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岛FM

中信出版·大方
undefined
Jul 18, 2024 • 1h 17min

200 从巴别塔到GPT,我们翻译他人也翻译自己|金雪妮x亚历

本期岛上主播:何润哲 语言模型不断迭代,翻译技术日新月异。新闻头条赫然写着“ChatGPT们正在取代人工翻译”,社交媒体充斥着外语系学生的哀嚎。在AI席卷一切的今天,翻译是如此便捷,有时候甚至会产生语言已经不再构成藩篱的错觉——直到多邻国打卡的提示音响起,才发现“口音警察”仍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指指点点。当我们对外国人竖起大拇指赞“你~中~文~真~好~”时,也在异国街头被追问"Where are you actually from?" 从巴别塔到GPT,人类交流沟通的渴望从未止息。 本期跳岛,身为法语译者的主播何润哲,请来了两位有着奇妙语言经历的嘉宾:从事中英双语文学翻译的耶鲁大学东亚系博士生金雪妮(Emily),和新书《我用中文做了场梦》的作者意大利人亚历(Ale)。 作为双语母语者的金雪妮,从小就在语言中迁徙,也在翻译《氯水人鱼》的过程中找到共鸣;;在电影学院学习中文的亚历,发出“写作是母语,电影是外语”的感叹。以肉身穿梭于语言之中,他们如何处理语言间的“时差”?与语言近身搏斗的他们,如何在翻译与写作中找到自己的声音?从学习语言,到使用语言,再到融入一种语言,究竟有多远的距离? 【时间轴】 02:15 “用中文做了场梦”的亚历:六年时间从零到出书 05:35 拥有两种母语的金雪妮和她的“语言时差” 08:07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个性吗?换一种语言就换一种人格? 13:06 隐喻化的翻译:从中到英是翻译,从讲话到发微博也是翻译 14:47 写作也像一种翻译:没有了面具,我害怕展现自己 19:44 金雪妮与《氯水人鱼》:翻译带来的交流不仅仅只在纸面上 21:36 “灵犀计划”:翻译的主体性在哪里? 27:05 编辑和规范化会影响我们在文字里的“口音”吗? 34:37 从如何翻译“龙”谈开来:翻译的第一步是踏出小世界 36:52 “我只是有口音,我不是蠢”:口音究竟如何限制了我们对他人的认知 40:22 Where are you really from? :语言和身份为何总是紧紧相连 47:13 当外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脏话果然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51:58 用学外语的心态重新审视母语,能让母语保持新鲜吗? 58:56 两种“自我翻译”的训练 65:57 Language Brokering:给爸爸妈妈当翻译,让我偷窥成人世界的一角 73:32 荐书环节:静静的《冬牧场》& 拓宽英文的刘宇昆 75:49 “我们都是提塔利克鱼,从海上爬到陆地上进化长出脚的鱼,我们不分国界,不分彼此。”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书名 《你一生的故事》[提塔利克鱼]姜峯楠 《氯水人鱼》[提塔利克鱼]宋玉 金雪妮 译 《水母没有耳朵》[提塔利克鱼]阿黛勒·罗森菲尔德 何润哲 译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提塔利克鱼]亚历 《冬牧场》《我的阿勒泰》[提塔利克鱼]李娟 影视 《降临》[提塔利克鱼]丹尼斯·维伦纽瓦 《旅行者的需求》[提塔利克鱼]洪常秀 人名 姜峯楠Ted Chiang(1967-):出生于美国纽约市杰斐逊镇,毕业于布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是美国当代最优秀的华裔科幻作家。 洪常秀(1960-):被誉为韩国作家电影第一人,诞生于韩国独立制片运动,是目前韩国最具实验精神的独立电影导演。他是韩国第一代留学导演,善于将国外学到的实验电影精神融会贯通到本民族的电影之中。 伊莎贝尔·于佩尔(1953-):出生于一个典型的法国巴黎中产家庭,是家中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13岁投身演艺事业。她在演艺生涯里获奖无数,1996年获得法国凯撒奖最佳女主角,2005年获得了柏林电影节最佳女主角以及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2009年特别艺术贡献奖。 多和田叶子(1960-):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1982年赴德国汉堡,继攻读汉堡大学研究生课程之后,修完苏黎世大学的博士课程。1991年,以《失去脚后跟》获群像新人奖。1993年,以《狗女婿上门》获芥川奖。 裘帕·拉希莉(1967-):印裔美籍作家。代表作有《疾病解说员》(获普利策奖)、《不适之地》(获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低地》(入围布克奖短名单)等。前期使用英语写作,近年来以意大利语写作,同时从事意语文学翻译。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 刘宇昆(1976-):美籍华裔科幻作家,职业是程序设计员与律师,业余从事科幻小说与诗歌的写作。2015年,刘宇昆翻译的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三体》,该部作品获得世界科幻协会2015年度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 李娟(1979-):籍贯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123团(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苏市车排子镇),1999年开始写作。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并出版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豆瓣ID:阿枣) 颜歌:双语小说家,生于四川成都。著有《我们家》《平乐县志》,英文作品Elsewhere等,并入选《纽约客》2023年度图书榜。 何雨珈:自由译者,撰稿人。已出版《鱼翅与花椒》等译作四十余部,有一只完美小猫。热爱荒野。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李小马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后期剪辑】崔崔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undefined
Jul 12, 2024 • 1h 24min

