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时宜 cover image

不合时宜

Latest episodes

undefined
Sep 25, 2020 • 1h 5min

中文写作者多去看世界,未来也会有自己的《纽约客》

【主播的话】数月之前我们曾聊过一期关于旅行的节目。里面提到了旅行作家刘子超在《午夜降临前抵达》里的一句话,引起不少听众的共鸣:“真正的旅行绝不仅是见证美妙的奇观,同样应该见证沉闷与苦难。仅仅是了解到“世界上还有人在这样生活”,就足以令内心辽阔起来。”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了刘子超本人,聊了聊旅行文学的方法论。如何成为一名旅行文学作家?如何设计一趟严肃的旅行?如何与旅行过程中的陌生人迅速打成一片?如何应对旅行时的孤独时刻和危险时刻?中国的旅行作家可能有怎样的财务支持?为什么旅行文学对于崛起中的中国非常重要?我们还谈到了中文写作者在这个加速时代里的独特角色:“这是一个中文写作者机会很多的年代。你写的东西在中文世界里都没人写过。年轻作家应该多出去走,用脚步丈量世界,未来我们也会有自己的《纽约客》。”(欢迎去爱发电或微信公众号打赏,请我们喝杯咖啡)【主播】若含(微博@X_Ruohan) 王磬(微博@王磬) 【嘉宾】刘子超,旅行作家,著有《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的旅程》《午夜降临前抵达》《沿着季风的方向》(微博@刘子超 )【本期剧透】4:23 刘子超是如何从记者走上旅行作家道路的5:55 疫情以来在国内重新旅行有什么样的新经验7:05 “圈地现象”:旅行变得越来越困难,是旅游而不是旅行12:03 被人工制造出来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特色14:32 欧洲的反游客、反增长浪潮17:45 “开发”与“过度开发”的平衡点?保留旅行的可能18:40 对旅行的见解在消退,为什么?19:05 “他们的生活,哪怕再遥远,也与我有关”20:40 抱着写作目的去旅行 感觉会不一样23:26 哪些是旅行之后、作为旅游者想再去一次的地方?24:47 一趟严肃旅行之前的准备流程有哪些?27:27 决定要将一段旅程写成作品,有什么样的框架?29:00 对一个地区的理解积累够了,才会安排去旅行31:05 旅行作者的春秋笔法?33:34 旅行写作与记者采访不一样的地方35:40 “跟任何一个人的接触都不会白费”35:52 旅行中遇到陌生人,是否更容易贴标签?36:38 “旅行永远是尽力找最佳的过程,但它可能不是客观意义上的最佳”37:41 语言是问题吗?中亚人为什么普遍英语好?“苏联解体后想抓住一个新世界”38:38 “写作是找到能跟你做有效交流的人”40:38 被全球化抛弃的中亚,人们对未来有愿景吗41:19 在中亚的中国痕迹?“中国是隐形的存在,影响在生活的暗流之下”45:05 一个“游手好闲”的中国人46:41 旅行时是否是更“打开”的状态?有新的人设吗?47:26 旅行中的孤独时刻和危险时刻52:16 采访对象对于被写进故事的回应54:13 大潮还是在往前走,但我们现在正经历回调56:36 回到家以后的写作节奏?亚寒带体质58:55 旅行文学者的财务支持60:03 中文写作者的黄金时代?用脚步去丈量,未来我们也会有自己的《纽约客》【本期音乐】片头曲:She Was Running - Max Rich片尾曲:A Day at a Time - Ellie Goulding【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CC【制作总监】王若弛【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 、喜马拉雅收听。【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undefined
Sep 19, 2020 • 1h 25min

