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 100 cover image

Ask 100

Latest episodes

undefined
Apr 13, 2023 • 1h

Epi. 61 听起来大逆不道,但我不想让自己很辛苦了

我们为了生活而工作,工作也塑造生活——工作借用我们的私人秉性、生命经验和关注空间,定义我们在社会中的价值和身份,并实现我们愿意付出一生的“天命”。今年我们就要25岁了,正是因为工作而产生负面情绪的大好时候——初级打工人在第二个大厂的打工体验、持续近4年的播客和采访工作、如何和朋友一起制定长期工作目标,和未来如何择业择国。生活里全是需要解决的大型议题:我是否愿意在工作中袒露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所在的公司人事架构和人际关系是怎样?我能获得多大程度的信任去放手干事?我能否该相信自己在工作上的判断?我要在多大程度上依赖数据和技术去进行工作?在越来越繁重的多线程工作里,让自己心理“轻松”是一件好事吗?我的职业选择能否并行安身和立命两件事?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我的基本价值观?我的工作除了讨生活之外的意义是什么、有可能实现吗?我要选择在哪个城市、哪个国家工作?……本期的话题就是两个人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太多人告诉我们 ——「你该去找一份工作。」却没有人告诉我们 ——「这份工作是否有意义?」有太多人试图定义 ——「工作的意义。」却没有人试图让我们用自己的心去定义——「对我而言,何为意义?」在踏入漫长职业生涯的深水区之前,是否应该努力厘清自己的工作观和组织观念?因为,工作从来都不仅仅是连续8个小时的忍受和扮演。它既是内心感受,也是外在形象;既是简历包装带来的职业机遇,也是牢笼般的daily routine;既是并不具象的职业声誉,也是生存所需的金钱和面包;既是要坚持自我理念的内心决断,也是需平衡权力关系的复杂人际。它有最社会和世俗的一面,也有最私人和崇高的一面。因此,它必然会带来焦虑、恐惧和怀疑等等负面情绪,也会带来冒险感、坚韧和成就感。我们如果能理解,“工作是何”和“工作为何”,那么当自己因工作产生种种复杂情感时,至少能想起选择工作时的起心动念,从而获得一份难能可贵的平心静气。播客时间戳:00:00 当我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去改变我的人生方向,我既往的人生就有了一个终点线。04:27 我不太确定现在的目标是自己制定的,还是某种社会压力推动的。09:30 当我要使用数据去填表时,会感到「课业负担」很重。16:08 这几年心态的变化:不想让自己很辛苦。24:47 像字节这种大厂,会给员工提供心理咨询的福利,也就是说他们知道员工会有心理问题,但不觉得是工作内部造成的,只把情绪责任转嫁到个人,让他们在外部解决。30:54 你需要把自己当成最重要的工具使用,在自己这里获得力量,再向外拓展。46:14 当你有目的性,复盘就会沮丧。对自己要求低,就不会有太多情绪消耗。49:39 相比更有说服力的数据,个体的鼓励看似意义不大,但我们开始学习去把别人的鼓励当回事。「本期播客的所有插图皆由Open AI的DALL·E平台生成」欢迎关注公众号:Ask 100
undefined
Feb 21, 2023 • 1h 42min

Epi. 60 别再问 “ 我应该怎么办? ”

上次,我们问了ChatGPT一个问题:“我经常感到我的人生没有意义,我应该怎么办呢?”这期的嘉宾Ciao正是解答这类问题的专家。但更准确地说,是让你学会为自己解决这类问题的专家。你听说过life coach(人生教练)这个职业吗?随着心理学观念的普及,如今在生活面临低谷时,我们会开始想到找咨询师倾诉。咨询可能会在我们混乱的生活中逐渐理出一条正轨,但走上正轨之后呢?甚至,如果我人生的价值根基摇摇欲坠呢?如果我并不知道生活的列车应该驶向哪个方向,我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也学不会倾听他人的情绪,我畏惧死亡、害怕未知……Ciao说,life coach可以是这时候的一只帮助之手。但是,听上去有点像是熬鸡汤?不,一点也不。Ciao说:“人生教练不是人生导师!”听听看到底是怎么回事。00:00 - 08:36 Life coach(人生教练)是做什么的?08:36 - 11:29 为什么life coach要相信人是本自具足的?11:29 - 18:01 一个人能过上相对洒脱的生活,和父母给的支持是不是也很有关系?18:01 - 29:02 ife coach中强调“听”到别人的需求,生活中我们如何“听”到别人?29:02 - 41:30 life coach如何引导别人,但又不给具体的建议?41:30 - 50:54 我们如何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问题?50:54 - 01:04:37 ciao如何看待成功,如何克服要活出自己时的恐惧?01:05:57 - 01:15:10 怎么去处理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留下的伤痕?01:15:10 - 01:18:39 ciao为什么要逃婚?01:18:39 - 01:29:41婚姻和孩子对ciao现在扮演的角色是什么?01:29:41- 去年我有个非常好的朋友脑癌去世了,非常突然。我们面对别人的死亡的时候,它也是一个开悟的契机吗?欢迎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Ask 100
undefined
Jan 30, 2023 • 22min