199 再谈门罗:这一次她在故事里遇见了自己 |但汉松&童末

本期岛上主播:筱狸 7月7日,在加拿大作家、诺奖得主艾丽丝·门罗逝世近两个月后,她的小女儿安德莉亚·斯金纳(Andrea Skinner)通过媒体揭露,其继父,即门罗第二任丈夫杰拉尔德·弗雷姆林曾在1976 年对9岁的她实施性虐待。1992年,斯金纳将这个埋藏已久的秘密告知了母亲,但门罗并未对此表示同情,甚至在短暂分居后选择继续弗雷姆林共同生活。 残忍的事实令无数人震惊、感叹且困惑:作为读者,我们如今该如何看待门罗和她的作品?继一个月前的“门罗故事会”之后,本期跳岛FM,主播筱狸请来了作家童末和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但汉松,一起从这起作家丑闻聊起,再次回到门罗与她的作品,细辩作者、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与边界。 终生书写女性故事的女作家,原来一直隐藏着和她的作品同样黑暗的秘密。社交网络上,“文学只是一种巧言令色”标语式地刷屏,“取消门罗”的呼声如荒原上的火星四处蔓延。当门罗原谅了不该原谅的人,我们还应该“原谅”她吗? 激愤之余,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有些难堪的事实:门罗并不是历史上第一个道德有污点的作家。我们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应当受到创作者道德水准的影响吗?检视作者不完美的良心,究竟是中国人老话说的“知人论世”,还是一种无谓的苛求?而当门罗——如同她之前的许许多多人一样——选择将所有的行动力和天才保留在文学的边界之内,我们又可以如何校正和警示自己? 【本期嘉宾】 童末,写小说与评论,作品有长篇小说《大地中心的人》、短篇小说集《新大陆》等。现居北京与贵州。 但汉松,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 【本期主持】 筱狸,媒体人、文学评论人。新浪微博:BeulahDong 【时间轴】 00:13 艾丽丝·门罗丑闻事件始末与其生平简介 02:20 嘉宾在知晓门罗家庭丑闻后有何感受? 03:51 第二次蜜月,第三次死亡:与门罗再次猝然相遇 07:40 阿特伍德,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等作家对门罗事件的回应 14:21 作为女性作家前辈偶像的门罗“塌房”,对我们有何警示 16:24 反对取消门罗的两条原因 17:38 为什么说门罗从来没有文过饰非,也不是巧言令色? 26:00 内部视角下的门罗:细节、丰富、心灵史 29:02 当阅读时遭遇两难的“门罗时刻”,我们只能咀嚼"痛苦的愉悦" 32:17 为什么门罗所有的行动力都仅局限于写作之中? 37:01 门罗的故事在多大程度上是自传性的? 45:26 关键词一“厌女”:门罗笔下的女性是怎样的? 55:11 关键词二“家庭破坏者”:很多时候家庭秩序反而是施害者 58:04 现实中门罗的一些婚姻家庭生活细节与创作经历 1:13:23 寻求“完美的良心”?作家里没有完美的道德样板 1:18:38 当门罗原谅了不该原谅的人,我们还应该原谅她吗? 【节目中提到的】 人物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美国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剧作家、编剧。 代表作品有《人间乐园》《他们》和《奇境》等。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小说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国际女权运动在文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使女的故事》《圣约》等。 雷蒙德·卡佛,“美国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小说家”。代表作有《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等。酗酒成性,曾因骗取失业金被指控,伤害并抛弃了最爱他的妻子玛丽安。 诺曼·梅勒,美国著名作家,凭借《夜幕下的大军》和《刽子手之歌》两度获得普利策奖。酗酒、吸毒、家暴,长期负债,结婚六次,有数个私生子。 保罗·德曼,比利时解构主义评论家及文学理论家。曾在二战时撰写反犹作品。 艾玆拉·庞德,美国著名诗人、文学家、意象主义诗歌代表人物。与法西斯为伍,被称为"背叛了美国的诗人"。 克努特·汉姆生,挪威作家,19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大地的成长》等。希特勒的追随者,德国侵略挪威后仍发表赞扬希特勒侵略行为的文章。 T·S·艾略特,美国著名诗人、评论家、剧作家,曾获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荒原》等。厌女,撰写反犹诗歌。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等。酗酒、吸毒,结婚四次,曾侵犯幼女,最终抑郁自杀。 让-雅克·卢梭,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最初拒绝与身为女仆的情人结婚,并将5个孩子送进孤儿院,默许朋友奸污自己的情人,最终在晚年与情人步入婚姻。 作品 《快乐影子之舞》《熊从山那边来》《忘情》《你以为你是谁》《科利》《逃离》《公开的秘密》《破坏分子》《好女人的爱情》《渥太华山谷》《乌特勒支停战协议》《拨弄》《沉寂》【加】 艾丽丝·门罗 《历史的运用与滥用》【加】 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Viann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荔枝 【后期剪辑】崔崔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公众号:跳岛FM Talking Literature 跳到更多:即刻|微博|豆瓣|小红书
undefined
Jul 5, 2024 • 1h 10min

