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k 100
向他人、自己和生活发问。2019年创刊。如果你和两个年轻女孩一样对生活充满疑惑,那就加入她们,一起用问号砸开世界吧!——某个爬虫网站说我们是“自我完善”类播客,反正现在关注的话,就算是第一批入股的老精神股东!等我们30岁生日可以来分蛋糕吃!
Latest episodes

Mar 2, 2025 • 1h 41min
Epi.70 阶段性总结,生活就是等待一种新的领悟
今年,我开始了长跑。耐力运动讲究体能,也讲究心理。一段42公里的马拉松,为了减少心理负担,需要回望来路。要设置明确的节点为来路庆祝,惯于长跑者,常以5公里、10公里为界,在节点上为自己鼓劲、补充营养,哪怕只是喘几口缓气,下一公里都又有了力气。分阶段地常常庆祝,才使得一路有一路的风景与记忆。马拉松作为人生的常见喻体之一,其心理技巧亦可以解释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中,庆祝年末、岁初的理由。人还在路上,但心中站定,回望来路,再抖擞精神,往前走。生活中,事件在不断地发生。我们一点点地对抗负面事件,从小事中汲取心力——用梳子整理使劲挠头后爆炸的头发、用早上的一杯红茶应付即将疲惫不堪的整天、在电量耗尽的时刻嗅闻桂花香薰的香气、发疯的晚上购买了1000块的拼图或积木游戏,花好几天仔细完成……用极小的自我照顾,累积出完成更大事项的能量——在焦虑时刻爬上高山而不是宅家爆炸、在困顿之中还坚持某种运动习惯、开始主动和朋友沟通近况、用猫条喂曾经害怕的流浪猫、把蓬头垢面的自己打扮得神采飞扬、给飞奔进楼的快递小哥留一会儿电梯、路上遇见熟人不是避开而是去打招呼…..然后,我们再认知体会这些行为带来的内在感受。于是,我们重组了破碎的自己,习得了某种技能、解决了一次复杂的问题、并学会了某种完全不同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就这样,我们才有了力气去搞定生活中的某一局,或某些部份,再继续往前走。渐渐地,我们可能会对待别人的错误更宽容、可能有了「每逢大事有静气」的理性、可能更珍惜眼前的事物而非远路的珍宝、可能宽宥不够完美的自己、更可能的是再一次去拥有当下的生活,再一次爱自己。年末时站定回头,往路上是小小的波涛、腾飞的浪花,和学会去冲浪的自己。生活则是等待下一程会带来哪一种全新的领悟。——————————————————————————————————————本期是我们对于2024年的年终总结。因为制作周期原因,最终在春节后近1个月才上线。因为我们说的是人生旅途中某一程里内心的真实感悟,那么时效、热点和氛围,其实对于内心也不再重要。用六句话总结我过去的一年01:34 我做过的最明智的决定是....07:00 我学到的最宝贵的一课是...12:43 我承担的最大的风险是......18:29 这一年给我最大的惊喜是......26:06 我为他人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三大成就32:39 在这里列出去年你的三项最大成就42:21 你做了哪些事情才让这些成就得以实现?47:09 谁帮助你取得了这些成就?怎样帮助的?三大挑战54:04 在这里列出去年你面对的三个最大挑战57:19 是谁或是什么帮助你战胜了这些挑战?1:07:38 用一本书或一部电影的名字概括过去一年1:13:42 过去一年是否有让你无法释怀的事情发生?让你感觉不舒服的行为或者话语?或者你对自己感到生气?新的一年1:16:48 有什么新爱好想要培养?1:21:01 三件准备好放手的事1:31:36 会让我感觉舒适的三样物品1:38:16 选一个新年的代表词汇本期提到资料: 生之欲 生きる (1952) 导演: 黑泽明上映日期: 1952-10-09(日本)学习之道 作者: 芭芭拉·奥克利 出版年: 2016-11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AI辅助下的文献整合工具:Elicit

