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

一席
undefined
Jan 7, 2023 • 49min

方励:哪有二三十岁就在想自己老了怎么办的|一席

方励,劳雷工业公司总裁、电影制片人。8年前,60岁的方励跑上了一席舞台,演讲的题目就是他的一句心里话《感谢你给我机会上场》,这是一席第一个观看过亿次的演讲视频。而这则视频更广为人知的标题是,“99%的人看完都辞职了”。这几年他作为制片人持续推出了多部电影作品,参加了综艺节目,并且还在运营着他的地球物理仪器公司。8年前他说惜命的方式不是拿来养生,而是拿来折腾。这一次,他讲的不仅仅是工作,而是六十多年的人生;不仅讲给站在分岔路口焦虑而渴望自由的年轻人,也讲给不知如何去爱的父母们。在新年伊始,像听一场茶话会一样,唤醒那些激情和梦想。【时间轴】01:04 我白天干科技,晚上谈电影02:54 2019年,我化解了一对父女矛盾09:32 当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怎么看待孩子们呢?13:30 现在还适合创业吗?18:53 哪有二三十岁就在想自己老了怎么办的21:44 你心里永远有涌动的那一股激情,和能够看到的方向24:38 只要是我们自己想做的,想去尝试的,哪有失败,都叫成功——观众提问——26:41 怎么从普通的事情入手,去消解生活给我们带来的这种无力跟焦虑?33:45 爱情属不属于一种折腾?36:50 人是平凡的呢,还是不平凡的呢?39:57 在去一个新的领域之前,如何处理旧领域的沉没成本?
undefined
Dec 30, 2022 • 27min

张立祥:我们究竟为什么如此依赖便利店?|一席

张立祥,前便利店店员。快上班了,你赶快从公司楼下的便利店买了咖啡和面包,及时打上了卡;出门在外,你特意选择附近有便利店的住处,以便随时补充食物和日用品。在台湾的便利店,还可以交学费、寄快递、印文件、洗照片。我们对便利似乎已经习以为常,然而这一切是否来得太过轻松?张立祥在台北大学读社会学期间,有六年在便利店打工、做田野调查的经历。他发现在商品与服务高度整合的便利店里,一切的流畅供应依赖“万能”的店员去协调各种各样的人与机器。尽管贴着“万能”的标签,张立祥和他的店员同事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厉害,反而越来越体会不到价值。是什么把店员推向万能而失去自我的境地?当我们越来越在意速度和结果,希望找回被剥夺的时间和掌控感时,却忽视了依赖便利产生的代价。【时间轴】01:44 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便利店?06:55 店员的一天是怎样的?14:21 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微笑,也必须通过双手服务16:36 便利店里的机器有十几种,店员必须持续回应机器的要求19:30 是什么把店员推向万能?22:44 便利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一些社会问题24:13 在便利的表象之下【延伸阅读】张立祥《萬能店員》视频及文稿
undefined
Dec 28, 2022 • 30min

赵晓菁:肺结节的那些事儿|一席

标题:赵晓菁:肺结核的那些事儿|一席赵晓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但只有很小一部分肺结节会发展成早期肿瘤。如何更好地发现肺部结节?如何更加有效地筛选非常早期的肺癌患者?在胸外科耕耘数十年,赵晓菁医生遇到各种各样的病人,也意识到了肺癌早筛的重要性。他成立增爱公益基金会慈菁专项资金,从2013年开始给贫困地区的肺癌患者做免费的早筛早诊早治。“做个对自己有点要求的医生。”赵晓菁希望把一线城市里早已熟稔的医疗理念带去偏远地区,让基层医疗施惠于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时间轴】2:57 为什么CT筛查重要?5:50 如何更早地发现肺结节?08:53 什么是肺结节?10:16 肺结节其实很常见,不必恐慌!13:38 帮更多人早筛,早诊,早治17:00 这是曲靖历史上第一次有民间的慈善资本去帮助他们做贫困人口的肺癌筛查22:49 我们要把理念进一步地发展扩大到——早防,这叫做“治未病”23:29 我们的门诊该不该是今天这样的状态?视频及文稿:https://mp.weixin.qq.com/s/ojUQKuClurAftAPzkvF7iw
undefined
Dec 12, 2022 • 34min

