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熊有话说
创建于2012年的iTunes获奖播客「狗熊有话说」播客是由 大狗熊 于 2012 年创办的独立中文知识型播客节目,以阅读、旅行、科技和个人成长为主要话题内容,是 iTunes 中国区长期推荐的节目,并被 iTunes 评选为“ 2013 年度精选最佳社会与文化播客 ”。An iTunes award-winning tech podcast since 2012.BearTalk Podcast is a Chinese podcast that shares technology insights, book reviews, and personal improvement tips since 2012. BearTalk Podcast was the Editor's Choice of iTunes China in 2013, which has more than 60,000 listeners.
Latest episodes

Feb 11, 2019 • 10min
310期 / 抵制“中国式逗小孩”!- No More Chinese Prank
春节带孩子回家,很多父母或多或少都遭遇了亲戚朋友的“中国式逗小孩”:把小孩当猴耍,吓唬或是戏弄小孩取乐,胡乱喂东西给小孩吃,甚至直接让小孩喝酒……这些“中国式逗小孩”的方式,说轻了是把小孩当猴耍,说重了,可能会让小孩从此不再相信大人……我们这代人也挺惨,没对象时回家过年,被亲戚们查户口式询问工作与对象;有了小孩回家过年,又碰上中国式逗小孩。怎么反击,又怎么破解呢?来听听奶爸大狗熊的观点吧!
关于:
【狗熊有话说】播客是由 大狗熊 于 2012 年创办的独立中文知识型播客节目,以阅读、科技、旅行和个人成长为主要话题内容,是 iTunes 中国区长期推荐播客,被苹果 iTunes 评选为「2013 年度精选最佳社会与文化播客」。
收听:
在苹果 Podcasts、Spotify、新浪播客、网易云音乐 、喜马拉雅FM 和 荔枝FM 等音频播客平台中可以搜索"狗熊有话说"并关注收听;
直接于【狗熊有话说】播客官网 voice.beartalking.com (http://voice.beartalking.com)在线收听;
在微信公号文章中可以直接点击音频按钮收听(微信中只能加入 30 分钟以内的音频,完整版请于上面的途径收听);
支持:
如果你认可大狗熊的节目,请向朋友们推荐这档节目,邀请朋友们关注公众号“狗熊有话说”;
您可以订阅大狗熊的邮件 (https://tinyletter.com/Beartalk),不定期收获好书解析、学习经验分享。
联系:
微 信:bearbigtalk(公众号)
网 站:beartalking.com (http://www.beartalking.com)
邮 箱:bear@beartalking.com (mailto:bear@beartalking.com)
微 博:@i大狗熊 (http://www.weibo.com/bearbig)
Support this podcast at — https://redcircle.com/gou-xiong-you-hua-shuo/donationsAdvertising Inquiries: https://redcircle.com/brandsPrivacy & Opt-Out: https://redcircle.com/privacy

Jan 3, 2019 • 26min
309期 / 2018年的读书回顾 - Book review of 2018
这是一期读书总结,也是狗熊月读专题节目的完结。从 2019 年开始,狗熊将不再录制单独讲某本书的专题视频。但我的阅读之旅,却会走得更远。
这一年我的 Top 10 书单: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https://i.imgur.com/JEoIzCW.jpg
一个一心想自杀的倔老头,和一堆总是不让他省心能安安静静去死的邻居们的故事。读完后,你会想搬家去北欧住。
Tribes of Mentors
https://i.imgur.com/RrjXifN.jpg
Tim Ferriss 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也是一位企业家、播客主播与数字游民。他为那些想要成长,但却不知如何开始的人们制作了一本指南书——一本包含了世界上最聪慧的人所提出的最具洞察力的建议的书。你想要听听世界顶尖高手们的成功诀窍吗?都在这本 Tribes of Mentors 里。
湮灭 - 遗落的南境 1
-w70 https://i.imgur.com/rfEv7pF.jpg
作者笔力克制隐忍,话不多,却让人回味无穷。女主童年的那个废弃的水池,就是人类生活状态的隐喻。当高于我们认知的生物或是环境改变,我们的世界就会剧变。或者用爱手艺大师的话说,“我们生活在被漆黑海水包围的小岛,本就不该扬帆出航。” 当年《遗落的南境:湮灭》和《三体》角逐雨果奖,《湮灭》赢了。现在看两本小说完全是南帝北丐的截然不同路数:一本描写宇宙的尽头,一本描写心理的尽头。
Principles
https://i.imgur.com/M2uJcZK.jpg
这本书我使用了自己的高效阅读法快速读完,可以确定的是,我还会用很慢的速度再认真读一遍。
今日简史
https://i.imgur.com/HRc2VPt.jpg
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的最重要论点,就是 “人类依靠虚构故事的能力和想象力,凝聚了力量创造了今天的世界”,而《未来简史》则展现了在科技的作用下,智人将在 21 世纪成为智神,以及由此对于世界可能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在《今日简史》里,他提出了人类如今需要面对的诸多议题。比如:科技的颠覆和自由主义受到挑战,导致人类开始进入虚无主义的现实(比如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恐怖主义和核战争的威胁依旧还在,但两者性质远远不同。在这个未知和不确定的年代(50% 的工作会消失,算法改变世界与行为),我们如何应对?最终会发现,他的结论和年长几十岁的凯文·凯利非常接近:保持精练,不要依靠以往的资源、经验和长辈的意见,做数字时代的游猎人。但更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
Own the Day, Own Your Life
https://i.imgur.com/bkngD1m.jpg
这本书基本的思路就是把每一天都过得最好,你的一生也就拥有最好的状态。用那句特别心灵鸡汤的话说,就是 “每一天都遇见最好的自己”。但作者结合了 Biohacking,时间和精力管理,营养学,效率,管理等方面,有非常多具体的技巧。从如何从早起开始,到午餐早餐工作运动性爱睡眠,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举个例子,作者提出每天早上醒来需要三件唤醒你的元素:水,蓝光,活动。比如水,一杯加了海盐和柠檬的水,可以快速让你唤醒。活用书里诸多类似的方法,可以全方位地提高你的工作与生活效能。
Total Recall
https://i.imgur.com/x9vIDkP.jpg
奥地利的穷小子,身无分文来到美国,没有任何背景,凭着自己的天赋与努力,成为了世界健美先生、好莱坞一线男星、美国最富裕州的州长。阿诺·施瓦辛格的人生比电影还要传奇!他是怎么做到的?在施瓦辛格的自传《全面回忆》里,他揭示了自己的成功法则。就我来说,阿诺以一个新移民的身份来到美国,如何融入本地社会,这些经验的分享对我特别有价值。
影响力
https://i.imgur.com/BUnGDLT.jpg
稀缺、权威、社会认同、互惠、承诺和一致、喜好,这些像是激活码一样的方式,会激发大多数人的自动行为。用互联网时代的话来说,它们可以把人的行为算法 “黑” 掉,让其听任他人的摆布。当所有的因素累加时,甚至会出现邪教的那种操纵信徒集体赴死的极端情况。这些心理策略在销售与广告行业已经被普遍运用,只要你生活在现代社会,了解这些策略,并知道如何在想要拒绝时拒绝,都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AI·未来
https://i.imgur.com/1lulxux.jpg
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工作会不会在近期被人工智能取代,阅读这本书是最好的切入点。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https://i.imgur.com/nh3nIUH.jpg
本书中文版《设计心理学》是用户体验设计领域的圣经,英文版虽然也稍微不那么容易读下去,但对于设计师来说,阅读这本书,会让你对于产品、服务、用户心理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再说,每年读一两本自己觉得很难啃下去的书,是一种很好的思维锻炼。
最后再说明一下,这是一期读书总结,也是狗熊月读的完结。从 2019 年开始,狗熊将不再录制单独讲某本书的专题视频。但我的阅读之旅,却会走得更远。我可能会用更短平快的方式推荐一些值得阅读的书,也会用类似合集的方式,对一些书进行横向比较,当然更多的情况,我会把书里的精彩内容,融入到自己的内容输出中与你分享。
附一下这一年读过的所有书,祝你在 2019 年,也可以读很多自己觉得棒棒的好书!
* 六神磊磊读唐诗
*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 Singletasking
* Thinking, Fast and Slow
* Tribes of Mentors
* Elon Musk
* 18 Minutes
* 湮灭 - 遗落的南境 1
* 当权者 - 遗落的南境 2
* 接纳 - 遗落的南境 3
* 59 Seconds
* Bulletproof Diet
* Designing Your Life
* Do I make myself clear?
* Ethereum
* Flow
* MONEY- Master the Game
* Never eat alone
* Permmission Marketing
* Principles
* The miracle Morning
* 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
* Tools of Titans
* When-The Scientific Secrets of Perfect Timing
* Blockchain Revolution
* Dude, You're Gonna Be A Dad!
* How to raise a wild child
* Out of Control
* Why the West Roles…for now
* deep work
* Minimalist parenting
* The 4-hour Body
* World history in six glasses
* 自控力
* 非暴力沟通
* 今日简史
* Own the Day, Own Your Life
* Total Recall
* 101 UX Principles
* The dark web
* 先发影响力
* 如何高效阅读
* 富甲美国-沃尔顿自传
* 影响力
* 穷查理宝典
* 高效阅读
* AI·未来
*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 Raising Confident Readers
* Thirty Million Words
* The Dichotomy of Leadership
*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 Fluent in 3 Months
* Crush it!
booklist2018 https://i.imgur.com/sdfw6rt.jpg
关于:
【狗熊有话说】播客是由 大狗熊 于 2012 年创办的独立中文知识型播客节目,以阅读、科技、旅行和个人成长为主要话题内容,是 iTunes 中国区长期推荐播客,被苹果 iTunes 评选为「2013 年度精选最佳社会与文化播客」。
收听:
在苹果 Podcasts、Spotify、新浪播客、网易云音乐 、喜马拉雅FM 和 荔枝FM 等音频播客平台中可以搜索"狗熊有话说"并关注收听;
直接于【狗熊有话说】播客官网 voice.beartalking.com (http://voice.beartalking.com)在线收听;
在微信公号文章中可以直接点击音频按钮收听(微信中只能加入 30 分钟以内的音频,完整版请于上面的途径收听);
支持:
如果你认可大狗熊的节目,请向朋友们推荐这档节目,邀请朋友们关注公众号“狗熊有话说”;
您可以订阅大狗熊的邮件 (https://tinyletter.com/Beartalk),不定期收获好书解析、学习经验分享。
联系:
微 信:bearbigtalk(公众号)
网 站:beartalking.com (http://www.beartalking.com)
邮 箱:bear@beartalking.com (mailto:bear@beartalking.com)
微 博:@i大狗熊 (http://www.weibo.com/bearbig)
Support this podcast at — https://redcircle.com/gou-xiong-you-hua-shuo/donationsAdvertising Inquiries: https://redcircle.com/brandsPrivacy & Opt-Out: https://redcircle.com/privacy

Dec 23, 2018 • 1h 10min
308期 / 16个诀窍搞定孩子的语言学习 - How to raise a confident reader
国内父母愁英语,国外父母愁中文,让孩子学语言就必须花高价去培训班吗?答案当然是NO NO NO!! 在孩子早年找对方法,培养习惯才是关键!“新西兰熊孩子”首期线上分享课,大狗熊和你分享16个诀窍,让你在家就能搞定孩子的语言学习!
