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随机波动
undefined
Aug 4, 2021 • 1h 9min

【随机波动】在有限的时间里,表达无限的我与世界

八月的第一期节目,我们离开了酷暑中的北京,来到凉爽宜人的西宁,参加2021 vivo VISION+超短片大赛的入围影片放映和颁奖典礼。便携式影像设备的普及,让创作和记录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手中有一台手机,人人都可以是创作者。vivo在2020年与FIRST青年电影展共同发起了国内首个超短片大赛,探索更轻量化的内容生产方式,为年轻的创作者提供崭新的赛道和平台。 今年的超短片大赛邀请到艺术家曹斐、学者戴锦华、演员黄轩组成专业评审团,在23部入围影片中评选出年度超短片、评审团大奖、人文创作奖三个奖项。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请到了年度超短片和人文创作奖的获奖者刘宽和应照宜。刘宽用纪录片和剧情片结合的方式,拍摄了中通快递员熊春辉和他的家人的故事;应照宜则记录了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自由职业年轻女性日常生活中平凡而又特别的一天。 在和她们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她们的作品在题材、风格和创作方法上各有特色,但作为年轻的女性创作者,她们有着相同的热爱和关切,也在工作中遇到并努力克服着由性别带来的麻烦和困境。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刘宽,导演,记者,新浪微博@Kiva-- 应照宜,导演 [03:30]刘宽介绍短片《如果可以》:快递员“浪漫故事背后的残酷性” [04:20]用超短片打破纪录和非纪录的界线 [09:20]刘宽为何要拍摄这位快递员的故事 [11:10]应照宜介绍短片《火锅》:想拍一个开心愉快的故事 [13:20]五分钟的长度是一个挑战吗 [17:03]如何在五分钟内摆脱对语言的依赖 [22:30]语言和影像的关系探讨 [27:40]如何用轻盈的方式抵达观众 [30:40]刘宽如何摆脱又回归媒体人的思维方式 [31:40]自我表达和自溺的区别 [33:40]拍摄者和拍摄对象之间的权力关系 [38:30]五分钟短片的成本 [43:40]创作者“莫名其妙的私心”也是激情所在 [46:10]刘宽在拍摄《如果可以》时感受到的性别困扰 [51:10]细腻的感受并不一定是女性的天赋 [54:30]女性导演为什么要带男性制片人工作 [56:30]女性导演该如何沟通工作,一定要像男性那样吗? [1:00:10]“女性创作”的一体两面:女性发声的同时有简单化女性创作的危险 [1:02:20]如何看待女性创作者这一身份 【本期节目主题插画】 阿仁Aaren(新浪微博@阿仁Aaren)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片尾:Ginger by Chad Crouch(无版权音乐)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surplusvalue@163.com。
undefined
Jul 28, 2021 • 1h 53min