Feb 8, 2025 • 48min
Epi.69 北伐、抗战、归隐——听外婆讲一段家史
***本期内容为重庆话,全文版本以及对应历史附注,请查看公众号Ask 100. 第69期获取.***>>> {https://mp.weixin.qq.com/s/VHylmjXOCEYYL0kmao9abA}每个人都活在历史的当下,充当着某时某刻的当事人与见证者;多年之后,我们可能成为某段重要纪事的主角,又被他人讲述与怀念。依靠一代代人的记录,人类的故事被传写下去。怀着这样的心愿,我终于启动了本期节目的制作。本期嘉宾是我的外婆。今年春节一过,我外婆就满88岁了。以她的年龄而言,她的记忆力算得上惊人地好。我一直在想,这也许是一种冥冥之中的暗示,她想把她见证的故事传递下去。我外婆名为张振华,一个三十年代出生的女性,被冠以这样一个期愿宏伟的名字,有一些罕见。而这大概与她的父亲有关。她的父亲、我的外曾祖父,名为张鉴桂,字舜臣,是云南腾冲人,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卒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他出身于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炮兵科,很早就加入了国民党,从“重九”起义,到革命军北伐,再到抗日战争,他一直在军旅中生活,在上世纪初大大小小的战场上留下足迹,还兼任过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俗称“黄埔军校”)南昌分校校长。1937年11月第八战区(西北地区)成立,他调任战区司令部参谋长。1945年抗战结束前夕,他晋任国民党陆军中将,在军事委员会担任参议。抗战胜利后,他迅速隐退,调任战史编纂委员会研审组组长,最终于1948年退为备役,后定居重庆,直至去世 。他的故事我从小听到大,但都是东拼西凑式的。如今终于能够用口述史的形式,以播客为载体,把它郑重地分享给大家。由于我外婆不会说普通话,所以这期是用重庆话录制的。西南官话在方言里不算难懂,不过为了便于大家收听和理解,我们也在此准备了全文逐字稿。说明:这期节目远谈不上正规的【口述史】,只是一个亲历者的口述。由于老人记忆的偏差,加之制作时我们资源和能力有限,截止发出时,许多史实内容可能无法切实核实,此外目前我没有访问大多数学术资料库的权限,资料基本来源于网络以及此前家中长辈的收集,但会尽量标注清楚出处。我们也会开放评论区,欢迎各位读者朋友补充和指正。彩蛋:外曾祖父自举家搬迁到重庆后,就有意从军政界隐退。除了挂名战史编纂委员会的职务外,他还醉心于古琴演奏与鉴赏。1945年2月 [2],他加入古琴家徐元白于重庆组建的天风琴社,成员还包括军事家冯玉祥、汉学家高罗佩等。六十年代,应古琴协会邀请,他演奏了几首琴曲,并留下了录音。我们将他弹奏的一曲《潇湘水云》放在了节目的末尾。1946年3月,天风琴社与渝都各界送别高罗佩夫妇合影,冯玉祥为前排左四,高罗佩为前排右五,张鉴桂为三排左二 时间戳: 00:02:05 做生意的家人让曾祖父去参军,他参与了反清、北伐到最后抗战,成为一名国民党中将00:05:50 县里发大洪水把装满家当的卡车全冲进河水中,那就干脆回重庆00:09:40 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干爹,解放后的际遇00:13:07 刚解放时,曾祖父国民政府的办公室里,文件被扔的漫天飞00:15:35 解放后曾祖父的际遇——被委派到昆明文史馆00:18:20 自然灾害时期,徒步30公里给曾祖父送补血糖浆,彼时的社会生活00:22:21 曾祖父的儿子自然灾害时期爬上墙偷了曾祖父的东西,儿子后来的际遇00:25:13 解放后隐姓埋名、在政治运动前夕去世,最终躲过一劫00:34:37 为什么解放后,身为国民党的他不愿意去台湾?