198 不止要伍尔夫的房间,还要狄金森的花园|王柏华x周玮

本期岛上主播:肖一之 炎夏已至,你还打算出门看花吗?你又有多久没有仔细观察一朵花的开放?你是否想过,从花的视角看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2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给出了她的答案。这位受过良好植物学教育的“非典型”19世纪维多利亚淑女拥有当地最美的花园,也写出过无数花草诗。 本期跳岛FM,主播肖一之邀请了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王柏华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周玮,一起探访狄金森的花园,聊了聊狄金森诗歌中的花卉意象,以及如何从博物学角度解读她的诗歌。 狄金森的后半生是与诗歌和她的花园一起度过的,但封闭不意味着孤立,钥匙一扭,阁楼小门的背后也有无限的自由。飘散着花瓣的诗行间,是诗人默默成长的春天。堇菜、水晶兰、龙胆草、蒲公英……狄金森的诗歌里,各类花草随处盛放,与诗人的灵魂摇曳共振。当我们进入狄金森的花园,便也拥有了一种诗意的“花思维”:世界是恒久的娱乐表演,而我们终将化为孤岛。 【本期嘉宾】 周玮,自然文学译者,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王柏华,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授。 【本期主持】 肖一之,文学研究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 【时间轴】 02:14 传奇诗人狄金森的“不传奇”人生 06:56 狄金森终生不嫁的原因:为爱情or为自由? 19:35 学习观察一朵花,就是用昆虫的视角去看花 27:54 植物学是19世纪淑女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8:09 狄金森的植物标本册(在哈佛大学图书馆官网查看扫描版) 31:53 “园艺大师”狄金森:“她的花比她的诗歌更出名” 32:35 狄金森钟爱的林下野花:堇菜与水晶兰 46:41 《穿过黑暗的泥土,像经受教育》:女诗人的成长是一种“独自狂喜” 49:29 流苏龙胆与狄金森的对应关系:职责、使命与北方气质 51:22 “岭南十大功劳”:植物的名字给译者制造了多少左右为难 56:02 狄金森的“花思维”:用花的方式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59:40 博物学视角下的狄金森极光诗:“世界是恒久的娱乐表演,而我会化成孤岛” 67:09 嘉宾推荐狄金森诗歌:《蒲公英苍白的管子》《开花是成就》 【节目中提到的】 【诗歌】 F1565 “The Dandelion's pallid tube” The Dandelion's pallid tube Astonishes the Grass, And Winter instantly becomes An infinite Alas — The tube uplifts a signal Bud And then a shouting Flower, — The Proclamation of the Suns That sepulture is o’er. F1565 “蒲公英苍白的管子” 蒲公英苍白的管子 震惊了草地 — 冬天瞬间化为一声 无尽的呜呼 — 管子举起一朵信号花苞 而后,一枝高呼的花 — 恒星的正式宣告 棺椁结束 — (王柏华译) F559 - Through the dark sod as education Through the Dark Sod - as Education - The Lily passes sure - Feels her White foot - no trepidation - Her faith - no fear - Afterward - in the Meadow - Swinging her Beryl Bell - The Mold-life - all forgotten – now - In Extasy - and Dell- 穿过黑暗的硬土 – 如教育 – 穿过黑暗的土层 – 如教育 – 百合通过了,确切无疑 – 感觉她洁白的脚 – 不惊慌 – 她的信念 – 不畏惧 – 自此以后 – 在草地上 – 摇动她的绿宝石铃铛 霉灰-生活 – 全忘记 – 此刻 – 在山谷中 – 狂喜 – F520 “God made a little Gentian —” God made a little Gentian — It tried — to be a Rose — And failed — and all the Summer laughed — But just before the Snows There rose a Purple Creature — That ravished all the Hill — And Summer hid her Forehead — And Mockery — was still — The Frosts were her condition — The Tyrian would not come Until the North — invoke it — Creator — Shall I — bloom? F520 “上帝造了一株小小的龙胆草” 上帝造了一株小小的龙胆草 它试着 — 长成一枝玫瑰 — 但失败了 — 整个夏天都在嘲笑 — 不过就在下雪之前 冒出一个紫色的造物 — 迷住了整个山坡 — 夏天把她的前额藏起 — 嘲弄 — 静下来 — 寒霜是她的条件 — 提尔的紫色不会前来 直到北方 — 恳求它 — 造物主 — 我可以 — 开花了吗? (王柏华译) F319 “Of Bronze — and Blaze —” Of Bronze — and Blaze — The North — tonight — So adequate — it forms — So preconcerted with itself — So distant — to alarms — An Unconcern so sovreign To Universe, or me — Infects my simple spirit With Taints of Majesty — Till I take vaster attitudes — And strut opon my stem — Disdaining Men, and Oxygen, For Arrogance of them — My Splendors, are Menagerie — But their Competeless Show Will entertain the Centuries When I, am long ago, An Island in dishonored Grass — Whom none but Daisies — know. F319 “这青铜的 – 这烈焰的 –” 这青铜的 – 这烈焰的 – 北方 – 今夜 – 何其充分 – 它的收放 – 何其自如,有条不紊 – 何其远离 – 惊惶 一种漫不经心,又何其君临 宇宙,或我 – 感染我简朴的心灵 以壮丽的斑点 – 于是我气势渐增 – 炫然于我的花梗之上 – 轻蔑世人,以及氧气 为他们的自大张狂 – 我的奇观,是动物展览 – 可是它们无可比拟的演出 将娱乐一个个世代 那时,我是,早就是 一个小岛,在蒙羞的草间 – 唯有甲虫 – 知晓。 (王柏华译) F1038 “Bloom – is Result – to meet a Flower” Bloom – is Result – to meet a Flower And casually glance Would cause one scarcely to suspect The minor Circumstance Assisting in the Bright Affair So intricately done Then offered as a Butterfly To the Meridian – To pack the Bud – oppose the Worm – Obtain its right of Dew – Adjust the Heat – elude the Wind – Escape the prowling Bee Great Nature not to disappoint Awaiting Her that Day – To be a Flower, is profound Responsibility – F1038 “开花 – 就是成就 – 邂逅一朵花” 开花 – 就是成就 – 邂逅一朵花 瞥一眼,漫不经心 几乎不会察觉到 那个小小情景 促进这光辉的事业 完成,如此复杂精心 然后,像一只蝴蝶, 献给子午线 – 裹住花蕾 - 抵御毛虫 - 获取它的雨露权 - 调控高温 - 避开风 - 躲过偷偷摸摸的蜜蜂 - 不会让大自然失望, 迎接她,就在那一天 - 成为一朵花,是重大 深远的责任 - 以及 《雏菊轻柔地追随太阳》(The Daisy Follows Soft The Sun) 《要造就一片草原》(To make a prairie ) 《我不是谁!》(I'm Nobody!) 《紫丁香是古老的灌木》(The Lilac is an ancient Shrub) 【人物】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最杰出的代言人。代表作品《论自然》,《美国学者》。 托马斯·温特沃斯·希金森,美国作家、废奴主义者、政治家和军人,被认为是艾米莉·狄金森生前最重要的通信人、朋友和“导师”。 亨利·戴维·梭罗,美国作家、诗人、哲学家、废奴主义者、超验主义者。代表作有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公民的不服从》。 海伦·麦克唐纳,英国小说家、插画家、历史学家和博物学家,代表作有《在黄昏起飞》等。 【书籍】 《我的战争都埋在诗里》 【美】 阿尔弗雷德·哈贝格 《狄金森的花园》【美】朱迪丝·法尔 【美】路易丝·卡特 《怎样观察一朵花》【美】 罗伯特·卢埃林 【美】 特里·邓恩·切斯 【影视】 《狄金森》 【花卉与植物名】 素方花,原产于印度,是木樨科素馨属的灌木。 它与茉莉花都是素馨属的成员,英文统称jasmine. 它从夏天到秋天都会开出白色的芳香小花。花是管状的,在管子的顶端有四或五个裂片,开花时平放。 茑萝,取名于《诗经》,原产于墨西哥、是旋花科番薯属的藤本一年生草本植物。 它 一般是缠绕生长的。枝条纤细,叶子卵形,叶的裂片细长如丝,呈羽毛状。开花较小,五角星状,颜色深红,宛如星星点点,别有风味。花开后会结种子。 染井吉野樱,一般指东京樱花,是木兰纲、蔷薇科的乔木植物,高4-16米,树皮灰色。花瓣白色或粉红色,椭圆卵形,先端下凹,全缘二裂;花柱基部有疏柔毛。 三色堇(pansy),堇菜科堇菜属二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三色堇地上茎较粗;叶片长卵形或披针形,上部位叶叶柄较长,下部位较短;三色堇花的个头比较大,通常每花有紫、白、黄三色;果实呈现椭圆形;花期4~7月;果期5~8月。 堇菜(violet),又称紫花地丁,有时被误译为“紫罗兰”。堇菜科堇菜属多年生宿根植物。其叶片下部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蒴果长圆形;种子卵球形,淡黄色;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因为其形状像一根铁钉,顶头开几朵紫花,就取了“紫花地丁”的名字。 水晶兰,又称冥界之花、死亡之花,为鹿蹄草科水晶兰属下的一个种。全身没有叶绿素,故不进行光合作用,是靠着腐烂的植物来获得养分,被称为死亡之花。水晶兰的花朵在幽暗潮湿的落叶层里,冒出晶莹洁白的身影,有若水晶状的菸斗。微微下垂的花朵,单生于植株的顶端,在幽暗处发出诱人的白色亮光,引人驻足欣赏。 粉红杓兰,地生草本,具短或长的横走根状茎和许多较粗厚的纤维根。茎直立,叶2至数枚,互生,叶片通常椭圆形至卵形。花序顶生,通常具单花或少数具2-3花,花苞片通常叶状,明显小于叶;花大,通常较美丽。果实为蒴果。 墨兰,兰属地生植物,总状花序具10-20朵或更多的花,花常为暗紫色或紫褐色而具浅色唇瓣,花瓣近狭卵形,唇瓣近卵状长圆形。 流苏龙胆,一年生草本,花萼长为花冠之半,褶具丰富的丝状流苏。生于山坡草地、灌丛中、林下、林缘、河滩及路旁,海拔1600-3800米。 【名词】 奥杜邦学会(The National Audubon Society)是美国的一个非营利性民间环保组织,这一组织以美国著名画家、博物学家奥杜邦来命名,专注于自然保育。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Viann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荔枝 【后期剪辑】茄汁鱼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undefined
Jun 27, 2024 • 1h 6min

