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时宜 cover image

不合时宜

Latest episodes

undefined
5 snips
Apr 28, 2022 • 1h 23min

我们在方舱里,进入了真正的社会面

【主播的话】上海”静态“已经三十天了。我们的老朋友杨一和早见,由于核酸阳性而被转运入方舱,经历了这座城市在疫情停摆之下的各个环节,并窥见了在其中浮沉的个体命运。想说的话都在节目里了,祝大家平安。来日方长。【本期主播】孟常(@孟常)若含(@_若含)【本期嘉宾】杨一,Justpod联合创始人,《去现场》主播早见Hayami,产品经理,自由撰稿人(公众号:Hayami,微博:@早见Hayami)【本期剧透】6:06 杨一讲述自己是如何被转运去方舱的20:00 早见讲述自己进入方舱之前的经历31:06 早见讲述自己在方舱里看到的老人37:00 每百人三个医护才被称为市级方舱,除此之外还有中转站和隔离点42:30 ”支持自己的阳性邻居不转运“无效51:50 除了小区之外,还有大量体系外的人【本期音乐】片头:Alva Noto,坂本龍一 - Monomom片尾:坂本龍一 - Ieta【后期制作】方改则【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者私信官方微博
undefined
Apr 18, 2022 • 1h 3min

大理不是躺平乌托邦,是生活的另一张面孔

【主播的话】在这个令人沮丧和愤怒的春天,我从电脑里翻出一些录音,那是我三月初在大理驻地时做的声音记录。被大理明晃晃的阳光晒得睁不开眼睛时,我不曾预想到,会迎来这样的一个春天。那些微风、鸟鸣、溪水、苍山残雪和油菜花田,显得既不真实,也令人怀疑。那是真实的生活吗?难道生活的本质不是直面痛苦和挑战吗?对我而言,大理既不是旅游目的地,亦非作为乌托邦符号的“大理福尼亚”。大理是个现象。退出、躺平、间隔年、新式教育,它尝试回应的,从来都是城市的问题。也正是这个祛魅后的大理,才真正让我产生了兴趣。我在大理拜访了一些朋友和组织,想要理解这些在大理进行的实践,为我们揭示了生活哪些业已陌生而又本质的面向。生活会继续。但当这一个春天过去,我们不能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要做事,要保持愤怒和同理心,节目里这些朋友脚踏实地的探索,慰藉和鼓舞了我。希望你也是。【本期主播】孟常(@孟常)【本期嘉宾】Brian Linden,喜林苑创始人(喜林苑 LindenCentre)解红燕,大理云朵幼儿园、云朵自然学校创始人(公众号:大理云朵)赵茜,液态市集策展人,资深媒体人。液态市集是一个扎根于中国传统市集研究的项目。(公众号:五行QUE水)【本期剧透】3:20 在喜洲古镇的油菜花田旁,跟林登先生聊在云南18年的生活19:30 坐在苍山下的农场里,跟燕子老师聊大理的新式教育34:48 在赵茜家里,聊她研究的白族市集和喜洲商帮往事【本期声音】(音效均来自孟常在大理录制的声音)鸟鸣溪流声喜州马车的铃铛声幼儿园的鸭子叫声いろのみ - 茜空いろのみ,aspidistrafly - 紫陽花いろのみ,沢田穣治 - 風草【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后期制作】方改则【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undefined
Mar 29, 2022 • 1h 32min