4 snips
Sep 15, 2024 • 1h 12min
Epi.68 又焦虑、抑郁后,我重新习得了冷静和理性
关注我们很久的朋友或许知道,我们俩很早就喜欢讨论各种心理学议题,比如高敏感人格、抑郁症、强迫症、完美主义、大五人格模型等等。可以说,我们的选题总回应着对自我特质的探究欲——如何接纳已有的人格倾向,比如高敏感、易抑郁和焦虑?如何应对心理创伤和缓解负面情绪?如何解决对未来的焦虑、面对某些时刻的抑郁情绪?今年春天,在经历了较为严重的心理崩溃后,我(投球手)对这些「恐惧、焦虑和抑郁」感到厌倦了。终于,比起被情绪吓得动弹不得,我更想要打造一个足够宽敞的内心世界,学会和情绪同行、甚至运用情绪。而为了打造一个敞亮爽快的内心世界,我下定决心规律地、长期地、耐心地学习心理干预技术。我发现,我无法彻底隔离、无视我的情绪。但是,我体悟到情绪调节能力是可以用科学方法习得的技能。甚至,它的教育培训方法和健身长肌肉、学会一门语言别无二致——专注地理解原理、反复地运用技巧、重点突破薄弱环节、主动输出加强记忆和以教带学。在心理健身半年后,我自费购买了这套叫做「有效努力」的心理健身课程赠送给涂色刷(并自费购买了另一门心理干预课程给另一位好友),希望对我有用的心理调节技术和人生建设技巧能对她们也有帮助。本期节目,就是我们共同练习了心理健身课程后的感想。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们在节目中推荐了「有效努力」和暂停实验室的多门心理干预课程,可我们并没有收取暂停实验室的推广费用,所以这并不是一期收费广告。本期播客shownotes:00:39 被投球手扭头安利的心理健身体验08:55 内向i人友好、一对一针对性的线上答疑社群16:06 它竟然让从不做计划的人开始做计划了22:50 最有用的心理技术——与思维解套,没有一种想法等同于「我」35:26 觉察:训练「我」去意识「我」的意识33:10 接纳:接纳人的局限、接纳现实的不完美40:00 把压力当作一种礼物,和它共处50:20 心理健身的逻辑:想法只是基于过去经验的预测模型,得不断做事,给大脑输入不同的经验,获得新预测,实现变化和成长55:55 希望环境能允许咱们勤劳刻苦的中国人去正确地休息,建议参考休息活动清单01:00:04 学会为自己喝彩三声:为小进步庆祝,才有大进步!01:04:46 把批评当进步的脚手架,把上司当资源,把同事当盟友,用这种心态去活着,会觉得活着要没那么难了在我们俩决定聊聊这半年自费的心理健身后,主动联系了暂停实验室的市场人员,沟通后有了经由Ask 100报名,会获得减免50元费用的优惠活动(参与方式为扫描图中二维码)。

Jan 17, 2024 • 1h 20min
Epi.67当签约博主,但在松弛赛道上
本期嘉宾Fiona是涂色刷在伦敦读人类学时的同学,在北京工作一段时间后,她如今在德国开启了博士生涯。不过,在学术和社畜身份之外,她还是一位和MCN机构签约的xhs博主。这期,她和我们聊了聊博主生活,以及逐渐与流量密码和平共处的心路历程。00:02:00 一切要从某年圣诞节的伦敦,一张好看的抓拍说起 00:06:55 某一天,喜欢的MCN找我签约了 00:09:44 发照片会被凝视,但只要不是男凝,也挺开心00:14:16 我没有和喷子斗智斗勇,而是反向凝视了回去00:19:54 公司希望我变得更“垂直”,但我不是一个很垂直的人00:30:34 明明发了长文,但评论区都在问我外套链接00:35:07 因为没有靠它维生,所以可以把博主身份当成一场实验00:58:44 接广告不算难,但发广告并不快乐01:04:30 公司怎么都能赚钱,何必push我呢01:11:18 一旦使用平台,就是默认了隐私交易↓ Fiona的账号,欢迎大家去打招呼

Nov 26, 2023 • 53min
Epi.66 去天南海北的农田里开拖拉机
各位听众朋友们好呀,好久不见,这段时间很久没有更新,因为我跟投球手最近都好忙。我刚刚结束了上一期聊过的实习,而投球手刚开启了一份新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上山下乡”。我们两个在日常闲聊交流中就说到,总是在接触新的人、总是在变换新的地点,这好像成为了过去几年我们人生中的一种常态。但起初的新鲜感在奔波中逐渐磨蚀为疲惫,让我们质疑自己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所以这一期就来聊聊出差的体验。1:51-5:43 秋收了!投球手去全国各地的田野上装农机5:43-14:12 年轻女孩勇闯中国式酒局14:12-20:16 i人真的可以为了工作一直装e人吗?20:16-27:18 出差最累的是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做什么27:18-33:21 “诶,你今天这台机器可了不得,是一个南大毕业的女生来给你修的!”33:21-41:33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屏障也没那么厚重41:33-49:51 在求安稳和新鲜感中两极横跳,有什么安抚自己的策略?49:51-53:16 有时候我会想,我为什么出现在这里,站在人家的土地上?bgm: 鲸鱼马戏团-世界尽头 鲸鱼马戏团-未知的土地欢迎大家关于我们的同名公众号 Ask 100

