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台电(翻电)

翻转电台FlipRadio
undefined
Feb 2, 2021 • 3h 14min

FULL 维特根斯坦“标准” 316-370节(维特根斯坦12)-翻转电台2.0

讲义下载地址(墙外)Google Drive: https://cutt.ly/flipradio(墙内)3adisk: http://flipradio.3adisk.com/本期问题意识:我们知道什么是“客观的”,什么是“主观的”,什么是“实证的”,什么是“归纳的”,但是什么是维特根斯坦一直强调的“语法的”?在之前的11期节目中,我们尝试关联维特根斯坦与我们生活中遭遇的语言与思想问题。关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方法,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注意力,以便把握住他对语言系统反思的一些关键思路,不然我们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病”批判,也可能会出现教条式的运用。因此,什么是维特个斯坦所说的“语法”,什么是“语法问题”,就是本期的关键了。像所有的形而上学一样,思想与现实的和谐一致要从语言的语法中来发现。——维特根斯坦《哲学语法》1 从心理学来的问题意识如何从之前的问题延续到对于“语法问题”的探究,我们还是从上一期所讲的“心理学”问题进入。来分辨一下,心理学是语法式的吗?如果不是,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如何赋予语句以意义,分析语法式的有何价值?2 审视自己的“想”在这次的章节中,维特根斯坦核心分辨的概念是“想”。“想”的经验,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人当然在他的大脑内部,存在着一种“想”。但确实如此吗?PART1 再谈意义并非来自指物316节:想的在场经验性317节:一种经验性的内部归因,并不解决问题318节:想和说的差别不是经验差别,而是语法差别319节:想与表达符号没有那么大的区别320节:在经验上,“思想”与“表达”是一种并不确定的因果关系321节:“恍然大悟”不是经验性的,而是语法性的322节:认为意义来自于经验,就是意义模糊的根源,其实意义来源于语法323节:“我知道怎样继续下去了”是语法性的,对经验没有任何的影响作用324节:语法本身并不能为经验提供保证和依据325节:经验的两种依据326节:解释是有尽头的327节:讲话和思想都是语法问题328节:“想”的使用与想的“经验”没有必然联系3 想和说是一回事儿在对“想”的分辨中,如果我们终于摆脱了去思考,“想”的时候,大脑中发生了什么这样奇怪的问题。可以从“想”的语言环境中来看待“想”的语法环境,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来考察“想”与“说”的关系。PART2 想在语言之后而非语言之前329节:语言是思想的载体330节:思考是外在性的331节:外在的想没有丢失什么332节:句子剥夺掉,“想”也消失了333节:“纯内在经验”并不存在334节:问一种“内在感觉”的表达没有意义335节:表达的“前条件”是什么?336节:句式可以是表达的“前条件”337节:句式不是“内在构造”的338节:意象不进入图画4 合语法的才有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来探索,什么是“语法命题”了,维特根斯坦所一直强调的“语法”是什么意思。在探索概念的使用范围和规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如何看待“语法命题”,并获得通过语法的方式看到命题的能力。PART3 经验以语法作为前置条件339节:“无形的对象”是一个语法错误340节:排除语法错误构筑的“经验”和“范畴”341节:我们描述的是一种外在性342节:在没有学会语言前,思想是什么?343节:回忆的“前现象”是外在的,而非内在的344节:对自己讲话,必须由讲话作为基础345节:“自言自语”,确实是一种例外项346节:内部世界的突变,是无原因的347节:纯粹私有状态会导致公共性的矛盾348节:思想语听上去是个经验命题,其实是个语法命题349节:如何区分经验命题和语法命题350节:语词可理解不是合语法的351节:意谓不提供意义,进而进发到经验352节:语法的(思想)排中律,不是经验的排中律353节:经验性的证实,是一个语法问题(背后是生活形式)354节:症候是一种经验,但经验也基于“一个语法的背景”355节:先于哄骗,是“标准”356节:客观经验事实并不存在357节:意义的来源:共识标准和症候358节:最后的反问,句子的意义不是内在的5 学会自然地思考学会自然思考,不仅是学会使用语法概念的方式看待问题,还包括如何能够不受到哲学病式问题的诱惑,在错误的问题的影响下走向错误的方向。PART4 范畴是语法决定的359节:机器思想吗?360节:机器能不能思想,是个语法命题361节:思考和“思考在哪里发生,如何发生”没有关系362节:思考不是指物的363节:没有单一的“传达”过程364节:心算在哪里发生?365节:心算就像是一个中间的开始366节:心算只有在拥有外部摹画时具有意义367节:没有脱离与外部摹画的“内在意象”368节:意象是摹画性的,而非逻辑性的369节:摹画提供的不是“解释”370节:意象(印象)
undefined
Feb 2, 2021 • 42min