【随机波动057】如果不是现在,我们又要在何时反思?由河南暴雨展开的四次对话

过去一周,相信我们都在持续关注河南暴雨。我们目睹水迅速漫过人的小腿、膝盖、腰部,我们目睹水切断交通系统、电力系统和互联网通信,我们目睹不断攀升的受灾人数、不断扩大的受灾范围、不断增加的求助信息。我们震惊于水的力量之强大,也惊讶于一座城市的脆弱。我们感叹于个体生命的易逝,也感动于民间救援力量的迅速反应。在这期节目中,适野、之琪和建国分工合作、分头行动,试图从亲历者、社区救援、城市规划、气候变化四个尺度,切入这场暴雨,探讨它给我们带来的警示、思考和启发。 当我们把各自的采访所得汇集在一起,我们惊喜又沉重地发现,四位嘉宾在不同时空中的话语和意见发生了奇妙的交叉,这无疑是惊喜所在;而沉重之处在于,这些交叉点如果早就可以成为大多数机构和个体的意识、知识及共识,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类极端天气事件中免于如此大的损失、如此多的伤痛?   嘉宾舒萌和金静都提到了我们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与身边的人互助的问题。我们或许无法在这样的灾难中依赖物业和公权力机构处理每一个个体迫近的困难,那我们该如何自救,如何从社区获得帮助并去帮助他人?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在之后的日常生活中去关注防灾知识、关注社区邻里、关注气候变化?   舒萌和李菁的观点交汇于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上。当我们谈“海绵城市”和“韧性城市”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改变原来对于城市变大变强的单一想象,探索生态更加可持续、更加自然友好的城市发展方式。这既是李菁这种城市规划师在做的工作,也是更大的国家层面、城市层面以及更小的社区层面可以尝试的事情。   四位嘉宾的终极交汇点是气候变化问题。即便气候变化的政治化程度已经极深,似乎已成为大国博弈的竞技场,但不能忘记的是,它也是我们每个个体要承担的风险、后果以及责任。谈了这么多年气候变化,其后果好像不是那么有形、具体和直接,那么在这次极端天气之后,我们还能如此确定吗?气候变化真的距离我们很遥远吗?   重思环境保护,当下无疑是一个很残酷的契机,救援工作还在继续,我们就要去谈气候变化这么宏大的事情了吗?但如果我们今天不谈,那又要等到什么时候来谈呢?我们又要如何向更小的孩子和他们的未来做出交代呢?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李舒萌,郑州市民,社会学博士候选人 金静,东京都立大学城市规划与社区营造方向博士 李菁,清华同衡生态城市研究所,生态规划师 陈卫卫,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博士,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03:18] 个人亲历:暴雨后的省察 郑州市民舒萌在停电后经历了什么? 暴雨发生后小区业主和物业工作人员的张力 暴雨后的反思:当极端天气“常态化”,我们该如何调整心态和生活方式 [26:28] 社区救援:把附近性当日常去经营 停水停电断网的情况下,社区可以做什么? 灾难发生时,要通过多元的渠道求救和自救 灾难让我们重新思考附近的意义 日本的社区防灾实践给我们哪些启发? 孩子可以在社区里扮演怎样的角色? [53:32] 城市规划:东京的排水系统不适合郑州 此次暴雨超出了“海绵城市”的应对范畴 城市规划要因地制宜 城市规划的落实需要各方协调,是个复杂工程 [01:15:31] 极端天气:当气候变化来到我们眼前 极端天气是什么?和气候变化有关系吗? 人类对气候变化的认识经历了哪些阶段? 气候议题的政治化有何意义? 城市和个人等更小的主体面对气候变化可以做些什么? 【本期节目主题插画】 黄雷蕾(新浪微博@黄雷蕾Linali)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顺序)】 “Thunders and Lightings” “Rain,In Your Black Eyes” “Snow,A Nocturne for Piano” “Sunrise on a Clear Day” all by Ezio Bosso/Giacomo Agazzini/Relja Lukic,from Music for Weather Elements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surplusvalue@163.com。
undefined
Jul 21, 2021 • 1h 12min

