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席
一席
人文 科技 白日梦
Episodes
Mentioned books

Sep 25, 2023 • 37min
洪立:我最近记性不太好,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
欢迎收听本期演讲,了解认知症,了解身边的亲人。洪立,中国认知症好朋友公益行动联合发起人。Dementia,医学标准名称为痴呆综合征,更为大众所知的名字是“老年痴呆”。它在全球范围内影响超过6000万人,还有几倍于这一数字的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认知症人士的大脑究竟发生了什么?哪些风险因素潜伏其中?除了积极寻求医疗诊断,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自称“15年来天天琢磨认知症照护”的洪立,试图给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时间轴】00:45 中国认知症患者已超过1500万03:43 记性不好是不是就是得了认知症?05:10 认知症并不是衰老的自然结果06:50 贫穷也会导致认知症09:19 认知症的十大早期迹象11:00 除了记忆减退,认知症还有哪些健康风险20:20 如果你家也有认知症亲人,你能做什么?- 21:00非语言沟通更重要- 21:305s沟通大法- 22:19不要挑战他们已经缺损的记忆- 22:50不要像小孩子一样对待他们- 23:16支持他们生活的独立性,而不是替代与放任- 26:15强烈建议不要偷偷把药混在饭里给老人吃- 27:58基于兴趣爱好的活动- 30:45 适当地调整居家环境- 32:22作为照料者,请先照顾好自己34:45早诊早治,别忘了诊断后支持 【了解更多】学习更多认知症照护方法👉就算得了认知症,也能好好生活

Sep 19, 2023 • 30min
玫瑰:城市的大街不应该只是你玩命赶路的地方,大街就是乐子本身
欢迎收听本期演讲👏,送给热爱大街、热爱生活的你们。玫瑰,插画师。环球旅居三年后,玫瑰在2020年回到上海。疫情让她意识到世界已经回不到过去的样子,于是并没有太多美术功底的她开始拿起画笔,描绘她在世界各地的旅行记忆,画她最喜欢的城市——上海。在她看来,城市的魅力在于繁忙的老市场、开在居民区里的五金店,而不是摩天大楼和购物中心,所以她想在画里记录下上海最日常又最琐碎的一面。-【一些玫瑰的画】👇利马美得不真实的垃圾车👇打一架,真诚地👇金色羊驼👇接待我的波黑民宿👇富春小笼,什么都好吃👇红衣红唇红围巾的老太太👇没有弄堂就没有上海👇把末日前的每一分乐子赚到手👇孤岛时期的上海👇犹太人的杂货铺👇我和我的手绘简历音视频图文完整版👉玫瑰:我脑袋里的怪东西-【时间轴】01:50 我应该是同济生科院唯一一个没有为学校贡献就业率的人02:50 总得找个地方把脑袋里的怪东西画出来05:20 用100幅画记录我的100个瞬间07:05 金色的羊驼喷着金色的口水在金色大地上狂奔09:07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一个小镇民宿接待了我11:40 48个蝉鸣震耳欲聋的上海夏日15:35 红裙子、红靴子、红围巾的老太太,我仿佛看到了90岁的自己17:01 全上海上菜最慢的苍蝇馆子,你们得去吃,老板娘脾气非常差18:04 大街真是有乐子可寻的21:40 我想念100年前的上海27:20 在这个20岁出头的小姑娘身上,我一遍遍地看到自己29:22 除了吃饭睡觉,我恨不得24小时都用来画画。

