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限

文化有限
undefined
Dec 2, 2024 • 1h 37min

Vol.259 离岛:生活没有模板,每个样本都独一无二

本期节目我们读《离岛:于偏僻之地重建生活》,作者库索。离岛,指的是远离大陆、本土或本岛的岛屿。有人居住的离岛,目前在日本尚有416个,总人口数约为61万人,占日本全国人口的0.5%,即每200个日本人中,就有1个离岛居民。二战后至今,离岛人口数量减少了超过65%,少子化、高龄化严重,多数地方财政能力弱小,经济单一,依赖传统的农业和渔业,有世界遗产和旅游点的离岛情况稍好。1953年日本政府制定《离岛振兴法》,国家通过承担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和教育设施、帮助就业、帮助农林业和渔业等产业振兴方式支援离岛,希望有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移住到离岛生活。“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不追求金钱与成功的年轻人,为什么选择了离岛?还是说,这在未来会成为一种主流的价值观?来到这里的年轻人正在做什么?他们如何建设生活?他们如何和当地人相处?世界遗产和历史文化之类的噱头,对他们的生活有帮助吗?当地人又如何在这些噱头下改变自己的生活困境?人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遭遇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作家库索历时3年,走访了日本最偏僻的数个离岛,记录下那里的人和故事,试图给出部分可能的答案。库索,青年作家,资深媒体人。1985年生于中国贵州,2015年移居日本京都。武汉大学新闻系毕业,曾任《新周刊》主笔。作品《纵身入山海》《自在京都》等。你会听到:1、作品简介,离岛的概念和日本离岛现状。2、如果将要在离岛生活,哪3点最吸引你?哪3点最无法接受?3、作者简介。4、精彩片段分享。5、如何理解副标题“在偏僻之地重建生活”?片头曲:上天桥片尾曲:島唄-夏川りみ(夏川里美)主播:大壹 / 超哥 / 星光
undefined
5 snips
Nov 25, 2024 • 1h 38min

Vol.258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如何重建自我,重建家庭关系?

本期节目是达霏欣「用2%的时间,看见自己」系列节目之一,由专业生发品牌达霏欣与文化有限联合共创。达霏欣希望陪伴更多女性看见自己,看见2%的力量,我们一起向内观,向外寻,向前走。从2%的微小改变开始,慢慢来会比较快。本期节目我们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塔拉·韦斯特弗。这本书出版于2018年,是作者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回顾和审视:一个17岁前从未踏入过教室的大山女孩,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冲破原生家庭的桎梏和阻碍,发现大山之外有更多人生可能性,拒绝被定义、看见自己、成为自己的故事。她的决心、勇气和坚持,是“educated”带来的认知、观念和行动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让她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某种成功,也展现了她毅然决然离开原生家庭的痛苦、纠结、矛盾以及与自我内心达成的和解与救赎。塔拉·韦斯特弗,美国历史学家、作家。1986年生于爱达荷州山区。17岁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入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9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你会听到:1、作品和作者介绍。2、分享阅读感受。如何理解英文标题“educated”和中文标题“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3、精彩片段分享。4、读这本书有哪些启发?片头曲:靛厂片尾曲:白西主播:星光 / 超哥 / 大壹达霏欣2%浓度生发液,致力于满足女性生发需求和愉悦体验,高效生发更安心,达霏欣让生发看得见。2%浓度米诺地尔搽剂专属购买价:https://s.tb.cn/c.0EzeGN
undefined
21 snips
Nov 18, 2024 • 2h 4min

Vol.257 美国的反智传统: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相信科学?

