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观生活指南 MORE THAN A FARCE
这是一档探讨普通人生活、记录自我成长的播客。面对生命的有限、生活的庸碌以及残酷,我们也许束手无策、悲观懊恼,但依然努力寻找方向和力量。未来漫漫,道阻且长,我们能做的是对自己和世界保持真诚与开放。
两位主播是分别生活在美国和澳洲的好朋友。一位在纽约的法律行业卖命,一位在悉尼刚刚回归社畜生活。
新浪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件:bgshzn@163.com
Latest episodes

May 31, 2022 • 1h 6min
EP37 独处时,我们为什么反而感觉不自由?
【Jollee特调7度果味微泡葡萄酒】
Jollee简化了葡萄酒的准入门槛,产品口味不再受传统限制。在经典葡萄酒的基础上加入天然的花果原料,更贴近年轻人的口味偏好。另外,邀请了葡萄酒大师Mark Pygott亲自选品调配,在口味上满足了每一款都好喝的超高标准,让选择葡萄酒变成一件简单的事。精致的小瓶装、亲民的定价、更适口的风味,饮用葡萄酒变得不再有压力。通过Jollee,让年轻人自然而然的感受到葡萄酒的魅力,接纳并拥抱葡萄酒,创造属于他们的愉悦记忆。
【Jollee*悲指听友专属好礼】
购买方式:手淘搜索Jollee微泡葡萄酒
或 手淘复制口令链接:47¥vUQu29OtrYJ¥ https://m.tb.cn/h.fI2XVBz jollee果味微泡葡萄酒
领取40元优惠券,到手价129元购买Jollee经典四瓶装礼盒 一次畅享所有口味
备注:“悲指” 可享听友专属好礼 (金属酒石一套)
xyz平台上本集留言点赞数最高的3名听友赠送价值109元的 Jollee尝鲜2瓶装礼盒一组
独处时,你会感到焦虑吗?那些社交活动中带来的同侪压力、自己没能充分利用时间的愧疚以及周遭令人害怕的安静,对于当代的年轻人,不焦虑地独处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一期节目中,我们喝着酒,尝试探索如何不焦虑地独处这个问题。
【声音目录】
5:01 独处时喝酒与以社交为目的喝酒时感受的不同
9:30 不焦虑地独处并不容易,对内向的人也是如此
15:30 物理空间上脱离了社交身份的束缚,但我们与外界的联系是无孔不入的,在独处时我们依然感受到压力
18:46 FOMO(Fear of missing out,可以翻译为“错失恐惧症”)心理与对孤独常态的抗拒
21:47 一个人独处时,我们也很难不将自己的着眼点与心思放在外界
25:25 我们多么害怕浪费时间,恐惧我们没有把时间花费在“有价值”的事情上,也许我们都需要“多巴胺排毒日”
30:24 有独处能力是需要前提条件的——独处能力的具象与抽象能力
38:14 独处时一定要自我反思并面对自己全部好的或坏的情绪才称得上诚实的面对自我吗?
42:32 独处时的自我与社交时的自我是如何的不一样?
46:02 向内自我探索与向外探索的微妙平衡
53:14 自主地有意识地从长期的关系、状态或身份中抽离出来,不管是不是独身一人,都是一种独处
59:20 那些独属于自己的独处时光——“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Michelle、Wei
音乐:Give A Little by Shane Ivers - https://www.silvermansound.com

May 3, 2022 • 1h 20min
EP36 世界掩埋在随机荒诞的闹剧之下 | 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
"一个焦虑的纽约客,在处理个人问题的同时,试图提出日常生活的建议"
"有趣、悲伤,最后,又让人惊讶的深刻"
“一丝黑色幽默以及丰富的共情”
《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我们甚至难以将其分类,它是纪录片、“真人”秀,也可以说是一部纽约客的vlog。它怪诞、随机、看似没有主题又探讨了深刻的主题。看似随机又荒诞的碎片影像全是一地鸡毛的生活闹剧,拼凑在一起却又让我们感叹记录与再创造的意义。
【声音目录】
01:40 纪录片简介、主播个人感受
5:18 有主题却也没有主题,凌乱之下却又有深意,这部片子就像一部当代艺术作品
8:43 这部纪录片让观众重新思考记录的意义;选择记录什么关乎个人身份的表达
10:48 这部纪录片和一般流行的Vlog的不同究竟在哪里
13:23 既然这部纪录片记录的是人类荒诞尴尬一地鸡毛的生活,为什么有人会认为它充满了“同理心”(empathy)?