Epi. 59 和机器人对谈爱、意义和情感,采访ChatGPT

ChatGPT 和Open AI 官网上线已有1个多月了,关于它的使用案例和报道依然层出不穷。它不像是某个软件,更像是一场技术变革的序幕。我们很好奇:Open AI 到底有什么用?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在本次播客中,你将听到人类和机器的对话。这里的机器指的是最新一代语音智能聊天助手 ChatGPT。在ChatGPT官网的对话框中采访这位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后,我们采用微软的合成工具 Azure 合成了ChatGPT的语音,并制作了本期播客。时间戳:第一部分:ChatGPT是什么?(02:05 - 04:52)1.你可以像Siri一样介绍一下你的功能吗?2.ChatGPT思考的方式是什么、如何处理信息?第二部分:问问ChatGPT 人类困惑的问题? (04:52 - 13:15)3.我每天接触的异性只有工作同事,我应该怎样交到男朋友/女朋友?4.如何处理来自他人刻薄且带有敌意的话语?5.如何解决婚后夫妻感情淡漠的问题?6.我该怎么解决自己心情不好的问题?7.我是否该原谅给我留下心理创伤的人?8.我经常缺乏生活的意义感,意义是存在的吗?9.人类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机器理解人类,两者的差异是什么?10.人是否该把关乎人性的工作外包给机器?第三部分:什么是信息语言?(13:15 - 19:50)11.怎么看待学生利用你“偷懒”完成论文作业的事?12.作为机器的ChatGPT 的进化方式和生物进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13.ChatGPT 是否可以不通过人类达到自我进化?14.当人类的优化速度比不上ChatGPT 时,以“优化”为原则,是否应该用你代替人类?15.Open AI如何输出其他语言?第四部分:AI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19:54 - 21:42)「本期播客的所有插图皆由Open AI的DALL·E平台生成」「本期播客和ChatGPT采访的对话框和使用Open AI的图例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查看:Ask 100」
undefined
Jan 8, 2023 • 1h 5min

Epi. 58 世界如此混乱,你怎么可能如此自洽?

在国内教育的焦虑中,我们从小到大非常努力,希望某个学校的光环可以让自己脱颖而出。但成长于人均资源如此紧张的社会,一个人会看见太多苦难,希望尽其所能关心社会和他人。教育和经历让我们警惕“精致利己主义者”;然而,现实里一个人选择“精致利己主义”,更像是现实所迫:不为自己着想,只会活得辛苦。在努力后尚算幸运的个人生活和与他人深切联系的社会生活间,我们该怎么平衡强烈的冲突感?这一期,我们的采访对象尧文,本科在哲学系研究先秦哲学,研究生学习国际发展专业。在一线的公益组织工作过,目前就职于商业公司成为了社会风险类咨询师。对他的采访或许能对上述问题有所启发。第一部分:高中不太合群的经历、大学给教育部写信对自己的改变(00:00-15:01)第二部分:大学毕业后在留学中介的工作感受(15:01-28:28)第三部分:研究生就读国际发展专业,发现书斋生活的局限(28:28-33:34)第四部分:精英教育一定要有承担社会关怀吗?(33:34-40:23)第五部分:阶级固化的英国社会和人即使做了“精致利己主义者”,依然辛苦的中国社会(40:23-44:09)第六部分:如何用新的视角去接触一个主流行业?(44:09-47:59)第七部分:目前做咨询的工作职责是什么?(47:59-58:14)第八部分:拿正常薪水的人不要为收入差距而愧疚,把愧疚感转换为做事动力(58:14-01:02:02)这是11月份的采访,一直到1月份才发出。这2个月我们所经历的种种,无一不在加剧内心世界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到了2023年1月,希望阅读这样一篇采访能为你带来一丝平静和坦然。承认内心的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已有的抱怨和不满,更是未来的草灰蛇线。我们都可以用新的手段切入生活,找到个体能去解决的问题。
undefined
Oct 19, 2022 • 1h 15min

