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播客 cover image

不明白播客

Latest episodes

undefined
Jun 27, 2025 • 1h 8min

在阶层固化中挣扎的小镇做题家(下)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超过8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几亿人从农村搬进了城市,数以千万计的人成为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对于不少人来说,那是一个充满上升通道的时代。但近几年,随着经济放缓,这种向上流动的通道越来越窄。我们向听众征集了“对阶层固化感到焦虑”的故事。上一期节目里,我们听到了两位中年人分享了他们的人生如何随着经济形势起伏而苦苦挣扎。这一期节目里的三位讲述者都是90后,Boris在工作6年之后攒钱去香港念研究生,他想摆脱第一学历的遗憾,却发现要面对比本科毕业时更艰难的就业环境;在日本念博士的梁同学自称社会流动里的极端个案;毕业于211大学的Josh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对专业、工作和未来都感到迷茫。他们的故事是怎么样的?曾经笃行的“教育改变命运”的小镇做题家们,如何在成长过程中重新理解了这句话?他们怎么看待自己的处境?如何重新定义“努力”与“希望”?我们也不得不思考,如果一代年轻人都对未来失去希望,社会会走向何方?另外,这一次征集的来信几乎全部来自男性听众。未来,我们期待能听到更多女性的声音。文字版:https://bit.ly/bmb-157-text时间轴:02:09 Boris的自我介绍:2016年毕业,工作6年后赴港读研02:27 两次毕业所面临的求职环境对比07:31 海投了339份简历,响应率13%08:13 面试中遇到荒诞问题:学历歧视、家庭背景盘问09:11 求职期长达9个月,金钱信心遭受双重打击11:31 Boris作为下岗工人子女,大学勤工俭学13:28 妈妈为了省下3块钱,取消了学校短信通知18:59 向上走的动力:亲人言语刺激、自尊心、对职业教育的失望23:24 自认吃到了性别红利和经济红利,对未来悲观27:45 梁同学: “如果你想知道小镇做题家的极限在哪里”28:02 出生于西部国企家庭,从小学到大学,感受到逐渐强烈的阶级落差32:52 进入大学,最大的挑战是“不知道做什么”35:22 感受到明显的不公平,但很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36:58 做家教、发传单、“有什么做什么”,大学毕业,自己攒钱去日本39:54 拿到哥伦比亚大学offer,被高昂学费吓退,选择留在日本41:25 自认为是社会流动中的极端个案,和小学同学几乎不再联系42:46 自学日语、极低消费,过苦行僧式的生活44:09 未来选择留在日本46:24 Josh:南方农村出生,父母是农民工,童年开始参与家庭劳动48:01 上大学后的失落:功利氛围,不喜欢专业48:53 第一份工作只做了半年,辞职考研50:42 父亲试图花钱托关系为他找工作52:05 花费2万元报名再就业培训班54:13 重新找工作,因“高压”很快再离职01:02:16 从学生时代开始感受差距,高中同学早早接触外网、学习编程01:03:22 做公务员、做生意、进大公司,无论做什么都很难再翻身01:05:54 Josh对未来的想象:未来不愿意结婚生子相关链接:EP-156 在阶层固化中挣扎的人们(上)EP-115 中国高校就业数据如何造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undefined
Jun 21, 2025 • 46min

在阶层固化中挣扎的人们(上)

 最近我们向听众征集“对阶级固化感到焦虑”的故事,收到了许多来信。本期节目是第一期,嘉宾分别是38岁的赵先生和即将50岁的刘先生。没有上过大学的他们,年轻时曾在不同阶段感受过一点点经济上行期的红利。但疫情之后,整体社会经济一蹶不振,房地产暴雷,劳动市场萎靡,尤其是面向大龄劳动者的工作变少,他们都开始感到一种停滞甚至倒退。赵先生来自山西农村,曾做过井下矿工,之后北漂,在北京做过群众演员、房地产中介、贷款行业,曾月入可观,但近两年因行业衰退几乎没有收入。刘先生早年在东北大型国企做工程建设,亲历过90年代下岗潮,后来一直在全国各地辗转打工。快50岁的他面对着被欠薪、工作难找和养老无着落的人生。在这期节目里,我们会听到普通劳动者的故事以及他们对“社会流动”与“阶层固化”的不同感受。文字版:https://bit.ly/bmb-156-text时间轴:01:34 赵先生来自山西农村,父亲是黑煤窑矿工02:32 18岁的第一份工作,煤矿瓦斯工,下井环境恶劣06:24 辞职北漂,带着表演梦去北京07:21 在中戏学表演,做过群众演员09:08 转行做房地产中介,“感觉挣钱非常体面”11:18 转行做贷款中介,辉煌时月入十万12:28 2024年之后业务减少,收入骤减14:19 考虑过送外卖、回煤矿工作15:41 “无法跃升,也难以沉下去”18:35 如果有孩子,希望有好的环境,塑造好的人格21:10 思考是否要离开北京22:24 刘先生:在高温的出租房里来信23:32 年轻时是国企员工,原本希望在国企稳定生活直到退休24:42 国企下岗分流,外出打工26:17 疫情期间项目停工,回家躺平了一年28:03 对比“下岗潮”与现在时:当年还有信心找工作,现在更悲观29:27 疫情后就业恶化,“无力感”31:32 给孩子的期望:“总之要做牛马,不如去国外做牛马”39:21 被欠薪五个月,没有积蓄,养老无着落相关链接:EP-115 中国高校就业数据如何造假?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undefined
Jun 13, 2025 • 60min

