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岛FM

中信出版·大方
undefined
Jun 17, 2021 • 1h 9min

62 百年前的“图书海淘攻略”:从上海的芥川龙之介聊起 | 苏枕书&郑诗亮

本期节目是和播客「午后偏见」的一次串台。 1921年的上海路边摊,芥川龙之介一手油条一手《新青年》,津津有味。日本NHK电视台传记片《异乡人》里的这一幕背后,是百年前中日之间复杂而绵密的文化交流史。时任《大阪每日新闻》记者的芥川,不过是明治以后到中国游历的大批日本文人中的一个:他们或乘满铁列车游历东北,或直达上海开启图书海淘,在扬州研究中国美人怎么盘头发,在北京看《红楼梦》学北方官话……自小接受的汉学熏陶,撞上亲眼所见的落后现实,这中间的种种讶异、暧昧与反思,都记录在了这一时期的大量随笔、报道和游记作品中。 本期节目请来播客「午后偏见」的主播郑诗亮,与旅日学者苏枕书一起聊聊20世纪初叶这一段精彩的文化史,细数那些去邻国留学游历、往来于中日之间的文人们。夏目漱石的访华之旅为什么能有内线电话和专车接送的豪华配置?萧红、郁达夫、周作人,谁给古书街神保町留了差评?从梁启超不懂日语也能和日本人“笔谈”,到如今假名逐渐取代了外来汉语词,日本对汉文化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本期节目提到的人物较多,我们为岛民制作了索引和简单介绍,可至公众号「跳岛 FM Talking Literature」查看。 【嘉宾】 苏枕书,爱好买书、读书、种花,著有《春山好》等作品多种。 郑诗亮,《澎湃新闻·上海书评》执行主编,著有《百年斯文:文化世家访谈录》,编有《殊方未远:古代中国的疆域、民族与认同》,译有《书海历险记》。 【主持】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豆瓣ID:阿枣) 【时间轴】 08:12 二十世纪初叶,一个日本人想来中国旅游有什么路线可选? 13:40 夏目漱石的公款赞助豪华东北游 18:47 宫崎市定:“上海到底还是一个新的城市。活着的人还是没有意思。” 26:20 《红楼梦》的隐藏功能:日本人的标准北方白话教科书 35:18 消逝的传统中国浪漫与衰落的大正教养主义 46:06 狭间直树:“中日两国共有的幸福幻想的时刻,历史上仅有一个。” 50:00 鲁迅、周作人、郁达夫、萧红……旅日体验大不同 57:31 从汉字笔谈到拼音假名,是尊重,还是保持距离? 【节目中提到的书和影片】 《中国游记》 [日] 芥川龙之介 著 《满韩漫游》 [日] 夏目漱石 著 《一个日本记者笔下的袁世凯》 [日] 佐藤铁治郎 著 《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 [日] 仓石武四郎 著 《宗方小太郎日记》 [日] 宗方小太郎 著 《日本读书论》 刘铮 编 《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 王屏 著 《日本早期的亚洲主义》 [日] 狭间直树 著 《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日] 加藤拓 导演 【嘉宾推荐的书】 《讲谈社·日本的历史》 [日] 寺泽薰、熊谷公男等 《青之炎》 [日] 贵志祐介 著 《新语往还》 沈国威 著 《来自新世界》 [日] 贵志祐介 著 《财阀的时代》 [日] 武田晴人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策划】钟娜 Bake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费梦缘 【音乐】 片头  上海复兴方案 - Queen of Sports 片尾  上海复兴方案 - Spring in a Small Town 【文字整理】何润哲 天奕
undefined
Jun 8, 2021 • 1h 7min