197 为什么悬疑剧里需要更多的“致命女人”?|何袜皮x朱宜

本期岛上主播:于是 女性、悬疑、推理,这三个关键词放在一起,你会想到什么? 美艳女警探?无辜受害者?悬疑剧中的女性似乎总是作为剧情的装饰品而存在,难以找到自己的主体性。悬疑犯罪类作品中,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女性角色? 本期跳岛FM,主播于是请来了编剧朱宜和悬疑类公众号“没药花园”的创始人何袜皮,来一起聊聊悬疑推理作品中女性角色的更多可能性。 从《心灵猎人》到《穆赫兰道》,经典的悬疑叙事背后是对人性不同面向的观照。受害者为何沉默?施害者为何坠入犯罪的深渊?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脉络深入复杂曲折的故事,找到最终的真相?而那些抽丝剥茧、追凶探案的形象为什么往往由男性扮演?“完美”的女性受害者之外,我们仍需“不完美”的女杀手、女警察、女侦探走入荧幕,打碎作为陪衬的美丽花瓶,让生命的力量在未来的故事中恣意生长。 【本期嘉宾】 何袜皮,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文化人类学博士,公众号“没药花园”创始人,出版有《和没药花园一起推理》《易碎品》等。 朱宜,编剧,在上海纽约之间跑来跑去。作品有《我是月亮》《长生》《杂音》《世外》等,在世界各地以多种语言上演。 【本期主持】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斯蒂芬·金、丹·布朗、珍妮特·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等作家的作品。 【时间轴】 02:51 悬疑犯罪是一个“男性题材”吗? 07:52 从“艳尸”看古早流行文化中的性别意识 08:53 阻止更多女性受害者站出来的社会文化背景 11:57 安·伯吉斯与她的犯罪心理侧写 15:44 朱宜在监狱工作坊遇到了“最好”的一届学生 21:21 看过太多讲追凶的悬疑剧,我们可以从凶手的角度讲故事吗? 25:48 “悬疑剧提供的的是日常生活之外的极致体验” 27:36 天才侦探存在吗?神探叙事如何催生了阴谋论的流行? 38:56 为现实中的“致命女人”们画像:女性为何杀人? 42:42 为什么说我们需要在悬疑剧里看见更多的女性凶手? 49:46 从霹雳娇娃到落魄中女,影视剧里的女侦探形象正在改变! 51:36 也谈“防狼技巧”:我们对女子防身术的复杂感受 01:01:52 何袜皮就新版“天使脸杀人案” 的说明 【节目中提到的名词】 人物 阿加莎·克里斯蒂,英国女侦探小说家、剧作家,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其代表作品包括《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上的惨案》等。 大卫林奇,美国导演、编剧。代表作有《穆赫兰道》《双峰》等。 马修·麦康纳,美国演员。代表作有《伯尼》《真探》等。 书籍 《易碎品》《和没药花园一起推理》何袜皮 《凝视深渊》【美】安·伯吉斯 《心理神探:我与FBI心理画像术》【美】 约翰·道格拉斯 《女巫的子孙》【加】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斜屋犯罪》【日】岛田庄司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英】 柯南·道尔 剧本 How to defend yourself? by Liliana Padilla 影视 《心灵猎人》《大白鲨》《穆赫兰道》《杀死伊芙》《你》《新鲜》《难以置信》《纽约灾星》《东城梦魇》《查理的天使》《杀死比尔》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Viann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后期剪辑】崔崔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undefined
8 snips
Jun 19, 2024 • 1h 6min

196 和汪民安聊上班:我希望所有人都可以不劳而获|独上阁楼

本期岛上主播:柏琳 当2024年的你在早高峰的地铁上默念“这个班是再也上不动了”的时候,可曾想到,早在1953年,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就在巴黎的墙上写下过:« Ne travaillez jamais» (“永不工作”)的口号。 在本期嘉宾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汪民安教授看来,拒绝工作与其说是一时的社会情绪,不如说是高竞争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现象。 本期「独上阁楼」,已经做了七年自由职业者的柏琳便请来汪民安,一起聊了聊他在新书《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中提到的这个似乎有些不切实际的愿望:“我希望所有人都可以不劳而获。” 人一定要上班吗?上班是意义感的唯一来源吗?有没有可能,现代人的主要问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做得太多了”?汪民安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人有不去做的潜能” 。当工作伦理成为一种普遍的怀疑,我们还能否想象一个“弱竞争”的社会,想象一种人人能通过工作本身获得意义感的未来? 【本期嘉宾】 汪民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批评理论、文化研究、现代艺术和文学。著有《尼采与身体》等。 【本期主播】 柏琳,独立记者,作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巴尔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著有《双重时间:与西方文学的对话》《边界的诱惑:寻找南斯拉夫》。 【时间轴】 01:03 北京地铁晚高峰的“班味”让人崩溃 03:15 对工作感到虚无,是更大的生活的一部分 04:46 虚无主义可以是积极的吗?尼采给了一种思路 09:51 “躺平”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结果 14:42 法兰克福学派否定资本主义,不如个体直接退出游戏 18:44 人类真的不能选择不做“狗屁工作”吗? 21:37 “躺平”和“闲下来”有什么区别? 24:33 工作不分贵贱,却分“有意义”和“低价值”? 25:35 “有意义的工作”的两种类型 36:08 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分别都怎样理解“情感劳动”? 44:14 自由职业不自由:“灵活就业”的临时性陷阱 50:21 不要忘记,“人有不去做的潜能” 54:42 内卷时代,不妨想象一个“弱竞争”的社会 60:14 愿大家都能拥有在谋生之外,也能谋意义的工作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书名 《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汪民安 《毫无意义的工作》/[英]大卫·格雷伯 《心灵的整饰》/[美]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 《她们不是唠叨,只是受够了》/[美]杰玛·哈特莉 《精英的傲慢》/[美]迈克尔·桑德尔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英]齐格蒙特·鲍曼 《倦怠社会》/[德]韩炳哲 人名 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 德国哲学家、文化批评家,主要作品包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和《悲剧的诞生》。尼采以其对传统宗教和道德的批判以及对“超人”(Übermensch)概念的提出而闻名。1890年因精神崩溃被送入精神病院,1900年在魏玛去世。 阿图尔·叔本华(1788-1860): 德国哲学家,以其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闻名。他认为人类行为由无意识的意志驱动,强调悲观主义和生命的痛苦,对尼采等后世思想家有深远影响。 居依·德波(1931-1994): 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电影导演和作家,国际情景主义的创始成员之一。他的著作《景观社会》探讨了现代社会中影像和消费文化对人类生活的控制。 西奥多·阿多诺(1903-1969):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音乐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的著作《启蒙辩证法》和《否定的辩证法》探讨了启蒙运动的两面性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工业。 格奥尔格·黑格尔(1770-1831): 德国哲学家,绝对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著作包括《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和《法哲学原理》,强调辩证法和历史发展过程。 大卫·格雷伯(1961-2020): 美国人类学家、政治活动家,以其对官僚主义和经济学的批评闻名。他的著作《债:5000年的历史》和《毫无意义的工作》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和经济关系进行了深刻分析。 伯特兰·罗素(1872-1970): 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和社会评论家,因其在数理逻辑和分析哲学领域的贡献而闻名。他的著作《哲学问题》和《西方哲学史》广受欢迎,曾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托克维尔(1805-1859): 法国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以其著作《论美国的民主》闻名,深入分析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1940-):美国社会学家。目前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担任社会学教授。 约翰·洛克(1632-1704): 英国哲学家和医生,被誉为“自由主义之父”。他的著作《政府论》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天赋人权的概念,对现代政治哲学有重要影响。 马克斯·韦伯(1864-1920): 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家,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探讨了宗教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 齐格蒙特·鲍曼(1925-2017): 波兰裔英国社会学家,以其对后现代性和消费社会的分析而闻名。他的著作《流动的现代性》和《流动的爱》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的不确定性和个体化。 米歇尔·福柯(1926-1984): 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以其对权力和知识关系的研究而著称。主要著作包括《疯癫与文明》、《词与物》和《规训与惩罚》。 吉尔·德勒兹(1925-1995): 法国哲学家,以其与费利克斯·伽塔利合作的著作《反俄狄浦斯》和《千高原》闻名,探讨了欲望、资本主义和社会结构。 韩炳哲(1959-): 德国籍韩裔哲学家,以其对现代社会及其病理现象的批判而闻名。著作包括《倦怠社会》和《透明社会》。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他的著作涵盖了哲学、逻辑、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乔治·阿甘本(1942-): 意大利哲学家,以其对主权、状态和生命政治的研究而著称。主要著作包括《神圣人》和《例外状态》。 迈克尔·桑德尔(1953-): 美国政治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以其对正义和伦理学的研究而闻名。著作包括《正义:一场思辨之旅》和《金钱不能买什么》。 汉娜·阿伦特(1906-1975): 德国出生的犹太政治理论家,以其对极权主义和现代政治的分析而著称。主要著作包括《极权主义的起源》和《人的条件》。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李小马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后期剪辑】茄汁鱼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undefined
Jun 13, 2024 • 1h 11min

