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青年 cover image

问题青年

Latest episodes

undefined
Apr 14, 2023 • 1h 4min

83. 当被霸凌过的孩子们幸运长大成人

编辑部的小伙伴聊了聊我们遭遇过的校园霸凌。【本期介绍】在前不久,《黑暗荣耀2》的更新又引发了一系列有关校园霸凌的讨论。在这部电视剧里,曾经遭受过校园霸凌的女主化身复仇者,再次出现在了霸凌者面前。“黑化”后的女主让很多观众都大呼过瘾。作为曾经遭受过校园霸凌的一员,片中女主被选择成为欺凌对象的经历,以及霸凌中带头者、簇拥者、旁观者的行为、反应都让离开校园一段时间的我们仍然感到十分熟悉与后怕。这期节目,编辑部的小伙伴们聚在一起聊了聊校园霸凌带给我们青春期的创伤,它是如何让我们对自我产生否定,对人际交往存有困惑,并且与原生家庭产生隔阂的。幸运的是,作为曾经遭受过校园霸凌的孩子,我们如今都顺利地长大了成人。当我们选择回顾这些成长道路上不愉快的回忆时,希望这些讲述与分享也能为那些仍然困在阴影之下的孩子、大人们送去一些面对当下或过去的勇气。Trigger Warning:本期播客有大量我们被霸凌的亲身经历分享,有可能触发不愉快的回忆,请大家在收听时,时刻注意自己的身心状态,可以及时暂停或退出!【本期嘉宾】小曾|问题青年主播,曾经在班里是被人讨厌的那个女生Sharon|问题青年主播,曾经会期待有人能替我站出来yixue|曾经到哪里都是受气包的朋克女青年【收听指北】00:05:16 青春期遭受校园霸凌的经历是如何持续地影响我们后续人生的00:07:18 “校园霸凌反而让我更愿意去看见、帮助弱者或他人”00:14:55 “女生之间的霸凌会更隐性”00:19:51 “遭遇网络霸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也遭受过霸凌”00:22:53 “冷眼旁观有时候也是一种加害”00:27:59 远离被霸凌者的那一天我们的心情00:29:17 “被选中成为霸凌者其实没有具体的原因,选择是很随机的”00:34:27 为什么学校、家长没能有效阻止校园霸凌的不断升级?00:37:16 霸凌者会有意挑选不被“关注”的那个孩子00:41:10 很多家长并不冷切身体会孩子的痛苦,甚至对校园霸凌的认知也是很“过时”的00:43:40 “现实的裂痕是很大的,你再了解女性主义,也很难不被影响”00:45:16 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面对、接纳那段被校园霸凌的经历的?00:51:54 校园霸凌为什么如此难被杜绝?【本期音乐】ぼくたちの失敗-千住明明日への手紙-手嶌葵【后期制作】Unico【Logo设计】Sam【关于我们】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
undefined
Apr 10, 2023 • 1h 28min

82.女性在创作中成为“助理”,是奉献还是爱的陷阱?