Sep 11, 2023 • 53min
席外话04|插画师玫瑰:你不能一辈子像一个小孩一样,一个劲地去延长你的童年
大家好!还记得8月的那个下午吗?我们和插画师玫瑰在上海的跳海酒馆面对面聊了很多她满世界跑,满世界画画的故事。现场的朋友也带来了很多精彩的问题,和玫瑰探讨原生家庭,探讨科学与艺术,探讨生命的意义。我们把那天的分享录成了一集播客,但是很遗憾的是,由于我们缺乏经验,后半段精彩的问答没录上😭。不过我们整理了文字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跳过后半段音频,直接到一席公众号阅读Q&A。【时间轴】4:00 上海很好,有很多吸引我们的乐子。十号线对我们来讲就是一个有着淡紫色椅子、可以通往家的幸福大道。6:26 我坐上了飞往特拉维夫的飞机,从上海到了以色列,一个住满了犹太人的国度。16:31 人还是尽可能在成年之后一个人住吧,不然真的会受原生家庭影响的。20:09 秘鲁那个特别有名的马丘比丘(Machu Picchu)旁边最近的一个小镇,叫库斯科(Cuzco)。我在那边画我看到的一切,底下风景的尽收眼底,像一个王一样。20:51 这画的是耶路撒冷老城,爬到橄榄山山顶,山上堆满了有钱的犹太人给自己建的坟墓,他们觉得只要把自己埋在橄榄山上就可以随着最后的末日审判一起升天,我就坐在一堆坟墓中间。23:06 这是在摩洛哥菲斯老城外面的一座山上,周边都是坟墓,有一些本地的失业的十几岁小青年,工作日的白天他们无事可做,就在那边丢石头、烧垃圾,看到我一个外国人,坐在坟墓中间拿一个本子画画。24:20 你们的童年可能十几岁就结束了,我的童年一直持续到了2020 年。25:32 去年上海解封后,我又去了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我顺着季风和洋流的方向跳了很多岛,持续了8个月。26‘48 马来西亚槟城,正在削苹果的来自苏门答腊的客栈管家Q&A29:47 观众提问1: 你刚刚说父母不支持你,那现在你父母的状态是怎么样的呢?31:55 观众提问2: 在画画这条路上,你父母对你的影响大吗?怎么克服,不去想他们的话?33:34 观众提问3: 你是学生物的,怎么和美术结缘呢?(这里开始录音机没电了,没录到清晰的声音😭)34:45 观众提问4:您的画其实有很多建筑,我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同济大学的影响?36:16 观众提问5: 我也是理科生,很多科学的东西,不是做实验做出来的,有的东西就是灵光一现,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感觉?就是科学与艺术交汇的感觉。学理科或者说学生物,对你画画有哪怕一点影响吗?39:17 观众提问6:怎么保持画画的热情?是因为对世界一直保持好奇心吗?42:02 从 20 年到现在我为什么画了这么多画?可能就是我在奋力留下一点东西43:40 如果小时候就有人关注我,知道我真正喜欢什么,去给我支持,可能那种支持都会让你冲昏了头49:47 在这种忧伤而迷茫的年轻人堆里面,我才变得正常了。

Sep 6, 2023 • 31min
很可能是在批改无聊学生作业时,大学青椒托尔金打开了中洲的门洞|中洲奇观01
万象新课「中洲奇观」,是「奇幻影视中的西方建筑文明史」的第二季,共7集。主讲人:刘妍,建筑历史学者,现任教于昆明理工大学。这门课讨论《指环王》三部曲、《霍比特人》三部曲,聚焦建筑场景,考察原型,分析性格,追问建筑在影视中如何参与角色塑造,在现实中如何影响日常生活。👇中洲奇观为免费视频,扫码可观看全部视频 【时间轴】00:50 托尔金,永远的神05:30 伟大的想象力和语言魔法07:20 奇幻影视中的建筑为何熟悉又陌生09:48 霍比特人的洞就意味着舒适12:00 托尔金少年时代的城市生活——工业、机器、“黄金时代”17:50 迥然不同的袋底洞,精致和简洁来自哪里?18:40 钢铁时代在骂声中来临19:55 巴黎文艺圈集体声讨埃菲尔铁塔23:00 新材料新技术让人更轻易地“复兴”“造假”25:30 跑遍伦敦买不到合意的家具,干脆自己动手做设计29:00 反工业的姿态👇《霍比特人》初版护封 【一些人与事】-1 J.R.R.托尔金 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英国语言学家、文学家,代表作:《霍比特人》《魔戒》《精灵宝钻》。-2 彼得·杰克逊 Peter Robert Jackson新西兰导演,最知名的作品是电影《魔戒》(《指环王》)三部曲、《霍比特人》三部曲。-3 贝奥武甫 Beowulf北欧英雄叙事长诗,长达3182行,记载了英雄贝奥武甫的一生。1936年,托尔金曾做演讲“贝奥武甫:怪兽与评论”,主张《贝》是在笼统地表达人类命运主题,而非特定的部落政治斗争。-4《J.R.R.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家》托尔金总共留下两百多张水彩、速写、插画作品,后被韦恩·哈蒙德与克里斯蒂娜·斯卡尔集结成此书与《霍比特人的艺术》。-5 维多利亚时期指1830-1900年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这个时期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实力以及领先世界的工业水平确立了全球霸权。但国内社会分化也比较严重,一方面是工业发展带来的劳工人数激增;另一方面,中产阶级激增,整个社会的审美风尚也因庞大的中产阶级而形成维多利亚格调,也就是折衷主义风格。-6 威廉·莫里斯 William Morris英国设计师、艺术家、诗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先驱,倡导手工艺的回归,把工匠提升到艺术家的地位,是英国传统纺织艺术和生产方法复兴的主要贡献者。

