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

一席
undefined
Mar 20, 2016 • 27min

【一席】崔勇:水下考古

崔勇是中国第一批水下考古队员,就是在江河湖海下面调查和发掘古代沉船、遗迹。从1986年中国水下考古起步至今,他一直未中断潜水,领导南澳一号发掘,参与南海一号、致远舰等国内几乎所有的重大水下考古。“我今年53了,跟我一批的考古队员还有一个人在潜。”一席现场,在漆黑的水底如何打捞历史。“当时国家博物馆要召集人学水下考古。潜水员去学考古,还是考古人员去学潜水?后来算了一笔账,潜水员学考古要花四年,考古人学潜水花半年。考古界有这么多年轻人,我是当时的年轻人,现在我已经五十多岁了。”
undefined
Mar 18, 2016 • 29min

【一席】令狐磊:为了12米长的杂志墙

从《新周刊》到《生活》,“杂志人”的身份已经伴随@令狐磊的杂志发现室 15年,他在@生活月刊 做了十年真善美的普及课,把对人的生命价值的终极思考带给读者。在剧烈变化的今天,“杂志人要演变为Mixing Generation,具备创意、创作和创客人的多重创造混合身份。”一席现场,做生活的杂家。“如果杂志做不好,很大原因是我们生活过不好,或者我们缺生活的一些层次,或者它的细密度不够”,“我们杂志的黄金时代远远还没到来”。
undefined
Mar 16, 2016 • 38min

【一席】杨欣:长江,长江

86年全程漂流长江6300公里后,没有专项资金的@杨欣绿色江河 建起民间第一座自然保护站可可西里保护站。作为探险家, 他走遍了长江源所有的角落,带领绿色江河对青藏高原生态、动物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保护工作。“危险是我的生活方式”,一席现场,守护长江源30年的浪漫苦旅。“如果这个地方建水电站,就意味着整条长江的水电,已经全部开发完毕,长江就成为了一个大楼梯,再也没有自然的峡谷,也再也没有自然的河道。”
undefined
Mar 12, 2016 • 25min

【一席】蔡芳文:如何做好一个养老院

2年前他筹建的双连安养中心,多次获评台湾第一安养机构,这里的老人平均85岁。除了基本的医疗服务,生活设备和居住环境也“感同身受”地为老人规划,还开设了50多种老年大学课堂。双连400多张床位入住率100%,在预约名单上还有5000多人排队等着入住。 “提到养老院大家都是负面印象,我想要突破这个问题。”“我们有11个餐厅,每周54种课程,我听到一位80岁的奶奶开心地跟她媳妇讲:他们还请我当老师哎,我这班的学生总共超过1600岁嘞。”
undefined
Mar 8, 2016 • 19min

【一席】萧青阳:在山上海边,在阿嬷的手上

王菲、周杰伦、五月天、宋祖英,三十年来,萧青阳设计过近千张唱片,曾五年内四度入围格莱美最佳唱片包装设计奖,“最为精采是后面一百张,因为个性坚韧了,不受唱片公司左右,也不为自己个性的软弱不定所困。”“当音乐人讲出让你感动的故事,身为设计师,就得让买到唱片的人看得到。”“做明星的封面永远都是大头照,帮他们修痘痘,帮他们修裁拉高,帮他们变得很帅很美,我觉得我的人生不能只有这样子。”
undefined
Mar 6, 2016 • 35min

【一席】姚海军:中国科幻的五个瞬间

刘慈欣、王晋康、何夕... ...科幻迷能叫得出名字的本土科幻小说作者,大多从创刊于1979年的《科幻世界》开始发表作品。@科幻世界姚海军 原本是黑龙江的林场工人,1987年创办《星云》,1998年加入《科幻世界》。一席现场,@科幻世界 副主编姚海军,讲述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中国科幻故事。“有个编辑说,像刘慈欣这样的作家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但后面人丁稀少,这个队伍不成形,所以这是中国科幻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而媒体大量的报道也有负面的作用,就是一个浮躁的氛围在产生,很多作家都是想着怎么把自己的作品拍成电影。”
undefined
Mar 4, 2016 • 38min

【一席】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

簡媜,當代散文名家,筆下搖曳姿縱,言人之所不能言,但謹守紀律,輕易不逾越文法尺度,收放之間看得出旺盛過人之血色, 卻始終維持著一種從容的學院氣息,詩人瘂弦曾稱她是“文字的精靈”。曾獲《中國時報》散文獎首獎等,是《臺灣文學經典》 最年輕的入選者,自詡為“不可救藥的散文愛好者”。“老”就是像這樣一個風景,不是花好月圓春常在,是地上已經有了積雪,天上有了歸雁。為什麽要寫《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妳》這本書,簡媜說,因為臺灣快要變成老人島了。從初老、漸老、耄耋、病役到死亡,她以寓言式的魔幻奔想,仔細勾勒“老人共和國”裏的鎏銀歲月,以深情至性的柔筆追想至親晚年,娓娓述說人世浮生的悲欣交集及侍病伴老歷程之愛憎孤寂:肉身是浪蕩的獨木舟,每個人生都是一只裝著悲歡離合的包袱,包袱裏有各自的歡愉與憾恨。在她筆下,生老病死轉化為一座蘊藏智慧寶石的礦脈,值得一生開采。
undefined
Mar 2, 2016 • 32min

【一席】张赞波:一台破摄像机打开的世界

他“潜伏”在故乡的工地上,记录了一条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的三年多,民工、包工头、工程监理、村民、官员的境遇,《大路朝天》入选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IDFA;台北国际书展上,《大路》获非虚构类写作大奖。一席现场,纪录片导演张赞波,“在命运的朝天大路上,我们永远只能各走一边”"做纪录片远比做剧情片、坐办公室更带劲,尤其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有着各种各样荒诞的真相,如果没人关注,它很有可能就被遮蔽了,好像从没发生过一样。"
undefined
Feb 29, 2016 • 45min

【一席】张永和:矛盾的西装

@张永和 ,非常建筑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MIT大学教授,普利兹克奖首位中国评委。除了盖房子,他还设计服装、舞台,做瓷器、绘本,写书,拍微电影。“建筑与人的生活发生关系,你要不关心不理解生活,就不太容易做工作。”一席现场,“建筑后面应该是个大大的生活”。「日本黑帮为何偏爱山本耀司?设计师聚会上为什么总是黑压压一片?犹太民族传统着装怎样反映历史?T恤衫如何从内衣登上大雅之堂?民国的先生们怎么把西装穿得有滋有味?梁思成设计改造的西装长什么样?」
undefined
Feb 27, 2016 • 35min

【一席】老六:读库00

十年前的一场夜雾封路,原本计划傍晚回北京的“老六”张立宪被堵在路上。他反复想着一个问题: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挑选,干一堆谁都能干的事,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业。从一个人的作坊开始,他做出了@读库,“把喜欢的事情悄悄地做了十年”。一席现场,建造一间阅读的仓库。“十年前,身处一种精神困境中,努力把自己从那个监狱里捞出来。现在我还经常想,我们是不是还处在一个更大的监牢里。旅程还远远没有结束。”

Th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Save insights by tapping your headphones, chat with episodes, discover the best highlights - and mo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Get th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