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随机波动
undefined
Nov 16, 2022 • 1h 34min

【随机波动】许子东:文学通常不提供答案,但它提出问题

11月9日,第五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在北京颁奖,作家林棹凭借《潮汐图》获得首奖。这是一次特别的颁奖礼。两位短名单入围者郭爽和林棹由于弹窗无法进京,只能视频连线接入讨论。本届颁奖礼的主持人许子东老师当日上午方才结束隔离,抵达北京,带着些许困惑与疲惫,走进了聚光灯里。 今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主题是“从此刻出发”,我们该如何理解这样一个此刻呢?在许子东看来,“从此刻出发不知去哪里,这是比历年都更加突出的一个情绪和心理。”而此刻,只是我们肉身之所在,重要的是如何看昨天,和如何走向明天。对我们的存在是如此,对文学也是如此。 在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五周年之际,主办方也通过系列论坛回顾了文学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在一贯精彩的评委论坛之外,今年还新增了前四届首奖得主组成的作家论坛,以及读书博主们组成的读者论坛,从评委、青年作家、读者三个角度探讨了青年文学的不同面向。我们和许子东老师的这次对话,也或可构成对三场论坛、五年评奖的一次回顾和总结。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节目嘉宾】 许子东,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客席教授、华东师大紫江讲座教授 [3:04]许老师首次当报幕员的感想 [06:05]文学奖的作用:肯定读者价值观,给读者以信心 [11:10]文学奖的两种形态:评职称的和不评职称的 [14:03]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像随机陪审团 [19:40]从此刻出发,不知去哪里 [23:04]将文学放在历史的、政治的脉络中看 [33:08]因为我们现在感官敏锐了,才觉得痛 [39:09]知识分子、农民和官员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轴 [44:15]《潮汐图》中隐藏着香港岛的起源 [48:30]许老师文本细读小课堂!以《潮汐图》为例 [1:02:40]许老师文学小课堂:何为“细密派写实主义” [1:12:04]香港文学实际上继承了五四传统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We Found Each Other” by Birraj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undefined
Nov 3, 2022 • 1h 48min

【随机波动】朋友再见01:如今我们告别时,不再相信会重逢

朋友你好,你即将听到的,是随机波动策划的全新系列节目「朋友再见」。这是一份从各地发来的声音记录,是身在历史中的我们试图留下的一份档案、一种见证、一丝痕迹和一点回响。如果漂泊和流浪是如今我们都不得不接受的命运,希望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告别终有安放之处,希望那些没来得及进行的拥抱能在声波中踏上归途。也希望我们都能在恒常的不确定性中努力找到支点,在不知所终的旅途中努力不走散。 第一期「朋友再见」的嘉宾是人类学者袁长庚和安孟竹。今年夏天,他们带着3只猫咪和7000本书从广东深圳迁到了云南昆明。 如果你有关于告别和移动的故事想要分享,欢迎写信给我们。来信请注明#朋友再见#,我们的邮箱地址是surplusvalue@163.com。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袁长庚,安孟竹:旅居云南的人类学者 [06:18]为什么从深圳搬家到昆明 [13:01]告别是这个时代的生活常态 [19:40]做出搬家决定后,以周为单位计量生活 [24:30]目的地的选择是一个困难却良性的协商过程 [29:20]和命运做猫鼠游戏的我们是“正常的”现代人 [38:30]重新审视身体感 [42:06]上岸和离岸,漂泊和四散 [54:50]在空间日益收缩时如何理解日常生活 [1:20:50]不断下坠的过程中存在新的契机吗 [1:31:40]两个爱人的生成就是两个公民的生成 [1:37:40]人类在对宠物的照护中学到了什么?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清唱由建国和狗狗合作完成 “Bella Ciao(Piano Version)” by Legend The Band “Bella Ciao (Flute)” by Bella Ciao Ensemble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undefined
Oct 26, 2022 • 1h 14min