Sep 5, 2023 • 31min
蔡蕾:有人说,国家都没说这种孩子必须上幼儿园,你们为什么自讨苦吃?
欢迎收听本期演讲👏蔡蕾,郑州管城区奇色花福利幼儿园创办人。在郑州奇色花幼儿园,自闭症、唐氏综合征、发育迟缓、脑性麻痹等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普通儿童一起生活、学习。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如何在同一个班里?他们能和谐相处吗?闹矛盾了怎么办?从26年前第一次把7个有身心障碍的孩子接进幼儿园起,蔡蕾和同事们从零开始摸索如何为他们提供教育。他们最终发现,融合教育并不只是面向残障的教育,它将让我们思考教育的本质,以及如何看待有可能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障碍和差异。👇1998年奇色花幼儿园的孩子们👇户外区域安放不同音色的琴👇沟通卡👇孩子眼里没有障碍 【时间轴】00:29 在普通教学班里接收特殊需要的孩子04:17 第一次招特教孩子,普通生集体转学, 我冲动地选择自负盈亏08:00 特教孩子单独编班行不通11:30 看见孩子的需求,给他们提供支持 12:03 -营造无障碍环境 13:49 -把康复融入幼儿园生活 14:55 -保护孩子的表达欲比让他开口讲话更重要16:40 孩子眼里没有障碍22:14 两类孩子在一起怎么组织教学?24:10 闹矛盾了怎么办?27:26 不帮助她我还可以这么快乐吗?28:50 制度、环境和观念中的障碍才是最大的障碍, 一个奇色花真的太小了 【奇色花正在募捐】欢迎扫码或点击链接了解更多👉看见孩子的需要,给他们提供支持

