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时宜

不合时宜TheWeirdo
undefined
Jun 15, 2022 • 1h 36min

不时夜谈08 | 唐山事件中的性别迷思

【主播的话】唐山烧烤店里发生的暴力惨剧,沸腾了全网,也震惊了人心。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本期主播】孟常(@孟常)若含(@_若含)王磬(@王磬)【客串主播】邹思聪(@住进迷楼的里尔克)【本期剧透】5:24 我们各自对此事的第一观感,既想表达又感失语的撕裂11:08 对此事的第一反应:一段时间以来愤怒的总汇集14:26 为何需要引入“女性屠杀”(femicide)的概念?新的认知框架、解释新的现象24:14 为什么性别视角在理解唐山事件时如此重要?31:22 性别议题不是在制造性别对立,不是为了抹除男人作为人存在的权利,而是中止有罪不罚的体系34:42 男性在系统性的暴力中是既得利益者,性别议题就应该直接定义为“男性的问题”36:56 男性的女权主义者一点都不重要,管好自己,尽量不要添乱,这是一场全体女性的抗争38:20两套性别观念与老胡的博文47:00 完全绕开男性,去做性别抗争,是可能得吗?54:32 女性主义运动不是创造一个对女性友好的世界,而是一个对所有人都更友好的世界55:56 男性不要有委屈感,而适当的羞耻感是必要的1:09:04 男性共同体内部的说服与边界1:19:29 灵魂之问:如果你在那个场景之下,会选择见义勇为吗?1:28:21 如何面对自身的软弱性和局限性1:31:21 思聪如何看待男性的女权主义者【本期音乐】片头:FKA twigs - mary magdalene片尾:Lana Del Rey - 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 for a woman like me to have - but I have it【节目制作】方改则【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支持我们】可关注公众号 “不合时宜 TheWeirdo” 进行打赏;还可通过爱发电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商务合作】可发送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者私信官方微博 @不合时宜TheWeirdo
undefined
Jun 5, 2022 • 38min

创作者 007 |梁鸿:长河式地记录故乡,也根本上改变了我的生命

2010年,梁鸿出版了《中国在梁庄》一书,自此梁庄成为了我们理解当代中国乡村变迁的一个重要切片。2020年,梁鸿又推出了《梁庄十年》,自此完成了重返故乡的“梁庄三部曲”。中国在梁庄,梁庄即中国,这十年里,梁庄和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发生了哪些变迁?这样长河式的记录,对梁鸿老师个人的问题意识和创作视角产生了哪些影响?梁鸿此时正在以色列访学,她在连线电话中告诉我,「梁庄」对她个人而言,已经从社会学研究课题重新回到了个体生命的情感纽带,梁庄是家,梁庄人是亲人。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她会继续记录和书写梁庄。这期节目是我们跟第七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的互动。谢谢我们这个时代所有的书店。「书店是永恒的思想之家。自 2016 年起,单向空间发起全国首个书店行业的文学奖评选——单向街书店文学奖,旨在集结中国本土书店对阅读的观察与审美,邀请 100 家中国本土书店提名候选,由权威学者、作家、艺术家、建筑师联合终审,评选出华语出版界在过去一年中最值得关注的声音。我们鼓励年轻的思想和写作者,传递出新的时代性和世界感,倡导不流于消费时代的精神价值。」【本期主播】孟常【本期嘉宾】梁鸿,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代表作为“梁庄三部曲”《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梁庄十年》【本期剧透】2:40 梁老师最近在以色列访学6:15 十年后,为什么要再回到梁庄11:50 从书写中国村庄的社会课题到个体真实的生命联结14:10 从梁庄的十年变迁看中国社会17:30 如果我们不再说“逃离”城市,那么城乡的二元差异结构就真正发生了变化21:07 人的选择和观念很多时候是社会塑造的结果24:30 女性命运和观念进步29:55 中国人的家庭观【本期音乐】片头:Hélène Boschi,Clara Schumann - 3 Romances, Op. 21: No. 3, Agitato片尾:Hélène Boschi,Clara Schumann - 3 Romances, Op. 21: No. 1, Andante【节目制作】方改则【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支持我们】可关注公众号 “不合时宜 TheWeirdo” 进行打赏 还可通过爱发电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商务合作】长期开放商务合作,可发送邮件至 hibuheshiyi@126.com或者私信官方微博 @不合时宜TheWeirdo
undefined
May 21, 2022 • 60min