61 在星星消失之前抬头,换种方式和宇宙连接 | 肖一之&栗鹿

上一次看星星,是什么时候的事? 时值盛夏,本周的节目我们请来了跳岛的老朋友、文学研究者肖一之,和青年作家兼业余天文爱好者栗鹿,一起聊聊那些具体或虚幻的、记忆中的或故事里的星辰时刻。19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尺度在变,我们对待浩瀚星空的情感也在变。让现代人感到治愈的瑰丽星空,一度也有可怖的一面:托卡尔丘克说星空是牢笼,哈代笔下的小青年用观星成果吓坏了满怀春情的深闺少妇。在星光的笼罩下,我们如何与更广阔的世界相处?是学观星派,在宇宙的宏大尺度中不断发现和描摹,还是像古代钦天监里的学子那样,相信并尝试解读星图里的无限奥秘? 或者,一旦接受我们人类不是宇宙里唯一的“奇趣”,我们就可以用更轻松的方式离星空近一点,像卡尔维诺写的那样,轻轻一跳,就够上月球的肚脐眼。毕竟宇宙在膨胀,每一颗星都在离我们越来越远,记得在星星消失之前抬头。在星空下,和宇宙连结。 【嘉宾】 肖一之,文学研究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 栗鹿,青年作家,代表作《所有罕见的鸟》,业余天文爱好者。 【主持】 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 【时间轴】 03:56 在夏日乡间躺着看星,好像一翻身就会从天上滚下来 09:34 作为现代人,我们已经习惯了曾经吓到维多利亚人的星际尺度 17:52 看日食!进入集体记忆和日常生活的天文现象 22:17 卡尔维诺的宇宙奇趣:《月亮的距离》里的“月乳”采集 31:47 《糜骨之壤》:具有蘑菇性的人类如何与宇宙相连? 43:36 《钦天监》:中国古代占星传统和作为时代遗民的占星者 59:28 不管是观星还是地图测绘,都是试图描摹世界的努力 60:52 “科学人”对占星这件事怎么看? 【节目中提到的书】 《塔上的两人》[英] 托马斯·哈代 著 《命运交叉的城堡》[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著 《看不见的城市》[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著 《宇宙奇趣全集》[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著 《糜骨之壤》[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著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著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著 《怪诞故事集》[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著 《钦天监》西西 著 【嘉宾推荐的书】 《星之继承者》[英] 詹姆斯·P·霍根 《望向星空深处》[美] 蒂莫西·费里斯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策划】里维奇 Bake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费梦缘 【音乐】 片头  上海复兴方案 - Queen of Sports 片尾  上海复兴方案 - Spring in a Small Town 【文字整理】何润哲 天奕
undefined
May 31, 2021 • 54min

60 童话,是普世焦虑,也是永恒疗愈 | 章文&黄霄翎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一个无论是大朋友小朋友都可以开心做小孩的日子。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了北京大学法语系研究儿童文学的助理教授章文与《黑塞童话集》的译者黄霄翎,一起来聊聊“童话”这个我们一度无比熟悉,却又在长大后逐渐陌生的文体。 恶毒的继姐、会变形的丈夫、在晚宴上丢了鞋子的少女……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童话中会出现高度相似的人物类型?《小红帽》里肢解外婆的大灰狼、因为不听话变成烤面包的小孩子……童话中的暴力情节为何存在?又是怎样被改写和清洁?用女性主义的新视角看待熟悉的童话时,灰姑娘的水晶鞋有何含义?搬上银幕后的美女贝尔呢?刘慈欣曾说,很多童话都是“保险箱故事”,结局总是白胡子老爷爷和光明的未来。文人创作的“艺术童话”也会刻意规避有缺憾的结局吗?在大家熟悉的安徒生、格林兄弟之外,童话还有哪些新的可能? 长大后,童话并未远去。对于孩子来说,童话给予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对大人来说,带着成人的眼光去看儿童的世界,则是一种治愈和慰藉。经典童话跨越时间仍然经久不衰,已经成为大人的我们再读熟悉的童话,又会有怎样不同的发现? 【嘉宾】 章文,翻译学博士,译者,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和儿童文学翻译。 黄霄翎,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资深翻译。著有《译家之言——德语口译》等口译专著,译有《黑塞童话集》《特洛伊的秘密》等作品。 【主持】 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 【时间轴】 06:18 小拇指、睡美人、小红帽......谁是第一个记下这些故事的人? 11:53 童话的内核在于普世的、代代相传的焦虑感 14:45 水晶鞋背后的性隐喻:易碎的鞋子象征着什么? 18:37 童话的改写和净化:现在的调皮小孩不会再被烤成面包了 29:03 为什么说《美女与野兽》真人电影的女性主义改编是浮于表面的? 32:37 《神秘的山》:黑塞童话里的哲思与辩证 40:08 小朋友读童话认识世界,成年人读童话寻求疗愈 48:07 《宝葫芦的故事》:一个不惮于审丑的中国童话 【节目中提到的书和电影】 《黑塞童话》[德] 黑塞 著 《贝洛童话》[法] 贝洛 著 《安徒生童话》[丹麦] 安徒生 著 《格林童话》 [德] 格林兄弟 著 《豪夫童话》[德] 维廉·豪夫 著 《十日谈》[意] 薄伽丘 著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 佚名 著 《蓝熊船长的13条半命》[德] 瓦尔特·莫尔斯 著 《酉阳杂俎》段成式 撰 曹中孚 校点 《大林和小林》张天翼 著 《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 著 《纯粹理性批判》[德]康德 著 《美女与野兽》[美] 比尔·康顿 导演 【嘉宾推荐的书】 《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德] 米切尔·恩德 著 《长袜子皮皮》[瑞典]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策划】里维奇 Bake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费梦缘 【音乐】 片头 上海复兴方案 - Queen of Sports 片尾 上海复兴方案 - Spring in a Small Town 【文字整理】何润哲 天奕
undefined
May 25, 2021 • 1h 22min