李厚辰:为什么“新三样”和AI救不了中国经济?

中国官方一直在塑造这样一种希望:中国制造的“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今年,国产大语言模型 DeepSeek 横空出世,让很多人重新找回了一种民族科技和文化的信心。另一个中国里,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欠薪事件频发,失业问题严重,消费疲软,社会保障不足,地方债务危机加重,年轻人因失去希望而不愿结婚生子……为什么“两个中国”同时存在?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为什么没有变成普通人的“好日子”?本期节目,袁莉和李厚辰一起谈论,为什么“新三样”和AI救不了中国经济?李厚辰是「翻转电台」和 YouTube频道「世界苦茶」的主持人,也是一位时事和经济分析专栏作家,他带来了他对中国经济现象的分析和观察,例如科创表面蓬勃,背后却是风投和民间投资的逐年萎靡;华为等大公司总是为了“国家安全”在重复发明;被誉为希望的电动汽车产业实际上饱受价格战和产能过剩之累……袁莉则带来她常年对科技和商业领域的采访观察。欢迎收听本期节目。文字版:https://bit.ly/bmb-155-text时间轴:01:57 “中国的经济就像吃了兴奋剂的人”,局部繁荣难以掩盖系统性萧条06:56 中国经济中的资源如何错配?08:29 合肥模式与产业投资泡沫11:38 风投行业这么萎靡,这么多初创企业从哪儿来的?14:48 大公司科创困境:为了国家安全重复发明“轮子”20:46 中国企业“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22:35 价格战 、产能过剩、毛利降低:电动车行业即将暴雷?28:31 新三样在国际贸易中真的那么如鱼得水吗?33:52 为什么新质生产力无法拯救经济疲软?35:31 出口补贴越高,财政税收拖累越严重38:30 “比亚迪过去五年净利润940亿,从政府拿了860亿现金补贴”41:32 新质生产力靠国家巨额补贴推动,并非市场行为42:49 AI提升生产力的同时也制造更多失业48:46 为什么中国政府如此痴迷新质生产力?57:23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黄道炫《铁水流:战时中共革命系统的运作(1937-1945)》《台灣地方政治讀本: 來自青年世代的提問、實踐與反思》Harukata Takenaka《Failed Democratization in Prewar Japan》相关链接:EP-132 李厚辰:2015、2016——改变中国的两年YouTube频道:FearNation世界苦茶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undefined
Jun 6, 2025 • 56min