Sep 1, 2023 • 22min
柳开林:青椒爆炒见手青,想起来就想辞职回家
欢迎收听本期演讲,友情提示:空腹别听,越听越饿🍄柳开林,拾菌“专业户”。柳开林迷上菌子的原动力,都来自于菌子带给他的那些美妙味觉记忆:无论是爆炒见手青、火腿炒干巴菌还是鸡㙡烧汤,菌子都是绝对的主角。楚雄所处的滇中地区,是云南乃至世界野生菌的主产区,那里是柳开林的老家。从云南老家山上的菌子,到北京公园、郊区的惊喜发现,柳开林还在不断探索菌子的那些美味吃法和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一波菌子美图】👇鸡㙡烧汤,根本不够分👇油鸡㙡拌饭拌面🍜 香得嘞!👇干巴菌,“中吃不中看”👇香煎松茸vs松茸刺身👇臧穆手绘《小人国》👇爆炒见手青😋👇剧毒,致死☠️👇烩松茸👇像椭圆的鹅蛋,所以得名👇鸭肉香菌黄金烩饭⚠️⚠️⚠️ 千万不要采食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时间轴】01:00 生在云南楚雄,从小上山捡菌子、吃菌子04:02 鸡㙡做汤极危险,因为你会贪鲜喝到胀死-但我的经验是根本就不够分05:50 云南人的学霸,叫“大鸡㙡”07:00 干巴菌与火腿青椒爆炒,半天说不出话来08:14 香煎、刺身、焖饭、烧汤——松茸怎么做都好吃09:44 以前云南没人吃的松露现在已经快吃不起了10:48 牛肝菌才是云南人的心头好12:55 青椒炒见手青,想起来就想辞职回家13:40 颜色鲜艳与否和是否有毒没有必然联系17:50 划重点⚠️⚠️⚠️鹅膏大部分都有毒,甚至剧毒,没有经验的人不要采!19:28 吃菌子并不是云南人的专利21:00 一顿饭没有菌子,好比天不降甘霖【提及人与作品】-1《食菌记》柳开林著,👉点击购买签名版 食菌记 限量签名版-2 汪曾祺作家、美食家。1939年入西南联大学习,1940年开始小说创作。其广为熟知的名篇,如《受戒》《大淖记事》等。关于云南与菌子的回忆,可见于《昆明的雨》《昆明食菌》等忆旧篇章。-3 阿城作家。代表作“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小说集《遍地风流》等。《思想与蛋白酶》收入文集《常识与通识》中。-4 臧穆真菌学家。因对中国牛肝菌目及中国西南地区真菌生物和生物地理学的研究而闻名。早年研究隐花植物,创建了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隐花植物标本馆,并任首任馆长。他的野外考察日记《山川纪行》已于近两年整理出版。-5 约翰·凯奇(John Milton Cage Jr.)美国先锋音乐作曲家,同时也是一位蘑菇专家。【👇课代表总结时间,赠送一点儿菌子小菜单 🍽】

Aug 29, 2023 • 25min
陆乐:黄金4分钟,谁能救你?
欢迎收听本期救命演讲❤️陆乐,「第一反应」创始人兼CEO。当心脏骤停发生,4分钟是黄金救援时间。如果在4分钟内做对了心肺复苏和AED除颤,抢救成功率将超过60%;如果不做,4分钟后大脑开始不可逆的坏死,10分钟后就可能脑死亡。急救就是与死神赛跑。因此,相比于等待医生,掌握急救技能的普通人才是救命的关键。2012年,一次意外之后,陆乐成立了全民互助急救平台“第一反应”。他从马拉松赛事的救援切入,逐步扩展到企业、楼宇和学校,为160多个城市提供急救培训和微信小程序“救命地图”,更长远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一个社会互救体系,把它做成一项公共服务。👇心肺复苏(CPR)👇除颤(AED)👇如何快速找到身边的AED【时间轴】01:25 心脏骤停等于猝死吗?02:20 什么是心肺复苏和AED03:15 黄金4分钟,医生来得及救你吗?06:00 想让更多人学急救但四处碰壁07:00 如何战胜“马拉松猝死”12:55 绝大部分猝死发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15:08 在大厂做一个AED社会实验20:18 社会应该保护救人的勇气21:40 救人指南:一分钟学心肺复苏【更多一席】叶泰兴:No Problem,Peter远山:民间救援讲者好物:一席商店

Aug 28, 2023 • 27min
Katrina Klett:我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养过蜜蜂,但根本没见过那么刺激那么了不起的养法
Katrina Klett,养蜂人,ElevatedHoney Co. 云上蜜缘创始人。2009年,Katrina 通过一个助农项目从美国来到云南,向本地蜂农分享养蜂经验。后来她决心留下来养蜂,把本地的养蜂传统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挑战不仅包括交流和技术,更在于如何让本地高质量的蜂蜜进入市场。她创立了公司,既通过养蜂、产蜜帮蜂农获得更好的生活,也让更多人认识到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现在,Katrina 一边在云南维西养蜂,一边在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博士,研究中华蜂。👇在南亚和非洲养蜜蜂👇云南维西,养蜂天堂👇家家养蜂👇不是所有养蜂人都会爬树👇改进取蜜方式👇废旧电线架蜂箱👇大部分蜂场在山里,没有路👇在山里十多年,最快乐的事是认识他们【时间轴】01:50 2008年,我来到中国养蜂04:40 在云南大山里找蜜蜂09:20 不是所有养蜂人都会爬树😭11:03 我想卖蜂蜜,村里人觉得我疯了13:59 他们的本地经验和创造超乎我想象19:25 第一次卖蜂蜜,蜂农用雪碧瓶子装21:45 为什么我们要养中华蜜蜂?【更多一席】上官法智:我的香料魔法穆钧:土生土长讲者好物:一席商店

