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合时宜
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合时宜》是一档由几位穿梭在不同时区的媒体人共同创立的谈话类播客。它以跨文化的视野和女性的视角,探讨当下中国年轻人最关注的公共议题、文化现象与生活方式。
Episodes
Mentioned books
Oct 24, 2020 • 1h 30min
重塑敌友:美国大选将如何影响我们今天的世界
【主播的话】再过两周,美国就将迎来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这场选举将给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在美国以外的世界各国又是怎么样看待这场选举的?这期节目里,我跟两位朋友:美国政治观察家Talich和俄罗斯观察家宾路尘聊了聊美国大选的国际影响。本期节目是由不合时宜与《美轮美换》播客联合制作的一期特别节目。欢迎对美国大选感兴趣的听众朋友们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关注《美轮美换》播客,了解最一手的大选观察。【主播】王磬(旅欧媒体人,微博@王磬) Talich(美国文化爱好者)路尘(俄罗斯政治长期爱好者,微博@路尘_把名字改短) 【本期剧透】03:00 欧洲为什么之前不看好拜登?欧洲人的桑德斯情结。12:20 欧洲主要国家对于美国大选的基本看法是怎么样的?三种情况23:50 如果Trump连任,欧洲准备如何迎接接下来的四年?30:45 Trump对于俄罗斯政府来说意味着什么?42:00 为什么美国频频爆出乌克兰相关丑闻?1:07:15 如果拜登当选,欧美关系还能回到过去吗1:19:50 俄罗斯事务与欧洲事务的媒体、智库推荐【相关资料】Brookings Seminar: Foreign policy and the 2020 election: Implications for EuropeCargenie Moscow CenterMeduzaeuronewsPolitico EuropeFinancial TimesBruegelEuropean Policy Centre【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Talich、CC【制作总监】王若弛【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Oct 17, 2020 • 1h 42min
同性恋的污名、想象,以及现实
【主播的话】这期我们从“成都MC” 事件引发的舆论争议,系统聊了聊性少数群体在国内被审视、消费和污名化的复杂处境。一方面,性少数群体现实中的生存和权益空间在收缩,另一方面,公众对TA们的想象又带着猎奇、美化或误解的滤镜。那些更符合主流文化审美、迎合异性恋生活方式的“阳光中产好gay”赢得了赞美,可另一方面,很多同性恋也被这种内部的审美霸权压制和伤害。在这期节目里,我们诚恳地回应了围绕性少数群体那些流行的争议和误读,也梳理了几十年来同志权益运动在国内的变迁与发展。【主播】孟常(微博@孟常) 【嘉宾】Alexwood,「BIE别的女孩」主理人(微博@BIE别的女孩 ) 杨一,忽左忽右、去现场主播(微博@杨一1)小铁,北京同志中心主任【本期剧透】03:50 网称成都 MC 事件梳理:文章剽窃、同志狂欢季、HIV 传播、性少数性空间的(再一次)压缩11:10 这次曝光透露出的两面性:一方面性少数的可见度在网络上受到控制和压制,另一方面,猎奇的目光也更加强烈,“为什么同样性质的大部分异性恋场所却被保护得很好?”13:10 同志群体对性行为接受度更高,这是一个迷思吗?“同志群体可能被所谓的公序良俗约束更少,而对性爱的表达更接近性爱本身,但是异性恋之间的玩法一点都不少,但是因为同性的关系,让性行为在大众眼中显得特别而已”,这其实就是一种性的霸权17:10 关于性等级和学者 Gayle Rubin 提出的 Charmed Circle:处于内环的性行为是 “好” 的 sex,外环是 “坏” 的 sex(具体请自行查找这个概念);而曾经被视为 “坏” 的 sex 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在这个等级上发生变化,比如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在变高,以及一些好 gay 们虽然是同性恋,但是性实践上因为很 “乖”,在这个性秩序上也可以 “提高地位”20:10 迎合异性恋生活方式和审美的同性恋们:阳光中产同性恋(阳光积极正直好gay,简称阳积正),以及 heteronormativity 和相对的概念 homonormativity;事实上很多同性恋也被这种内部的审美霸权压制和伤害,比如 “娘” 的、不够健美的、不符合 “主流” 形象标准的 —— 而这可能恰恰是异性恋主导社会的同化结果27:50 异性恋想象中的同志都是绝美和妖娆的?