4 snips
Sep 22, 2023 • 1h 31min
Epi. 65 我们在找睡在街头的人
涂色刷最近在一家新西兰的NGO组织进行社会工作实习,他们的宗旨是为无家可归者寻找住所,并提供支持服务。关于福利体系的讨论在华语语境中是严重缺席的,涂色刷每天都在工作中迎接爆炸性的挑战,但她收获的仍远大于付出的。这一期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个管中窥豹的切口,看到社会可以为个体做些什么。00:00 这个新西兰NGO的理念是,住房是基本的人权,无论你背负了怎样的过去,都应该有家可依。11:27 教会是非营利性机构背后的大金主——但不涉及传教内容。27:23 我们在亚文化街区开一家店面,卖便宜乃至免费的咖啡、午餐,让它成为无家可归者在街头的家。39:30 对于无家可归者,你可能会有很夸张的想象;但真正打起交道来,却感觉他们无比友善、包容。55:35 专为无家可归者设立的法庭 ——「新的开始」,法官就像一个关心你的长辈。01:03:56 我觉得所谓的专业社工的训练,是训练脑中有一个意识模型,让你能去觉察这个人身上正在发生什么,然后思考要怎样去有建树地回应。01:06:06 像陪客户去超市、办驾照这样的「小事」,其实是很精彩的理论实践。01:09:30 当我观察到同行离职率很高时,我会去想——「如果我要干这行,我能做什么避免自己陷入这种境地吗?」01:11:30 自我关爱和督导是前提,而不是奢侈。01:17:15 在负面情绪还很微弱时,就尝试去解决它,而不是等它无法控制时,只能毁灭式地解决。01:22:18 当我不去想这件事有多难,只是迎头去做时,好像很多事变得可以handle了。01:24:35 我是不知足的那种人。是不知足的自我一直在激励我,我才来到了这里。涂色刷还为本期节目写了一段导语:「又记下了15个有关成瘾、顽疾和创伤的新术语/说很高兴认识你,我的朋友/握手/ 握手/ 握手并在拥抱时闯入/流动的Q街、K路和X巷然后交出我的东亚脸/和拗口的名字拼读/无家可归者/我们在旷野流浪的方式不同/我只是看上去体面一些」

Jun 25, 2023 • 1h 24min
Epi. 64 情绪性进食是我的压力晴雨表
本期主播:投球手 涂色刷本期嘉宾:蓉蓉蓉蓉从大学起开始健身,跑过多次全程马拉松,是莱美Body Combat的认证教练。她从17年开始踏入互联网行业,从最初的产品实习生到成为鹅厂的产品经理,经历了高强度、快节奏的几年。也是这几年中,她发现自己有了严重的情绪性进食问题。压力最大时,两个月内长胖了20斤。体检连续被查出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甚至胆固醇偏高等异常指标。两年前,她在深圳康宁医院被诊断出了抑郁症,一边工作一边服用抗抑郁药,度过了自我怀疑和挣扎的的一年多时间。去年,她决定离职,并同时停药,想看看回归到自己本身,能否疗愈好自己。她用半年时间慢慢觉察对身体的感受,以马拉松的心态开始有计划地减脂增肌,最终成功恢复体形(甚至更fit了),并似乎逐渐找到了自己重启人生的方向。本期特别建议收听人群:1)有情绪性进食障碍、复发性抑郁症迹象的朋友;2)希望能平衡「吃」、「练」关系的上班族,尤其是有身材焦虑的女生。3)鹅厂或其他互联网大厂在职、待入职和已离职人士。4)从小被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直过着「冲刺高考100天」式冲刺生活的应试教育优等生。本期时间戳:「一、自查出情绪性进食的全过程」02:36 我用机械性进食来确认“我还有知觉、我还存在”着,而不是只剩高压洗礼后的麻木感。06:54 持续一周早10晚10的工作后,每到周五晚上,我就像是要从妖怪变回人了:「现在,妖怪要出洞了。」13:46 你外表看着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员工,但晚上反思发现一天没有做有意义的事。16:23 早上一睁眼看见天花板,我就觉得这一天没法过了。晚上回家,我开始想「这个人生怎么能过成这样呢?」「二、不上班这半年,理解身体和自己」19:56 我回到马斯洛需求的最底层了,去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和身体感受。24:59 上班时的报复性运动:一个月上40多次超猩团课;结果还是胖了20斤。26:29 何为生活化的减肥:正常吃三餐了,每天少吃一点额外的小零食,再配合运动,慢慢且自然地体重就变轻了。31:37 为什么不应该每天严苛地计算卡路里?35:19 踩坑的人往往是减肥心切、时间战线拉的太短的人。开始自我教育:人生不是一场「冲刺高考100天」。47:17 建议上班族的训练周期「三、不止「情绪性进食」」51:08 美是多元的、给你自己精神力量的,而不是白瘦幼一套标准。53:46 对于新手,如何从细节和生活习惯开始养成运动的习惯?58:11 如何经由运动,建立和身体的连接?1:01:48 情绪性进食的底层情绪:贪婪、不安、不满足和空洞。1:06:15 如果没有这几年的痛苦,我不会有现在的觉醒、更深度的自我认识。1:10:52 从我欠别人一个解释、得去回应别人,到我并不欠任何一个人解释。1:13:04 我突然发现很爱我自己了。

