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岛FM
中信出版·大方
跳岛FM(Talking Literature)是一档文学播客,一份可以听的文学杂志。节目每周三更新,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入选“苹果播客2020年度编辑推荐”。
Episodes
Mentioned books

Dec 15, 2022 • 54min
134 首先,做不驯服的女性读者|张莉&邓安庆
作为一个有女性意识的读者,要怎样阅读和观看那些不符合女性主义评价标准的作品?——有些人会觉得,不认同大可以不看。然而不可否认,历史上男性本位的作品仍是绝大多数。“眼不见为净”的策略看似高效,实操起来却无异于画地为牢。学会审慎地阅读,看明白一段外貌描写哪里让人“不舒服”,想清楚完满恋爱故事的叙事逻辑有什么问题,做一个不那么容易被说服的读者,或许是每一个想要独立思考的女性所不得不持续研习的必修课。
本期节目,主播筱狸阔别一年之后返场,和跳岛的老朋友北京师范大学张莉教授、以及小说家邓安庆一起,结合新书《我看见无数的她》中的几个案例,聊了聊女性读者会遭遇的种种陷阱和挑战。继在跳岛首期谈性别观、第49期讲爱情话语后,这是张莉老师第三次来和我们讨论女性主义文学相关的话题,重心也从写作转向了阅读。一个女性读者的阅读史必然是异质的、需要重审的——节目中谈到的经典爱情喜剧《BJ单身日记》是很多女观众的心头好,但在醉心于爱情童话的同时,我们是否能发现“甜宠”中的隐性不平等?为什么说《黄金时代》是用“自以为爱萧红”的方式扭曲了她的人生历程?而当越来越多的草根女性写作者开始自己的创作,我们又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去帮助她们走出厨房与客厅,去往辽阔之地?正如张莉老师所言,经典女作家的出现,需要更多女性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当一个个不驯服的女读者拿起笔,女性主义的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本期嘉宾】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得主。
邓安庆,作家,已出版《望花》《永隔一江水》等。
【本期主持】
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新浪微博:BeulahDong)
【时间轴】
02:08 不认同男性中心的叙述逻辑,是丢开不看?还是用审慎的目光去看?
08:29 “甜宠”也有不同:《BJ单身日记》的糖衣炮弹和《傲慢与偏见》的清醒对视
19:10 “宁愿吃仙桃一口,也不要烂梨一筐”:王彩玲生命中的的欲望与光泽
22:56 看《甄嬛传》代入谁?成熟的观众,会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站在一起
24:28 女性读者尤其需要警惕爱情的救赎神话,摆脱受害者思维
31:01 从性别观的角度讨论,《黄金时代》对萧红的刻画有什么问题?
43:20 当厨房里的主妇拿起笔:我们应该期待更多草根女性创作者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波伏娃(1908-1986),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权主义者,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代表作《第二性》。
三毛(1943-1991),台湾70至80年代的著名作家。代表作《撒哈拉的故事》。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39-),出生于加拿大渥太华,加拿大最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其作品包括小说、诗歌与批评散文。
余秀华(1976-),生于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诗人。代表作《且在人间》。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呼兰河传》。
张爱玲(1920-1995),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本名张瑛。代表作《倾城之恋》。
林徽因(1904-1955),中国现代建筑师、诗人、作家。
伍尔夫(1882-1941),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爱丽丝·门罗(1931-),加拿大女作家。
苏敏(1964-),“50岁阿姨自驾游”账号作者,百度百家号创作者。
书籍
《推拿》毕飞宇
《安娜·卡列尼娜》[俄] 托尔斯泰
《秋园》 杨本芳
《日日杂记》[日] 武田百合子
《胡麻的天空》秀英奶奶
《五湖四海》王安忆
《白鹿原》陈忠实
影视
《BJ单身日记》:改编自海伦·费尔丁的同名英国小说,讲述了一位住在伦敦西区的大龄剩女努力寻找真命天子的感情故事。
《立春》:由顾长卫执导,讲述了80年代一个小县城里王彩玲等艺术青年在梦想与现实矛盾中痛苦挣扎的过程。
《黄金时代》:由许鞍华执导,以民国时代为大背景,其中讲述了民国传奇女作家萧红特立独行的人生以及爱情经历。
《甄嬛传》: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于2011年出品的清装宫斗剧。
《廊桥遗梦》:改编自美国作家罗伯特·沃勒的同名小说的电影。
【出品人】蔡欣
【节目编辑】何润哲 以禾
【后期制作】广岛乱 KIMIU
【音乐】
片头 DTlina - LoFi Chill
片尾 AURA.Pote - Lazy Man
【视觉设计】孙晓曦 BEIBEI

Dec 8, 2022 • 1h 5min
133 论教师:网课的窗口无法耕耘灵魂 | 沙仑的玫瑰
上了三年网课,我们是不是都快忘了坐在教室里,师生面对面的感觉?同样深受赛博课堂之苦,复旦大学外语学院的三位老师包慧怡、陈杰和姜林静选择以“教师”这个话题来开启专栏「沙仑的玫瑰」的新一季。结束了英法德三国文学巨匠的巡游,新一轮的节目将依次聚焦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本期节目的主题教师就是这样一种原型:从循循善诱的孔夫子到不相信书面文字的苏格拉底,从不卑不亢的家庭女教师简·爱到畸恋“养成系”的光源氏,文学中的教师形象光谱是如此之广,有天使,也有恶魔。