17:51 约翰威尔逊真的是像纪录片中表现得如此尴尬的人吗?镜头放大了被拍摄者的反应,也给了导演一种保护去进行探索与实验
24:27 这部纪录片真实呈现了生活的一地鸡毛,却没有给我们解决方案——纪录片具有提供解决方案的功能吗?
29:04 我们对于这部纪录片的不同感受:究竟是复杂的"丧"还是它其实给了我们一丝希望
39:10 第一季的有机天然粗粝 vs 第二季的更可预见性与程式化
42:07 记录的意义在哪里?
48:21 记录能否让痛苦不再仅仅是对自己的消耗?
52:30 我们通过记录去赋予的意义不只是积极、实用的意义
56:41 记录是为了被看到、被认可、被注意吗?
60:00 我们以为自己看到的真实可能是别人制造出的真实
60:01:52 生活的随机性vs目的性
60:06:45 大量积累的素材与敏锐度让这部纪录片充满巧思
60:09:12 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真的那么“纽约”吗?
60:14:20 看完这部片子,我们会开启自己的记录与创造吗?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Michelle、Wei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Apr 11, 2022 • 1h 4min
EP35 悲指夜谈 | 一次关于存在与虚无的无主题对话
下了班的晚上,两个社畜拖着疲惫的身躯开始了一次无主题对话。
做社畜好累,下班后没有多余的精力可以吸收任何新的信息或知识——还是说工作的繁忙已经满足了自己“有用”的需求,因此下班后不再有继续做“有用”之事的动力?
在一期讨论“在背后吐槽朋友”为主题的播客节目中吐槽自己的朋友,朋友听到后联系了我,我们通过这种带有“特权”的方式进行了沟通
你愿意和他人交换人生吗?——那些令我们羡慕的人生,你敢换吗?
12岁的你会怎样看待现在的你?——我觉得这是一道伪命题
东航事件让我陷入一种生命渺小与无意义的存在主义危机——跳出了具体的生活苦恼,在空中看人生,无法解释、难以解决,我陷入了虚无
我们也看了最近大家都在讨论的《花束版的恋爱》,我们没能从方方面面分析这部电影折射的社会现实,我们又一次谈了谈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感受、它讨论的共同爱好与亲密关系的话题、门当户对、出轨的原因等
最后,无主题的对话落到了畅销书《掌控习惯》提到的:想要改变习惯,可以从改变环境出发
【声音目录】
1:38 做社畜真的好累
3:22 在播客里“吐槽”朋友之后,我们进行了沟通
7:53 你愿意和他人交换人生吗
15:00 12岁的你会如何看现在的你?这是一个伪命题吗
23:40 东航事件让我更觉得生命的渺小与无意义——一次非常虚无的关于存在的对话
32:53《花束般的恋爱》:电影鉴赏、共同的兴趣爱好与亲密关系的关系、橡皮泥人格、门当户对的合理性
54:12 理论上讲,任何两个人都有成为长期伴侣的可能性;出轨的原因比厌倦伴侣复杂的多
改变
58:33 改变习惯可以从改变周围的环境开始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Michelle、Wei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Mar 28, 2022 • 48min
EP34 对友情的灵魂拷问——你介意好友和他人吐槽自己吗?