【随机波动056】实心的对话框里住着一些空心的人

前段时间,一个名为“毛路不是一条路”的公众号发布了两篇采访实录,两位受访者是一段婚外情的两位当事人,被称作“老男人”和“小女友”,他们对于这段关系有着不同的解读。在这两篇实录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二人对于对方的理解和误会,妻子的形象也逐渐清晰起来——她的生活重心始终是工作,因为是“实心人”受到丈夫的崇拜和痴爱。 在编剧毛路这两篇聊天记录发布期间,互联网的其他地方也正掀起聊天记录的阅读热潮。从王思聪到吴亦凡,聊天记录正成为当下最时髦的文体之一,其中不仅有文字,还有图片、语音、视频和表情,真实而直接地反映对话双方的情绪和态度,哪怕是一个表情也能让大家反复玩味。当智能手机和即时通讯软件成为当代生活的基础设施,聊天记录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承载当下的文学形式之一。萨莉·鲁尼的小说里会使用短信和邮件替代面对面的对话,作为网文形式之一的对话体小说在五六年前也已“赛道”初成,以类似微信或QQ聊天记录的页面形式,吸引到了年轻的读者和丰厚的资本。 除了聊天记录这种形式上的共通之处,毛路采访中”空心人“和“实心人”的描述也与互联网热点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互文。当职业被爱的偶像失去爱的能力,当来来回回的话语发送如同机器,当五光十色的表象暴露出其贫瘠荒芜的底色,谁是空心谁又是实心呢? 以这期节目总结了前几日我们关注的网络热点话题,接下来就着手邀请嘉宾谈谈城市规划和极端天气问题了。愿河南及其他暴雨区的小伙伴们平安,求救信息可以私信@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官微,我们愿意帮助发布。大家注意安全。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毛路,一个大体快乐的人。主业编剧,爱情、科幻、悬疑方向;副业“坐”家,著有《我们为什么会分手》《吻着梦想过日子》 [03:40]《一位爱妻子如生命的男人为什么会出轨》的诞生 [06:50]网友对于这篇文章的回应 [08:30]毛路记录了一个非典型的三角恋故事 [09:30]在毛路看来,个体差异大于两性差异 [10:20]“出轨并非男人的专利,只不过女人更善于隐瞒,而男人往往又太过自信” [12:40]为什么选择对话体来呈现故事 [15:50]为何国产剧如此“贫瘠”:编剧不背锅 [21:30]男女在感情上差异不大,都渴望爱情,希望被爱 [23:20]如何看待和理解男性的脆弱 [26:25]作为一种当代文体的聊天记录 [27:20]何为“捡手机文学” [31:30]微信聊天记录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我们是谁 [35:30]影视创作的规律:重大冲突当面爆发 [36:10]纯文本中的聊天记录:包含对话者的共识和过去 [37:40]何为对话体小说 [43:20]作为被侵害和被侮辱的证据的聊天记录是一种二次伤害 [45:30]如何看待聊天记录与隐私的问题 [48:50]何为“空心人”和“实心人” [51:40]高压、不确定性和资本的异化让人成为“空心人” [54:03]”空心人”是个普遍问题,大多数人都是空心的 [55:50]偶像行业的空心状态 [57:20]“实心人”的状态:每天都在心动,但并非对具体的人,而是对生活本身 [1:00:03]如何界定网络大V和粉丝之间的权力不对等 [1:06:20]如何看待男性为女性提供的“情绪价值” 【本期主题插画】 阿仁Aaren(新浪微博@阿仁Aaren) 【本期节目使用的歌曲】 片头:“I Loved Another Woman” by Fleetwood Mac,from Peter Green’s Fleetwood Mac 片尾:“I Love My Wife” by Frank Sinatra, from the Reprise Collection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surplusvalue@163.com。
undefined
Jul 14, 2021 • 1h 27min