关于:
【狗熊有话说】播客是由 大狗熊 于 2012 年创办的独立中文知识型播客节目,以阅读、科技、旅行和个人成长为主要话题内容,是 iTunes 中国区长期推荐播客,被苹果 iTunes 评选为「2013 年度精选最佳社会与文化播客」。
收听:
在苹果 Podcasts、Spotify、新浪播客、网易云音乐 、喜马拉雅FM 和 荔枝FM 等音频播客平台中可以搜索"狗熊有话说"并关注收听;
直接于【狗熊有话说】播客官网 voice.beartalking.com (http://voice.beartalking.com)在线收听;
在微信公号文章中可以直接点击音频按钮收听(微信中只能加入 30 分钟以内的音频,完整版请于上面的途径收听);
支持:
如果你认可大狗熊的节目,请向朋友们推荐这档节目,邀请朋友们关注公众号“狗熊有话说”;
您可以订阅大狗熊的邮件 (https://tinyletter.com/Beartalk),不定期收获好书解析、学习经验分享。
联系:
微 信:bearbigtalk(公众号)
网 站:beartalking.com (http://www.beartalking.com)
邮 箱:bear@beartalking.com (mailto:bear@beartalking.com)
微 博:@i大狗熊 (http://www.weibo.com/bearbig)
Support this podcast at — https://redcircle.com/gou-xiong-you-hua-shuo/donationsAdvertising Inquiries: https://redcircle.com/brandsPrivacy & Opt-Out: https://redcircle.com/privacy

Nov 27, 2018 • 24min
307期 / 培养触摸星辰的想象力 - Stu Duval, a storyteller
Stu Duval生活在奥克兰,知名前电台主播,童书作者,儿童教育者,卡通艺术家……他的头衔一大堆,但当我问起哪个身份最重要时,他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通过故事,他创造了很多丰富精彩的世界。
作为一个童书作家,他怎么看待对儿童的教育?他又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如何能给小朋友创建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在这个时代很多父母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如何平衡数码产品与传统书籍在孩子生活中的比重?
本期节目为纯英文版(音质很不错),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背后的故事,请关注大狗熊的微信公众号“狗熊有话说”,有更详细的内容。
Stu Duval has been a graphic artist, radio broadcaster, cartoonist, motivational speaker, art teacher, preacher, mural painter and creative director, but he regards the most important title for him is 'a storyteller'. I met Stu at NZ Book Festival, and asked him heaps of questions about parenting and educating. If you are struggling on how to get your kids to read more books, or how to deal with digital equipment, you should check this one.
YouTube视频链接 (https://youtu.be/K4YBRWKaC-8)
本期节目文字精选版 (https://mp.weixin.qq.com/s/u86GFSZrqzcB1pDG_3Bk5g)
关于:
【狗熊有话说】播客是由 大狗熊 于 2012 年创办的独立中文知识型播客节目,以阅读、科技、旅行和个人成长为主要话题内容,是 iTunes 中国区长期推荐播客,被苹果 iTunes 评选为「2013 年度精选最佳社会与文化播客」。
收听:
在苹果 Podcasts、Spotify、新浪播客、网易云音乐 、喜马拉雅FM 和 荔枝FM 等音频播客平台中可以搜索"狗熊有话说"并关注收听;
直接于【狗熊有话说】播客官网 voice.beartalking.com (http://voice.beartalking.com)在线收听;
在微信公号文章中可以直接点击音频按钮收听(微信中只能加入 30 分钟以内的音频,完整版请于上面的途径收听);
支持:
如果你认可大狗熊的节目,请向朋友们推荐这档节目,邀请朋友们关注公众号“狗熊有话说”;
您可以订阅大狗熊的邮件 (https://tinyletter.com/Beartalk),不定期收获好书解析、学习经验分享。
联系:
微 信:bearbigtalk(公众号)
网 站:beartalking.com (http://www.beartalking.com)
邮 箱:bear@beartalking.com (mailto:bear@beartalking.com)
微 博:@i大狗熊 (http://www.weibo.com/bearbig) Special Guest: Stu Duval.
Support this podcast at — https://redcircle.com/gou-xiong-you-hua-shuo/donationsAdvertising Inquiries: https://redcircle.com/brandsPrivacy & Opt-Out: https://redcircle.com/privacy

Nov 18, 2018 • 12min
306期 / 日式蛇精病民科读书法? - Read a book in 20 minutes, really?
号称一年读600本书的日本人渡边康弘,独创了一种“共振阅读法”,用快速翻书和“摸书”来获取书中的能量,然后再用一个三格的A4纸来绘制书的“共振笔记”,就可以做到20分钟左右读完一本书,而且还可以与他人分享。狗熊认为这种“共振读书法”其实就是一种“民科式蛇精病速读法”,有优点,也有一大堆缺点。书里提出的“阅读是为了行动”的概念,倒是非常有价值。
就大狗熊我目前的认知来说,所有的速读法都是一个模式:根据不完全的信息,做出针对内容的预测。这就是说,你读同类书籍或是同一个作者的书越多,就越能做到加快阅读速度。但这不一定是一件好事,阅读如果是为了加宽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同类内容读得越多,只会加深你对于世界原本的判断,就像是听了一辈子民谣的人,无法接受说唱一样。这一点我在自己的“高效阅读”课程里也有讲到。
“1冊20分、読まずに「わかる!」すごい読書術” by 渡邊康弘 is generally about finishing a book in 20 minutes. It's another type of rapid reading. Really? Does that work? Well, it depends on what you need.
高效阅读
image https://img1.doubanio.com/view/subject/l/public/s29610167.jpg
原书名: 高效阅读: 20分钟读懂一本书
阅读介质: Kindle
本书作者: 日)渡边康弘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17-11-1
ISBN: 9787559609700
页数: 248
阅读时间: 2018-10
狗熊评分: 6/10
阅读目的
了解一下关于20分钟读一本书的“共振读书法”。
狗熊简评
概要
号称一年读600本书的日本人渡边康弘,独创了一种“共振阅读法”,用快速翻书和“摸书”来获取书中的能量,然后再用一个三格的A4纸来绘制书的“共振笔记”,就可以做到20分钟左右读完一本书,而且还可以与他人分享。最有价值的,是其提出来的“阅读是为了行动”的概念。
感受
书里介绍的“共振读书法”其实就是一种“民科式蛇精病速读法”,有优点,也有一大堆缺点。
来说说缺点:
首先其悬乎的“快速翻阅就能获得书里能量”的设定,这在基础信息上只是感知层面,还远远没有达到认知的层面。就像是你住到洋人区,心理上感觉不会被鬼佬的样子吓到,但真正要张嘴交流的话,还是说不出什么东西来。
其次,随机翻一页,记下某个词,这已经不是阅读,而是随机抽奖了。
第三,适用范围非常窄,可能只是适用于商业类书籍,对于历史、小说等逻辑结构很线性的书,这种方法非常不适合。
最符合蛇精病定义的,是其所谓“摸摸书都可以获得书里知识和能量”的观点,简直了……好像我们人类还没有进化出摸到书就能阅读的超能力吧?
最后,可能是最严重的一个缺点:如果习惯了这种方法,很容易进入到一种只追求纯数量而不考虑质量的误区。那时如果需要沉下心来读一些专业领域的书籍,需要搞清所有概念的时候,会发觉自己已经没有那种能力了?
也说说优点:
强调先列出阅读目的,强调要主动阅读并马上行动(见人+做事);
强调做笔记的重要,并使用了图像化的方式来强调笔记,特别是拟写出作者的一句话,有种与作者对话的感觉;
强调要分散式学习,每次时间短,频率高,频次多。
对于英文书,强调即时性,去美亚买30天或90天的热门书籍。
强调阅读数量,这一点虽然有争议,但书读得越多,也会能读得越快,而且角度会更全面,知识互相也能发酵。
简单评价的话,这本书教授的,实际上是一种去除读书焦虑的方法。它适合于对于那些频繁更新的商业书籍进行快速浏览,并整理出自己的summary,以便于和他人交流。对于专业领域,建议大家还是使用哪怕速度慢一些但更实在的方法来读书,效果会更好。
这本书我也只用了40多分钟读完,15分钟整理完我的读书笔记。算是比它还高效的阅读方法吧哈哈。
本书介绍
你是否有过买了书却没有读下去的经历?
你是否因为读书速度慢而错过了很多好书?
你是否也在读完书后却想不起书中的好内容?
——如何克服阅读畏惧心理,让自己高效阅读,并且活用书本知识?
Read For Action读书会创始人、日本速读大师渡边康弘创立的“共振阅读法”,教你学会高效阅读。
不用经过特别训练,你只需要拿起1张纸和1支笔,还有这本书,就能体会到超越以往的阅读体验。
《高效阅读》,让未读完的书减少,让难读懂的书也能被你轻松阅读,让活用书本内容也不再遥不可及。
作者简介
(日) 渡边康弘(Yasuhiro Watanabe),
日本Read For Action读书会创始人。一般社团法人“商业模式革新协会”理事。
毕业于青山学院大学经济学系。20岁时克服了一直以来不擅阅读的问题,并在大学一年级时,运用从书中所学的知识开始创业。每年阅读超过500本以上的经营管理类英文书籍,还通过举办英文商业杂志的发行、国外作者的交流会等活动,推广阅读文化。
链接
douban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99270/)
摘记
序章 阅读和英语都很弱的我,如何做到一年阅读500本商业管理类英文书籍?
Location 221
注意力的集中只能保持 20分钟
Location 364
创立了“ Photo Reading加速学习法”,并在全球 180个国家开展业务的 Learning Strategies公司,也在其加速学习法的教材中,介绍了“共振阅读法”。
第1章 为什么不用从头看到尾,也能“明白书的内容”?