【随机波动102】就以今日做现实支点,和黄心村共读张爱玲

2017年,黄心村离开工作了十几年的北美学界,来到香港大学文学院任教。2020年,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将她封锁在香港,无处可去,埋首于港大校园的她,在机缘巧合之下再一次与她博士论文的书写对象相遇。这个人就是张爱玲。 张爱玲在1939年夏天来到港大文学院读书,她住在后山宝珊道上的圣母堂女生宿舍,到本部大楼上课,要走过一条蜿蜒的山路。黄心村的新书《缘起香港》,便从这一条山路写起。她沿着这条路走了一个来回,推测十八九岁的张爱玲的步速,体会她初到香港时“一片空白,十分轻快”的心情。黄心村是这样回到张爱玲研究的:以一种空间的、身体的、情感的方式。 正如这条蜿蜒迂回的山路,在这本书中,黄心村试图打破文学史的线性叙述,在一个世界文学的视野里去审视张爱玲,重估她的文学和人生。黄心村坦承,这样抛弃了既成学术框架的写作,让她感到“惴惴”,同时也是一种欣喜的出走,正如她从历史的碎片中打捞出来的那些人物一样,她也成了一个出走的人。正因为出走,才在现世与隔世的交叠、时间和空间的缝隙中,再次发现了张爱玲和她背后文学的草蛇灰线。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从张爱玲的青年时代、求学故事,一直聊到她的晚年境遇、晚期写作,跟随黄老师的研究,一起重新认识了一个港大的张爱玲、香港的张爱玲,同时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张爱玲。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本期嘉宾】 黄心村,香港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系教授 [03:16]人物身上的“in-betweenness” [10:53]没有既成学术体系支撑的写作令人惴惴 [13:26]何谓“世界主义” [16:51]张爱玲的“鬼气”是拍不出来的 [19:59]《红楼梦》和张爱玲都超越了线性的文学史观 [22:35]小布包、可携带的胶囊和张爱玲的文学基因库 [27:02]《小团圆》不是自传是虚构作品 [32:38]如何评价张爱玲的晚期风格 [40:18]张爱玲如何书写伤痛 [47:37]写作《缘起香港》是一个疗愈的过程 [52:28]张爱玲是一种方法 [55:05]电影《第一炉香》把姑妈拍成了甄嬛 [1:00:35]《色,戒》写的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战争 [1:07:31]张爱玲的晚景是否凄凉 【本期节目题图】 _“Collected Drawings of Eileen Chang 1936 – 1946” _By Chen Mi Ji Cultural Productions Hong Kong 2007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我的眼睛模糊了》,by潘迪华,from《给我一杯爱的咖啡》 片尾:I Have Been In You, by Frank Zappa, from《春光乍泄》OST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undefined
Oct 19, 2022 • 1h 42min

【随机波动101】王梆 x 张天翼:什么是文学,是末日危机,是鞋中砂砾

王梆与张天翼是彼此小说的读者,她们为对方语言的质感、比喻的精妙而悄悄赞叹,也因对方文字的光芒和写作的激情而生出一种珍惜。王梆的短篇小说集《假装在西贡》中有篇目致敬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而天翼的《如雪如山》时而闪现爱丽丝·门罗的影子,我们想,既然阿特伍德和门罗是同时代的伟大女性写作者,我们为什么不邀请在同一个时代写作的王梆和天翼坐下来聊一次天呢?于是便有了这样一期节目。 这两本小说集在某种程度上写的都是女性的命运——天翼的写作关注卧室里的不安、鞋里的沙子、日常的裂缝、一瞬间的虚荣或恨意;王梆的故事里有南方、有异国,也有反乌托邦的末日气息,“归根到底是关于女性的挣扎、抗争和坚持”。所谓女性议题不是她们写作的出发点,小说也并不作为她们的观念的注释而存在。如果议题性并非她们小说的“果核”,那什么才是? 对王梆和天翼来说,创作中的性别自觉是艰难地成长出来的,从疼痛和疤痕中来,也从告别和自省中来。天翼至今仍时时检视自身受到性别规训所留下的残余,而作为女性读者总是毫不费力就能辨识出某段外貌描写中的凝视意味。 在对读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两本小说集在语感、节奏、气息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向我们揭示了语言生成的奥妙,似乎一地的天气、河流、气味和湿度都参与构筑了一个人的语言。生活在英国的王梆此刻正在试图用英文写作小说——非母语的写作将是怎样一次探险?面对当下的虚构又要如何在战争危机的阴云上安顿自我呢?我们把这次聊天的最后一部分命名为Write and Survive,以期作为一种共勉——前途未卜,感受新鲜,我们或许都应努力把当下的知觉翻译成文字,不要放弃表达。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王梆,作家,著有《假装在西贡》《贫穷的质感》 张天翼,作家,著有《如雪如山》《性盲症患者的爱情》《扑火》等 [06:13]王梆天翼大型互夸现场 [10:30]王梆书中的神奇比喻 [14:30]为什么书写日常?因为让人疲惫的不是高山,是鞋里的沙子 [17:50]拥抱日常,拥抱简奥斯汀小说中“贫穷的质感” [27:40]在小说中,议题是“果核”吗 [34:50]作为创作者,如何面对有关“政治正确”的审查 [50:30]两位作者的性别意识觉醒之路 [57:20]小说存在南方思维和北方思维之分吗 [1:09:10]只要母语在,故乡就不会丢失 [1:21:20]用外语写作,写出一个不受审查和束缚的自己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Rhea” by Yehezkel Raz 片尾:“A Moon Walk” by Yehezkel Raz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undefined
Oct 12, 2022 • 1h 14min

【随机波动】云游国家公园:远处的山川鸟兽对我们有何意义?

