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岛FM

中信出版·大方
undefined
Sep 8, 2020 • 52min

24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站在女权与科幻之外 | 于是&俞冰夏

受到热烈讨论的剧集《使女的故事》已播出三季,在三年里横扫艾美奖、金球奖和美国评论家选择奖。影视剧的成功,促动原著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30年后的今天,动笔写下续作《证言》。去年《证言》英文版面市时,英国媒体称,在“哈利·波特”系列之后,英国已多年未见如此火爆的新书发布情况。最近,《证言》的中文版也与国内读者见面。 这部沉寂多年的反乌托邦小说,为什么如今备受瞩目?写于1984年,并受乔治·奥威尔的《1984》所启发的《使女的故事》,与《1984》有什么不同?拒绝女性主义标签的阿特伍德,书写了哪些性别之外的复杂问题?阿特伍德曾对读者说“这不是科幻小说”,强调“这是见证者文学”,《使女的故事》“见证”了哪些在历史上发生过的事实,又是否预言了并不遥远的未来?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了《证言》中文版的译者于是,和自由撰稿人、译者俞冰夏,聊聊阿特伍德笔下的反乌托邦世界与我们所处在的日常生活。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祝羽捷,写作者,中英文化社交媒体大使,曾任《时尚芭莎》专题总监。著有《世界从不寂静》《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等作品,译有《哗众取宠》《文艺复兴人》。 【嘉宾】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斯蒂芬·金、丹·布朗、珍妮特·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俞冰夏,作家,译者。译有《悠游小说林》《无尽的玩笑》等。 【时间轴】 04:48 剧集《使女的故事》因女权运动而热播? 07:50 北美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联姻”:影视剧反向推动《使女的故事》续作《证言》出版 12:02 摇摆的丽迪亚嬷嬷:正义的事未必正确,正确的事也未必正义 14:20 《使女的故事》和《证言》不同的叙述视角:立场暧昧的受害者vs直面残酷的压迫者 18:10 流媒体时代中的年轻人为什么喜欢非黑即白、标签化的人物形象? 22:00 书写21世纪的《证言》中为何没出现互联网:阿特伍德将现实世界“屏蔽” 24:02 “反乌托邦小说里发生的一切,其实都已经在某个地方发生过了。” 26:00 近来一些文学作品受欢迎的背后:人们需要一个“道德方向盘”? 27:50 “道德二元对立”被打破:洗脑教育也能培养出有美德的人 38:50 “如果只用性别身份来定义一些事情,就会忽略性别之外的压迫。” 45:40 不愿被贴上女权或科幻标签的阿特伍德书写着“见证者文学” 50:30 “使女的故事系列”与《1984》的区别:去意识形态化,回归个体的生命感受 【节目中提到的书】 《使女的故事》[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著 《证言》[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著 《1984》[英]乔治·奥威尔 著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第二性》[法]西蒙娜·德·波伏娃 著 《最低限度的道德》[德]西奥多·阿多诺 著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浦泉耀 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tiaodaoFM@citicpub.com
undefined
Sep 1, 2020 • 1h 8min

