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岛FM

中信出版·大方
undefined
Nov 16, 2021 • 1h 3min

81 颜怡颜悦 x 沈大成:当双胞胎遇到写双胞胎的人

在一个没有小行星掉落的下午,一个讲脱口秀的双胞胎遇到了一个和老字号糕团店重名的作家。三个恰好处于同一时空的迷路员降落在这期跳岛,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正在尝试写小说的颜怡颜悦,和虚构过双胞胎故事的沈大成,共享着女性创作者的身份,也共享着对彼此的好奇:颜怡颜悦想知道,写小说是不是像讲脱口秀那样必须要“真诚”?作家收获豆瓣差评,是不是会和脱口秀演员冷场一样陷入自我怀疑?沈大成也想知道,脱口秀演员一定要“作践自己快乐别人”吗?就不能表扬自己吗?“一个双胞胎”是几个人?会不会既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两个人,而是三个人? 谁都没有想到,这场好笑中透着丝丝辛酸的对话,摇摆在小说写作课和免费心理咨询之间,最后却成了一个大型安利现场。当声音太容易在传播中被扭曲,说不定每个人都需要像沈大成一样,拥有一个善良的编辑,也学着去成为你身边人的“编辑”——那个给出善意的人。 【本期迷路员】 颜怡颜悦,脱口秀演员。 沈大成,作家。 【时间轴】 03:04 写小说和写段子有什么区别?可以耍滑头,也可以没观点 08:46 沈大成:我是“主题后行”的作家,只想写一些有趣的事情 14:49 这个时代,每个容易自我批判的人都需要一个编辑! 19:49 当男性视角就等于“人”的视角,女性创作者要怎么处理女性视角? 27:42 沈大成的双胞胎理论:应该是两个人,或者说三个人 32:22 从2000年前后的美剧反思何谓当代性:说不定我们都是坐错了时光机的人 37:46 想当作家的人,不妨先去试试讲脱口秀——安东尼·杰塞尔尼克 55:20 “原来音乐是人写的”:给差评之前,别忘了创作者也是人啊! 【节目中提到的作品和人名】 美剧《火线》(2002) 美剧《继承之战》(2018-) 脱口秀演员安东尼·杰塞尔尼克(Anthony Jeselnik,1978-) 沈大成在节目中提到的故事来自于《心灵世界:王安忆复旦大学小说课讲义》。在讲完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故事后,王安忆回忆了自己的经历:“我曾经碰到一个景颇族的孩子,他给我讲他的故事,读中学的时候住在镇上,在一个棺材店里寄宿,每天晚上有个汉族的老师给他们讲故事,他们就坐在棺材板上听,有一天老师说现在我给你们讲曹雪芹写的《红楼梦》,这个孩子一下子跳起来了,大声问道书是人写的吗?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动人的蒙昧时期,以为一切存在都是神圣无上,都是神制造的,从来也没想到人也有机会,也有可能,也有使命承担神的义务。” 【本期推荐作品】 颜怡颜悦 推荐 《迷路员》沈大成 不知道这本书是谁写的,读了之后好想认识这个作家是男是女,建议听了播客好奇的朋友都来看。 沈大成 推荐 《星之继承者》 [英] 詹姆斯·P.霍根 著 [加] 仇春卉 译 这本科幻小说里,人类发现了月球人,又发现了更多外星人,发现三者之间是有关联的,原来人类并不是地球的土著居民。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节目编辑】何润哲 黄鱼 【后期制作】AURA.pote 【音乐】 片头 上海复兴方案 - Queen of Sports 片尾 上海复兴方案 - Spring in a Small Town 【视觉设计】孙晓曦 王尊一
undefined
Nov 9, 2021 • 1h 3min