泉州老李:我所讲述的都只是泉州一些小小的细节|一席

泉州老李,泉州文史爱好者。“熙熙攘攘的城南拳头烧酒/听一段南音配茶是真享受/走到十八芝听老李话泉州……”《来去泉州》这段歌词里的“老李”,就是李以健。他在日常生活里有着多重身份,但最让他引以为豪的还是泉州“古城守护者”这个身份。他把泉州古城区分为十二个区域,每个月了解一个区域;在每个星期天的早上,带二十个泉州人了解自己的城市;大泉州地区一共 993 个文物保护单位,到今天他和他的学生们已经走了 800 多个了。这么多年对泉州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探索让老李觉得,“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足够深厚的历史,只是看人们愿不愿意去发掘。没什么是做不到的,只是你要不要去做。”也欢迎你,来去泉州。【时间轴】我就这样长久地留在了泉州05:11 我是怎么喜欢上泉州本土文化的呢?08:54 城南,泉州的江湖13:34 城南的神明体系15:53 说完了信仰,我们回到人间21:00 “拳头烧酒曲”,泉州人当时的三大乐趣24:53 城南对我来说是一个已经过去的旧梦,它留下了非常多的美好28:13 普通人应该如何认识自己的城市?29:41 泉州古城,一颗蓬勃跳跃的心脏【延伸阅读】老李的《来去泉州》播客
undefined
Nov 22, 2022 • 36min

贺欣:离婚制度中的男女不平等|一席

汪小菲与大S的离婚纷争霸占了「热搜」,引发了众多讨论,包括但不限于:离婚后孩子该归谁养,房产该怎么分,家里的床垫再婚后还能不能睡……看起来只是一则「娱乐新闻」,但却带出了一个所有女性面临的结构性困境:离婚制度中的男女不平等。我们希望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来自法律社会学研究者贺欣,二十年来,他一直在关注、研究离婚诉讼。贺欣,香港大学法学院教授。从20年前的一次庭审开始,贺欣偶然听到法官说起——在处理离婚案件时,第一次通通不判离。这个「潜规则」让他无比震撼,于是他开始在中国各地法院参加了很多庭审,来探究离婚的法条在现实中是如何实践的。过去十年,中国的离婚率攀升了将近一倍,法院每年受理150万件离婚诉讼,“离婚自由”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离婚诉讼案件中近70%原告是女性,约1/3的家庭存在暴力,近90%的案件是女性遭受丈夫虐待。然而家暴却很少被法院认定,更不用说给予女方经济赔偿。此外,在争取财产权和子女监护权方面,女方也是举步维艰。尽管相关立法一直在改善,但是离婚中的男女不平等依然存在。“这个社会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是下面有那么多冲突,那么多痛苦。”面对婚姻诉讼里的不平等,法律和法院能做些什么?他们为何会这样做?寻找法律与现实的差别,这也正是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目的。【时间轴】02:40 “现在法院判离婚,第一次基本都是判不离的。”05:18 法院在判决时不仅考虑法条,还要考虑法院和法官自身09:40 被淡化的家暴15:58 分配财产权:女性的权利得不到恰当的保护17:32 为什么两性平等的、中立的竞价制度无法导致公平的结局?18:54 延迟离婚会对女性造成多大的伤害?21:43 “铁路工人案”:子女抚养权作为男方的心理安慰24:31 想要离婚,拿什么来换?29:00 制度并不一定偏帮男性,但是女性在诉讼过程中明显是弱者31:11 法官的紧箍咒【延伸阅读】Divorce in China :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and Gendered Outcomes街头的研究者
undefined
Nov 17, 2022 • 34min