23 末日生存手册:当“杞人忧天”成为可见现实 | 陈楸帆&吴莹莹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以往我们看末日题材的电影如《银翼杀手》《2012》时,一方面觉得灾难离自己很远,另一方面又为沉重的预言隐隐担忧,但总归是一种“仍距遥远”的想象。而今年疫情似乎一下子把人们拉进了末日的情节中去,非常不真实,又确是每个人所处的现实。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现实变得紧迫,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那些创作了末日作品的小说家们,真的在杞人忧天吗?人们对于灾难的恐惧,是怎样在末日小说中体现的?我们如何通过外星人、仿生人、丧尸等“他者”反思自身?在末日书写中,中国与西方面对灾难的态度有何不同?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科幻作家陈楸帆,和策划编辑了多部知名科幻作品的译林出版社编辑吴莹莹,聊聊末日小说中“仿佛可见的现实”,以及作为“可能的幸存者”的每一个人。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微博ID:BeulahDong) 【嘉宾】 陈楸帆,科幻作家。著有《荒潮》《人生算法》《异化引擎》等。 吴莹莹,译林出版社编辑。策划编辑有菲利普·迪克作品《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高堡奇人》,特德·姜小说集《你一生的故事》《呼吸》,安迪·威尔作品《火星救援》《月球城市》等。 【时间轴】 03:00 疫情似乎一下子把人们带进了末日小说的叙事中 07:33 科幻中的末日作品:《流浪地球》《红色海洋》《地铁》《出神状态》…… 11:10 后启示录:以末日世界为起点展开想象,关注灾难后的废墟景观、幸存者的生存与救赎 17:30 《日本沉没》作者小松左京的“杞人忧天”成为“仿佛可见的现实” 21:35 刘慈欣和江晓原的“吃人”辩论:世界末日到了,携带着一切人类文明的人,必须吃人才能生存下去,吃还是不吃? 23:20 国内科幻小说的女性形象如此相似,如此天真,如此单薄:中国科幻圈有厌女症吗? 32:50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破损的”人类和“完美的”仿生人,谁才是真正的“人”? 38:00 《长路》里绝望下的希望:父亲坚持对儿子说“我们不是吃人的人” 43:15 病毒、AI、外星人……科幻小说借用“他者”的形象反思人类自身 49:50 丧尸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恐怖谷(Uncanny Valley)效应 52:40 国内的末日书写与西方有什么不同:人定胜天?命中注定? 01:02:00 处于黄金时代和新浪潮之间国内科幻小说,与社会经济发展步调相匹配 【节目中提到的书】 《流浪地球》刘慈欣 《逃出母宇宙》王晋康 《地铁》韩松 《红色海洋》韩松 《日本沉没》[日]小松左京 《復活の日》[日]小松左京 《长路》[美]科马克·麦卡锡 《使女的故事》[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呼吸》[美]特德·姜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美]菲利普·迪克 《花冠病毒》毕淑敏 《瘟疫年纪事》[英]丹尼尔·笛福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红色海洋》韩松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美]菲利普·迪克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tiaodaoFM@citicpub.com
undefined
Aug 25, 2020 • 1h 12min

22 足不出户的一年,把旅行作为一种方法 | 刘子超&维舟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似乎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人文历史,甚至可以通过卫星地图看到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那么旅行这件事也变得“便捷”了吗?实地探访的必要性是什么呢?最近出版了旅行文学作品《失落的卫星》的刘子超,就把旅行作为一种“方法”,通过关注人的处境打量这个时代。 与普通游记相比,旅行文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旅行文学杂糅又自由,可以在小说、历史、民族志之间穿插“协奏”?如果把旅行文学定义为一种文学,那么关注的应该不仅仅是旅行本身?本期节目邀请了作家刘子超和作家、书评人维舟,聊聊透过旅行文学,我们究竟能看到什么。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祝羽捷,写作者,中英文化社交媒体大使,曾任《时尚芭莎》专题总监。