真的很久没有出去旅行了!聊起我们去过的荒野、高山与国家公园,那感觉就像追溯历史。于是我们索性向着更远处一路追溯去——关于国家公园概念的从有到无,关于写《夏日走过山间》的约翰·缪尔和罗斯福总统对国家公园的热忱与宣传,关于大萧条时期数万失业青年在国家公园的劳动,关于美国文化里荒野观的形成以及国家公园何以成为了美国的一张名片。 把时间和空间的镜头都拉近些,我们便注意到了中国的国家公园进程。距离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国家公园——黄石公园——的诞生近150年后,在一年前的10月,我国正式宣布了首批五家国家公园名单,它们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武夷山国家公园。国家公园这个词是如此熟悉,却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细细探究——它与常见的“自然保护区”有何区别?这5个国家公园面积加和达23万平方公里,野生动物和人类活动的边界该如何划定?住在其中的原住民是走是留? 国家公园无疑是洋溢着浪漫主义的崇高地理景观,同时也意味着无数人参与其中,付出无数日常的微小的努力。中国目前有将近200万生态巡护员,他们不仅要时刻关注和记录环境因子和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数据,同时也要努力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健康——面对恶劣天气、地质灾害、意外事故、森林火灾、动物袭击等等考验和危险,他们还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和装备的指导和保护,他们还有很长的学习的路要走。今年7月,vivo联合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共同发起“国家公园守护行动”,关注国家公园壮美山川背后的生态巡护员群体,致力于帮助他们实现更加智慧化、专业化和安全化的巡护。目前,“国家公园守护行动”已在祁连山、东北虎豹、三江源国家公园持续落地。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3:03]我们的国家公园记忆之适野在安娜普尔纳 [07:37]我们的国家公园记忆之建国在优胜美地 [12:53]没有户外经验的小白可以去国家公园吗 [15:45]香港的郊野公园和自然保育教育 [23:09]约翰·缪尔与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建立 [29:47]重返荒野是一种对崇高景观的浪漫主义追求 [33:34]电影和摄影中的国家公园 [38:56]完达山一号:人与动物共处的边界问题 [43:08]中国的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的区别 [46:42]大熊猫国家公园与大熊猫保护的挑战 [52:29]国家公园内的原住民安置问题 [56:47]国家公园内一线巡护员的生存和工作现状 [1:00:57]关于护林员的纪录短片:《与狼共舞》《雪豹守护者》 [1:06:35]vivo发起的“国家公园守护行动”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中大鸟鸣 by之琪,Fundy by REW 片尾:Earth & Heavens by Sémø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undefined
6 snips
Oct 5, 2022 • 1h 34min

