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

一席
undefined
Mar 11, 2019 • 36min

【一席】费立鹏:中国预防自杀现状

Michael Phillips(费立鹏),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危机干预研究室主任。“总的来讲,自杀死亡的原因大概是一半一半,一半是心理卫生问题,一半是社会问题。自杀未遂的大概30%是心理卫生问题,70%是社会问题,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是家庭矛盾,各种各样的家庭矛盾直接导致自杀行为,老人有疾病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因为我是公共卫生的大夫,所以我想预防这些事情的发生。”1976年,26岁的费立鹏医生从新西兰到中国来参观,待了三周之后,他觉得可以到中国来做点事情,于是下半年又来中国学习汉语。1987年,他找到机会到湖北沙市精神病医院任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起点是从看护90个重症精神病人开始。在这里工作7年之后,费立鹏来到北京开始对中国人自杀问题的研究。2002年,他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中国自杀率:1995-1999》,完善了中国关于自杀率数据的统计。2003年他建设的国内首个自杀干预热线开通,并在此后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建立一个全国预防自杀计划。
undefined
Mar 9, 2019 • 27min

【一席】高在峰:反人类设计背后的心理学

“‘不是你的错,是设计的错’,这个理念是1988年提出来,到现在整整30年了。但是30年过去了,让我非常惊讶地看到这样的一个事实:除了我们大部分人不知道以外,我们的设计师很多时候也不清楚,出现了很多反人类的设计。”为什么取完款后容易忘记拔银行卡?为什么你抢不到支付宝新春红包?为什么研究网站半天,却不知道如何把文件正确投出去?为什么机场喝个热水这么难?为什么中国人爱闯红灯?为什么街边的垃圾分类桶总是很难真正实现分类的功能?……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常从道德、智商这些维度去解读这些问题。但是在工程心理学的研究者看来,这些都不是你的错,是设计的错。这些让人不舒服、不方便,甚至有时候危害到人身安全的反人类的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违反了人的心理加工规律。
undefined
Mar 7, 2019 • 27min

水母研究者郑连明:看水母为什么让人心灵平静?|一席

“水母已经在这个星球优雅地漫游了至少5亿多年,但我们其实并不了解它们。”温柔的、剧毒的、长寿的、安神的、会发光的,“不吃不喝”也能活的、没有脑子也能“睡”的……这些都是水母。已经被发现的海洋水母有3000多种,但科学家估计还有更多的水母种类未被发现。 它们看上去光怪陆离。有1000多条长达2米触手的是狮鬃水母,长得像蛋黄的被叫作蛋黄水母,像一艘艘帆船在海平面上游移的是帆水母。还有海月水母、僧帽水母、太阳水母、瓜水母、蝶水母……它们特性各异。除了能被观赏和食用(海蜇),一些水母已经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门对象。三位化学家因为在维多利亚多管水母的体内得到了绿色荧光蛋白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灯塔水母长生不老的机制给衰老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方向;海月水母安神减压的特性也被心理学家用在了心理治疗中。郑连明主要从事海洋浮游动物多样性及分子生态学研究,水母是他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他发现了海洋水母10个新种。近些年,海洋水母数量的暴发及由此引发的生态问题也开始被包括他在内的越来越多的海洋生物学家们关注。“在命名鼓浪美螅水母的时候,我跟我太太刚刚认识,我就想说做一件很浪漫的事情,用她的名字来命名这种水母,结果人家不答应,还觉得名字天天被人家念着不好玩,后来就以鼓浪屿来命名了。我觉得她现在应该后悔了。”
undefined
Feb 24, 2019 • 43min