著有《世界从不寂静》《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等作品,译有《哗众取宠》《文艺复兴人》。 【嘉宾】 刘子超,作家、译者。代表作《失落的卫星》《午夜降临前抵达》,译有《惊异之城》等。 维舟,书评人、专栏作家。著有散文集《大地上所有的河流》、小说《无岸之岛》、评论集《一只脚踏进后现代》。 【时间轴】 06:50 列维-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背携“自己的世界”在“外面的世界”旅行 08:51 保罗·鲍尔斯眼中旅行文学和普通游记的区别:“在旅行的作家”vs“会写点东西的旅行者” 11:00 旅行途中的“外来者”如何进行私人化的、文学性的书写? 15:50 “如果把旅行文学定义为一种文学,那么关注的是人的处境而不是旅行本身。” 16:35 刘子超:把旅行作为方法,通过人物命运打量这个时代 18:25 暴富、流亡、迷失、困守,中亚与中国人性的共通 22:56 旅行文学的杂糅与自由:在小说、历史、民族志之间穿插“协奏” 23:57 奈保尔晚期的写作像是摄影师在驾驭《1917》式的长镜头 25:45 何伟捕捉容易被当地人忽视的细节,体现了作为外来者的敏感 37:20 借鉴西方旅行文学积累的同时,以中国人的经验和视角观察世界会有什么不同? 48:00 “被困在当地的焦虑:“半生不熟的全球化时代”里的年轻人 57:40 非黑即白的西方理念下“半道上的中亚” 【节目中提到的书】 《失落的卫星》刘子超 《忧郁的热带》 [法]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美国佬》 [尼日利亚]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印度放浪》 [日]藤原新也 《黑羊与灰鹰》 [英] 丽贝卡·韦斯特 《静静的顿河》 [苏] 肖洛霍夫 《惊异之城》 [英]伊恩·弗莱明 《寻路中国》 [美]彼得·海斯勒 《消失中的江城》 [美]彼得·海斯勒 The Buried: An Archaeology of the Egyptian Revolution [美]彼得·海斯勒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边境》[波兰] 沃伊切赫.古瑞茨基 《边境:行至欧洲边缘》[保]卡帕卡·卡萨波娃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tiaodaoFM@citicpub.com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tiaodaoFM@citicpub.com
undefined
Aug 18, 2020 • 1h 8min

21 幽默作为一种宽容:不完美的世界里才有喜剧 | 孔亚雷&肖一之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大学时候我读了非常多的D.H.劳伦斯……就像现在年轻人的墙上会挂贾斯汀·比伯的海报,我墙上的画像是劳伦斯。”杰夫·戴尔习惯用玩笑方式谈论文学,三十五年的写作被他当作“家庭作业”,“写得好就可以免费去各地旅游,住好的酒店”。 虽然不是每个作家都像杰夫戴尔这样行文中充满自嘲和挖苦,但不得不说,几乎所有伟大作家的作品中,幽默都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即便没有谁愿意被贴上“搞笑”的标签。在文学作品中,主题的庄重是否可以与幽默并存?幽默与搞笑有什么区别?我们如何通过幽默理解这个世界? “我们没有办法随时保持严肃,这才是真正的世界。”从古希腊喜剧的定义到英国滑稽小说的传统,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了杰夫·戴尔的译者孔亚雷和在上外教授英国文学的肖一之,谈谈在“无聊的全球化时代”,我们反对僵化与发笑的权利。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 【嘉宾】 孔亚雷,小说家,翻译家,著有长篇小说《不失者》,译有杰夫·戴尔《然而,很美:爵士乐之书》等。 肖一之,文学研究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 【时间轴】 03:49 村上春树和杰夫·戴尔的冷幽默受哪些作家影响? 06:19 从19世纪滑稽小说(Comical Novels)开始,英国文学一脉相承的幽默传统 09:50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笔下的“德国伤痕文学”:庄重与幽默共存 14:01 幽默带着荒谬感和无力感,但人们确实没法停止对此露出淡淡的一笑 21:16 嘲讽学院戴维·洛奇的拿手戏,也是人在学院中的必备技能 23:00 既然有“英式幽默”、“美式幽默”,为何没有“中式幽默”? 