在今天,考证、考公、考研逐步成为无数年轻人大学生活的重心,大学教师则疲于应付形形色色的表格和指标,“越来越像个计件工人”。这样无奈的现实,促使我们反思那些最古老的关于教育的美好神话。在100人的大课因材施教是可能的吗?要尊重个体的自由,老师是该放养还是管束学生?回溯教育的传统,伊壁鸠鲁建立“花园学校”,倡导师生共同生活;蒙田提醒我们“警惕知识”;雅斯贝尔斯强调要“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们所描述的师生关系远非学识的机械灌输,而更接近节目中姜林静所引述的那个古老的希腊神话:在追寻智慧的道路上,女神手持明镜时时自观,如履薄冰。教育的功能或许正是一种灵魂和灵魂之间的相互映照,是平行的亦师亦友,而非垂直的为师者尊。
【客座主播】
包慧怡,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中世纪文学博士,复旦大学英文系副教授。著有《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文集《缮写室》等。
陈杰,索邦大学法语文学博士,复旦大学法语系副教授。著有《十七世纪法国的权力与文学》《法国古典主义诗剧批评本》。
姜林静,海德堡大学德语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德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德语文学中的政治神学,德奥文学与古典音乐的关系。
【时间轴】
02:56 从黑塞的《玻璃球游戏》谈起:德国文学中的恶魔教授与天使启蒙者们
08:40 苏格拉底的“阿多尼斯花园”寓言:真理无法通过纸面上的文字传递
18:20 老师应不应该管束学生?因材施教是过时的乌托邦理想吗?
19:42 教学作为一种布道:两种教学空间(讲台式的,讨论班式的)和遗失的神圣阅读传统
28:26 师生同行终有时,短暂的集体生活最终是为了教会人如何孤独地生活在世上
37:31 “不卑不亢”的家庭教师简·爱:处于阶级不对等中的师长权威
39:52 当知识的权力结构扭曲情感关系:《米德尔马契》《痴人之爱》和光源氏情结
55:52 理想教育的寓言:手持明镜,如履薄冰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代表作《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1803-1882),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杰出代言人。
伊壁鸠鲁(公元前341 - 270),古希腊哲学家、无神论者,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
奥古斯丁(354-430),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马修·阿诺德(1822-1888),英国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蒙田(1533—1592),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作家。代表作《随笔集》《论儿童教育》。
莫里哀(1622-1673),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代表作《太太学堂》。
谷崎润一郎(1886-1965),日本著名小说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代表作《痴人之爱》。
圣方济各(1182—1226),又称圣弗朗西斯科,出生于意大利亚西西,天主教方济各会和方济各女修会的创始人。
书籍
《垃圾教授》[德] 亨利希·曼
《斐多篇》[古希腊] 柏拉图
《简·爱》[英] 夏洛蒂·勃朗特
《米德尔马契》[英] 乔治·艾略特
《源氏物语》[日] 紫式部
概念
默观:通过祷告或冥想,来感受神的力量。
【出品人】蔡欣
【节目编辑】何润哲 以禾
【后期制作】广岛乱 KIMIU
【视觉设计】孙晓曦 BEIBEI

Dec 1, 2022 • 55min
132 流着血跨越国境:走出东亚的当代韩国文学|徐黎明&叶叶
从大长今到请回答1988,从H.O.T到防弹少年团,这些“韩流”文化作品打开了我们对韩国的认识。而近年来,以《82年生的金智英》为代表的新一批韩国当代文学作品,也逐渐“出圈”,进入了大众视野。观察韩国文坛,我们会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位列年度文学排行榜的作家中,女性占比高达90%,而布克奖等国际文学奖也频频垂青韩江等女性作家。东亚文化下长期受到压抑的女性,为何能在韩国当代的文学现场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她们又如何塑造了当下韩国文学的面貌?本期跳岛,主播宝婷和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徐黎明老师、韩国文学自媒体Goodbye Library的主理人叶叶一起,聊了聊韩国文学中的疼痛美学与先锋性。
“我倒立的时候,身上会长出叶子,手掌会生出树根……”小说《素食者》里,作家韩江抛弃血淋淋、掠夺性的动物想象,转而用素食者的植物性来抵抗暴力。她说,疼痛是一种契机,它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以及有限的生命。对肉体或精神痛感的强调为何会成为女性写作中的突出主题?观察当代韩国作家的创作,暴力的幽灵潜藏于不少文本之下,成为故事的深层驱动力,大至民族战争,小至家庭破碎。为了能够书写仇恨,他们或是调动来自西方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或是倚赖从语言中生长出的想象力,以血编织梦境,铭记痛感而对抗虚无。同为经历过历史创痛,伤痕尚未愈合的民族,我们又能从韩国的文化探索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本期嘉宾】
徐黎明,青年学者、译者,现任教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叶叶,图书行业从业者,韩国文学账号@GoodbyeLibrary 主理人。
【本期主持】
宝婷,《不可理论》播客主理人,自由作者。(豆瓣和微博ID:tifanie)
【时间轴】
02:08 从韩剧综艺到小说诗歌:韩流的多个文化侧面
12:21 比起开金手指的爽文女主,我更希望看见立体、自然的女性形象
14:17 “只有创伤,哪有愈合”:伤痕文学或许不能疗愈,但却有对抗暴虐的力量
23:59 用“枯藤老树昏鸦”的逻辑理解韩江新作《白》的先锋写作手法
27:45 金爱烂的《弹簧单高跷》:语言的想象力可以克服重力
30:20 强奸犯还是艺术家?韩国和日本文学素来有“不道德”的美学表达传统
40:27 “身体是我最后所有的”:用写作完成对痛感的体认
46:39 韩国文化走向世界,对我们有何启发?