学会自然地思考(维氏语法标准 5/5)维特根斯坦

讲义下载地址(墙外)Google Drive: https://cutt.ly/flipradio(墙内)3adisk: http://flipradio.3adisk.com/本期问题意识:我们知道什么是“客观的”,什么是“主观的”,什么是“实证的”,什么是“归纳的”,但是什么是维特根斯坦一直强调的“语法的”?在之前的11期节目中,我们尝试关联维特根斯坦与我们生活中遭遇的语言与思想问题。关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方法,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注意力,以便把握住他对语言系统反思的一些关键思路,不然我们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病”批判,也可能会出现教条式的运用。因此,什么是维特个斯坦所说的“语法”,什么是“语法问题”,就是本期的关键了。像所有的形而上学一样,思想与现实的和谐一致要从语言的语法中来发现。——维特根斯坦《哲学语法》5 学会自然地思考学会自然思考,不仅是学会使用语法概念的方式看待问题,还包括如何能够不受到哲学病式问题的诱惑,在错误的问题的影响下走向错误的方向。PART4 范畴是语法决定的359节:机器思想吗?360节:机器能不能思想,是个语法命题361节:思考和“思考在哪里发生,如何发生”没有关系362节:思考不是指物的363节:没有单一的“传达”过程364节:心算在哪里发生?365节:心算就像是一个中间的开始366节:心算只有在拥有外部摹画时具有意义367节:没有脱离与外部摹画的“内在意象”368节:意象是摹画性的,而非逻辑性的369节:摹画提供的不是“解释”370节:意象(印象)
undefined
Feb 2, 2021 • 53min

合语法的才有意义(维氏语法标准 4/5)维特根斯坦

讲义下载地址(墙外)Google Drive: https://cutt.ly/flipradio(墙内)3adisk: http://flipradio.3adisk.com/本期问题意识:我们知道什么是“客观的”,什么是“主观的”,什么是“实证的”,什么是“归纳的”,但是什么是维特根斯坦一直强调的“语法的”?在之前的11期节目中,我们尝试关联维特根斯坦与我们生活中遭遇的语言与思想问题。关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方法,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注意力,以便把握住他对语言系统反思的一些关键思路,不然我们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病”批判,也可能会出现教条式的运用。因此,什么是维特个斯坦所说的“语法”,什么是“语法问题”,就是本期的关键了。像所有的形而上学一样,思想与现实的和谐一致要从语言的语法中来发现。——维特根斯坦《哲学语法》4 合语法的才有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来探索,什么是“语法命题”了,维特根斯坦所一直强调的“语法”是什么意思。在探索概念的使用范围和规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如何看待“语法命题”,并获得通过语法的方式看到命题的能力。PART3 经验以语法作为前置条件339节:“无形的对象”是一个语法错误340节:排除语法错误构筑的“经验”和“范畴”341节:我们描述的是一种外在性342节:在没有学会语言前,思想是什么?343节:回忆的“前现象”是外在的,而非内在的344节:对自己讲话,必须由讲话作为基础345节:“自言自语”,确实是一种例外项346节:内部世界的突变,是无原因的347节:纯粹私有状态会导致公共性的矛盾348节:思想语听上去是个经验命题,其实是个语法命题349节:如何区分经验命题和语法命题350节:语词可理解不是合语法的351节:意谓不提供意义,进而进发到经验352节:语法的(思想)排中律,不是经验的排中律353节:经验性的证实,是一个语法问题(背后是生活形式)354节:症候是一种经验,但经验也基于“一个语法的背景”355节:先于哄骗,是“标准”356节:客观经验事实并不存在357节:意义的来源:共识标准和症候358节:最后的反问,句子的意义不是内在的
undefined
Feb 2, 2021 • 32min