你有没有一个很喜欢和你吐槽其他人的亲密朋友?共同吐槽其他人似乎让你们变得更亲密了,但在某些瞬间,你会不会忽然开始怀疑:TA有没有像和我吐槽其他人一样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向其他人也在吐槽我呢?在背后吐槽自己的朋友究竟是什么心理,是一种道德上有瑕疵的行为吗?
【声音目录】
1:21(Wei)当我向Michelle吐槽我的其他朋友,Michelle向我发出了灵魂拷问:你有没有和你的其他朋友吐槽我?
2:53 更高亲密层级的关系的排他性也排除了向第三人去“吐槽”这段关系与对方的可能性吗?
7:11 吐槽的内容与程度会根据被吐槽对象和倾听对象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10:26 共同吐槽一个人是让关系更亲密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式
14:00 在背后吐槽朋友常常是因为有些敏感的事情很难当面向朋友讲明,在两个人之间解决
吐槽总比夸赞更多、更容易产生情绪与讨论
18:29 在一些情景中,我们喜欢将被讨论的朋友的身份淡化,进行“匿名化”处理
20:34 介意朋友向他人“吐槽自己”是出于怎么样的心理
28:52 在亲密关系中我可以接受伴侣对自己的某些负面评价,可在与朋友的关系中,我却非常难以接受
31:06 当亲密关系中出现了争吵,伴侣向自己的朋友吐槽,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如此不适
37:19 当亲密关系中的争吵不可调和,邀请朋友作为调停人真的有用吗?
40:47 如果女性朋友和男性伴侣因为家务的性别分工问题争吵,Michelle会采取怎样的调停方式与立场?
44:12 我们不想对在背后吐槽朋友这个行为进行任何道德批判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Michelle、Wei
音乐:Give A Little by Shane Ivers - https://www.silvermansound.com

Mar 14, 2022 • 1h 13min
EP33 分手如此痛苦,我该如何走出来
【本期赞助品牌:italki全球语言学习社区】
italki是一个全球语言学习社区,在这里你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一起学习外语,畅聊文化,共同探索语言的奥秘。150+种语言1对1在线母语教学,上一课付一课!快来开启你的语言学习之旅吧。
👉 戳链接:https://dwz.cn/k9t5Bjzy
有人会把分手后的痛苦和戒毒相比,曾经高度亲密的两个人忽然需要变成更有边界的、相对疏远,甚至可能再也不会见面联系的关系,这种变化让我们痛苦,曾经的爱与习惯不知道要如何安放,连对自我身份的认知都可能因此丧失。痛苦的当下,我们更加想念已逝去的美好,甚至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再也不会好起来了。从分手中走出来,是一个艰难的可能也相对漫长的过程。这一期,我们从自己的经验总结出能够帮助我们走出分手的方法。如果你正在经历分手或曾经经历过痛苦的分手,相信你都可以从这一期找到一些安慰与共鸣。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来自朴树《我爱你,再见》歌词中关于分手的一段话:
“让故事再发生吧
让我的人生充满遗憾
一切都不必重来
什么也无须更改
生活在继续 舞会从来不曾停止
一错再错的 这故事才精彩”
【声音目录】
3:39 对一个沉浸式恋爱沉浸式分手的人,每段不同长度与深度的恋爱的结束带来的痛苦是否有所不同
8:01 分手后的四个阶段——否认-愤怒-挽回-接受
14:53 走出分手——不管当下多痛苦,请记得自我照料、自我关怀
20:25 走出分手——与TA断联、清理任何可以让自己想到TA的事情或习惯
26:15 主动分手的人一定更容易走出来吗?
29:54 男性不是没有感受,而是情绪表达受限
32:08 走出分手——与朋友吐槽前任
33:24 一段感情是如何开始的真的很重要吗
41:49 一起玩洋葱卡让我和约会对象的感情迅速升温
43:33 走出分手——运动与回到自然,支持自己走下去的美好与希望可能就在自然中
50:46 走出分手——工作难得地让我感到幸福、从小事做起找回生活的掌控感、沉浸在他人的故事中忘记自己的伤心
52:23 走出分手——分手后立刻开始一段新的关系(rebound)真的健康吗?
