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站停车 | Local FM
一档有关 读书 | 语言文学 | 社会文化 的人文对谈播客。主播旅居东京。我们试图以学术视角剖析习而不察的日常,以条分缕析的思考回应纷繁的声音。欢迎你在各大声音平台订阅我们,并在评论区、邮箱、听友群与我们互动。
【主播】
蛋妞:文学博士生。喜欢城市、桌游与摄影
小盒子:二手哲学家,现居东京
【听友群】
添加小助手:Localfm2021,加入听友群(不定期直播、赠书抽奖)。商务合作、约稿也请添加小助手。
Latest episodes

Mar 5, 2021 • 42min
JC03 | 只想到螺蛳粉和桂林米粉? 了解米粉从「南宁」开始
我们两位主播,都有在南宁长居的经历,它是我们的“身边”。本期就聊聊这座城市。南宁,广西首府,若要细数存在感不高的省会/首府,估计名列前茅。这座城市的单薄印象往往是奇观化的,总能和“蓝瘦,香菇”的戏谑口音和“窃·格瓦拉”的草根形象联系在一起。南宁本应拥有更为多元的城市形象,无论是“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绿城”,还是荟萃各种米粉的“粉城”,或是杂糅不同方言的语言飞地,都勾勒了它的独特魅力。本期我们会着重讲讲南宁的“嗦粉”文化,带着大家细数南宁的老友粉、生榨粉、剪粉、牛肉粉(三品王)、还有外来的螺蛳粉与桂林米粉等,爱吃米粉的各位一定不要错过。希望大家通过这期节目,对南宁这座城市有更多的了解,也欢迎大家亲赴南宁来一次真切的“嗦粉”之旅。| 主播生榨粉爱好者 蛋妞三品王成瘾者 小盒子| 本期你将听到03:00 “首府”与“省会”——南宁的定位04:20 “蓝瘦香菇”、“窃格瓦拉”与网络文化里南宁的形象07:36 欣慰并担忧着——知名度与好形象可以兼得吗?12:00 南宁,只能在节假日回去的故乡15:00 “粉城”南宁与各种米粉:老友粉,生榨粉,桂林米粉,螺蛳粉…(下方有米粉图鉴)18:45 记忆的深处,是味觉与听觉的交织21:33 变化中的美食街“中山路”,寻访美食的记忆29:25 螺蛳与一种“吃”的文化33:20 什么是“南宁口音”?——谈谈南宁的方言37:37 越来越大的南宁,越来越远的“身边”| 米粉图鉴(照片均由播主及其好友拍摄)1.生榨粉2.老友粉3.三品王牛肉粉4.桂林米粉5.螺蛳粉| 相关材料1.郑子宁:《东言西语》,敦煌文艺出版社,2020年2.“蓝瘦,香菇”:2016年10月,广西南宁一小哥失恋后录视频:“蓝瘦,香菇”,本来今颠高高兴兴,泥为什莫要说这种话?蓝瘦,香菇在这里。第一翅为一个女孩屎这么香菇,蓝瘦。泥为什莫要说射种话,丢我一个人在这里。翻译:本来今天高高兴兴,你为什么要说这种话?难受,想哭在这里。第一次为一个女孩子这么想哭,难受。你为什么要说这种话,丢我一个人在这里。3.“窃格瓦拉”:原名周立齐,出生于广西南宁市。曾四次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12年被捕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而走红,被网友戏称为“窃·格瓦拉”。| 联系我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也希望能够点赞、评论、订阅和收藏,你的支持是我们坚持的最大目标与动力。我们的微信官方号和听友群开通啦!你可以在微信里添加:Localfm2021,验证信息里输入各站停车,就可以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分享你的心得,提出你的看法。

Mar 1, 2021 • 38min
JC02 | 从「我有一个朋友…」走进「身边」统计学
你是否经常听到:“我身边好几个朋友炒股都赚钱了,我怎么会亏呢?”“读这种专业干嘛,找不到工作的。我那个亲戚就是这样。”以“我有一个朋友/亲戚……”开头的句式成为许多人论证某种社会现象的开场白。休谟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经验仿佛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但我们的经验,真的可靠吗?我们很容易基于我们“身边”的经验做出判断。事实上,我们的“身边”,恰好是我们经验的最大来源。我们渴望做正确的决定,但却常常以为,我们的经验就是正确的。我们信奉数字,相信统计学,但也依赖自己的经验,认为“身边”就足以支撑起一种有效的统计学。本期,我们从一些身边现象入手,展开对“身边统计学”的思考。我们不仅谈论“身边”,也谈论“我们如何谈论‘身边’”。谨慎思考,小心翼翼,只有保持清醒,才不至于误入歧途。“身边统计学”是一个起点,可以让我们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它不是阻止我们认识世界的障碍,但也不是思考问题的终点。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身边”的局限性,才能更好地拓宽世界的边缘。最后我们还推荐了几本书,相信能够解答一些常见的困惑。欢迎大家也在评论区中补充,分享那些你遇到的“身边统计学”。| 主播蛋妞小盒子| 本期你将听到02:26 “身边统计学”是我们的生命体验04:30 我们无法避免基于“身边”观察世界07:07 “我有一个朋友”——你说的那个朋友是不是你自己?08:10 留学生的“身边”:信息的孤岛,抉择的岔路 13:40 当“身边”遇见“身边”,世界得以扩大 16:24 打破信息茧房,拓展生活边界23:44 “抽烟危害健康” 与“身边的长寿大爷”25:44 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抽象化的“身边”29:08 精炼我们的认知:塑造新的思维方式| 相关材料基思•斯坦诺维奇:《这才是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年赫克托·麦克唐纳 :《后真相时代》,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年 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也希望能够点赞、评论、订阅和收藏,你的支持是我们坚持的最大目标与动力。我们的微信听友群开通啦!你可以在微信里添加:Localfm2021,就可以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分享你的心得,提出你的看法。