我们和导演、作家周轶君,脱口秀演员、编剧颜怡、颜悦从《神谕女士》这本书出发,延展到我们作为创作者和女性的不同角色与身份,聊了聊关于女性的外貌焦虑、自我否定、出走与逃离、复杂的母女关系等话题。【本期介绍】在历史的河床里,女性一直在遭逢困境、奋力挣扎,她们经历苦难却一直保有天真。女性的困境,也是人性的困境。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就开始书写女性,最为大家熟知的莫过于是《使女的故事》这部作品,但她至今已经出版了近 40 部小说,18 部诗集。阿特伍德令人尤为佩服的一点是,她总是能够从平凡女性身上挖掘灵感,记录她们在现实生活空间的挫折,踟蹰挣扎的心理历程,尤其她对于女性在这个社会的生存和权利问题有着非常犀利的、批判性的视角。《神谕女士》是阿特伍德最早的作品之一,出版于 1976 年,故事贯穿了一个名叫“琼”的女孩的成长经历,从她的外貌焦虑、性格顺从与自卑,到她如何成长为一个隐秘的写作者,却离经叛道、逃避现实。有读者曾评价道:“琼的经历和想法折射出了千万女性的共鸣,是无数个她们的缩影,道出了避无可避的成长隐痛。”是谁在逼迫女性规训自己?女性对于自身的困境有和解的可能性吗?女性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视角?我们和周轶君、颜怡、颜悦聊了聊关于女性的成长的隐痛。【本期问题青年】周轶君 | 纪录片导演、写作者颜怡、颜悦 | 脱口秀演员、编剧Sharon | 问题青年主播【收听指北】05:09 从《神谕女士》到《使女的故事》,阿特伍德作品的变化和一个女作家的成长。08:10 《神谕女士》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主人公琼的成长经历和遭遇:一个胖女孩从她循规蹈矩的一生中如何逃离与自我解放。13:36 曾被外貌焦虑困扰的我们:现实与观念的裂痕是很大的,不是你有多了解女性主义就能和解的问题。19:31 比外貌焦虑更深切的困扰是女性一直在寻求认可,因为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规训在任何一方面都比男性要多。27:44 女性的自我否定来自于对于女性的评价标准是多维度的。29:02 女性总是活在一种羞耻感当中:社会认为女性的尊严是更需要被保护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女性的神话。31:39 为何女性在面对男性时总是会隐瞒自己的才华?或是成为他们的“缪斯”?40:13 同样身为女性,为何母亲总是会成为父权制下的帮凶,逼迫女儿规训自己?48:35 反过来,我们不想成为像母亲那样的人,也是在否定她的人生。50:12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非常具体的,而具体的生活是不能完全被标签和理论去指引的。55:56 经历漫长的时间维度,女性的困境一直都在:谈粉发女孩被网暴事件。57:44 女性主义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告诉你,弱者有资格和强者获得一样的权力和资源,要通过不断斗争去实现。01:04:11 如何通过写作和创作来构建属于女性的话语体系?01:16:08 怎么理解女性的奉献,以及女性要走在规训以外的道路上的恐惧?谈女性的生育。【本期音乐】松重豊,U-zhaan,坂本龍一 - 猫村さんのうた坂本龍一 - Energy Flow【后期制作】Unico【Logo设计】Sam【关于我们】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
undefined
Mar 30, 2023 • 1h 15min

81.倦怠、抑郁、妥协…我们的现代病能被韩炳哲治好吗?|有点东西

我们和青年学者余明锋、诗人胡桑,聊了聊「韩炳哲热」背后的原因,以及在人们对他的追捧中,有哪些思考的可能性被忽略了?【本期介绍】从四年前出版的《倦怠社会》中文版开始,韩炳哲在中文世界引发了广泛关注。媒体频繁引用他的书籍,躺平、过劳、“丧”,当代青年对于亲密关系的恐惧,以及人在社媒时代的孤独与迷失,种种现象似乎都能在他的思想中找到对应的诊断。最新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妥协社会》则是唯一一本他写于疫情之后的书。以这本书为契机,我们同青年学者余明锋和诗人胡桑,聊了聊韩炳哲在中国“走红”的原因,以及用他的思想来解释当今的现实,有哪些精准之处,又有哪些水土不服的地方?这期节目并不试图提供理解韩炳哲的标准答案(亦不存在),只是在人们愈发渴求用哲学来回答现实经验的今天,该如何从这些思想资源中生发出新的叙事与认知?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命名与判断?如胡桑在节目里所言:(哲学)像一条可以通航的永不枯竭的河流,把我们带向生命之大海。【本期问题青年】余明锋,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政治哲学和艺术哲学胡桑,诗人、译者,现任教于同济大学中文系。著有诗集《赋形者》郝汉,媒体人,节目策划人阳少,青年志编辑,问题青年主播【收听指北】04:00 两位老师第一次阅读韩炳哲是在什么时候?跟自己彼时的状态有何联系?11:45 我们真的从「规训社会」过渡到了「功绩社会」吗?为什么说韩炳哲的论断是敏锐但不充分的?他的思想源流又有哪些?20:11 韩炳哲的思想和我们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断裂。我们也缺少像他那样的思想家来对这个复杂社会做出“社会病理学”式的诊断。25:47 什么是「新自由主义」?作为生于江浙的80后,胡桑从小体认的「自由」,为什么在韩炳哲那里成为了「自我剥削」?30:43 痛苦到底有没有意义?39:28 一个人通过叙事了解自己,是为了让我们的经验嵌入这个时代,与之发生亲密联系,这是韩炳哲带来的一个巨大刺激点,即使他不能充分回应我们的现实问题。这意味着人们迫切需要新的叙事来理解自己和环境之间的关系。49:46 现代技术看上去帮人们规避了许多「痛苦」,但反而带来了更大的困境。比如基于“点赞”原则下的网络暴力。01:01:46 过分追求「自洽」,反而会造成「自欺」。01:05:19 两位老师都曾经历有抑郁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他们会给出怎样的回应?【提及书目】《妥协社会》,韩炳哲 著《倦怠社会》,同上《爱欲之死》,同上《在群中》,同上《超文化》,同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 著《会饮篇》,柏拉图 著《人的境况》,阿伦特 著《规训与惩罚》,福柯 著【本期音乐】片头:O - Coldplay片尾:Valse Imaginaire II - Oskar Schuster【后期制作】嘎嘎【Logo设计】Sam【关于我们】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
undefined
Mar 12, 2023 • 1h 3min

79. 选择变少了,我们还要坚持“成为自己”吗?