“你长得这么平凡,怎么可能是 gay”;“gay 都很有品味,都好看” 这个迷思是一个双刃剑,在 “正面化“ gay 的同时,也会边缘化不符合 “标准” 的 gay —— 这种过度的(自我)美化或许正是性少数群体不够被接纳的信号34:30 同理,lean in 式的 “女权主义” 也可能导向同样的等级:这么艰难的环境,我可以克服还可以成功,为什么你不可以?37:10 “gay蜜” 这个称呼的背后,可能是边缘身份的 “姐妹” 同盟感,但也可能只是一种社交货币41:50 性少数和女权运动之间的互动和张力42:50 本国同志运动权益进步一览1:苏联的影响和意识形态的变迁 50:00 关于同志的线下场所的重要性:关于东单公园、“渔场”、“干点”、“湿点“、前 app 时代,“彼此识别” 和 MC 之类的线下空间56:50 可男同性恋之外,拉拉和跨性别又有什么线下空间呢?这其中的性别差异在哪里?(强行插播一下,我们的月份派对 “鸡兔同笼” 正是给女孩及性少数打造的社区空间,本月派对就是10月22日下周四!详情请看今日次条推送!)61:10 对于性少数来说,“本来就没有几个(能够彼此识别的)安全空间,现在还越来越少”,尤其对于年长的同性恋65:50 本国同志运动权益进步一览2:去罪化,95年民营互联网发展和世妇会,民间组织的发展,2000年后的同志社群,2010年后组织的专业化,2014年后空间的进一步紧缩以及机构的进一步垂直化;性少数至今仍处于 “政治贫困”,但是同时,已经有很多案例推动了法律公正的进程71:50 关于 “扭转治疗”,在本国仍非常普遍,在 “西方” 也没有断绝75:30 “身份认同要好”(即自我认同自己的性少数身份且出柜),为什么这一点对于很多性少数公益从业者在伴侣的选择上很必要? 76:50 但是 “出柜” 这件事尤其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下更加复杂:一定要踹开柜门吗?“你想要达到的并不是改变老一辈对于 lgbtq 的认知,而是让 ta 们接受你这段(同性)关系”;“出柜出不好,也是对家人的伤害”85:10 形婚和骗婚的区别,以及形婚和多元成家的关系86:00 出柜的重要性和迂回可能(提及吉野贤治的著作《掩饰》,由朱静姝翻译);各种失败的出柜经验95:20 “一个足够接受自己身份的性少数 个体,是绝对不会选择骗婚的”96:50 安全性行为和自我认同程度是相关的,“身份认同低的性少数个体,抗击社会压力能力会相对低,自我效能感也会比较差,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 ta 对安全性行为的实践”99:00 “HIV 尤其在中国不是一个同性恋的问题,异性恋感染人数也非常多”;以及关于 PrEP(HIV 暴露前预防) 【本期音乐】片头曲:Setting Sail - Various Artists,Gary Clark,John Carney 片尾曲:People Talking - Robert John Ardiff【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CC【制作总监】王若弛【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Oct 9, 2020 • 58min
往期回顾 | 在旅行的未知里 重新确认自我
【主播的话】本期节目首发于2020年4月11日。在不能旅行的日子里,我们怀念可以满世界跑的日子。过去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但世界当今的面貌却让人意识到,这些理所当然让人想念,也值得珍惜。这期节目我们从记忆中的意大利出发,聊到了这些年中印象深刻的旅行记忆和我们对旅行本质的思考。去过几十个国家的@孟常 聊了聊自己在过去十年间发生变化的旅行观。刘子超在《午夜降临前抵达》中有一句话我很喜欢——“真正的旅行绝不仅是见证美妙的奇观,同样应该见证沉闷与苦难。仅仅是了解到‘世界上还有人在这样生活’,就足以令内心辽阔起来。”希望这期节目能为无法出行的听众们,带去美好的想象和自由的清风。