速朽的时代里,连音乐也是996化的

【主播的话】我们厌倦了哪个乐队更牛X这样无聊的口水仗,想要(假装)客观地聊聊音乐审美这件事,或者说,音乐的「金线」在哪里。找来了两位朋友,都在音乐行业深耕了十几年:孙大猴左手拨和弦玩乐队,右手写行业的深度报道;包大师十几年前就开始写乐评、做电台,近年还参与修复和转录过几万多张黑胶,发起了一个很酷的音乐计划,闲时在知乎上评论跟音乐有关的争议话题。两位都爱音乐,也懂行业。所谓“好“音乐是客观的吗?什么样的音乐人才能成为传奇、在音乐史上不朽?一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当然跟见识有关,乐评人做出批评,要进入艺术史和风格体系中去。听众未必关心,毕竟不管什么样的音乐,”喜欢就好“,但人却又往往忍不住要参与孰优孰劣的争论和互踩,每个人都发出声音。对于包大师来说,音乐最重要的特质不是有多复杂,是要看”合不合适“,而评价一个人音乐人的成就,要站在艺术史的维度,看TA是否在自身音乐风格上探索得足够远、是否影响了其他的音乐风格、以及是否对TA所处的时代产生足够的影响。在包大师和孙大猴看来,这不是一个音乐的时代了,人们连耐心听完一曲古典音乐的”时间“都没有,音乐都”996化“了。都市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在音乐或艺术的山峰上攀爬是很苦的,音乐人要么疯掉要么撑不住,而最终还在持续表达的人,要坚持用自己的审美尽可能影响更多的人,哪怕不被主流喜欢、不能挣足够多的钱。真诚的音乐永远是时代的表达,是基于自己的生活感受做出的回应和记录。与其说去缅怀已然过去的文化黄金时代,不如回过头来望向我们所处的时代,无论写作、言说、雕塑、绘画、设计还是音乐,你在以自己的方式回应它吗?你在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吗?(欢迎去爱发电或微信公众号打赏,请我们喝杯咖啡)【主播】孟常(微博@孟常)   【嘉宾】梁源,江湖人称包大师,写乐评十六年,知乎争议博主,黑胶音乐平台”2496“主理人(知乎@梁源)孙大猴,洗浴时间主唱,音乐媒体”街声“主笔【本期剧透】03:00 介绍嘉宾07:00 音乐有客观标准吗?「金线」在哪里?12:30 若要比较两个乐队哪个更“好”,乐评人首先得懂两种风格,在一个公平的坐标系里去比较,否则就是偏向大众审美的吃香,流行音乐永远会“赢”。14:20 编曲没有复杂不复杂,只有合适不合适。17:00 听懂音乐这件事要对人有包容心,人随着时间、见识和际遇的变化,一些听不懂的音乐可能突然“听进去了”。20:00 乐评人要深入风格和历史的多个体系评价,这件事可能跟听众没关系,喜欢就好。22:25 孟常:以前听不懂罗大佑哪里好,四十年后才进入他所歌唱和批判的情境。25:30 包大师:要选出“最重要的X首华语音乐”“最重要的X位华语音乐人”,艺术史的角度是第一位的。26:55 举例分析:周杰伦究竟在音乐史上什么位置?35:00 什么样的音乐人可以成为传奇?可能是要运气好……因为水平过线的很多。37:45 包大师:这不是一个音乐的时代。39:50 音乐永恒是时代的表达,不能脱离你的生活,这个时代属于永恒的东西是什么?雕塑、音乐就只是形式而已。真正的艺术发展是需要痛苦,也触及到(人内心)绝对的痛苦。41:30 嘉宾当年对音乐人失望,因为他们都不够努力,把自己当艺术家而不需要苦练技术。43:20 中国大城市现在的状态不能像十几年前一样让人从容地活着了,做音乐或艺术是很苦的,你能撑得住吗?45:45 人们可能只是没听过五条人这种音乐,两位嘉宾都安利了玩具船长。46:50 一个“XX天掌握古典音乐”的时代,你还有“时间”听古典吗?996的时代产出996的音乐。50:00 现在点击量最高的音乐是什么样子?后台数据让人大跌眼镜。一切都下沉了。52:00 音乐不再能影响时代了,但时代周期也缩短了。54:00 忆当年:十几年前纯粹听音乐做音乐的那群人那些事。59:08 写乐评的真正价值在哪里?1:01:00 怎么总感觉当年的老歌比现在的新歌好?是对过往的美化吗?1:06:20 孙大猴:人得活着,你活着就要表达,音乐人也是,哪怕永远不会获得很多人的认可或主流成功,但你要坚持表达自己认同的标准、价值和审美。1:12:00 流媒体、看现场和买黑胶:黑胶复兴了吗?1:17:00 响度战争【本期音乐】片头曲:Learning to Fly - Pink Floyd片尾曲: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 Pink Floyd【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CC【制作总监】王若弛【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undefined
Sep 16, 2020 • 58min

