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台电(翻电)

翻转电台FlipRadio
undefined
Jan 14, 2021 • 1h 5min

翻电Special 暴力,语言的暴力,思考的暴力 VOL.40

有感于进入互联网之后网络语言暴力的高涨,这种语言暴力的存在,进一步催生出一种对语言暴力合理性、紧迫性甚至必要性的论证。语言暴力有用论已经在各个领域蔓延,因此针对这些暴力的情况,制作本期节目,今天的内容包括:1 暴力的避免与例外2 语言暴力的构成,语言暴力的不可防卫性3 暴力的混合与模糊性4 语言暴力的背后是思考的暴力5 思考的暴力:一种整体世界图景6 思考暴力的克服
undefined
Jan 8, 2021 • 2h 50min

FF30 | 05 伯格曼 爱与以爱之名的绑架

FF30 是翻转电台最终摸索出的电影类节目样式,以一个导演为单元,将其作品与社会勾连到一起。以符号解读的方式阐释电影,着重在电影的 “价值阐释” 方面。一共选择了 30 位导演进行,做完即止。这是第五集,我们介绍瑞典知名导演英格码 • 柏格曼,这位作品与荣誉等身的电影大师,他影响了后世诸多电影人,但却被认为晦涩难懂,或者用非常俗气的心理学概念去理解,诸如源生家庭,爱无能等等。但我们将如何展开柏格曼电影对我们生活的光照?节目内容和时间如下,可以分段收听:一、基础:理解柏格曼,反对迷影文化03:07重拾我们对于电影和生活勾连的信心,我们也许需要先对一种电影的勾连游戏产生厌倦和拒绝,这就是”迷影文化(Ciniphilla)“。二、深度:柏格曼“悲观主义”吗?如何展示爱的可能性?15:59柏格曼总是被错误的认为是一个”悲观主义“的导演,他表达家庭与婚姻生活的必然破碎,真的是这样吗?为何他自己说他表达的是”爱的可能性“?三、母题:柏格曼的关注:”情感绑架“28:26如何重拾爱的可能性,柏格曼是通过对一种可怕的感情游戏的解蔽,这就是无处不在的”情感绑架“。三、柏格曼电影的讲解《野草莓》1957:47:59从与人隔绝的抉择到重新与家庭连接。《假面》1966:01:06:13”情感绑架“之战,柏格曼残酷的思想实验。《安娜的情欲》1969:01:21:51无”情感绑架“的直率生活,真的会更好一些吗?还是一种自我的绑架?《呼喊与细语》1972:01:28:31”细语式生活“,无法逃离的情感绑架之敏感的可怕。《婚姻生活》1973:01:44:20爱情现实主义,接受一种有瑕疵的爱是出路吗?现实主义无法抵抗情感绑架。《秋日奏鸣曲》1978:02:08:28 ”源生家庭“的叙事,被情感绑架支配与毁灭的人生。《萨拉邦德》2003:02:21:53爱如何超越情感绑架。四、如何逃离”情感绑架“02:29:11如果接受、消解情感绑架,并学会破除一种单向度的受害者结构。
undefined
Jan 2, 2021 • 53min

翻电Special 获得人生意义:一个拼图游戏的比喻 VOL.39

昨天关于《心灵奇旅》的评论不出意料地引发了很多争论,片中引出的人生意义获取的方式,借由语言游戏本身的魅力,依然无法获得医治。那么我们遵循维特根斯坦的教诲,使用图式和图景的理解方式,看在一个拼图游戏的比喻下,是否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理解。今天的内容包括:1 心灵奇旅的争论2 人生意义的拼图比喻3 糟糕的,无法拼图的方式4 应该如何看待这个拼图5 不可逃避的拼图游戏
undefined
Jan 1, 2021 • 43min

翻电Special 心灵奇旅:虚无主义的美学化 VOL.38

最近皮克斯的新电影《SOUL(心灵奇旅)》上映在豆瓣获得9.0分的高分。但我却觉得这是个烂片。烂片也很多,为何这部值得一讲,那是因为这部烂片带来了坏影响,其逻辑是一种虚无主义的美学化尝试,这种尝试塑造着一种坏神话,而这种神话会遮蔽我们的生活。今天的内容包括:1 两个主人公塑造的分析2 电影对纽约和世界的塑造3 电影中转折和生活解法的轻率4 虚无主义神话的害处5 《神奇女侠1984》的立意高明
undefined
Dec 30, 2020 • 2h 43min