【主播】若含(微博@X_Ruohan) 孟常(微博@孟常) 王磬(微博@声几又石) 【本期剧透】02:40-11:42 我们对于意大利的记忆和印象11:42-15:47 身处欧洲的 Qing 聊了聊欧洲目前的交通现状17:08-21:11 去过的旅行地和你是否有意思是不能划等号的22:00-24:00 旅行最迷人的部分是丢入那些未知的经验之中24:00-27:14 为什么我们说 Tinder 是最好的旅行 App 27:14-30:10 Qing 印象深刻的旅行——拜访齐泽克之外收获的友谊之旅30:10-34:27 Ruohan 印象深刻的旅行——和一群天南海北的同龄人游学34:48-43:24 与人同行和独自出发43:24-结尾 我们为什么要旅行?为什么我们钟爱记者式的旅行【延伸资料】《午夜降临前抵达》 刘子超《旅行的艺术》 阿兰·德波顿现代主义绘画大师 爱德华·霍普【本期音乐】Amerigo - Patti SmithStay Alive - Jose Gonzalez【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Tako【制作总监】王若弛【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Oct 2, 2020 • 1h 14min
关于女性处境,自由生活的一次漫谈
【主播的话】这次节目算是一次关于哲学、文学与现实生活的漫谈。我和胡桑老师从最近读过的一本名为《送奶工》的女性主义作品聊起。这本书是 2018 年的库克奖获奖作品,由北爱尔兰作家安娜·伯恩斯创作。讲述的是一个 18 岁的女孩,仅仅是因为她喜欢边走路边读书,而被一个代号叫做“送奶工”的人跟踪。结果在整个社区被人们诋毁。那些原本应该拯救她的亲人却熟视无睹。这两天,在微博上看到拉姆的新闻以及和女性有关的一系列暴力事件,深感这背后隐秘的联系,只是现实比小说还要残酷无数倍。我们在节目中谈到小说中的一句话:“如果没有人对你的身体施加暴力,没有人用赤裸裸的语言公开侮辱你,没有人露出嘲弄你的表情,那就等于什么也没有发生,你又怎么可能遭到什么也没有的攻击呢?” 这几天让我感到无比讽刺的是,在现实中,即使是遭遇了严重的身体暴力,也可能等于什么也没发生。女性的处境需要不断被提及、被反思。每个人都应当大声疾呼,否则我们每个人都会持续不断地身处在所有或隐形,或显性的暴力之中。【主播】若含(微博@X_Ruohan) 【嘉宾】胡桑,任教于同济大学中文系。译者、诗人。作品有《惶然书》《赋形者》(微博@胡桑)【本期剧透】03:00 《送奶工》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介绍07:30 书中几个有趣的主题:为什么书中的人物都没有名字?为什么女性在社区中无法被拯救?11:20 女主和准男友之间真挚的感情,在整个社区看来反而是出格的12:39 分享我们各自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和现实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16:44 社会中的各种问题,是几千年来传统社会遗留下来的问题。以前我们没有渠道在网络上集中的讨论和展示出来20:15 若含分享自己作为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的压抑瞬间24:10 胡桑老师在成长经历中目睹到的对于女性个体的压迫25:50 胡桑老师的学思经历,以及他对于女性主义身份的思考33:37 Trevor Noah 的故事,母亲在培养一个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孩子上所发挥的作用35:47 意识形态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男性也同样被男权社会的法则所压抑36:29 北爱尔兰是整个英国最保守的地方,作家所处的环境和他们作品内容间的联系37:32 传统力量对于现代人的束缚无处不在,但在具体历史成因上还是有所不同41:37 爱尔兰岛上为什么能诞生如此之多的文学巨匠?46:19 为什么欧洲文学让我们感到洗敬?46:48 作为哲学老师,胡桑老师如何看待年轻人是否自由的问题?48:26 曾经是一个美学时代,现在是一个伦理时代51:00 享乐主义在年轻人中渗透得很快,正因为单纯所以困惑52:27 若含补充:困惑还来源于可能性不断在变少的一种现状55:00 我们曾经许诺的自由的未来没有实现,而且加剧了困境55:31 从哲学眼光来寻找人的自由可能在哪里?61:35 我们需要更久远的、更绵延的力量——1)一个更自由的人需要学习经典:心智训练 2)不要孤独地活着,力量在连接中形成 