想和说是一回事儿(维氏语法标准 3/5)维特根斯坦

讲义下载地址(墙外)Google Drive: https://cutt.ly/flipradio(墙内)3adisk: http://flipradio.3adisk.com/本期问题意识:我们知道什么是“客观的”,什么是“主观的”,什么是“实证的”,什么是“归纳的”,但是什么是维特根斯坦一直强调的“语法的”?在之前的11期节目中,我们尝试关联维特根斯坦与我们生活中遭遇的语言与思想问题。关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方法,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注意力,以便把握住他对语言系统反思的一些关键思路,不然我们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病”批判,也可能会出现教条式的运用。因此,什么是维特个斯坦所说的“语法”,什么是“语法问题”,就是本期的关键了。像所有的形而上学一样,思想与现实的和谐一致要从语言的语法中来发现。——维特根斯坦《哲学语法》3 想和说是一回事儿在对“想”的分辨中,如果我们终于摆脱了去思考,“想”的时候,大脑中发生了什么这样奇怪的问题。可以从“想”的语言环境中来看待“想”的语法环境,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来考察“想”与“说”的关系。PART2 想在语言之后而非语言之前329节:语言是思想的载体330节:思考是外在性的331节:外在的想没有丢失什么332节:句子剥夺掉,“想”也消失了333节:“纯内在经验”并不存在334节:问一种“内在感觉”的表达没有意义335节:表达的“前条件”是什么?336节:句式可以是表达的“前条件”337节:句式不是“内在构造”的338节:意象不进入图画
undefined
Feb 2, 2021 • 37min

审视自己的“想”(维氏语法标准 2/5)维特根斯坦

讲义下载地址(墙外)Google Drive: https://cutt.ly/flipradio(墙内)3adisk: http://flipradio.3adisk.com/本期问题意识:我们知道什么是“客观的”,什么是“主观的”,什么是“实证的”,什么是“归纳的”,但是什么是维特根斯坦一直强调的“语法的”?在之前的11期节目中,我们尝试关联维特根斯坦与我们生活中遭遇的语言与思想问题。关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方法,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注意力,以便把握住他对语言系统反思的一些关键思路,不然我们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病”批判,也可能会出现教条式的运用。因此,什么是维特个斯坦所说的“语法”,什么是“语法问题”,就是本期的关键了。像所有的形而上学一样,思想与现实的和谐一致要从语言的语法中来发现。——维特根斯坦《哲学语法》2 审视自己的“想”在这次的章节中,维特根斯坦核心分辨的概念是“想”。“想”的经验,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人当然在他的大脑内部,存在着一种“想”。但确实如此吗?PART1 再谈意义并非来自指物316节:想的在场经验性317节:一种经验性的内部归因,并不解决问题318节:想和说的差别不是经验差别,而是语法差别319节:想与表达符号没有那么大的区别320节:在经验上,“思想”与“表达”是一种并不确定的因果关系321节:“恍然大悟”不是经验性的,而是语法性的322节:认为意义来自于经验,就是意义模糊的根源,其实意义来源于语法323节:“我知道怎样继续下去了”是语法性的,对经验没有任何的影响作用324节:语法本身并不能为经验提供保证和依据325节:经验的两种依据326节:解释是有尽头的327节:讲话和思想都是语法问题328节:“想”的使用与想的“经验”没有必然联系
undefined
Feb 2, 2021 • 35min