195 昆虫物语:如果我是蟑螂你会爱我吗|自由潜水

本期潜水员:何润哲 广岛乱 钟娜 于是 谁也没有想到,录完这期节目的次日,上海就经历了一次“史诗级”的白蚁爆发。又一个夏天,在超大城市的夹缝里蛰伏的虫子们开始蠢蠢欲动,迫使我们正视它们的存在感。 本期「自由潜水」读书会,主播何润哲、广岛乱、于是和钟娜再次聚首,分享了各自在生活和阅读中与虫子相遇的故事——现代社会里,我们似乎只能够用一种自卫反击战的方式去对待害虫。可是“虫恐”的本质是什么?恐惧之外,古今中外的作家们对昆虫的想象有没有另一种可能? 在此次虫虫总动员里,我们试图凝视昆虫的眼睛:上海梧桐区的白蚁大约不会知道,期待一生的狂欢舞会,却成了人类眼里的恐怖片;趴在树枝上产蜜露的斑衣腊蝉多半也不会料到,自己已是纽约市的人民公敌。 是什么给了人类定义“害虫”的权力?试图用一种去人类中心化的方式理解虫子,也可能是人类另一种傲慢的自我感动。生而为人,顶着这颗大大的脑袋,我们该怎么知道虫子那只小脑袋里的事呢? 或许,虫子早有答案。毕竟早在人类成为人之前,虫虫早就成为虫了。或许,今年夏天的蝉鸣里,也有四只小虫坐在一起聊了聊虫子文学里的人。 【本期潜水员】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珍妮·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豆瓣ID:阿枣) 何润哲,跳岛FM策划人,译者。缓慢社会化中。(社交平台ID:烧酒哲) 广岛乱,跳岛FM策划人,影像创作者,小红书/豆瓣ID:广岛乱。 【时间轴】 01:17 梧桐区惊魂夜:如何用土法消灭白蚁? 03:54 在纽约,斑衣蜡蝉已成为全民公敌 06:15《阿根廷蚂蚁》:人斗虫,还是人斗人? 14:01 能痛快拍死大虫子的女人不“性感”吗? 16:31 为什么长大之后,就失去了可以和虫子做朋友的心情? 18:51《为动物的正义》:现代城市里被迫成为他者的生灵 26:12 从《虫虫总动员》到《爱死机》:跳出人类中心主义,虫虫也会痛! 30:23 昆虫的几个阶段:从惊奇到“过渡性”的愤怒 32:10 贵妇与蟑螂相遇的故事:虫如何成为虫,人又何以成为人? 42:28 遇见一只怀孕的白额高脚蛛:“我感觉我和她的距离好近” 46:50 被雅典娜变成蜘蛛的人类女孩,在太空织出了它的网 52:04《南柯记》与虫母文:怎么变成虫子了还满脑子都想着做皇帝? 58:24 “不要打呐,苍蝇在搓它的手,搓它的脚呢”:一种更和谐的虫子文学 67:44 庄周梦蝶与变蝇人:东西方对“化虫”的不同想象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刘亮程(1962-):新疆沙湾人,中国散文家、小说家。 伊塔罗·卡尔维诺(1923-1985):生于古巴哈瓦那,意大利作家。他的奇特和充满想象的寓言作品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 金爱烂(1980-):韩国当代小说家和教授,因其对现代韩国社会的深刻描绘和批评而闻名。她的作品常通过家庭和个人经历探讨社会问题,以其敏锐的社会观察和文学才华受到认可。 玛丽·罗奇(1959-): 是一位专门研究大众科学和幽默的美国作家。 玛莎·C.努斯鲍姆(1947-):美国著名哲学家,芝加哥大学哲学系与法学院的厄恩斯特·弗罗因德法学与伦理学杰出贡献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英国国家学术院和芬兰国家学术院院士。努斯鲍姆以其在政治与道德哲学、古希腊罗马哲学、女性主义哲学等方面的工作而闻名,尤其是她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能力方法上影响深远的合作。 克拉丽斯·利斯佩克托(1920-1977):巴西犹太裔女作家。生于俄国内战时期的乌克兰,自幼移民巴西,在巴西东北部城市累西腓长大,但直到1943年1月结婚前夕才正式取得巴西国籍。 埃莱娜·西苏(1937-):法国哲学家、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以其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而知名。西苏的作品涉及性别研究、语言哲学和文学批评,对女性主义理论有重大影响。 汤显祖(1550-1661):与莎士比亚、西班牙的卢佩·德·维加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家”。他的代表作包括《牡丹亭》、《紫钗记》和《邯郸记》,这些作品以其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闻名。 伊恩·麦克尤恩(1948-):英国文坛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48年出生于英格兰的奥尔德肖特,毕业于布莱顿的萨赛克斯大学,后在东安吉利大学获硕士学位。 小林一茶(1763-1827):日本江户时期著名俳句诗人,本名弥太郎,别号菊明,二六庵等,其写作特点主要是表现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强者的反抗,主要作品有《病日记》、《我春集》等。 夏志清(1921年-2013):江苏吴县人,生于上海浦东,中国文学评论家,教授。 大卫·格雷伯(1961-2020),人类学家,美国无政府主义者,因其对官僚主义、政治和资本主义的尖锐描写而闻名,曾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的领军人物,也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人类学教授。 大卫·柯南伯格(1943-):加拿大导演,有时也担任演员。大卫·柯南伯格是肉体恐怖类型电影的代表导演,大卫·柯南伯格在早期职业生涯中大多探讨恐怖和科幻小说主题。他被一些影评认为是“英语世界中最大胆、具有挑战力的导演”。 路易丝·布儒瓦(1911-2010):法裔美国艺术家,出生于法国巴黎,1938年定居美国。一开始创作绘画及平面雕刻,1940年代后从事雕刻艺术,以青铜、大理石、乳胶等为素材。其主要作品有《这个及其他》、《堆积》系列、《父亲的毁灭》、《单人牢房》、《女人和手提箱》、《妈妈》、《细胞》等。 书籍 《烟云·阿根廷蚂蚁》[意]伊塔罗·卡尔维诺 《蚂蚁帝国》三部曲[英]伯纳德·韦伯 《你的夏天还好吗?》[韩]金爱烂 《体无完肤》[美]丽莎•T.萨拉索恩 《为动物的正义》[美]玛莎·努斯鲍姆 The Passion According to G.H. 《星辰时刻》 [巴西]克拉丽斯·利斯佩克托 《动物奇行录》[美]埃莱娜·帕萨雷洛 《南柯记》汤显祖 《蟑螂》[英]伊恩·麦克尤恩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 《詹姆斯与巨桃》[英]罗尔德·达尔《促织》蒲松龄 《昆虫记》[法]法布尔 剧集 《重启人生》 《虫虫历险记》 《爱,死亡和机器人》 《变蝇人》 《裸体午餐》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李小马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后期剪辑】茄汁鱼 【音乐】钱子恒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undefined
Jun 6, 2024 • 1h 8min