不时夜谈07|乱世中离散的人

【主播的话】半个月前,在乌克兰战争爆发之后,磬和若含一起去往了波兰和乌克兰边境,作为邻国,波兰如今已经接收了超过 250 万逃离战争的乌克兰人。在边境,我们看到了很多让人难过和压抑的画面,她们大部分都是女人,不同的女人,她们穿着沉重的棉袄、揹着行李带着孩子,有时和家里其他女人在一起,疲惫又坚定地前行。但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力量,不同的志愿者从世界各地奔涌到前线,不分昼夜地工作。而另一边在北京,人们也面临着新一轮疫情带来的挑战。许多人因此无法远行或者回家,人们被迫离散在世界的两端。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聊了聊过去一个月以来的经历、感受和见闻。【本期剧透】2:58  去往波兰边境的感受和见闻17:15 乌克兰的兵役制度,男性要强制留下为国家战斗,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上战场26:15 在跨国边境之后,波兰以及欧洲社会的整个安置体系如何?不同组织之间如何协同工作?38:00 大部分乌克兰人的心态——磬在回荷兰的飞机上遇到的奶奶47:00 欧洲社会这次面对乌克兰人的不同心态以及复杂原因1:00:00 战争发生以来,共识似乎已经不复存在1:15:00 疫情让国内和国外的人们离散1:26:00 用“做事”来抵御时代的无力感【参考阅读】端 media - 乌克兰难民在波兰:逃亡之后,她们难以接受失去、无法思考未来【本期音乐】片头:Bensound-Memories片尾:Bensound-Tomorrow【后期制作】Ruohan【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者私信官方微博
undefined
Mar 8, 2022 • 1h 13min

在远方与日常的割裂之中,人该如何自处

【主播的话】阿詹(詹青云)是大家熟知的辩手、律师,也是我们几个都很喜欢的公共表达者。借着她最近新书发布的机会,我们很早就相约着要来录这期节目。那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书,让同样生长在贵州、后来旅居国外的我感到很多共鸣;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本让人读来感到非常快乐的书,我非常期待跟她聊聊。但在那个时候,战争还没有爆发,世界似乎还是另一个模样。连线这天,我刚从一个关于乌克兰的沉重采访中爬出来,还在整理自己的情绪,正犹豫要如何围绕阿詹这本快乐的书去展开一场快乐的访谈。是阿詹很快接住了我的情绪,她的敏感和敏锐,话题很快转到我们都共同关心的公共议题上。她说自己也时常感到一种割裂,在眼前的世界与远方之间。话题延展到更广阔的层面,我们天马行空地聊着,性别、法律、辩论、贵州、精英、生育…人究竟该如何自处?对我来说,与其说这是一场采访、对谈,更像是一次来自同温层的bright mind的therapy。【嘉宾】詹青云(微博:@阿詹Ganglha-Khandro)【主播】王磬(微博:@王磬)【本期剧透】5:09 身边的小世界和远方的大世界之间的割裂6:44 如何面对一个混沌的世界?自由意志、性别权力与法律角色31:10 何以乐观?乐观为什么重要?33:06 阿詹的直升机36:04 辩手跟律师的差别,在日常中保持必要的离地36:50 如何看待自己的公共身份?39:53 回看贵州人的身份43:33 如何看待律师的伦理位置46:21 法律是否真的让世界变得更好?58:34 反思精英的身份1:01:53 如何看待生育1:08:46 你现在最重要的identity是什么?【阅读材料】《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詹青云著,中信出版社【本期音乐】片头:Beegie Adair - Days of Wine and Roses直升机:Lamp - 恋人へ片尾:細野晴臣,鈴木茂,山下達郎 - メドレ【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后期制作】方改则【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undefined
Feb 26, 2022 • 1h 18min

悬崖边上的乌克兰:过去、现在与未来

乌克兰在本周全境陷入战火。该如何理解这场冲突?【本期嘉宾】路尘,俄罗斯观察者(微博:@路尘_把名字改短)【本期主播】王磬(微博:@王磬)【本期剧透】09:23 这一轮的俄乌危机何以走到今天的局面?27:09 与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相比,有何延续或更新?41:13 宣布独立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是什么样的地方?48:40 乌克兰对俄罗斯来说意味着什么?55:55 俄罗斯与卫星国的关系1:01:40 乌克兰与欧盟的关系【本期音乐】片头:Алина Андреева - Журавочка;bella ciao片尾:Pikardijska Tercia - Соколи【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后期制作】方改则【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undefined
Feb 21, 2022 • 1h 49min