3)谦逊,不要动用权力的力量63:11 亚里士多德:沉思的生活67:08 写诗也会让人更自由【相关资料】安娜·伯恩斯《送奶工》特雷弗·诺亚《天生有罪》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丹尼尔·克莱恩《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本期音乐】片头曲:This Feeling - Alabama Shakes 片尾曲:Che m'importa del mondo - Rita Pavone【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韩韩【制作总监】王若弛【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Sep 25, 2020 • 1h 5min
中文写作者多去看世界,未来也会有自己的《纽约客》
【主播的话】数月之前我们曾聊过一期关于旅行的节目。里面提到了旅行作家刘子超在《午夜降临前抵达》里的一句话,引起不少听众的共鸣:“真正的旅行绝不仅是见证美妙的奇观,同样应该见证沉闷与苦难。仅仅是了解到“世界上还有人在这样生活”,就足以令内心辽阔起来。”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了刘子超本人,聊了聊旅行文学的方法论。如何成为一名旅行文学作家?如何设计一趟严肃的旅行?如何与旅行过程中的陌生人迅速打成一片?如何应对旅行时的孤独时刻和危险时刻?中国的旅行作家可能有怎样的财务支持?为什么旅行文学对于崛起中的中国非常重要?我们还谈到了中文写作者在这个加速时代里的独特角色:“这是一个中文写作者机会很多的年代。你写的东西在中文世界里都没人写过。年轻作家应该多出去走,用脚步丈量世界,未来我们也会有自己的《纽约客》。”(欢迎去爱发电或微信公众号打赏,请我们喝杯咖啡)【主播】若含(微博@X_Ruohan) 王磬(微博@王磬) 【嘉宾】刘子超,旅行作家,著有《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的旅程》《午夜降临前抵达》《沿着季风的方向》(微博@刘子超 )【本期剧透】4:23 刘子超是如何从记者走上旅行作家道路的5:55 疫情以来在国内重新旅行有什么样的新经验7:05 “圈地现象”:旅行变得越来越困难,是旅游而不是旅行12:03 被人工制造出来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特色14:32 欧洲的反游客、反增长浪潮17:45 “开发”与“过度开发”的平衡点?保留旅行的可能18:40 对旅行的见解在消退,为什么?19:05 “他们的生活,哪怕再遥远,也与我有关”20:40 抱着写作目的去旅行 感觉会不一样23:26 哪些是旅行之后、作为旅游者想再去一次的地方?24:47 一趟严肃旅行之前的准备流程有哪些?27:27 决定要将一段旅程写成作品,有什么样的框架?29:00 对一个地区的理解积累够了,才会安排去旅行31:05 旅行作者的春秋笔法?33:34 旅行写作与记者采访不一样的地方35:40 “跟任何一个人的接触都不会白费”35:52 旅行中遇到陌生人,是否更容易贴标签?36:38 “旅行永远是尽力找最佳的过程,但它可能不是客观意义上的最佳”37:41 语言是问题吗?中亚人为什么普遍英语好?“苏联解体后想抓住一个新世界”38:38 “写作是找到能跟你做有效交流的人”40:38 被全球化抛弃的中亚,人们对未来有愿景吗41:19 在中亚的中国痕迹?“中国是隐形的存在,影响在生活的暗流之下”45:05 一个“游手好闲”的中国人46:41 旅行时是否是更“打开”的状态?有新的人设吗?47:26 旅行中的孤独时刻和危险时刻52:16 采访对象对于被写进故事的回应54:13 大潮还是在往前走,但我们现在正经历回调56:36 回到家以后的写作节奏?亚寒带体质58:55 旅行文学者的财务支持60:03 中文写作者的黄金时代?用脚步去丈量,未来我们也会有自己的《纽约客》【本期音乐】片头曲:She Was Running - Max Rich片尾曲:A Day at a Time - Ellie Goulding【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CC【制作总监】王若弛【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 、喜马拉雅收听。【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Sep 19, 2020 • 1h 25min