80【自由潜水】房子是要养的,人生是要整理的

在无数人家里扮演家务BGM的播客主播们,自己做家务吗?本期「自由潜水」喜迎大串台,「NiCE TRY」主播文森特动物园、「不可理论」的主播宝婷和刚刚做完大扫除的钟娜一起,讨论了一下做家务这件事在现代城市人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是自己做,还是推给别人做?是想到就要皱眉头的苦工,还是可以期待的解压方式?是永无止境的重复劳动,还是可以自由创造的灵光时刻?做家务的人和不做家务的人,和家的关系有怎样的差别?从烘干机到扫地机器人,家用电器怎样嵌入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和家务紧密捆绑的性别气质是天然的吗? 或许,断舍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魔法,是因为“整理”真的不止适用于乱糟糟的房间,也适用于人生。当我们用洗衣凝珠桶的刻度记录时间的流逝,把随处乱窜的猫看成一种会叫的家用电器,在自创烤箱食谱的时候体会即兴爵士的乐趣,冷冰冰的碗碟、电线和地板也终于通过互动与连接成为我们有机的家,和我们一起日复一日的家务中新陈代谢,有了呼吸的节律。 【本期潜水成员】 宝婷,《不可理论》播客主理人,自由作者。(豆瓣和微博ID:tifanie) 文森特动物园,《NiCE TRY》播客主播。(微博ID:文森特动物园)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豆瓣ID:阿枣) 【时间轴】 02:39 全网最受欢迎的家务播客主播,自己有什么家务诀窍? 07:14 家是有器官的生命体,整理家务的过程也是在新陈代谢 09:21 洗衣凝珠桶就是成年人用来记录时间的小猪猪存钱罐 13:43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是科学还是玄学? 25:43 说不定,让自己舒服才是最好的收纳标准! 30:56 家务知识靠秘传:在不约而同的汤泡饭中发现城市的神秘连结 37:22 烹饪就像爵士乐,想即兴演奏还要多进阶 49:46 家务劳动的性别化:收拾房间不存在理所当然! 【节目中提到的作品】 波伏瓦《第二性》 汪民安《论家用电器》 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松本忠男《家的扫除》 山下英子《家事断舍离》 佐藤可士和《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 米歇尔·德·塞尔托《日常生活实践》 日剧《家政夫三田园》 无印良品四十周年品牌片《Cleaning》 【本期推荐作品】 宝婷 推荐 Unthought by Katherine Hayles “这本书的作者认为,诸如植物这样一般认为没有智慧的生物,以及一些系统,其实都有自己的智能。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理解自生发的生命体是如何与环境互动的。” 文森特 推荐 《浪客行》 [日]井上雄彦 “这部连载漫画记录了一个武士花了很多时间去种田的故事。种田的过程中保持某一种心境、获得某一种心流,最后对浪人这份‘本职工作’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帮助。这就和做家务很像,实际获得的成就感可能很微小,但可以拿着这份成就感和勇气去做更多的事情“
undefined
Nov 2, 2021 • 1h 11min