一分钟呼吸,帮你集中注意力 > Location 413
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的意志力研究已经证实,一分钟的深呼吸,确实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换个看法,就能克服“不擅阅读” > Location 451
“阅读”的四种形式
即使不从头到尾读完,也没问题 > Location 466
进行第一遍阅读时,要减少我们的“需求”,并且通过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来增进我们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获取真正想了解的信息必须要做的事 > Location 548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看书的目录,作者的观点可能就会先入为主地传达给我们,而我们自己真正想要了解的信息,可能就无法获得了。
物体的本质,在触碰的瞬间就能感知 > Location 584
支撑“共振阅读法”的 5条假设:
假设 1:在接触到书本的一瞬间,身体就能获得信息。
假设 2:无论用多快的速度翻书,大脑中都会留下信息。
假设 3:大脑会试图思考这些信息的含义。
假设 4:阅读时所处的不同立场,也会使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发生改变。
假设 5:以故事情节来阅读的话,能加速我们对内容的理解。
为什么随意翻阅就能在脑中留下信息? > Location 648
无论你信还是不信,随意地翻阅能使你对这本书产生“亲近感”,仅仅通过这一个动作就能增进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确定阅读的目的,提升阅读速度与记忆力 > Location 705
知道“阅读前先确定好目的”这件事,将会带来以下两大好处:自己所搜寻的信息会更容易地投入眼帘 →提升阅读的速度搜索获得的信息会更容易被记住 →增进记忆力
改变阅读立场,你能更好地理解 > Location 721
我们在阅读时也可以改换不同的立场,让自己从单方面被动地接收作者的信息,转变为与作者平等对话的视角。
改变阅读立场,你能更好地理解 > Location 728
实验四:想象作者就坐在我们面前 1.尝试着去想象将要阅读的这本书的作者就坐在自己面前。 2.面对这个作者,假如你能向他提问一直困扰你的事情,你会问些什么呢? 3.在阅读的过程中,想象自己是在与作者进行对话。
为你带来阅读效率变革的“5步共鸣” > Location 799
共振阅读法中的 5步共鸣
步骤 0:接触书本,明确自己的目的。
步骤 1:通过随意翻阅,让大脑“下载”信息。
步骤 2:在三栏表格中绘制曲线。
步骤 3:从曲线中感兴趣的那一页上摘出单词。
步骤 4:凭着感兴趣的单词,带着问题去阅读。
步骤 5:基于从这本书中所获得的想法,制订出行动计划。
为你带来阅读效率变革的“5步共鸣” > Location 807
这几个共鸣步骤简单来说,就是先确定阅读的目的,然后调整好自己的呼吸,接着随意地翻阅,再以“三幕剧”的结构去阅读,最后感应到书中的“能量”,并绘制出曲线。
第2章 只用20分钟就能掌握的“共振阅读法”
步骤0 接触书本并明确自己的目的 > Location 864
一分钟呼吸 4 ~ 6次的节奏,能够改变心跳的速度,最适于让大脑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的状态。
第3章 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随时随地都能快速阅读并记住内容
通过微小的“输出”,让自己不再忘记 > Location 1174
即便是微小的“输出”,当我们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也是能带来改变的。
通过微小的“输出”,让自己不再忘记 > Location 1177
●尝试向别人介绍书的内容。
●将书的封面和自己绘制的“共振地图”,发到社交网站上并附带简短的书评。
●填写并寄回书中附带的读者回执。
●在博客上简单地介绍这本书。
●时常回顾自己绘制的“共振地图”。
●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抄写下来。
●尽快将书中所讲的内容付诸实践。
●随意翻阅后,让自己早早地睡去。
为什么回看“共振地图”就能想起书中的内容? > Location 1198
《纽约时报》的科学记者本尼迪克特·凯里,在其所著的《如何学习》( How We Learn)一书中曾提到,我们将学习的内容保存到大脑中的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分散式学习,即知识不可能是一夜间获得的,而是会分成几次来进行学习。 ●变换方法学习,即重复学习是错误的,应变换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要想今后能够回忆得出来,则需留有“明显的线索”。
想写出令人喜欢的书评,关键要“放松” > Location 1297
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放松”撰写书评的方法吧。 ①首先尝试直接“放松”地打草稿
想写出令人喜欢的书评,关键要“放松” > Location 1306
②在撰写书评时,要设想一个读者对象
想写出令人喜欢的书评,关键要“放松” > Location 1322
主要针对目标读者,思考“现在他正被什么问题所困扰?”“他读了这本书以后能解决什么问题?”“他会对书中的哪些内容感兴趣?”这样三个问题。
想写出令人喜欢的书评,关键要“放松” > Location 1330
④在文章中加入我们自己的风格特点,并尝试大声朗读出来
成功人士看完书后会做的两件事 > Location 1346
无论是收获成功也好,还是改变自己的人生也罢,都不可能只通过“阅读”就能实现,关键还在于你之后能否有实际的“行动”。
成功人士看完书后会做的两件事 > Location 1349
所谓的“行动”,就是指让我们的想法在现实中以某种形式留存下来。
成功人士看完书后会做的两件事 > Location 1356
去见新的朋友、去做一些事情。
制订行动计划,将想法变为现实 > Location 1385
①看着“共振地图”,寻找与“人”或“事”有关的提示
制订行动计划,将想法变为现实 > Location 1388
②从书中的语句联想到提示
制订行动计划,将想法变为现实 > Location 1392
③将行动计划记到日程表中
制订行动计划,将想法变为现实 > Location 1394
④将计划付诸行动
睡前和醒来的一句话,将能改变你的学习效果 > Location 1506
当你晚上躺在床上感到非常疲倦时,可以像这样来问问自己的内心。“明天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才是自己乐于见到的呢?”然后,带着憧憬在脑海中想象一下。
第4章 想要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该如何选书、读书?
如何在短时间内撰写出专业的论文?(下) > Location 1577
首先,他觉得要补充大量的知识,于是购买了十本有关“建导技能”的书籍,并用三天的时间进行“共振阅读”。结果就是,不仅学到了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掌握了“建导”的技能,能够像一名专业的“建导”那样去开展工作。国井君表示,“共振阅读法”不仅能让他短时间内完成阅读,还让他在短时间内成了一名“专家”。
瞬间学会阅读管理类英文书籍的诀窍 > Location 1760
②阅读英文书籍时,注意搜集该作者的一些信息(主页、照片、维基百科等)
高效使用美国亚马逊网站的方法 > Location 1780
对于管理类的英文书籍来说,其出版的新鲜度决定了其价值,因此我通常是在美国的亚马逊网站( http:// www. amazon. com/)上购买 Kindle版的电子书。
高效使用美国亚马逊网站的方法 > Location 1784
使用美国亚马逊网站的技巧注意看分类目录。利用好检索功能,以及页面左侧的“最近 30天”“最近 90天”等筛选功能。
高效使用美国亚马逊网站的方法 > Location 1791
在亚马逊网站上买书的一大好处,就是能够掌握“书籍的新鲜度”。在全球化的今天,只要掌握一点点的英语能力,就能让自己了解到国外的优质信息。
高效使用美国亚马逊网站的方法 > Location 1796
保持领先的地位。通常国外的优质书籍被引进后,还需要 3 ~ 6个月的翻译过程,而正是因为有了 Kindle这样的电子书工具,才能让我们在书籍出版后的第一时间就读到。哪怕只是知道了“书名”这样细小的信息,也能让我们领先别人一步。
第5章 通过阅读取得成果,不然一事无成
“书籍梦之队”,组建你的智囊团 > Location 2028
我也在自己脑中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书籍梦之队”,这样当我遇到某个问题时,就能立马想到要去某本书中寻找答案。
了解一本书的瞬间,就能带来良缘 > Location 2112
“最近读的哪本书比较有意思?”“你觉得迄今为止所读过的书里,哪一本是最有趣的?”我每次与重要的客人见面时,都会向对方提出这样的问题。
了解一本书的瞬间,就能带来良缘 > Location 2147
所以很多人都会来问我:“最近觉得比较有趣的书是哪本?”这种时候,我常常会反问对方:“你最近遇到了什么问题吗?”在听过对方的回答后,我会将书名、作者以及大概的内容告知对方:“这本书可以读一读。”
后记 阅读完成之后,才真正开启你的人生
Location 2221
“手中的书籍是具有‘能量’的”……这些表述与“共振阅读法”的精髓不谋而合。
关于:
【狗熊有话说】播客是由 大狗熊 于 2012 年创办的独立中文知识型播客节目,以阅读、科技、旅行和个人成长为主要话题内容,是 iTunes 中国区长期推荐播客,被苹果 iTunes 评选为「2013 年度精选最佳社会与文化播客」。
收听:
在苹果 Podcasts、Spotify、新浪播客、网易云音乐 、喜马拉雅FM 和 荔枝FM 等音频播客平台中可以搜索"狗熊有话说"并关注收听;
直接于【狗熊有话说】播客官网 voice.beartalking.com (http://voice.beartalking.com)在线收听;
在微信公号文章中可以直接点击音频按钮收听(微信中只能加入 30 分钟以内的音频,完整版请于上面的途径收听);
支持:
如果你认可大狗熊的节目,请向朋友们推荐这档节目,邀请朋友们关注公众号“狗熊有话说”;
您可以订阅大狗熊的邮件 (https://tinyletter.com/Beartalk),不定期收获好书解析、学习经验分享。
联系:
微 信:bearbigtalk(公众号)
网 站:beartalking.com (http://www.beartalking.com)
邮 箱:bear@beartalking.com (mailto:bear@beartalking.com)
微 博:@i大狗熊 (http://www.weibo.com/bearbig)
Support this podcast at — https://redcircle.com/gou-xiong-you-hua-shuo/donationsAdvertising Inquiries: https://redcircle.com/brandsPrivacy & Opt-Out: https://redcircle.com/privacy

Nov 15, 2018 • 13min
305期 / 用户体验设计的101条原则 - 101 UX Principles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且简单的书,如果你是从事互联网交互设计或是用户体验设计工作的话,这本书里至少可以有几十个原则可以马上帮你改进现有的工作流程和思路,比如“手机屏幕一行大约就是五个手指并排的尺寸”。作者Will Grant是从事UX设计多年的老鸟,也是Web app的信徒,所以书里的原则,大多以web app为基础,但也同样适用于native app的开发设计。作者 Will Grant 也和我连线了一期播客,具体聊了他在UX设计领域的思考与见解,请大家在我的播客“狗熊有话说”收听第304期。
101 UX Principles is a book that you can improve your UX design immediately after reading it. It lists a lot of common mistakes designers need to avoid. I enjoyed reading this book and found something I can improve in my design workflow. Ex. Thinking of a user's mental model when the design is a very helpful and productive way. Cons: the priority is not very clear because of the structure, and if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specific principles mentioned in the book, you need to some research after reading.
