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的創業筆記 cover image

創作者的創業筆記

Latest episodes

undefined
Mar 2, 2022 • 4min

Ep.9 別聽大多數人的意見

相信我,大多數人的意見,是毫無意義的 當你打算自媒體創業或追尋任何大型目標時,很多人都會尋求別人的意見,像是親人、朋友或是網友(? 你通常會得到一些很糟糕的意見,像是:市場已經飽和、別做夢了或是…你應該做什麼什麼才會真正賺錢 他們不是故意的,他們在意你也關心你,只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至少多數人都是這樣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根本不是在這領域中打滾的人,怎麼可能會有任何有意義的insight呢? 這就好像你問一個西洋棋手,我該不該努力成為一名好的四分衛?你覺得他會有好的解答嗎? 而你的親友們,可能這輩子都追尋著社會化的教條,把職場人際關係看的比人生還重要,他們不會知道這條路上有什麼,單純只是怕你在一條他們很陌生的路上受傷 真正的智者,通常不會聽信別人的建議 因為這些建議,通常是別人人生總結的「勝利方程式」,告訴你,他是怎麼在“他的人生中”取得勝利,甚至有詳細的步驟、講解,但他的人生跟你的完全是兩回事,你們出發點不同,要前往的方向也不同 那智者通常會怎麼做呢? 他們願意聽取所有的建議,並都先假設他們是對的,但最後,他們會丟掉幾乎全部的建議,並在腦中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思維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Mar 2, 2022 • 5min

Ep.3 在看每本書前,先做這件事,你會得到更多

不知道你在閱讀一本書前,會做哪些事情? 我有個習慣,就是閱讀每本書前,我都會去Google作者,看他是誰,做過哪些工作,接著再去看看他有沒有上過TED,或是任何Podcast/Youtube的專訪,有的話就先全看過一遍 為何要這麼做? 第一,熟悉要跟我說話的人是誰 你可以把閱讀想像成一次跟作者的對話,只是他精心雕琢了每一句要說出的話,所以你可以更有結構地吸收他傳達的資訊 而你要聽誰說,就顯得額外重要 我個人偏好聽一些做出實績的人說,他們或許不是最會說的人,但是他們談的東西更貼近現實,意味著能對你生活產生更多改變 所以我總是避免“記者”、“專欄作家”的書,無論他是不是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有些人就是很懂得怎麼寫出會賣的書 當你理解了要跟你對話作者的背景之後,你對他所寫的一切,會有更全盤的理解,你能夠想像他是如何得出這些理論,或他的時空背景,是否造就出某些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偏見 第二,快速知道書的綱要 大部分Non-fiction的書籍,要傳達的理念不會太多,作者多能夠在一段30分鐘的訪談就說個大概,而你先做的調查(看TED/訪談),就是快速把這個理念給熟悉 這樣子看書,是完全不同的體驗 想想看你重新看一次電影的感覺,當你已經知道劇情之後,你就會有喘息的空間去思考更多、觀察更多,吸收更多 而看書,也是完全一樣的狀況,當你已知道這本書主要傳授的內容,你就會有餘力去反思,他為什麼這麼寫?這能否適用在我身上? 第三,好啦,沒有第三,兩個就夠多了吧 閱讀,讓你用超低的成本跟世界一流的人說到話,如果你總是能聽進去,並加以行動,你的生活將因此改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Mar 1, 2022 • 4min

Ep. 8 關於SEO,你八成是想錯了

無論你是自媒體創業,還在網路上經營的任何企業,你一定在某個時間點聽過別人說: 「SEO很重要」 簡單來說,SEO,就是讓Google喜歡你的網站,將你的內容在特定搜尋結果中排到靠前的位置 假設別人搜尋:菲律賓房地產 的時候,我另個寫菲律賓內容的網站,就會排在第一位,然後只要有人搜尋到這個字眼,他們大約有70%以上的機率會進到我的網站 但大部分人談SEO,都是談前段的這部分,好像把人引進網站,流量增高,就大功告成了 但我們把這場景換到現實生活中; 假設你的網站是一間實體店面,那SEO就像是在外面幫你奔波的業務人員,他們每天辛辛苦苦把人帶進店內,結果呢? 發現店內裝潢一塌糊塗、發現你賣的東西都是仿冒品、發現這間店根本不是他想來的地方 於是他們空手離開,而你的業務就賺不到佣金,久而久之,你覺得業務還會努力拉人進來嗎? 這就是很多人現在SEO的做法,他們不斷嘗試弄出Google爬蟲最喜歡的樣子,想要排在第前三位,但卻忘記真正重要的是,別人進來後,會採取什麼行動 如果他們不採取行動,那你的流量再高,也不過就是看爽的 所以你不只要打造有價值的內容,還要是真誠的內容,博取信任有很多方法,但最好的做法,就是真正做一個直得信任的人 任何銷售行為,最底層的邏輯都是信任,無論你要賣商品、服務還是聯盟行銷推薦別人都一樣,信任是推動一切的基礎 一旦別人進到一個他能信任的空間時,他就會無礙地採取行動,刷卡購物、填入E-mail或是直接私訊詢問你意見 別嘗試走任何捷徑,因為到頭來,都只會讓你繞更遠的路,從第一步開始,就嘗試做一個值得別人信任的人,這才是一條能一直走下去的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Mar 1, 2022 • 6min