从心理学来的问题意识(维氏语法标准 1/5)维特根斯坦

讲义下载地址(墙外)Google Drive: https://cutt.ly/flipradio(墙内)3adisk: http://flipradio.3adisk.com/本期问题意识:我们知道什么是“客观的”,什么是“主观的”,什么是“实证的”,什么是“归纳的”,但是什么是维特根斯坦一直强调的“语法的”?在之前的11期节目中,我们尝试关联维特根斯坦与我们生活中遭遇的语言与思想问题。关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方法,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注意力,以便把握住他对语言系统反思的一些关键思路,不然我们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病”批判,也可能会出现教条式的运用。因此,什么是维特个斯坦所说的“语法”,什么是“语法问题”,就是本期的关键了。像所有的形而上学一样,思想与现实的和谐一致要从语言的语法中来发现。——维特根斯坦《哲学语法》1 从心理学来的问题意识如何从之前的问题延续到对于“语法问题”的探究,我们还是从上一期所讲的“心理学”问题进入。来分辨一下,心理学是语法式的吗?如果不是,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如何赋予语句以意义,分析语法式的有何价值?
undefined
Jan 29, 2021 • 1h 4min

翻电问答 • 52 | 亲密关系为何如此脆弱?这是不可解决的吗?

问题是:我曾经在一个以问答来开启好友申请的APP上提了一个问题:如何抵抗永恒的脆弱?指人与外界的联结的脆弱,例如不稳定三观、天性里易受冲击的特质、无法专一或者不坚定的感情等等。我收到了很多回答,比如“坚强一点”,“充实自己”,“降低期望”等等,我觉得他们都没有真正理解我的问题,他们的回答甚至没有与我想问的东西搭上边。以网恋举例,两个真正产生了心灵碰撞、感情依赖的人,在没有见面之前,他们心中的感情也许很深,但见面之后,因为对方的长相与想象不符,就在看到真实的对方的一瞬间,心中原本很深的感情崩掉了一部分。这个瞬间,就是我说的感情本身的脆弱(非我个人情绪的脆弱),以貌取人就是我说的天性里容易受到冲击的相对负面的特质。在这个例子里,人们对此的建议可能是健身打扮、降低心理预期等,但这些都是通过强化其他环节来弱化脆弱,而非对于脆弱本身的化解。不管我们如何尽量去避免,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这些脆弱是普遍存在的,似乎连圣人也没有办法完全化解,所以我把它称为永恒的脆弱。同样的脆弱也常出现在亲情、友情当中,这是我用情感来举例的原因,它们在人与外界的交互中占极大比例,也容易被人所理解,当然它还大量存在各种工作、社交等场景中。我之所以问“如何抵抗”,是因为现在的人似乎已经不关心这些脆弱本身怎么产生,是不是合理等等。人们在这样的脆弱面前好像都是无力的,或者他们干脆不抵抗,而是假装潇洒,转身就换了个“我才不稀罕”的姿态。在我看来这是一件非常沮丧的事情,因为这样做的人都抛弃了真实的自己,或者任由肤浅或外界的风气主导自己。而我在固执坚持或探寻的过程中,也感受了很多痛苦。是我太悲观,还是认知还不够深,或者认知角度完全偏了?人生还很长,以被迫接受的姿态去面对这些或者直接自欺,显然是件痛苦的事,但我还没找到改变的思路。这和上一期还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对婚姻制度的失望,与婚姻关系极其背后的亲密关系的脆弱有很大关系。亲密关系的脆弱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希望解决这样的脆弱,那么就需要对这个脆弱性有更多的理解,如何理解这种脆弱性,尤其在一个确凿的生活世界中。今天的内容是:•亲密关系的脆弱性非常显著•浪漫主义式的match观念无法消灭所有的差异•我们为什么对关系中的差异无能为力•共同的生活形式,一种解决差异的方式•困难的,才是珍贵的如果你要提问请将问题邮件发到 ask@flipradio.club 非常感谢提问!
undefined
Jan 27, 2021 • 53min

翻电问答 • 51 | 婚姻制度必然消亡吗?它是一种父权制工具吗?