59 【自由潜水】想通过养一只猫缓解焦虑,你不怕猫也焦虑吗?

溽暑即将到来,阔别两个月的「自由潜水」栏目回归啦!本期节目,这片和有趣朋友谈天说地、聊阅读的海域迎来了诗人丝绒陨和青年小说家东来。跳岛FM的主理人猫弟也亲自潜入水中,和两位老朋友一起聊了聊近几个月来经历的焦虑事件,聊了聊用阅读和运动对抗焦虑的可能,以及同为养猫人的灵光时刻。 牛津通识读本《抑郁症》里的数据表明,15%的人都会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经历抑郁。而即便是对于那剩下85%的幸运儿,焦虑和更为广义的忧虑(worries)也已经成了不得不去面对的现代生活基础课题:有工作上的挑战——比如当一个诗人要转行去房地产,有情感上的变故——比如还没学会自理就突然要开始独居生活。焦虑的时候,我们读什么?或许,我们还可以抛下书本、手机,关注身边那些真实的微小事物:辨别西红柿味道的差别,为盆栽里的花开尖叫。又或者是在游泳的时候彻底放松下来,忘记标准动作,专注于此刻身体的变化,试着把自己交给水的浮力。 本期的三位潜水成员都有很多和猫打交道的经历:与猫意外相遇,慢慢学会和猫生活在同一个房间里,也不得不经历与猫告别。和猫相处的过程,似乎也是学会和自己相处的过程。想要通过养一只猫来解决焦虑是不太可能的,不过当丝绒陨还在为新工作、新城市伤脑筋的时候,猫咪已经摊在新家的沙发上,舒舒服服地露出肚皮了。 本期节目由专注呵护宠物健康的猫粮品牌「久生Joyzone」赞助播出。即日起至6月15日,淘宝搜索「久生猫粮」,进入天猫「Joyzone旗舰店」,和客服对暗号“跳岛”,即可领取119减10的专属优惠券! 【本期潜水成员】 猫弟,跳岛FM主理人,豆瓣小组「手机橱窗计划」发起人。 丝绒陨,诗人,摄影师。著有《年轻人,请忍受一下》。 东来,青年作家,出版有小说集《奇迹之年》《大河深处》。 【时间轴】 01:16 去地产公司报到的诗人:“像从浅水区扎到深水区,但还不会游泳。” 07:25 用雷蒙·格诺《风格练习》的方式解决作家站台营业的困扰 11:07 无处安置的六千本书,让人意外得知了老鼠读书的口味 24:32 只有放松才能在水中浮起来:不是每一件事都要费力去做 28:35 焦虑的时候读什么?从斯多葛哲学和卡尔维诺里找找灵感 35:59 《忧虑》:为别人着想和替别人忧虑是两码事 47:38 猫提醒我们,该是拥抱新生活的时候了 53:30 因为一只猫学会和生命告别 01:13:54 《我的爱猫奇洛》:作为猫奴的荒木经惟 01:16:15 让你的猫吃得和你一样好(甚至更好) 【节目中提到的书】 《奇迹之年》 东来 著 《风格练习》 [法]雷蒙·格诺 著 《苏东坡新传》 李一冰 著 《城门开》《时间的玫瑰》 北岛 著 “雅众·日本俳句短歌”系列丛书 [日]小林一茶、松尾芭蕉等 著 《阿拉·古勒的伊斯坦布尔》[土耳其]阿拉·古勒 摄影 [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序 《兰波评传》 [法]伊夫·博纳富瓦 著 《洞见》 [美]罗伯特·赖特 著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 [美]威廉·B. 欧文 著 《马可瓦尔多》 [意]伊塔洛·卡尔维诺 著 《忧虑》 [英]弗朗西斯·奥戈尔曼 著 《蓝花》 [英]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 著 《抑郁症》 [英]玛丽·简·塔基 [英]简·斯科特 著 《奇想之年》《蓝夜》 [美]琼·狄迪恩 《我的爱猫奇洛》 [日]荒木经惟 著 《荒木经惟为中国的大全集》 [日]荒木经惟 [日]本尾久子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猫弟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费梦缘 【音乐】AURA.pote 【文字整理】何润哲 天奕
undefined
May 18, 2021 • 1h 4min