谷歌工程师眼中的外卖骑手与科技向善

【主播的话】在上一期的节目中,我们跟嘉宾赵智沉聊了他创办的纽约文化沙龙以及与沙龙有关的文化。今天这期节目的嘉宾仍然是老赵。除了是沙龙的主人,老赵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谷歌的一名软件工程师。几年前,当996的工作文化在中文互联网上引发巨大争议时,老赵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详述了为什么谷歌这样的公司不实行996工作制。我们于是跟老赵聊了聊在谷歌做工程师的体验,以及中美科技企业文化的不同。而正当我们正在剪辑这下半集节目的时候,一篇关于外卖骑手生存现状的调查报道在朋友圈里刷了屏。报道里详尽地展示了作为食物链底端的外卖骑手们如何在平台、资本、算法、消费者和监管的夹缝中求生存,有的人甚至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于是,我们与老赵又进行了二次连线。算法真的可以中立吗?科技真的可以向善吗?以人为中心的算法,为什么这么难?我们对科技的乌托邦想象中,又折射了多少对现实的焦虑?本期节目由新世相赞助播出,如果大家对沈奕斐老师的爱情课感兴趣,可以关注公众号【光之来处】,回复【不合时宜】既可获得课程购买链接。【主播】若含(微博@X_Ruohan )王磬(微博@声几又石 )【嘉宾】赵智沉,谷歌软件工程师,纽约文化沙龙创始人(微博@赵智沉) 【本期剧透】2:27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读后感4:03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消费社会里人如何被异化成只有一个向度6:03 工业时代的关键机械不是蒸汽机,而是钟表,人的行为被时刻表规训8:50 怪兽不会自我修复,必须有外部力量施压:多米诺披萨在美国的诉讼案11:32 算法会如何理解“我愿意多等五分钟”的善意?如何理解“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22:50 在大公司里工作可以避免被异化吗?在谷歌的工作体验26:27 硅谷公司为什么可以不用996?国内科技企业为什么不得不996?30:45 谷歌的公司文化与其他硅谷公司有何不同?32:47 “科技乌托邦”幻想在近几年的坠落,为什么?39:40 谷歌的搜索服务,到底应不应该付费?42:13 “谷歌什么都知道”——是用户需要知道这件事吗?46:02 越来越多的媒体认为是谷歌抢走了它们的广告,该怎么办?51:43马斯克最近的大新闻:科技向善的进度和科技发展的速度是否匹配?【相关资料】《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谷歌工程师自述:为什么谷歌不实行「996」工作制?》【本期音乐】片头曲:Charlie Chaplin - In The City片尾曲:Lauren Daigle - Almost Human【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Nikko【制作总监】王若弛【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undefined
Sep 12, 2020 • 1h 19min