女性主义韩国文学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也希望能够以这些优秀的作品为窗口,去更多地了解韩国的文化和他们在创作上的探索。我们为跳岛的听众争取了专属的购书大额优惠,点击链接,就能以优惠价格购买节目中提到的《素食者》《白》《我要活下去》《黄柠檬》等作品,还有作家印签、周边票夹等好礼相送。当然,跳岛也会从这次购买中获得一笔小小的佣金,更重要的是,这会让我们感受到岛民的支持。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和这本书,欢迎购买,帮助我们更好地走下去!
《素食者》https://u.jd.com/5tULGzb
《白》https://u.jd.com/5KUD2My
《黄柠檬》 https://u.jd.com/5KerX7w
《我要活下去 》https://u.jd.com/5Me0GWG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金爱烂(1980-),韩国作家。代表作《不敲门的家》。
韩江(1970-),韩国作家。代表作《素食者》《白》《童佛》《红花丛中》。
申京淑(1963-),韩国作家。代表作《请照顾妈妈》。
上野千鹤子(1948-),日本社会学家。代表作《厌女》。
金基德(1960-2020),韩国导演,编剧。代表作《空房间》。
李清俊(1939-2008),韩国著名作家。代表作《西便制》。
黄晳暎(1943-),韩国作家。出生于中国长春。代表作《客地》。
朴婉绪(1931-2011),韩国作家。代表作《裸木》。
金卓焕(1968-),韩国作家。代表作《生者的眼睛》《潜入谎言之海》《我要活下去》。
罗兰·巴特(1915-1980),法国作家、思想家、社会学家、社会评论家和文学评论家。
金明仁,韩国诗人。
张康明(1975-),韩国记者、作家。代表作《走出韩国》。
奥尔罕·帕慕克(1952-),当代欧洲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土耳其文学巨擘。
金惠顺(1955-),韩国诗人。代表作《从一个新的星星》。
河成兰,韩国作家。代表作《札幌旅店》。
洪尚秀(1960-),韩国导演。代表作《猪堕井的那天》。
书籍
《82年生的金智英》《给贤南哥的信》[韩] 赵南柱
《关于女儿》[韩] 金惠珍
《CG集团:韩流爆红经营术》[韩] 高成連
《破果》[韩] 具竝模
《柏青哥》[韩] 李敏金
《云朵面包》[韩] 白嬉娜
《烧纸》[韩] 李沧东
影视
《太阳的后裔》:韩国KBS电视台于2016年2月24日起播出的水木迷你连续剧,由宋仲基、宋慧乔主演。
《寄生虫》:由奉俊昊执导的电影。2020年,该片获得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偶像团体
防弹少年团:HYBE旗下BIGHIT MUSIC于2013年6月13日推出的韩国男子演唱组合。
少女时代:韩国SM娱乐有限公司于2007年推出的女子流行演唱团体。
【出品人】蔡欣
【节目编辑】何润哲 以禾
【后期制作】广岛乱 KIMIU
【音乐】
片头 DTlina - LoFi Chill
片尾 AURA.Pote - Lazy Man
【视觉设计】孙晓曦 BEIBEI

Nov 24, 2022 • 36min
131 专访诺奖得主S.A.阿列克谢耶维奇:众人绝望之时,做好自己的事
两个月前,在柏林城郊的一处艺术家聚居区,本期跳岛的特约主播王磬与翻译来到一栋旧式建筑的门前,按响了门铃。
门开了,阿列克谢耶维奇迎上来。这位笑起来眉眼弯弯的老人,是20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使用俄语写作的当代作家中最知名的几位之一。她1948年出生于苏联,从新闻系毕业后,曾担任多年记者,记录了包括冷战、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苏联解体等在内的历史事件。自上世纪80年代起,她先后出版了《战争中没有女性》《锌皮娃娃兵》《二手时间》等五部作品,共同对苏联及其解体后的时代做出了百科全书式的记录。
自获得诺奖之后,阿列克谢耶维奇闭门写作,已有6年未接受过中文世界的采访。然而,经过这个异常难熬的、高温和战火轮番炙烤的夏天,她改变了主意。采访前一周,戈尔巴乔夫刚刚过世,乌克兰战争也已焦灼六个月之久。我们向她提问,想了解一个“带有明显时代印记的人”,一个持之以恒地谈论上个世纪的战争与灾难的作家,是否预见到了这次战争的爆发,又如何看待过去的这半年?我们一度以为过去的已经被写进历史,但当混乱再度笼罩在我们头上,一个人可以做什么?