194 看漫画被抓包?我看的可是“图像小说”!| 陆冉&吕俊君

本期岛上主播:猫弟 看漫画被抓包怎么办?下次可以大喊:“我看的是图像小说!” 作为“给大人看的漫画”,图像小说(graphic novel)和连环画到底有什么区别?既然有图像小说,那是不是也可以有图像散文,图像诗歌,图像非虚构?习惯读文字的人,如何培养自己的“图像思维”? 2024年中法建交 60 周年之际,跳岛FM与法国驻华大使馆共同推出「法兰西特派!La dépêche française ! 」特别企划。本月初,第八届图像小说节 (La Fête des Bulles) 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拉开帷幕。系列第四期节目,主播猫弟回归,请来后浪漫主编吕俊君与漫画家陆冉,三个“误入”图像世界的文学人一起,聊了聊他们对图像小说的理解。 如吕俊君在节目中所说,在中国出版图像小说就像“在新地图上插小旗”,仍需不断扩展读者想象的边界。但愿不久之后,漫画在我们的土地上也可以成为一种无需正名的艺术。从一个气泡跳到另一个气泡,让感受与表达的潮水抵达更远的海岸。 【本期嘉宾】 吕俊君,后浪漫主编,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硕士毕业于艾克斯-马赛大学,参与编辑制作了百余部图像小说,有若干翻译作品。 陆冉,曾任青年文化媒体高级编辑。2019年起在网络发布漫画,同时任自由撰稿人和自由编辑,现居北京。 【本期主播】 猫弟,前跳岛FM主理人,独立策划编辑,已策划出版《带壳的牡蛎是大人的心脏》《我和爸爸:一个真实故事》。 【时间轴】 04:55 三个文学人“搬家”到漫画的故事 10:13 漫画?连环画?“图像小说”到底是什么? 14:25 “图像小说”在欧陆和美国的不同文化背景 18:15 既然有图像小说,就有图像非虚构、图像日记、图像舞台剧…… 23:21 作为国礼的漫画:童心需要全民共同呵护 25:23 为什么漫画语言天然自带幽默基因? 28:43 后浪漫品牌记:“我们是在广袤的地图上插小旗” 37:30《蓬蓬变成了一只猫》:INFP漫画家陆冉的疗愈之书 47:28 习惯读文字的人,应该怎样正确打开图像小说? 48:20 日漫与欧美漫画有什么差异? 55:43 推荐环节:《遗产》《海边的露露》《消失的塞布丽娜》…… 【节目中提到的】 【名词】 安古兰国际漫画节(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la bande dessinée d'Angoulême),欧洲最大也是历史最久的漫画展览,开始于1974年1月,每年一次,地点位于法国安古兰。 它与美国圣地牙哥漫画节并称为国际两大漫画节。 图像小说节(Fête des Bulles),聚焦漫画和图像小说的主题活动节,2016年由法国驻华使馆创立。 【人物】 马克-安托万·马修,法国文艺漫画编剧、绘画师和展览创意领域专家。代表作有《方向》《梦之囚徒》等。 西里尔·佩德罗萨,法国漫画家,代表作有《春分秋分》。 杰西·鲍尔,美国小说家和诗人,作品以简洁的风格而著称,代表作有《自杀式疗愈》《不语》等。 程抱一,法籍华裔诗人、作家、翻译家、艺术批评家,法兰西学院院士。 威尔·艾斯纳,美国著名漫画家、编剧、企业家。被誉为“美国动漫教父”。 他是视觉文学(Graphic Novel)的创始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动漫界奖项——艾斯纳奖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墨比斯,法国漫画家、艺术家、作家与设计师,被认为是继《丁丁历险记》作者埃尔热之后最重要的欧洲漫画家之一。曾参与包括《沙丘》《异形》《第五元素》《银翼杀手》在内的电影的幕后制作。代表作有《蓝莓上尉》《印卡石》《阿扎克》等。 菲利普·德吕耶,法国科幻漫画家,著名科幻漫画杂志《金属狂啸》联合创始人,影响与启迪无数后辈漫画家,杂志为《星球大战》《爱,死亡和机器人》的灵感来源。代表作有《宇宙行者斯隆》等。 郑振铎,中国现代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文物收藏家、考古学家。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文学大纲》等。 丰子恺,中国现代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漫画家。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及散文而著名,被誉为“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代表作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等。 李昆武,漫画家、春城晚报资深美术编辑。凭借《从小李到老李——一个中国人的一生》(全三册)漫画三部曲入围法国安古兰大奖。 埃曼努埃尔·吉贝尔,法国漫画家,曾获2020年安古兰城市大奖(终身成就奖)。代表作有《阿兰的战争》《摄影师》等。 克里斯多夫·夏布特,法国漫画家,代表作《灯塔》《树下长椅》等。 尤安·史法,法国漫画家,代表作《拉比的猫》、《黑色橄榄》等。 利雅得·萨杜夫,法国漫画家,最代表作有自传体图像小说《未来的阿拉伯人》。 【书籍】 《蓬蓬变成了一只猫》《相反的人》《旧漫画(Until 2022)》陆冉 《局外人》【法】雅克·费朗代 / 【法】阿尔贝·加缪 原作 《追寻逝去的时光》【法】 斯泰凡·厄埃 编绘 / 【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 原作 《氯的滋味》 【法】巴斯蒂安·维韦斯 《丁丁历险记》【比】埃尔热 《与神的契约》【法】威尔·艾斯纳 《小说稗类》张大春 《七海游侠》【法】雨果·普拉特 / 乌戈·普拉特 《这里》【法】 理查德·麦奎尔 《悬停的爱》【法】马里翁·法约勒 《阿兰的战争》【法】埃曼努埃尔·吉贝尔 《智者星球》【法】朱勒 编绘 / 夏尔·佩潘 编 《小王子》【法】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我在伊朗长大》【伊朗】玛赞·莎塔碧 《从小李到老李》李昆武 / 【法】欧励行 《切尔诺贝利之春》【法】艾玛纽埃尔·勒巴热 《蓝色小药丸》【瑞士】弗雷德里克·佩特斯 《消失的塞布丽娜》【美】尼克·德纳索 《海边的露露》【法】艾蒂安·达沃多 《漫长的夏天》【法】菲利普·斯瓜佐尼 《秘密花园 : 一本探索奇境的手绘涂色书》【英】乔汉娜·贝斯福 《挪威的森林》【日】村上春树 《我和爸爸 : 一个真实故事》misaki636 《漫符图谱》【日】 河野史代 《遗产》【以】 露图·莫丹 《暗处的女儿》【意】埃莱娜·费兰特 《缅甸小日子》《第111天:人质手记》SHENZHEN 【加】盖·德利斯勒 《猫眼》【法】 墨比斯 绘 / 【法】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编 《拉比的猫》【法】 尤安·史法 《未来的阿拉伯人》【法】 利雅得·萨杜夫 【播客】 [欧美漫画产业的脉络与研究者们的视角 | 漫编室播客Vol.028](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3aef141ea625533ce943ea1) 【文章】 [我更愿意说“图像文学”|专访图像小说节推广大使马克-安托万·马修 Interview|Marc-Antoine Mathieu](https://mp.weixin.qq.com/s/ARH4vKEUkLst4ejX6X9tFg) 【影视】 《美国狙击手》《裸女露露》《女儿国的杰基》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Viann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后期剪辑】崔崔 【音乐】钱子恒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undefined
May 30, 2024 • 1h 20min