【随机波动】深吸,深感,深描:为知自我的一百种努力

何为自我?自我是身体的边界,是意识的延伸,也是身体和意识发生碰撞、冲突、误解的场所。如何表达自我?通过文字(非虚构的自传和虚构的文学作品)、通过线条和色彩堆叠而成的绘画、通过取景器的聚焦与失焦、画框内外的保留与舍弃、通过不同的气味……从CARON卡朗的新香水「自己」出发,随机波动以气味和自我觉知的关系为起点,进入自我的探索和觉醒、破碎和重建,也探讨人如何通过不同媒介表达自我,解开自我之谜。 在古往今来人对自我的边界的探索中,在不同媒介对自我的再现中,我们发现,有关自我的讨论既古老、又新鲜。古老在于它意味着长久以来人类对自我的思索与好奇,新鲜在于,我们总能听到诸多好奇在当下的种种回响——我们该如何确立自我?是过一种主流的、多数人的生活,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奔赴想要的生活?更进一步,究竟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自我的确立与他人的目光和评价有什么样的关系?自我能够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吗?这些问题或许没有答案,但一定是当下每个人都在面对的课题。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2:32]随老师们最熟悉的味道大公开:蘑菇的味道、衣服上洗衣粉的味道、书的味道 [13:20]长久以来,嗅觉是五感中最被忽视的感官 [17:30]从17世纪开始,西方发生了一场气味革命 [23:30]女性私处散发异味是长久以来对女性的妖魔化 [27:30]气味很难诉诸语言,也很难作为历史资料留存 [31:40]香氛的历史:从祛除异味的药物到散发花果香的清洁用品 [35:40]女性与花香的联系:有刻板印象,也有自喻和创造 [39:40]《饥饿:一部身体回忆录》:女性的身体和自我的关系 [56:30]《暮色将尽》:自从性欲消退,有关自我的反思异常清晰 [1:01:40]《自传契约》:自传的诞生与人的概念密切相关 [1:08:08]自传和自传体小说:张爱玲的《烬余录》和《小团圆》 [1:13:04]自传的真实性是习得的,自传的创新性是一种模仿 [1:16:03]之琪被《非普通读者》“哄骗”的阅读经验 [1:21:30]女性自画像:女性艺术家如何戴着镣铐跳舞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 《气味文明史》[法]Robert Muchembled 著 《感觉的自然史》[著]戴安·阿克曼 著 《狄金森的花园》[美]朱迪丝·法尔 著 《饥饿:一部身体的回忆录》[美]罗克珊·盖伊 著 Ink In the Blood,[英]希拉里·曼特尔 著 《暮色将尽》[英]戴安娜·阿西尔 著 《闭经记》[日]伊藤比吕美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日]上野千鹤子 [日]铃木凉美 著 《思考就是我的抵抗》[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著 《自传契约》[法]菲力浦·勒热纳 著 《缘起香港:张爱玲的异乡与世界》黄心村 著 《烬余录》《小团圆》张爱玲 著 《豹迹》[美]巫鸿 著 《女性自画像文化史》[英] 弗朗西斯·波泽罗 【本期节目题图】 Paula Modersohn Becker, Selbstportrt, 1906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Smell of Summer” by Borrtex 过场、片尾:“Club” by Russo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undefined
4 snips
Sep 28, 2022 • 1h 17min

【随机波动】与淡豹谈创作:活着为了讲述,回忆即是重生

日前,古驰联合随机波动委任作家淡豹创作了短篇小说《狂女》。在这篇小说里,淡豹以女性视角改写了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神话,将其置于当代校园的背景之下,重新想象了一位作为女性、作为老师的酒神。 在阅读淡豹这篇小说的过程中,之琪和建国也想到了自己的某位老师,想到生命中曾经有那样一个人短暂地出现过,如一只鹤浅浅滑过水面,却在心灵内部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淡豹打捞着她与友人的记忆、她对胡续东的怀念,打捞着她对知识崇拜的反思,以及在无力时代的某种行动可能;于我们而言,这个故事也打捞起我们的一部分自我意识,关于我们从哪里来,我如何成为今天的我,我们怎样重新讲述和在成年后重新面对青春的碎片。 重述这种行为本身已经有着十分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作品,无论是重述古希腊神话还是重述莎翁经典。淡豹说,在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文字使用量不断增扩的今天,我们都可以试着去重述些什么,可以是《伤逝》,也可以是《渴望》。重述即是理解和塑造新的生活,重述即是我们的第二次出生,重述即是我们在生与死的直线之间看到生命的无数种可能。 (小说原文请查看随机波动今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头条内容:《狂女 | 随机波动》)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淡豹,作家,著有小说集《美满》 [03:50]如果酒神是女性,如何想象酒神的故事 [06:30]酒神和女性追随者之间的关系 [09:40]为何要把酒神和狂女的故事改写成当代校园中的师生关系 [20:50]酒神型老师和日神型老师 [24:03]回忆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酒神”老师 [32:40]人的结局皆是死亡,重要的是如何讲述故事 [37:40]人生不是在主流和另类生活之间做出明确的选择,而是挣扎和摇摆 [47:30]创作和回响是对记忆的打捞,是人的“第二次出生” [59:30]写作是一种救赎,记录是一种抵抗 [1:05:30]我们为什么阅读和重写?为了重新创造一种生活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Beyond the Stories, by Ian Post(无版权) 【本期节目题图】 Dionysus’ Maenads; John William Godward, A Priestess of Bacchus, 1890, private collection. Sotheby’s.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undefined
Sep 14, 2022 • 1h 38min