多元的爱:在嫉妒和同喜的漩涡里

【主播的话】在之前围绕亲密关系进行讨论的节目中(爱的艺术和亲密关系的公共性、非暴力沟通),我们道尽了寻找爱、陷入爱、失去爱的思考和困惑,也尝试去学习如何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进行真诚而有效的沟通。那么,在现有爱的选项之外,还有其它的可能性吗?我们是否能在自我、ta者和爱的缠绕之间实践出新的想象空间?有没有可能“爱和自由”兼得?于是我们邀请老朋友、《BIE 的女孩》和《别任性》的主理人 Alex 来做客聊多元的爱,Alex是酷儿和性别理论的学术研究者。在节目结尾处,播客 《忽左忽右》和 《去现场》的主播杨一路过(来找我们玩),他作为开放关系的酷儿实践者也做了非常精彩的补充。因此这期成了意料之外的三档播客联动。跟之前的很多期节目一样,我们聊完之后反而更困惑了,觉得议题比想象中更复杂(如沙龙那期节目的嘉宾赵智沉所说,这反而是好事)。无论多元的爱还是开放的亲密关系,绝非能够完美解决传统单偶制关系中那些烦恼的“Easy 模式”,恰恰相反,它给那些先锋的实践者带去了更多现实和精神上的挑战,传统亲密关系中的问题仍会存在并无限放大。开放关系是人面对自我内心真实感受而非外界规范的努力,是对更复杂、更非标准化的亲密关系的探索,也自然对其实践者提出了远远更高的要求:沟通、尊重、同理心,还要与嫉妒心作战。有人找到了真正的快乐和解放,也有人只是打着幌子的伪信徒。在你下道德或事实判断之前,可以先听下我们这一场掰开揉碎了的客厅畅谈。【主播】若含(微博@Ruohan_zzz) 孟常(微博@孟常)   【嘉宾】Alexwood,「BIE别的女孩」主理人(微博@BIE别的女孩 ) 杨一 ,忽左忽右、去现场主播(微博@杨一1 )【本期剧透】02:43 开放关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答:其实不是一种关系)05:38 大家对于开放关系的两极化的态度:美好的幻想和 “渣” 的污名,为什么都不对?07:30 人们是出于什么原因进入开放关系?(答:都不一样,可能是原生的感情需求,也可能出于更价值取向的尝试 —— “为什么不行?我就想看看行不行”)09:13 开放关系有一些基础原则(坦诚、尊重、同意),但具体规则该是什么样子,是由关系的参与者(无论是几个)共同制定的,可能永远动态10:00 为什么关系中(性别)权力平等是一个真正良性的开放关系的前提:如 “换妻” 这种 “开放关系” 有什么问题?14:00 开放关系可能是怎么被提出的?什么阶段能 open?15:43 开放关系反而是比单偶制更复杂的更艰难的亲密关系?16:28 也的确不乏以开放关系为名,行性骚扰之实的某些(男)人,尤其是知识圈和艺术圈,他们的杀手锏通常为(对女孩说):“没想到你这么保守”20:10 关于嫉妒,不嫉妒可能吗?什么时候可能?关键词:“同喜”—— 我们并非只可能为了伴侣嫉妒,也可能为了 ta 们快乐而开心23:33 来了来了,说说萨特和波伏娃这对著名的开放伴侣(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俩人的例子真的不是普通人能复制的)26:00 为什么现实操作中,(异性恋)情侣谈开放关系那么难?或者说想谈论另类关系很难?30:13 另外一些名人的开放关系例子,如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这个女人的故事太精彩了);以及林徽因的关系可能也有这种色彩31:28 为什么很多男人不能接受自己的女性伴侣找其他男性对象,但如果新的对象是女性就又可以了?35:28 异地恋情侣其实可能出于陪伴的情感需求更有动力进行开放关系, 两边不耽误听起来挺好,但可能有什么隐患?有一个主伴侣的开放关系是不是更稳固一点?41:00 觉得现有一对一关系难以经营/令人厌倦,这恐怕不是打开关系最好的出发点,因为这时候的心态可能就是想分手(但有点舍不得),那么开放了也就很可能导致分手;开放关系从来不是一个 easier way out,而是反而要付出更多42:43 如果只是在 dating 状态,date 多于一个人需要有道德包袱吗?需要坦诚 “交待” 吗?45:53 lgbt酷儿的亲密关系是否对排他性的异性恋关系,或对打开 heteronormative 的感情模式有所启发?heteronormative 怎么理解?这和多元成家又有什么关系?50:30 酷儿又应该如何定义?(在我看来,泥塑就是一种酷儿化实践)直男可以是酷儿吗?(“直男” 在社会话语中已经不再指向生理性的性别/性取向描述,而是指某种心态/审美/思考方式)55:00 有些良好的开放关系反而能让原有的关系变得更亲密,质量更好,为什么?The ONE 是一个迷思,真的有 “另一半” 这么回事吗?亲密伴侣真的应该并可以实现我们所有的情感需要吗?59:00 杨一加入对话,作为酷儿的开放关系实践者,分享为什么他跟现任选择了开放关系(“不安全感反而是来自偷偷摸摸的遮掩”);同志圈很多 couple 对与开放关系有什么异于直人的理解和操作?65:13 很多酷儿人群对感情的建立只能靠自己和伴侣去制定属于自己的原则和规则,因为已经在社会观念和法律上被排除在直人主导的世界之外了(“既然我的性取向已经是弯的,那我愿意让我的价值观(比异性恋的感情观)更往前走一步,不妨一试”;“不过很多中国的同性恋人群对感情和家庭的观念是很保守的”)70:00 只是为了心里好受,或者跟对方扯平而自己也去开放和打炮,这种开放关系可能也会破产72:13 “人是有玩够这一天的,该玩的时候就好好玩,不要压抑”,很多人的中年危机可能就是因为觉得 “白活了”【拓展阅读】《开放关系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作者Alexwood【本期音乐】片头曲:Owe You Nothin’ - Robin Loxley Ja 片尾曲:Que Sera Sera - Doris Day【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CC、Nikko 【制作总监】王若弛【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undefined
Sep 4, 2020 • 50min