八十年代的中国:被忽视的日常生活史

【主播的话】当我们谈及八十年代,似乎都带着一丝对黄金年代的向往和乡愁。公共记忆里的八十年代,是被文化热潮定义的,很多对日后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文学、艺术、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开始萌芽。八十年代的中国,在北京和文艺生活之外,很容易被忽视的另一个重要面向,是日常生活的变革。八十年代的人吃什么、怎么住、如何面对那些在生活里冒出来的现代物品和新鲜事物?意大利人老安在1981年至1984年间两次来到中国,拿着相机跑了十几个城市,用镜头记录下了彼时一个刚从封闭和紧张状态中“稍息”的中国社会(收录于《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一书);北京人止庵以八十年代的北京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受命》,他花了很多时间查阅和整理八十年代的地图、报刊、票据和公交线路,“通过对花木、商品、交通、服饰、饮食、展览以及建筑和新闻事件的精准搭建,为读者充分勾画出一个尚未命名的八十年代。” 借助老安的镜头和止庵的勾画,1981-1986年的中国社会在我们面前立体了起来。我特意把两位同时请来做客节目,在止庵老师的书房里畅聊了一整个下午。八十年代是一个过渡时期,整个社会在立正和放松之间“稍息”,人们处于不确定感带来的兴奋、焦灼和张望中,物质比精神更供不应求,而物质生活的变革本身,其实带来了深刻的思想冲击和观念革新。为什么我们在今天谈论和回望八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历史究竟有什么用?希望这期节目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本期主播】孟常(@ 孟常)【本期嘉宾】止庵,学者,作家,周作人、张爱玲研究者。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惜别》《周作人传》《神拳考》等。《受命》系其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安,本名安德烈·卡瓦祖缇(Andrea Cavazzuti),意大利图片及视频摄影家,毕业于威尼斯大学中文系。1981年来华短期进修,次年留学复旦,遂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上世纪七十年代涉足摄影,继而投身视频影像,创作甚多,涉及艺术社会各个方面。【本期剧透】6:35 八十年代初期跟后期很不一样,老安讲述自己八十年代初在中国各地游荡和摄影的经历12:24 止庵关于八十年代的北京记忆14:34 八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处于“稍息”的状态,处于立正和放松之间,人的神情上有倦怠之感,又有对未来的张望21:40 文化事件很容易引发热潮,帕瓦罗蒂来中国演出,把自己扮成京剧里的霸王26:53 八十年代有被美化和误解的地方,文艺生活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31:18 精神上供不应求,但更供不应求的是物质51:34 八十年代的北京就去小西天看电影、什刹海溜冰,止庵用小说还原了北京的日常生活史1:10:16 八十年代时不关心文艺的人占大多数,但人对物质的要求里是有精神性的1:15:51 八十年代就开始出现了社会分层,无数的机会和可能性浮现1:20:24 老安说他自己经历过两次社会转型和经济繁荣,战后意大利和中国有什么相似之处吗?1:30:25 一个不会向后看的民族,也不会真正的向前看1:35:03 八十年代是过渡时期,可能没有那么重要【本期音乐】扁舟弄影纵酒: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广告集锦[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J411K7d5?from=search&seid=8320492345470801363&spm_id_from=333.337.0.0](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J411K7d5?from=search&seid=8320492345470801363&spm_id_from=333.337.0.0)崔健:新潮高胜美:往事只能回味【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后期制作】嘎嘎【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s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undefined
8 snips
Feb 17, 2022 • 1h 9min