她说自己有种挫败感。她说,半辈子都在写战争、写灾难,本以为不需要再写这些了,可以去写写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爱、衰老以及人们如何生活。但在乌克兰发生的事让她意识到,不能停下来。不能向绝望投降。
特别说明:采访以中俄双语完成,后期制作时进行了配音和剪辑。感谢界面新闻对本期节目制作的协助。
【本期特别嘉宾】
S.A. 阿列克谢耶维奇,记者,散文作家。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二手时间》《锌皮娃娃兵》《战争中没有女性》等。
【本期特别主播】
王磬,旅欧媒体人,界面新闻国际报道主笔,播客《不合时宜》主播。
【时间轴】
04:33 战后出生的这代人一度以为在欧洲中心不可能再爆发战争了
07:38 用武器解决问题,是中世纪乃至石器时代的思维模式
11:18 “战争中没有女性”:女性对战争的理解和讲述,和男性相比有什么区别?
22:37 关于爱与死亡:不是我选择了这些主题,是它们选择了我
29:06 离散年代的创痛:不能回家,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32:41 人人迷茫的时代,知识分子可以担起怎样的责任?
目前,节目中提到的《战争中没有女性》,以及《二手时间》《锌皮娃娃兵》等五本代表作的中文版均已面世。我们为跳岛的听众争取了专属的购书大额折扣,点击下文链接直达。欢迎购买支持。
阿列克谢耶维奇系列5册套装:https://u.jd.com/5Kipb48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https://u.jd.com/5KiWRXS
战争中没有女性:https://u.jd.com/5wiBLta
二手时间:https://u.jd.com/5CiEsNk
【出品人】蔡欣
【说明文字】王磬 何润哲 以禾
【后期制作】广岛乱
【翻译】汪紫薇 路尘
【配音】蔡欣纯
【音乐】虫见月Lunar Moth - 彭寒
【视觉设计】孙晓曦 BEIBEI

Nov 17, 2022 • 1h 16min
130 一起读《追忆似水年华》:读困了,就替普鲁斯特睡一觉
“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法国作家法郎士曾如是感慨。《追忆似水年华》是如此地长,长到我们已然迷失在漫漫追忆之中。这部常被戏称为“犯困文学”“吃灰七卷本”的巨作,究竟伟大在哪里?今年的11月18日,是普鲁斯特逝世的一百周年纪念日,就让我们跟着经典重读栏目「一起读」的第四期,来重新追忆似水年华。
本期节目里,身为法语系学子却从来没有读完过《追忆》的普通读者何润哲,请来北京大学外语学院的程小牧老师和跳岛的老朋友张秋子老师(豆瓣ID:安提戈涅),一起来侃侃文学史上的这座大山。一百年的时间里,《追忆似水年华》如何从一部惨遭拒稿的“业余”之作变成无可逾越的经典?世人眼中的花花公子普鲁斯特,如何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普鲁斯特反对用实证主义的考据癖来推断作家和作品的价值,作为一个非职业写作者,他把目光投向人最基础的生活经验。
正因为如此,要理解普鲁斯特用七卷本所探究的生命的真相,我们不一定要成为专家,也不必仰赖所谓的素养或积淀。正如节目里张秋子所说的那样,最质朴、最贴近生活的阅读感触,有时正是学院派解读所容易遗漏的。《追忆》提醒我们的,是不要让精神怠惰、不要在生活中逃避生活,敢于用诗人的目光凝视身边的事物,并以此对抗时间的流逝。踏入普鲁斯特笔下流淌的人生河床,我们或许也能与自己生命中的那块马德莱娜小蛋糕偶然重遇。
【本期读者】
普通读者:何润哲,跳岛FM策划编辑,正在经历社会化的法语人。
专业读者:程小牧,北京大学外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毕业于巴黎七大,文学博士。出版著作Jean Genet : un Baroque moderne, 译作《内在经验》《阳台》《贾科梅蒂的画室:热内论艺术》等。
飞行读者:张秋子,云南昆明人,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作品简介】
《追忆似水年华》(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中文又译《追寻逝去的时间》,以其长度和意识流手法而闻名,全书共分七卷,于1913至1927年在法国出版,分别是:《在斯万家那边》《在少女们身旁》《盖尔芒特家那边》《索多姆与戈摩尔》《女囚》《女逃亡者》《重现的时光》,其中后三卷为作者逝世后出版。小说叙事者以回忆的形式重历往事,细腻刻画出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法国上流社会,并从单纯地描写人类社会转向对人类心理情绪的分析,以及对文学、对记忆和对时间的追索。作为一种对抗遗忘的方式,遍历爱情、嫉妒、死亡等交叉重叠的复杂主题,小说主人公在文学与艺术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追忆似水年华》被广泛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
【作家简介】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法国作家,出生于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自幼体质孱弱,生性敏感,富于幻想。中学毕业后入巴黎大学文理学院法律系,受到柏格森时间哲学的影响。他与上流社会交往甚密,时常出入文艺沙龙,与文学艺术界的名流广泛接触。代表作有《追忆似水年华》(1913-1927)、《驳圣伯夫》(1954)等。
【时间轴】
02:34 攀登《追忆似水年华》这座大山:最难读完的小说,究竟难在哪儿?