公共沙龙:一场流动的思想盛宴

【主播的话】创立《不合时宜》这个播客的愿景之一是:我们三个主播都希望能搭建一个在线沙龙,把身边有趣的、不合时宜的朋友都邀请来播客里分享他们的故事和观点。我们都被沙龙这种形式深深地吸引:它带来思想的自由交锋,也促成知识的慷慨交换;哈贝马斯曾盛赞沙龙在建构公共空间里的重要作用。历史上的欧洲,沙龙曾扮演打破阶层壁垒的角色,文人不只为皇室而作诗;今天的全球各地,各式各样的沙龙仍然在努力地打破各种壁垒,学科的、智识的、立场的......接下来这两期节目的嘉宾是一位真正的沙龙主人。物理博士赵智沉是谷歌的一位软件工程师,2013年他用业余时间在纽约创办了“纽约文化沙龙”,至今已经举办了近两百场活动,嘉宾横跨各行各业,从量子物理专家到脱口秀演员再到政治学家,几乎无所不包。这期节目里我们将重点聊聊沙龙文化:在海外做华语沙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为什么是纽约这座城市?组织一个沙龙需要怎样的条件?为什么在今天我们要来重谈沙龙精神?下期节目里我们还将继续跟赵智沉的探讨科技相关的话题,谷歌工程师的工作体验,科技的善与恶等。Stay tuned。【主播】若含(微博@Ruohan_zzz) 王磬(微博@声几又石) 【嘉宾】赵智沉,谷歌软件工程师,纽约文化沙龙创始人(微博@赵智沉) 【本期剧透】02:05 开场介绍,嘉宾介绍:纽约文化沙龙创始人赵智沉04:18 纽约文化沙龙的内容以及缘起,北大元培的影响09:12 Qing参与纽约文化沙龙的体验和感受10:55 纽约文化沙龙为什么会刻意避开实用话题的需求,为什么在赵智沉看来,元培学院当时的计划是失败的?16:45 赵智沉在物理学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求职工作的历程和心得19:45 印象最深刻的沙龙故事是什么?做沙龙对于我们个人的改变24:30 沙龙的历史:最早来自 16/17世纪的法国,含义就是大房子里的待客厅27:55 在我们各自心目中,是如何理解沙龙精神?35:42 播客也像是一个在线的沙龙36:00 沙龙在历史上打破知识壁垒的演进历程39:25 在海外做一档话语沙龙的挑战和机会45:00 对于想做沙龙的朋友的建议【本期音乐】片头曲:Long Lost Penpal - Hello Saferide片尾曲:Miss Misery - Danny Elfman【相关资料】《公共领域的结构性转型》哈贝马斯《谷歌工程师自述:为什么谷歌不实行「996」工作制?》Black Lives Matter系列讲座【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韩韩【制作总监】王若弛【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 、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undefined
Aug 28, 2020 • 59min

白俄罗斯的“二手时间“

【主播】王磬(微博@声几又石)  孟常(微博@孟常)   【主播】路尘,俄罗斯观察家(微博@路尘_把名字改短) 【相关资料】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二手时间》【本期音乐】This Is Not A Song, It's An Outburst: Or, The Establishment Blues - RodriguezSugar Man - Rodriguez【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CC【制作总监】王若弛【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 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 收听。【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undefined
Aug 21, 2020 • 1h 7min