【随机波动055】这场假装大人的游戏已经成真:和竹子聊创作和创业、亲情与友情

本周,随机波动迎来一位我们期待已久的嘉宾——短视频博主竹子。在此前的两三年甚至更久,我们观看竹子的vlog(形式包括独自观看和围坐讨论),跟着她一起笑,一起哭,一起追星,为父母的老去感慨,也为和朋友们做一番事业而欢欣。很多时候,看竹子的视频,就像看见我们自己——同为三十岁左右的女性,同为和好朋友共事的创业者、创作者和表达者,虽然使用不同的媒介,但却思考相似的问题。 作为创作者,如何在维持稳定更新频率的同时生产好的内容,又如何在创作过程中逐渐与自我和解?如果创作意味着将日常的生活点滴暴露在公众面前,那自我观察和记录的限度又在哪里?作为创业者,如何在内容创作和行政事务之间取得平衡?在和好友共同创业的过程中,如何在建立规则的同时又不伤害友情? 而作为三十岁的女性,我们和竹子都庆幸于自己找到了热爱、擅长并能够获得意义感的工作,也“惊讶”于我们有能力有本领照顾所爱之人。希望在未来,我们都能继续做真诚的表达者、情绪稳定的创业者,并且和好朋友一起度过下一个三十年。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邵竞竹,新浪微博@你好_竹子 [06:50] 竹子的每一期vlog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12:08] 学上海话的vlog是被逼出来的 [18:20] 日更的一个月让竹子感到自己被灼伤了 [21:23] 依靠本能创作总会有枯竭的一天 [26:12] 如何面对一个人做vlog的孤独? [31:40] 《古惑仔》就是跟好朋友一起工作的范本 [36:50] 人适度活在规则里是一件幸福的事 [40:53] 自媒体带来了自由,也带来了不安 [45:50] 做服装品牌的第一个月,脸上长了10个火疖子 [50:49] 博主是一个青春饭吗? [56:20] 网红行业给年轻女性带来了什么? [1:01:03] 竹子分享自己的消费观 [1:05:30] 追星女孩聊追星日常 [1:10:30] 30岁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1:18:12] 30岁之后我们跟父母的关系有了什么变化? [1:23:20] 竹子如何理解创作的真实和真诚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Venus,by孙燕姿,from《Start自选集》 片尾:《友情岁月》,by郑伊健/陈小春/谢天华/钱嘉乐/林晓峰,from《友情岁月》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undefined
Jul 7, 2021 • 1h 29min

【随机重发】与姜思达聊天:毫无保留袒露,喝多不发微博

在决定重发这期节目之前,我们都没意识到,距离上次跟思达聊天,已经过去一年了。 去年录节目时,他刚刚从First影展回来,创作了9支很有风格的小短片,却因为闭幕日的红毯造型上了热搜。这个月底,First影展又将在西宁如期举行,姜思达在自己的播客里说,他再次接到了邀请,但还不知道要提交什么作品。 去年他提到想做一个自己的展,希望它配得上大家的时间。今年6月12日,这个名为“爱我”的个展,在北京X美术馆正式开幕。当我们带着对艺术家姜思达的好奇走进展厅,发现姜思达不仅是艺术家,也是材料、媒介、方法,以及作品本身。 去年我们的聊天围绕疫情展开,想了解疫情给他的工作、生活、创作带来的变化。我们共同的身份是刚刚经历了2020的人,我们想在彼此的身上找到能够安慰自己的答案。姜思达的答案是,大家应该相互给底气,我们可以更自由地去过自己的生活。今年我们发现,姜思达做到了,在艺术展之外,他还在努力地经营自己的花艺品牌,并且创立了活动品牌泼瓦POWA,想让北京拥有更好的周末。 当意外让一切计算,一切对于目标和效用的追求都驶出了既定的轨道,我们有生活得更自由一点吗?这或许是后2020的今年,我们想继续跟思达聊的话题。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本期嘉宾】 姜思达,新浪微博@Daghe [03:20]思达的First青年电影节之旅 [08:50]创作者的第一动力是对现状不满 [15:10]因为红毯造型而不是影片上热搜,思达困扰吗 [19:40]做访谈节目的倦怠感 [24:28]疫情让思达更加冒险,因为保守的意义不大 [30:50]在创意团队中做管理者,如何让自己和大家满意 [37:50]欲求不满是进步的动力 [42:10]内容创作者如何面对批评 [44:40]思达目前的生活方式:喝多不能发微博 [49:45]思达会因为无法控制情绪感到困扰吗 [55:40]思达和之琪愿意和自己的情绪做切割吗 [1:00:27]情绪能够成为创作的驱动力吗 [1:09:04]名声和作品的关系 [1:12:50]在公众面前百分百袒露自我会感到不安全吗 [1:16:30]疫情让我们变得更加“自私”了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面孔2”,by鲁卡Luka,from 《边缘》 片尾:“江湖猛女二三事”,by鲁卡Luka,from 《边缘》 专辑更多信息参见https://music.163.com/#/album?id=93504882 【关于随机波动】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是一档由三位女性媒体人发起的泛文化类中文播客,每周三更新。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小宇宙等泛用型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复制rss feed:http://www.stovol.club/rss 可手动添加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商务合作请联系surplusvalue@163.com。
undefined
Jun 30, 2021 • 1h 9min