问题是:我一直都相信“婚姻是父权制度用于控制女性的工具“。但是对于这个论述,因为读的书不多,所以我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论证,所以如果我要对别人解释这个论述,只能说些只言片语。李老师能针对婚姻的实质,给出一套系统的论述吗?另外,婚姻是否是一种腐朽、终将被人类淘汰的一个制度呢?婚姻在今天是个非常困难的问题,结婚意愿下降,离婚率上升。这是事儿难度越来越高,高到我们开始觉得,是不是可以有个别的方法?其中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就是,人类自始就有婚姻吗?如果不是,如果人类是从杂婚制,到母系家庭,再到父权的婚姻制,那么社会一定会再发展,一定会随着发展有匹配的制度出现,这似乎是个完美的逻辑。如果这样看,婚姻是不是必然会消失呢?今天的内容是:•冠姓权之争:姓氏是为了什么目的?为了标识孩子的所属权吗?•婚姻不是丈夫与妻子的角力•父权制婚姻的缘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自然法制度下的婚姻制度:自然必然性与自然目的•一个渴望抛弃婚姻的社会如果你要提问请将问题邮件发到 ask@flipradio.club 非常感谢提问!
undefined
Jan 26, 2021 • 43min

翻电2.0小品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316-370节 VOL.12

第二章我们用句读的方式,所以平时可以散步通勤睡前的时候反复听听这期节目,对文本有一些印象,听的时候不用多想,就当 “维特根斯坦的 50 断片” 那么听就行。使用的是陈老师的《哲学研究》译本。如果想看到对应的文本,我稍后会添加到小程序的时间轴上。
undefined
Jan 18, 2021 • 1h 30min

翻电问答 • 50 | 城市人情淡漠,就靠契约和个人自足不行吗?

问题是:之前有一期您提到自动驾驶这类技术一定会使城市形态发生变化,比如封闭式轨道。民族国家和资本为了竞争也一定会推广诸如机器人,自动驾驶和相关的客运货运设施,以及身份识别广告推送和监控系统,并且为此大规模改变人居形态和城市空间样貌,等等。我们也已经看到诸如摩天大楼和现代单元式公寓楼的居住形态,特别是抽离了单位制社会强制安排的熟人邻里社会成分以后,隔绝了人的空间联结。移动互联网让人宅在家里盯在屏幕,降低了人际交往需求,门禁卡等安保设施阻隔了人“非秩序”随机接触的可能性。就连我所在的加拿大美国等被托克维尔推崇的社会资本充裕、自组织发达的地区,人们之间的横向联系也在减少,教堂失去吸引力,政党政治疲软,社会运动常态化甚至企业化,人基于共同目的的联结越来越稀缺,连同一栋楼的业主委员会都开不起来。技术隔绝人,标准化人居环境,并且降低不确定性和自发性,最终我们都居住在技术完备的人情孤岛,是否是必然?技术消灭社会资本,是否是趋势?这如果真的是一种必然,我们还有没有可能拒绝这种必然?城市形态应该被怎样塑造才能保留人之为人的本性,而非把人变成附着在机器上的单纯消费者、精准安置、从生到死都毫无意外的有机质?已经散沙化的社会,如何重建社会资本?已经没有人际交往需求、拒绝方面社交的现代人还能“回去”吗?城市,一个很难讨论的问题,人际的疏远和隔绝,原子化,几乎已经成为定局,被我们接受下来的“必然趋势”。久而久之,我们觉得挺好,依靠契约和个人独立的社会,至少边界清晰,公平高效。而人情社会,才是更加迂腐的,实际上是这样吗?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今天的内容是:•城市的多样性重要吗?•什么是城市的问题,什么不是城市的问题,一个亚里士多德的视角•什么是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现金资本社会 vs 社会资本社会•现金资本社会的困境•人际社会资本的自然属性,硬边界与软边界如果你要提问请将问题邮件发到 ask@flipradio.club 非常感谢提问!

Th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Save insights by tapping your headphones, chat with episodes, discover the best highlights - and mo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Get th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