Ep. 7 如何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如果我發布的內容,別人不喜歡,或更可怕的是,我現實中的朋友不喜歡,怎麼辦?」 這絕對是阻擋很多人開啟自媒體之旅的頭號兇手 很多意見領袖都給過類似的回答,他們會說:阿你就…不要在意別人就好了嘛 這實在是很爛的建議,就像叫減肥的人,阿你就…少吃一點就好了嘛 不在意別人的眼光,真的有可能做到嗎? 其實我最近剛認識一個人,他一點都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絲毫沒有畏懼 那個人,就是我剛滿三個月的女兒 這就是為什麼不在意別人眼光這麼難,因為從我們受教育起,就不斷地學習,怎麼在意別人的眼光 肚子餓的時候,要慢慢的等上菜,不能大吵大鬧 聽不太懂老師說的,不能一直舉手發問,會拖慢上課進度 會議中覺得老闆廢話很多,不能直接離席,要耐心開完 我們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都在學怎麼在意別的人眼光 當你理解後,就知道這是個不太可能消除的技能,他會一直跟著你,除非你想當個巨嬰或反社會人格的連續殺人犯 那真的沒救了嗎? 當然不是,我們能透過理解來改善 其實會在意別人,都是因為你太在意自己,你以為大家都在注意你,關心你的一舉一動,現實是,大部分的人根本沒空鳥你,除非你談論的事情與他相關,不然大家才懶得花注意力在你身上 再者,你通常不是害怕別人眼光,而是害怕別人「不喜歡」你的眼光 所以你要堅持做你相信那個更好的人,如果你相信自己一直在做對的事,就不容易被別人的言論傷害 當然,光理解可能不夠,這一切都需要練習,我上面說的,都是我自己發現的結果,當你也有自己的發現時,你一定也能學會「不那麼」在意別人的眼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Mar 1, 2022 • 6min

Ep. 6 2,000cc ,對目標設定的體悟

這標題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其實我只是要談談自己喝水的故事 我從來都不是一個特別愛喝水的人,如果能喝茶、喝飲料、喝湯,我就不會選擇喝水 但我知道喝水的好處,每當我喝了足夠量的水,我的狀態,無論是身體還是心智都會比較平常更好,所以我告訴自己: 我要多喝一點水 但就跟很多目標一樣,我只是把它放在心上,期待靠自己的「自律」來達成,結果你大概可以想見,前幾天還興致勃勃,但只要事情多了,行程稍滿,這個目標就被拋在腦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但我還是想要達成多喝水的目標 於是我開始用一套方法:記錄每天喝水的數量 我是用一個飲食的App(忘記名字),它可以紀錄每次的喝水量,然後自動加總每日的飲水量,結果…這方法比純放在心上還糟糕,每次喝完水還要拿手機記錄,這件事超級反直覺,很快就不了了之 我再想,我應該是欠提醒吧? 於是,我安裝了一個Google Extension,他會每一小時跳出一個提醒:欸,該喝水了喔! 你猜猜這次結果如何? 一樣是失敗收場! 這機制的確有讓我喝比較多的水,但隨著你跳過幾次提醒後,慢慢地,它就會變成耳邊風,讓你隨手按掉,就好像你老媽提醒你不要太晚睡一樣 難道喝足量的水,注定與我無緣? 當然不是!我的解決方案很簡單,我買了一瓶2,000CC的喝水瓶,每天早上,我會把它裝滿,到睡覺前,把它喝完 就是這麼簡單的方法,我每天喝水2,000CC的機率,大概提升到90%,而且一點都沒有辛苦的感覺,很自然地就能把那瓶水喝掉 從這奇怪的故事中,可以談談兩個關於目標的原則: 一是讓目標清晰可見 我原本喝水的目標很模糊,我不知道怎樣才算完成,人的內心對「完成」是有股執著的,如果你看到一張拼圖,只剩下幾片沒拼上,一定很不舒服 而2,000CC的水壺非常清晰,我知道只要我喝完它,我今天喝水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所以,如果你想變富有,不要把目標設定為:我要變富有,而要設定每月現金流該進帳多少 二是改變環境,讓目標更簡單,不要依靠意志力 以前我要喝水,我要起身去倒水,或是紀錄喝水量,但有了這個2,000CC的喝水瓶,我只要早上裝滿一次就行,我要做的就只是:喝掉它 不要相信你的意志力,因為意志力是有限的資源,且極度不可靠 如果你不想要花太多時間看電視,就不要把電視放在房間裡 如果你不想要吃太多零食,就不要在冰箱放零食 如果你想多喝點水,就讓喝水這件事,變得易如反掌 把你的意志力,用在對環境的改變,而非對每次單一行為的控制,這樣你的目標就會更容易達成 就這樣啦,祝大家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Feb 28, 2022 • 6min