白睿文:从方方日记到《软埋》,为历史还个公道

2020年,因为翻译《武汉日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白睿文(Michael Berry)教授成为网络攻击的对象。网暴持续了将近三年,他甚至经常收到死亡威胁。作家方方同样遭受重创。她的作品无法出版、再版,连她的名字都几乎从公共空间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白睿文重新拾起方方的两部小说译稿。《软埋》讲述在灭绝人寰的土改运动中个人的命运,《奔跑的火光》描写一位农村女性反抗家暴的故事。今年,这两部作品终于在英文世界出版。这一期播客,白睿文教授来跟我们讲述他翻译这两部作品的过程,以及网暴带来的冲击。白睿文将《武汉日记》《软埋》和《奔跑的火光》列为他心目中的“创伤三部曲”:土地改革、疫情、家暴,不同的事件如何给普通人带来创伤,并影响他们的一生?人们又应该如何处理和面对历史创伤?我们是否还有能力和机会讲出这些历史创伤?欢迎收听本期播客。文字版:https://bit.ly/bmb-154-text时间轴:01:38 回忆《武汉日记》出版后遭遇的网络暴力:间谍谣言、政治漫画、死亡威胁07:12 方方从“人民英雄”变成“大家的公敌”:批评对象如何在一夜之间被调转11:59 舆论调转背后是否有组织?14:15 “递刀子”成为舆论公共空间的分水岭19:04 希望方方拿回”写作“武器:网暴后她几乎被“封杀”23:33 白睿文心目中的“创伤三部曲”31:22 面对历史创伤:小说人物的选择34:17 多年来教学生“敢讲”,眼下却只能请他们“明哲保身”40:06 抽屉文学的时代44:30 谈《奔跑的火光》:如何让西方读者理解中国农村女性的故事45:35 审查之外的挑战:长篇小说的读者在碎片化时代里越来越少46:06 曾经花费15年翻译实验性小说的译者,会担心AI吗?50:05 走出网暴的过程很艰难,但对普通中国人的情感始终没有变53:54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电影《风流一代》贾樟柯/万佳欢《鳄鱼》莫言相关链接:《Soft Burial》(《软埋》《The Running Flame》(《奔跑的火光》)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undefined
May 30, 2025 • 1h 7min

唐志学:习近平何以成为习近平,习仲勋传里有答案吗?

为什么一个受尽折磨和苦难的人仍然会衷心于给他带来巨大苦难的党?这也许是理解中国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美利坚大学副教授唐志学Joseph Torigian在即将出版的新书《The Party’s Interests Come First》(党的利益在第一位)中通过翔实的史料描写了习仲勋跌宕起伏的一生。习仲勋不仅是习近平的父亲,也是中共元老中最复杂、最悲剧的代表之一。书写和理解一个复杂的共产党人物,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唐志学如何从庞杂的、并不透明的党史资料中找到重要的线头?如何判断和选取这些资料?唐志学也谈到作为历史学家的责任和意义,他写这本书,目的并不在于判断习仲勋是“好”是“坏”,而是讲述这个人究竟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体制里?这个体制又是如何塑造和吞噬个人的?也许许多听众更关心的是:理解习仲勋的一生,可以理解习近平的执政逻辑吗?习近平为何会成为今天的习近平,历史、家庭和个人的因素如何塑造他?他所走的路,是对父亲习仲勋的继承还是背叛?他会将中国推向何方?欢迎收听本期播客。文字版:https://bit.ly/bmb-153-text时间轴:03:51 为什么唐志学要写“习仲勋传”07:36 如何选取史料、采访达赖喇嘛的珍贵经历11:26 延安整风运动与习仲勋“荒诞又恐怖”的作为15:03 习仲勋为什么被提拔得这么快?17:17 统战工作中,真实的友谊VS政治的友谊21:19 习仲勋为何总在最后走到左倾或强硬的路线之中?24:52 中共领导人为什么要为了讨好毛泽东而实施糟糕的政策?28:17 习仲勋的悲剧时刻之一:反党小说《刘志丹》的出版31:26 习仲勋的精神状态:常年的哭声33:13 习仲勋如何教育习近平?38:35 习仲勋说,习近平是做总理的料39:58 习仲勋在习近平的仕途中发挥了什么作用?44:58 习近平为何没有成长为一个改革派?48:33 如何理解习仲勋身上的诸多标签?51:38 习近平何时变成习近平?55:38 习近平的世界观:接班政治与自我革命01:05:26 嘉宾推荐唐志学 #嘉宾推荐:《潮爆莫斯科》(Hipsters)钟延麟:《彭真:毛泽东的“亲密战友”(1941-1966)》蒋光慈:《少年漂泊者》相关播客链接:EP-033 唐志学:独裁者的终局与继承EP116-蔡霞:习近平能否复辟毛式社会主义?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undefined
May 27, 2025 • 37min

三周年特别节目:和袁莉一起读信!

今天是5月27日,不明白播客开播三周年啦!前阵子,我们征集了听众的来信,希望大家写下过去三年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情、生活中最大的变化以及和不明白播客的故事。我们收到了从世界各地来的信件,也带来大家迁徙的轨迹和心境的变化。谢谢大家一起回顾了过去的一百多期节目和三年共同经历的一切,从三年前的上海封控到此刻,这些经历是我们和这个国家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在不同的时刻,把我们推向了不同的地方。感谢三年来的每一位听众,希望我们还能一起走过很多个三周年!文字版:https://bit.ly/bmb-152-text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undefined
May 23, 2025 • 48min

Victor Shih:贸易战会引发中国的财政危机吗?