193 门罗故事会:你迟早会在她的故事里遇见自己|张天翼&张秋子

本期岛上主播:钟娜 前不久的5月13日,加拿大小说家艾丽丝·门罗在疗养院逝世,享年92岁。这位曾经形容自己为“B-级家庭主妇”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厨房写作、在孕期写作、在孩子们午睡的间隙写作,一生共出版了14部短篇小说集。 本期跳岛,主播钟娜请来新朋友小说家张天翼,和老朋友文学评论家、大学教师张秋子上岛,共赴这场“门罗故事会”,一起聊聊门罗笔下的酸涩、刺痛和沉重,也分享自己初遇门罗,并最终在她的笔下看见自己的一个个瞬间。 门罗曾总结自己的写作说:“我一生都在写个人故事”。这些个人故事大多发生在小镇,主角常常是那些“角落的女性”,在感情的困惑、日常的烦恼里,门罗写她们从包里掏出一颗酸苹果、写她们咽下一口冷馅饼、写她们在风雨中躲进荨麻丛,写她们告别天真,迎接长大的错愕,写她们离婚又结婚,写她们的经血和堕胎。在这样一个个生死爱欲的瞬间中,试探着生命的失落与遗憾。 但愿这一个个故事,会如小小鱼钩,将你轻轻勾住。也请记住,阅读门罗的窍门是享受混沌,不去追问,只静待生活的反应——正如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所言:“你迟早会在其中一个故事里,与自己面对面相遇。” 【时间轴】 01:22 初遇门罗的故事:“我是后来才找到阅读她的诀窍” 06:50 酸苹果的故事:还能被刺痛,就还有生活下去的希望 19:25 荨麻的故事:托尔斯泰和门罗为何都让爱情萌发在荨麻地里? 24:49 澡堂拖鞋的故事:门罗如何以瞬间的感官体验锚定生活? 33:42 冷馅饼的故事:“关于爱情什么也没有变”......吗? 40:38 红裙子的故事:门罗如何操纵时间和空间? 48:44 老马的故事:“爸爸永远宽恕了我,也永远放弃了我。” 54:28 门罗自己的故事:女作家的生活给我们的启示 65:07 纸巾与望远镜的故事:有时我痛恨自己这样理解你 75:42 “过一种不需要虚伪、不剥夺自我和不感到羞耻的生活”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艾丽丝·门罗(1931-2024):加拿大短篇小说作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安大略省,著有《逃离》《亲爱的生活》等,作品以简洁而深刻的描写见长,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契诃夫(1860-1904):俄罗斯著名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家,生于一个农奴后裔家庭,著有经典剧作《樱桃园》《三姐妹》《海鸥》等,以及众多短篇小说,被誉为现代短篇小说和戏剧大师。 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有《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太阳照常升起》等小说,其作品以简洁的文风和硬汉形象著称。 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作家、诗人和图书馆员,生于一个具有英格兰血统的家庭,著有《小径分岔的花园》《阿莱夫》等,作品充满哲学和幻想元素。 上野千鹤子(1948-):日本社会学家和女性主义者,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著有《女人这东西》《单身时代》等,积极参与女性权益和社会问题的讨论。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小说家,生于贵族家庭,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巨匠。 斯坦贝克(1902-1968):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包括《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珍珠》,其作品常描绘美国社会底层的生活。 托妮·莫里森(1931-2019):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一个非裔美国人家庭,著有《宠儿》《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等,作品深刻探讨种族和身份问题。 福楼拜(1821-1880):法国小说家,代表作《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萨朗波》,以其精细的写作风格和对现实的逼真描绘闻名。 书籍 《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拨动》《激情》《荨麻》《浮桥》《好女人的爱情》《逃离》《阿蒙森》《快乐影子之舞》《男孩子与女孩子》《孩子们留下》《红裙子》[加] 艾丽丝·门罗 《复活》[俄]托尔斯泰 《胡笳十八拍》蔡文姬 《人鼠之间》[美] 约翰·斯坦贝克 《永别了,武器》《白象似的群山》《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美] 欧内斯特·海明威 《月亮与六便士》[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包法利夫人》[法] 福楼拜 《丛林中的野兽》[美]亨利·詹姆斯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李小马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后期剪辑】茄汁鱼 【音乐】钱子恒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公众号:跳岛FM Talking Literature 跳到更多:即刻|微博|豆瓣|小红书
undefined
May 23, 2024 • 54min

192 跳一种很新的舞:杀死完美身材,拥抱真实身体

本期岛上主播:宝婷 “一个男孩跳什么芭蕾?” “什么钢管舞,你跳这样的舞你爸妈知道吗?” 舞蹈是基于身体的艺术,而身体又是性别气质最直接的展演。每每谈起舞蹈,总免不了与最赤裸的性别刻板印象短兵相接。 本期跳岛FM,热爱钢管舞与heels的宝婷,邀请了古典芭蕾的长期学习者端木异,一起将目光转回被经年累月的练习所规训的身体:存在“完美”的舞者身材吗?舞蹈如何帮助我们重新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肉体? 从身体文化出发,我们也聊到近年来舞蹈界突破传统二元性别气质的种种实践。从《天鹅湖》等经典芭蕾剧目的改编到将性别魅力发挥到极致的舞厅文化,无数舞者都在以肉身吸纳、转化、甚至对抗固有的审美标准。正如编舞家林怀民所言,纸包不住火,个体的闪光终究会超越僵化的凝视。身体与心,皆为表达。在这个吵闹的世界里,不如跳舞。 【本期嘉宾】 端木异,社会文化议题写作者,古典芭蕾长期学习者,也曾练习过足球、拳击、格斗等运动。微博@端木异,豆瓣@小波福娃。 【本期主播】 宝婷,《不可理论》播客主理人,自由作者。(豆瓣和微博ID:tifanie) 【时间轴】 01:28 从足球到瑜伽,从拳击到芭蕾:端木异的运动之路 04:42 拳击的历史和拳手文化中的厌女传统 09:45 “女性打拳击本身就是一种女性主义行为” 13:14 买“原味”,编黄谣:一个舞者要经历多少种性骚扰? 18:20 跳有性暗示动作的舞就是不女权吗? 24:00 既是女权主义者又是女拳师的Rene Denfeld 25:36 舞蹈界打破传统二元性别气质的实践 27:06 看懂舞蹈的过程,也应该是破除身材羞辱的过程 34:39 古典芭蕾的训练是一种全方位的身体规训 36:30 独属于舞者的“狂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41:43 端木异分享自己喜爱的芭蕾舞剧目 43:58 “《吉赛尔》是我找到的最接近#Metoo的故事” 47:09 如何看待专业舞蹈界选拔的残酷性? 50:22 “运动是一种和世界的关系,运动是文本的朗诵者” 【节目中提到的名词】 【人物】 龙达·珍·鲁西,美国职业摔角选手、女演员、作家、前综合格斗家和柔道运动员。UFC首位女子冠军,个人职业生涯以12胜纪录傲视所有女性选手,被称为“十字固女王"。 达拉斯·马洛伊,美国拳击手。曾因身为女性而被美国拳击协会拒绝参加拳击比赛,因此她提起诉讼,最后美国拳击协会于1993年解除了对女子拳击业余比赛的禁令。 勒内·登费尔德,美国作家,第一位获得美国中西部最高规格业余拳击比赛金手套拳击锦标赛的女性。 佩奇·范赞特,美国前UFC拳击手、职业摔跤手、作家、模特。 林怀民,台湾编舞家及作家,为现代舞职业舞团云门舞集创办人,自该团创立后长期担任艺术总监直至退休。 玛莎·C·努斯鲍姆,美国著名哲学家,以其在政治与道德哲学、古希腊罗马哲学、女性主义哲学等方面的工作而闻名。 琼安·露丝·贝德尔·金斯伯格,美国法学家,曾获时任总统比尔·克林顿提名,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直至其去世,她是继桑德拉·戴·奥康纳之后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也是首位美国犹太裔女性大法官。 勒罗伊·莫加特,南非古典芭蕾舞者,在瑞士著名的洛桑舞蹈比赛中获得了观众选择奖。 【书籍】 Body & Soul:Notebooks of an Apprentice Boxer by Loïc Wacquant Ballet Across Borders by Helena Wulff Kill the Body, the Head will Fall by Rene Denfeld 《叠韵:让边界消失,一场哲学家与舞蹈家的思辨之旅》【法】让-吕克·南希/【法】玛蒂尔德·莫尼耶 《随巴黎起舞》【爱尔兰】科伦·麦凯恩 《高处眼亮》林怀民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Viann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后期剪辑】崔崔 【音乐】钱子恒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undefined
23 snips
May 16, 2024 • 1h 11min