79 定位诺奖得主古尔纳:何处是故乡?何处是《天堂》? | 胡笑然&袁明清

10月初,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这个陌生的名字,历史上第8个来自非洲的获奖者,将全世界的目光再度引向这片遥远大陆上的文学生态。古尔纳是谁?他的作品关心的是哪些话题?这期跳岛,主播钟娜请到了胡笑然和袁明清,两位非洲文学长期的爱好者和研究者,一起读了诺奖颁奖词里提到的古尔纳代表作《天堂》,却发现这个故事读起来意外地熟悉:像经典成长小说,像《一千零一夜》,甚至像《西游记》! 文本层面的隐秘勾连,映射出非洲文学与全球文学生产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单是古尔纳的非洲作家标签,就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为什么人们会认为他不算是坦桑尼亚作家?而古尔纳本人又为什么会说,他在其他非洲作家的创作中看不到自己熟悉的非洲?此前,另一位非洲作家恩古吉获奖的呼声很高,他为什么没有得到诺奖的青睐?这样的选择又反映出西方世界对非洲文学怎样的预设和期待?究竟是谁在定义非洲,谁在定义非洲文学? 🔈🔈🔈特别公告:春天播下种子,秋天就会长出新的周边!跳岛周年庆时发布的可水洗纸袋加印啦!上周末,我们把这款可水洗、能承重的纸袋带到了abC书展的现场,好多小伙伴直接就买下背着走了,用来装书展的战利品刚刚好!如果你也看上了这款会游泳的纸袋,欢迎添加跳岛助手的微信号(TDFMZS)购买! 【本期嘉宾】 袁明清,非洲英语文学爱好者,德国拜罗伊特大学非洲研究院博士生。 胡笑然,英语文学研究者,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师。 【本期主持】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 (豆瓣ID:阿枣) 【时间轴】 03:33 非洲的英语文学与英美作家的作品有什么差异? 06:53 以另一位非洲作家恩古吉为参照系,理解本届诺奖的选择 14:17 谁在定义非洲文学?隐形在作品背后的欧美文学出版产业链 30:11 古尔纳:在其他非洲作家的作品里,我看不到自己熟悉的非洲 34:57 古尔纳的代表作《天堂》,是一个不了解非洲历史也能读进去的成长故事 49:54 从奈保尔、石黑一雄再到古尔纳,身处夹缝之中的“边缘”作家要如何甩掉标签? 56:17 恩古吉:我们所说的语言,会影响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节目中提到的人物、作品以及延伸材料】 古尔纳之外,你还应该知道这些来自非洲的作家: •恩古吉·瓦·提安哥,肯尼亚作家,节目中提到了他的早期代表作《一粒麦种》《大河两岸》《孩子,你别哭》,用基库尤语在厕纸上写出的小说《十字架上的魔鬼》,以及《乌鸦魔法师》《十全九美》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南非小说家、文学评论家,20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纳丁·戈迪默,南非作家,199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七月的人民》 •阿莫斯·图图奥拉(Amos Tutuola),尼日利亚作家,其小说《棕榈酒酒徒》(The Palm-Wine Drinkard)是最早在西方世界获得关注的非洲文学作品之一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尼日利亚作家,代表作《亲爱的安吉维拉》《半轮黄日》 •钦努阿·阿契贝,尼日利亚作家,代表作《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瓦解》 •沃莱·索因卡,尼日利亚剧作家、诗人、小说家,198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森林之舞》 节目中提到的古尔纳作品(按出版时间顺序排列): •《离别的记忆》(Memory of Departure, 1987),古尔纳的小说处女作 •《博西》(1994),目前唯一有中译本的古尔纳作品,收入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的《非洲短篇小说选集》 •《天堂》(Paradise, 1994),古尔纳的小说代表作,获当年布克奖 •《在海边》(By the Sea, 2001) 延伸阅读: •嘉宾袁明清的两篇文章:《冷战时期的亚非文学运动,与非洲文学的中译史》《在诺贝尔文学奖之外:谁是古尔纳?谁的古尔纳?》 •节目中提到古尔纳表示自己不愿意被贴上标签的那次采访,以及「结绳志」对这篇采访的中文介绍 •加拿大播客节目Writers and Company于2017年对古尔纳做的采访 【本期推荐作品】 《瓦解》 [尼日利亚]钦努阿·阿契贝 著 (胡笑然推荐) Lagoon by Nnedi Okorafor (袁明清推荐)
undefined
Oct 26, 2021 • 1h 6min