关于:
【狗熊有话说】播客是由 大狗熊 于 2012 年创办的独立中文知识型播客节目,以阅读、科技、旅行和个人成长为主要话题内容,是 iTunes 中国区长期推荐播客,被苹果 iTunes 评选为「2013 年度精选最佳社会与文化播客」。
收听:
在苹果 Podcasts、Spotify、新浪播客、网易云音乐 、喜马拉雅FM 和 荔枝FM 等音频播客平台中可以搜索"狗熊有话说"并关注收听;
直接于【狗熊有话说】播客官网 voice.beartalking.com (http://voice.beartalking.com)在线收听;
在微信公号文章中可以直接点击音频按钮收听(微信中只能加入 30 分钟以内的音频,完整版请于上面的途径收听);
支持:
如果你认可大狗熊的节目,请向朋友们推荐这档节目,邀请朋友们关注公众号“狗熊有话说”;
您可以订阅大狗熊的邮件 (https://tinyletter.com/Beartalk),不定期收获好书解析、学习经验分享。
联系:
微 信:bearbigtalk(公众号)
网 站:beartalking.com (http://www.beartalking.com)
邮 箱:bear@beartalking.com (mailto:bear@beartalking.com)
微 博:@i大狗熊 (http://www.weibo.com/bearbig)
Support this podcast at — https://redcircle.com/gou-xiong-you-hua-shuo/donationsAdvertising Inquiries: https://redcircle.com/brandsPrivacy & Opt-Out: https://redcircle.com/privacy

Nov 9, 2018 • 58min
304期 / 和20年经验的老鸟聊UX设计 - Will Grant and his UX Principles
Will Grant 是英国一位从事用户体验设计 20 年的老鸟,创过业,写过书,还在用户设计界最顶尖的机构 Nielsen Norman Group 学习过,有着丰富的实战与理论经验。我在阅读了他的著作《101 UX Principles》(101条用户体验原则)之后,发表了一些关于阅读后的感受,于是我们就认识了。在这期播客里,Will Grant 将和大家分享他在用户体验设计方面的诸多经验。比如“设计师最重要的能力,是共情能力”,“心理模型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听起来就很高大上吧?
Will Grant, a 20-year experienced UX designer, shared his insights and story about UX design in BearTalk podcast. He listed heaps of common mistakes that a designer should avoid in his book 101 UX Principles, which are much helpful for me to improve my designing skill. How important empathy is for a UX designer? And how to work with marketing / developing guys in the team? You'll find the answer in this episode.
Will 推荐的设计师必读书目:
Books recon for UX designers: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by Don Norman
Don't make me think by Steve Krug
Hooked: How to Build Habit-Forming Products by Nir Eyal
Inspired: How To Create Products Customers Love by Marty Cogan
and of course, 101 UX Principles by Will Grant
关于:
【狗熊有话说】播客是由 大狗熊 于 2012 年创办的独立中文知识型播客节目,以阅读、科技、旅行和个人成长为主要话题内容,是 iTunes 中国区长期推荐播客,被苹果 iTunes 评选为「2013 年度精选最佳社会与文化播客」。
收听:
在苹果 Podcasts、Spotify、新浪播客、网易云音乐 、喜马拉雅FM 和 荔枝FM 等音频播客平台中可以搜索"狗熊有话说"并关注收听;
直接于【狗熊有话说】播客官网 voice.beartalking.com (http://voice.beartalking.com)在线收听;
在微信公号文章中可以直接点击音频按钮收听(微信中只能加入 30 分钟以内的音频,完整版请于上面的途径收听);
支持:
如果你认可大狗熊的节目,请向朋友们推荐这档节目,邀请朋友们关注公众号“狗熊有话说”;
您可以订阅大狗熊的邮件 (https://tinyletter.com/Beartalk),不定期收获好书解析、学习经验分享。
联系:
微 信:bearbigtalk(公众号)
网 站:beartalking.com (http://www.beartalking.com)
邮 箱:bear@beartalking.com (mailto:bear@beartalking.com)
微 博:@i大狗熊 (http://www.weibo.com/bearbig) Special Guest: Will Grant.
Support this podcast at — https://redcircle.com/gou-xiong-you-hua-shuo/donationsAdvertising Inquiries: https://redcircle.com/brandsPrivacy & Opt-Out: https://redcircle.com/privacy

Nov 5, 2018 • 18min
303期 /《如何高效阅读》:一目十行的速读术? Break-through Rapid Reading
我在我的“高效阅读”课程里也大概提过“速读法”,这个方法英文叫做 Rapid Reading,准确的译名应该是快速阅读。其原理有两个:扩大视野与眼脑直映。扩大视野原则可以将视野以字组甚至文字块为单位来阅读,看整个页面,提高效率。眼脑直映则是破除“默读”习惯,不要有一个声音在脑子里再念一遍的中转,而是直接眼睛看,到脑子里收到相应信息。这本书里的方法主要是用手指引导式练习,来加强人对于词块的阅读速度,培养起眼脑直映的能力。但这种方法对于现代的Kindle、手机上的读书app,其实已经不再适合,需要更新(作者是尼克松时代的人)。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不太喜欢速读,特别是这种需要用手指引导的方式。但这种速读法却非常实用,而且是经过几代人各种验证,比日本人渡边康弘的那种民科蛇精病式“共振读书法”靠谱多了。
Break-through Rapid Reading introduces a method could help you boost your reading speed from 200 WPM (words per minute) to above 1000 WPM. Sounds great, right? Unlikely.
如何高效阅读
image https://img1.doubanio.com/view/subject/l/public/s28074849.jpg
原书名: Break-Through Rapid Reading
阅读介质: Kindle
本书作者: [美]彼得·孔普(Peter Kump)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5
ISBN: 9787111501534
页数: 328
阅读时间: 2018-10
狗熊评分: 6/10
阅读目的
学习关于Rapid Reading速读的一些技巧,看看是否有适合用于完善我的高效阅读课程的内容。
狗熊简评
概要
以快速阅读为目的,加以大量的训练,让读者能掌握每分钟阅读1000个单词以上的超级阅读速度。主要以后设引导(Meta Guiding)为方法:用手指引导,加快阅读速度。
感受
我在我的“高效阅读”课程里也大概提过“速读法”,这个方法英文叫做 Rapid Reading,准确的译名应该是快速阅读。其原理有两个:扩大视野与眼脑直映。扩大视野原则可以将视野以字组甚至文字块为单位来阅读,看整个页面,提高效率。眼脑直映则是破除“默读”习惯,不要有一个声音在脑子里再念一遍的中转,而是直接眼睛看,到脑子里收到相应信息。这本书里的方法主要是用手指引导式练习,来加强人对于词块的阅读速度,培养起眼脑直映的能力。但这种方法对于现代的Kindle、手机上的读书app,其实已经不再适合,需要更新(作者是尼克松时代的人)。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不太喜欢速读,特别是这种需要用手指引导的方式。但这种速读法却非常实用,而且是经过几代人各种验证,比日本人渡边康弘的那种民科蛇精病式“共振读书法”靠谱多了。《影响力》的作者西奥里尼就说过他的同学,一个早逝的天才,GRE考试三门最高分,是全世界考GRE最牛的1%的高手,有两大秘诀,其中之一就是他曾经参考过速读培训班,可以用别人四分之一的时间读完所有GRE考试里的阅读题目,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做题,思考的时间也更长一些。(另一个秘诀见《先发影响力》那本书的读书视频)。
这本书里的Rapid reading法则,是用手指引导,参加完全部课程的练习后(6周),可以将阅读速度提升到1000-1200词/分。这里有三个概念,首先这本书是针对英文阅读者写的,如果目前英文阅读速度过低(低于120词/分),不建议练习。另外是每分钟阅读词数WPM,每个人都应该测一下自己的WPM,然后才能针对性地练习。第三是线性阅读,也就是指逐字逐句,不跳不略的阅读方式。我实际测了一下,自己目前的WPM在 250 左右。希望在练习一段时间的英文阅读之后,自己的英文线性阅读速度可以提升到 500 - 600左右。至于略读、扫读、视读之类的方法,目前还暂时不用专门练习。增加自己的英文阅读量才是重要的事。
几个值得学习的重点:
确认阅读目的再开始阅读
阅读和理解可以分开训练
算出自己的WPM(每分钟读词量),低于120的话需要先练起来再学。
文章中读不懂的往往是第一部分。往往段落的第一句最抽象,也最难最重要。坚持阅读20%后,后面其实会更容易。
斜线式笔记(回忆模式图):回忆内容比划线重要。
活用四种阅读法:线性、略读、扫读和视读。
速读小说的诀窍:脑海中牢牢记住主要人物及其不同名字,之后再搞清彼此关系。
好的线性读者每分钟的阅读量在 500 ~ 1200个单词。
练习速度三倍于你的阅读速度
行动
用一本书检测一下自己目前最大的WPM是多少
test 1: 232 / 294 / 255
平均:260 WPM
在YouTube上搜一搜Rapid reading的视频看一下
每天阅读时有意练习自己的线性阅读速度,多用词块和段块的方式阅读(特别是英文,需要练习)
本书官方介绍
本书首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自学模式,让你在简单易学的练习与训练中获得革命性阅读技巧。 你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家学习。一切资讯信息以及浩瀚书海都在你的指端,顷刻间就能吸收消化。
有了这些新方法,你将成为世界上阅读速度最快的人之一。
作者简介
职业生涯始于担任宾夕法尼亚州视力研究院阅读工作室总监一职,后来担任彼得•孔普阅读顾问公司总监,之后成为快速阅读领域的专家,一时声名鹊起。彼得•孔普担任伊芙琳•伍德动态阅读教育机构的总裁。在该机构工作时,他曾为尼克松总统时期的白宫官员讲授快速阅读课程。
链接
douban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391279/)
亚马逊购买链接 (https://amzn.to/2PJ0hJH)
关于速读的定义(维基)
速读,是快速而有效的阅读,是一种在不影响理解和记忆的情况下,提升阅读速率的阅读方法。用到的方法常包括有各种心理学技巧,例如:组块化、去除默读等。 其中速读的原理有两个: 扩大视野:一种借由视野的扩大,使眼睛可阅读的字数增加的方法。 眼脑直映:一种眼睛看到,头脑直接反应的一种直觉化反应的过程。
速读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0%9F%E8%AE%80)
摘记
第2章 测试阅读速度,找到自己的位置
计算你的阅读速度:用阅读的时间去除阅读的总字数,得出你每分钟的阅读速度或者叫作 WPM。
确保你做好开始的准备
如果每分钟的阅读量不足 120个单词,你可能还没做好学习本课程的准备。
第3章 开始使用你的内在阅读加速器
阅读姿势
如果想读得更快,并对阅读效率感兴趣,就不要在床上读。床上不是阅读的理想之地。
第4章 消除回读,加速前进
怎样读书才快
眼睛能一次注意到整个单词时就进入了阅读的下一阶段。
下一个关键的步骤
每分钟阅读超过 240个单词的唯一方式是每一次捕捉到不止一个单词。
第5章 通过实践训练了解你的阅读速度
除了回读外,默读是导致你读书慢的第二个原因。其中原委我们目前了解得还不够充分,但基本上是因为阅读时大脑会把阅读的单词读出来( in your mind’ s ear),但并不是真实的声音,而是对单词音调的记忆。
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阅读速度紧随我们默读的速度。
第6章 弄懂一个简单问题,开始提高你的理解能力
当你不能理解时
不能理解文章的原因通常有两个。第一,你的词汇量不够。第二,也可能是文章写得不够有条理,或者写得无序。
95%的段落主题句都在第一句。这也是为什么第一句通常被称为主题句或中心句。快速确认段落主题句的能力将极大地帮助你在未来的学习中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第7章 不要为了阅读而阅读
练习9
阅读方法应服务于你的阅读目的。这听起来显而易见,但大多数人接受的都是过时的阅读过程。他们不仅不关注阅读目的,更不会对此提出质疑。
利用这些问题来设定你的阅读目的
第一,根据总体阅读计划,阅读材料的价值如何?通过提出该问题来缩小你的阅读范围。第二,我想要或需要从阅读材料中获得哪些具体内容?