08:44 一百年前的“专业读者”们也没看出《追忆》好在哪里
13:24 革命文学vs室内文学:走“我是谁”的路,还是“怎么办”的路
20:39 普鲁斯特的“驳圣伯夫”:实证主义的生平考证永远不足以推断写作者的自我
35:14 “正统”的纪德与“非典型”的普鲁斯特:作为职业的写作和作为人生的写作
46:13 最质朴、最贴近生活的阅读感触,有时正是学院派解读所容易遗漏的
56:28 普鲁斯特的时间观:“我”的坐标,可以由河流、马蹄声以及一块马德莱娜蛋糕来定位
70:22 一起读小撇步:永远读不完的书,也可以是从哪都可以开始读的书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罗兰巴特(1915-1980),法国作家、思想家、社会学家、社会评论家和文学评论家。
纪德(1869-1951),法国作家,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伪币制造者》《背德者》。
约翰·罗斯金 (1819-1900),英国作家和美术评论家。代表作《芝麻与百合》。
法朗士(1844-1924),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托马斯·库恩(1922-1996),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和实证主义的创始人。
左拉(1840-1902),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重要的批评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
吉尔·德勒兹(1925-1995),法国最著名的后现代哲学家之一。
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代表作《蒙田随笔》。
乔治·佩雷克(1936-1982),法国当代著名的先锋小说家。
托尼·莫里森(1931-2019),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雅克·拉康(1901-1981),法国作家、学者、精神分析学家,也被认为是结构主义者。
作品
《阅读普鲁斯特》(Lecture de Proust)[法]加埃坦·皮康
《项狄传》[英] 特伦斯·斯特恩
《局外人》[法] 加缪
《堂吉诃德》[西] 塞万提斯
《巨人传》[法] 拉伯雷
《欢乐与时日》《驳圣伯夫》《让·桑德伊》[法] 普鲁斯特
《忏悔录》[法] 卢梭
《与父亲的奥德赛》[美] 丹尼尔·门德尔松
《伪装成独白的爱情》[匈牙利] 马洛伊·山多尔
《墓中回忆录》[法] 夏多布里昂
《写作与救赎》[德] 瓦尔特·本雅明
【出品人】蔡欣
【节目编辑】何润哲 以禾
【后期制作】广岛乱
【音乐】AURA.Pote - Howling Fox
【视觉设计】孙晓曦 BEIBEI

Nov 10, 2022 • 59min
129 母女的bonding,从第一件内衣开始绑定 | 颜怡颜悦&于晓丹
你的第一件内衣是什么样的?带钢圈吗?有厚胸垫吗?还是一件简简单单的小背心?当自己的胸部发育隆起,你曾用勾肩驼背掩饰这陌生的变化吗?内衣包裹着女性最私密的经验,也折射出女性对待自己身体的态度。
小小的内衣,仿佛一条说不清的隐形纽带,串联起不同代际的女性。本期自由潜水,颜怡颜悦来到内衣设计师、《内衣课》作者于晓丹的工作室,从妈妈带着买的人生中第一件文胸说起,聊了聊母与女之间彼此的形塑和相互的映照。有多少叛逆的女儿,不愿活成母亲软弱的模样,试图寻求强大男性角色的指导,但又惊讶地发现自己身上符咒般难以磨灭的印记:如出一辙的走路姿势、从未明言却异常一致的内衣品味、清洗血迹的方法,乃至看待人生或悲观或乐观的底色……当女儿逐渐理解母亲身上无奈的时代印记、不再抗拒母辈料理生活的智慧,当女儿回过头为那对曾经哺育过自己的乳房卸下过分厚重的胸垫,同时被卸去的,或许正是笼罩在每一对母女、每一代女性身上的重重禁忌。把轻盈还给女性,让女性的身体属于她自己,是每一个她追逐自由、表达自我的第一步。
【本期潜水成员】
颜怡颜悦,优秀脱口秀演员、编剧,资深文学爱好者。
于晓丹,设计师、作家、译者。23年内衣设计生涯,22年纽约旅居生活。“EMILY YU”“姜好”品牌创始人。
【时间轴】
01:36 我们的内衣启蒙:小背心还是厚胸垫?
12:30 说到“发育”,为什么妈妈和女儿都会不好意思?