谈一场恋爱,有效期至疫情结束

【主播的话】我们的「亲密关系」系列续更了!上海,有人在朋友圈说想谈一场“封控时期的爱情”;北京,电影院公园商场和餐馆都停摆,恋人在亮马河畔安营扎摊;海外,跨国情侣们已经适应了视频聊天里对方的模样。在隔离和静默带来的焦虑情绪之下,人会重新思考自己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吗?常老师录制过的《90婚介所》新一季上线了,让B站已有的"相亲"氛围更浓郁了,90后、00后等"互联网一代"进入社会了,到了婚恋需求的年纪,有人直播相亲、up主发布求偶视频,B站的社区氛围的确便于交友和产生相互认同。我们也漫谈了不同情境和不同文化中,人们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追求。对于还没有伴侣的人来说,相遇靠运气和不断尝试,而对于成熟的亲密关系来说,解决分歧的问题是维系它的永恒动力。【本期剧透】2:20 不合时宜再度合体回归3:27 隔离状态下,人对亲密关系是否变得更加渴求?这段时间我们与附近人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5:58 磬在隔离期间和伴侣之间的小故事8:19 当代都市人的情感关系,一部法国电影《某处,某人》10:05 人们在末日感之下,对于亲密关系的矛盾感。11:36 之前常老师担任嘉宾的《90 婚介所》也迎来了第二季,出现“直播相亲”之后的B站相亲氛围更浓了,不同世代对婚恋的理解有变化吗?14:34 常老师带来的一个好消息:之前参与的《90婚介所》未能配对的嘉宾最终走到一起的故事。15:24 在录制完《90 婚介所》之后,常老师的婚恋观有没有产生什么影响?17:33  找到合适的亲密关系虽然困难,但理想的关系也是需要先迈出”尝试“的第一步19:45 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深入关系之后“解决问题的能力”22:23 新世代对于亲密关系的迷思和困惑。以及整个时代的大环境也让寻找伴侣和维持关系这件事变得更难了31:16 新世代对开始一段关系怀有更松弛的心态35:00 若含在黎巴嫩对中东社会下年轻人关系状态的观察46:00 大环境的瞬息万变之下,亲密关系应该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48:09 关系从“面对面”到“肩并肩”再到“背靠背”54:20  为什么我们如今喜欢看相亲节目,因为它是一段关系的“开始”阶段58:00 结尾:欢迎大家关注《90 婚介所2022》【本期音乐】片头:Study and Relax片尾:BeBop for Joey【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节目制作】方改则【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支持我们】可关注公众号 “不合时宜 TheWeirdo” 进行打赏 -还可通过爱发电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商务合作】长期开放商务合作,可发送邮件至 [hibuheshiyi@126.com](mailto:hibuheshiyi@126.com) 或者私信官方微博 @不合时宜TheWeirdo
undefined
May 13, 2022 • 56min