【一席】郑执:面与乐园

“我很欣慰有人读我的小说,了解我的家乡,以及那些永远没有机会离开那里的灵魂。”如果不写小说,郑执可能会继承家里的面馆,一碗抻面五块,配上鸡架、啤酒卖十五,每天能见到钱哗哗往里进,在食客和酒局子里应转自如。写作像是另一家抻面馆,带他绕到酒瓶子的背后,看见不愿顺杆往上爬的精神病人,穷鬼乐园的老板娘,以及一个个被生活生吞活剥的无辜者。因为忘不了那些灵魂的脆弱,就更渴望从落灰的“遗址”里打捞他们的高光时刻。这项活计,也许能撬开点冰冻的沉默,再挤掉些魔幻想象。郑执和同道的东北青年作家从来没有停止书写北方,却从来不只是北方。“这些在穷鬼乐园里的人到底是谁呢?当然就是那些因为某种原因丢失了生计、失去了家庭,甚至被自己的亲人和儿女嫌弃,或者干脆孤寡了半生的最失意、最痛苦、最绝望的人。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在这个地方抱团取暖,可能企图寻求一种继续活下去的意义,也可能干脆想把‘意义’这个字本身干掉。”
undefined
Feb 22, 2019 • 37min

【一席】Jacob Walker:国贸是一种景观

“对于那些每天必须经过这里的人而言,国贸的十字路口简直是这个星球上最可怕的地方,不论采用什么交通方式都太痛苦了。有一天我们突发奇想,如果我们来重新设计国贸桥,会有什么不同吗?没想到这个项目从2011年开始,最终持续了整整6年。BAM成立了11年,几乎一半的时间都投入进了这个虚拟的规划项目里。”BAM是一家位于北京和纽约的综合领域的设计工作室,在过去的十年里,他们创造了一系列奇特而丰富的作品,从服装设计、游行花车、建筑立面、公园、音乐节、家具到无芯手型蜡烛。在中国的这几年,他们还一直在设计、建造越来越多的游乐场:屋顶上的游乐场、城市中心公园的游乐场、购物中心的游乐场、住宅区的游乐场。 近六年,他们潜心北京国贸交叉路口的再设计,一个纯理论层面的规划项目。国贸桥是北京CBD内最大的公共空间,也是北京的几大“拥堵点”之一,混乱的空间让行人、机动车、自行车都举步维艰。他们深入研究周边街道和使用者的现状,对国贸枢纽进行详尽的分析,在繁忙的交叉路口中央设计了一个胶囊公园。“简单粗暴地将道路变为绿地,只能得到一些绿意盎然的渲染图,看起来挺漂亮的,但是对于现实生活中仍旧存在的问题并无任何建设性的意义。我们如何才能将城市空间重新还原成城市的真正面貌?如何能够重现街道上已有的本地文化,并使其成长为一个更大、更繁荣的新城市空间?我们想通过思考的力量,重新定义与强化一直以来我们看待景观设计的角度和意义。”
undefined
Feb 20, 2019 • 31min

【一席】詹凤春:树木医

“我常在想,树医就是要一直救树,但有那么多救不完的树,为什么不当初就把树种对?”詹凤春毕业于东京大学农学院,拿到日本树医执照后“行医”已近20年。“当树医首先要了解树木的基本生理结构,知道它们怎么喝水、怎么呼吸、怎么生长。它们会因应外在环境做出反应,也像人类一样,受伤了会有防御机制。”早年在台湾,人们不了解树木的特性,只追求美观一窝蜂种了樱花、木棉、黄花风铃木,或者贪图方便而选择种植快速生长的黑板树和落羽松,然而这些树木不是台风过境后容易倒塌,就是根系容易破坏路面,绊倒行人,这一切都让詹凤春感到忧心。“在我们的城市里,生病的树木处处可见。行道树其实是最为不幸的树木,它们只能在有限的空间立足,与人争地,同时还要遭受道路空气污染,日夜不分,无法充分休息。行道树到底要怎么种、种什么树?”
undefined
Feb 18, 2019 • 35min