58 坂元裕二特辑:爱情作为生活的症候 | 库索&苏方

结婚三次,又离婚三次的单身中年女性大豆田,在樱花飘落的东京涩谷和三位前夫一起排排坐荡秋千——今年的春季番《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播到第一集结尾,观众已经可以心照不宣地默认:是那个熟悉的坂元裕二,那个会让冤家坐在一起喝酒的坂元裕二,那个总在大段台词里甩冷知识的坂元裕二,那个描绘感情温柔得像成人童话的坂元裕二。 本期节目的两位嘉宾分别是旅日作家、日剧爱好者库索和擅长写男女关系、有过编剧经历的小说家苏方。在她们看来,从全员单恋到离婚三次,坂元作品中那些看似不同寻常的设定,其实并不像他本人所宣称的那样“少数派”。作为一名剧作家,坂元裕二之所以让我们念念不忘,除了那些直击人心的金句,或许更是因为他愿意让那些恋爱“苦手”,生活也“苦手”的普通人成为故事的主角,让观众和他们一起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做选择。 坂元裕二的台词为什么那么抓人?坂元书信体小说里的对话与电视剧的台词有什么不同?坂元十年之前的社会问题系列剧作,为什么值得在今天重看?为什么说哪怕是一个爱情故事,只靠男女两人也是不能完成的? 【时间轴】 06:55 给成年人看的童话:理想化的爱情与生活化的细节 22:10 “少数派”的恋爱:非常态关系和爱情的更多可能性 27:40 坂元的“灰度”社会剧:社会事件下的情感故事 39:48 出轨与人生选择:爱情作为生活的症候 48:29 “对话的好处之一在于人物可以撒谎。” 51:37 “金句制造机”坂元裕二:比起做什么,说什么更重要 【嘉宾】 库索,青年作家,资深媒体人,前《新周刊》记者。现居京都。已出版作品《我在京都居酒屋》《自在京都》《纵身入山海》。 苏方,1984年生于沈阳,正在成为作家。已出版小说集《一些时刻》《异乡记》。 【主持】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豆瓣ID:阿枣) 【节目中提到的书】 《往复书简·初恋与不伦》[日]坂元裕二 著 《痴人之爱》 [日]谷崎润一郎 著 《第八日的蝉》[日]角田光代 著 《白象似的群山》 [美]海明威 著 《一些时刻》 苏方 著 《异乡记》 苏方 著 【节目中提到的影视作品】 《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 《太阳与海的教室》 《花束一般的恋爱》 《四重奏》 《东京爱情故事》 《最完美的离婚》 《问题餐厅》 《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 《我们的教科书》 《女人 Woman》 《母亲 Mother》 《相棒》 《坡道上的家》 《职业人的作风:致艰难生存的你·编剧坂元裕二》 《追忆潸然》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小说的艺术》[捷克] 米兰·昆德拉 著 《宛如飞翔》[日] 司马辽太郎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钟娜 Bake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费梦缘 【音乐】 片头 上海复兴方案 - Queen of Sports 插曲 小田和正 - ラブ・ストーリーは突然に 片尾 上海复兴方案 - Spring in a Small Town 【文字整理】何润哲 天奕
undefined
May 11, 2021 • 54min