78 每个严肃作家的心里,都有一个写出地摊爆款的梦?| 跳岛FMx宝珀理想国文学奖

你的第一本书,是为什么而写的?本期特别节目,跳岛FM的主理人猫弟拉来好朋友媒体人罗小花,向入围本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选名单的两位作家周恺和郑执提出了这个问题。如果说少年时代的写作大多是由荷尔蒙驱动的夏日情愫和生猛想象,处女作之后,青年作家则要面对更多更加棘手的问题:是继续挖掘个人经验,还是转而寻求别的灵感来源?是写长篇还是中短篇?要不要去影视行业做编剧赚快钱?是追求“纯文学理想”,还是去类型小说的世界里放手一搏? 本期节目里,我们和周恺、郑执聊了聊严肃文学和地摊文学的界定,也聊了聊方言在小说创作中的意义,但在这些“大问题”之外,聊天中最动人的几个细节依旧关乎那些最核心的问题:女孩扭开的汽水,地铁秃顶大哥的眼泪,仿佛印在读者脸上的文字……在摸不到边的黑暗中,我们永远需要一个讲故事、写故事的人,帮助每个人以共同的阅读连接彼此。 本期节目由跳岛FM和第四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联合呈现。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由瑞士高级制表品牌宝珀与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出版品牌理想国共同发起,旨在发掘和鼓励45岁以下的青年创作者;本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主题是“愿你道路悠长”,评委团成员包括阿来、格非、李宗盛、梁鸿和马家辉,评选结果将于10月底的颁奖典礼现场公布。 【本期嘉宾】 周恺,1990年生,乐山人。出版有长篇小说《苔》,短篇小说集《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少年、胭脂与灵怪》。 郑执,1987年生,沈阳人。19岁出版长篇小说处女作《浮》。2007年至今出版多部小说,代表作有《生吞》《我只在乎你》《仙症》等。 【本期主持】 猫弟,跳岛FM主理人,豆瓣小组「手机橱窗计划」发起人。 罗小花,文化记者,任职于澎湃新闻。 【时间轴】 02:54 谈谈入围作品:写完之后就放下了包袱 11:04 地震前的那个下午,暗恋的女孩看到自己的情诗 12:38 十九岁的处女作就被盗版大卖,是一种什么体验? 22:32 严肃文学的尽头是地摊,地摊文学的尽头是严肃? 39:45 地铁的眼泪、雨夜的风衣……那些支撑自己写下去的瞬间 51:51 再谈地方写作:是增添了抽象生活的实感,还是固化了创作者的标签? 【节目中提到的作品】 贾平凹 《废都》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居斯塔夫·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格雷厄姆·格林《命运的内核》《布莱顿硬糖》《与姨母同行》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余华《河边的错误》 孙一圣《夜游神》 钱钟书《围城》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孙频《鲛在水中央》 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 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节目编辑】何润哲 黄鱼 【后期制作】AURA.pote 【音乐】 AURA.pote - 就这样跳来跳去 【视觉设计】孙晓曦 王尊一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tiaodaoFM@163.com
undefined
Oct 19, 2021 • 1h 10min

77 对话梁文道:约翰·伯格会梦见自己做播客吗?

四十年前,有一位穿着花衬衫的公共知识分子登上电视,以一种石破天惊的方式解读古典艺术,破解广告对图像的使用,点明无处不在的男性凝视,与大众讨论“观看”的各种可能。 本期节目,我们请到一直致力于在国内推广约翰·伯格作品的知名媒体人梁文道,和主播祝羽捷一起,聊聊“观看之道”之外,约翰·伯格如三联画一般展开的人生经历和多重面向。 《幸运者:一位乡村医生的故事》《本托的素描簿》《我们在此相遇》……通过这些相对不那么知名的作品,我们得以看到“左派”“艺术评论家”“马克思主义者”等等标签之下的约翰·伯格。他一生的创作,可能都在尝试解决一个永恒的矛盾:一边是泥土、劳动和乡村,一边是革命、理想和现代主义,对于身处其间的这一代公共知识分子,传统和社群到底意味着什么?当一个艺术家想要对大众说话,而大众最喜闻乐见的却是肥皂剧和真人秀,他要不要采取大众传媒的语言习惯和“陈词滥调”?如果约翰·伯格活到今天,他会做播客吗? 【本期嘉宾】 梁文道,媒体人,《八分》主播。 【本期主播】 祝羽捷,作家,策展人。著有《羽来信》《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等,译有《简洁如照片》等。纪录片「 ZHU在英伦 」,播客「 艺术折叠 」主播。 【时间轴】 07:35 听说过《观看之道》,但有没有听说过被它隔空喊话的《文明》? 08:42 《观看之道》最大的意义,在于教会我们关心艺术的脉络 16:33 左派艺术评论者眼中的梵·高和卡拉瓦乔,和我们熟悉的大不相同 31:21 《幸运者》:书籍出版史上的创举,改变了图文结合的叙述结构 39:04 作为本雅明式“storyteller”的伯格:历史的完成与否取决于如何讲述 42:38 “如果约翰·伯格活在今天,说不定会用抖音做些什么。” 51:37 约翰·伯格晚期回归农村,是对传统的依恋,还是左派的浪漫? 60:00 我们为什么要在今天重读约翰·伯格? 【节目中提到的人】 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英国作家、艺术史家,著有《文明》; 雷蒙·威廉斯(Raymond Henry Williams),英国文化理论家、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著有《电视:科技与文化形式》《漫长的革命》《乡村与城市》等; 让·摩尔(Jean Mohr),瑞士纪实摄影师。让·摩尔与约翰·伯格先后合作出版过6本书,其中包括《幸运者:一位乡村医生的故事》《第七人》等; 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意大利画家,善用明暗手法,对巴洛克画派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塞尔丘克·德米雷尔(Selçuk Demirel),土耳其插画家,代表作《烟》《白内障》《海滩上的一个男人》; 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荷兰哲学家、政治思想家; 本雅明(Walter Bendix Schoenflies Benjamin),德国哲学家、文化评论家,著有《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爱德华·帕尔默·汤普森(Edward Palmer Thompson),英国历史学家、和平活动家。著有《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共有的习惯》; 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荷兰画家、冷抽象派艺术家,代表作《红、黄、蓝的构成》;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美国画家、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代表作《海神的召唤》《1948年第5号》; 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法国社会学家、思想家,代表作《区隔》《艺术的规则》;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爱尔兰作家、诗人,代表作《都柏林人》《尤利西斯》。 【节目中提到的作品】 约翰·伯格作品:《观看之道》|《我们在此相遇》|《简洁如照片》|《本托的素描簿》|《毕加索的成败》|《白内障》(与塞尔丘克·德米雷尔 合著)|《幸运者:一位乡村医生的故事》(与让·摩尔 合著) 《文明》[英]肯尼斯·克拉克 著 《约翰·伯格的三重生命》[美]乔舒亚·斯珀林 著 《讲故事的人》[德]瓦尔特·本雅明 著 【本期推荐作品】 《成为波伏娃》[英]凯特·柯克帕特里克 著 《沙丘》[美]弗兰克·赫伯特 著 _Men to Devils, Devils to Men _ by Barak Kushner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节目编辑】何润哲 黄鱼 【后期制作】AURA.pote 【音乐】 片头 上海复兴方案 - Queen of Sports 片尾 上海复兴方案 - Spring in a Small Town 【视觉设计】孙晓曦 王尊一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tiaodaoFM@163.com
undefined
Oct 12, 2021 • 1h 11min