Epi. 57 我追的偶像慢慢变成和我一样的普通人

来找我们玩:微信公众号 「Ask 100」*公众号里面有附上本期「名词解释」,不追星的朋友可以查阅对照哦追星的朋友,在我心中,永远对生活充满着热忱,而我想靠近这种能量——总感到时间和金钱都不够用的我,从未设想过把生活的一大部分交付给一个遥远的idol。但是,为什么别人可以、别人愿意呢?本期播客的嘉宾,一位是我的朋友扭腰客,一位是具有脱口秀演员潜质的资深粉丝K老狮(曾经当过数次单推王,即当年内花钱为单个偶像投票最多的人)。他们热切地向我解释了这一切。【00:00-01:02】K老狮曾经的日记:为什么要用尽全力去喜欢她?【01:02-10:43】追星的人每天都在干什么啊?“只要你想的话,其实随时随地都能够找到一个你喜欢的小偶像互动。”【10:43-23:37】花(很多)钱给偶像投票,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爱豆有的时候能带给粉丝的那种力量,其实是很难用金钱去衡量的。既然她们在平时给我带来了这些,那在总选的时候,我用投票去回馈支持她们,也是一种相互的连接。”“我会去问(爱豆)你想要哪个名次,为什么觉得这个名次对你是必要的?然后自己再思考达成这个目标有多困难、会花多少钱,花这个钱换到的资源值不值。”【23:37-24:25】钱也给她花了,目标却没有达成,你会怎么想?“对爱豆喊目标,就像是你妈妈跟你商量期末考试成绩,你妈妈一定会说一个永远考不到的成绩;但她心里也清楚你是考不到的,你只要考得差不多大家,日子都还是过得下去。”【23:25-30:36】偶像这份工作,性价比是蛮高的,但其实也就是一个高级打工人“她们真的每周只用工作20个小时,每个月能赚3万块。那请问这样一份工作你为什么不愿意?”【30:36-37:55】偶像说什么你就信什么,那是不是等于你也有责任啊?“后面我长大了,也变理智了:你跟你老板画饼的时候,跟你干活的时候那能一样吗?她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可能做出许诺的时候,心里面并不真的知道原来这么难,那没做到也情有可原。”【37:55-40:05】怎样一直喜欢一个偶像?“我现在可能只希望她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就好,别的不太重要。”【40:05-47:04】你们觉得偶像们平常生活快乐吗?“她们集体生活有一种大学女生宿舍的感觉……大部分时候其实应该都是处于傻乐,或者说就凑合着过呗的状态。”“有一个我觉得特别糟糕的地方,你进入这份工作,意味着你几乎要断绝和大多数普通朋友之间的来往,家里人大部分也不支持。”【47:04-51:14】能接受偶像谈恋爱吗?“你爱豆凭什么享受粉丝为你的奉献呢?要不然靠作品,要不然靠人设。你的作品不足以支撑起别人对你的喜爱,你就必须要依赖人设,那你就不能谈恋爱。最有价值的人设就是恋爱幻想。”“在这场大型真人秀中,给大家表演完美的两个女孩子的恋爱,这个作品听起来是有那么点付费欲望的。”【51:14-56:51】站在离她不到两米的地方看表演,有时候觉得和她也可以是“好朋友”“我觉得追星一定是她在你眼里慢慢从一个偶像变成一个跟你差不多的人的过程。那完成这一步之后,其实你们两个的关系从心态上就更类似于‘虚假的朋友关系’。”“非要人家毕业之后你还在人家的生活中有一个重要的位置,这个比较少见。本来生活中成为朋友也没那么简单。”【56:51-1:02:38】偶像这个职业对于脸有一定的要求,但也不是很严格的要求“现实生活中好看的女孩子真的也蛮多的,塞纳河的一百多个成员只是碰巧火的嘛。”【1:02:38-1:06:54】追星场只不过是另一个结交朋友的场合而已“饭圈跟所有的圈一样,都是什么人都有。”【1:06:54-1:13:19】谁不喜欢逗漂亮女孩子开心呢?或者,谁不喜欢漂亮女孩子逗你开心呢?“(去握手会)你是消费者,就扬眉吐气,挺起你的胸膛,是她们要想该跟你聊什么。”本期背景音乐:An AII Nighter         By_Christopher Nicholas Bangs 收看K老狮视频采访:【【SNH48 GROUP】饭圈“单推王”|凤凰卫视《冷暖人生》20200121】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G411s7eB?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2df8673304a37c8c4559dbd7069e26f5
undefined
Sep 2, 2022 • 1h 9min