57 从《我的章鱼老师》说起:大脑完全不同,但总能彼此靠近 | 王程韡&梁希同

上个月,《我的章鱼老师》获得这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这部讲述人和章鱼情感互动的影片,引发了热议。从进化的角度看,让不少人避之不及的章鱼的确和人类相隔甚远:它们每一个触手都构成一个小型的神经中枢,相当于许多个微型大脑。拥有如此奇妙的神经系统的物种会怎样感知这个世界? 人类真的有可能理解一只章鱼的心灵吗?换一个角度来说,试图和海洋生物共情,会不会是人们的一厢情愿? 梁希同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脑研究所,日常的工作是像“猫趴在鱼缸看鱼”那样研究章鱼和乌贼的脑和行为。他认为章鱼与人类完全不同的大脑,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世界”的参照。任教于清华大学的王程韡则从科学史研究的角度出发,认为很多人文作品对动物和自然的表现都难逃人类中心主义的嫌疑:我们对动物的接触,好像从来没有逃开过“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古老疑问。 想明白猫咪为什么学鸟叫,想知道章鱼为什么变色,想知道鳗鱼为什么朝大海洄游,说到底,是不是因为人类对自己也是一知半解? 其实,我们的生命本就源自海洋,不妨暂时从城市生活中抽离片刻,一头潜入其他生命的奇妙世界里。 欢迎关注「跳岛FM」公众号查看节目完整信息。 【时间轴】 05:14 人类和章鱼的共情,是打破“缸中之脑”假设的证据 07:22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和章鱼共情是不是人类中心主义? 11:30 和头足纲生物朝夕相处的生活,观察乌贼的诚实 26:15《鳗鱼的旅行》:平行展开的科学追索和个人记忆 30:00 理解动物的想法:思维活动在神经层面上是同质的吗? 45:25 科学家和鳗鱼有什么共同点? 46:28 学会被猫“驯化”,和动物共享都市生活 【嘉宾】 王程韡,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著有《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场饮食社会学的冒险》。 梁希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脑研究所博士后,研究章鱼和乌贼的脑与行为。 【主持】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珍妮特·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节目中提到的书】 《鳗鱼的旅行》[瑞典] 帕特里克·斯文松 著 《章鱼的心灵》[澳] 彼得·戈弗雷-史密斯 著 《寂静的春天》[美] 蕾切尔·卡森 著 《萨摩亚人的成年 》 [美] 玛格丽特·米德 著 《玛格丽特·米德与萨摩亚 》[澳] 德里克·弗里曼 著 《动物志》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著 【节目中提到的影片】 《我的章鱼老师》 《地球改变之年》 注:节目35分处提到的“地球消失的一年”为口误,正确片名为《地球改变之年》。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筷子》 [美] 王睛佳 著 《创造自然》[德] 安德烈娅·武尔夫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于是 猫弟 Bake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费梦缘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Queen of Sports 片尾-Spring in a Small Town 【文字整理】何润哲 天奕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tiaodaoFM@citicpub.com
undefined
Apr 27, 2021 • 1h 3min