我们和心理咨询师陈瑜、《真实生长》纪录片导演张琳一起聊了聊那些在青春期会出现的困惑与“成为”自我的重要性,探讨了面对这些困惑时,处在青春期的我们如何去完成自我探索的实践。【本期介绍】本期播客由专注8~15岁青少年的贴身衣物品牌「likeuu」和「问题青年」联合策划。过去三年,不论是正在学校读书的还是初步进入职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我们的选择变少了。“考个好学校就能找个好工作,就能过上令自己满意的生活”,这个长期以来社会和家长所灌输的信条,也开始遭到质疑和摒弃。从考公的热潮、躺平的自嘲、到抑郁症等时代症候...... 一些人选择放弃“成为自己”,一些人坚持“成为自己”的探索,还有一些人在两者之间反复。但无论何种选择,在自我探索的实践中总是伴随着困惑与无助。在当下,“成为自己”还重要吗?可能吗?需要怎样的支持?我们回溯到这个旅程刚刚开始的时段——青春期,聊了聊我们曾经经历的、今天的孩子们仍然在经历的种种阻力与挫败。希望这样的讨论为正在渡过青春期的孩子们打开一点点空间,给正在生长着的“自己”。这一期我们邀请了两位嘉宾。陈瑜是「少年大不同」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20年开始,采访了全国各地不同学龄段的60多个孩子,出版了两本访谈实录《少年发生》和《不被理解的少年》。另一位嘉宾是《真实生长》纪录片的导演张琳。《真实生长》记录了三位主人公从高一到大四毕业八年时间里的一系列关于学习、社会、父母、师生关系、人生选择等方面的境遇与成长。尽管两位关注不同领域,但都不约而同地在各自的实践中提到过“自我”的重要性。“自我“应该是每个人在青春期时会困扰的一个命题。【本期问题青年】陈瑜|“少年大不同”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20年至今采访了60多个孩子,出版《少年发声》和《不被理解的少年》两本访谈实录。一位男孩的妈妈。张琳|纪录片《真实生长》导演,长期关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话题小曾|「问题青年」主播【收听指北】06:30 青春期的孩子们普遍的有关“自我”的困惑有哪些呢?12:40 这个时代,青春期的孩子受到时代变化带来的困惑变得更多了14:13 “每一代孩子都在进步,但我们的父母却几乎没有什么进步”16:44 “如果总用一杆尺去衡量所有人,那么将会很少有快乐的人”22:54 在今天,“成为你自己”这一套说法还适用吗?27:22 “每个人生来都是自带粮草和地图的,我们总有自己要去到的地方”31:00 那些成功实践“自我探索”的青春期孩子们都是怎样的?38:00 做为孩子扛事的人,不把老师的焦虑传递给孩子45:05 “成为我自己”是早晚要面对的课题,越早开启越好50:35 有没有什么影片是适合青春期的孩子去看的,帮助他们去探索自我的?54:10 在青春期,如何父母如何和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特别致谢*likeuu是专注于为8~15岁的青少年创造柔软、无束缚的成长体验,以好奇心为灵感的成长发育期贴身衣物品牌。 likeuu的产品覆盖内衣、内裤、保暖衣、 家居服、运动等品类。成长发育期的每一天,likeuu都给孩子柔软、无束缚的支撑,愿孩子自在自然地成长,保有好奇,探索自我,探索世界,愿孩子“ 成为你自己” 。【本期音乐】Hea2t - 最幸福的事,就是在喜欢你的每一天里,被你喜欢幽蓝键 - 同桌的你 - 钢琴曲【后期制作】Unico【Logo设计】Sam【关于我们】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
undefined
Mar 8, 2023 • 1h 41min