Epi. 56 大厂是这届年轻人的大学,许多人都想赶快毕业

主播:投球手 涂色刷大厂之所以能成为大厂,因为它带着一种令人目眩的反差感。它承接着世界两个极端的端口:看似最精英的毕业生,在决定成千上万的普通人用什么、看什么。所以,当我在大厂的实习结束后,涂色刷很快就和我聊了一期关于大厂生活的播客。/时间戳:04:15 和过去的工厂相比,互联网大厂生产的介质虽然发生了变化,但背后的生产/消费的逻辑是相通的。05:01 互联网黑话是必要的吗?13:21 在大厂中每个人都处在multitasks,多线程的工作状态中15:29 工作中,人文学科出身的人要通过数字去了解人,而不是通过细节和实体去感知人20:28 投入工作之前,抱着美好的愿望;干着干着就在麻木的轨道上一去不复返,而且不知如何挽回24:08 短视频出海是不是一种文化殖民?现代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者如何决定公众论理的形态?30:50 中台和区域的问题对应了全球化和本地化的矛盾37:30 大家来猜猜互联网黑话的英文版44:30 对于大厂的吐槽很多,为什么年轻人还是要去大厂呢?51:17 也许很多年后,人在这个地方的粘附性变强了,逃离的代价变大了。就会面临新一轮的纠结53:48 北京西二旗周边租住环境真的很恶劣1:02:17 留在北京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呢?/来找我们玩:微信公众号 「Ask 100」/关于实习我们还聊过的播客:要牺牲生活换取一个可能达不到的目标吗?|Epi.46/本期播客背景音乐忽然闯入——海龟先生十年水流东,十年水流西——五条人
undefined
Jul 14, 2022 • 2h 36min

Epi. 55 在上海,一场持续20年的人民共建实验

这是Ask 100就中国城市规划推出的第三篇采访。我们如今正漂流在当下中国的超大城市中。在贫瘠又疲累的生活里,我们常常为知识和劳动之间的隔阂而反思,为都市景观和自然之美间的落差而遗憾,这是我们代际的共享烦恼。但这遗憾中也有惊喜。今年春天,在算法偶然却又不偶然的推荐下,一则上海“城市花园”的小短片忽然映入我们的眼帘——在向上生长的高楼群下,原来藏着那么多星星点点的花园;更重要的是,它们是由一群市民一起自发建造的,并还在生长着、在陪伴着那些浇灌的人。本期播客邀请到同济大学景观学系的刘悦来老师,他在上海建造了130座城市花园,每一座都由市民自主建造、管理和维护。每一座花园背后的生产者网络,又在疫情期间传递着邻里互助的情谊。时间戳:第一部分:为何以及如何发起了「社区花园」(00:00:00-00:55:41)从20世纪90年代的建筑设计院感受到的中国城市化进展 决定从建筑设计院退出,回到学校读研、读博并研究空间景观背后的生产逻辑历经10多年的公众参与实验第二部分:社区花园中的人际矛盾、共治实验和应对措施(00:55:41-01:35:07)「大家未必对自然没有敬畏,只是如果没有能让城市居民去观察、了解自然现象的环境,我们就真的不知蜜蜂和土壤的重要。」(00:32:23)「外滩的花墙是被精心设计过的,花的高度和样态都被控制了,反而缺乏了意外的惊喜。」(00:39:13)「任何一个社群文化,都是一种宣誓和象征,如果能在实体空间中形成社群的领地,会产生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01:21:07)「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没太多机会去接触能发挥主体性的场景,那当人们聚集在社区花园时,会感到茫然吗?会有大家缺乏良好沟通的经验,而演变成冲突的时刻吗?」(01:22:27)就算发生了激烈矛盾,也可以将矛盾视作关系更近一步发展的窗口第三部分:上海疫情期间的社区花园(01:35:07-02:35:45)上海疫情验证了线下实体空间的活动所产生的网络价值。(01:41:35)如果说这次困难对上海最大的教义,我认为是线上网络和邻里互助的情谊。(01:57:50)我觉得这切合了人民对于自己权力的探索。我们的权力是什么?我们有没有空间的权力?(02:02:39)在和平时期,大家需要在公共空间练习公共行动。(02:28:25)无论在做怎样的工作,都可以思考能否在其间嵌入公共精神。(02:29:20)欢迎你点击微信公众号查看叙事版本的播客内容,公众号内还有中国城市规划相关的其他采访汇总。
undefined
Jun 6, 2022 • 1h 26min

Epi. 54 有什么软件不希望你上瘾吗?