【随机波动054】理解一颗脑:比宇宙更复杂,比意识更广阔

做这样一期节目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所见所闻所感所知皆因有脑,从感性的层面到哲学的逻辑,从自身的经验到世界的意义,脑让我们得以以这样一种方式存在。做这样一期节目的直接原因是,随机波动今年聊到了许多次关于衰老的话题,从阿尔茨海默症到养老院畅想,我们对大脑的衰老感到尤为恐惧,这种恐惧又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未知。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认知神经科学家肖晓在这期节目中解答了我们的许多疑惑——人脑真的有那么特别、那么杰出吗?爱因斯坦和卡尔维诺的大脑与常人差异巨大吗?大脑作为先天机体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何决定着我们的命运,又被生活不断塑造?我们是否有可能努力延缓大脑的衰老?大脑的锻炼和休息分别是怎样的?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脑机接口真的有可能实现吗? 肖晓的分享让我们意识到,大脑不仅难以讨论更难以研究。一则因其比宇宙更加复杂,科学家很难将其完全分割成独立区域进行解密,其谜一般的重塑与代偿是馈赠也是黑箱;二则关涉一个巨大的、哲学的、自我指设的问题——“我用我的大脑来研究我的大脑”是否有效? 我们至今仍走在一条在最基础层面认识大脑的路上,却有幸与这神奇的器官日夜相处互动、共生共存。脑的一生也是我们的一生,而又超出我们所知的范畴,以它独有的方式使我们得以感受、思考和记忆。肖晓翻译了奥利弗·萨克斯医生的文集《最初的爱,最后的故事》,在书中,萨克斯如今已死去的大脑,为千千万万生活着的大脑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大脑或心智只是维持一成不变的功能是不够的,它必须在一生中不断冒险、不断进行提升……如果大脑要保持健康,就必须保持活跃,要勤于思考、玩耍、探索、体验,直到生命终结。”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肖晓,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认知神经科学家 [02:30]大脑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研究对象 [06:20]对人类而言,大脑的高级功能仍是个“黑匣子” [08:06]人的大脑并非至高无上 [11:10]人脑大部分功能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学习的 [14:30]童年到青春期是脑部发育的关键时期 [15:40]何为大脑的工作记忆 [18:10]适野大型寻医问药现场:我的大脑病了吗 [19:10]如何通过训练提高大脑的工作记忆容量 [21:01]脑科学家会因为自身大脑衰老而焦虑吗 [24:03]爱因斯坦和卡尔维诺的大脑真的异于常人吗 [27:05]如何通过后天环境训练克服大脑的“偏见” [36:50]大脑的重塑和代偿功能 [38:50]大脑是一个“随机波动”的动态过程 [41:40]大脑的自我指涉问题:如何用我的大脑研究我的大脑 [43:15]“用脑过度”是个伪命题吗 [46:20]我们睡眠时大脑仍在工作 [51:10]颞叶癫痫与宗教狂喜 [55:03]成瘾性物质与大脑的关系 [59:30]大脑的未来:脑机接口的前景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最初的爱,最后的故事》[英] 奥利弗·萨克斯 著,肖晓 周书 译,一頁folio·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7 《追寻记忆的痕迹》[美] 埃里克·坎德尔 著,喻柏雅 译,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8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日]村上春树 著,林少华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7 《探索脑的奥秘》杨雄里 肖晓 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1-1 《偏见》[美]珍妮弗·埃伯哈特 著,叶可非 译,北京联合出版社,2021-4 《说故事的人》[英] 奥利弗·萨克斯 著,朱邦芊 著,中信出版社,2017-10 《向伯利恒跋涉》[美]琼·狄迪恩 著,何雨珈 译,中信出版集团·北京时代华语,2021-6 【本期节目主题插画】 黄雷蕾(微博@黄雷蕾Linali)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Lethal Blow” by Fardinofy,from Epilepsy 片尾:“Afterparty” by Fardinofy,from Epilepsy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surplusvalue@163.com。
undefined
Jun 23, 2021 • 1h 43min