14:19 女儿对母亲的补偿,可能是一种自以为是的价值观绑架
18:03 “在我的身上看见你”:我们和母亲彼此塑造
28:56 献给乳腺癌患者的胸衣:“所有的特殊需求都应该被看见”
35:31 “暗处的女儿”和“烦人的母爱”:母女关系的文学真相
53:09 文学是给弱者的礼物,艺术是压抑自我的表达渠道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上野千鹤子(1948-),日本社会学家。代表作《始于极限》。
埃莱娜·费兰特(1943-),意大利极受欢迎但身份成迷的作家,埃莱娜·费兰特为其笔名。代表作《烦人的爱》。
罗贝托·波拉尼奥(1953-2003),智利诗人和小说家。代表作《荒野侦探》。
唐纳德·格洛弗(1983-),美国编剧,演员,说唱歌手。代表作《亚特兰大》。
爱丽丝·门罗(1931-),加拿大女作家,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代表作《传家之物》。
村上春树(1949-),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挪威的森林》。
雷蒙德·卡佛(1938-1988),被誉为“新小说”的创始者。代表作《大教堂》。
书籍
《老妓抄》[日] 冈本加乃子
《隔壁的女人》[日] 向田邦子
《洛丽塔》[美] 纳博科夫
影视
《异星灾变》: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科幻剧集,讲述两个机器人受命在神秘星球抚育人类后代的故事。
《暗处的女儿》:据埃莱娜·费兰特的同名小说改编。
【出品人】蔡欣
【节目编辑】何润哲 以禾
【后期制作】广岛乱
【音乐】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BEIBEI

Nov 3, 2022 • 56min
128 选择漂泊,是因为我拒绝与这个狗屎世界合作 | 滕威&陈烨华
如果世上的一切事情,在开始之前就已经无可奈何地失败了,一个人要以怎样的姿态来对抗社会与命运的强力漩涡?哥伦比亚作家阿尔瓦罗·穆蒂斯笔下的瞭望员马克洛尔,宛如《阿飞正传》中那种一生都只能在天上飞的鸟,浪迹天涯一辈子,用自己的一生给出了答案。
本期节目里,主播于是将和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滕威教授及澳门科技大学的陈烨华老师一起,聊聊这本近期被引进到中国的长篇小说《马克洛尔的奇遇与厄运》。这本巨著的作者穆蒂斯是拉美文学的重要人物,启发过《百年孤独》的创作,却长期在西语世界以外遭到漠视。他塑造的马克洛尔是个不合时宜的反英雄:无法安于小资产阶级的稳妥生活、对人类彻底失望,于是一次次放逐自己,却总是一事无成。这样一个“失败者”为何会如此迷人?为什么马尔克斯会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马克洛尔”?
或许,每个对现实不满、寻求过救赎的人,都会理解驱动马克洛尔无尽漂泊的那种焦虑。在故事的终章,我们究竟能否如马克洛尔一般幸运,重拾对人类的信心,得到精神的安抚慰藉?穆蒂斯把这个未知留给仍在远航的读者们。祝愿阅读的你,也可以和马洛克尔一起在故事中获得疗愈。
【本期嘉宾】
滕威,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哈佛-燕京学者。出版有《边境之南》《山岩上的肖像》等,主编“电影工作坊”“微文化研究”等系列丛书。
陈烨华,澳门科技大学西班牙语教师。
【本期主持】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斯蒂芬·金、丹·布朗、珍妮特·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时间轴】
02:50 大部头、诗化语言与去情节化:《马克洛尔的奇迹与厄运》“不合时宜”的文化姿态
07:44 “我们出生时就带着战败的天分”:如何理解“海贼王”厄运般的失败?
13:41 宁愿滚到尘埃里,也拒绝成为统治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
19:24 像马克洛尔一样无可凭依的我们,有可能找到焦虑的解药吗?
29:37 冷遇是拉美文学汉译的常态,马尔克斯和略萨只是孤例
36:27 所谓的“拉美文学爆炸”和魔幻现实主义,都是带有西方中心主义凝视的标签
54:03 大部头有大部头的读法:不必一口气读到结尾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聂鲁达(1904-1973),智利当代著名诗人。
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
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1940-),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后仍活跃在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作家。
曼努埃尔·普伊格(1932-1990),阿根廷当代著名后现代主义作家。
切·格瓦拉(1928-1967),原名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阿根廷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医师、作家、游击队队长、军事理论家、国际政治家及古巴革命战争的核心人物。
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1998),墨西哥诗人、散文家。
加缪(1913-1960),法国作家、哲学家。
埃莱娜·波尼亚托夫斯卡(1932-),女权主义者,记者,墨西哥当代著名作家。
路易斯·布努埃尔(1900-1983),西班牙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
戴锦华(1959-),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书籍
《2666》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七海游侠》系列漫画 [意] 雨果·普拉特,1970年,普拉特旅居法国,开始了《七海游侠》短篇故事创作。