26:00 钱钟书的《围城》将英式幽默中国化 34:26 反对僵化的体系也是幽默的一种 40:46 杰夫·戴尔访问D.H.劳伦斯故居时“产生了所有去名人故居的感觉”——没有感觉 49:02 幽默作为一种宽容:只有在不完美的世界里才有喜剧 52:00 杰夫·戴尔:“我们没有办法随时保持严肃,这才是真正的世界。” 59:40 几乎所有伟大作家的作品里,幽默都是个必不可少的成分 01:02:00 1930年代左翼的批评家认为幽默是一种冒犯 01:04:50 孔亚雷:哪怕真的到了世界末日,只剩下几个人,他们也有发笑的权利 【节目中提到的书】 《白沙》 [英] 杰夫·戴尔 《然而,很美》 [英] 杰夫·戴尔 《土星之环》 [德]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移民》 [德]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挪威的森林》[日] 村上春树 《幻影书》 [美] 保罗·奥斯特 《傲慢与偏见》 [英] 简·奥斯汀 《论幽默》[英] 特里·伊格尔顿 《小世界》 [英] 戴维·洛奇 《小说的艺术》 [英] 戴维·洛奇 《福楼拜的鹦鹉》 [英] 朱利安·巴恩斯 《终结的感觉》 [英] 朱利安·巴恩斯 《笑忘录》 [捷克] 米兰·昆德拉 《罗马帝国衰亡史》 [英] 爱德华·吉本 《不负责任的自我》 [英] 詹姆斯·伍德 《小说机杼》 [英] 詹姆斯·伍德 《美丽新世界》 [英] 阿道司·赫胥黎 《神曲》 [意] 但丁 《亚当·比德》 [英] 乔治·艾略特 《大不敬的年代》[美] 雷勤风 《尤利西斯》 [爱尔兰] 乔伊斯 《喧哗与骚动》 [美] 威廉·福克纳 《等待戈多》 [爱尔兰] 萨缪尔·贝克特 《围城》 钱钟书 《二马》 老舍 《骆驼祥子》 老舍 《故事新编》 鲁迅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战争与和平》 [俄]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俄] 列夫·托尔斯泰 《米德尔马契》 [英] 乔治·艾略特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tiaodaoFM@citicpub.com
undefined
Aug 10, 2020 • 52min

20 最极致的创作野心是写人人都能写的小说 | 韩东&曹寇

在各行各业都铆足了劲向上冲的时代氛围下,文艺创作者该抱持着什么样的创作心态?“穷凶极恶”地向上攀爬能产生好作品吗?“好的文学往往产生于害羞的人,孤独的性格,忧郁敏感的情绪。”作家韩东在今年出版的言论集《五万言》中,谈论了他对创作者野心的理解。 俗话说“文如其人”,创作者的社会形象与文字形象是否一致?如何区分野心和虚荣?为什么当今社会还在复刻《儒林外史》里混迹圈子的“生态”?中西方价值的分野如何在小说中体现?本期节目来到南京,和作家韩东、曹寇聊聊天。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 【嘉宾】 韩东,作家、诗人。著有诗集、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散文随笔等四十余种,导演电影、话剧各一部,最近出版言论集《五万言》。 曹寇,自由作家,1977年生于南京。出版有小说集《金链汉子之歌》《在县城》等。 04:23 疫情造成了“审美大断裂”吗? 11:40言论集《五万言》:从“论坛时代”到“朋友圈时代”,韩东对生活的回应 16:55 真正的文学野心是“匿名写作”,比如《金瓶梅》 19:48 中国古典小说的主旨老套和排斥个性VS西方小说的僵硬和工具主义 26:20 当今社会还在复刻《儒林外史》里混迹圈子的“生态” 33:34 《死屋手记》填补了精神病院、监狱等极端境况在小说中的失语 36:34 库切、鲁迅降下知识分子身段写通俗易懂的故事 43:00 “如果没有在人格成熟后及时死去,你的写作道路就是要不断接近自己的人格。” 44:25 韩东:知道“善”的不可企及,警惕“恶”的擦枪走火 【节目中提到的书】 《五万言》 韩东 《死屋手记》 陀思妥耶夫斯基 《儒林外史》 吴敬梓 《喧哗与骚动》 福克纳 《耻》 库切 《等待野蛮人》 库切 《围城》 钱钟书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曹寇推荐 《赫尔佐格谈赫尔佐格》 [英] 保罗•克罗宁 著 钟轶南、黄渊 译 文汇出版社 2008.01 导演本人并不幽默,极其严肃,却把幽默传递给了观众 韩东推荐 《电影书写札记》 [法] 罗贝尔•布列松 著 张新木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01 与西蒙娜•薇依的《神恩与重负》一样震撼,风格又完全不同。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tiaodaoFM@citicpub.com