第8章 成为世界上阅读速度最快的人
只有不足 1%的美国人每分钟能阅读超过 400个单词。
第9章 使用神奇之线培养更好的回忆能力
严格的理解能力测试
最难的理解能力测试就是回忆,因此阅读理解中常常有大量回忆信息类的题目。由此可见,阅读理解与回忆能力密切相关。培养阅读记忆力与回忆能力的第一步是培养即时再现信息的习惯。
更进一步
最终你将以两种不同方式使用回忆模式:一种是阅读理解能力练习,另一种是阅读练习与实战。无论抱着何种目的,完成阅读时画一条斜线回忆文章的内容,把你记住的细节信息写到斜线的支线上。
第10章 通过不同的训练拓展阅读速度
高效线性阅读范围
线性阅读能达到的最快速度是每分钟大约 1200个单词,这已经非常快了。我之所以用“大约”一词是因为实际速度取决于多个因素。根据材料难度、已有知识量等因素,好的线性读者每分钟的阅读量在 500 ~ 1200个单词。
你的阅读速度有所变化
培养线性阅读技能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阅读速度在波动,最高能达到每分钟 500个单词,或者在 500 ~ 1000个单词。
阅读与练习阅读
记住:学习快速阅读的前提是把速度同理解能力的培养分开,在练习过程中必须做到这一点。脑子里带着阅读目的,你就能很容易做到。
第11章 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有助于阅读
如果你了解作者的写作方式,特别是文章的组织结构,你就能直接找出符合你阅读目的的材料主旨。
你阅读的几乎所有材料都能归到以下三种基本组织方式下:新闻、非小说文学形式以及难度最大的小说体裁。
非小说文学的基本形式
对于非小说文学图书而言,时间有限的高效读者一般首先看开头与结尾部分,因为他们知道最重要的内容都在这两个部分。
练习16
训练有素的读者阅读次要段落时会加快速度,而在重难点部分会放慢速度。
第13章 让有难度的阅读变得简单
抽象的文章如何影响你的理解
每个人说话和写作都有自己的模式。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式,通常就能分析理解有难度的文章。
抽象程度
文章 95%的主题句与段落首句的抽象等级都是 1级,这是概括程度最高的等级。
第14章 怎样才能快速阅读
开始第一步
第一步是学习新的手动方式。这并不难,但要求速度很快。目的是练习一次看到词组,而不是读出来。这是学习真正速读的第一步。
第15章 学会以你想象的速度阅读
按照阅读目的,我把阅读定义为阅读、充分理解文章意义以完成阅读目的的过程。从电话本里找名字也是阅读,跟读小说或研读课本一样。速度会随目的而变,你了解与阅读的内容也会变,但这是理所当然的。
不是每个单词都有意义
一篇文章的意义事实上包含在一小部分单词的含义中,这是你每次能阅读多个单词的原因之一。据统计,英语单词总量超过 600000,但结构词(数量不到 400个)的使用频率高达 65%。
第16章 快速阅读时如何理解
限制阅读速度与理解的三条规则
限制阅读速度与理解的三条规则
规则 1:文章中的抽象词越多,快速阅读的难度越大。
规则 2:文章包含的信息越少,阅读速度越快。
规则 3:了解的背景知识越多,快速阅读越容易。
第19章 信号词助你提高阅读速度
帮助你认知抽象文章的一个方法就是认识过渡词。这些词能给你信号,告诉你作者将要改变概念或者改变讲述内容,而不是实际的内容。
Signal word,信号词指连词、代词、冠词和介词等。——译者注
快速练习有助于慢速阅读
培养单词与文意认识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快速阅读简单材料。当你阅读简单材料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时,你会发现阅读有难度的材料的最慢速度也提高了。
第20章 阅读方法不止一种
四种阅读方法
1.线性阅读法:最初学习的逐字逐行阅读方法。该方法最适合阅读复杂材料或者每分钟超过 800个单词左右的阅读速度。
2.略读:选择性线性阅读。选择段落或段落第一行。
3.扫读:从整个材料中找出具体信息的阅读方法,比如名称或数字。
4.视读:阅读词群。以向下移动的模式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的阅读,不按线性阅读顺序。通过练习,这种方法对于一般难度的阅读、简单材料以及阅读量超过 1000个单词/分钟的阅读很有效。
第21章 提前组织有助于理解
阅读与倾听通常被认为是被动的交流活动,而写作与口语则属于主动交流活动。高效速读的一个关键是学习在阅读时保持主动。
从整体到部分
阅读时,你要做的事情与上面说的一样。先看看整体,尝试找出阅读的是什么内容以及从材料中能得到什么信息,然后开始阅读各个部分。
第22章 改变态度,提高速度
记住练习阅读的价值
任何努力与练习都会有所回报。每分钟的阅读量提高 50个单词也意味着每小时阅读 3000多个单词,或者多读 10页小说。
练习34
1.睡觉前,上床前后利用几分钟想想你明天会成功。 2.闭上眼想想一个大的电影屏幕,决定明天计划练习的时间。想象着一个大钟表,把指针摆弄到你开始练习的时间,然后看着你坐在桌前开始练习。
第23章 小说通常预习得很快
如果非要说小说存在共同结构模式的话,那就是都涉及人物。小说的情节总是先发展后结束。
了解阅读问题
预习时,关键是在脑海中牢牢记住主要人物及其不同名字。
第25章 像游戏一样学习阅读
集中注意力是诀窍
投入方式。尝试使用你接收各种触觉、听觉、视觉或味觉刺激的渠道,在大多数情况下,视觉、触觉以及听觉刺激最客观。
学习的两大法则
高效学习的两大法则:
第一,必须设定目的,帮助你隔离出想学习的对象。你设定的目的越具体,就越容易学会。
第二,知道如何融入到要学习的对象当中。
测验你的学习方式
像画线与抄写这样的学习过程仅仅是延迟学习过程。画线基本上是把信息留在书本上,而不看书本的回忆是让你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忆,从而让你高效地学习。这可能是了解你学会与否的最好方法。
积极地阅读
一旦你知道自己随后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回忆,就必然会尝试去记住更多的信息。
第26章 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
如何获得正确信息
比如,把阅读材料分成 5个部分时,首先应该预习第一部分。停下来回忆要点,然后返回去认真阅读本部分,读完停下来回忆记住的内容。当你能够回忆本部分的要点与中心思想时,准备进入下一部分的学习。应反复阅读,直到达到阅读目的。你可能会为了找出一个具体项目或复习而重读,但应继续直到实现阅读目的为止:你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你打算记住的全部信息。
第27章 制订阅读计划,让你的学习更高效
花更少的时间学更多的东西
证据表明,死记硬背 8个小时通常不如间隔学习 4个小时,比如每天学习半个小时,学习 8天时间。原因是,大脑在你学习间隔期能够自动复习学到的信息。因此,虽然学习技巧能帮助你学习得更高效,但提前规划每天(通常花费的时间也少)学习一点点通常能让你在学习上占据上风。
学习计划
在一段时间内每天平均学习 1 ~ 2个小时。按照下列步骤学习你自己的材料。
了解总的阅读目的或者尝试确定阅读目的。
检查要阅读的材料,找出结构要素,比如大写标题、段落间的较大间距、信号词(第一、第二等)、简介、总结、材料结尾的问题。
画出回忆模式图。
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
学习计划
5.回顾整个部分。
第28章 创造视觉图形助你记忆
我总是认为,如果学生从本课程中学不到更多东西,那么就得学好用手指控制节奏以及在想学的时候学习如何绘制回忆模式。
第29章 使用经过验证的技巧,记住更多阅读信息
许多人在试着回忆某个人的名字时才决定要记住此人的名字。做决定的时刻是介绍的时候。建议你马上重复几遍这个人的名字,然后在同此人对话时至少大声说出来一次。哪怕只是简单说一句“雷诺尔,跟你说话真高兴”或者“ Zeitgeist先生,你的名字怎么拼写?”
大幅度关联信息
把要学的信息同你已经知道及对你重要的东西关联得越紧密,就越容易记忆。
更多记录诀窍
对信息分类时,建议把信息分割成奇数组,但前提是这一分类既可行又合理,比如 3组或 5组。另外,每一类信息项的数量不要超过 7项,超过了很难记, 5项最好。因此,总的规则是,清单里的数目超过 5项时,再以某种方式进行分类。
第30章 以简单的方法阅读复杂的文章
阅读某一新领域的材料
你在接触新领域新概念时,要珍惜循序渐进式学习的价值。要特别注意把材料分成几个不同部分,然后预习/回忆,阅读/回忆,但阅读的目的不要太大。
练习42
文章中读不懂的往往是第一部分。有些读者就此认为其他部分自己也理解不了,因此就不再关注后面的内容,并停止阅读。聪明的读者都知道第一部分往往很难,而后面的部分能用简单语言对复杂的部分进行解释,因此会认真阅读后面的内容。
第31章 通过特殊训练培养快速阅读
练习速度三倍于你的阅读速度
练习的一个经验法则是,如果你期望的阅读速度是 X个单词/秒,那么你练习的速度应该是 3X个单词/秒。
第33章 不要浪费时间阅读信件
规则1:只阅读一次
最会节省时间的人阅读时只读一遍。第一次阅读信件时,你要记下自己的决定。
第35章 保持杂志与资讯性阅读
尝试去杂货店练习
他让学生去本地卖平装书的杂货店、报摊或附近的连锁书店,待在那里半个小时阅读两本非小说书籍。规则是不要买书,而是要在约 15分钟内读完一本书。
第36章 确认你现在达到的阅读速度
一些建议
记住,在阅读任何读物前首先确定阅读目的,这是你成为高效阅读者必须养成的一个关键习惯。
关于:
【狗熊有话说】播客是由 大狗熊 于 2012 年创办的独立中文知识型播客节目,以阅读、科技、旅行和个人成长为主要话题内容,是 iTunes 中国区长期推荐播客,被苹果 iTunes 评选为「2013 年度精选最佳社会与文化播客」。
收听:
在苹果 Podcasts、Spotify、新浪播客、网易云音乐 、喜马拉雅FM 和 荔枝FM 等音频播客平台中可以搜索"狗熊有话说"并关注收听;
直接于【狗熊有话说】播客官网 voice.beartalking.com (http://voice.beartalking.com)在线收听;
在微信公号文章中可以直接点击音频按钮收听(微信中只能加入 30 分钟以内的音频,完整版请于上面的途径收听);
支持:
如果你认可大狗熊的节目,请向朋友们推荐这档节目,邀请朋友们关注公众号“狗熊有话说”;
您可以订阅大狗熊的邮件 (https://tinyletter.com/Beartalk),不定期收获好书解析、学习经验分享。
联系:
微 信:bearbigtalk(公众号)
网 站:beartalking.com (http://www.beartalking.com)
邮 箱:bear@beartalking.com (mailto:bear@beartalking.com)
微 博:@i大狗熊 (http://www.weibo.com/bearbig)
Support this podcast at — https://redcircle.com/gou-xiong-you-hua-shuo/donationsAdvertising Inquiries: https://redcircle.com/brandsPrivacy & Opt-Out: https://redcircle.com/privacy

Nov 1, 2018 • 19min
302期 /《影响力》:忽悠的6种策略 Influence by Robert Cialdini
稀缺、权威、社会认同、互惠、承诺和一致、喜好,这些元素像是激活码一样,会激发大多数人的自动行为。用互联网时代的话来说,它们可以把人的行为算法“黑”掉,让其听任他人的摆布。当所有的因素累加时,甚至会出现邪教的那种操纵信徒集体赴死的极端情况。这些心理策略在销售与广告行业已经被普遍运用,只要你生活在现代社会,了解这些策略,并知道如何在想要拒绝时拒绝,都是一项必备的技能。这本畅销30年的营销领域必读书籍,巴菲特在读完后即赠送给作者自己公司的股票作为谢意。本期节目,来自行为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好书:《影响力》(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has published 30 years ago, and it's still selling pretty well today. Same as Out of Control by Kevin Kelly, the value of the book was proved by time and market. The book explains the psychology of why people say "yes", which is an essential knowledge for you and me to survive in the modern commercial world. The six universal principles about persuasion are not about becoming a skilled persuader only, but also defend yourself against them.