【随机波动100】摔倒了就躺一会儿

倒数总是提前燃尽纪念日的热情,正如随机波动第100期,在96、97、98、99的期盼下,终于在一丝疲惫的气氛中到来。 在我们以「随机波动」回归的两年半时间里,我们一共制作上传了156期音频节目,其中包括100期正片、6期海啸、1期番外、4期系列节目「亲爱的 Love, Actually」、11期「红海翻滚的姐姐」和7期随机信箱,这一切都由2020年3月26日更新的一期编号为000的节目“新名字的故事”开始。除此之外,还有24期品牌赞助的节目,因为它们,其余132期节目才得以存在。还有另外两期节目,目前已经消失在我们的播放列表中,它们代表的是,这两年中我们的言说最接近女性真实处境的时刻。 这两年半时间,我们都过得异常艰难,无论是作为女性、作为内容创作者,还是作为尚且没有关闭感知的人。幸运的是,我们也与节目一同成长了,学会了接受混乱与无序,学会了品尝善恶和冷暖。更幸运的是,我们还有彼此,还有听众,在这档小小播客创造的有限空间里,尽可能真诚地表达,让对话成为对彼此的关怀。 在你即将听到的这第100期节目里,我们没有提纲,没有“军备”,第一次完全随机地坐在麦克风前,在无法计划也难以预料的生存境况之下,以放弃计划、没有设想的方式开始这一场聊天。它的结果也与生活本身类似,在看似随机的碰撞中,话题流向了它必然的、无法回避的目的地,随后又继续分叉、散开,流向了四面八方。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2:50]随机才艺秀:小品接龙! [05:50]毫无“军备”的节目,怎么做? [08:20]职业病大公开 [10:40]何为“松弛感” [14:30]成长意味着接受事与愿违 [18:20]建国近况:眼睛不好而放空,陷入平静的瓶颈 [23:50]之琪近况:用两个月练习重新开始不确定的生活 [32:40]是走是留,未来路在何方 [43:20]再读《末日松茸》,向蘑菇学习如何在分崩离析中生活 [48:30]“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53:30]家人生病和弹窗 [1:03:40]适野家的绿萝:一种嵌入式的极致生存体验 [1:09:40]情感团建时刻:随机波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1:16:30]如何在一片废墟上躺着 结尾荐书时刻! 【本期题图】 by 傅适野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I’ll Be There For You” by The Rembrandts from Friends 片尾:“难忘今宵” by 李谷一 from 《乡恋 难忘今宵》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undefined
Sep 7, 2022 • 1h 20min

【随机波动099】爱一个人,是最小单位的民主实践

“妈妈”是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词,它意味着母体、港湾、庇护、人的来处。也因为其普适性,“妈妈”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它总是指向牺牲、奉献、无私,甚至神圣。它不被允许自私,甚至鲜少快乐。 在过往的节目中,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探讨“妈妈”,我们试图破除母职的神圣性,我们也探讨母女关系,探讨女性不成为母亲的可能性,以及女性作为女儿的反思和领悟。或许我们不会成为母亲,但我们永远都是女儿,我们的性别意识也是在思考自己和母亲的关系中逐渐获得的。我们观察母亲的人生,品尝她的快乐与苦涩,我们也畅想“我们的女儿”,如果她确实存在,我们该如何与她相处,我们又希望她成为一个怎样的女性。 导演杨荔钠的新片《妈妈!》就在处理这样的议题。当65岁的女儿患上阿兹海默症,85岁的母亲该如何应对?当女儿渐渐将母亲遗忘,相依为命的二人该如何重建一种秩序,创造一种新的联结? 在电影中,我们能看到阿兹海默症真正的样子,不是无声的、顺从的病人,而是有强烈个人意志的、“宛若新生”的主体。曾经温和的人或许会变得暴戾,曾经体面的人或许会丧失尊严。 我们也能窥得有关照护的理想。当患上阿兹海默症的女儿逐渐将母亲遗忘,她像面对陌生人一样面对母亲,重新学习信任、沟通和尊重;当年迈的母亲目睹一个井然有序的小家庭因疾病陷入混乱和失序,她开始接受和拥抱这种混乱,用爱,用善意,用包容迎接一个“全新的”女儿,仿佛在家庭中践行最小单位的民主。 而当这种照护的理想从一个小家庭扩大到整个社会,从血缘关系扩展到陌生人,它可能实现吗?我们能否以母女或不同代际女性之间的照料为模板,去建立我们和所有人的关系?我们能否以一种温柔、理解、不强制的方式和他人相处,实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这部电影或许不能提供答案,但它起码提供了一个方向,一种可能,和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理想。 _友情提示:观影请准备好纸巾:)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杨荔钠,导演,代表作《妈妈!》《春潮》 余雅琴,媒体人 [02:43]老年、女性和孩子一直是杨导关注的话题 [06:56]《妈妈!》让一对老年母女重新做了一次母女 [15:16]《妈妈!》向我们呈现了如何面对生活的失序 [20:07]《妈妈!》中体现的照护和被照护者的权力关系 [25:18]“父亲”的符号连接着我们的历史和未来 [30:30]文淇的角色代表了超出血缘和异性恋家庭养老的可能 [40:45]我们如何想象自己的衰老和死亡 [50:44]《春潮》和杨导以往的私影像创作 [57:44]杨导电影里的女性主义思考 [1:04:13]私人叙事与宏大叙事的区分也是人为制造的 [1:14:11]杨导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Mizu no Naka no Bagatelle, by 坂本龙一, from Playing the Piano 12122020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undefined
Aug 24, 2022 • 1h 19min