undefined
Aug 4, 2020 • 1h 4min

19 市场风浪下的文学杂志,如何生存? | 欧宁&吴琦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萌芽》《最小说》《独唱团》等杂志构成了我们青年时代不可或缺的记忆。即便当时对文学还没有明确的概念,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杂志感知到一个更丰富细腻的世界。对读者来说,杂志连接期了每个人的阅读经验;对作者而言,杂志为他们提供了表达的空间。 在信息渠道和娱乐方式如此丰富的今天,杂志不得不面临“集体死亡”。或许我们已经不再需要通过杂志来了解世界了,那么杂志还能发挥什么作用呢?被认为是“小众”的文学杂志如何在市场的风浪中生存?它还能背负起为汉语写作注入新鲜血液的使命吗? 本期跳岛节目邀请了《天南》主编欧宁与《单读》主编吴琦,一起聊聊文学杂志。文学杂志如何处理与当下市场的关系?创办一本文学杂志会遇到怎样的挑战?在价值多元的今天,独立文学杂志如何实现“自我赋权”以获得市场和读者的认可?文学杂志还能为读者带来哪些可能?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祝羽捷,写作者,中英文化社交媒体大使,曾任《时尚芭莎》专题总监。著有《世界从不寂静》《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等作品,译有《哗众取宠》《文艺复兴人》。 【嘉宾】 欧宁,艺术家,策展人,作家。《天南》创刊主编。英文文集Utopia in Practice将由Palgrave Macmillan于2020年出版。 吴琦,《单读》主编。《下一次将是烈火》译者,最近出版《把自己作为方法》。 【时间轴】 02:34 80年代刘心武主编的《人民文学》:焕然一新的先锋文学 04:47 吴琦谈《天南》对自己的影响:“让我觉得文学也许跟我有关系。” 05:52 欧宁为何创办《天南》:北岛的朦胧诗、民刊潮与青春时代的写作梦 09:29 在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里,文学杂志存在的理由 16:13 “公共策展式”思路、民主化封面,《天南》把阅读主动权交给读者 18:44 创办一本文学杂志的挑战:稿源 19:31 盛可以、周恺的小说曾是其他杂志的退稿,《天南》却如获至宝 24:29 《单读》的转变:当代年轻人用书写去反思世界时,不可能离开小说和诗歌 26:43 “价值多元的今天,作者们对文学权力中心的向往为何还如此强烈?” 31:00 独立文学杂志如何实现“自我赋权”? 33:19 欧宁:市场不是文学的敌人,我不愿意把文学看成理想主义的东西 38:43 《单读》“水手计划”资助青年创作者旅行写作,杂志组稿之外还带来图书出版 43:37 单向街“书店+刊物+商业”的独特业态:《单读》为其他更挣钱的部门提供文学奖等内容策划,从而获得商业赞助 46:08 欧宁:小众就是先人一步引领时代趋势,身后留下的将会成为大众市场 52:50 “注意力丧失时代”的许知远《十三邀》:以被嘲讽的方式反向引起大家对严肃议题的关注 【节目中提到的杂志和书】 《人民文学》 《美术》 《萌芽》 《天南》 《单读》 《印刻文学生活志》 《巴黎评论》 《白色评论》 《把自己做为方法》 【本期嘉宾推荐杂志】 McSweeney’s Dave Eggers主编 N+1 Chad Harbach;Charles Petersen;Marco Roth等编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tiaodaoFM@citicpub.com
undefined
Jul 28, 2020 • 53min

18 食物书写:有情感才性感 | 毛尖&张忌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风味人间》的大火又掀起了一阵国民美食热,有人说它拍出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还触发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但也有人诟病它用拍AV的模式拍食物,强行比喻,画面过于华丽而缺少烟火气。该怎样评价影视镜头里的美食“书写”呢?什么样的美食书写才性感却不油腻?导演陈晓卿说“中国人都有饥荒的基因”,那么这一基因是否影响了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有关食物的表达呢? 