本期节目我们读《美国的反智传统》,作者理查德·霍夫施塔特。1950年代肆虐的“麦卡锡主义”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和文化影响,触及各个层面,成为美国大摩擦和大争论的来源之一,也是反智主义思潮的集中体现。为了回应1950年代政治形势与知识分子的处境,《美国的反智传统》在此背景下诞生。它开创性地定义与分析了美国历史中悠久的“反智主义”传统,从宗教、政治、商业文化和教育4个方面,系统性论述了反智文化的盛行原因。出版后长销半个世纪,频频预见美国政坛存在的问题,也是了解美国历史与当下政治态势的指南。理查德·霍夫施塔特(1916—1970),1950年代美国公共知识分子、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迪维·克林顿教授。最早注意到美国文化中反智现象的学者之一。代表作《美国思想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美国政治传统》《改革的时代》《美国政治中的偏执》。霍夫施塔特曾两次获得普利策奖:1956年凭《改革的时代》获普利策历史作品奖,1964年凭《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获普利策非虚构作品奖。你会听到:1、热嘴环节:文史哲科类选题需要适当增加吗?2、00:24:27 作者介绍及写作的时代背景。3、关键概念:1)书中的“反智”主要指哪些现象?和通常公共语境中的“反智”有何不同?2)“智识”是什么意思,它和“智力”、“知识”有何区别?3)“知识分子”的定义是什么?和“专业人士”有何区别?4、精彩片段分享:1)政治中的反智。2)社会文化中的反智。3)教育中的反智。4、有哪些联想、感慨或启发?片头曲:上天桥片尾曲:Blowing In The Wind (Live On TV, March 1963)主播:超哥 / 星光 / 大壹
undefined
Nov 11, 2024 • 1h 51min

Vol.256 寒夜:人可以忍受很多,但总有一个极限

本期节目我们一起读小说《寒夜》,作者巴金。《寒夜》是巴金于1947年出版的小说,这是巴金在新中国成立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代表着巴金长篇小说艺术成就的新高度。小说以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为背景,围绕汪文宣、曾树生、汪母三人展开故事情节,描写一个自由恋爱的知识分子家庭如何在内忧外患、贫穷、困顿、软弱、矛盾、新旧冲突等现实生活的重压下一步步走向毁灭。在这部现实感极强的小说中,作者对人性、家庭伦理关系的深刻思考和书中对“婆媳关系”的描写,至今仍引人深思。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中国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无政府主义者。著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篇小说 《海的梦》《憩园》《第四病室》等,散文集《随想录》(5卷)等,译著有长篇小说《父与子》等。巴金在文革期间受到迫害,妻子于1972年被迫害致死,他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但是后者至今仍未实现。巴金为自己在文革时明哲保身感到内疚,他认为谈论文革是要警惕我们自己,不要再搞偶像崇拜和强调要说真话。你会听到:1、《寒夜》的故事情节和时代背景。2、巴金生平。3、阅读感受。为什么我们仍能在这本具有很强时代性的作品中读出当下性和共鸣感?4、精彩片段分享。5、结合综艺《再见爱人》和这本书,在看待亲密关系和家庭关系上,有哪些启发?片头曲:白西片尾曲:南屏晚钟主播:星光 / 超哥 / 大壹
undefined
Nov 4, 2024 • 1h 44min

Vol.255 深山也是一种处境

本期节目我们读长篇小说《深山》,作者吕新。《深山》是鲁迅文学奖得主、先锋派作家吕新,暌违8年的长篇小说力作。讲述了一个被群山环绕的村庄里,有无数秘密和隐喻。戏班演员二灯在戏台上暴毙,五灯决心跟踪改嫁的二嫂,找出哥哥死亡的真相。少年耗子瘦得像根豆芽,总看见墓地里出现神秘女人。疯子爹一生气就朝家旁边的学校扔石头。“她”嫁到此地,矿工丈夫常年不在家,公公对婆婆说最近山里常有“狼”出没。知识青年杜林从城市返乡,却不屑成为像父亲一样的村干部,他成日伏案写作,试图揭发这片土地上的荒唐与悲凉……这些人的故事与深山一起,构成了一个寓言的世界,以极尽酣畅又至为诗意的复调叙事,书写深藏在晋北太行山壑里的生命群像。吕新(1963-),山西雁北人,先锋派作家。1986年开始发表小说,著有长篇小说《抚摸》、《光线》、《梅雨》、《草青》、《成为往事》等,中短篇小说集《山中白马》、《夜晚的顺序》、《葵花》、《中国屏风》等。2014年凭借《白杨木的春天》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你会听到:1、闲聊环节:关于闲聊环节和插嘴问题的讨论。2、00:07:15 作品和作者简介。3、对山西和晋北地区有什么印象,符合阅读感觉吗?4、作品中有三种叙事结构,如何理解?它先锋吗?如何体现?5、精彩片段分享。6、如果“深山”是一种处境,要如何描述它?片头曲:上天桥片尾曲:黄风岭科技(重轻制作)主播:大壹 / 超哥 / 星光
undefined
Oct 28, 2024 • 1h 30min