【一席】张婷婷:毛线圈、云端和莆田

张婷婷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帽饰设计专业,在她手中,纤维织物可以成为信息数据的载体,也可以成为盛放思考与体验的容器。“今天大部分事件都发生在虚拟世界里,我希望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可以去承载人们的讨论。”2017年冬天,她在为帽子寻找制造商时来到莆田,意外地被当地魔幻的景象给迷住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山寨产品对当地的文化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莆田很像是这几年狂热的消费文化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但很少人看到它真实的样子。”当时,巴黎世家将红极一时的“老爹鞋”的生产地转移到了莆田,引发热议,甚至有人认为鞋子应当贬值。“但大家都忽略的是,是什么吸引他们把‘Made in Italy’变成‘Made in China’?”以此为灵感,她与工厂合作,拆解了50双“老爹鞋”,设计重组成100顶“老爹帽”,希望借此探讨消费时代之下的真与假,传统制造业面对消费者时的自卑与骄傲。"所有的这些回馈,我都觉得是一个最好的实验结果。因为你第一眼看见这顶帽子的时候,你不知道它是什么,在了解的时候就拉长了你消费的那个决定的过程。当你真的去评判它,不管你最后是否愿意接受它、为它买单,你真实的消费的价值观都会呈现出来。而这个结果对于我们做设计的人来说,对于莆田工厂的这些人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
undefined
Jan 30, 2019 • 32min

【一席】纪寻:无障碍旅游

“无障碍旅行不是一种服务,而是一种环境。”迄今为止,纪寻带着她的轮椅游历了近30个国家,最终创办了致力于借助互联网、科技和专业知识,为有特殊需求的旅行者提供旅游解决方案的“奇途无障碍”。在创立“奇途无障碍”之前,纪寻曾在罕见病发展中心和“罕见病国际”等机构工作过近三年时间,在此期间,她接触了国内外大量的罕见病患者和相关的服务机构,深受启发。她为自己立了一个flag——成为无障碍旅游领域的icon,让中国更多有特殊需求的人士走出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拨通了欧洲无障碍旅游协会总监Ivor的电话,最终以无障碍旅游博主的身份,受邀去比利时欧盟总部参加会议,被BookingCares Fund选为可持续旅游领域的创变者。过去几年间,纪寻观察记录每个国家是如何为有特殊需求的客户创造尽情享受服务的环境,从预订机票到出行体验,从宾馆设施到人文关怀,从职业选择到娱乐运动。她和团队不仅从中发现了许多障碍群体旅游中遇到的问题,也发现了可以促进融合型经济发展的商机。 “过去的三十年里,在中国我们倡导残障人士的就业权利、受教育权利、婚姻权利等等,现在我想说,我们也应该去倡导残障人士的娱乐休闲权利。”
undefined
Jan 28, 2019 • 29min

【一席】赵杨:不准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

“大自然早就告诉我们水会从哪儿流向哪儿,我们却要在必经之处搞开发。”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市区在数小时内开始严重积水内涝,车辆被淹、行人受困。暴雨还引发了房山区山洪爆发。据媒体报道,此次灾害最终导致几十人遇难,经济损失近百亿元。近年来,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屡见不鲜,各地都在开启“看海”模式,有关排水系统的争议随之增多:为什么故宫不会被水淹?德国人在青岛建的下水道还在使用吗?我们的排水系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国外大城市是怎么解决的?赵杨从研究生阶段开始接触排水系统,到现在已经十年时间。毕业后他成立了一家公司,想在排水系统上做一些尝试,目前他们已在全国参与了一百多个排水项目。他认为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承认问题。“排水没有什么窍门,就是一段一段管道、一个一个小区去改造,只能这样踏踏实实去做。”
undefined
Jan 26, 2019 • 29min

【一席】曹敏:汽车设计

“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喜欢汽车,但凡有机会,我一定要坐到驾驶室里去摆弄摆弄方向盘,哪怕是很破的卡车。”曹敏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1998年成为第一批社会招聘进入泛亚的设计师。2007年,设计团队在曹敏的带领下完成他的成名作Riviera概念车。“美国百年的汽车发展,在中国只用了差不多30多年。百年发展所积累的矛盾,在中国30年就爆发了出来,因此要解决它的难度会更大,但它所带来的动能和势能也会更大。”“现在开发一台全新汽车的周期大约是四年,再加上销售周期,一台车差不多要卖五年的时间,这意味着你今天画的这张图到九年以后,大家还要能够喜欢它,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Th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Save insights by tapping your headphones, chat with episodes, discover the best highlights - and mo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Get th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