78.女性因为拥有弱者的经验,迸发强烈的生命力量

我们和人物记者安小庆聊了聊我们共同身为女性和媒体领域的写作者,在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中痛苦、挣扎但同时温暖、收获的瞬间。【本期介绍】2020年春天,安小庆在一种普遍性的动荡和悲观氛围里,开始思索如果有一天不做记者这个职业了,是否还有未完成的但会感到特别遗憾的选题。她打开手机备忘录、电脑文档、或是随身的手记画出了几个题目,其中一个就是《半边天》和刘小样。次年的五月,《平原上的娜拉》一文发出后,震动了无数普通人的心。但在刘小样的故事之外,安小庆在她的职业生涯中近乎有一半的时间在面对性别议题,描摹过许多美好、强大、丰富、 充满生命力的女性的故事,代驾司机、艾滋病人、生态移民、演员、商人、歌手、作家、逝去的女性......《在一搜自己的涉渡之舟》这篇自述中,我们能看到“不安”、“不忍”、“不甘心”、“不懊悔”、“不放弃”几乎成为了安小庆书写女性故事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词。她说,妇女这条漫长的革命之路,希望抵达的其实不只是女性本身,而是全人类的福祉。人物杂志在去年年末出版了一本女性报道集《她们和她们》,其中收录了数篇与女性相关的故事,以及女性写作者的自白,让我们得以看见了她们和她们波澜壮阔的内心。而我们同样身为女性和写作者,对于女性身份和这份工作充满了许多困惑。于是,我们从书写女性故事的冲动与直觉开始,聊到了各自的性别意识觉醒,再到如何面对书写和表达过程中必然经历的现实与理想的断层,以及从中收获的珍贵的女性情谊。【本期问题青年】安小庆 | 人物记者Sharon | 青年志编辑小曾 | 青年志作者【收听指北】05:28 小庆从小喜欢在阳台上观察人,喜欢看小说,产生了对人本身有一种好奇。加之大学时期长期浸泡于二手资料的世界里,很期待能学习和了解校园以外的真实社会和人有什么样的故事。11:58 刘小样的故事也代表了人应该怎样去正当地活着这样一个终极命题,她也代表了小庆心目中有灵性的、剔透的、锋利的生命的最高程度。16:59 汶川地震10周年的主题报道过程中,结识了世界上最小的纪念馆“胡慧珊纪念馆”的当事人妈妈,让小庆看到一个母亲、一个女性的对待爱、生命和一段关系最坚韧的力量。22:52 “母亲”这个角色给予我们的共同触动:小庆分享一位广州母亲带着女儿代驾的故事,小曾分享她和她的母亲之间的关系,Sharon 分享家政女孩为了孩子打拼的故事。29:03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把很多人抛在了这趟列车之后:小庆想起在新冠疫情后抛弃新生儿的年轻父母的故事,在按摩店遇到的二代“留守儿童”女孩的故事;小曾分享她遇见游戏陪玩青年的故事。38:36 性别意识的觉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小庆的性别意识觉醒从月经开始,到听到父母说等女儿长大要“卖女儿”,到大学以后开始阅读文学。50:37 我们已经是幸运的女性,但饶是如此,还是会为世界上存在的关于性别、种族、阶层的种种不公感到愤怒。57:39 小庆分享女性博物学家的故事:女性因为拥有弱者的经验,才能在遭遇社会张力的时候迸发出强烈的生命力量。01:06:37 作为写作者,总是会遭遇理想和现实之间断层的困惑,但妇女漫长的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保持非常大的耐心和韧劲。01:11:48 该愤怒的时候就愤怒,但我们还是可以对自己诚实,尽量地去创造一些东西,做自己擅长的事、不会后悔的事,尽力地完成它就好。01:17:57 面对这种被审查和自我审查的夹击:作为一个记者,我还有一个职责,就是要去传达一些常识。01:26:08 女性与女性之间的情谊,就像背靠背一起打过仗。【本期音乐】马友友 Kathryn Stott - Lullaby (Wiegenlied, Op. 49, No. 4)马友友 Kathryn Stott - Ave Maria【后期制作】Unico【Logo设计】Sam【关于我们】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
undefined
Feb 24, 2023 • 1h 2min