76 赞美张桂梅的“留”,也理解刘小样的“走” | 梁鸿&项静

迪迪埃·埃里蓬曾在《回归故里》中写道:“通过对回归的度量,我们结束了自己的流亡。”当现代化带来磅礴的迁徙,“回归”成为一种无法真正完成的动作。而在中国,很多人回归的终点——乡村,也逐渐隐退为当代生活里一个愈加陌生的角落。 在不久前上映的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这期节目的嘉宾之一梁鸿作为70后作家的代表,在贾樟柯的镜头前呈现出一种区别于传统叙事的乡村:不那么宏大也不那么厚重,而是更加私人、具体和当代。这种对作为个体的人的关注,也一以贯之地支撑了梁鸿最著名的作品,记录中国乡村变迁与裂变的 “梁庄三部曲”。本期节目,我们请到了同样书写乡村题材的项静,她们二人都是通过读书来到城市定居,成为在大学任教的知识分子,又在自己的创作中不断回望故土上的人和事:一度强悍又日渐衰老的乡下老太太,收到代笔情书的乡村教师,还有更多隐没在“某某媳妇”“某某他娘”之后的农村女性…… 在讨论中,两个现实生活中的强韧农村女性也执拗地浮现出来:刘小样和张桂梅。两位嘉宾对于这个话题的坦诚和关切,或许会刺痛很多人对于乡村自以为是的想象,以及这种想象背后深刻的漠然。正如梁鸿在节目中所说的,生活是特别广大的教育场。当所谓的“文明”让受教育程度成为最公认的价值标尺,城市中的我们或许也应当试着重拾那些逐渐被遗忘的大地经验。 【嘉宾】 梁鸿,作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有《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神圣家族》等作品。 项静,评论家,作家,著有《清歌》《韩少功论》《集散地》等作品。 【主持】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珍妮特·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时间轴】 05:30 每个时代面对乡村,都应该有自己的言说方式 08:13 “我的外婆叫李兰英,但村子里没人叫她名字” 20:02 反思刻板印象里的乡村:为什么说刘小样不是特例,不应令人惊讶? 24:25 当代人对国际热点了如指掌,却不知道离自己很近的乡村发生了什么 34:41 城乡隔膜有消解的一天吗?农民的孩子与教授的孩子有平等交流的可能吗? 46:44 为什么选择介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的笔法来描写乡村? 55:54 代笔的情书和正月里的相亲:乡村里的婚恋故事 63:22 张桂梅校长是个英雄,但我们要警惕这种英雄化的叙事 【节目中提到的作品】 梁鸿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梁庄十年》《神圣家族》《四象》 项静作品:《清歌》《集散地》 费孝通《乡土中国》| 阎连科《她们》 【本期推荐作品】 《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 孙惠芬 著 《第二性》[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节目编辑】何润哲 黄鱼 【后期制作】AURA.pote 【音乐】 片头 上海复兴方案 - Queen of Sports 片尾 上海复兴方案 - Spring in a Small Town 【视觉设计】孙晓曦 王尊一
undefined
Oct 7, 2021 • 1h 2min