这一期是在机缘巧合之下产生的,应该是Ask 100第一期“被采访者主动找上门”的内容。我们要聊一个手机app,同时也是一个创业项目。但它并不是一则推广,而是我们自己在试用产品之后,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才想和创始人聊聊它的来龙去脉。此外,我们之前采访过很多做公益的朋友,也采访过很多用自己的时间、金钱去探索世界的朋友,却没有采访过真正的“商业人士”。人们倾向于觉得资本逐利,不会向善,但是真的只有这一条路吗?我下意识觉得,他们的思维会带来很多新的启发。所以事情就这么成了。以下是我们和mysc.创始人兼产品经理John的对谈。一、这个产品是什么?(00:00:00-00:11:16)二、为什么mysc.被设计成了现在的样子?(00:11:16-00:44:01)三、在人们对数字化越来越疲劳的年代,怎么做一个让大家喜欢的电子产品?(00:44:01-01:00:44)四、怎么管理一个纯线上办公的团队?(01:00:44-01:13:08)五、讲讲你的“创业故事”吧?(01:13:08-01:24:17)
undefined
May 18, 2022 • 1h 12min

Epi. 53 我能通过人格测试理解「我」吗?

两年前起,疫情让许多人的政治倾向和生活态度暴露无遗。许多对立的双方互不让步,互不妥协。格格不入的观点,轻则导致好友的割席,重则演变为立场上的阵营。接着,讨论都滑向站位。然后,有些就成了斗争。可是,认识人、了解人、理解人,是不应该被放弃的目标。所以,面对纷争,也需要从人的性格差异上去解释矛盾,而不以抽象的好坏来彼此对立。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性格如何产生,TA的观点在其生活中的位置和发生逻辑,就很难那么固执己见。这并不是说,要选择没有对错的相对主义;把学理上的思辨争论,归因到利益、处事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先从性格的差异去解释立场上的善恶,会带来一些彻彻底底扎根于现实的共情力。这一心理步骤有助于我们松动观念的疆界,代入那些曾经无法理解的人的逻辑、记忆和体验。那么普通人应该如何快速又深入地理解另外一个人呢?正在社交媒体上流行的人格测试量表似乎是一种不错的工具。以心理学界常常使用的“大五人格”量表为例,它把人格划分为多个维度,宜人性、开放性、尽责性、神经质.......科学的维度就像性格地图上的经纬线,每个人都可以在性格地图的经纬上去锚定自我和探究他人,测算出我与你的差异。一份详细的量表,可以是和他人、和自己握手言和的开始。1. 为什么MBTI是传播最广的人格测试量表? 2. 什么才是一个人的人格?3. 人格有好坏吗?4. 人格维度之间到底互相联系,还是彼此割裂?5. 公众人物与粉丝彼此找到的通路,是藏都藏不住的人格和价值观
undefined
Mar 11, 2022 • 1h 1min

Epi. 52 想给山城留下一片小巷

高中某次课上所有人争辩:重庆市中心的贫民窟十八梯该不该拆?那时我们很好奇,掌握权力的规则制定者到底是谁,价值主张为何?七年过去,我们长大了一点,胆子大了一点,可心中巨大的疑问并没有消失。在给重庆文化景区山城巷主理人发邀约后,规则制定者就这样从幕后走下来,在深夜,于网络会议上,和年轻人讲述了他的故事,一个如何和城市重修旧好的故事。1.从零开始,改造山城 (00:00-08:09 ) 2.山城巷之上,商业、文化、历史的冲突(08:09 - 43.30 ) 3. 山城巷之外,现代多种城市改造的思路 ( 43.30 - 59.00 ) 城市更新仍在进行时,从未结束。站在当下,对于快速现代化中的中国城市,什么才是一路狂奔的终局?是爆火之后蜂拥而至的游客吗?或者可以是,最终弥合生活和景区的界限,让忙碌旅人寄居的几日里有一瞬的动心:要不就在此处,安放人生?当下重庆市中心混杂的建筑是上述不同心理目的的现实投射。每一种野心都试图制造奇观,又最终幻灭;建筑者奋力前进,却恍若逆水行舟。聊天中,黄老师说,“我们,就是做给你们的。” 在时空的栈道里,我听到了两代人之间叮叮当当的回响。那些随处可歇脚的公共空间、充满人文氛围的活动,和自治自主的主张,寄托了看遍历史因果后的中年人,对年轻人的密语、期许、警示和尊重。因果如此密密麻麻地串联,时空是稍微牵动就发出巨响的铃铛线。在时空隧道的末端,由过往所有的因铸成的年轻人,面向未来做出的每一个选择,踏出的每一步,脚下也都牵动着看不见的果——-我们会把怎样的城市,怎样的历史留给未来?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Ask 100

Remember Everything You Learn from Podcasts

Save insights instantly, chat with episodes, and build lasting knowledge - all powered by AI.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