FULL 心理学探究内在可能吗?268-315节(维特根斯坦11)-翻转电台2.0

讲义下载地址(墙外)Google Drive: https://cutt.ly/flipradio(墙内)3adisk: http://flipradio.3adisk.com/本期问题意识:心理学不是对我们“异常感觉”来源和本质的一种有效洞察吗?正视我们特别和异常的感觉,然后找到一种内在解释,这会有什么问题?维特根斯坦非常关注心理学,在生涯后期,他的兴趣从数学哲学转向心理学哲学,遗稿除最后的《论确实性》,还有未完成的《心理学哲学研究》。在《哲学研究》中,也有诸多段落,与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批判大有关系,我们这是第一次专注于心理学哲学视角解读《哲学研究》章节,从268-315节,我们继续看私有语言如何与心理学产生关联。其实从上次我们举到“心流”的例子,你已经可以看到心理学“概念”本身与语言语法之间的巨大张力了。维特根斯坦对心理学基本持否定批判态度,他为何这么说,我们又可以从中得到什么新的视角呢?1 心理学:一种向内探究作为当今第一显学,也是最受大家关注的学科,站在维特根斯坦的角度,心理学有一种独特的“对内探究”的方式,因此我们梳理诸多心理学流派,来说明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对内探究”。也揭示两个根本问题,即如何在维特根斯坦的角度,理解 1 对内探究的语法问题 2 感觉是外在的。2 在世界中言说心理学概念产生于传统语言游戏失灵时,我们发明出一种内部指涉,以保护住感觉的私有性和特殊性。但不可能,只要一个概念在语言游戏中使用,这就是一种外在对象,只能在外在世界中进行言说。PART1 语言游戏的内外268节:感觉,自我命名还是交流269节:主观性(内在性)只在错误时取得270节:语言游戏不涉及内在感觉271节:外在符号之间的联动维持着系统PART2 指涉的想象272节:私有经验是缺乏标准的273节:红色理解产生的两个指向274节:指涉,心理学的发明法275节:指向永远是在环境中的外现276节:指涉的出现,一个错误技术277节:异常状态容易产生特殊性的错误PART3 在“活人”生活形式中的语言游戏278/279节:“私有感觉”用在什么地方280节:自我叙述是不可能的281节:人的生活形式,才使用人的词汇282节:不是对象拥有内在性,而是对象拥有环境和外现283节:疼痛系于一个在环境中的整体性的“受体”284节:一个绝佳的整体性受体例子285节:环境、外现、感觉是一体的286节:人是作为“整体”被把握的287节:语言游戏在“人”的生活形式中3 摆脱语法的强迫心理学探究的过程,并非先存在一种内在的实存。而是在原有语言游戏失灵的境况下,又因为哲学病的原因,在一种语法的逼迫下,产生的一种“内在本质”的冲动。这个冲动的根本问题在于其言说对象不具有实际的“外现”,因而要么建立别的外现体系,与私有感觉脱钩(神经科学、行为主义等),要么发明不具有外现的词汇和空谈(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只有意识到感觉的外在属性,我们才能在日常语言中,为我们特异的感受找到一种实在的言说方式。PART4 心理学哲学病的产生288节:感觉的关注,产生于正常语言游戏失灵之时289节:感觉词需要理由290节:直接描述感觉是不可能的291节:描述有指物状态,有非指物状态292节:不是以事实作为基础,而是以具体的“语言游戏”作为基础293节:感觉词汇与“内在感觉”无关294节:缺乏其他根据的东西不形成图画295节:“从我自己”的内在表述是一种语法图画296节:内在强调在何时发生?297节:是否有别的可能?298.299节:哲学病:一种内在强迫PART5 感觉在图画中300-304节:语言在图画中起效305节:连“记忆”也不只一种内在过程306-308节:不否认内在过程,而是拒绝其进入语言309节:飞出捕蝇瓶310节:非语言的,失去归纳性311节:不存在私有展示312节:想象私有感觉与公有视觉通约313节:展示,就是在图画中展示314节:感觉在图画中315节:没有疼痛的人,同样感受疼痛
undefined
Dec 30, 2020 • 59min