5月中旬,中美两国在日内瓦的谈判,为一个多月来混乱、激烈的贸易战按下暂停键。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危机的阴影已经远去。两年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Victor Shih曾经在我们的节目中指出过中国的地方债务危机。两年之后,中国的地方债问题是否更严峻了?在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出口可能面临下滑的背景下,贸易战会如何进一步影响中国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贸易战可能会引发中国的财政危机吗?Victor Shih也在节目中分享了,中国当前处理地方债务问题的“会计游戏”,中国政府在新一轮贸易战发生前做了哪些准备,以及他如何看待贸易战在国家层面的输赢与普通人的关系。欢迎收听本期节目。文字版:https://bit.ly/bmb-151-text时间轴:01:58 Victor Shih评价中美贸易战的第一回合05:09 中国政府如何应对贸易战带来的企业破产与大规模失业?07:14 当前关税水平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10:17 “财政压力可能是贸易战对中国政府产生的唯一压力”14:47 财政压力会影响地方政府的维稳能力吗?15:33 两年过去了,地方债的整体情况有什么变化?18:13 贸易战之后,中国哪些省份的债务危机可能更严重?23:24 中国政府默许传统服务业衰退、只关心AI?25:22 中国地方债问题和普通人之间的关系30:43 中共经济政策的逻辑是什么?33:12 国内需求疲软和更高关税带来的双重挑战36:43 贸易战会是一个长期的状况吗?41:28 当中国的经济数据越来越不透明,经济学家如何判断?46:17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电影《秘密会议》(《Conclave》)爱德华·贝尔格《Rejuvenating Communism》Jérôme Doyon《THE IMPACT OF U.S.-CHINA TENSIONS ON U.S. SCIENCE》相关链接:EP-035 Victor Shih:地方债会拖垮中国经济吗?EP-149 许成钢:中美贸易战会走向何方?《A 10 Trillion RMB Accounting Exercise》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undefined
May 16, 2025 • 48min

李老师:Li币、ICU模式与对抗极权的可能

今年2月开始,李老师通过X账号“李老师不是李老师”发起了611Study.ICU和牛马.ICU两个项目,前者关注中小学生的“超时学习”问题,后者关注劳动者的“超时工作”问题,这两个项目到5月初收到了超过9000份投稿,其中包括来自四千多所学校的学生投稿,与打工人关于内卷最直接的抗议和倾诉。为什么会发起这两个项目?有哪些投稿让李老师印象深刻,它们反映了怎样的现实?发布Li币之后饱受质疑的李老师,有哪些想说的话?在海外,我们是否还有影响中国的可能?在这一期谈话中,李老师回答了关于项目本身、关于对中国内卷现实、关于Li币以及对行动的看法。白纸运动之后,李老师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博主,现实却是被当作“反对派”、遭遇跨国镇压。过去两年多,关于行动,他有了更多的思考,他把这两个项目当作一次尝试,“不再只是主动接受投稿和呈现投稿,我也可以主动设置议题,让中共来接招。”另外,不明白播客即将迎来三周岁生日,我们继续向听众朋友征集来信,我们会在之后制作成一期节目,欢迎来信至bumingbaipod@gmail.com,或填写我们的表单:https://bit.ly/bmb-collect-01文字版:https://bit.ly/bmb-150-text时间轴03:19 为什么会关注“超时学习”和“超时工作”?07:22 四千多个学校的投稿,“翻墙的人数比我们想象得多”10:50 平均每周上学95个小时,44%的学校出现过学生自杀14:29 李老师的教学往事:“不要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18:30 家庭中永远有一个心灵受创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噩梦21:36 大厂限制加班就上热搜,“这不正说明问题吗?”22:14 最匪夷所思的投稿:一个来自克拉玛依统战部的声音25:42 普通人的核心情绪:想像个人一样被对待27:07 集体行动的期望还在,只是路径想象被切断了31:18 有校长在升旗仪式上骂学生是“小汉奸”33:48 关于Li币的争议,李老师想说的话34:07 李老师的成长:我也可以主动设置议题,让中共来接招38:13 收集个体匿名投稿在今天中国的意义是什么?44:17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1.《寡头统治铁律》罗伯特·米歇尔斯、《政治、政党与压力集团》小瓦尔迪默•奥兰多•基2.《中共情报组织与间谍活动》翁衍庆3.《不明白——为什么中国走到了这里》相关播客:《EP-074 李老师:白纸运动是开始,不是结束》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undefined
May 10, 2025 • 1h 9min

【精选】谁是编程随想?