不可否认的是,“食物里面自带密码,这个密码就是文化”。本期跳岛节目邀请到了作家毛尖和小说家张忌,我们将从展现宁波风物的小说《南货店》谈起,在这本书里,吃喝之间透露的不仅是人生况味,还有南方人对待生死的超然。南北方系的食物书写究竟有何区别?为什么汪曾祺、苏童等人作品中的食物描写那么有人情味?人物的饮食与时代的命运有着怎样的勾连?不妨收听这期节目,品味不同食物背后的社会经济背景与童年记忆。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小李,媒体人、文学评论人。 【嘉宾】 毛尖,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有《非常罪 非常美:毛尖电影笔记》《当世界向右的时候》《例外》《有一只老虎在浴室》《凛冬将至》等二十种。 张忌,宁波人,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公羊》《出家》《南货店》,中短篇小说集《小京》《搭子》等。 【时间轴】 02:03 南货店的杂糅性:食物、农耕用品和私密的女性用品都能在南货店买到 06:29 毛尖:“小津安二郎要是写小说的话,可能会像张忌那么写” 09:00 张忌小说的风物书写:写出南方城市与中国命运相勾连的历史图景 11:16 “食物的精神分析”:“吃什么”和当时的精神状态是匹配的 19:27 《白日焰火》中的小笼包、小津镜头里的白米饭:有情感食物才“性感” 20:16 美食纪录片的“A片”逻辑:大鱼大肉的油腻和形容词过载表现的是“纵欲” 22:27 为什么方便面达人在B站的收视率这么高? 29:53 汪曾祺、梁实秋、周作人等南方系作家:吃得好才写得好 32:23 苏童《白雪猪头》:食物的匮乏造就的高潮感 33:05 物资贫乏时代的特权:从供销社人手里买到的其实是想要的生活 37:10 “伤痕”过后的空洞就“塞”美食、女性、权力来填补 41:00 许鞍华《客途秋恨》:写食物就是写民族志 51:33 “吃鸡心长记性”:童年的食物记忆与社会经济、民俗挂钩 【节目中提到的书】 《棋王》 阿城 《白雪猪头》 苏童 《鱼翅与花椒》[英] 扶霞·邓洛普 《繁花》金宇澄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tiaodaoFM@citicpub.com
undefined
Jul 21, 2020 • 1h 7min

17 “摇滚诗人”外外与南京作家往事 | 韩东&李黎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一位名叫吴宇清的南京人在17年的9月“转身离开”。生前,他拥有公务员、电台DJ、乐队成员、影视学院代课老师等多重身份,甚至被人称为“南京地下音乐教父”。当他写诗时,名叫“外外”。 大多数时候,写诗对于他来说是一项隐秘的活动,是酒局结束朋友散去后自言自语的“寂寞游戏”。他的离世让南京作家圈的朋友们感到意外,但回忆起来又觉得一切都有安排,那个 “手上有南京烟半截”的少年外外绝不允许自己陷入“中年生活的泥潭”。 那么,外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诗歌因何而独特?曾是电台DJ的他怎样影响了摇滚青年和本土乐队?他与南京几代作家之间有着怎么样的交集?八九十年代的南京作家群是怎样形成的?“他们”文学社有什么样的文学理念? “这些是诗/这些是更刺激的暴露”,七八点乐队在今年7月发布了纪念外外的这首《电台天书》,我们也邀请到了外外的朋友韩东、李黎,一起追忆这段南京往事。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小李,媒体人、文学评论人。 【嘉宾】 韩东,作家、诗人。著有诗集、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散文随笔等四十余种,导演电影、话剧各一部,最近出版有言论集《五万言》。 李黎,作家、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水浒群星闪耀时》等。 【时间轴】 02:10 外外的“主业”是朋克,他对抗所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就 03:42 外外是否连接起了南京的摇滚乐圈和诗歌圈? 07:20 外外的诗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谱系:他从摇滚乐、电影和朋友的酒局中汲取灵感 11:35 “有些人写诗就像打仗,是奔着某个阵地去的”,但外外不是 15:04 “南京地下音乐教父”:“对于亚文化的,哪怕粗糙的东西,外外都支持” 23:44 外外自出版诗集《洞》,名字来自南京地下乐队的据点五台山防空洞 24:57 为什么几乎所有朋友都不看外外的诗? 