女性折叠: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梦想

【主播的话】刚刚过去的春节里,人们的注意力被两位境遇完全不同的女性所占据: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奥运冠军谷爱凌,铁链绕脖、被囚于室、连真实身世都扑朔迷离的八孩妈妈。人们为前一个她喝彩,也为后一个她疾呼。我们尝试在这些看似纷杂的讨论中理出一些关键问题、也就我们看到的一些讨论给出回应。为什么这些关于阶级的讨论中总是包含着某种猎奇性:向下猎奇地观看他人的痛苦、向上猎奇地瞻仰着他人的特权?如何理解性别与阶级的交叉性?买媳妇是农村的“必要之恶”吗?这片土地上那些不合情也不合法但却存在了很多年的事务,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它们?为什么应该区分谷爱凌与“谷爱凌现象”?精英应该如何审视自身的特权?我们对他人又有着怎样的道德义务?注:本期节目的录制时间为2月10日,那之后丰县妈妈事件又出现了新的讨论,不在本期节目的范围之内。【主播】孟常(@孟常)若含(@_若含)王磬(@王磬)【本期剧透】5:33 泛谈对三件事情的观感:丰县妈妈,女足夺冠,谷爱凌7:29 山区女性的真实困境,不是打击了人口贩卖就能够解决的。与城市女性的困境很不一样,女性跟女性之间的悲喜也许并不相通14:36 婚育市场的洼地,与经济发展的洼地,相互资源的交换和流动。农村男性娶不到老婆就会绝后,是“必要之恶”吗?23:07 思维上的偷懒,不敢去想象一种更根本的改变26:10 关于阶级的讨论中总是包含着某种猎奇性:向下猎奇地观看他人的痛苦、向上猎奇地瞻仰着他人的特权30:40 桑德尔《精英的傲慢》:精英如何理解自身的特权?35:50 对谷爱凌的讨论为什么无法去政治化?谷爱凌和谷爱凌现象的区别42:25 为什么职业从事体育运动的,要么是富贵之家,要么是底层?中产为什么不敢博体育?48:29 女性运动员过往被低估的商业价值与谷爱凌的突破性示范作用52:22 对谷爱凌现象的描述和对谷爱凌的批评,是两条论述、并不冲突54:18 谷爱凌一家三代女性是lean in和精英女权主义吗56:20 阶级与性别议题的交叉性【本期音乐】片头: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 - 母亲教我的歌片尾:儿童合唱团 - 奥林匹克会歌 (无伴奏清唱版)【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后期制作】方改则【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者私信官方微博
undefined
Feb 9, 2022 • 54min

不时重听|对话冬奥首金得主大杨扬,我们期待怎样的奥运会?

- 主播的话 -东京夏季奥运会结束6个月之后,北京冬奥会来了。在6个月前,我们有幸与知名的中国运动员大杨扬进行了一次连线。2002年,大杨扬夺得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赛的金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冬奥会冠军。在前几天的冬奥会开幕式上,她是最后7位火炬手之一,代表70后运动员在鸟巢奔跑,将圣火传递给了代表80后的运动员苏炳添。6个月后,我们重新回听这通与大杨扬的奥运连线。这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中,她分享了自己对新一代年轻运动员的观察,聊到了女性运动员面临的身份挑战与困难。而她作为北京冬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也对奥运与城市、奥运与每一位市民的联系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当我们真正身处冬奥时,重听这次对谈,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 本期嘉宾 -大杨扬,冬奥会冠军,国际奥委会前委员,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副主席,北京冬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若含)孟常(微博@孟常)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剧透 -3:26 大杨扬比较关注的一些赛事和运动员6:21 中国运动员面对媒体的表达越来越自信的。7:41 关于女排和苏炳添:超越金牌和奖牌,回到运动精神本身。8:50 苏炳添的团队很专业,体育是一项科学,奥运会是培养体育爱好者的良好机会。10:27 对女排失利的看法;“失败”对一项运动而言意味着什么?11:58 如何看待女性运动员面临的挑战?新一代女性运动员的表达更自信,呈现更立体,人们也越来越包容。14:54 “今年还有几位妈妈运动员,而我们那个时候连谈恋爱都不允许”。17:22 什么样的条件让妈妈运动员成为可能?21:44 对难民运动员群体的观察,难民运动员参赛是为了什么?24:32 疫情对奥运会赋予了赛事之外更多的意义。26:37 让大杨扬印象深刻的奥运会现场细节。29:54 北京冬奥会是如何筹备的?19年前滑过终点的那一刻,19年后在家门口以服务者身份迎接各国运动员,冬奥会对大杨扬有什么个人意义?35:20 奥运会与承办城市的关系是什么?冬奥会的筹备,如何让北京这个城市的市民更好地参与?41:00 作为观察者而非运动员,在奥运会有什么不同的体验?48:42 从运动员到决策者,在各种角色的转变中,对体育的理解有没有发生变化?50:03 运动员在压力很大的时候如何调整心态?对于普通人而言有什么参考意义?- 本期音乐 -片头:ロトのテーマ - 椙山浩一片尾:パプリカ (2020东京奥运会应援曲)- Foorin- 制作团队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后期制作:方改则-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汽水儿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微信公众号:不合时宜TheWeirdo
undefined
Jan 31, 2022 • 1h 5min

