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

一席
undefined
Aug 14, 2016 • 30min

【一席】吴蛮:玩琵琶

吴蛮,琵琶演奏家,五获格莱美“最佳演奏”和“最佳世界音乐专辑”提名,马友友“丝路计划”重要创始团员。《波士顿环球报》曾评“吴蛮是属于极少数改变了其所演奏乐器历史的演奏家”。“玩琵琶玩到世界上,大家会问:可以吗?中国传统音乐可以玩到世界上吗?或者可以冲到世界吗?我说可以,因为这些乐器本身就是属于世界的。”
undefined
Aug 5, 2016 • 37min

【一席】方力行:疯狂海洋馆

方力行,@台灣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馆长。从38亿年前海洋的形成,到21世纪的水产养殖,海洋莫测的秘密在这座亚洲最大的海生馆一一呈现。海水包裹你,鱼群在深蓝中闪烁,珊瑚与海藻像森林……方力行在一席讲述一座海洋馆是如何建成的。 “我想让每一个人可以在海洋里面自由地走,不用潜水装备。"这座亚洲最大的海洋馆从头到尾就是一个人造海洋,曾获得美国国家工程杰出奖的第一名,并在全球首创了夜宿海生馆项目——“睁眼就看到蓝色的光里鱼在游,那是非常非常深刻的体验。”
undefined
Aug 1, 2016 • 41min

【一席】黄章晋:怎样制造一种像鸦片一样的产品让人欲罢不能

@黄章晋ster @大象公会 创始人。在娱乐化、碎片化阅读时代,大象公会反常地以高信息密度的严肃文章流行于朋友圈,发出后阅读量迅速超过10万+,《中国哪里人最爱生孩子》、《中国什么地方的人最能打》、《美国人的牙齿为什么最漂亮》、《怎样才能穿得像个人物》……他们的文章大都3000字以上,一本正经地解释那些你目前不知道自己想要知道但其实你会很想要知道的东西。 “大家都知道大象公会的文章特别特别长,但是有人愿意转发,而且有100多万订户,平均阅读数都过了10万。”大象公会创始人@黄章晋ster ,作为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反动势力,@大象公会 为什么会受欢迎,“有一些不喜欢你的人持之以恒地看你,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特别大的成就”。
undefined
Jul 21, 2016 • 29min

【一席】陈杰:从旁观到介入

2014年,从业16年,获得国内外上百奖项的@摄影师陈杰 主动辞去新京报摄影部主编一职,在许多传统媒体人纷纷离职时,重返一线成为新京报首席记者,冒着艰险完成了一系列深度调查摄影报道,并使腾格里沙漠污染问题得到了解决,一席现场,“别人走开是别人的事,我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做不过来。”“大家都要诚实地面对现实的困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够共同地推动这个社会的进步。”
undefined
Jul 15, 2016 • 27min

【一席】Kevin Sites:背包记者

“任何有相机的猴子都能拍摄爆炸的场面,也许这就是我能做战地记者这么久的缘故。但我并不认为这一切就是合理的。” 2005年Kevin Sites用一年时间,不跟随任何团队,一个人去报道世界各地的战争,仅仅用背包里的设备去拍摄。“我们从一个更小的视角讲故事,与不同的个体对话:童兵、被截肢的伤者、在恐怖袭击中失去孩子的母亲……这些个体的小故事全部连在一起,构成了战争的全貌。”
undefined
Jul 12, 2016 • 19min

【一席】周奇墨:严肃点,我要搞笑了

一席第361位讲者@大娃周奇墨 ,脱口秀演员里长得最高的,(曾经)英语老师里最会说段子的。他说他就想做一个非常干脆的演出:“严肃点,我要搞笑了……”
undefined
Jul 4, 2016 • 40min

【一席】王维仁:双村记

新界菜园村改造曾是香港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这个有着150户居民、仍在从事农耕劳作的自然村落,在2010年由于高铁修建不得不另起新居,但村民们希望能够维持原有的小区关系,继续从事农业生活。香港大学建筑系主任王维仁作为该工程的规划师,和他的团队尝试通过一些现代技术:生态水循环系统、良好的通风采光设计、私人耕地,来模拟出传统的民居的生产、生活方式,使新村也能反映出旧村传统的社会关系。“中国传统村落自有叙述故事的方式,脱离了原有的不可见的小区关系,仅从“以旧修旧”的角度去从建筑外观进行表面的改造,实际上丢失了传统村落的故事性,亦不是一种可持续的保护。” “中国这三十年来是史无前例的移山倒海。城市大规模地改变,或者说,破坏。我更希望,乡村能够对城市起一个示范作用。说白了,我们能不能让乡村‘反攻’城市。”“希望能够用这样的乡村策略,慢慢地改变我们的城市,修补我们的城市。”
undefined
Jul 2, 2016 • 26min

【一席】张东君:巫婆流的野生动物保育

青蛙巫婆,台湾最多产的科普作家。台北动物保育教育基金会秘书组组长,作品有《动物勉强学堂》、《青蛙巫婆动物魔法厨房》、《象什麽……》、《爸爸是海洋鱼类生态学家》在内的作品129本。“地球上有非常非常多种动物,已经命名的至少有120万种,很多人喜欢动物,但他其实只喜欢他们家的猫狗,给他们穿鞋子,让他们叫爸爸妈妈,但野生动物就是野生动物。他们很多濒临绝种,穿山甲、食蛇龟都要被吃光了……”
undefined
Jun 13, 2016 • 31min

【一席】周鍊:光外有光

如何能为各个城市里LED跳跳蹦蹦的环境做一些改变?怎么样用光创造一个更多的夜间生活的可能性?周錬,曾在美国最大照明设计公司BPI担任总裁,从事照明设计38年,做了包括自由女神像、纽约中央公园、纽约自然科学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颐和园在内的4000多个项目,在一席分享《光外有光》。“照明设计重视人和环境的关系,让自然光充分流洩室内比开灯更重要……光,是要让人去体会,而不是强迫别人接受。”
undefined
Jun 6, 2016 • 43min

【一席】贝天牧:牧羊地

28年前,贝天牧 (Tim Baker)携家带口从美国来到中国,1992年起,他们陆续收养了四个中国孩子。2003年筹资成立牧羊地儿童村 ,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孤残寄养机构,帮助900多名孤儿找到了收养家庭,为近4000名残疾孤儿进行了修复手术。“当你看到那些孩子们,他们会像改变我一样改变你们的人生。”

Th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Save insights by tapping your headphones, chat with episodes, discover the best highlights - and mo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Get th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