【随机波动053】辽京创作谈:隐秘细小的伤害,存在于我们以为的爱之中

今年六月正式发表的短篇小说《倾听》(https://mp.weixin.qq.com/s/vZLR9qzPolGHFaDUQ4pOCw) ,是辽京在去年四五月写成的。当时的北京尚处于疫情封锁之下,她和不能去上学的孩子困于家中,仿佛置身孤岛。于是她写了一个游轮上的故事,没有起始也没有终点,仿佛行驶在永恒轮回的航线上。 故事的灵感来源于2019年底轰动一时的北大包丽事件。辽京想知道,一个如此聪明优秀的女生,为何会在亲密关系受到这么深的伤害。她到底经历了什么,是否曾向身边人求救,又会用怎样的语言去讲述那种痛苦和伤害。辽京希望用文学的方式替她倾诉,也用文学的方式找人倾听,于是有了这篇小说——关于游轮上一个女性的自我对话,那种自己对自己的袒露、回避、质疑、诘问,似乎也构成了永恒轮回的一部分。曾被暴风雨打断,又将在一个新的风平浪静时刻开始。 在“家暴”、“PUA”、“强奸”这些冰冷的定义和判断之下,我们看到文学丰富而绵密的空间。本期「随机波动」,我们试着对辽京的《倾听》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讨论,从结构到人物再到意象,我们不仅关心作者为什么要写,更关心她是怎样写的。从这一文本谈开去,我们也聊到了文学是如何书写爱与暴力的,小说的文学性与社会性是否矛盾、如何平衡,作者如何包装和转化自身的经验等等……我们被辽京的文字狠狠击中和“伤害”了,又在和她的聊天中被安慰和治愈。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辽京,作家,著有小说集《新婚之夜》、长篇小说《晚婚》。 [03:50]我们为什么想做一期讨论短篇小说的节目 [06:05]《倾听》的创作始于北大包丽事件 [08:20]创作《倾听》起点之二:如何看待亲密关系中的强奸 [09:40]创作《倾听》也是厘清多年前自己的经历与感受 [14:01]《倾听》讲述的是亲密关系中的暴力与胁迫,是用小说表达细密感受 [15:40]《倾听》的结构类似《恐怖游轮》,时空交错,循环往复 [16:50]《倾听》的精巧设定:时间上的延伸vs物理空间上的密闭 [18:20]封闭空间像孤岛,让人物关系更紧凑 [18:50]故事中两位女性是同一个人的不同阶段,一个倾诉,一个倾听 [20:48]倾诉痛苦让人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 [22:16]不同阶段的自我的对话让我们能够接受人的局限性 [24:50]小说场景中细节的重要性 [26:20]如何定义一段关系,也意味着如何定义自己 [28:30]如何捕捉和理解日常生活中隐秘细小的伤害 [29:40]《倾听》中男性拿出的那把刀究竟意味着什么 [34:10]《倾听》用分身和人称变化的形式描述了痛苦 [39:10]如何书写回忆:心理视角vs客观视角 [44:18]如实呈现困惑是一件诚实的事 [48:20]小说作者是否要抑制自己观点的表达? [49:55]辽京对男性心理的体察异常精准 [52:05]如何理解《倾听》的结局,是乐观还是悲观? [58:20]《倾听》写出了亲密关系中旧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1:05:08]何为“虚构的真实”与文学的转化 [1:07:40]文学如何丰富了对社会议题的探讨 [1:11:30]我们该用什么方式谈论爱,我们如何发明新的爱 [1:14:01]爱很私人也很孤独,我们缺乏谈论新的爱的语言 [1:17:50]自我斗争也是自我重建 [1:18:50]对小说中社会议题的探讨会窄化文学吗 [1:24:20]文学可以用来表达,也可以用来掩饰 [1:26:30]三脸好奇:辽京是个情绪稳定的创作者吗 [1:29:30]短篇小说中的节奏把控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你再也读不出我任何欲望”,by Cicada,from《Pieces》 片尾:“湖面的尽头”,by Cicada,from《Pieces》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surplusvalue@163.com。
undefined
Jun 18, 2021 • 1h 36min

【随机波动052】父亲节特别节目:成为爸爸如何改变了我?