Aug 25, 2023 • 32min
芮兰馨:他们在回溯自己一生的时候,是用我修了多少条铁路来度量时间的
欢迎收听本期演讲👏芮兰馨,写作者,正在围绕成昆铁路调研与拍摄。成昆铁路修建于三线建设背景下的60年代,穿越了被苏联专家称为铁路禁区的险峻地形,连接起凉山彝族聚居区、西昌卫星城和攀枝花煤矿。芮兰馨成长于一个铁路大院。2019年,为了留下外公当年的铁路记忆,成昆铁路开始进入她的调研视野。她去各地寻访了40多位成昆铁路工人,又顺着铁轨去他们记忆中的凉山和沿线的工人墓园。常年流动使他们与家人疏离,成为口音、饮食习惯皆与当地不同的异乡人。这种漂浮的孤独感对铁路子弟来说非常熟悉,芮兰馨意识到铁路不只是凝固在过去的遗迹,它包含着工人具体的劳动与记忆,也持续地形塑了三代人的状态,在一些细微之处延续至今。👇 广东韶关说四川话的铁路大院👇 正对着铁路的普雄铁路职工陵园和烈士纪念碑👇 沙木拉达隧道全长6.3公里,穿越了大凉山分水岭,是成昆老线最长的隧道👇 沙木拉达墓碑👇“为什么没有成昆呢?”完整音视频图文演讲:芮兰馨 成昆往事目前芮兰馨还在寻找成昆铁路修建的老工人和相关见证者,也在梳理50年代以来中国铁路机制及转型研究,有相关的分享、交流或是有研究交集和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她:lanxinrui1120@gmail.com【时间轴】02:17 寻访成昆铁路工人是因为我的外公04:46 冷战语境下,一条连接成都和昆明的西南要道08:10 最怕进洞子——打隧道12:12 这些工人的记忆在我这里汇聚又相互影响15:20 沿着成昆线北段寻墓19:10 武斗最激烈的时候,半个馒头救了外公的命23:50 过去的辉煌变成了废墟,但还在沉默地向我们说话27:55 被迫流动中永远的异乡人29:22 他们最终居住在自己修建的最后一条铁路旁【更多一席】杨潇:时间的谜语侯丽:一个城市的诞生讲者的作品:一席商店

Aug 12, 2023 • 27min
张浅潜:我哑着嗓子唱啊唱,不想荒去我的热情
周末好!欢迎收听本期演讲&演出👏张浅潜,民谣音乐人。1997年,张浅潜签约香港的音乐厂牌“红星生产社”,同厂牌的音乐人有许巍、郑均等摇滚歌手。《倒淌河》就收录在红星制作的摇滚专辑《红星六号》里。在中国摇滚乐的黄金时期,张浅潜选择离开公司,闯入地下摇滚乐,过着吉普赛人般的漂泊生活。“我觉得做艺术家的道义是要为弱者发声,要能做出流传下来的歌,有了这两点你就能一直坚持,你就会觉得曾经的苦难都不算什么。”视频版👉张浅潜:游吟者【时间轴】00:10 《倒淌河》一席现场版05:00 艺校老师来招生,爸爸拉起了小提琴07:50 南下广州,做起了广告模特09:50 到北京,签约红星生产社12:03 《游吟者》一席现场版17:40 就是在那种颠簸中,感受艺术对我的召唤21:30 做艺术家的道义是为弱者发声,要做出流传下来的歌21:48 《旅者》一席现场版张浅潜签名版唱片👉 《灵魂出窍》《星月之河》《心火》三种张浅潜油画👉油画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