速朽的时代里,连音乐也是996化的
【主播的话】我们厌倦了哪个乐队更牛X这样无聊的口水仗,想要(假装)客观地聊聊音乐审美这件事,或者说,音乐的「金线」在哪里。找来了两位朋友,都在音乐行业深耕了十几年:孙大猴左手拨和弦玩乐队,右手写行业的深度报道;包大师十几年前就开始写乐评、做电台,近年还参与修复和转录过几万多张黑胶,发起了一个很酷的音乐计划,闲时在知乎上评论跟音乐有关的争议话题。两位都爱音乐,也懂行业。所谓“好“音乐是客观的吗?什么样的音乐人才能成为传奇、在音乐史上不朽?一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当然跟见识有关,乐评人做出批评,要进入艺术史和风格体系中去。听众未必关心,毕竟不管什么样的音乐,”喜欢就好“,但人却又往往忍不住要参与孰优孰劣的争论和互踩,每个人都发出声音。对于包大师来说,音乐最重要的特质不是有多复杂,是要看”合不合适“,而评价一个人音乐人的成就,要站在艺术史的维度,看TA是否在自身音乐风格上探索得足够远、是否影响了其他的音乐风格、以及是否对TA所处的时代产生足够的影响。在包大师和孙大猴看来,这不是一个音乐的时代了,人们连耐心听完一曲古典音乐的”时间“都没有,音乐都”996化“了。都市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在音乐或艺术的山峰上攀爬是很苦的,音乐人要么疯掉要么撑不住,而最终还在持续表达的人,要坚持用自己的审美尽可能影响更多的人,哪怕不被主流喜欢、不能挣足够多的钱。真诚的音乐永远是时代的表达,是基于自己的生活感受做出的回应和记录。与其说去缅怀已然过去的文化黄金时代,不如回过头来望向我们所处的时代,无论写作、言说、雕塑、绘画、设计还是音乐,你在以自己的方式回应它吗?你在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吗?(欢迎去爱发电或微信公众号打赏,请我们喝杯咖啡)【主播】孟常(微博@孟常) 【嘉宾】梁源,江湖人称包大师,写乐评十六年,知乎争议博主,黑胶音乐平台”2496“主理人(知乎@梁源)孙大猴,洗浴时间主唱,音乐媒体”街声“主笔【本期剧透】03:00 介绍嘉宾07:00 音乐有客观标准吗?「金线」在哪里?12:30 若要比较两个乐队哪个更“好”,乐评人首先得懂两种风格,在一个公平的坐标系里去比较,否则就是偏向大众审美的吃香,流行音乐永远会“赢”。14:20 编曲没有复杂不复杂,只有合适不合适。17:00 听懂音乐这件事要对人有包容心,人随着时间、见识和际遇的变化,一些听不懂的音乐可能突然“听进去了”。20:00 乐评人要深入风格和历史的多个体系评价,这件事可能跟听众没关系,喜欢就好。22:25 孟常:以前听不懂罗大佑哪里好,四十年后才进入他所歌唱和批判的情境。25:30 包大师:要选出“最重要的X首华语音乐”“最重要的X位华语音乐人”,艺术史的角度是第一位的。26:55 举例分析:周杰伦究竟在音乐史上什么位置?35:00 什么样的音乐人可以成为传奇?可能是要运气好……因为水平过线的很多。37:45 包大师:这不是一个音乐的时代。39:50 音乐永恒是时代的表达,不能脱离你的生活,这个时代属于永恒的东西是什么?雕塑、音乐就只是形式而已。真正的艺术发展是需要痛苦,也触及到(人内心)绝对的痛苦。41:30 嘉宾当年对音乐人失望,因为他们都不够努力,把自己当艺术家而不需要苦练技术。43:20 中国大城市现在的状态不能像十几年前一样让人从容地活着了,做音乐或艺术是很苦的,你能撑得住吗?45:45 人们可能只是没听过五条人这种音乐,两位嘉宾都安利了玩具船长。46:50 一个“XX天掌握古典音乐”的时代,你还有“时间”听古典吗?996的时代产出996的音乐。50:00 现在点击量最高的音乐是什么样子?后台数据让人大跌眼镜。一切都下沉了。52:00 音乐不再能影响时代了,但时代周期也缩短了。54:00 忆当年:十几年前纯粹听音乐做音乐的那群人那些事。59:08 写乐评的真正价值在哪里?1:01:00 怎么总感觉当年的老歌比现在的新歌好?是对过往的美化吗?1:06:20 孙大猴:人得活着,你活着就要表达,音乐人也是,哪怕永远不会获得很多人的认可或主流成功,但你要坚持表达自己认同的标准、价值和审美。1:12:00 流媒体、看现场和买黑胶:黑胶复兴了吗?1:17:00 响度战争【本期音乐】片头曲:Learning to Fly - Pink Floyd片尾曲: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 Pink Floyd【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CC【制作总监】王若弛【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Sep 16, 2020 • 58min