这是一期随机波动父亲节特别节目。此前我们一次又一次谈论母亲和母职,也谈论作为女儿的我们和母亲之间的继承与断裂、联结与出走,然而,父亲却是我们鲜少涉及的话题。我们惊讶地发现,我们对父亲知之甚少,以至于在准备这期节目之初,我们甚至无法想出足够多关于父亲的问题。 本期节目是理解父亲的一次尝试。我们请到三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父亲,试图了解,成为父亲后,他们的视野和生命体验会有哪些改变。我们聆听他们的故事,跟随他们回顾初次看到妻子肚子隆起时感受到的与婴儿的联结,也分享他们在育儿过程中经历的喜悦、焦虑和脆弱。在三次聊天结束后,我们发现,三位父亲的境况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因为相对灵活的工作时间而享有并享受“育儿自由”。虽然他们并不常对孩子说“我爱你”,却一直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孩子的爱。这种爱坚定又自由,含蓄又广阔。 第一位父亲是随机波动的老朋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他有一个17岁的女儿,他是一个常常带孩子在小区里玩被妈妈们阿姨们围观的爸爸,也是一个被孩子启发了许多哲学思考的爸爸。第二位父亲是“声音玩具”乐队的吉他手李哲,他的儿子刚刚一岁多,对音乐已有了自己的要求,当爸爸的体验也让李哲一次次回望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并在努力做一个比自己的爸爸更好的爸爸。第三位父亲叫王建成,他是保险公司的一名员工,也是关注女工和流动儿童境况的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的活跃分子,是木兰组织的活动里为数不多愿意陪孩子一起玩的爸爸。他有两个女儿,大的九岁半,小的六岁半,他的育儿经既有实际的一面,也有理想的一面,他说自己是保守传统的家长,但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许多闪光的自在豁达。 【本期嘉宾】 汪民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李哲,“声音玩具”乐队吉他手 王建成,保险公司员工,木兰花开志愿者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3:40]1号爸爸汪民安 · 有小孩后,我看世界的眼光发生了转变 · 我不是福柯式父亲,也不是阿尔杜塞式父亲,我是德勒兹式父亲 · 小孩可以没有政见,但不能没有价值观 [38:37] 2号爸爸李哲 · 要小孩前,我做了很多心理建设 · 父亲是我的榜样,他对我的影响在持续发挥作用 · 很多儿歌是成人对儿童的想象,可能会抹杀孩子的想象力 [1:03:48]3号爸爸王建成 · 决定要两个小孩,是想在我们老去后让孩子有个伴儿 · 年近40,我转换了职业轨道,想多花点时间陪孩子 · 现在很多父母压力很大,是攀比心理作祟 【本期节目主题插画】 瑶佳,新浪微博@猫猫端汉堡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Farewell Daddy Blues, by Margot Bingham, David Mansfield, Vince Giordano and Nighthawks, from Boardwalk Empire Volume 3: Music From The HBO Original Series 插曲:音楽,by イエロー・マジック・オーケストラ 片尾:ONGAKU,by YMC,坂本美雨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surplusvalue@163.com。
undefined
Jun 9, 2021 • 1h 39min