【随机波动】Leggings怎么了?

在上世纪90年代,健美教练马华穿着高开衩体操服在中央电视台带着观众做操;在2022年,女性穿不透明不露肉的leggings玩飞盘逛商场,还要担心被污名和羞辱。对leggings的恐惧和驱逐并非中国独有,在美国,也曾有女性因穿着leggings而被航空公司阻止登机,有学校禁止女生穿leggings上学,因为这种裤子会让男性分心,还可能使得一些身材并不纤细的女孩受到校园霸凌。 但这只是一条普通的裤子而已!它包裹性好,排汗性好,穿着舒服,于是女性就穿了。重重凝视下,穿leggings的女性不得不多穿一层短裤,或再加一条衬裙。可是,leggings到底怎么了呢? 女性的双腿甚至整个身体都已经被性化,连私处痕迹和双腿曲线的显现都被认为是不得体甚至是禁忌的。但关键不在于你暴露了什么,女性的贴身衣物本身已变成了欲望的投射和禁忌的符号,遮蔽此时即变成一种暴露,“看不见”即是“看见”。与之呈现出鲜明对照的是男性的身体,因未被性化而可裸露上身,因未作为客体存在过而免于凝视与谈论。 在这样的社会文化塑造之下,女性真的可以拥有自己的运动空间与运动文化吗?如果我们从小看到的运动主题动漫的主角皆为男性,女性只作为啦啦队和女朋友存在,那么女孩要如何设想一个自己真正享受运动的自在空间?女性能创造怎样属于自己的运动文化,在其中她既不是男性的“哥们儿”,不是被性化的尤物,也不会遭到排挤与驱逐? 当我们谈穿衣自由时,我们说的是一种权利。当类似对leggings的反对正慢慢从一种社会偏见、一种性别歧视,变成一种潜规则甚至规则,那么我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条裤子。当我们开始思考我们在穿什么、我们能穿什么、我们要怎么穿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思考身为女性的我们是谁,以及我们能走多远。 本期节目由随机波动与MAIA ACTIVE联合呈现。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2:15]leggings的历史:最早是男性服饰,起源于14世纪的苏格兰 [5:30]90年代的中国舍宾健美裤和前苏联人体美化系统工程 [8:08]马秋莎艺术作品“沃德兰”中的丝袜和健美裤 [12:40]关于健美教练马华的童年记忆 [14:40]运动、居家、上班,leggings可以打破穿着场景的限制吗? [17:40]leggings可以外穿吗?这一争议由来已久 [20:30]和leggings有关的身材羞辱 [25:40]安全裤、乳贴、无痕内裤,关于女性私处的遮蔽和暴露辩证法 [31:09]leggings已经成为女性身体或私处的符号 [34:30]男性长久以来谈论的身体是女性作为他者的身体,而非男性作为主体的身体 [40:40]女性的穿衣自由和运动自由关乎对于公共空间的争夺 [43:30]有关性别的空间现象学:收缩的女性和伸展的男性(manspreading) [50:30]以竞争为基础、以获得同性认同为目标的男性集体运动,是否本质就是排斥女性的? [57:40]男性能否把女性视作和自己一样的人来一起参与运动? [1:03:51]女性能否创造一种全新的运动文化? [1:09:03]是否追求任何自由都意味着“不舒服”?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The Bond(Instrumental)” by Chad Crouch “Free Funny Talk Retro Organ(F 007)” by Lobo Loco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Th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Save insights by tapping your headphones, chat with episodes, discover the best highlights - and mo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Get th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