谁画下这天地:我的城市和我

【主播的话】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南方北方,都市小镇,国内国外,生命日常经验在城市里反复上演:劳作、创造、享乐、揾食、爱恨。罗大佑早年在歌里唱,“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被裹挟在现代城市化的浪潮里,迁徙和离乡,不知所措和疏离无着的情绪,很多人现在才慢慢体会到。我们三个人都居住过一些城市,也告别过一些。湿润的广州、让人爱恨交织的北京、静谧的北欧小镇、自由之城阿姆斯特丹、“杂种”香港……很自然地,我们聊起了这些城市,以及我们有关城市的记忆和情感。一个最该被谈论却又少有提及的问题:城市是为了什么?为谁而造?城市是谁的城市?是“人”,真实、脆弱、有情、有生命力的人。如果我们不能真正地理解这一点,那么有关城市的一切想象就无从谈起,城市亦不过是砖瓦和楼墙。这是「城市与人」系列的第一期。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关注公众号:不合时宜 TheWeirdo 进行打赏【主播】若含(微博@Ruohan_zzz) 孟常(微博@孟常)   王磬(微博@声几又石) 【本期剧透】3:00 为什么要来聊城市,城市代表着我们的生活方式5:20 我们这代人和城市的关系是很特殊的6:45 我们三个不同的城市居住体验9:30 若含在广州居住的体验,以及参与 NGO 的经历17:00 Qing在欧洲莱顿和北京居住的经历25:36 孟常在丹麦奥胡斯和阿姆斯特丹的居住体验—城市就像一个森林公园,把城市建在自然里面34:52 聊一聊我们对北京城市的共同记忆37:04 虽然在北京的生活越来越久,对城市也有了掌控感,但仍然很多时候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38:23 2017 年冬天关于北京很深刻的一次记忆44:14 说起北漂,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概念,一种意象45:32 城市是为了谁而建的?47:16 北京城市建设的历史沿革——《城记》王军49:09 如今胡同还是不断在消失,梁思成曾经对于北京的想象56:14 我们对于附近消失的理解,如何在巨型城市中,重建自己的生活半径【相关资料】《城记》王军《城市》罗伯特·帕克【本期音乐】片头曲:I Can't stop loving you - Ray Charles片尾曲:There'll never be Good-Bye - Minako Obata【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插画设计】@社插研习室【后期制作】韩韩【制作总监】王若弛【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 、喜马拉雅FM收听。【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undefined
Aug 14, 2020 • 1h 12min

在加速“暴力”的世界,聊聊非暴力沟通

【主播的话】录制完《爱的艺术和亲密关系的公共性》后,我们常常会收到听众留言。我开始意识到亲密关系这个课题,在我们过去的学习经历里是如何匮乏,而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又是多么巨大。回到家庭里,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父母、家人和孩子。而家又是最小的公共生活单元,它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幸福感。前段时间,打开微博就看到发生于家庭中的各种恶性事件,愤怒却又无能为力的感受常常占据我的思绪。那时,我想到了一位朋友凉意。他是一位非暴力沟通的专家,同时也是亲密关系的教育工作者,几年前参加他的工作坊,那次经历让我对于爱的艺术,有了不同的理解。这期节目,我带着许多人的困惑与凉意做了探讨。其中包括我们如何邀请另一半共同承担家务?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如何面对亲密关系中自我主体性丧失的担忧?在这个加速暴力的世界里,愿我们都能获得保持 Peace and Love 的勇气与智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请我们喝杯咖啡:[http://justpodmedia.com/shows/theweirdo ]【主播】若含(微博@Ruohan_zzz)   【嘉宾】凉意(公众号:有点凉意,启盒练爱)【本期剧透】0:00-5:20 发生在亲密关系中的恶性伤人事件越大越多,我们该怎么办?5:24-11:50 从教育工作者和新闻从业者的角度,如何去看待这类恶性事件?作为旁观者,我们要如何正确理解这类事件。11:50-14:00 什么样的人容易产生极端行为?14:00-16:00 有时候恐惧是一种集体心理的确认16:00-20:10 凉意从一位新闻研究者转型为亲密关系教育者的经历20:10-22:33 非暴力沟通如何影响凉意的人生?22:48-29:23 担心在关系中丧失主体性该怎么办?如何走出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常见的困境。29:23-30:30 若含的困境和经历分享31:03-33:11 如何邀请另一半加入到家务劳动中来?非暴力沟通的案例分享33:11-34:09 当我们在说直男癌时,到底是在说什么?该如何与对方沟通自己期待中的改变34:12-39:53 如何让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成为你的合作者,而不是和你抬杠吵架的人?让概念落地模拟对话。39:55-44:44 到底什么是非暴力沟通?44:44-51:00 了解非暴力沟通的理论很容易,但要实践和应用确实很困难的。51:00-54:50 非暴力沟通中的代表动物“长颈鹿”和“豺狗”,我们如何应对社交网络上的暴力和敌对?56:45-65:00 如何用非暴力沟通方式和父母沟通?65:13- 66:10 发展出完整的自我对构建良好关系很有益处66:17-结尾 亲密关系是最微小的公共生活实践 Again【本期音乐】Sail - AWOLNATIONThis Feeling - Alabama Snakes【相关资料】《非暴力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 《爱的进化论》 阿兰·德波顿《心流》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失城》黄碧云【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韩韩【制作总监】王若弛【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undefined
Aug 8, 2020 • 1h 10min