【随机波动051】从初老到终老,人在30岁时想的事情

本期节目是三位主播从30岁望向未来的一次(不正经)漫谈。从应对身体的紧急状况开始,我们正在思考如何锻炼与如何休息的问题,也一不小心就被“初老”提醒了“老年”,被2021敲醒了2071的警钟。 于是,适野研究了人寿险,之琪考察了养老院,一方面试图为自己的小命多织一层安全网,顺便学习了保险这个东西概率论本质背后的本土伦理逻辑,另一方面也在为父母不断迫近的养老问题寻找出路,还顺便给我们自己想象了一种共居养老的方式。此前随机波动人口普查那期节目里谈到了社会要为老龄化的必然趋势做出哪些准备,在这期紧贴着我们仨的生活进行的聊天里,我们也意识到了在个人层面需要做出的改变:我们是不是应该从今天起学习关怀他人和进行公共生活的尝试?我们是否可以对不同代际更多包容?我们要如何重新想象照护工作的价值? 在节目的最后我们研究了之琪的睡眠问题。一个在21世纪每天睡九个小时的人,是决绝地与这个世界隔断,还是顽强地与无休无止的资本主义机器搏斗(还是单纯睡得香)?除了睡眠,我们是否还有其他逃离的机会呢?从婴孩酣睡到老人少眠,从日常休息到长眠不醒,这中间就是我们的生活啊。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1:23]面对三十岁的我们,为何步伐突然沉重? [03:12]建国和适野为何开始身体康复训练了? [04:20]建国的视疲劳和干眼症引发了她对锻炼与休息的思考 [06:50]建国感悟:身体像弹簧,不能压太狠! [11:04]适野今年的改变:从躺平到起立,从起立到漂浮(游泳) [14:20]没有运动是不累的,也并非体能好的人运动就不累 [16:30]适野和之琪为何开始了解和参观养老院? [19:40]养老院见闻:老是一件很具体的事 [22:40]养老机构对于老年的想象:一边共同衰老,一边渴望朝气 [25:40]养老院销售的话术关键词:船票、候鸟、享老 [29:30]从养老到享老:弱化衰老痛苦,创造生命奇迹 [31:50]养老院销售话术如何体现了新自由主义的一体两面? [37:30]美国的持续照料退休社区模式 [43:40]老年生活图景的可能:机构养老V.S.社区养老 [44:30]朋友互助养老失败的原因:中国人缺乏公共生活经验 [49:20]养老产业中的专业护理人员与我们对工作和劳动价值的想象 [54:20]养老问题中的性别面向:步入老年的男性如何面对家庭生活 [1:00:09]从养老到保险:适野为何想买保险? [1:02:30]商业人寿保险的内在逻辑:为无价的生命定价 [1:05:20]人寿保险进入中国后销售策略的改良:淡化风险,强化“分红” [1:13:40]九十年代卖保险往事:被污名化的保险员 [1:14:30]之琪故事分享环节:“我爸就是卖保险的!” [1:17:05]适野保险学习之旅的收获:上了一堂生死课 [1:19:20]保险反映了人跟未来的关系 [1:21:03]从保险到睡眠:张老师睡眠时间大公开 [1:23:40]之琪自我合理化时间:为何睡眠是抵抗资本主义的最后屏障 [1:27:30]现代资本主义的理想:永远白昼,没有黑暗 [1:32:40]之琪和适野的焦虑:不论是睡不醒还是起太早,都会被世界抛弃 [1:33:40]随机养老畅想:三人轮班制,人均睡八小时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 《生老病死的生意》陈纯菁 著,魏海涛 符隆文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道德与市场:美国人寿保险的发展》,[美]薇薇安娜·泽利泽 著,姚泽麟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美]乔纳森·克拉里 著,许多 沈清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 【本期节目主题插画】 阿仁Aaren,新浪微博@阿仁Aaren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Not Alone”,by SEVENTEEN,from Not Alone 片尾:“SHEEP”,by Hiroshi Yoshimura,from Green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surplusvalue@163.com。
undefined
Jun 2, 2021 • 1h 34min

【随机波动050】人的疆域,略大于刘小样的平原

Guest Liu Xiaoyang, a rural woman with aspirations and dreams, talks about her life in the northern plains and her desires. Topics include her journey of self-discovery, the metaphors of illness in literature, and the contrast between her and two other characters. The discussion explores the idea of personal boundaries and the imagination of alternative lifestyles.

Th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Save insights by tapping your headphones, chat with episodes, discover the best highlights - and mo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Get th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