191 我们从未中产过:消费降级时代的写作|自由潜水

本期潜水员:于是 “一旦自诩为中产阶级的人们也得在普遍的脆弱状态下生活,情势就开始倒转。” 最近引入国内的新书《我们从未中产过》将中产阶级形容为一群在劳动与资本之间左右为难的人。他们是拥有一点小钱的打工人,忙于内卷,以至于无暇顾及和反抗共同受到的剥削。然而随着财产的价值不再稳定,未来的承诺开始坍塌,越来越多人从“中产陷阱”中惊醒,主动选择消费降级。逃离大城市996的职场生活,回到小地方躺平,成为了一种新的寄托。 究竟是什么让人想逃?又该逃向何处?今天的乡村,真能托起“向往的生活”吗?脱离了“打工人”的身份,我们就真的可以享受完全无所事事的生活吗? 本期自由潜水,跳岛主播于是找来两位“不曾中产过”的新人作家,一起聊聊消费降级时代的写作。 周慧辞职后来到黄金时代的深圳洞背村,和翻译家黄灿然做着邻居。一直以来在公众号记录生活的她,不久前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远子在黄冈长大,总在午夜梦回时重温高考数学的阴影。一路试图逃离“北上广”的他在小说里痛陈:“年轻人在城市和乡村都没有退路。” 在主播于是看来,周慧和远子用他们各自的笔调和生活共同记录着近年来迷雾一般蔓延的悲观心绪。为什么奋力一生“上岸”,却还是很难过上正直而诚实的生活?是知识辜负了我们,还是我们误解了时代? 【本期潜水员】 周慧,四十岁辞职,居深圳东部村庄,十年无业年收入三位数,从小到大都学渣,躺平鼻祖,读书慢,写字慢。 远子,作家,译者,高校教师。著有小说集《白日漫游》《光从哪里来》,诗集《室内流亡》等。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斯蒂芬·金、丹·布朗、珍妮特·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时间轴】 01:39 周慧的写作历程:从摸鱼到公众号到成书 06:21 远子:从北京逃到深圳,又被“搞钱”的势头吓跑 09:53 作为生活方式的“穷”和作为生活状态的“穷”是两回事 18:39 远子小说中对社会结构性压迫的批判意识 21:55 散文与小说,都是在写作中虚构另一个自己 26:12 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们,都是为何离开? 33:08 回不去的家乡:为什么乡村的精神生活是断裂的? 37:07 高考、健身、健康饮食……我们已太习惯投资自己 46:10 劝人保持清贫,到底是祝福还是诅咒? 56:53 周慧和远子顺藤摸瓜的阅读史 60:33 自由的重负:不上班就失去了蹉跎的借口 68:17 更接近时代的乡野写作:我们粗糙、琐碎的生活啊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孙文波(1956-):四川成都人,当代诗人,巴蜀五君子之一。是中国少有几位从八十年代开始写诗到2000年后仍然保持旺盛创作力的实力诗人之一,对年轻一代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灿然(1963-):福建泉州人,当代诗人。曾于香港大公报任职国际版翻译工作。当过工人,辍学六年后考上大学,由一个不懂26个字母的工厂青年,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翻译家之一。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1944-2001):德国作家与学者,在二战的阴影下长大成人。《眩晕》是塞巴尔德的第一部小说作品,问世于1990年,语言简朴、优雅,被称为“文学类型的杂烩”。 安妮·埃尔诺(1940-)是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出生于法国滨海塞纳省的利勒博纳,在诺曼底的小城伊沃托度过童年。202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露易丝·格丽克(1943-2023):美国桂冠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至今著有十二本诗集和一本诗随笔集。 伊丽莎白·毕肖普(1911-1979):美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毕肖普立足于美国诗歌的传统,更清晰地表达了一种个人化的修辞立场。她的诗富有想像力和音乐节奏,并借助语言的精确表达和形式的完美,把道德寓意和新思想结合起来,表达了坚持正义的信心和诗人的责任感。 爱丽丝·门罗(1931-2024):加拿大女作家,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1968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并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后来共创作了14部作品并多次获奖。20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V·S·奈保尔(1932-2018):英国著名作家。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50年代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开始出版文学作品。著有《米格尔街》《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大河湾》和“印度三部曲”“美洲三部曲”等。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米兰·昆德拉(1929-2023):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到首都布拉格读大学。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主要作品有《小说的艺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 威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为美国文学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在其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作了19部长篇小说、125篇短篇小说、20部电影剧本、一部戏剧,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是其中的代表。 罗贝托·波拉尼奥·阿巴洛斯:(1953-2003):智利著名小说家,诗人。代表作有《荒野侦探》,《2666》 1999年他因小说《荒野侦探》获得了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并在2008年因他的著名小说《2666》被授予美国书评人协会小说奖。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犹太裔作家,中短篇小说巨匠,擅长人物的心理分析,也著有多篇名人传记。 王小波(1952-1997):祖籍四川渠县,出生于北京。年轻时在云南农场当过知青,插过队,做过工人、老师。1978年至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1984年前往美国留学。1988年获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1992年后开始成为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北京。 王道乾(1921-1993):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文艺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绍兴人。1945年毕业于昆明中法大学法国文学系,获学士学位。1947年赴法国公费留学,在巴黎索邦大学文学院攻读法国文学。 伊塔罗·卡尔维诺(1923-1985):生于古巴哈瓦那,意大利作家。他的奇特和充满想象的寓言作品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1903-1987):法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女学者,法兰西学院成立三百我年来第一位女院士,16岁即以长诗《幻想园》崭露头角。在半个我世纪的时间里,她洲历了欧美多国,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剧本、长篇小说、散文和论文,订作品有回忆录《虔诚的回忆》、《北方档案》;小说《哈德良回忆录》、《苦炼》、《一弹解千愁》、《安娜姐姐》;诗歌《火》;文论《时间,这永恒的雕刻家》等。曾以《哈德良回忆录》和《苦炼》获费米娜奖。 李文俊(1930-2023):祖籍广东中山,生于上海,翻译家,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荣誉学部委员。 村上春树(1949-):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热爱音乐。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作品的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 安妮宝贝(1974-):本名励婕,出生于浙江宁波,中国当代女性小说家、散文家和杂志编辑。 2014年6月16日,安妮宝贝在新浪微博上宣布改笔名为“庆山”。 【书籍】 《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周慧 《白日漫游》《光从哪里来》远子 《荒野侦探》[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喧哗与骚动》[美] 威廉·福克纳 《我们从未中产过》[以]豪道斯·魏斯 《挪威的森林》[日] 村上春树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李小马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后期剪辑】茄汁鱼 【音乐】钱子恒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Th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Save insights by tapping your headphones, chat with episodes, discover the best highlights - and mo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Get th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