摆脱语法的强迫(探究内在可能吗 3/3)维特根斯坦

讲义下载地址(墙外)Google Drive: https://cutt.ly/flipradio(墙内)3adisk: http://flipradio.3adisk.com/本期问题意识:心理学不是对我们“异常感觉”来源和本质的一种有效洞察吗?正视我们特别和异常的感觉,然后找到一种内在解释,这会有什么问题?维特根斯坦非常关注心理学,在生涯后期,他的兴趣从数学哲学转向心理学哲学,遗稿除最后的《论确实性》,还有未完成的《心理学哲学研究》。在《哲学研究》中,也有诸多段落,与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批判大有关系,我们这是第一次专注于心理学哲学视角解读《哲学研究》章节,从268-315节,我们继续看私有语言如何与心理学产生关联。其实从上次我们举到“心流”的例子,你已经可以看到心理学“概念”本身与语言语法之间的巨大张力了。维特根斯坦对心理学基本持否定批判态度,他为何这么说,我们又可以从中得到什么新的视角呢?3 摆脱语法的强迫心理学探究的过程,并非先存在一种内在的实存。而是在原有语言游戏失灵的境况下,又因为哲学病的原因,在一种语法的逼迫下,产生的一种“内在本质”的冲动。这个冲动的根本问题在于其言说对象不具有实际的“外现”,因而要么建立别的外现体系,与私有感觉脱钩(神经科学、行为主义等),要么发明不具有外现的词汇和空谈(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只有意识到感觉的外在属性,我们才能在日常语言中,为我们特异的感受找到一种实在的言说方式。PART4 心理学哲学病的产生288节:感觉的关注,产生于正常语言游戏失灵之时289节:感觉词需要理由290节:直接描述感觉是不可能的291节:描述有指物状态,有非指物状态292节:不是以事实作为基础,而是以具体的“语言游戏”作为基础293节:感觉词汇与“内在感觉”无关294节:缺乏其他根据的东西不形成图画295节:“从我自己”的内在表述是一种语法图画296节:内在强调在何时发生?297节:是否有别的可能?298.299节:哲学病:一种内在强迫PART5 感觉在图画中300-304节:语言在图画中起效305节:连“记忆”也不只一种内在过程306-308节:不否认内在过程,而是拒绝其进入语言309节:飞出捕蝇瓶310节:非语言的,失去归纳性311节:不存在私有展示312节:想象私有感觉与公有视觉通约313节:展示,就是在图画中展示314节:感觉在图画中315节:没有疼痛的人,同样感受疼痛
undefined
Dec 30, 2020 • 55min

在世界中言说(探究内在可能吗 2/3)维特根斯坦

讲义下载地址(墙外)Google Drive: https://cutt.ly/flipradio(墙内)3adisk: http://flipradio.3adisk.com/本期问题意识:心理学不是对我们“异常感觉”来源和本质的一种有效洞察吗?正视我们特别和异常的感觉,然后找到一种内在解释,这会有什么问题?维特根斯坦非常关注心理学,在生涯后期,他的兴趣从数学哲学转向心理学哲学,遗稿除最后的《论确实性》,还有未完成的《心理学哲学研究》。在《哲学研究》中,也有诸多段落,与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批判大有关系,我们这是第一次专注于心理学哲学视角解读《哲学研究》章节,从268-315节,我们继续看私有语言如何与心理学产生关联。其实从上次我们举到“心流”的例子,你已经可以看到心理学“概念”本身与语言语法之间的巨大张力了。维特根斯坦对心理学基本持否定批判态度,他为何这么说,我们又可以从中得到什么新的视角呢?2 在世界中言说心理学概念产生于传统语言游戏失灵时,我们发明出一种内部指涉,以保护住感觉的私有性和特殊性。但不可能,只要一个概念在语言游戏中使用,这就是一种外在对象,只能在外在世界中进行言说。PART1 语言游戏的内外268节:感觉,自我命名还是交流269节:主观性(内在性)只在错误时取得270节:语言游戏不涉及内在感觉271节:外在符号之间的联动维持着系统PART2 指涉的想象272节:私有经验是缺乏标准的273节:红色理解产生的两个指向274节:指涉,心理学的发明法275节:指向永远是在环境中的外现276节:指涉的出现,一个错误技术277节:异常状态容易产生特殊性的错误PART3 在“活人”生活形式中的语言游戏278/279节:“私有感觉”用在什么地方280节:自我叙述是不可能的281节:人的生活形式,才使用人的词汇282节:不是对象拥有内在性,而是对象拥有环境和外现283节:疼痛系于一个在环境中的整体性的“受体”284节:一个绝佳的整体性受体例子285节:环境、外现、感觉是一体的286节:人是作为“整体”被把握的287节:语言游戏在“人”的生活形式中
undefined
Dec 30, 2020 • 50min