54:38 我们选择和一个人在一起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将其中“现实”的原因用语言讲出来会破坏浪漫爱的纯粹
59:40 共同的兴趣爱好对于一段亲密关系真的那么重要吗?
60:01 走出分手的实用方式大总结
【走出分手相关资源】
(书)曹雪敏《分手心理学》
(播客)“不爱学习”第10期《分手后该如何治愈伤痛?野生失恋教育讨论会》
(心理学资源)The School Of Life(B站、油管均有资源,有专门关于分手、亲密关系等系列科普视频)
(心理学资源)Know Yourself关于失恋/分手的一系列文章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Michelle、Wei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Feb 22, 2022 • 1h 14min
EP32 生活需要仪式感,so?
“生活需要仪式感”,这句话反复出现在“带货”的软文中、教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的文章中,仪式感似乎可以让平凡重复的生活变得特殊而值得被记住。这一期节目中,我们围绕着“仪式感”这个话题,讨论了为什么仪式感对我们有这样的吸引力,它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又为我们套上了怎样的枷锁?
生活需要仪式感,so?
【声音目录】
2:11 表面“无欲无求”的人反而更喜欢仪式感吗?
4:03 在现代社会,有仪式感的事情一定是很少发生且必须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实现的吗?
6:55 仪式感与生活品味的区别——对意义的追求与赋予;对“活过”的纪念与记录;关于“我是谁”的个性化表达
10:57 仪式感真的可以如我们所愿,缓解生活的重复与枯燥吗?
14:47 被文化建构出来的“仪式感”与向自己和他人证明的需要
21:39 仪式感让生活变得“高效”
23:12 节日固定搭配的“仪式感”为什么很难让人真正感动
28:28 迟到的“情人节仪式感指南”
34:05 生活中美好幸福的瞬间一直都在,我们一定需要仪式感来提示它们的存在与意义吗?
37:56 既然我们追求仪式感,为什么我们又对拍摄普通人重复生活的vlog如此感兴趣?
44:15 仪式感与消费主义;进步的理论与真实的生活
60:04 有些仪式感源于对未知的恐惧,为了获得一些掌控感
60:07 生活的枯燥与重复是否和我们缺少目标有关
【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Red博主“他塔拉”“恋爱5年,用着3种方式聊天,我们更爱了...”
乔希·科恩《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
油管频道“Better Than Yesterday”"I Increased My Productivity 10x - By Turning My Life Into a Game"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Michelle、Wei
音乐:Give A Little by Shane Ivers - https://www.silvermansound.com

Feb 7, 2022 • 1h 14min
SP2 迟到的周年回顾:在流动和变化中参与更真实具体的生活
姗姗来迟的《悲观生活指南》一周年特别节目,在这一年当中,主播成为了我们的身份之一,我们经历了一些悲指的高光时刻,我们对待播客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对自己过往的表达有了新的思考。在悲指的幕后,我们两个人的关系也因为做播客出现了矛盾与争吵,这让我们开始思考矛盾对于关系的影响。
感谢每一位听众、嘉宾、平台及其他播客在2021年的陪伴与支持。
【声音目录】
1:51 一年前我们可以用四天完成播客的剪辑、logo设置、平台托管注册等繁复的工作,一年之后,我们对播客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3:35 《悲观生活指南》一周年的“高光”数据之“一共做了多少集”?
4:09 《悲观生活指南》一周年的“高光”数据之“最受欢迎的三集节目”
organic、粗糙的、原始的第一集 vs 有更多技巧、更有做播客意识的之后的单集
对主播个人来说最特别的三集节目:
7:33 Wei选择的“EP19 人生若痛苦大于快乐,我还要带一个新的生命来这个世上吗?”