创作者 006| 王小曼、耿军:”尊重文化的地方必有光芒“

【主播的话】平遥、成都、厦门、北京、上海,每年或大或小的电影节,吸引着爱电影的文艺候鸟。去年年底,我去HiShorts!厦门短片周晃了一圈,看了些片子,也遇到了很多老朋友。令我产生好奇的,不是某位导演及其作品,而是这个平台本身,谁在组织、汇聚和呈现这些影像的内容生产力?HiShorts!的总策展人王小曼,在现场总是行色匆匆,亦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回到北京两周后,我拜访了曼姐,录制了这期节目。在她看来,HiShorts是一个内容生产力的汇聚地,相比如今互联网的内容逻辑,它更重视专业判断和同行评议,让好的内容得到尊重。录制过半,导演耿军加入了我们的对话,我们在电影院现场找了个角落,继续聊电影创作。隔壁的放映厅里,几十位HiShorts!的导演正在看电影,当天是耿军《东北虎》的首映日。耿军给自己的片子写了句歌词:尊重文化的地方必有光芒。【本期主播】孟常(@孟常)【本期嘉宾】王小曼,媒体人,HiShorts!厦门短片周总策展人耿军,导演,2002年开始拍电影至今,新作《东北虎》刚刚上映【本期剧透】4:30 Hishorts!的”编辑思维“是什么?8:40 王小曼更关心的是内容生产力13:35 电影节在意观众吗?相比于行业评议20:40 内容的生产力如何汇集,又往何处去?25:05 如何区分短片和短视频?取决于被观看的语境34:45 这些年创作者关注的议题有变化吗?42:00 耿军导演加入47:20 创作者之间的相互认同和支持很重要53:05 耿军发了一条朋友圈:你们文化人都是弱势群体,尊重文化的地方必有光芒56:50 为什么耿军说自己是“失败者”?【本期音乐】Alexandre Desplat-Mr.Moustafa【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Unico【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s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undefined
Jan 19, 2022 • 1h 15min

全世界的电费都在涨价,能源转型为什么这么难

【主播的话】在应对气候危机的诸多讨论中,能源转型或许是其中最受瞩目又最受争议的议题之一。它一方面关乎国家实力、社会安全、大国博弈等宏大的话题,另一方面又与老百姓的日常民生紧紧相连。我们的世界面临着哪些能源问题?绿色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解法?气候危机与能源转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绿党在近些年的崛起又将如何与之互动?【本期嘉宾】孙海燕,商业生态工作室总编辑(微信公号搜索:BusinessEcology)理性批判,中德政治观察家(微博@理性批判)【本期主播】王磬(微博@王磬)【本期剧透】6:16 是如何开始对气候领域产生兴趣的?13:27 一个领域的基本面,是悲观还是乐观的16:55 绿党为何能进入德国权力的中心?这对全世界的可持续可能意味着什么?18:21 瑞典的社会政治环境如何孕育了气候少女27:06 德国公民如何参与气候政治27:51 气候议题在中美欧几地的政治光谱和媒体呈现上有何不同的31:38 德国既要禁核、又要去煤,如何保障能源安全?40:47 不同国家选择不同的路线,能源禀赋也可能成为资源诅咒48:29 绿色溢价的出现及各国的有趣实践1:04:22 行动上的建议【本期音乐】片头:Red Garland Trio - Rain片尾:蔡琴 - 抉择【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后期制作】方改则【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者私信官方微博

Remember Everything You Learn from Podcasts

Save insights instantly, chat with episodes, and build lasting knowledge - all powered by AI.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