Ep.5 當你覺得生活失去控制的時候,該怎麼辦?

任何事情,其實挖到最底層邏輯,就是兩個關鍵:知識與執行; 很多時候,其實都知道該怎麼做,卻在執行上卡關,做了思想的巨人,行動的倭寇,這才會有韓寒的那段經典名句: 「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要真正把執行做好,大概需要花一生的時間練習,我今天只是要跟你說說,如果感覺生活失去控制的時候,該怎麼辦? 這個失去控制,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內在的; 像我最近女兒出生,我就深感生活失去控制,因為她需要大量且零碎的注意力,這是屬於外部的 而內在的話,我以前三不五時就會出現一種狀態,就是什麼都不想做,只想擺爛,而且還越擺越爛,有時候一爛就是好幾週,通常會出現在累過頭之後 而我今天要談的是內在的失去控制; 到底該怎麼處理呢? 第一種作法是,什麼也不做,只要先原諒自己 告訴自己,有這種狀況產生,是被允許的,就像股市會上下起伏,人的身心狀態也一定會上下起伏 允許自己擁有這樣的狀態,不用苛責也不用過度分析,接受這是一個正常人會有的波動 一但接受了,你就可以很舒服的躺在低谷中,做些休閒的事,看那本在書架上擺了很久的小書、補齊很久沒看的Youtube廢片 這很奇怪的,一但你不抵抗,低谷反而不會久留,很快你就能再次回到好的狀態中 第二種是比較積極的做法,那就是做些極其微小的任務 比如說寫作,你可以設定自己寫50個字就好,或是寫5分鐘就好,盡量避免需要動腦的任務,只要跟你目標相關,多微小的任務都可以,你甚至可以去編輯一篇舊文章,把需要連結的地方補上 有時候,這渺小的任務,就會撬開原先軟爛的狀態,你會突然復活,寫50個字怎麼夠,然後就寫了一大堆 當然,有時候就是寫完50個字就不行了,那也沒關係,跟第一個作法一樣,放過自己,等待回血 月有陰晴圓缺,人也一樣,不可能永遠保持在最佳狀態,接受這件事,你就能在低谷時,也悠哉地躺在搖椅上,欣賞一輪明月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Feb 28, 2022 • 4min

Ep.4 同領域的競爭者都已經很強了,怎麼辦?

當你興致滿滿要開始創作時,卻發現領域中已經一堆高手了,怎麼辦? 當然,挑選對的利基市場,你的競爭者就會相對少,但只要有市場,就不可能沒有競爭者,若你發現自己毫無競爭對手,可能代表這市場根本沒有經營價值 那該怎麼辦呢? 先不談實際作法,來談談賽馬;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賽馬,我以前在澳洲打工度假的時候,去過好幾次賽馬場, 我觀察到,每隻賽馬的兩側臉頰,都會戴上眼罩, 這不是造型需求,而是讓每隻馬看不見其他的賽馬,因為一旦他們看見其他的馬,很可能就會影響節奏,導致腳步紊亂,更甚會雙腿打結,摔個四腳朝天 而戴上了眼罩,馬兒就只會看見眼前的賽道,忽略旁邊的競爭者 對我來說,這就是面對競爭最棒的姿態,只是你要盯著的不是賽道,而是你的讀者、觀眾、閱聽人 你要做的事情,就是盡你所能地,把最有價值的內容輸送給他們 若競爭者已經寫過了呢? 那又怎麼樣呢,讀者會忘記,而你能夠用自己獨特的詮釋方式,再次喚醒他們,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就算看好幾次,也一樣很有價值 其實商業世界也是如此,真正的創新者都是為客戶服務,試著帶給他們更好的體驗,而二流的公司只能盯著競爭者,設定錯誤的KPI,引領公司走向慢性死亡 別再害怕競爭者,你當然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但你真正要在乎的,永遠是你的觀眾 So,戴上你的眼罩,專注在對的賽道上,等你拆下眼罩時,你會意外發現,自己已經跑的這麼遠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Feb 28, 2022 • 5min

Ep. 2 文字、Podcast還是Youtube?

