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席
一席
人文 科技 白日梦
Episodes
Mentioned books
Oct 3, 2015 • 11min
【枝桠】17 李银河:娱乐至死
我说这是我看过的曹禺的《雷雨》之后最好的一部悲剧,然后制片方说不行不行,说你现在只要一说悲剧就没人看了,绝对没人看。我觉得咱们的民族现在怎么会变得这么浮躁,稍微沉重一点的,深刻一点的东西,他们都不接受,都不想看。说斯皮尔伯格看了那个《归来》以后哭了三个小时呢,这个我不知道是一个传闻还是真的。那他哭的是一个人性的悲剧,而这个悲剧就发生在我们中国,发生在我们身边,可是大家都不看。我觉得至少你们不要不想知道。就连知道都不想知道,这算什么啊?就根本不想有记忆,不想有任何对苦难的记忆,最好我就是成天高高兴兴的,享受我现在的生活就完了,什么豪车美女,然后这就是所有的人的奋斗目标,全都变得俗到这个程度。
Oct 3, 2015 • 8min
【枝桠】15 李银河:为什么观察四季轮回就不能成为一个职业呢
他说人不应该像上帝说的,劳作六天,休息一天,应该倒过来,工作一天,休息六天。他在瓦尔登湖的实践就是这样的。为什么观察四季轮回就不能成为一个职业呢?他说,我要回到生命最基本的状态,我看生活能是个什么样子,这样的生活能教给我什么,而不是到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没有活过。后来我在写小说的时候,有一篇叫共产主义试验,就是有一帮人跑到一个小岛上,他们绝对不做维生之外的其他的多的事情,仅仅是种自己的吃的菜,生产自己的必需品之外然后就全部休闲,全部做自己想做的事儿。画家你就画画,雕塑家你就雕塑,写小说的你就去写小说,就写这样的生活。我觉得挺发人深省的,人在生活的基本必需满足的情况下,有没有必要去追求那些奢侈品。
Oct 1, 2015 • 32min
【一席】耿军:便衣导演
51届台湾金马奖,独立电影《锤子镰刀都休息》夺得最佳创作短片。导演耿军,19岁怀揣600块来到北京,26岁开始拍电影。19年,6部独立电影,入围鹿特丹、罗马等多个国际电影节,作品多关注时代中的失败者。“我要拍的是一种软弱,在荒凉的环境里荒废的故事。”一席现场,听@耿军_Gengjun 讲故事。“我的电影都是表现这个时代里的失败者,我也是一个失败者,可能这辈子都不是一个成功者。我聊的是自己人生的一段轨迹,这个东西不是正能量,我也不希望这是鸡血,如果有可能的话会是一块血豆腐吧。”
Sep 30, 2015 • 10min
【枝桠】14 方励:做电影就是活在天上
06年的《窃听风暴》,看完以后我手舞足蹈,我就无头苍蝇一样,就拿着烟,兴奋,就是兴奋。我们活在人世间,有太多的朋友们被无聊的事情给束缚了,不自由,所以我每当看到关于自由的命题的时候,太打动我了,远远超过爱情。做电影最棒的是,你在构思故事的时候,在做剧本的时候,甚至拍摄过程中,你一直游走在这个剧情的时空里面,而不在你现实世俗的落脚点上,随时可以飞起来,没事儿再回来。要吃饭肚子饿了回来吃饭,平常都活在天上。
Sep 30, 2015 • 11min
【枝桠】13 方励:什么叫男人
冰天雪地,突然发现这个车怎么暗了一下,一抬头,这个老囚犯把机头解了,把身留给他们了。这条铁路是走向死亡的,最后会坠崖的。这个老犯人,把这个钩摘开了以后,就是一抬头,那么狰狞的面目,那么温暖地一挥手,一笑。那眼泪哗就下来了。我们这一辈人里面有一些男人,就像我这样,是属于特别个人英雄主义的,有时候渴望流血的,就我们经常说脑袋别腰里的,说让死立刻就死,如果是有意义的,能让我激动的,根本就不吝的。为了正义也好,为了他人也好,有的时候你就是渴望流血。什么叫男人,你是渴望流血的。
Sep 29, 2015 • 25min
【一席】戴若犁:虚拟现实的元年
虚拟现实(VR)电影与游戏让人体验到一种沉浸到全新世界的快感,然而你并不会在虚拟世界里看到自己,@诺亦腾 Noitom团队开发了一套惯性动作捕捉技术,通过肢体上微小的传感器感知动作,“以前是看到虚拟世界,现在进去了。”一席现场,与CTO@戴若犁 博士一起造访魔幻现实。“我们在虚拟现实当中可以找到两件事情,一件叫逃离,一件叫超越。希望各位能够逃离自己想逃离的,超越自己想超越的。”
Sep 25, 2015 • 26min
【一席】陈华:风口
毕业于北大计算机系的陈华曾开发天网FTP和酷讯旅游搜索,分别是中国当时最大的文件和生活信息搜索引擎。2012年推出手机K歌软件唱吧,登陆App Store五天内升至总榜第一,并连续三月保持在免费金榜前五。短短3年,唱吧用户量突破2.6个亿。一席现场,不爱唱歌的@陈华Tony 来谈谈互联网创业。“微信的张小龙找到我说,这个产品怎么传播的,我的理发师都在玩你们的产品。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看一看这世界上有没有一些痛点,已经被人家挖掘出来,又没挖那么深,抓住它。”
Sep 23, 2015 • 25min
【一席】桑格格:向寂静处走
喜欢桑格格的读者都说她“非常童话”,但她说自己其实喜欢更加严苛的生活方式。无论生活还是写作,从不满足于雅致、纤细和忧伤。 “我始终还是带着从土里来的那种力量,楞头楞脑的,始终不能精致起来,华丽起来。”一席现场,@桑格格桑格格 的半自传写作。“成熟就是你知道伤心的那一天。我小时候经历这些事情,别人听着好像这个孩子是经历过一些坎坷的,我根本不知道,所以我觉得给我最大保护的,就是我妈妈给我的那个盲目的自信,还有一个懵懂,可能这两样东西加起来,就是我那个小披风吧。”
Sep 21, 2015 • 27min
【一席】远山:民间救援
2007年,远山和驴友成立了一支山野救援队。参与汶川地震救援以后至今,蓝天救援队在全国发展了3万多名队员,100多支队伍,是国内最大的民间救援组织。从玉树、鲁甸、尼泊尔地震、菲律宾风灾,到西南旱灾、民众溺水,他们在大大小小的灾害现场搜救。一席现场,队长@蓝天远山 对志愿救援的承诺。“它不同于普通的志愿工作,每一个现场都是危险的。你到了蓝天,可以什么都不做,但一定要带点什么东西走,把技能学会,危险的时候能够自救,或者帮助身边的人。”
Sep 18, 2015 • 18min
【一席】章骞:无畏之海
章骞在上海图书馆做情报学工作,自幼喜好海军,他写了一部七十万字的一战海战通史《无畏之海》,中国的军事爱好者们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豆瓣上至今维持着9.6分的高分,认为中国的战争史写作范例中出现了近似国际水准的作品。一席现场,@聖寶劍橡葉騎士 分享他的艨艟巨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