谷歌工程师眼中的外卖骑手与科技向善
【主播的话】在上一期的节目中,我们跟嘉宾赵智沉聊了他创办的纽约文化沙龙以及与沙龙有关的文化。今天这期节目的嘉宾仍然是老赵。除了是沙龙的主人,老赵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谷歌的一名软件工程师。几年前,当996的工作文化在中文互联网上引发巨大争议时,老赵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详述了为什么谷歌这样的公司不实行996工作制。我们于是跟老赵聊了聊在谷歌做工程师的体验,以及中美科技企业文化的不同。而正当我们正在剪辑这下半集节目的时候,一篇关于外卖骑手生存现状的调查报道在朋友圈里刷了屏。报道里详尽地展示了作为食物链底端的外卖骑手们如何在平台、资本、算法、消费者和监管的夹缝中求生存,有的人甚至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于是,我们与老赵又进行了二次连线。算法真的可以中立吗?科技真的可以向善吗?以人为中心的算法,为什么这么难?我们对科技的乌托邦想象中,又折射了多少对现实的焦虑?本期节目由新世相赞助播出,如果大家对沈奕斐老师的爱情课感兴趣,可以关注公众号【光之来处】,回复【不合时宜】既可获得课程购买链接。【主播】若含(微博@X_Ruohan )王磬(微博@声几又石 )【嘉宾】赵智沉,谷歌软件工程师,纽约文化沙龙创始人(微博@赵智沉) 【本期剧透】2:27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读后感4:03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消费社会里人如何被异化成只有一个向度6:03 工业时代的关键机械不是蒸汽机,而是钟表,人的行为被时刻表规训8:50 怪兽不会自我修复,必须有外部力量施压:多米诺披萨在美国的诉讼案11:32 算法会如何理解“我愿意多等五分钟”的善意?如何理解“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22:50 在大公司里工作可以避免被异化吗?在谷歌的工作体验26:27 硅谷公司为什么可以不用996?国内科技企业为什么不得不996?30:45 谷歌的公司文化与其他硅谷公司有何不同?32:47 “科技乌托邦”幻想在近几年的坠落,为什么?39:40 谷歌的搜索服务,到底应不应该付费?42:13 “谷歌什么都知道”——是用户需要知道这件事吗?46:02 越来越多的媒体认为是谷歌抢走了它们的广告,该怎么办?51:43马斯克最近的大新闻:科技向善的进度和科技发展的速度是否匹配?【相关资料】《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谷歌工程师自述:为什么谷歌不实行「996」工作制?》【本期音乐】片头曲:Charlie Chaplin - In The City片尾曲:Lauren Daigle - Almost Human【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Nikko【制作总监】王若弛【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Sep 12, 2020 • 1h 19min
多元的爱:在嫉妒和同喜的漩涡里
【主播的话】在之前围绕亲密关系进行讨论的节目中(爱的艺术和亲密关系的公共性、非暴力沟通),我们道尽了寻找爱、陷入爱、失去爱的思考和困惑,也尝试去学习如何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进行真诚而有效的沟通。那么,在现有爱的选项之外,还有其它的可能性吗?我们是否能在自我、ta者和爱的缠绕之间实践出新的想象空间?有没有可能“爱和自由”兼得?于是我们邀请老朋友、《BIE 的女孩》和《别任性》的主理人 Alex 来做客聊多元的爱,Alex是酷儿和性别理论的学术研究者。在节目结尾处,播客 《忽左忽右》和 《去现场》的主播杨一路过(来找我们玩),他作为开放关系的酷儿实践者也做了非常精彩的补充。因此这期成了意料之外的三档播客联动。跟之前的很多期节目一样,我们聊完之后反而更困惑了,觉得议题比想象中更复杂(如沙龙那期节目的嘉宾赵智沉所说,这反而是好事)。