56 在四月重读艾略特,听见音调里的现代生活 | 姜涛&许小凡

2021年的春天只剩下最后一周了。 春天似乎总是匆匆经过,不免有些恼人。而在一百年前的诗人T.S.艾略特笔下,“四月最残忍,从死了的泥土里滋生丁香”——春天并不全然让人愉快。那种生死交替的不安定,那种苏醒时的脆弱,是艾略特对四月的感受,也是一种普遍的体验。 在四月的尾巴尖上,本期节目请到了诗人、学者姜涛,以及《T. S.艾略特传》的译者、英语文学研究者许小凡,和主播钟娜一起,聊一聊这位似乎不那么喜爱春天的现代主义诗人。他的诗音韵缠绵,却也出了名的晦涩。我们有没有可能透过纷繁的用典,像“嗅玫瑰花一样”,直接感知他的诗歌? 艾略特很早就被译介到国内。以《荒原》的荒凉、神秘写北平,用戏剧独白的手法在诗中扮演不同角色……五四以来的中国诗人怎样学习、运用艾略特的诗学?艾略特作品中无法翻译的音乐性,在汉语新诗中有了什么样的变奏?艾略特的“难读的诗”,与现代经验的多向度、难以把握有什么联系? 欢迎关注「跳岛FM」公众号查看节目完整信息。 【时间轴】 11:28 四月为什么是残忍的季节?从《荒原》看艾略特的历史观 21:35 “像嗅玫瑰花一样嗅思想”:拨开艾略特纷繁的用典,感知诗歌 26:58 保守主义的创作者:作为批评家的艾略特 37:33 如何理解《传统与个人才能》中的“诗歌不表现个性,而是从个性中逃逸”? 47:46 艾略特诗歌中无法翻译的音乐性,在汉语新诗里如何变奏? 48:57 卞之琳、闻一多、周作人、西川对汉语音韵和节奏的探索 56:51 艾略特难读的诗与处理现代生活复杂生活面貌的雄心 【嘉宾】 姜涛,诗人、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诗集《洞中一日》、学术著作《公寓里的塔》 等。 许小凡,英语文学研究者,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师。译有《T. S. 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 【主持】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豆瓣ID:阿枣) 【节目中提到的作品和人物】 艾略特的诗歌作品: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1915) 《序曲》(Preludes,1917) 《小老头》(Gerontion,1919) 《荒原》(The Waste Land, 1922) 《四个四重奏》(Four Quartets,1943) 艾略特的批评文章和译介: 《传统与个人才能》(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 1919) 《关于文化的定义的札记》(Notes towards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 1948) 《外国现代派作品选》 袁可嘉主编 《艾略特诗学文集》 王恩衷编译 艾略特研究者: 海伦·加德纳(Helen Gardener)英国文学评论家,代表作《捍卫想象: 哈佛大学查尔斯·艾略特·诺顿讲座,1979-1980》。 丹尼斯·多诺霍(Denis Donoghue),爱尔兰文学评论家。 艾略特的前辈和同代: 约翰·邓恩(John Donne,1572-1631), 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教士,备受艾略特推崇。 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英国诗人、剧作家、文学评论家。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1843-1916),美国小说家。 朱尔·拉弗格(Jules Laforgue, 1860-1887),法国诗人。 欧文·白璧德(Irving Babbitt, 1865-1933),美国文学评论家,人文主义的领军人物。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美国诗人。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美国诗人。 鲁伯特·布鲁克(Rupert Brooke,1887-1915),英国理想主义诗人,乔治五世时期的文学明星。 艾·阿·瑞恰慈(Ivor Armstrong Richards,1893-1973),“新批评”理论创始人之一. 国内作家作品: 郭沫若《晨安》 徐志摩《西窗》 海子《春天,十个海子》 格非《苏醒》 孙大雨《自己的写照》 闻一多《罪过》 周作人《过去的生命》 穆旦《五月》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米德尔马契》 [英]乔治·艾略特 著 《文化与社会》 [英]雷蒙·威廉斯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钟娜 Bake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费梦缘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Queen of Sports 片尾-Spring in a Small Town 【文字整理】何润哲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tiaodaoFM@citicpub.com
undefined
Apr 22, 2021 • 1h 31min