心理学:一种向内探究(探究内在可能吗 1/3)维特根斯坦

讲义下载地址(墙外)Google Drive: https://cutt.ly/flipradio(墙内)3adisk: http://flipradio.3adisk.com/本期问题意识:心理学不是对我们“异常感觉”来源和本质的一种有效洞察吗?正视我们特别和异常的感觉,然后找到一种内在解释,这会有什么问题?维特根斯坦非常关注心理学,在生涯后期,他的兴趣从数学哲学转向心理学哲学,遗稿除最后的《论确实性》,还有未完成的《心理学哲学研究》。在《哲学研究》中,也有诸多段落,与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批判大有关系,我们这是第一次专注于心理学哲学视角解读《哲学研究》章节,从268-315节,我们继续看私有语言如何与心理学产生关联。其实从上次我们举到“心流”的例子,你已经可以看到心理学“概念”本身与语言语法之间的巨大张力了。维特根斯坦对心理学基本持否定批判态度,他为何这么说,我们又可以从中得到什么新的视角呢?1 心理学:一种向内探究作为当今第一显学,也是最受大家关注的学科,站在维特根斯坦的角度,心理学有一种独特的“对内探究”的方式,因此我们梳理诸多心理学流派,来说明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对内探究”。也揭示两个根本问题,即如何在维特根斯坦的角度,理解 1 对内探究的语法问题 2 感觉是外在的。
undefined
Dec 26, 2020 • 1h 29min

翻电问答 • 49 | 语文教育,我们与语言的关系

问题是:作为老师,我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进行教学呢?公共教育是不可能的,我同意。但是当老师的每天都要面对学生。要有个可实现的目标。如果公共教育是不可能的,那我不就是在浪费时间吗?理想主义者可能会认为即便是只能改善一个学生的生活也值得。十多年前开始授课的时候我的教学理论简单的来说就是让学生过得愉快一点。那时候我觉得让学生接触到陌生的中国文化和语言是好事儿。但是现在的世界不是十多年前的世界了。现在中美关系也不像10年前那样。我觉得中文老师这个角色很复杂。我既是要介绍中国文化的,也是要给学生批判性思维机会的。我这非母语者的中文高中老师该当个纯语言教师,还是语言拌正面宣传的文化导游,还是批判性思维的模范?也许都是,或者都不是。希望我能培养出自己很明确的世界观,并给予学生一个正面的影响和学习的好榜样。但有时候我们老师们会感到自己只不过是责任很大的保姆而已。是glorified babysitters。如果公共教育是不可能的,那我是不是要纯粹地接受这个名称?不可能。我当然是会全心全意地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但除了古代历史和文化以外,我觉得触及到现代很多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话题有点儿太过于敏感了。怎么办?现代文化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意思的。作为美国的汉语教师,我的教学风格和理论最好该往什么方向发展下去?作为语数外三巨头中的一科,语文也是我们诸多学科体系中也许是最虚的一科,学习语文的时候,我们到底在学什么?该如何教育语文呢?今天的内容是:•语文教育失灵时代的苦果•语文:一个很窄的语言游戏•爱逻各斯•一些错误的语文教学法•如何设想一种有效的语文教育•在这个基础上看待语义和语法如果你要提问请将问题邮件发到 ask@flipradio.club 非常感谢提问!
undefined
Dec 23, 2020 • 43min

翻电 2.0 小品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268-315 节 VOL.11

第二章我们用句读的方式,所以平时可以散步通勤睡前的时候反复听听这期节目,对文本有一些印象,听的时候不用多想,就当 “维特根斯坦的 50 断片” 那么听就行。使用的是陈老师的《哲学研究》译本。如果想看到对应的文本,我稍后会添加到小程序的时间轴上。

Th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Save insights by tapping your headphones, chat with episodes, discover the best highlights - and mo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Get th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