影响力
image https://img3.doubanio.com/view/subject/l/public/s1657785.jpg
原书名: 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阅读介质: Kindle
本书作者: [美] 罗伯特·西奥迪尼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5
ISBN: 9787300072487
页数: 353
阅读时间: 2018-10
狗熊评分: 10/10
阅读目的
学习行为经济学里关于影响力的知识,了解“顺从专家”劝服他人的6种策略:稀缺、权威、社会认同、互惠、承诺和一致、喜好。在面对同样的商业技俩时能够识破并抵抗,同时也能结合自己的产品与服务,真诚地运用这些原则进行工作。
狗熊简评
概要
稀缺、权威、社会认同、互惠、承诺和一致、喜好,这些像是激活码一样的方式,会激发大多数人的自动行为。用互联网时代的话来说,它们可以把人的行为算法“黑”掉,让其听任他人的摆布。当所有的因素累加时,甚至会出现邪教的那种操纵信徒集体赴死的极端情况。这些心理策略在销售与广告行业已经被普遍运用,只要你生活在现代社会,了解这些策略,并知道如何在想要拒绝时拒绝,都是一项必备的技能。这本畅销30年的营销领域必读书籍,巴菲特在读完后即赠送给作者自己公司的股票作为谢意。本期节目,来自行为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好书:《影响力》(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感受
非常易读,内容实用且有着坚实的论据。1984年出版时销售惨淡,然后越来越火,和KK的《失控》很像。
本书介绍
政治家运用影响力来赢得选举,商人运用影响力来兜售商品,推销员运用影响力诱惑你乖乖地把金钱捧上。即使你的朋友和家人,不知不觉之间,也会把影响力用到你的身上。但到底是为什么,当一个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来时,你的反应就会从负面抵抗变成积极合作呢?
在这本书中,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这一切的根源。那些劝说高手们,总是熟练地运用它们,让我们就范。
作者简介
罗伯特·B·西奥迪尼是(Robert B. Cialdini)是全球知名的说服术与影响力研究权威。他分别于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与博士后学位,投入说服与顺从行为研究逾3年。目前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摘记
我从每一原则(分别是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的社会功能来讨论它们,看看顺从专家们如何将其整合到购买、捐赠、让步、选举或赞成等请求之中,使之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一个众所周知的人类行为原则认为,我们在要别人帮忙的时候,要是能给一个理由,成功的概率会更大。
英国著名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黑德( Alfred North Whitehead)就认为这是现代生活不可避免的一个特点,他断言:“文明的进步,就是人们在不假思索中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
售货员先展示昂贵的物件更有利可图。
总之,诀窍在于,要单独地提出各个选项,这样每一项的小价目跟已经确定的大数目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买过车的人都可以作证,把这些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配件价格加起来一算,整车价格就好像注水猪肉一般涨了上去。
依照互惠原理,我们有义务在将来回报别人的好意、礼物、邀请等。
用墨西哥和埃塞俄比亚之间发生的一件怪事来解释再恰当不过了。这个故事,跟一笔 5000美元的救灾款有关系。
互惠原理效力之强,压倒了通常会影响顺从决策的另一个因素,即是否喜欢提出要求的人。
一个人靠着硬塞给我们一些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
互惠原理可触发不对等交换。
互惠原理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相互让步。头一条很明显:它迫使接受了对方让步的人以同样的方式回应;第二条尽管不那么明显,但更为关键:由于接受了让步的人有回报的义务,人们就乐意率先让步,从而启动有益的交换过程。
由于互惠原理决定了妥协过程,你可以把率先让步当成一种高度有效的顺从技巧来使用。这种技巧很简单,一般叫作“拒绝——后撤”术,也叫“留面子”法。
请求者的蓄意退让,不仅提高了目标对象答应他要求的可能性,还让他们感到是自己促成了最终的协议。
倘若别人的提议我们确实赞同,那就不妨接受它;倘若这一提议别有所图,那我们就置之不理。
只要我们能准确地判断、界定顺从伎俩,不再把它们错看成恩惠,施与者也就没法再跟互惠原理站到同一阵线了:互惠原理只说要以善意回报善意,可没说要用善意来回报诡计。
善意自然应当以善意回报,可对销售策略没这个必要。
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同时也显得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做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立刻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照承诺说的那样去做。我买了感觉一般的商品后说服自己是对的
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会一次次地欺骗自己,以便在做出选择之后,坚信自己做得没错。
首先,和大多数其他自动响应方式一样,它为穿越复杂的现代生活提供了一条捷径。只要我们对事情拿定了主意,死脑筋地坚持到底就能给我们带来一种分外难得的好处:我们再不用苦苦地思考这件事了。
要是我能叫你做出承诺(即选择立场,公开表明观点),我就帮你铺垫好了舞台,促使你不假思索地自动照着先前的承诺去做。
各行各业的顺从专家都拿承诺策略来对付我们。这些策略都有着这样的目的:诱使我们采取某种行动或做出某种表态,而后通过我们内心保持一致的压力逼我们顺从。
商人做小生意几乎都不是贪图利润,而是要建立承诺。有了承诺,之后的生意自然而然地就来了,做成大生意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在接受琐碎请求时务必小心谨慎,因为一旦同意了,它就有可能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它不仅能提高我们对分量更大的类似请求的顺从度,还能使我们更乐意去做一些跟先前答应的小要求毫不相关的事情。正是后面这种藏在小小承诺里的普遍影响力让我甚感惊恐。
它把我吓唬得都不怎么愿意给请愿书签名了,哪怕我原本就支持请愿书的立场。因为这类行动不仅可能影响到我将来的形象,还可能会让我按着自己并不想要的方式改变自身形象。再者,一旦人的自我形象改变了,那些想要利用这一新形象的人就有了各种不易察觉的可乘之机。
你可以利用小小的承诺操纵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你可以利用它们把人们变成“公仆”,把潜在客户变成“客户”,把战俘变成“合作者”。只要你把一个人的自我形象设置在了你想要的位置上,那么这个人就会自然而然地遵从一整套与这一全新自我形象相一致的要求。
人们有一种天然的倾向,总认为声明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态度。出奇的地方在于,哪怕他们明知道当事人的声明并非出于自愿,他们还是这么认为。
征文比赛的目的是让尽量多的人写下对一种产品的表白,成千上万的人以书面形式证明了该产品具有这样那样的优点,在书面文字的神奇推动之下,他们真正相信了自己写下的东西。
每当一个人当众选择了一种立场,他便会产生维持它的动机,因为这样才能显得前后一致。
为一个承诺付出的努力越多,它对承诺者的影响也就越大。
现象:“费尽周折才得到某样东西的人,比轻轻松松就得到的人,对这件东西往往更为珍视。”
对于一个想要建立持久凝聚力和卓越感的团体来说,入会活动的艰辛能带来一项宝贵的优势,这种优势,是该团体绝不愿轻易放弃的。
只有当我们认为外界不存在强大的压力时,我们才会为自己的行为发自内心地负起责任。优厚的奖品就属于此类外部压力,它可以让我们去执行某一行动,但并不足以让我们自觉自愿地对此行动负起责任。顺理成章地,我们也不会觉得该对它有什么承诺。强大的威胁也一样:它能让人当场顺从,但不大可能带来长期的承诺感。
要点是找出一个理由,能让孩子从一开始就照着家长的意愿去做,同时又让他对这一行为自觉自愿地负责。也就是说,这种理由里蕴含的可察外部压力越小,效果就越好。
先给人一个甜头,诱使人做出有利的购买决定。而后,等决定做好了,交易还没最终拍板,卖方巧妙地取消了最初的甜头。
当了。如今,我会倾听肠胃的声音,还找到一个办法来对付那些想要利用一致性原理坑我的人——只需要一语道破他们在干什么就行了,这成了我的完美反击战术。
社会认同原理。该原理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这一原理尤其适用于我们对正确行为的判断,特定情形下在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我们的看法取决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
我们对社会认同的反应方式完全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式的,这样一来,偏颇甚至伪造的证据也能愚弄我们。
式观察,指的是科学家亲身涉足某件事的自然发生
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周围有其他可以帮忙的人,单个人要承担的责任就减少了,“
即对紧急事件的受害者而言,“人越多越安全”的想法有可能完全错误。跟一群人在场比起来,要是当时的旁观者只有一个,说不定急需救助者的生存概率反而更大一些。
旁观者群体没能帮忙,不是因为他们无情,而是因为他们不能确定。
我的建议是从人群里找出一个人来,盯着他,直接指着他说:“你,穿蓝夹克的那位先生,我需要帮助。请叫救护车来。”这样一句话,消除了一切有可能阻碍或拖延救助的不确定性,你把穿蓝夹克的先生放在了“救助者”的位置上。因此一般而言,在需要紧急救助的时候,你的最佳策略就是减少不确定性,让周围人注意到你的状况,搞清楚自己的责任。
我们经常认为,青少年思想叛逆而独立。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态度只针对家长。在同龄人群体里,青少年同样要根据社会认同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
每条自杀新闻会杀掉 58个本来能够活下去的人。
要是自杀新闻后增多的事故真的意味着有人在蓄意模仿,那么,这些跟风模仿者最可能效法的是跟自己类似的人。
从上面的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新闻报道刊出后的 3 ~ 4天最为危险。短暂回落之后,过上大约一个星期又会出现一波高峰。到第 11天,维特效应消失。
影响力最强的领导者是那些知道怎样安排群体内部条件,让社会认同原理朝对自己有利方向发挥作用的人。
2003年,特百惠公司做了一件大事,挑战了几乎所有的商业逻辑:它断绝了跟零售商塔吉特( Target)的关系。因为他们的产品在塔吉特卖得太疯狂了,这样一来,塔吉特的零售就对举办家庭聚会的次数造成了威胁,所以特百惠不得不中止双方的合作。统计显示,“特百惠聚会”每 2. 7秒就举办一次。
请求者还有另一种利用相似点增加好感及顺从概率的办法:他们假装跟我们有着相似的背景和兴趣。
想引发不和简单得很:只要把参与者分组,让他们自发形成小圈子意识。之后,再把他们混在一起,用竞争的火焰烤上一烤。这样,不同群体之间的恨意就会像烧开了的水一样沸腾起来。
这其中的奥妙又在于实验人员为两个群体设定了共同的目标,而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合作。于是,这些竞争群体的成员便不得不把彼此视为理性的同伴、重要的帮手、朋友,或朋友的朋友。
叫作“午宴术”,他发现,受试者对就餐期间接触到的人或事物更为喜爱。
我们观看比赛,并不是为了它固有的表现形式或艺术意义,我们是把自我投入了进去。
一旦我们觉得自己对顺从专家的好感超出了该场合下的正常程度,就是唤出防御机制的时机了。
这就是为什么有必要当心对顺从专业人士的过度好感。意识到这种好感,能提醒我们把交易者和交易分开,只根据生意本身的好坏做决定。
在米尔格拉姆看来,一个令人心寒的现象反复在他积累的数据中出现。“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权威的命令下,成年人几乎愿意干任何事情。”
三种象征符号——头衔、衣着和身份标志,
我们觉得一样东西看起来大些,不一定是因为它能带给我们愉悦,而是因为它很重要。
权威的资格,以及这些资格是否跟眼前的主题相关。
“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吗?”这一问题的宝贵之处便在这里:它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该放的地方上。
在屈从其权威的影响力之前,我们应问第二个简单的问题:“这个专家说的是真话吗?”