从孤岛到互助:上海新华路上的志愿者车队

【主播的话】当一座超大型城市停摆,除了个体和政府,作为中间层的社会组织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在过去的30天里,上海新华路上出现了一个100人左右组成的志愿者车队,ta们把孤岛式的个体就医求助组织成民间互助的生命保障系统,先后帮助100人次、尤其是那些有化疗、血透和孕检需求的邻居在家和医院之间往返。这是一个不太常见的样本,却也是大鱼营造意料之中的“答卷”。这期节目我请来了何嘉,他和这家做社区营造的NGO已经在新华街道深耕了四五年。居民间长期实践的自组织,以及来自街道的信任,让互助就医系统快速运转了起来。那么,新华路的经验是可以复制的吗?上海这座城市真正的活力和韧性在于什么?待疫情过去,我们该如何重新反思我们的社区和城市?在志愿者车队运转整整一个月的这天,何嘉仍显得忧心忡忡,他说,破坏社会信任要比重建容易得多。疫情后的社会,还有太多工作要做。【本期主播】孟常【本期嘉宾】何嘉,大鱼营造联合创始人,建筑师、参与式发展和社区营造践行者(公众号:大鱼营造)【本期剧透】5:11 新华路历史街区的特殊性11:20 社区营造的基础,让互助就医系统快速运转了起来17:40 社会组织的角色有多重要22:15 生命保障通道:30天100人次29:30 破坏社会信任要比重建社会信任容易得多32:00 新华街道的社区经验是可以复制的吗?40:00 是什么让上海成为「上海」【本期音乐】片头:Ólafur Arnalds - Epilogue片尾:Ólafur Arnalds - Woven Song【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节目制作】方改则【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支持我们】可关注公众号 “不合时宜 TheWeirdo” 进行打赏-还可通过爱发电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undefined
5 snips
Apr 28, 2022 • 1h 23min

我们在方舱里,进入了真正的社会面

【主播的话】上海”静态“已经三十天了。我们的老朋友杨一和早见,由于核酸阳性而被转运入方舱,经历了这座城市在疫情停摆之下的各个环节,并窥见了在其中浮沉的个体命运。想说的话都在节目里了,祝大家平安。来日方长。【本期主播】孟常(@孟常)若含(@_若含)【本期嘉宾】杨一,Justpod联合创始人,《去现场》主播早见Hayami,产品经理,自由撰稿人(公众号:Hayami,微博:@早见Hayami)【本期剧透】6:06 杨一讲述自己是如何被转运去方舱的20:00 早见讲述自己进入方舱之前的经历31:06 早见讲述自己在方舱里看到的老人37:00 每百人三个医护才被称为市级方舱,除此之外还有中转站和隔离点42:30 ”支持自己的阳性邻居不转运“无效51:50 除了小区之外,还有大量体系外的人【本期音乐】片头:Alva Noto,坂本龍一 - Monomom片尾:坂本龍一 - Ieta【后期制作】方改则【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者私信官方微博
undefined
Apr 18, 2022 • 1h 3min

大理不是躺平乌托邦,是生活的另一张面孔

【主播的话】在这个令人沮丧和愤怒的春天,我从电脑里翻出一些录音,那是我三月初在大理驻地时做的声音记录。被大理明晃晃的阳光晒得睁不开眼睛时,我不曾预想到,会迎来这样的一个春天。那些微风、鸟鸣、溪水、苍山残雪和油菜花田,显得既不真实,也令人怀疑。那是真实的生活吗?难道生活的本质不是直面痛苦和挑战吗?对我而言,大理既不是旅游目的地,亦非作为乌托邦符号的“大理福尼亚”。大理是个现象。退出、躺平、间隔年、新式教育,它尝试回应的,从来都是城市的问题。也正是这个祛魅后的大理,才真正让我产生了兴趣。我在大理拜访了一些朋友和组织,想要理解这些在大理进行的实践,为我们揭示了生活哪些业已陌生而又本质的面向。生活会继续。但当这一个春天过去,我们不能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要做事,要保持愤怒和同理心,节目里这些朋友脚踏实地的探索,慰藉和鼓舞了我。希望你也是。【本期主播】孟常(@孟常)【本期嘉宾】Brian Linden,喜林苑创始人(喜林苑 LindenCentre)解红燕,大理云朵幼儿园、云朵自然学校创始人(公众号:大理云朵)赵茜,液态市集策展人,资深媒体人。液态市集是一个扎根于中国传统市集研究的项目。(公众号:五行QUE水)【本期剧透】3:20 在喜洲古镇的油菜花田旁,跟林登先生聊在云南18年的生活19:30 坐在苍山下的农场里,跟燕子老师聊大理的新式教育34:48 在赵茜家里,聊她研究的白族市集和喜洲商帮往事【本期声音】(音效均来自孟常在大理录制的声音)鸟鸣溪流声喜州马车的铃铛声幼儿园的鸭子叫声いろのみ - 茜空いろのみ,aspidistrafly - 紫陽花いろのみ,沢田穣治 - 風草【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后期制作】方改则【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undefined
Mar 29, 2022 • 1h 32min