袁源:当国家诉诸武力时,每个公民都参与了暴力|一席

袁源,上海纽约大学哲学助理教授,战争伦理研究者。对普通人来说,“不能杀人”是最深的一条道德律令。但在战争中,原本也是普通人的士兵,职责却变成了“杀人”。他们要如何挣脱这条道德禁律?实际上,士兵因道德顾虑而不敢开枪的现象在二战中普遍存在。即便战争结束,很多士兵也长期陷在愤怒、愧疚、绝望的心理创伤中,甚至最终选择自杀——因为他们的道德信念被颠覆了。士兵所受的道德伤害与坐在家中的普通人有关吗?社会把“杀人”的脏活扔给了士兵,普通公民就会躲在岁月静好中,逃避对战争代价的思考。而对战争伦理的研究让袁源得出了一个“反道德直觉”的结论:“如果我们的国家卷入了战争,不是我们的士兵在杀人,而是我们都在杀人。”此时,普通公民也不得不面对战争伦理最基本的问题: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吗?我应该支持这一场战争吗?如果绝对的和平主义和军国主义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在哪些时刻,我们应该战斗?过去几十年,哲学家们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并给出了纷繁不同的答案。但战争伦理并不仅是哲学家、政治家关心的议题,而是每个普通人都可能遇到的最极端,也最困难的道德选择。【时间轴】02:32 前线士兵的道德伤害:对杀人的恐惧,甚至胜过自己被杀的恐惧06:02 退伍后选择自杀的乔瑟夫08:52 完成这一次杀戮的不是乔瑟夫个人,而是无数美国公民11:17 个人身份和代理人身份14:11 这样的心理切割导致公民可以对国家发动的战争视而不见,假装岁月静好16:17 作为道德安抚原则的陪审团制度21:18 为什么要提倡这样一种关于战争杀戮的认知格式塔的转变?24:33 怎样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31:12 每个人的力量都只是一粒沙,但是聚沙成塔改变历史洪流的故事从来都不缺乏【延伸阅读】Steve说272期 - 袁源 - 伦理无法阻止战争,但让我们更接近和平
undefined
Nov 9, 2022 • 24min

汪剑钊:她从容地接受苦难,但没有向它们屈服|一席

汪剑钊,诗人、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和研究者。如果说普希金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那么阿赫玛托娃就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阿赫玛托娃早期的诗歌聚焦于自己的生活,写得精致巧妙,表达出常人所有而不能言的隐秘内心。但1917年的十月革命在当时的一批诗人身上留下烙印,阿赫玛托娃的写作风格也逐渐发生了转变。苏联的大清洗时代,她的丈夫惨遭杀害,儿子被捕流放。阿赫玛托娃在列宁格勒的探监队伍中度过了17个月,她把这份苦难写在了组诗《安魂曲》中。60多年后,汪剑钊来到阿赫玛托娃曾经忍辱负重生活过的地方,纪念馆工作人员为他播放了阿赫玛托娃自己朗读的《安魂曲》。她的声音是那么平静而高贵,仿佛死亡不是生命的中断,而是另一场生命的开始。那个曾经在失恋的沮丧不安中“把左手的手套/戴在自己的右手上”的抒情诗人,现在已经在史诗性的写作中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融为一体。在那个精神分裂的年代,有些人被迫流亡,有些人放弃了立场,而颠沛流离的阿赫玛托娃选择为民族留下自己的证词。为什么她可以如此从容地面对屈辱和死亡?【时间轴】01:43 阿赫玛托娃如何表达爱情与失恋?05:08 俄罗斯文化的“白银时代”07:19 十月革命以后,她为什么没有像其他一些诗人一样离开自己的国家?09:27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阿赫玛托娃被剥夺了发表的权利12:25 “我在那里站了整整17个月”14:02 《安魂曲》不仅是个人苦难的书写,更成为时代的缩影18:18 她看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也经历了人性的善良21:09 为什么她可以这么从容不迫地面对死亡?汪剑钊老师的书《没有主人公的抒情诗——阿赫玛托娃传》新近再版,欢迎大家关注。
undefined
Nov 3, 2022 • 28min