5月10日是阮晓寰,也就是编程随想,被捕四周年的日子。这一期节目,我们重播两年前和阮晓寰的妻子贝女士的对话。这期节目录制的时候是2023年5月,阮晓寰一审宣判不久,他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7年徒刑。上个月,贝女士分享了阮晓寰的近况,自去年12月二审宣判后,他一直未被安排从看守所转到一般来说条件会相对好一些的监狱,家属正在就通讯权等问题维权。本期节目中,贝女士讲述了她发现丈夫就是“编程随想”的过程,也谈到生活中的阮晓寰、谈到她们的婚姻和人生。贝女士还讲到和阮晓寰一起看《寻梦环游记》时,阮晓寰说:“如果要有一个事情留在这个世界上,让很多人记得你,你才是真正的一直活着”。三周年来信征集:三周年之际,我们想要征集声音那头、和不明白播客一起成长的你的故事,不明白播客在你的生活中意味着什么?这三年间,你的生活如何随着世界的变化而变化?是否从一个城市搬到另外一个城市?是否达成了什么愿望?抑或是仍然在沮丧中寻找前路?请来信与我们分享。方便的话,请注明你生活的国家、城市、性别、年龄和职业,来信至bumingbaipod@gmail.com文字版:https://bit.ly/bmb-048-txt时间轴:3:42贝女士讲述阮晓寰被捕的经历8:58 贝女士是如何发现阮晓寰就是“编程随想”的17:56 贝女士讲述与阮晓寰相识与结婚的经历25:58 阮晓寰对于工作、金钱和是否养育子女的看法32:08 贝女士在发现阮晓寰就是“编程随想”之后的想法37:20 贝女士如何看待“编程随想”的文章42:45 “编程随想”的一位粉丝发来的语音45:25 为什么阮晓寰会选择写技术博客的方式来寻求改变中国47:57 阮晓寰选择做独立开发者、然后开通“编程随想”博客的心路历程50:20 阮晓寰坚持写匿名博客十几年会觉得孤独吗54:07 阮晓寰被捕前家里的各种反常现象55:08贝女士认为“编程随想”是如何被攻破的57:52 贝女士讲述阮晓寰案在侦查和审判中遭遇的不公1:07:36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战略论:间接路线》李德·哈特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723775/电影《辩护人》杨宇硕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1937445/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undefined
8 snips
May 4, 2025 • 1h 15min

许成钢:中美贸易战会走向何方?

贸易战会让中国出现重大的经济危机吗?中共的政权会因此受到何种影响?贸易战如果继续升级会不会导致战争的出现?过去这段时间,这场几乎占据了全世界注意力的贸易战,为人们带来了许多未解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邀请到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许成刚教授,在5月3日做了一场直播答疑,本期节目为直播的精剪版本。这场直播中,许成钢教授回应了众多听众的担忧,谈到了这场贸易战的起源、当下与对未来的影响,也分享了他对中国政治制度和经济问题的长期观察:为什么会同时存在“两个中国”——一个是DeepSeek 、高铁的中国,一个是失业率高涨和经济低迷的中国——这不是互相矛盾的?欢迎收听本期节目。文字版全文:https://bit.ly/bmb-149-text时间轴:01:30 特朗普为什么要发动贸易战?难道是因为比较笨吗?12:23 贸易战可能把全球经济拖入衰退的泥潭吗?17:47 贸易战可能会有哪些走向?24:09 中共会因此摆脱孤立吗?26:56 这一次,中国为什么如此强硬?32:06 中国也能卡其他国家的脖子?35:35 鼓吹中国成功的人都是不算经济账的37:41 “一方面技术发达,一方面癌症大发作”47:33 新质生产力可能将中国的经济带出泥潭吗?50:26 贸易战是否会触发战争?54:47 贸易战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01:03:03 贸易战可能可能倒逼中共改革吗?01:10:56 中共会在意社会经济的压力与民众情绪吗?采访征集:在这场贸易战中,不明白播客非常希望听到普通人的声音。如果您的生意、工作受到贸易战的影响,欢迎您给我们来信。在两个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打贸易战的时候,我们想知道被当作代价牺牲掉的是什么?欢迎来信至bumingbaipod@gmail.com相关播客链接直播视频回放《EP-145 黄亚生:川普的关税大棒下世界将走向何方?》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Th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Save insights by tapping your headphones, chat with episodes, discover the best highlights - and mo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Get th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