挑選平台,是每個內容創業者初期必經的難題​ ​這幾年來,我在三種不同的內容上都有涉獵,雖然Youtube花了我一些時間才開始,但也慢慢掌握到一點訣竅​ ​今天.我想跟你分享3個挑選平台的心法,讓你在泥沼中苦思的時候,有個小小的依靠​ -------​ ​ 1. 從文字開始​ 文字,部落格,並不一定是最好的平台,但他是最好"開始"的平台​ ​我見過太多卡在開始的案例,他們在等待某種形態的"完美"出現,但其實所有人都是先開始了,才漸漸靠近完美​ ​使用文字創作,只要有台電腦,今天有想法,明天就可以出發​ ​真的要盡快出發,你必須習慣發佈、習慣觀眾的反饋、習慣找到自己的聲音​ ​ 2. 審視自己​ 有些人可以口若懸河,但一寫作就卡關;反之.也有人說話吞吞吐吐,但寫作時卻妙筆生花​ ​當你把自己放在適合的平台時,群眾發酵的時間就會縮短,因為你創作時更順暢,也更能發揮魅力​ ​但也不要限制自己,有時候你以為的不適合,只是你持續告訴自己的錯誤描述​ ​ 3. 專注在觀眾​ 專注在觀眾,你的內容,到底是要給誰吸收的?​ ​忙於家事的家庭主婦?那她可能更喜歡Podcast,讓她做事的時候,能夠一邊收聽​ ​快畢業的大學生?那他可能有大把時間泡在Youtuber上​ ​ 了解你的觀眾都習慣怎麼消化內容,順毛撫摸,讓他們在對的地方,遇見對的人​ ​ 挑選對的平台,會讓你事倍功半,記住,不要一開始就每個平台都嘗試,我知道小孩才做選擇,但身為一個大人,專注熟悉不同的平台,反而會讓你走得更快、更遠​ ​ ------​ ​ 我曾寫過一篇更長的篇幅,去分析這三個平台的優劣,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3大自媒體平台比較,部落格、Youtube、Podcast哪一個比較適合你?​ https://morningjason.com/blog-youtube-podcast/​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undefined
Feb 27, 2022 • 6min

Ep. 1 跳脫創作競爭的3P架構

創作者很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是,這個有人寫過了吧?​ 畢卡索有句名言: 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在這世代,你很難完全原創,就算原創,也是你孤陋寡聞地自以為原創​ ​當很多人都寫了類似的內容時,該如何跳脫競爭呢?我思索後,得出了一個簡單的3P框架​ ​ Professional​ Personal ​ Playful​ ​ Professional 專業致勝​ 同樣是育兒內容,小兒科醫生談,跟一個智障老爸談,是否感受差很多?​ ​如果你並非專業,就可以花心力去取得專業的看法,借用別人的影響力,只要多比多數人用力一點點,你就會領先非常多​ ​提出你專業的看法,並證明你為什麼專業,這會讓你從紅海中露出頭​ ​ Personal 關乎個人​ 當然不可能每個人都是專家,相較於專家,另個容易令人採信的角度,就是關於個人​ ​寫讀書心得不要只是分析書,多談談它怎麼跟你生命經驗交疊,打算怎麼運用來改善生活​ ​當你的創作內容越關乎個人,別人能模仿複製的機會就越低,自然就跳脫競爭​ ​ Playful 加入趣味​ 沒有人不喜歡趣味,而在創作中加入趣味,對多數正經創作者而言,是件苦差事​ ​想梗、想Punchline,跟傳達思想所需要用到的腦結構是完全不同的​ ​當你在內容中加入獨特趣味、專屬於自己的用語,你就能打造一個緊密的社群​ ​GavyVee 說過: Coming for the Content, Staying for the Community" ​人們為內容而來,因社群留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h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Save insights by tapping your headphones, chat with episodes, discover the best highlights - and mo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Get th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