往期回顾 | 30 诺贝尔文学奖:“过去的理想”还是“未来的方向”?

202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已于北京时间7时公布!来自坦桑尼亚的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纳获得了该奖项。 从2015年的非虚构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到2016年的摇滚诗人鲍勃·迪伦,再到2019年曾激怒了欧美主流文化界的彼得·汉德克和去年的得主露易丝·格丽克……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争议不断,今年奖项更是爆冷,也让世界将目光再次聚焦到非洲大地这片热土。在等待新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解读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跳岛去年与赵松、胡桑共谈诺贝尔文学奖的这期节目:诺贝尔文学奖:“过去的理想”还是“未来的方向”? 近几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坚持传统和回应时代之间,进行了怎样的自我怀疑、自我调整?诺奖和布克奖在评选标准上有哪些不同?为什么说诺奖是一个“迟到”的奖项?韩国的李箱文学奖等“小奖”为何近年更多地步入公众视野?再看目前国内的文学奖项,为什么颁给的作家都“面目太清晰”?国内作家对诺奖有怎样的心态?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时间轴】 06:55 从鲍勃·迪伦到彼得·汉德克:诺贝尔文学奖过去5年在回应时代和坚持传统之间的自我怀疑、自我调整 12:55 批评诺贝尔文学奖陷入“欧洲中心主义”其实是批评当下普遍的文学状态 20:10 “理想”、“艺术”、“传统”:从100多年来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看时代嬗变 24:37 诺奖vs布克奖:确立经典vs奖励新人 29:02 德国的毕希纳文学奖、意大利的斯特雷加文学奖、韩国的李箱文学奖、台湾的联合报文学奖、香港的红楼梦奖……近几年出版业对“小奖”的反应变快了 35:50 黄锦树、张贵兴等“马华作家”对新的写作“技术”的实践:“甚至不是欧洲作家能够实验出来的。” 39:55 中国当代文学曾经的先锋性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环境”,对国外的借鉴没有消化成“自我技术” 44:39 “现在国内的文学奖颁给的作家面目太清晰,我们还没能认识的面目少了点。” 46:52 诺奖颁给露易丝·格丽克不意味着这是“未来的方向”,诺奖承认的是“过去的理想”,具有迟滞性 53:30 国内作家对诺奖人选的指责凸显了争夺话语权的焦虑?为什么西方作家的反应更淡定? 【主持】 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新浪微博:BeulahDong) 【嘉宾】 赵松,作家,文学、艺术评论家。1972年生于辽宁抚顺,现居上海。已出版作品《隐》《空隙》《抚顺故事集》等。 胡桑,诗人、译者,现任教于同济大学中文系。著有诗集《赋形者》,散文集《在孟溪那边》。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记忆记忆》[俄罗斯]玛丽亚•斯捷潘诺娃 著 《梦游人》[奥]赫尔曼•布洛赫 著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王若弛
undefined
Sep 21, 2021 • 55min