无论多元的爱还是开放的亲密关系,绝非能够完美解决传统单偶制关系中那些烦恼的“Easy 模式”,恰恰相反,它给那些先锋的实践者带去了更多现实和精神上的挑战,传统亲密关系中的问题仍会存在并无限放大。开放关系是人面对自我内心真实感受而非外界规范的努力,是对更复杂、更非标准化的亲密关系的探索,也自然对其实践者提出了远远更高的要求:沟通、尊重、同理心,还要与嫉妒心作战。有人找到了真正的快乐和解放,也有人只是打着幌子的伪信徒。在你下道德或事实判断之前,可以先听下我们这一场掰开揉碎了的客厅畅谈。【主播】若含(微博@Ruohan_zzz) 孟常(微博@孟常) 【嘉宾】Alexwood,「BIE别的女孩」主理人(微博@BIE别的女孩 ) 杨一 ,忽左忽右、去现场主播(微博@杨一1 )【本期剧透】02:43 开放关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答:其实不是一种关系)05:38 大家对于开放关系的两极化的态度:美好的幻想和 “渣” 的污名,为什么都不对?07:30 人们是出于什么原因进入开放关系?(答:都不一样,可能是原生的感情需求,也可能出于更价值取向的尝试 —— “为什么不行?我就想看看行不行”)09:13 开放关系有一些基础原则(坦诚、尊重、同意),但具体规则该是什么样子,是由关系的参与者(无论是几个)共同制定的,可能永远动态10:00 为什么关系中(性别)权力平等是一个真正良性的开放关系的前提:如 “换妻” 这种 “开放关系” 有什么问题?14:00 开放关系可能是怎么被提出的?什么阶段能 open?15:43 开放关系反而是比单偶制更复杂的更艰难的亲密关系?16:28 也的确不乏以开放关系为名,行性骚扰之实的某些(男)人,尤其是知识圈和艺术圈,他们的杀手锏通常为(对女孩说):“没想到你这么保守”20:10 关于嫉妒,不嫉妒可能吗?什么时候可能?关键词:“同喜”—— 我们并非只可能为了伴侣嫉妒,也可能为了 ta 们快乐而开心23:33 来了来了,说说萨特和波伏娃这对著名的开放伴侣(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俩人的例子真的不是普通人能复制的)26:00 为什么现实操作中,(异性恋)情侣谈开放关系那么难?或者说想谈论另类关系很难?30:13 另外一些名人的开放关系例子,如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这个女人的故事太精彩了);以及林徽因的关系可能也有这种色彩31:28 为什么很多男人不能接受自己的女性伴侣找其他男性对象,但如果新的对象是女性就又可以了?35:28 异地恋情侣其实可能出于陪伴的情感需求更有动力进行开放关系, 两边不耽误听起来挺好,但可能有什么隐患?有一个主伴侣的开放关系是不是更稳固一点?41:00 觉得现有一对一关系难以经营/令人厌倦,这恐怕不是打开关系最好的出发点,因为这时候的心态可能就是想分手(但有点舍不得),那么开放了也就很可能导致分手;开放关系从来不是一个 easier way out,而是反而要付出更多42:43 如果只是在 dating 状态,date 多于一个人需要有道德包袱吗?需要坦诚 “交待” 吗?45:53 lgbt酷儿的亲密关系是否对排他性的异性恋关系,或对打开 heteronormative 的感情模式有所启发?heteronormative 怎么理解?这和多元成家又有什么关系?50:30 酷儿又应该如何定义?(在我看来,泥塑就是一种酷儿化实践)直男可以是酷儿吗?(“直男” 在社会话语中已经不再指向生理性的性别/性取向描述,而是指某种心态/审美/思考方式)55:00 有些良好的开放关系反而能让原有的关系变得更亲密,质量更好,为什么?The ONE 是一个迷思,真的有 “另一半” 这么回事吗?亲密伴侣真的应该并可以实现我们所有的情感需要吗?59:00 杨一加入对话,作为酷儿的开放关系实践者,分享为什么他跟现任选择了开放关系(“不安全感反而是来自偷偷摸摸的遮掩”);同志圈很多 couple 对与开放关系有什么异于直人的理解和操作?65:13 很多酷儿人群对感情的建立只能靠自己和伴侣去制定属于自己的原则和规则,因为已经在社会观念和法律上被排除在直人主导的世界之外了(“既然我的性取向已经是弯的,那我愿意让我的价值观(比异性恋的感情观)更往前走一步,不妨一试”;“不过很多中国的同性恋人群对感情和家庭的观念是很保守的”)70:00 只是为了心里好受,或者跟对方扯平而自己也去开放和打炮,这种开放关系可能也会破产72:13 “人是有玩够这一天的,该玩的时候就好好玩,不要压抑”,很多人的中年危机可能就是因为觉得 “白活了”【拓展阅读】《开放关系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作者Alexwood【本期音乐】片头曲:Owe You Nothin’ - Robin Loxley Ja 片尾曲:Que Sera Sera - Doris Day【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CC、Nikko 【制作总监】王若弛【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Sep 4, 2020 • 50min