77.房东的猫:抓住那个抛下锚点的瞬间

当“他们只是孤独的动物”这句歌词脱口而出,忽闪忽现的彩色灯光亮起,混杂着电音的背景乐,房东的猫在《我们的民谣2022》舞台上唱着、舞动着,完成了一场据称是久违而紧张的演出。这档节目也让许多观众体验了一把“爷青回”的感受。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民谣若隐若现地陪伴过一代人的成长,当过去的歌被重新唤起,也让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更迭的记忆。房东的猫的音乐曾成为过我们一代人的校园民谣,她们的歌陪伴了许多歌迷的高中、大学,甚至到初入社会的阶段。在去年九周年的纪念日时,粉丝、歌迷制作了一个视频讲述了 TA 们和房东的猫之间相互陪伴的故事。用小黑的话来说,能陪伴大家经历人生的不同阶段,是一件浪漫的事。当民谣穿越时光与地域,人们时不时捡起民谣,也是在探寻我们打开自己、打开世界的方式。今年是“房东的猫”十周年,在她们最新专辑《世界/青年》中,同时写下了自己的变化、成为自己的过程和对世界的认知。这一期播客,我们想从房东的猫的音乐出发,去探讨我们人生成长轨迹中共有的困惑,以及在面对这些困惑的时候,音乐和创作怎么慰藉、影响和改变我们的。【本期主播】小曾 | 问题青年主播Sharon | 青年志编辑,生日和房东的猫周年日恰巧同一天【本期问题青年】王心怡(小黑)、吴佩玲 | 民谣组合「房东的猫」成员【本期指北】04:40 大四告别演出的记忆,是成为全职音乐人的决定性时刻9:59 小黑:能长期陪伴歌迷朋友、度过一些艰难的时刻,是一件幸运而浪漫的事12:40 即使“火”了,也不太有走红的心态,“歌红人不红”是更好的状态16:01 从《美好事物》到《潮》,在简单、直白的作品上尝试复杂、多面的可能性18:36 家、友情、爱人都可以是我们无常生活中的锚点21:56 佩玲聊《城市动物园》这首歌的创作,一段脱口秀的灵感26:05 《生日快乐》这首歌中热闹、寂静的反复状态也是人生中不同的阶段29:25 只要不觉得年纪是个问题,就可以是任何年龄33:20 音乐是一辈子的,“房东的猫”也会是40:23 短视频的出现改变了歌迷听音乐的方式44:20 疫情期间写的一首比较满意的歌——《边界》47:04 佩玲:从这两三年开始,想要迫切地认识和成为心里想成为的自己48:49 到了某个阶段,开始通过测试、星座、观察原生家庭成员等方式了解自己52:24 大学时期专业的选择57:35 小黑和佩玲分享她们近期喜欢的歌【本期音乐】《城市动物园》- 房东的猫《潮》- 房东的猫《在无常中抛下一个锚点》- 房东的猫《等我们老了,就定居在重庆》- 房东的猫《云烟成雨》- 房东的猫*本期播客中的音乐均已获得官方授权【后期制作】Unico【Logo设计】Sam【关于我们】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
undefined
Feb 10, 2023 • 1h 7min