悲观的氛围、困扰自己具体生活的难题、难以给出答案的宏大问题,我在播客中为自己的决定找理由
12:30 Michelle选择的“EP17 30岁,是什么让我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急转弯?”
理论也许可以解释我的决定,而作出决定的当下却可能是基于高浓度的情绪
当时看来重要的决定,环境的剧变,现在我却意识到“我还是原来的我”
24:18 两位主播共同选择的“EP31 多元群体的亲密关系:爱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与修炼的课程”
这一集播客录制后,我们因为做播客产生的最严重的争吵与矛盾
矛盾与争吵看似解决了,那些伤害与负面的情绪会如何影响我们未来的关系
关系越亲密的人,越有可能对对方进行预判与judgment
39:12 Wei选择的“EP14 纪录片《算命》| 算不尽芸芸众生微贱命,回头看五味陈杂奈何天”
战战兢兢的表达让我们被创作者看见
有自我意识的“高高在上”的视角也应当被批评吗?
49:05 做播客遇到的困难之串台采访时我们遇到的问题
2021年的感悟与2022对播客与生活的新展望
57:35 (Michelle)不要给自己设限、相信人对改变极强的适应能力
59:37 (Michelle)做播客就像将普通生活的真实面貌在流动的话语池中表达
60:01 (Wei)我希望自己可以更好的“参与”具体的生活
60:07 (Wei)播客成为了自我身份的一部分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Wei、Michelle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Jan 4, 2022 • 59min
EP31 多元群体的亲密关系:爱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与修炼的课程
亲密关系是每个人人生中的必修课。对于多元群体而言,由于种种现实问题,亲密关系在各个阶段都可能面临着更特殊的困境。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两位在多元群体亲密关系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案例经验的嘉宾辛颖与清玥,和我们一同聊聊多元群体的亲密关系的特殊困境,以及多元群体如何在这些困境中爱自己、爱他人。
【声音目录】
3:03 从大s汪小菲离婚到多元群体的亲密关系特殊困境
9:23 被建构的性别分工如何影响多元群体的亲密关系?
18:03 缺少性别在亲密关系中的不同脚本,多元群体的亲密关系中如何有效沟通
21:52 自我效能感低,多元群体更容易为亲密关系的开始与结束感到焦虑
24:26 如何在亲密关系中提高自我效能感、建立更健康的亲密关系
30:34 我们很容易在亲密关系中重演原生家庭养育者的行为模式
32:01 多元群体在遇到有好感的人时很常陷入的困惑状况
38:17 缺少相应的法律制度层面的保障,多元群体如何处理亲密关系的现实层面的安全感问题
45:20 沟通技能、情绪的觉知等都需要在关系中不断学习与进步
【本期嘉宾】
辛颖:悟生科技创始人&CEO、北同文化负责人。曾任中国民间女性影展联合创始人、曾任love matters签约作者。(dy:北同铁主任)
清玥:4年国内外性教育公益服务经历;美国丹佛大学PREP亲密关系提升项目培训师;“感性趣”青年性教育工作坊项目负责人;美国匹兹堡大学,哲学与性别研究双学位。
【小悟生介绍】
由悟生科技打造的「小悟生」心理平台旨在为中国多元群体(包括性多元、残障群体、慢性疾病群体)及其亲属,提供创新性的、可及的、专业的心理健康相关服务。基于「小悟生」心理平台,我们能够为多元群体提供随时随地的泛心理服务、专业心理服务以及多元群体相关的科普内容。
(dy:小悟生心理)
【“爱情健身房Love GYM”恋爱课】
“爱情健身房Love GYM”恋爱课由「北同文化」和「小悟生」联合出品,资深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社会工作专家联手打造。专业且有保障的干货知识、专门针对性多元人群的实际案例分析,教会我们如何从零开始,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搜索“小悟生心理”wx小程序,了解更多课程信息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Wei、Michelle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Dec 6, 2021 • 51min