Jun 22, 2023 • 1h 58min
再谈优绩主义:不想卷了,然后呢?【串台Special】
涂色刷和阔别Ask100两年的丁字尺(aka城市余数主播Z)的对话。我们探讨了一个很直白的问题:当所有人都明确表示“我不想卷了”之后,为什么我们并没有随之而来地感到满足?我们缺失的下一步可以向何处找寻?答案在远处和近处。配乐:Red Rock Reviera by Sea Power

Jun 14, 2023 • 2h 5min
Epi. 63 在新西兰戒毒所,我当犯人的咨询师
本期的嘉宾James出生于台湾,后来辗转过多个国家生活,上一份工作是在新西兰的一家戒毒所担任治疗师。认识James之后有一天,他说自己今年40岁,当时把我吓了一跳。无论是外表还是谈吐,他给我的感觉都远远不像40岁。我记得他笑着跟大家说,“I’m young in my heart.” “助人”的职业通常给人苦大仇深的印象,老听到因“太过压抑”而难以坚持的故事;而James谈起他的工作时,却总是怀着珍惜和热情。这期播客想带给大家的正是这背后的视角,不是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而是相互接纳和改变的过程。时间戳:00:00 James 作为大陆前往台湾的战后移民一代,最后又去往新西兰的人生经历00:13:36 「好像帮助他人的专业在经济报酬上往往没有某些行业高」,你的职业选择背后的想法是什么?00:28:18 新西兰社会对于毒品的认知是什么?毒品在新西兰有多泛滥?00:40:19 在新西兰有两类戒毒所:自己走进去戒毒的普通社区中心;有瘾且被判刑的戒毒所00:48:42 「戒毒所很好玩的是,我们相信,让生活回归正常的人是你自己。」01:06:21 在团体治疗中,让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戒毒经验,从而刺激内心的渴望01:14:09 真正能戒毒成功的人,是发现戒毒是为了自己的人。01:17:35 有一个人在旁边陪着度过最难受的阶段,这是最重要的戒毒手段01:21:09 在戒毒所的一天健康到“令人向往”01:36:19 在戒毒所生活后,犯人发现原来可以过上一种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生活。01:42:02「这些是和我一样,甚至比我更坚韧的人。」欢迎大家关于我们的同名公众号 Ask 100也有文字版本的播客内容

May 13, 2023 • 1h 11min
Epi. 62 为什么不上班就一定该焦虑呢?
在你的人生中,更换过行业或不上班过吗?第62期,我们的采访对象是职业咨询师Solar,她在经历大小公司后,掌握了如何转换职业和不焦虑地不上班。播客时间戳:00:00 之前的职业经历和现在的身份03:25 上学阶段为什么对互联网感兴趣?09:25 为什么对创业感兴趣?18:01 哪段工作中经历的改变最大?38:56 每次换行业的原因是什么?54:23 远程办公后获得了地理自由,如何选择居住地呢?01:00:11 现在怎么社交?01:06:41 成为数字游民后,如何拥有平和稳定的心态?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Ask 100
Remember Everything You Learn from Podcasts
Save insights instantly, chat with episodes, and build lasting knowledge - all powered by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