75 在非洲,和大猫一起生活

很少有人会把猎豹、狮子和宋词联系起来。但对于作家非洲的青山来说,在他的越野车边乘凉休憩的这群大猫们,却和车里的一卷卷长短句一起,构成了他在坦桑尼亚国家公园观察、记录、拍摄野生动物的十几年间最重要的两种陪伴。本期跳岛FM,这位职业道路有些特别的英文系毕业生,回顾了自己在非洲悠长恬淡、又不乏惊险经历的日子:听着狮子的鼾声安然入眠,在他乡重新发现“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的古典诗境,在黑夜中穿越危机四伏的原始森林,时刻提防盗猎者的枪声响起…… 非洲的青山说,观察狮子十几年,他学会了像它们一样习惯于失败:真实世界里的“狮子王”,离动画片里的潇洒形象相去甚远,一生所经历的挫折远远多于成功。那只负伤之后依旧姿态优雅的母豹,也让他看见一种重压之下的坚韧。而身处城市的我们,也不妨试着去观察一头自然状态下的动物,尝试在视角的互换中,学着像动物那样真诚地生活。 【嘉宾】  非洲的青山,野生动物摄影师、作家,在非洲草原上观察野生动物11年,著有《超级狮群》《狮野寻踪》《弱德之美——宋末七词人传》。 【主持】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豆瓣ID:阿枣) 【时间轴】 04:54 从非洲的土地拆迁到云南的大象出走:人地冲突之后应该怎么办? 10:19 看到“狮子王”的真实生活:一种挫折教育 21:53 观察野生动物并不如想象中惊险,大多数时候…… 26:26“相与枕藉乎舟中”:在非洲发现失落的古典 29:20 在受伤猎豹的坚韧与优雅中,感受“弱德之美” 36:35 《非洲的青山》:如何看待海明威小说中的自然叙事? 42:45 黑夜“死亡两公里”:最危险的是人类本身 【节目中提到的作品】 《荒原狼》[德]赫尔曼·黑塞 著 《非洲的青山》[美] 欧内斯特·海明威 著 《曙光示真》[美] 欧内斯特·海明威 著 《乞力马扎罗的雪》[美] 欧内斯特·海明威 著 《一个非洲故事》[美] 欧内斯特·海明威 著 《生而自由:野生母狮爱尔莎传奇》[奥]乔伊·亚当森 著 纪录片: 《最后的狮子》(The Last Lions) 《国家地理:与大猫同居》 (National Geographic Living With Big Cats) 【本期推荐作品】  《狼的智慧》[德]埃莉·H.拉丁格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节目编辑】何润哲 黄鱼 【后期制作】AURA.pote 【音乐】 片头 上海复兴方案 - Queen of Sports  片尾 上海复兴方案 - Spring in a Small Town 【视觉设计】孙晓曦 王尊一 
undefined
Sep 14, 2021 • 1h 5min

74 【自由潜水】我们的哈利·波特阅读史

又是一年开学季,猫头鹰依旧没有来。本期自由潜水,跳岛拉来了可能是中文播客界最懂哈利·波特的主播婉莹,和潜水员钟娜和润哲一起,从手游、周边还有黄油啤酒聊起,说一说这部陪伴我们成长的作品。 长大之后再来读“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对糟糕恋爱线的观感好像又发生了改变,也开始明白一些之前以为是bug的地方,其实是最深刻的死亡教育和人生课程。当我们一次次穿过魔法和真实之间的活板门,因为虚实之间的模糊边界而目眩神迷,罗琳埋下的文化密码和历史政治梗也让读者一次次再度兴奋。从系列作品第一部出版到今天的二十多年里,魔法世界本身也在全世界哈迷的殷切注视中不断延展和形变,不变的,是对勇气、信念和爱的体验。当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火车在想象中驶来,已长大成人的我们,依旧想义无反顾地跳上列车。 【本期潜水成员】 何润哲,跳岛FM策划编辑,正在经历社会化的法语人。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豆瓣ID:阿枣) 婉莹,小黄鱼播客制作人,挖坑爱好者,野生哈学家,正在制作的播客有:博物志、哈利播客、蒙台啥利和不时尚。 【时间轴】 05:16 官方售卖的黄油啤酒不含酒精?原著党大摇其头 17:30 如何看待罗琳在七本书之外的衍生创作和种种声明? 26:13 原著党的两难:想听你多说点,又怕你滥用权威 33:36 谁能看见夜骐?奇幻文学教我们学会面对死亡 43:03 哈利·波特世界里的文化密码:咒语、人名、三兄弟的故事 48:55 “魔法甚至都不是平行于现实,而是内置于现实” 51:04 英国首相、北美草药、中国符咒?魔法宇宙中,还有很多尚待破土的种子 【节目中提到的作品】 “哈利·波特”系列衍生作品: 《神奇的魁地奇球》(Quidditch Through the Ages) 《诗翁彼豆故事集》(The Tales of Beedle the Bard) 《神奇动物在哪里》(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 婉莹提到的展览配套图书: Harry Potter: A History of Magic Fantastic Beasts: The Wonder of Nature 钟娜提到的厄休拉·勒古恩文集: The Language of the Night: Essays on Fantasy and Science Fiction by Ursula K. Le Guin 【潜水员推荐的书】 《胡吃乱想》 胡续冬 著 《罪与罚》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Harry Potter and the Method of Rationality by Eliezer Yudkowsky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策划】何润哲 【音乐】 片头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 – 跑!跑!跑起来跟着流星(无念白版) 片尾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 – 晨昏森林(无念白版)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王尊一 【文字整理】黄鱼 何润哲
undefined
Sep 7, 2021 • 1h 14min