公共沙龙:一场流动的思想盛宴
【主播的话】创立《不合时宜》这个播客的愿景之一是:我们三个主播都希望能搭建一个在线沙龙,把身边有趣的、不合时宜的朋友都邀请来播客里分享他们的故事和观点。我们都被沙龙这种形式深深地吸引:它带来思想的自由交锋,也促成知识的慷慨交换;哈贝马斯曾盛赞沙龙在建构公共空间里的重要作用。历史上的欧洲,沙龙曾扮演打破阶层壁垒的角色,文人不只为皇室而作诗;今天的全球各地,各式各样的沙龙仍然在努力地打破各种壁垒,学科的、智识的、立场的......接下来这两期节目的嘉宾是一位真正的沙龙主人。物理博士赵智沉是谷歌的一位软件工程师,2013年他用业余时间在纽约创办了“纽约文化沙龙”,至今已经举办了近两百场活动,嘉宾横跨各行各业,从量子物理专家到脱口秀演员再到政治学家,几乎无所不包。这期节目里我们将重点聊聊沙龙文化:在海外做华语沙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为什么是纽约这座城市?组织一个沙龙需要怎样的条件?为什么在今天我们要来重谈沙龙精神?下期节目里我们还将继续跟赵智沉的探讨科技相关的话题,谷歌工程师的工作体验,科技的善与恶等。Stay tuned。【主播】若含(微博@Ruohan_zzz) 王磬(微博@声几又石) 【嘉宾】赵智沉,谷歌软件工程师,纽约文化沙龙创始人(微博@赵智沉) 【本期剧透】02:05 开场介绍,嘉宾介绍:纽约文化沙龙创始人赵智沉04:18 纽约文化沙龙的内容以及缘起,北大元培的影响09:12 Qing参与纽约文化沙龙的体验和感受10:55 纽约文化沙龙为什么会刻意避开实用话题的需求,为什么在赵智沉看来,元培学院当时的计划是失败的?16:45 赵智沉在物理学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求职工作的历程和心得19:45 印象最深刻的沙龙故事是什么?做沙龙对于我们个人的改变24:30 沙龙的历史:最早来自 16/17世纪的法国,含义就是大房子里的待客厅27:55 在我们各自心目中,是如何理解沙龙精神?35:42 播客也像是一个在线的沙龙36:00 沙龙在历史上打破知识壁垒的演进历程39:25 在海外做一档话语沙龙的挑战和机会45:00 对于想做沙龙的朋友的建议【本期音乐】片头曲:Long Lost Penpal - Hello Saferide片尾曲:Miss Misery - Danny Elfman【相关资料】《公共领域的结构性转型》哈贝马斯《谷歌工程师自述:为什么谷歌不实行「996」工作制?》Black Lives Matter系列讲座【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韩韩【制作总监】王若弛【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 、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Aug 28, 2020 • 59min
白俄罗斯的“二手时间“
【主播】王磬(微博@声几又石) 孟常(微博@孟常) 【主播】路尘,俄罗斯观察家(微博@路尘_把名字改短) 【相关资料】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二手时间》【本期音乐】This Is Not A Song, It's An Outburst: Or, The Establishment Blues - RodriguezSugar Man - Rodriguez【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CC【制作总监】王若弛【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 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 收听。【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