《阿劳卡依玛山庄》 [哥伦比亚] 阿尔瓦罗·穆蒂斯,1997年首次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推出中译版。
影视作品
《海贼王》:又名《航海王》,根据日本漫画家尾田荣一郎创作的漫画改编。
《星际牛仔》:日本SUNRISE动画公司原创的电视动画,2000年获日本科幻大会星云奖。
【出品人】蔡欣
【节目编辑】何润哲 以禾
【后期制作】广岛乱
【音乐】
片头 DTlina - LoFi Chill
片尾 AURA.Pote - Lazy Man
【视觉设计】孙晓曦 BEIBEI

Oct 27, 2022 • 57min
127 对话小说家林棹:“当我做蛙已经做了一年的时候”
“我是虚构之物。我不讲人物,因为我根本不是人。我有过许多名字,它们一一离我而去,足以凑成我的另一条尾巴。”
摒弃人类的认知模式,做一只雌性巨蛙,在十九世纪上半叶中西交融的港口观察和吞吐,世界于我,会是怎样的关系?今年入选宝珀文学奖短名单的小说《潮汐图》中,叙述者蛙怪用跳跃的词句,带领读者穿越水汽氤氲,踏上一场从近到远的旅行。
本期跳岛,主播钟娜带着好奇向《潮汐图》的作者林棹提问,想知道一个用蛙的声音讲故事的人,理解世界的方式会有何不同。和她故事中的叙述者一样,林棹的语调沉着且笃定,她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声音的?一个有着博物之心的写作者,又是怎样照看行将枯萎的化石之词,将它们视作珍奇宝石挨个重新擦亮,让读者攀附着词与词的网络,推开认知的新窗?林棹口中和笔下的世界陌生而灵性,挑战着我们习以为常的人类中心主义,也启发我们思考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是蛙也好,是人也罢,一切生命体真实的状态都是受限,但文学的想象力总在拓宽狭隘的边界。就让我们跟随林棹做一次大胆的蛙跳,跃入远方万物,踏上追寻与共情的旅程吧。
【本期嘉宾】
林棹,作家,1984年生于广东深圳,中文系毕业。著有长篇小说《流溪》《潮汐图》。
【本期主持】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豆瓣ID:阿枣)
【时间轴】
1:30 “林氏修辞”的奥秘:做蛙做了一年以后,我找到了自己的语调
13:42 理解蛙的叙事学:所有生命的真实状态都是受限
17:38 比较《红楼梦》和《西游记》中角色的动线
20:06 在今天追求“文艺复兴人”的通才理想,依旧能获得智性的快乐
24:02 “有些作者是动词型的,有些是形容词型的,有些是名词型的。”
32:34 十九世纪小说的时间观是均质的,今天时间可以是有弹跳感的、电子的
38:54 林棹小说中的水:江河湖海、电饭锅的蒸汽、血与泪
45:21 听从远方的召唤上路之后,我们才能重新想象近处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海明威(1899-1961),美国记者、作家以及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代表作《老人与海》。
纳博科夫(1899-1977),俄裔美国文学家和鳞翅目昆虫学家。代表作《洛丽塔》。
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书籍
《白鲸》(又译莫比迪克)[美] 赫尔曼·麦尔维尔
《三毛流浪记》张乐平
《瘟疫之夜》[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概念
人择宇宙:由鲍罗和泰伯拉提出。核心观点是“正是人类的存在,才能解释我们这个宇宙的种种特性,包括各个基本自然常数”。
【出品人】蔡欣
【节目编辑】何润哲 以禾
【后期制作】广岛乱
【音乐】
片头 DTlina - LoFi Chill
片尾 AURA.Pote - Lazy Man
【视觉设计】孙晓曦 李旭照

7 snips
Oct 20, 2022 • 1h 33min
126 诺奖得主安妮·埃尔诺,不是你想象的那种法国女作家 | 陆一琛&宗城
2022年10月6日,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出生于1940年的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对于绝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这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安妮·埃尔诺是谁?诺奖为什么选择了她?一周前,跳岛FM的主播何润哲请到两位长期关注埃尔诺作品的嘉宾,北京大学、巴黎索邦大学博士陆一琛及青年小说家宗城,在直播活动中就大家好奇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
由于埃尔诺在中国的译介相当有限,缺乏资料,自诺奖公布以来,媒体第一时间的报道大多聚焦在几个关键词上,如“自传性”“无人称写作”“阶层跃迁”等等,基于埃尔诺同名作品改编,讨论堕胎问题的电影《正发生》也被频繁提及。可是安妮·埃尔诺真的是一位相信“身体写作”或者“私写作”的小说家吗?“无人称”是否足以代表她的创作风格?拨开层层标签,今天的中国读者将不难在埃尔诺平实的语言中发现,她执着于一遍遍回溯和审视自己的人生,同时也是在致力于挑战资产阶级审美,将文学从固化的制式中解放出来,在愈加不稳定的世界,重新确定自我在社会中的锚点。
嘉宾:
陆一琛,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巴黎索邦大学文学博士。苏州大学法文系副教授,译有《绿眼睛:杜拉斯与电影》等。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来自广东湛江的“外省人”,主理播客《席地而坐》。
主持:
何润哲,跳岛FM策划编辑,正在经历社会化的法语人。
时间轴:
02:35 安妮·埃尔诺创作史:现实版“我的天才女友”
10:56 诺奖选择一位写堕胎的女作家,是“格局小了”?
25:43 用《回归故里》做参考读埃尔诺:是否要用父母的语言写作,是一种意味深长的选择
42:35 与其说埃尔诺是法国版“小镇做题家”,不如说她是“小镇读书家”
62:32 中国读者想了解埃尔诺,从代表作《悠悠岁月》开始会太困难吗?