六兽:喜剧讲的就是普通人的故事,每个人都可以是个“怪人”|一席

六兽,单口喜剧演员,喜剧编剧。六兽刚到单立人喜剧时是行政岗位,下了班才去讲段子。一年多以后,他成了全职单口喜剧演员。在去年的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他转入幕后做了一名编剧,创作了很多“含着说”的本子,好笑之余让人偷偷抹眼泪。在演讲开始,他借着30年前的经典小品《警察和小偷》抛出了一个概念——“怪人”。而看似难以被人理解的“怪人”也是六兽喜剧作品中的主角,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是怪人。“在我的作品里,我不想出现那种十恶不赦的脸谱化的坏人。我希望至少在我的作品里,每一个人物都是值得被拯救、被原谅的。既然喜剧讲的就是我们普通人的故事,如果他们值得被拯救,那我们也是值得被拯救的。”【时间轴】01:45 穿制服的小偷04:26 怪人和直人放在一起就是一个最基本的喜剧搭档07:11 “迎着屁股向前闯”12:33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怪人14:14 密室里的最后一课:我们开始尝试找冰山下的那部分18:33 喜剧是什么?喜剧讲的就是剩下的253个人的故事23:06 喜头可以悲尾吗?为什么非得“来这么一下子”?
undefined
Oct 28, 2022 • 38min

琴人杨岚:我知道了自己要追求的是什么,我想是一种自由|一席

杨岚和古琴的故事开始得并不十分顺理成章,年少时他因为叛逆而辍学,离开“正常”的轨道开启了一种“跑题”的人生。2003年他花4500块买了一张坏琴,而后又去洛阳看人弹琴、斫琴,最后也开始自己斫琴。在寻找诗意世界的横冲直撞中,在生离死别的人生遭遇中,古琴成为他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十几年来杨岚通过弹琴和斫琴认识自己,完成了一场自我教育。“无论什么艺术,重要的是人,人是大于这一切的,人不需要匍匐在任何一种伟大艺术前面。生活比艺术重要,现在比理想重要,人比这一切都重要。”【时间轴】01:51 2003年,我买了人生中第一张古琴02:59 我要退学,学校里学不到我想要的东西8:46 我去了嵩山,因为觉得琴就应该在山里弹10:59 他看了看我的琴,说我被人骗了,我就跟他们学了做琴13:39 我爸特别喜欢音乐,他是我们家唱歌最好听的16:13 他让我学会去关心一些无用的事物15:23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自己开始做琴,但白天实在舍不得工作20:14 人就是一个人,他不必成为任何特定的人21:50 我们在一件事情中能获得的独特体验,多半是由绕弯路带来的25:18 如果要给自己贯之以一种身份的话,我想是琴人27:50 《流水》
undefined
Oct 25, 2022 • 35min

朱宁:亏钱这个事不需要我的帮助,大家已经做得很好了|一席

朱宁,经济学家,行为金融学研究者。最近,动荡的市场给很多投资者再次上了一课。作为散户,我们如何减少投资中出现的失误?这是朱宁试图回答的问题。朱宁是行为金融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研究者之一,师从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希勒。他的研究重点是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这十年来一直在做投资者教育。他看到股灾时有散户把毕生积蓄赔了进去,也观察到年轻投资者改买基金,但却把炒股票时犯的错误又全都照搬到炒基金里去。在投资中,我们经常会犯哪些错误?在半年前的演讲中,朱宁讲了最常见的四种——过度投资、听消息、追涨杀跌、不愿止损。市场变化莫测,我们可以怎么做?对此,朱宁也给出了一些小建议。⚠️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时间轴】01:26散户在股市上的体验和表现不尽如人意,这是一个全球性现象04:34为什么散户跑不赢大盘?10:53错误一:过度交易15:02错误二:听消息19:22错误三:追涨杀跌22:31错误四:不愿止损26:58一些给散户的小建议30:00散户是市场中的弱势者【参考资料】[1] Barber, Brad M., et al. "Just how much do individual investors lose by trading?."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2.2 (2009): 609-632.[2] Barber, Brad M., and Terrance Odean. "Trading is hazardous to your wealth: The common stock investment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 investor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55.2 (2000): 773-806.[3] Barber, Brad M., and Terrance Odean. "Boys will be boys: Gender, overconfidence, and common stock investment."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6.1 (2001): 261-292.[4] Zhu, Ning. "The local bias of individual investors." (2002).

Th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Save insights by tapping your headphones, chat with episodes, discover the best highlights - and mo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Get th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