不时夜谈07|乱世中离散的人

【主播的话】半个月前,在乌克兰战争爆发之后,磬和若含一起去往了波兰和乌克兰边境,作为邻国,波兰如今已经接收了超过 250 万逃离战争的乌克兰人。在边境,我们看到了很多让人难过和压抑的画面,她们大部分都是女人,不同的女人,她们穿着沉重的棉袄、揹着行李带着孩子,有时和家里其他女人在一起,疲惫又坚定地前行。但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力量,不同的志愿者从世界各地奔涌到前线,不分昼夜地工作。而另一边在北京,人们也面临着新一轮疫情带来的挑战。许多人因此无法远行或者回家,人们被迫离散在世界的两端。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聊了聊过去一个月以来的经历、感受和见闻。【本期剧透】2:58  去往波兰边境的感受和见闻17:15 乌克兰的兵役制度,男性要强制留下为国家战斗,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上战场26:15 在跨国边境之后,波兰以及欧洲社会的整个安置体系如何?不同组织之间如何协同工作?38:00 大部分乌克兰人的心态——磬在回荷兰的飞机上遇到的奶奶47:00 欧洲社会这次面对乌克兰人的不同心态以及复杂原因1:00:00 战争发生以来,共识似乎已经不复存在1:15:00 疫情让国内和国外的人们离散1:26:00 用“做事”来抵御时代的无力感【参考阅读】端 media - 乌克兰难民在波兰:逃亡之后,她们难以接受失去、无法思考未来【本期音乐】片头:Bensound-Memories片尾:Bensound-Tomorrow【后期制作】Ruohan【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者私信官方微博
undefined
Mar 8, 2022 • 1h 13min

在远方与日常的割裂之中,人该如何自处

【主播的话】阿詹(詹青云)是大家熟知的辩手、律师,也是我们几个都很喜欢的公共表达者。借着她最近新书发布的机会,我们很早就相约着要来录这期节目。那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书,让同样生长在贵州、后来旅居国外的我感到很多共鸣;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本让人读来感到非常快乐的书,我非常期待跟她聊聊。但在那个时候,战争还没有爆发,世界似乎还是另一个模样。连线这天,我刚从一个关于乌克兰的沉重采访中爬出来,还在整理自己的情绪,正犹豫要如何围绕阿詹这本快乐的书去展开一场快乐的访谈。是阿詹很快接住了我的情绪,她的敏感和敏锐,话题很快转到我们都共同关心的公共议题上。她说自己也时常感到一种割裂,在眼前的世界与远方之间。话题延展到更广阔的层面,我们天马行空地聊着,性别、法律、辩论、贵州、精英、生育…人究竟该如何自处?对我来说,与其说这是一场采访、对谈,更像是一次来自同温层的bright mind的therapy。【嘉宾】詹青云(微博:@阿詹Ganglha-Khandro)【主播】王磬(微博:@王磬)【本期剧透】5:09 身边的小世界和远方的大世界之间的割裂6:44 如何面对一个混沌的世界?自由意志、性别权力与法律角色31:10 何以乐观?乐观为什么重要?33:06 阿詹的直升机36:04 辩手跟律师的差别,在日常中保持必要的离地36:50 如何看待自己的公共身份?39:53 回看贵州人的身份43:33 如何看待律师的伦理位置46:21 法律是否真的让世界变得更好?58:34 反思精英的身份1:01:53 如何看待生育1:08:46 你现在最重要的identity是什么?【阅读材料】《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詹青云著,中信出版社【本期音乐】片头:Beegie Adair - Days of Wine and Roses直升机:Lamp - 恋人へ片尾:細野晴臣,鈴木茂,山下達郎 - メドレ【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后期制作】方改则【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undefined
Feb 26, 2022 • 1h 18min