我们聊了乐夏,又做了自以为是的流行文化批判

【主播的话】这期我去了北方公园的办公室做客,跟木村拓周和老月亮聊至深夜才散。北方公园专注报道和记录流行文化与独立乐队,参与录制和采访了这两季《乐队的夏天》。我们很自然从新一季《乐队的夏天》聊起,刚播出两天,五条人上热搜、破圈。我去的时候,老月亮正为刚出街的五条人报道而纠结,她得到的时间很短,觉得“采砸了”。我们肆意“臧否”了一些乐队,包括五条人为何破圈、重塑是否高级,很快聊到了国内乐队的挣扎和纠结:说好的不(屑)上综艺呢?而一些独立乐队的矛盾心态,或许跟地下 rapper 前两年的境况有同构之处:接受娱乐资本的游戏规则,藏起棱角,接受被主流世界改造、剪裁和化妆后的艺术呈现和表达方式。随后我们聊到了整个音乐工业的现状,乐队如何养活自己,以及摇滚乐和说唱进入中国的历史时间节点,是如何决定了它们完全不同的样貌,而跟其文化语境的割裂又何其相似。玩乐队究竟穷不穷?国外搞音乐的年轻人是怎么活的?朴树窦唯真的很“落魄“吗?南方是一种怎么远离中心的文化意象?或许,公众长期以来对文化生活的理解和想象仍趋贫瘠,才造成对创作者持续错位的情感投射。【主播】孟常(微博:@孟常) 【嘉宾】木村拓周,流行文化媒体“北方公园”创始人 (微博:@北方公园 NorthPark) 老月亮,北方公园音乐领域作者【本期剧透】2:00 做客北方公园,聊下这两季录制和采访乐夏的经历5:00 为什么老月亮采访完五条人之后感觉“砸了”8:00 五条人和重塑两种姿态,但是都破圈了,为什么?11:00 很多独立乐队表示拒绝上综艺,为什么这一季乐夏来了?很多现场乐迷的水平有所提高13:00 什么是土摇?上一季冠军新裤子的风格16:00 重塑的音乐高级吗18:00 乐队该不该参加乐夏的纠结,破圈还是坚持21:00 周云蓬对于乐夏的批评,独立音乐的初心和挣扎23:00 主流综艺和商业世界对于摇滚乐和说唱的“改造”,剪刀手意味着“与魔鬼的交易”25:00 摇滚、街舞、嘻哈和脱口秀的综艺化26:35 Hip-pop 进入中国的时间跟摇滚乐年代的历史时间错位,背后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变迁28:41 说唱和黑人文化30:00 中国摇滚乐是80年代的孩子,说唱可能是奥运时代的孩子31:00 做乐队真的穷吗,需要多少钱?32:30 老月亮和木村关于摇滚乐和说唱的 battle35:00 地下Rapper 的反叛被主流收编了吗?好像原本也没什么批判性38:30 从音乐工业来看,中国乐队的生存状态究竟怎么样?万青、周云蓬、刺猬44:15 全世界搞创作的人,不都是这么生活么48:23 为什么要强调音乐人读书?因为社会不读书50:00 小镇文艺和草根音乐,其实五条人们的音乐跟草根无关,审美和思想是都市性的51:00 说到五条人和九连真人,”南方“是一种怎样区别于北方的文化意象?57:20 五条人像都市嬉皮士,本雅明的漫游者60:00 又聊到城市性格和人的生活状态61:34 朴树窦唯“落魄”的符号化背后,是公众对文化生活的理解和想象贫瘠,情感投射错位【本期音乐】片头:林生祥,《有无》片尾:重塑雕像的权利,《TA》【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插画设计】@社插研习室【后期制作】韩韩【制作总监】王若弛【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 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合时宜听友群
undefined
Jul 31, 2020 • 1h 5min