Vol.254 第六病室:怎样才能不让日常生活陷入泥沼?

本期节目我们读短篇小说集《第六病室》,作者契诃夫。小说集收录了《变色龙》《第六病室》《套中人》《醋栗》等契诃夫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共14篇,全面、完整地呈现出契诃夫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同名小说《第六病室》发表于1892年,是契诃夫中晚期最具代表性也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标志着契诃夫文学创作的转折。他在1890年前往政治犯流放地萨哈林岛实地考察,岛上地狱般的惨状改变了他不问政治的心态,于是写下了《第六病室》,这之后他的中短篇小说具有了更强烈的社会性、批判性和民主性。《第六病室》塑造了两个典型知识分子形象,通过他们的命运悲剧,抨击了专制制度,并全面否定了托尔斯泰主义,揭示出无论顺从或是反抗,都无法改变被当作疯子关进第六病室的现实。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1860—1904),俄国作家,剧作家。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20世纪世界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作品的幽默性和艺术性。小说代表作《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等,话剧代表作《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你会听到:1、《第六病室》故事梗概和时代背景。2、作者生平和文学创作期。3、阅读感受。4、精彩片段分享。5、契诃夫的幽默和讽刺是如何体现的,有什么特点?好的幽默讽刺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片头曲:靛厂片尾曲:Radiohead - Street Spirit (Fade Out)主播:超哥 / 星光 / 大壹
undefined
Oct 21, 2024 • 2h 21min

Vol.253 从《素食者》到《少年来了》,韩江在为谁而写作?

本期节目我们一起读小说《素食者》和《少年来了》,作者韩江。韩江(1970-),当代韩国文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曾先后获得《首尔新闻报》年度春季文学奖、韩国小说文学奖、今日青年艺术家奖、东里文学奖、李箱文学奖、万海文学奖等荣誉。2016年,韩江凭借小说《素食者》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成为该奖项历史上第一位亚洲作家。2024年10月10日,因其“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文学奖的韩国人,也是首位亚洲女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于2007年出版的《素食者》和2014年出版的《少年来了》均采用多人称叙事写法,丰富、细腻、真实,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素食者》讲述和再现了一个女人为了逃避来自丈夫、家庭、社会和人群的暴力,决定拒绝吃肉,成为素食主义者,及至最后抗拒“人类”身份,要把自己变成植物,只需要阳光和水,拒绝任何食物和交流的全过程。《少年来了》聚焦发生于1980年5月的光州事件,政府派军队进驻光州冷血镇压并开枪射杀市民,制造人间炼狱,酿成惨剧。15岁少年和朋友一起参加示威活动,朋友的牺牲让少年对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最终少年选择坚守到最后……你会听到:1、韩江简介。2、关于《素食者》和《少年来了》。3、《素食者》阅读感受,如何理解妻子吃素?素代表什么?4、《素食者》精彩片段分享。5、《少年来了》阅读感受,如何看待多人称叙事写法?6、《少年来了》精彩片段分享,7、韩江作品的世界性是如何体现的?片头曲:白西片尾曲:[OST] 정현수 - 99인의 변호인 (변호인 OST)主播:大壹 / 超哥 / 星光
undefined
Oct 14, 2024 • 2h 12min