32:11 “手上有南京烟半截”的少年外外绝不允许自己陷入“中年生活的泥潭” 32:34 韩东准备以外外为原型写一个小说,名字叫《伪装者》 48:09 写诗、组社团、办刊物:北岛的启示与八十年代的文学热 50:25 “他们”文学社:反对用同一种美学标准写作 56:00 顾前小说里的酒局和牌局:作家们坐在一起聊天,解决彼此生活的问题 【节目中提到的书】 《我将成为明月的椅子》外外 《五万言》韩东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我将成为明月的椅子》外外 《去海拉尔》王咸 【音乐】 片头:Public Poet - 上海复兴方案 片尾:电台天书 - 七八点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tiaodaoFM@citicpub.com
undefined
Jul 14, 2020 • 60min

16 斯蒂芬·金:我在洗衣房写作,等了七年才有像样的桌子 | 于是&时晨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如果你还不知道斯蒂芬·金,那你也一定听说过他小说改编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闪灵》《迷雾》《危情十日》……库布里克精心布置的诡异细节和恐怖元素让《闪灵》成为了无法复刻的惊悚经典,而原著作者斯蒂芬·金却对电影颇有微词:“这是一辆又大又好看,却没有引擎的凯迪拉克”。为什么斯蒂芬·金如此讨厌库布里克改编的电影?与豆瓣榜单必打卡的改编电影相比,为什么他的小说在国内知名度不高? “一个人就像一家漫威公司”的斯蒂芬·金,凭借恐怖小说成为了一种现代流行文化符号,其实无论是作品的艺术价值还是创作的生命力,斯蒂芬·金都远远超越了“恐怖”的单一标签。他难以被复制的秘诀是什么?在洗衣台上伏案写作的经历,如何促使他成为“working class hero”?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斯蒂芬·金的译者于是和推理作家时晨,聊一聊斯蒂芬·金畅销背后的秘密与恐怖面具下的温情。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小李,媒体人、文学评论人。 【嘉宾】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斯蒂芬·金、丹·布朗、珍妮特·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时晨,推理作家,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密室小丑》《罪之断章》。 【时间轴】 06:25斯蒂芬·金的创作野心:打通流行文学与严肃文学之间的隔界 10:00恐怖与灾难只是打开人心魔的一种方式 13:34 不止是恐怖,车祸过后的斯蒂芬·金:“超能力”减弱,现实批判力加强 19:20为什么斯蒂芬·金的小说在国外畅销,在国内却表现平平? 20:52《迷雾》:中国读者为何无法体会基督文化的恐怖符号与末日恐惧? 21:56斯蒂芬·金提供的恐怖范式:美剧《行尸走肉》是《末日逼近》的僵尸版 26:01原生家庭如何孕育“working class hero”斯蒂芬·金 30:02“我在洗衣房里屈膝写作,等了七年才有像样的桌子” 31:33斯蒂芬·金:我讨厌库布里克对《闪灵》的改编! 33:52《写作这回事》:给所有初阶写作者的“工具箱” 37:54《肖申克的救赎》只收了一美元的改编费:“这种越狱电影导演应该拍不出来吧。” 40:18“一个人就像一个漫威公司”:作为流行文化符号的斯蒂芬·金,为什么能产生历时弥久的影响 45:37《黑暗塔》:用平平无奇的对话打开平行世界 50:12《头号书迷》:狂热粉丝与“死亡威胁” 55:54《闪灵》《长眠医生》:以温柔之力对抗邪恶降临 【节目中提到的书】 斯蒂芬·金作品: 《肖申克的救赎》 《写作这回事》 《魔女嘉莉》 《闪灵》 《黑暗塔》 《杜马岛》 《梅赛德斯先生》 《绿里》 《头号书迷》 《亚特兰蒂斯之心》 《撒冷镇》 《穹顶之下》 《末日逼近》 《长眠医生》 《迷雾》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写作这回事》[美] 斯蒂芬·金 《绿里》[美] 斯蒂芬·金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tiaodaoFM@citicpub.com
undefined
5 snips
Jul 7, 2020 • 59min