稀缺原理——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
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
看到两岁的小孩总是跟我们对着干,我们其实没必要惊讶,也不必烦恼。他们正在体验一件最令人兴奋的事情:他们是独立的人类个体。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有那么多有关选择、权利和控制的关键问题要去问,要去答。
每当有东西获取起来比以前难,我们拥有它的自由受了限制,我们就越发地想要得到它。不过,我们很少意识到是逆反心理带来了这种想要的迫切感,而只知道自己就是想要。
我们看重受限的信息,一旦认识到这一点,稀缺原理就能被应用到物质商品之外的领域。信息、沟通和知识都适用这条原理。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可以看出,想让信息变得更宝贵,不一定非要封杀它,只要把它弄成稀缺信息就行了。
跟革命历来的鲜明模式一样,长期的进步一旦遭到阻碍,美国黑人的反抗情绪会比进步开始之前还要强烈。这种模式为统治者提供了一条宝贵的经验:自由这种东西,给一点又拿走,比完全不给更危险。
管教前后不一的父母,最容易教出反叛心强的孩子。
喜悦并非来自对稀缺商品的体验,而是来自对它的占有。我们千万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因为技术的进化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所以我们处理信息的天然能力将有可能越来越难于应对当代生活中繁多的变化、选择和挑战。我们越来越频繁地发现自己陷入了跟低等动物一样的处境之中:外界环境的错综复杂超出了我们心智的处理能力。
我们这种新产生的缺陷,跟动物长久以来的缺陷一样:在做决定的时候,我们越来越难于对整个局面加以全盘考虑了。为解决这种“分析瘫痪”问题,我们只好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环境中通常靠得住的单一特点上。
链接
豆瓣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786387/)
亚马逊购买链接
图片
https://i.imgur.com/ptFErgc.jpg
https://i.imgur.com/7EfdZlF.jpg
https://i.imgur.com/QDUty9i.jpg
关于:
【狗熊有话说】播客是由 大狗熊 于 2012 年创办的独立中文知识型播客节目,以阅读、科技、旅行和个人成长为主要话题内容,是 iTunes 中国区长期推荐播客,被苹果 iTunes 评选为「2013 年度精选最佳社会与文化播客」。
收听:
在苹果 Podcasts、Spotify、新浪播客、网易云音乐 、喜马拉雅FM 和 荔枝FM 等音频播客平台中可以搜索"狗熊有话说"并关注收听;
直接于【狗熊有话说】播客官网 voice.beartalking.com (http://voice.beartalking.com)在线收听;
在微信公号文章中可以直接点击音频按钮收听(微信中只能加入 30 分钟以内的音频,完整版请于上面的途径收听);
支持:
如果你认可大狗熊的节目,请向朋友们推荐这档节目,邀请朋友们关注公众号“狗熊有话说”;
您可以订阅大狗熊的邮件 (https://tinyletter.com/Beartalk),不定期收获好书解析、学习经验分享。
联系:
微 信:bearbigtalk(公众号)
网 站:beartalking.com (http://www.beartalking.com)
邮 箱:bear@beartalking.com (mailto:bear@beartalking.com)
微 博:@i大狗熊 (http://www.weibo.com/bearbig)
Support this podcast at — https://redcircle.com/gou-xiong-you-hua-shuo/donationsAdvertising Inquiries: https://redcircle.com/brandsPrivacy & Opt-Out: https://redcircle.com/privacy

Oct 29, 2018 • 17min
301期 /《富甲美国》:一个超有钱的倔老头!Sam Walton: Made in America
本书原名叫做美国制造(Made in America),其实的确讲述了一个非常标准的美国梦的故事。山姆·沃尔顿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中部小镇倔强的生意人,最大的特点是坚持原则(倔),节约(抠)喜欢和人打交道(人)和精力旺盛(精)。年轻时就喜欢开着自己买的二手破飞机,去各个小镇查看地形,快速和他人谈判开店。学生时代在学校里就练习和人沟通的技巧,在说服和谈判方面是一把好手,和乔布斯很像。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抠门的人,实际他只是在成本和开支方面很有原则,沃尔玛的运营成本只佔营业额的2%。很多沃尔玛的经理出差时七八个人挤一个房间,因为老板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本书去除了他在媒体眼中被妖魔化的一面(私人飞机前的五分钱都要趴着去捡),还原出他原本的真实形象……怎么说呢,也是个非常有性格的倔老头了!本期书评,和你分享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自传《富甲美国》。
image https://img1.doubanio.com/view/subject/l/public/s28094117.jpg
原书名: Sam Walton: Made in America
阅读介质: 微信读书
本书作者: 山姆·沃尔顿 / 约翰·休伊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6-1
ISBN: 9787539983073
页数: 318
阅读时间: 2018-10
狗熊评分: 8/10
阅读目的
学习山姆·沃顿的个人行为,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整理出三个以上沃尔玛成功的案例,作为自己之后分享案例保存。
狗熊简评
概要
本书原名叫做美国制造(Made in America),其实的确讲述了一个非常标准的美国梦的故事。山姆·沃尔顿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中部小镇倔强的生意人,最大的特点是坚持原则(倔),节约(抠)喜欢和人打交道(人)和精力旺盛(精)。年轻时就喜欢开着自己买的二手破飞机,去各个小镇查看地形,快速和他人谈判开店。学生时代在学校里就练习和人沟通的技巧,在说服和谈判方面是一把好手,和乔布斯很像。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抠门的人,实际他只是在成本和开支方面很有原则,沃尔玛的运营成本只佔营业额的2%。很多沃尔玛的经理出差时七八个人挤一个房间,因为老板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本书去除了他在媒体眼中被妖魔化的一面(私人飞机前的五分钱都要趴着去捡),还原出他原本的真实形象……怎么说呢,也是个非常有性格的倔老头了!本期书评,和你分享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自传《富甲美国》。
感受
《富甲美国》这本书是我在微信读书上读完的第一本书,也算是评测一下微信读书的app了。阅读体验上略微有些弱,和Kindle相比还有些距离,也给微信读书的团队反馈了一些建议。这次是使用高效阅读的方法,结合了听说和快速阅读,大概花了两个半小时左右读完,效率一般,还行吧。
我觉得沃尔玛的成功在于一种把全部精力都聚焦在销售上的技巧,就像大自然里的生物一样,沃尔玛就像非洲大草原上的猎豹,把自己的速度练到极致,其他弱点可以被速度所弥补。初期沃尔玛路子非常野,走的是拼多多那种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促销时也非常粘地气,后勤基本没有,采购和仓储,也做得很糟糕,但是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折扣满满的促销活动上。一直以顾客为视角,把实惠让给顾客,打破了当时批发中间商的30%利润率,以销售为驱动,最终业务蒸蒸日上!