身材羞辱、外形攻击和凝视:什么定义了我们眼中的「美」

【主播的话】CK的大码模特、漫展上穿JK制服的女生、被老板贬损外形的 Yamy,我们几乎时刻被有关身材、外貌和衣着的舆论争议包围着。“身材羞辱”(Body Shaming)不只被社会文化用来定义和规训我们,也的确被很多人内化为了“本应如此”的生活范式。为什么人们反感肥胖?什么样的外形才叫好看?美丑是客观的吗?我们有没有穿衣的自由?在本期节目嘉宾李子看来,这些议题并非只是个人偏好或生活日常而已,而是交织着复杂的社会观念、文化符号和时代印记。李子是一个活跃的科普博主,她的写作和学术研究很多都与社会和科学观念的变迁相关。我们聊了身材羞辱、外形攻击、男性凝视,以及其间的文化、性别、阶级和时代因素。我们甚至回顾了“穿衣自由”、“健身是中产阶级的新宗教”和“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吗”这些互联网舆论场上的“经典论战”。因为在我们看来,这些观念背后的文化心理是相通的。没有人的身材或外形是完美的,不是所有人都是健身或整形达人,我们该如何接纳或放过自己?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请我们喝杯咖啡:https://theweirdo.fireside.fm/donation国内听众也可以通过爱发电:http://afdian.net/@TheWeirdo【主播】若含(微博:@X_Ruohan)   孟常(微博:@孟常)   【嘉宾】李子,科普博主,科学松鼠会成员,佐治亚理工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博士生(微博:@李子李子短信)【本期剧透】2:40 开场5:16 从前段时间的 CK 大码模特争议开始聊起9:30 如何回应大家对于 CK 大码模特不健康这样的一种质疑?10:12 应该放在一种 Context 下去讨论具体话题,在美国肥胖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11:00 展示每并不一定是要宣扬什么理念,而是展示一种需求。美也是可以有丰富多样的定义12:18 CK 模特这样的事情在过去也一直有,商业品牌也需要收编新的社会观念和趋势13:14 一部分人对于大码模特的反感,可能是国内对于过度“政治正确”的反感。14:24 不管是什么地方,人们对于身材肥胖的恶意似乎总是无处不在。15:25 到底是什么塑造了我们对于肥胖本能的反感。15:48 原因:人们对于不正常事物天生的排除,肥胖在很多文化里是与很多不好的个人特质相关的,比如贪吃,不自律。18:20 日常生活中对于肥胖人群的 Micro-aggression 会慢慢压垮一个人。19:24 回忆在成长过程我们遭遇过的身体羞辱22:58 约翰·伯格《观看的方式》女性在看自己和看其他女性的时候,也使用的是男性视角26:58 越来越多人喜欢小鲜肉,男性似乎也开始被“凝视”了?事实是这样吗?31:10 审美可以多元化,但是潮流永远是在那里的34:00 网红脸有什么错?努力变好也是一件要被批判的事情吗?35:00 个人产生的需求也是社会规训的一种结果,也和社会范式和技术的基础设施有关系37:13 什么塑造了我们对美的理解40:29 我们对于 Yamy 这个事件的观点44:00 为什么东亚女性对于自我身材的要求那么严苛?51:00 不仅中国女性没有穿衣自由,其实男性也没有54:22 在健身风潮流行之下,我们有没有不健身的自由?61:00 没有人的身材是完美的,我们该如何接纳或放过自己。【本期音乐】Nothing's Gonna Hurt You Baby,CASThis Is For My Girls,Michelle Obama,Janelle Monáe,Kelly Clarkson【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插画设计】@社插研习室【后期制作】韩韩【制作总监】王若弛【分发】恒一【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 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Remember Everything You Learn from Podcasts

Save insights instantly, chat with episodes, and build lasting knowledge - all powered by AI.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