Feb 24, 2021 • 37min
JC01 | 网络空间中,「标点符号」的有(qí)趣(pā)用法
长期码字的你,已经有多久没有亲手写过标点符号了?你也是否会为标点的灵活性而感到头疼?本期想和大家谈谈一个随处可见,却很容易忽略的元素:标点符号。在网络空间中,错别字、语病都屡见不鲜,更别提细小的标点了。许多公众人物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毫不在意自己的语言规范,沦为语文老师修改病句的鲜活案例。汉语中的标点既有其使用规范,也存在相当的灵活性。它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表达系统,一方面又体现着我们的表达逻辑。我们识字,背单词,掌握语法和发音,却常常忽略标点这个同样重要的语言成分。我们将结合两篇谈论标点文章、以及一些日文中的语言现象,与大家分享在当下网络中几种有趣的标点用法,比如连接号“~”、直角引号“「」”、注音括号“()”、用句号或三个点表示的省略号等。这些标点使用现象可能已经溢出了既有的语言规范:它们流通于网络,而无法进入正式出版物中。但与此同时,它们也呈现了独特的语体色彩,拓展了网络表达的可能性。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补充,你在网络中见到的标点新用法。| 主播蛋妞小盒子| 本期你将听到01:55 公众人物微博里标点符号的乱用现象04:00 “标点符号”=“标号”+“点号”07:30 标点符号的使用,是一个态度问题,而不是一个技术问题09:00 标点中可以看出人的态度和立场12:35 事实比情绪更能直击人心13:35 语言规范里标点符号使用的弹性空间 14:50 汉语中的“流水句”现象17:13 网络时代标点符号的新用法21:30 蝌蚪引号与直角引号23:56 括号内的戏谑——“注音心声体”26:10 旁注标记提供了文字的可能性31:25 日常生活中标点的使用体验与反思| 相关材料徐默凡:标点符号新用法,“咬文嚼字”公众号,1月25日https://mp.weixin.qq.com/s/DKmUHQLPoDAPSREyiz0LhQ王东杰:括号内的声音,《读书》2021年1月(《读书》杂志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HNbm-4Bzfe5zOxm4jYbYvg| 节目制作剪辑:蛋妞文案:小盒子、蛋妞logo设计:Henry Gu音乐:皮瓶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也希望能够点赞、评论、订阅和收藏,你的支持是我们坚持的最大目标与动力。

Feb 24, 2021 • 34min
JC00 创播号 | 声音使日常生活问题化
「各站停车」是一档由留日学子带来的人文类对谈类播客。如果你曾沉浸在人文学术的漫谈中,或许我们能成为未来与你交流的频段。对话可能无法历久弥新,但是我们尊重「记录」本身的价值。我们的出发点,是记录,也是分享,更是一种学习。各站停车,日文写作「各駅停車」,指的是普通列车当中到目的地为止停靠所有车站的列车。它慢吞吞,却有着专属于它的风景。当我们放慢生活的脚步,想去探索那些平日里由于赶时间无暇问津的小站,我们都会乘坐这样的慢车。我们试图传递的,也是类似的理念:不追求速度,不紧跟热点——当然如果某个热点能引发更深入的思考,也不会拒绝停靠,正如各站停车也会停靠在大站一样。人生是一趟漫长的旅途,我们试图留下一些痕迹,保存一些思绪,提醒自己从何而来,使自己不迷失。卸下追逐热点的疲惫,坐上思考旅途的慢车。如果准备好了,那上车吧,我们即将出发。「各站停车」将会在喜马拉雅、小宇宙上与你相遇。| 主播蛋妞小盒子| 本期你将听到01:00 我们与我们的名称缘起03:44 记录的价值,分享的意义05:35 “主体”、“客体”与“对象化”10:02 自己的声音——最直接的“客体”11:56 “对象化”也意味着“陌生化”15:50 当我们尝试播客,我们在尝试什么19:10 为什么我们选择“声音”媒介25:22 为什么“喷子”少见于播客26:35 声音的特性:陪伴性、稍纵即逝与推敲琢磨(还讨论了某款目前访问困难的纯语音类app“俱乐部”)| 相关材料李一凡指导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
Remember Everything You Learn from Podcasts
Save insights instantly, chat with episodes, and build lasting knowledge - all powered by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