悬崖边上的乌克兰:过去、现在与未来

乌克兰在本周全境陷入战火。该如何理解这场冲突?【本期嘉宾】路尘,俄罗斯观察者(微博:@路尘_把名字改短)【本期主播】王磬(微博:@王磬)【本期剧透】09:23 这一轮的俄乌危机何以走到今天的局面?27:09 与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相比,有何延续或更新?41:13 宣布独立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是什么样的地方?48:40 乌克兰对俄罗斯来说意味着什么?55:55 俄罗斯与卫星国的关系1:01:40 乌克兰与欧盟的关系【本期音乐】片头:Алина Андреева - Журавочка;bella ciao片尾:Pikardijska Tercia - Соколи【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后期制作】方改则【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undefined
Feb 21, 2022 • 1h 49min

八十年代的中国:被忽视的日常生活史

【主播的话】当我们谈及八十年代,似乎都带着一丝对黄金年代的向往和乡愁。公共记忆里的八十年代,是被文化热潮定义的,很多对日后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文学、艺术、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开始萌芽。八十年代的中国,在北京和文艺生活之外,很容易被忽视的另一个重要面向,是日常生活的变革。八十年代的人吃什么、怎么住、如何面对那些在生活里冒出来的现代物品和新鲜事物?意大利人老安在1981年至1984年间两次来到中国,拿着相机跑了十几个城市,用镜头记录下了彼时一个刚从封闭和紧张状态中“稍息”的中国社会(收录于《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一书);北京人止庵以八十年代的北京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受命》,他花了很多时间查阅和整理八十年代的地图、报刊、票据和公交线路,“通过对花木、商品、交通、服饰、饮食、展览以及建筑和新闻事件的精准搭建,为读者充分勾画出一个尚未命名的八十年代。” 借助老安的镜头和止庵的勾画,1981-1986年的中国社会在我们面前立体了起来。我特意把两位同时请来做客节目,在止庵老师的书房里畅聊了一整个下午。八十年代是一个过渡时期,整个社会在立正和放松之间“稍息”,人们处于不确定感带来的兴奋、焦灼和张望中,物质比精神更供不应求,而物质生活的变革本身,其实带来了深刻的思想冲击和观念革新。为什么我们在今天谈论和回望八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历史究竟有什么用?希望这期节目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本期主播】孟常(@ 孟常)【本期嘉宾】止庵,学者,作家,周作人、张爱玲研究者。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惜别》《周作人传》《神拳考》等。《受命》系其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安,本名安德烈·卡瓦祖缇(Andrea Cavazzuti),意大利图片及视频摄影家,毕业于威尼斯大学中文系。1981年来华短期进修,次年留学复旦,遂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上世纪七十年代涉足摄影,继而投身视频影像,创作甚多,涉及艺术社会各个方面。【本期剧透】6:35 八十年代初期跟后期很不一样,老安讲述自己八十年代初在中国各地游荡和摄影的经历12:24 止庵关于八十年代的北京记忆14:34 八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处于“稍息”的状态,处于立正和放松之间,人的神情上有倦怠之感,又有对未来的张望21:40 文化事件很容易引发热潮,帕瓦罗蒂来中国演出,把自己扮成京剧里的霸王26:53 八十年代有被美化和误解的地方,文艺生活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31:18 精神上供不应求,但更供不应求的是物质51:34 八十年代的北京就去小西天看电影、什刹海溜冰,止庵用小说还原了北京的日常生活史1:10:16 八十年代时不关心文艺的人占大多数,但人对物质的要求里是有精神性的1:15:51 八十年代就开始出现了社会分层,无数的机会和可能性浮现1:20:24 老安说他自己经历过两次社会转型和经济繁荣,战后意大利和中国有什么相似之处吗?1:30:25 一个不会向后看的民族,也不会真正的向前看1:35:03 八十年代是过渡时期,可能没有那么重要【本期音乐】扁舟弄影纵酒: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广告集锦[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J411K7d5?from=search&seid=8320492345470801363&spm_id_from=333.337.0.0](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J411K7d5?from=search&seid=8320492345470801363&spm_id_from=333.337.0.0)崔健:新潮高胜美:往事只能回味【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后期制作】嘎嘎【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s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Th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Save insights by tapping your headphones, chat with episodes, discover the best highlights - and mo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Get th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