30分钟左右。接下来的两至三周,我们会先发布《梁老师的爱情课》。梁永安老师是一席第494位讲者,他的演讲《单身的黄金年代如何面对爱情》,视频播放量超过150万次,留言评论近400条。
Mar 24, 2018 • 35min
【一席】何志森:城市跟踪者
街头卖糖葫芦的大姐,生活在弄堂里的居民,游走于贫民区的流浪汉……这些都是何志森关注的对象。通过追踪和研究,理解他们对日常空间的使用和需求,进而为这些常常被主流规划视角忽视的人群提供空间设计和改造的可能性。在墨尔本读完博士之后,何志森选择回到中国做一名“流浪”教师。从2015年到2017年之间,他游牧于中国各大建筑院校,用Mapping工作坊的形式带领学生走出围墙去感受真实的生活和关注平凡的人群。对于何志森来说,“设计”这门教育不是为了教这些关在象牙塔里的学生如何画图和背规范,而是教他们如何思考和创造生活。“在混乱之中有一种看不见的秩序,作为设计师,我们要去理解这种秩序,找出其混乱无序背后的密码,它是因何而产生的。就像王南老师那样,我破译的是生活,他破译的古建筑,这样子设计师才可以做出更加包容、有人性的设计。设计这门教育不是为了教这些关在象牙塔里的学生如何画图和背规范,而是教他们如何思考和创造生活。在设计学校学到的是‘设计’作为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学生离开学校时带走的应该是一个赋有人性的‘价值观’而不是满脑冰冷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