EP30 夸你自信,你怎么不乐意
自信,似乎是令人羡艳的一种心理状态,然而在有些时刻,我们却因为被他人“夸赞”自信而感到些许不适:是我太自负了吗?还是太张扬了?我是不是应该收敛一点,我是不是应该更优秀才可以如此自信?这一期我们尝试探讨了这种微妙心理背后的原因,既然自信是人人追求的状态,为什么被评价为自信却可能产生更多的自我怀疑。
【声音目录】
1:06 被他人“夸赞”自信,夸赞者与被夸赞者似乎都有很微妙的心理活动
3:13 自信是主观的、个人化的对自己能力的感受,其他人如何有立场去判断另一个人是否自信
5:51 “普通”就不配自信吗:东西方语境下对“自信”有着不同的态度吗
12:51 我们反感的是过度自信,但自信作为一种主观感受,一定会与现实的能力有所偏差
15:04 评价他人自信时暗含的言外之意,可能是因为他人的自信让我们“相形见绌”
21:46 相信自己是否有令人信服的根据也许不那么重要
24:38 自信的心理特征总是与外向、张扬等性格特点联系在一起,与东方文化更推崇的品质有所不同
27:20 我曾因为害怕被评价为“自信”而收敛自己的行为甚至自我怀疑
30:33 风险与自信的关系:不惧怕风险的人一定自信吗?
35:32 从性别的维度看自信:被打压的女性自信
48:01 我们都渴望作一个自信的人,而让我们不舒服的是用自信这个词来表达的“言外之意”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Wei、Michelle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Nov 19, 2021 • 55min
EP29 不必刻意寻找对的人(the one),当下才是我们的生活
“如何确定对方才是那个对的人?”这一期,我们尝试围绕这个亲密关系中困扰很多人的问题进行讨论:为什么对方吸引我的特质却在日后成为了我们产生矛盾的原因?关系中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一定要解决吗?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究竟是在爱他人还是只享受被爱?这世界上究竟存在the one(对的人)吗?还是我们需要the one来解释人生?
这不是一道容易回答的问题,生活有太多种可能性,伴侣也是,或许答案就在当下的生活之中。
【声音目录】
1:54 西方dating文化让双方有更长的时间可以考虑是否要进入亲密关系,也可以相对轻松地结束进一步的关系
5:45 我们在讲“我爱你”对时候究竟在表达什么?“爱”作为语言是被建构的吗?
9:23 吸引我的人是和我完全不同的人,而最初吸引我的特质却可能成为日后最大的矛盾源起
13:39 一个人无法满足另一个人的全部需求,但关系仍在持续,可能是因为核心需求被满足了
21:42 亲密关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不一定越放越糟糕,有时候放下解决问题的执念,才能继续走下去
23:15 可以搁置问题的前提是双方有意愿让关系走下去,那么我们如何确定这段关系可以并值得继续走下去?
24:51 期待伴侣为我们改变大概率会失望,也产生了更多的痛苦
26:26 爱的自私之处:爱他人是为了被爱
31:43 浪漫爱的发生也许并不难,多巴胺、对对方不切实际的想象让我们难以看到未来这段关系要面对的难题
36:48 也许这世上本没有对的人(the one),但我们需要这个概念来解释人生
41:44 《笑傲江湖》与《流星花园》:令狐冲最爱的是谁?杉菜爱上的是花泽类的关心还是他本人?
44:25 保持沟通的畅通以及对对方的好奇,可能是亲密关系长期走下去的关键
46:14 如果非要给“如何确定对方是对的人”一个答案,那就去尝试吧,亲密关系是人生修行的重要部分
47:52 跳脱当下去期待未来的那个人会更好、伴侣会变得更好、我们的关系会更好,我们可能无法认真生活在当下,当下才是我们的生活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这一期特别感谢“爱发电用户_VXxn”对我们的赞助与支持)
主播/剪辑:Wei、Michelle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Remember Everything You Learn from Podcasts
Save insights instantly, chat with episodes, and build lasting knowledge - all powered by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