76. 鼓楼记忆:一些自然生长与非自然消亡

Lisa和朋友储扬聊了聊他们在北京鼓楼这一带,从一些自然生长,到一些非自然消亡的记忆。【本期介绍】大约从2008年开始,对于生活在北京的年轻人来说,“鼓楼”的意义不仅指向“历史遗迹”,更指向“青年文化”,《纽约时报》曾将这里戏称为“北京布鲁克林”。这条北京老城中轴线的东南侧是鼓楼东大街,这里有著名的Livehouse:MAO。南边的南锣鼓巷聚集了一些有趣的咖啡馆、酒吧、餐馆和文创店。沿着南锣鼓巷南出口往东,张自忠路上是「愚公移山」,在那附近也有一些排练房。而鼓楼往东一站地的方家胡同和五道营,那里布满了创意小店和演出场所。储扬在2008年于鼓楼东大街开店,名为「勺子家」,直到2013年离开北京。他见证了鼓楼一带的繁茂与凋敝,以及房价的成倍疯长。Lisa和青年志从2009年起在鼓楼一代的胡同里办公,2019年被迫离开胡同。在这期播客里,两人回忆了过去在鼓楼的交集。储扬栩栩如生地讲述着一个鼓楼青年的日常,从朋友们都在附近的日子,到大家逐渐离开。或许是历史的巧合,在剪辑这期播客的时候,人们正在告别着从90年代就开始在北京兴盛的三里屯酒吧街。北京总是在变化与规划之中,有时让生活于其中的无比怀念,又无所适从。回顾一段逝去的过程,或许会让人更警觉地保护住尚且有机会保护的珍视之物。在那个人人忙于建造更好世界的时代,回顾他们的创造,或许也会给我们一些力量与宽慰。【本期问题青年】储扬,从小学习美术和设计,2001年来到北京,2005年在西四开店,2008年在鼓楼东大街开店,2013年离开北京,定居景德镇专心做陶。曾为音乐人小河、刘东明、熊熊作業、小老虎等设计专辑、演出海报。【本期主播】Lisa,青年志主编【收听指北】03:03 录制这期播客的时候,Lisa正处在新冠康复期,而到了剪辑节目的时候,兴盛一时的三里屯酒吧街已成为历史。像是某种巧合,这期关于鼓楼过往的节目,也在提醒我们,去保护那些尚且有机会保护的珍视之物。05:48 被称为“北京布鲁克林”的鼓楼一带,曾经是什么模样?储扬当时在鼓楼的一天是从逛公园和菜市场开始的。14:33 鼓楼当年那么繁华,是因为无意中一帮好玩儿的人聚在了一起,所有好的东西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非生硬地放置在被刻意打造的环境中。20:02 2007年,储扬的店在鼓楼东大街开业,那时这条街上有大量的建材与电玩店铺,直到装修完毕,他都不知道开店到底要买什么——这便是后来的勺子家。25:20 开店的储扬和一些音乐人朋友,小河、张玮玮和万晓利,他们都常在这一带。当时鼓楼聚集了大量的Livehouse,比如MAO、疆进酒等。29:05 从什么时候开始,鼓楼变得不那么有趣、对年轻人也不再友好了?尽管当时鼓楼一带的房价都在翻倍疯长,储扬却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投缘的房东,三年来,房租只给他涨了100元。40:07 Lisa回忆青年志在胡同里办公的日子,从2009年到2019年,待了约10年的时间,直到对“开墙打洞”的整治。42:33 当房价涨到“连那么好的房东都有点想试探说要不咱再涨点”的时候,储扬离开了北京和鼓楼,来到景德镇。52:18 景德镇有点像早期的南锣鼓巷,如今也被视为重点开发的项目。储扬住在深山里的村子也被开发了,政府牵头举办了唱流行歌曲的音乐节,大有成为网红小镇的趋势。55:27 一个城市最大的包容,就是没有那么多自以为是的人去打造与规划,文化与氛围不是被管理出来的,而是日常里的做饭和生活,跟爱人和朋友呆在一起。【本期音乐】开头:小河 —《90年代》结尾:刘东明 —《倒计时》【后期制作】unico【Logo设计】Sam【关于我们】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
undefined
Jan 11, 2023 • 1h