69:36 “无人称”指向女性的集体意识,也指向消除了特殊性的个体
79:08 诺奖频频垂青非虚构作家,小说的出路在何方?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安妮·埃尔诺作品
有中文译本的作品:《位置》(La Place,新译名《一个男人的位置》),《一个女人》(Une femme,新译名《一个女人的位置》),《羞耻》(La Honte),《悠悠岁月》(Les années)
暂无中译本的作品:L'Événement, La vie extérieure,Retour à Yvetot, Regarde les lumières mon amour, Jeune Homme
布尔迪厄(1930-2002),当代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思想家和文化理论批评家。节目中提到他的《区分》《实践感》。
乔治·佩雷克(1936-1982),法国当代著名的先锋小说家。节目中提到他的Je me souviens,《物:六十年代纪事》《人生拼图版》。
埃莱娜·西苏(1937-),法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戏剧家和文学理论家之一。代表作《美杜莎的笑》(Le rire de Méduse et autres ironies)。
萨曼·鲁西迪(1947-),英国著名作家。代表作《午夜之子》。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1894-1961),法国小说家、医生,真名路易·费迪南·戴都什。代表作《长夜行》。
西蒙娜·薇依(1927-2017),曾任法国卫生部长,推动堕胎合法化的重要人物。
莫迪亚诺(1945-),法国小说家,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暗店街》。
罗兰·巴特(1915-1980),法国作家、思想家、社会学家、社会评论家和文学评论家。节目中提到他的《明室》以及其中“刺点”的概念。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白俄罗斯记者,散文作家。代表作《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W. G. 赛巴尔德(1944-2001),德国作家与学者。代表作《土星之环》。
托卡尔丘克(1962-),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当代欧洲重要作家、波兰国宝级作家。代表作《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书籍
《回归故里》[法] 迪迪埃·埃里蓬
《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爱尔兰] 萨莉·鲁尼
《性差异的伦理学》[法] 露西·伊利格瑞
《重返巴黎地铁》[法] 马克·欧杰
《巴黎地铁上的人类学家》[法] 马克·奥热
《我的天才女友》[意] 埃莱娜·费兰特
【出品人】蔡欣
【节目编辑】何润哲 以禾
【后期制作】广岛乱
【音乐】
片头 DTlina - LoFi Chill
片尾 AURA.Pote - Lazy Man
【视觉设计】孙晓曦 李旭照

Oct 13, 2022 • 1h 12min
125【自由潜水】买房女子图鉴:什么都不如一间自己的房?
伍尔夫曾如是说过:“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那么她必须拥有两样东西,一样是金钱,另一样是一间自己的房间”。一百年后的今天,可能不是每个女人都想写小说,但一间舒适的、安全的、不受打扰的房间,却是每个人都依然渴望拥有的。
跳岛的第38期节目曾聊过令人头疼的租房,本期谈天说地的「自由潜水」栏目,跳岛的常驻主播于是邀请到编辑希颖和漫画作者亦心,决定来挑战一个更为恐怖的问题:买房。三人从漫画《想在东京买个房子》说起,聊了聊单身女性的买房梦。漫画女主人公沼越幸,二十六岁,月工资折人民币一万,她要如何在大城市靠自己买下一套房?单身女性想要在大城市买个房,会有多难?买了房的女性,在婚恋市场上会遇到哪些新难题?伍尔夫的“女子房产说”在今天还适用吗?没有房,就没法拥有安稳幸福的人生吗? “一间自己的房间”,究竟意味着什么?
也许房子无法专门为女性而设计,但其中的物品可以。在职场打拼的女性需要对自己好一点,努力拥有自己的房子的女性也该考虑每一个细节。
袖山 「Lapel人体工学椅」专为女性设计,参照中国成年人体尺寸,收集女性身形数据以及工作中的动态数据。在自感知体重底盘的基础上,针对 90% 的女性端坐时的坐深 46 到 48 厘米进行设计,不卡不压,让身体始终能贴合 S 型椅背。椅脚前端平直,专为娇小女生设计,让脚部始终能稳稳踏住。坐垫的曲面设计能让血液充分流动,网布选用进口 PP 材料,不闷汗,没有裙子被粘住的尴尬,孕妇也能放心使用。
【本期潜水成员】
陈希颖,出版品牌明室创始人、主编。策划编辑有《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黑箱》等。
亦心,漫画家、漫画编辑、漫画爱好者。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珍妮特·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时间轴】
03:15 “业余爱好:研究户型图”:一部关于单身女性买房的日本漫画为什么会戳中我们?
11:25 买房or租房?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分别怎么选?
17:18 日本的女性漫画创作者,正在用文化对抗文化,拒绝做欲望的象征
25:43 从申请贷款到装修攻略,我们也需要一个“女性购置住宅应援会”!
38:22 你可以接受女生买房,男生拎包入住的模式吗?
47:45 再论伍尔夫的“女子房产说”:女性必须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吗?拥有不了怎么办?
62:00 向日本的姐妹们学习:女性主义可以回归日常,“从零开始”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名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作家。代表作《到灯塔去》《达洛维夫人》。
上野千鹤子(1948- ),日本学者。代表作《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厌女》。
田房永子(1978- ),日本漫画家。代表作《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妈妈也是人》。
冈崎京子(1963- ),日本漫画家。代表作《我很好》《恶女罗曼死》。
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小说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书籍及文章
《想在东京买个房子》[日] 池边葵
《单身女性的时代》[美] 丽贝卡·特雷斯特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日] 上野千鹤子
《始于极限》[日] 上野千鹤子
《一个人的老后》[日] 上野千鹤子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日] 上野千鹤子
《厌女》[日] 上野千鹤子
《第二性》[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
《美国夫人》[美]希登费尔德
【出品人】蔡欣
【节目编辑】何润哲 Yixin
【后期制作】广岛乱
【音乐】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李旭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