从个人视角来说,我学习到的就是山姆沃尔顿那种经历慢慢不断拼搏的精神:早晨4、5点就开始工作,一直到当天凌晨。疯狂出差,甚至驾着飞机,以生命危险不断巡视,数十年如一日。每天睁开眼睛时就在想今天可以怎么改善自己,非常厉害。另外以他的个人成长经历来说,想要成为成功的商人,一定要和人打交道。
Intro
1962年,山姆·沃尔顿向亲人借钱建立了第一家沃尔玛零售店;如今,沃尔玛成为了“《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一的公司。依靠沃尔顿独到的经营哲学,沃尔玛年营业额超过5000亿美元,超越了电信、能源、金融行业的巨头,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庞大、最有权力的企业。沃尔玛的成功,使沃尔顿家族的总资产超过1600亿美金,几乎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资产的两倍,富甲美国。
想要真正学习沃尔玛的创业精髓,你只需要阅读1本书:《富甲美国: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自传》,沃尔玛创始人唯一亲笔撰述的回忆录,真正深入了解沃尔玛精神和运作模式最具权威性的著作。
在沃尔顿创立沃尔玛的过程中,其创意之新,总叫读者称奇:沃尔顿开创了许多领先的经营管理理念:价格性差异、扁平化管理、标准模式、精准营销、供应商战略……此外,沃尔顿用幽默有趣的语言写就本书,让读者全完没有阅读一般财经管理书籍的负担,反而在简洁生动的阅读中,把管理的秘诀映入脑海,也因此更能灵活运用这些秘诀。
翻开本书,学习山姆·沃尔顿改变世界商业形态的经营哲学。
Author
山姆·沃尔顿(1918-1992),沃尔玛创始人。1945年从一家“五毛店”开始进入零售业, 1985年成为美国首富;2001年,他创建的沃尔玛帝国成为世界500强第一名,沃尔顿家族的5人包揽“福布斯”财富排行榜第7至第11位,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
山姆·沃尔顿把低价销售、疯狂促销的理念带入零售业,创立了一套严密的商业哲学,改变了美国乃至全球的现代零售业形态。
链接
douban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411602/)
摘记
◆ 第6章 沃尔玛早期的疯狂促销
那些真正以销售为驱策的商人,总是能不断改善运营状况。但那些以运营为驱策的人往往业绩平平,渐渐开始走下坡路。所以山姆的“商品促销狂热症”既是一场好玩的游戏,我们都从中得到了许多乐趣,同时也是我们能够创造出非同寻常的单位面积销售额的关键所在。
◆ 第10章 小镇扩张:占领折扣销售处女地
人们想用几句话归纳沃尔玛的传奇故事时,通常会把我们的成功秘诀总结为:“噢,他们赶在所有人之前进占了小型城镇。”
我们可能比绝大多数零售商早十年从空中勘测店址,而且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找到了大量绝佳的地址。从空中俯瞰,我们能够考察到交通流量,看到城市和镇子的发展方向,还能评估竞争对手占据的地形——如果那儿有竞争对手的话。然后我们就能拟定适合当地的建店方案。
他们固守着长期以来老旧的百货店经营模式。他们太习惯于45%的利润了,绝不会放手。对他们来说,要把原来卖8美元的上衣降到5美元,只赚取30%的利润,是很难的。我们借由我们的低成本、低损耗和低价格,打开了一片天地,终结了百货店经营理念占主流的时代。
◆ 第11章 建立合伙关系
零售业中,不管你怎样削减工薪总额,它总是经费开支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而经费开支则是你必须千方百计加以控制以保持利润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这个事实就是,你越同你的员工分享利润——不管是以薪水、奖金、红利的形式,还是以折扣发行股票的形式——公司获得的利润就越多。
各个分店,我们会公布该店的利润、进货、销售和减价情况。所有这些信息基本上都是定期发布的,而且我们可不是只向经理和经理助理公布,店里的每个员工、每个小时工、每个兼职工,都能分享这些信息
◆ 第12章 退居幕后
我们的基本原则:保持低成本,教导我们的员工关心我们的顾客,还有,坦率地说,拼命干活,疯狂促销。
◆ 第14章 一切围绕顾客
年以来,我们完完全全地遵循着这样一条原则:那些住在乡村和小镇上的顾客,和他们那些离开农场搬到大城市去的亲戚朋友一样,也想要买到上好的商品。当我们在这些小镇上开店,保证每日低价、购物三包、便利的购物时间,而作为我们对手的那些老式杂货店,仍然收取45%的商品利润、商品品种有限、购物时间有限,他们立马就被我们打败了。
要想在同沃尔玛或是任何其他大型零售商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其实有很多途径。但不管什么途径,有一条原则是基本的:你必须关注顾客的需要,然后满足他们。
我总是跟采购员们说:“你不是在为沃尔玛谈判,你是在为顾客谈判。而顾客理应获得你能得到的最优惠价格。永远不要对某个供货商感到抱歉。他知道自己的东西能卖什么价,而我们要拿到最低价。”
“好吧,我会考虑的,不过我会到你的竞争对手那儿转转,要是他给的价钱是90美分,那这笔生意就归他了。所以,你确定1美元就是你们的底价了?”
◆ 第17章 谦虚经营的六个要素
宝洁公司卖给沃尔玛的产品比卖给整个日本的都要多呢。
对我们来说,着眼小处是一种生活方式,几乎成了一种习惯。而且我觉得着眼小处是一种几乎任何企业都能够靠它赢利的方法。你的企业越大,你可能会越迫切地需要它。
下面就是我们在沃尔玛施行的六种较为重要的方法,以真正做到着眼小处。
一次只考虑一家店
沟通,沟通,再沟
听取最基层的声
下放责权
集思广益
保持精简,反对官僚
那时候,我设法推行2%的营业费用制度。换句话说,销售额的2%应该足以支付我们的差旅费、办公费、我的工资和巴德的工资——在我们开始增设地区经理或是其他事务部门之后,还有这些人的工资。不管你信不信,我们从5家店发展到现在2000多家店,这条基本准则从没变过。
◆ 第19章 成功经营的十条法则
法则1:献身事业
法则2:与所有员工分享利润,将他们视为合伙人
法则3:激励你的同事
法则4:与同事尽可能多地交流每件事情
法则5:感激同事为公司做的每一件事情
法则6:成功了便尽情庆祝
法则7:倾听公司里每个人的意见
法则8:超越顾客的期望
法则9: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控制成本
法则10:激流勇进,独辟蹊径,藐视常规
◆ 第20章 销售,我一生的激情所在
人生是一场公平的交易。要是我想达到我给自己设下的目标,就必须每天都为之奋斗,坚持不懈。
我每天一起床,脑子里就想着要去改进些什么。
第一个问题是,像沃尔玛这样的故事,在现在这个时代还会不会发生了?我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就在这会儿,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就有某个人——也可能是成百上千个人——有着满腹好点子,足够把这样的故事再从头上演一番。只要你怀着足够的热情和渴望去达成那些成功的必要条件,这样的故事就会重演,而且会一次又一次地重演。最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在经营管理上不断学习、不断提出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第二个问题是,要是我今天是一个年轻人,有着同五十年前的我一样的才能、干劲和抱负,想要开始创业,我会从事什么工作呢?这个问题有点不好回答。我不能确定地说我会做什么,不过我肯定我会去卖东西,而且我希望是在零售店里面,这样的话我就能同街头的顾客直接打交道了。我想我会研究今天的零售业,然后选择某个最能替顾客省钱的买卖。也许是某些专卖店,和计算机相关的东西;也许是Gap服装专卖店;甚至是美体小铺也不一定。
我们没有制度。我们没有货物分类程序。我们没有一个基本的商品分类表。我们自然也没有任何类型的计算机。事实上,在今天回顾过去时,我认识到在创业之初,我们真的有那么多的地方做得很不到位。不过我们想方设法,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出售我们的商品,正是这一点,使得我们在最初十年里以良好的势头不断发展——通过这一点,以及通过建立与顾客之间的联系,在较小的市场里持续不断地提高销量。
没有计算机,山姆·沃尔顿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不可能以他的方式建立起现在这种规模的零售帝国。
零售业中,你或者是以运营为驱策——这种情况下你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减支增效上——或者你是以销售为驱策。那些真正以销售为驱策的商人,总是能不断改善运营状况。但那些以运营为驱策的人往往业绩平平,渐渐开始走下坡路。
山姆让我们每个星期递交一份本分店的销售报告,报告中还得附上一项“最热销商品”。
小母霍顿自传里提到的沃尔玛竞争策略里,印象比较深的是,他对于控制支出惊人的寂静,这也是很多媒体报道,他是重点抓住的一个亮点,比如一块钱不舍得出,公司员工出差八个人及一间房间,等等在媒体报导下,他就是一个吝啬鬼地上,有五分钱都会去剪的人。等另一个角度如果是以他的视角来看,事情并不是这样。在70年代60年代沃尔玛刚刚创办他四处开着汽车去筹备新店的时候,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驾驶上。这时他就想如果能够有飞机速度就会快很多。于是她花钱买的家双排座的二手小飞机,自己开着去筹备新店事宜。速度当然比开汽车要快得多,玩过大富翁的都知道。
这就是沃尔玛厉害的地方,他们发现控制成本能够最大程度让利给消费者了,每一块钱,都会对他们新场投资的合力,而如果自己我必要的开支,最终还是消费者买单,最终会降低他们的竞争优势。
他面对你的时候,他会直视着你——头微微侧向一边,前额微微皱起——然后不停地从你嘴里榨取每一点信息。他会一直做零碎笔记,并且把谈话推得越来越深入。两个半小时后,他离开了,我也完全被榨干了。我还不太清楚自己刚刚会见的是什么人,不过我确信,我们将会听到更多关于他的事情。
在某本商业刊物上读到,1976年业界前100名折扣销售商中,已经有76家不在了。这些消失的商家与我们相比,有不少在创业时拥有更为雄厚的资本和更加清晰的目标,而且因为位于大城市,所以拥有更好的机会。它们就好像滑过天边的流星,只辉煌了一瞬间就消逝了。我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使得它们失败,而我们又是为什么一直保持良好势头的。一切归结为一点,它们不关心顾客,不关心店铺,没有使店里的员工具备端正的态度,它们会失败,因为它们甚至从未试着真正关心过自己的员工。
我一向觉得,一个人要是能够理好自己的财务,肯定也能出色地管理我们的店。
会同看到的每个人打招呼(读书时就如此)
沃尔玛的定价策略:1元能卖出去,就不要设成1.5元,你的出货量会大大增加。
租金超过营业额的5%,已经超过警戒红线了。
在小镇纽波特上买下了一个店,花了五年,做成了最大的店(冰淇淋机的成功)。但因为房东收回店面,无法续租。收获:对于法律条款更加认真。把店买了,有点余钱。那年32岁,四口之家。
沃尔玛公司每浪费一块钱,实际上就是让我们的顾客多花一块钱。而每次我们帮顾客省下一块钱,就在竞争中领先了一步——这正是我们的宗旨所在。
图片
pilot https://i.imgur.com/Dd9e5ta.jpg
灰西装 https://i.imgur.com/67FaBIC.jpg
https://i.imgur.com/SMY1t4g.jpg
https://i.imgur.com/7MUjUgA.jpg
关于:
【狗熊有话说】播客是由 大狗熊 于 2012 年创办的独立中文知识型播客节目,以阅读、科技、旅行和个人成长为主要话题内容,是 iTunes 中国区长期推荐播客,被苹果 iTunes 评选为「2013 年度精选最佳社会与文化播客」。
收听:
在苹果 Podcasts、Spotify、新浪播客、网易云音乐 、喜马拉雅FM 和 荔枝FM 等音频播客平台中可以搜索"狗熊有话说"并关注收听;
直接于【狗熊有话说】播客官网 voice.beartalking.com (http://voice.beartalking.com)在线收听;
在微信公号文章中可以直接点击音频按钮收听(微信中只能加入 30 分钟以内的音频,完整版请于上面的途径收听);
支持:
如果你认可大狗熊的节目,请向朋友们推荐这档节目,邀请朋友们关注公众号“狗熊有话说”;
您可以订阅大狗熊的邮件 (https://tinyletter.com/Beartalk),不定期收获好书解析、学习经验分享。
联系:
微 信:bearbigtalk(公众号)
网 站:beartalking.com (http://www.beartalking.com)
邮 箱:bear@beartalking.com (mailto:bear@beartalking.com)
微 博:@i大狗熊 (http://www.weibo.com/bearbig)
Support this podcast at — https://redcircle.com/gou-xiong-you-hua-shuo/donationsAdvertising Inquiries: https://redcircle.com/brandsPrivacy & Opt-Out: https://redcircle.com/privacy
Remember Everything You Learn from Podcasts
Save insights instantly, chat with episodes, and build lasting knowledge - all powered by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