75.弱者的暴力,每个人都是恶徒:电影中的边缘叙事

我们和电影《兔子暴力》的导演申瑜,聊了聊母女关系,电影创作历程,以及悬疑片对她的启蒙。【本期介绍】在这个时代,我们期待看到怎样的女性影像?以女性为主题的本土电影、短片作品,正在不断被提及、提问和审视。其中,探讨东亚母女关系的作品也越来越多,《瀑布》、《春潮》、《柔情史》、《瞬息全宇宙》、《青春变形记》纷纷涌现于大银幕。去年,编辑部为看到《兔子暴力》这部电影而感到惊喜。它将我们传统认知中的母女关系进行了置换,母亲任性自我,女儿反倒更隐忍包容。但这离现实的、切身的关于母女关系的生命经历并不遥远,女儿会渴望逃离母亲,又不自觉地对母亲产生保护欲;母亲也未必会成为女儿的天生守护者。同时,电影试图探讨社会对于弱者的暴力之间的转化,不同角色如何被原生家庭、社会阶层所边缘化,影片名“兔子暴力”赋予此极强的隐喻。在“青葱计划”的扶持下,《兔子暴力》顺利走向了大银幕。2022年末,青葱计划在北京、上海落地“青葱影展”,呈现主题为“成为导演之前”的导演成长之路。于是,在这期播客中,我们邀请了《兔子暴力》的导演申瑜,也是“青葱计划”的第一届成员。她将从自己的生命经验和导演经历,和我们分享这部电影的故事是如何构思的,电影的创作是如何从文本走向大银幕的,以及在虚构的电影创作中如何联系现实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此外,申瑜导演还在播客中向我们推荐了她的年度最佳影片!【本期问题青年】申瑜 | 《兔子暴力》导演、青葱导演Sharon、小曾 | 问题青年主播【本期指北】03:14 介绍《兔子暴力》电影文本和故事剧情05:33 电影剧本创作的想法源自于社会中的弱者暴力事件08:39 为什么电影选择将结果前置进行叙事10:57 青葱计划本届的主题是“成为导演之前”,申瑜分享她怎么看待自己成为导演之前的时光13:36 加入青葱计划后,方励和李玉导演为《兔子暴力》推向大银幕提供的帮助17:22 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对于人物特点选择的构想19:34 从马尔克斯和电影人物“曲婷”,思考虚构和现实之间的关联,创作和想象是慢慢生长的26:03 电影为何选择攀枝花作为取景地?拍摄地如何反哺故事创作31:44 导演申瑜如何考虑电影中母女关系角色的置换,以及电影细节的隐喻38:40 人的多义性:我们的母亲在“母亲”的角色之外,能否做回她自己40:36 申瑜分享她和母亲互换“晒月光”的经历46:36 怎们看待女性的职业身份前要加一个“女”字前缀,例如:女作家、女导演50:53 2022年,申瑜导演印象深刻的电影或剧作作品54:28 申瑜导演对于悬疑题材作品的启蒙和灵感供给57:43 申瑜年度推荐影片本期播客提到的电影和剧作:《兔子暴力》- 导演:申瑜《闪亮女孩》- 导演:米歇尔·麦克拉伦 / 戴纳·里德 / 伊丽莎白·莫斯《悲情三角》- 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诗人》- 导演: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消失的爱人》- 导演: 大卫·芬奇【关于“青葱计划”】“青葱计划”,即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是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主办,旨在挖掘有潜力的青年导演人才,并对其优秀电影项目从剧本、制作、投融资、宣发等环节进行全产业链扶持的公益性电影活动。每年,青葱计划将邀请数十位资深导演、编剧、制片人组成“评审导师团”对青年导演进行专业选拔和系统指导,通过剧本工坊、导演训练营、短片拍摄、创投培训等多个阶段的交流实践,帮助他们激发更多的创作可能,并获得行业资源的接引扶持。青葱计划每年有五位优秀青年导演的院线电影项目创投成功,每人获得政府的百万项目启动扶持金。【本期音乐】乐园 - 《兔子暴力》电影主题曲【后期制作】Unico【Logo设计】Sam【关于我们】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
undefined
Dec 16, 2022 • 46min

74.生活还要继续,甚至还有某某某的喜剧

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的「某某某」小队成员们聊一聊他们的创作、经历与思考。【本期介绍】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的舞台上,一支名叫「某某某」的喜剧小队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他们的喜剧作品总是和我们日常生活相关。比如,在初舞台《排练疯云》表演中,他们的作品就再现了平日我们在线上会议中也会经常遇到网络延迟、啸叫、网络卡顿等尴尬问题。后续作品中,追星、爱情、死亡……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往往也会在他们的作品中被演绎出一些全新的样貌。仔细回看「某某某」的作品,你会发现它们总是跟“遗憾”有关:比赛报名失败的遗憾、看不了演唱会的遗憾、和爱人分开的遗憾、挽救病重的家人失败的遗憾……然而,这些沉重的“遗憾”在他们的作品中,总是能遇见种种温暖的“奇迹”,最终画上一个好笑又圆满的结局。这也让我们不禁好奇,他们在喜剧的创作中有着怎样的思考?他们期待的、一部合格的喜剧作品是怎样的?作为三位有经验的话剧演员,舞台与表演对他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这一期,我们和「某某某」小队的成员们聊一聊他们的创作、经历与思考。这期的发布,比原计划推迟了一周。混乱与荒诞终会过去,而属于我们每一个平凡的「某某某」的生活还在继续,创作还在继续,喜剧也会继续。【本期嘉宾】「某某某」小队的3位成员——刘同 |开心麻花签约演员张维伊|青年演员左凌峰|开心麻花签约演员【收听指北】00:07:24 怎么在喜剧作品中呈现“死亡”、“失恋”这种生活中相对沉重的话题?00:08:54 在创排的过程中,我们更关注作品的共情点是什么,一个作品应该首先跟观众建立连接00:12:17 「某某某」小队的作品《遇人不赎》的节选片段00:20:07 作为话剧演员和喜剧演员,你们在舞台上的状态有何区别?00:23:06 sketch喜剧中,你们经常提到的游戏点(game点)究竟是什么?00:24:06 游戏点(game点)有一部分是源于生活中的负面情绪00:24:57 「某某某」小队的作品《排练疯云》的节选片段00:25:44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中和一些演员们印象深刻的合作经历00:32:56 选择成为戏剧演员其实跟很多毕业生找工作的路径是一样的00:37:31 “我给自己的slogan是每年至少要上一次舞台“00:41:37 有没有从哪个时刻感受到自己被大量的关注?你们又是怎么看待这些关注的?00:45:09 一个小彩蛋:祝刘同老师生日快乐!【本期音乐】仲村宗悟 - WINNER【后期制作】Unico【Logo设计】Sam【关于我们】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
undefined
Dec 9, 2022 • 1h 6min