73 改变世界的“文科女”和她们的地下女子俱乐部 | 许小凡&胡笑然

最近,由跳岛的老朋友肖一之参与翻译的《破局者:改变世界的五位女作家》刚刚出版。本期节目,他请来这本书的另外两位译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许小凡和北京师范大学教师胡笑然,一起从原文书名“Outsiders”的翻译取舍延展开来,聊了聊作为知识人的女性成长。 从与好友构想“女子地下社群”的玛丽·雪莱,到谋求自己的房间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再到今天处于内卷中心的“文科女”们,当一个女孩想读书、想写书,当一个女人想突破现实的重围,不再满足于被排除在主流社会和公共生活之外的角色,她要如何克服女性道路上的种种障碍,做一个“破局者”?以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为入口,我们也将与更多已经在时间中褪色的细节和人物相遇:如果说的确存在一种独属于女性的书写传统,那么这个传统串联起的绝不仅仅是天才,也是无数湮没在历史中的普通女性。 【嘉宾】 许小凡,英语文学研究者,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师。译有《不完美的一生:T. S. 艾略特传》。 胡笑然,英语文学研究者,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师。 【主持】 肖一之,文学研究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 【时间轴】 02:25 林德尔·戈登笔下的女作家群像:从玛丽·雪莱到弗吉尼亚·伍尔夫 12:00 “自由女性的数量在大大增加,她们为什么不成立一个俱乐部?” 18:49 两种“outsider”:对比加缪的局外人和戈登的“破局者们” 29:09 伍尔夫对百年之后的我们发出叩问:女性的资质能不能匹配社会的要求? 37:30 从十九世纪的女作家到今天的文科女,知识女性的处境有改变吗? 50:33 女作家故事里的男性角色:导师?伴侣?还是施暴者? 59:29 三位译者分享各自最喜爱的段落 【节目中提到的作品】 林德尔·戈登传记作品: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一个作家的生命历程》 《夏洛特·勃朗特:炽情一生》(Charlotte Brontë: A Passionate Life) 《T. S. 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 《辩护: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一生》(Vindication: A Life of Mary Wollstonecraft) 《活得像把上膛的枪:艾米莉·狄金森和她家人的不和》(Lives Like Loaded Guns: Emily Dickinson and her Family's Feuds) 《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The Story of an African Farm)[英]奥莉芙·施赖纳 《三个基尼金币》(Three Guineas)《远航》[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 [阿尔及利亚]阿西娅·吉巴尔 《回归故里》 [法]迪迪埃·埃里蓬 【本期推荐作品】 《无知的教师》 [法]雅克·朗西埃 《陀思妥耶夫斯基(第2卷)》 [美]约瑟夫·弗兰克 The Five by Hallie Rubenhold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何润哲 【策划】肖一之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王尊一 【音乐】 片头 上海复兴方案 - Queen of Sports 片尾 上海复兴方案 - Spring in a Small Town 【文字整理】何润哲

Th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Save insights by tapping your headphones, chat with episodes, discover the best highlights - and mo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Get th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