15 如何在小径分岔的文学作品中“升级通关”?| 马凌&沈宇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在这样一个快速阅读、信息泛滥的时代,你在读书时是否总有种“看了跟没看一样”的焦虑?如果有一份“阅读说明书”就好了!在跳岛FM往期的节目中,我们谈论了不少文学作品,这次我们决定和大家聊聊“如何读书”。我们邀请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豆瓣读书达人马凌老师,以及曾经编书、现在仍在买书的爱书人沈宇,带领大家在小说阅读分支庞杂的小径上“升级通关”。 说到读书,总是绕不开经典作品。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是不是可以打开主角们的隐藏剧本?文本细读和随性阅读的体验有何不同?为什么优秀的作家往往是经典作品的资深读者?研究文学的学院派作家写出来的作品会更有意思吗?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小李,媒体人、文学评论人。 【嘉宾】 马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活跃于豆瓣上的书评人。 沈宇,曾经编书,现在仍在买书,偶尔也读点书。 【时间轴】 03:29马凌的“四种读者类型”比喻:甲虫型、蚯蚓型、蜜蜂型、蝴蝶型 07:12从《傲慢与偏见》看18、19世纪英国的继承制度与婚恋市场 15:06把社会冲突“装进”谈情说爱中:《简爱》的“内向受虐”VS《呼啸山庄》的“外向施虐” 17:55我们该用现代的道德标准去审查文学经典吗? 20:48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接受经典和反对经典都是塑造自我的过程 33:41詹姆斯·伍德眼中的福楼拜——无关琐碎细节堆积出的真实 34:29纳博科夫讲解《包法利夫人》:布尔乔亚气味的“千层饼” 41:46哈德罗·布鲁姆:在大学里,阅读几乎不被当成一种乐趣来教 43:37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卡夫卡学”与阅读卡夫卡是两回事 47:48学院派小说家们:北欧神话与中世纪文学专业读者托尔金如何开启奇幻文学先河 52:01跨文本阅读:不读《寻找<局外人>》就不会知道加缪是黑色小说的“重度患者” 【节目中提到的书】 《傲慢与偏见》[英]简·奥斯汀 《局外人》[法]阿尔贝·加缪 《荷马史诗》[古希腊]荷马 《奥德赛》[古希腊]荷马 《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 《勃朗特姐妹》[英] 特里·伊格尔顿 《藻海无边》[英]简﹒里斯 《呼啸山庄》[英]艾米莉·勃朗特 《为什么读经典》[意]伊塔洛·卡尔维诺 《小说鉴赏》[美]克林斯·布鲁克斯 《文字的力量》[美]马丁·普克纳 《小说机杼》[英]詹姆斯·伍德 《被偷换的孩子》[日]大江健三郎 《玩偶之家》 [挪威]亨里克·易卜生 《破格》[英]詹姆斯·伍德 《私货》[英]詹姆斯·伍德 《最接近生活的失误》[英]詹姆斯·伍德 《影响的焦虑》[美]哈罗德•布鲁姆 《小世界》[英]戴维·洛奇 《西方正典》[美]哈罗德•布鲁姆 《如何读,为什么读》[美]哈罗德·布鲁姆 《被背叛的遗嘱》[捷克]米兰·昆德拉 《小说的艺术》[捷克]米兰·昆德拉 《小说稗类》张大春 《玫瑰的名字》[意]翁贝托·埃科 《傅科摆》[意]翁贝托·埃科 《冰与火之歌》[美]乔治·R. R. 马丁 《魔戒》[英]J·R·R·托尔金 《寻找<局外人>》 [美]爱丽丝·卡普兰 《邮差总敲两次门》[美]詹姆斯·M·凯恩 《微暗的火》[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意]伊塔洛·卡尔维诺 《小说生活》毕飞宇 张莉 《谈话录》王安忆 张新颖 《九三年》[法]维克多·雨果 《水浒传》[明]施耐庵 《红楼梦》[清]曹雪芹 【本期嘉宾分享图书】 《卡特制造》[英]埃德蒙·戈登 《单一民族神话的起源》[日]小熊英二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tiaodaoFM@citicpub.com

Th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Save insights by tapping your headphones, chat with episodes, discover the best highlights - and mo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Get th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