73.我们为什么“发疯”?从文学解读意义感与时代|有点东西

和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师张秋子从文学出发,聊一聊意义感、发疯文学与权力的博弈。【本期介绍】这几年,我与身边的朋友都感受到了一种奇妙的转向。以往,当对人生意义、当下处境产生困惑时,我们会更依赖于一些社会科学类的书籍去理解、阐释和编码我们的人生。但许多理论与知识,在这几年的动荡与不确定性面前,似乎渐渐变得无力与遥远起来。相反,文学作为一种记录和见证,似乎无论处于何种当下,都能让我们从中找到一些现实世界的观照,或者收获一种实在的慰藉。这同样是在翻阅《堂吉诃德的眼镜:小说细读十二讲》时的感受,作者张秋子通过意义感、自欺与不自知、道德、日常等关键词,串联起精彩的文本,用文学打开了那些“只要我们活过、爱过、憎恨过、年轻过就无法绕过的主题”。「没什么两样,像是跑完了一段长路,经过漫长的寻觅,见过美好的事物被焚毁,如今已垂垂老矣聚在一起,等待曲终人散,灯干油尽。他们并不肯定自己脑中所记载的一切,能使未来每一个日子发出更加纯净的光辉,他们对此并无把握,但他们确知那些书淳朴,在他们平静的眼眸之后,完好无缺地等待着将来某一天那些手指干净或肮脏的读者带来翻动。」这是阿秋老师在本期节目最后借《华氏451度》小说中的一句话分享的对文学的期待。也许我们可以被剥夺,不让我们说不让我们做,不让我们动,但是我们还可以想可以去记忆,可以去思考。在意义追逐上自欺欺人究竟是自我的不坦诚,还是社会的力量?我们该如何理解当下的发疯文学?不确定加剧下人生目标迷茫又是一种怎样的不寻常的体验?【本期嘉宾】张秋子,作家、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文本细读实践者郝汉,郝汉,媒体人,节目策划人小曾,青年志编辑,传媒专业出身,逐渐开始领悟小说的魅力【收听指北】00:04:04 阿秋老师为什么会选择关注“意义感”这个话题呢?00:05:41 “意义成为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事后追加的”00:12:10 我们曾经笃定有意义的东西,往往会在某个时刻迎来意义的幻灭00:17:13 没有人有资格站在“小土丘”的角度去评判别人人生中遭遇的“大山”00:25:21 文学中的“不自知”和“自欺”有哪些形象?00:28:52 在我的生活、工作中“热情”是必要的吗?00:30:56 教育的意义就是为普通人妆点上一件可以进入社会的衣服00:39:32 怎么理解我们当下盛行的“发疯文学”和大家的各种“发疯”常态?00:43:33 “发疯”表面看是医学问题,实际上会演变成一个社会关系的问题00:45:59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核心主题是书写不同角色的死亡”00:48:10 东西方对于意义的理解有何不同?00:53:00 从卡夫卡的《城堡》看权力与人性的博弈00:56:33 文学的魅力在于它会提供对抗、质询权力的人物角色01:02:36 文学会让人和世界产生一种抽离感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不会也存在消极意义呢?01:03:56 阿秋老师给「问题青年」的听众们留下寄语【提及书目】《堂吉诃德的眼镜》,张秋子著《斯通纳》,约翰·威廉斯著《始于极限》,上野千鹤子著《浮世画家》,石黑一雄著《长夜将尽》,石黑一雄著《狂人日记》,鲁迅著《红楼梦》,曹雪芹著《神曲》,但丁·阿利格耶里著《城堡》,弗兰茨·卡夫卡著《华氏451度》,雷.布萊伯利著【本期音乐】末日:苍临-马凡超同学黄昏のゆりかご-松岡純也【后期制作】Unico【Logo设计】Sam【关于我们】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搜索「青年志Youthology」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Remember Everything You Learn from Podcasts

Save insights instantly, chat with episodes, and build lasting knowledge - all powered by AI.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