Vol.252 岛屿的厝:去吧,天地间无阻无碍

本期节目我们读短篇小说集《岛屿的厝》,作者龚万莹。《岛屿的厝》首次出版于2024年1月,收录了九个温润的故事,这些故事围绕着岛屿上的居民生活,展现了不同世代人的生活轨迹和情感纠葛,述说着作者对故乡的情愫。《岛屿的厝》结构精巧,每个独立成篇的故事之间环环相扣,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小说中使用了普通话夹带部分方言的叙述方式,凸显人物性格,角色塑造丰满,洋溢着鲜活的生命力。如同交错的窄巷般纵横关联,在悠长的往日时光里,岛民们的人生轨迹互相交织。龚万莹(1987-),生于厦门鼓浪屿,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北师大硕士。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收获》《钟山》《十月》《西湖》等,入围中国好小说排行榜、收获文学榜、扬子江评论排行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新锐榜、《北京文学》当代文学排行榜等。你会听到:1、聊聊“海岛”印象。2、00:22:20 作品梗概和作者介绍。3、阅读感受,最喜欢其中哪篇小说?人物角色群像式描写的文本有什么特点?4、精彩片段分享。5、对比有明显地域特性或风情的作品,如《猴杯》《孔雀菩提》《潮汐图》《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等,《岛屿的厝》是否形成了独特的写作语言?片头曲:上天桥片尾曲:谢金燕 - 含泪跳恰恰主播:星光 / 超哥 / 大壹
undefined
Oct 7, 2024 • 1h 41min

Vol.251 简·爱:我关心我自己,我尊重我自己

本期节目我们一起读小说《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于1847年以“柯勒·贝尔”这个男性化的笔名首次在伦敦出版。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与书同名的女主角的成长和情感经验,赋予了简·爱这个角色独特的性格和极具人格化的个人意志,并讨论了阶级歧视、性别、宗教和早期的女性主义,其中对心理活动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一窥简·爱内心的道德观与精神感知。自问世以来,就成为经典世界名著之一。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19世纪英国女作家、诗人。是英国文学史上以女性呼声作为小说主题的第一人。“勃朗特三姐妹”之一,与其并列的妹妹艾米丽(《呼啸山庄》作者)、安妮(《荒野庄园的房客》作者)都是世界著名文学家。除《简·爱》外,夏洛蒂还著有《雪莉》《维莱特》《教师》。你会听到:1、回忆曾经影响至深的文学作品和形象。2、《简·爱》的故事梗概和作品的时代背景。3、作者简介和“勃朗特三姐妹”。4、如何理解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的爱情?如何理解简·爱的离开和归来?这本书的重要意义和时代局限性是什么?5、精彩片段分享。片头曲:上天桥片尾曲:Adele - Turning Tables主播:超哥 / 大壹 / 星光
undefined
Sep 30, 2024 • 1h 35min

Vol.250 安静·肥满:凡是要负责任的事,我都不想做

本期节目我们读短篇小说集《安静·肥满》,作者卢慧心。《安静·肥满》是“台北文学奖”得主卢慧心的首部小说集,收录11篇短篇小说作品,其中最早的篇目写于2000年。描写了11种“不用力的生活”,书写劳动者的爱与欲望、浮浪者的身世过往、肥胖者的自我放弃和救赎,笔法隐忍克制,感情准确细腻,这些“不负责任”的人物角色都有秘不示人隐藏至深的过去,在偶然的场景中,回忆和当下如梦境般相接,一瞬恍惚、物是人非,他们看见过生活的真相,也学会了与生活交手过招。卢慧心(1979-),台湾彰化人,电视编剧。小说作品曾获时报文学奖、台北文学奖、新北市文学奖等。你会听到:1、回看10年前的书籍和电影,社会情绪和时代氛围有哪些变化?2、00:24:00 作品和作者简介。3、书中小说侧重描写环境,弱化了故事情节,对阅读体验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这么写?4、精彩片段分享。5、如何理解“安静·肥满”和“不想负责任”的状态?6、故事之于小说意味着什么?抽离故事之后小说还成立吗?片头曲:白西片尾曲:王菲 - 匆匆那年主播:大壹 / 超哥 / 星光

Th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Save insights by tapping your headphones, chat with episodes, discover the best highlights - and mo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Get th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