55 在阅读的杂食时代,聊聊我们的精神食谱 | 跳岛FM×轻芒杂志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在这期特别节目里,跳岛FM邀请了轻芒杂志App的6位先锋读者,聊一聊“读书”这件事,用声音,带你打开阅读的边界。 在当下,工作、生活的节奏和信息更迭的节奏都很快,阅读这件事也不得不跑上当代社会的“高速公路”。同时,媒介越来越多样化,书籍、播客、媒体文章共同构成着我们的精神食谱。在阅读的杂食时代,如何获得更多有营养的信息,进行深入的思考,找回分享的乐趣? 本期节目中,六位嘉宾两两分组,以接龙的方式从阅读的开始、阅读的过程聊到阅读的结束: 新闻传播研究者方可成谈了谈在当下我们要如何重新理解阅读这件事,为什么说读用爽文套路生产的微信爆款文不算“真正的阅读”? 播客“翻转电台”主理人李厚辰提出,只有带着问题的主动阅读,才能真正突破信息茧房。 新世相、睡眠品牌躺岛联合创始人杨远骋把自己的读书方法称为“深度的碎片阅读”,他还分享了今年的两个读书小计划:“买书超过买咖啡”和“一万次启发”。 轻芒、光涧联合创始人王俊煜把马克笔记比作信息时代的学霸笔记本,他提问,我们是否有可能从审美的角度构想一种沉浸式的电子阅读体验? 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徐涛从陪孩子读书的经验出发,告诉我们不要给读书这件事太大压力,轻松一点,享受阅读的快感。 播客“故事FM”创始人寇爱哲曾经当过图书管理员,这段工作经历会影响他的私人阅读吗? 本期节目由跳岛FM 和轻芒杂志联合策划。轻芒杂志是一款订阅、阅读和马克深度文章的工具。你可以用它主动订阅喜欢的媒体、看到各个领域的“先锋读者们”日常的阅读和思考,还能随时马克阅读时的灵感和启发。欢迎关注「跳岛FM」公众号查看节目完整信息。 【时间轴】 PART1 带着目的主动阅读,突破推荐和算法的围裹|方可成&李厚辰 07:04 阅读的一种定义:需要付出思维努力的活动 09:57 媒介各有所长但没有优劣,“因地制宜”地使用才能各取所长 20:45 算法推荐和主动阅读:与其等待投喂,不如主动觅食 36:55 理论怎么读?思想史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日常生活? PART2 跳出纸质书崇拜的怪圈,深度阅读也可以“碎片化”| 杨远骋&王俊煜 51:33 “读纸质书是当今最被高估的美德”:纸质书不代表阅读深度和品味 55:51 “买书超过买咖啡”计划:纸质书总是值得买单 57:32 马克不止积累,也是逃出信息茧房的利器 1:02:41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互联网时代如何避免阅过即忘? PART3 找回阅读的快感,别再硬着头皮读完一本书!|徐涛&寇爱哲 1:16:03 私人阅读和工作阅读的共振:图书管理员和资深记者的阅读法 1:25:10 “很多人不读书,是因为整个社会把读书这个事儿看得太重了。” 1:25:54 读书就像吃东西,就像我们要吃高蛋白也要吃麦当劳 1:26:54 一本书必须从头读到尾?别为打卡给自己太大压力 【主持】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珍妮特·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嘉宾】 方可成,新闻传播研究者,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政见CNPolitics」「新闻实验室」和「放晴公园」发起人。 李厚辰,播客翻转电台主理人,看理想专栏作家,「一日谈」主持人。 杨远骋,新世相的联合创始人,睡眠品牌躺岛联合创始人。 王俊煜,轻芒联合创始人,光涧联合创始人。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播客「声东击西」主播。 寇爱哲,声音记录片播客「故事 FM」创始人。 【节目中提到的书】 《娱乐至死》[美]尼尔·波兹曼 著 《思想方式》[英]阿尔弗莱德·怀特海 著 《爱弥尔》[法]让-雅克·卢梭 著 《2000年以来的西方》刘擎 著 《先行一步》傅高义 著 “哈利·波特”系列 [英] J·K·罗琳 著 《正义论》[美]约翰·罗尔斯 著 《崩溃》[美]贾雷德·戴蒙德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猫弟 Bake KTzhou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蒲奕 费梦缘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Queen of Sports 片尾-Spring in a Small Town 【文字整理】何润哲 天奕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tiaodaoFM@citicpub.com
undefined
Apr 13, 2021 • 1h 6min

54 与唐诺、严飞聊聊“金钱至上”如何缩小我们的生活

“时间就是金钱”已成为毋庸置疑的共识,人们一边忙着赚钱,一边也越来越焦虑:耕耘与收获之间的因果关系似乎不再那么确定,而对金钱的欲望却永无止境。台湾作家唐诺在新书《声誉》中,以一位“职业读书人”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财富的力量在现代社会中不断膨胀的过程。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作家唐诺和社会学学者严飞,聊聊老生常谈又常谈常新的话题:如何处理自己和金钱的关系? “财务自由”承包下了幸福生活的定义和想象,推着我们在这条“自由之路”上迈开步子,奋力奔跑,经过一个个分岔的路口也不驻足。当我们对待时间的态度越来越功利,人生的可能性是不是也会随之收窄?唐诺说:“我们总是容易走上一条单一、窄迫的生命道路,在我这个年龄的人来看,未免太可惜了。”要拥有多少钱才算是财务自由?金钱和自由、幸福感成正比吗?金钱编织出的幻景如此触手可及,如果这时候说“钱能带来的可能性比想象中小很多”,会不会不合时宜? 欢迎关注「跳岛FM」公众号查看节目完整信息。 【时间轴】 02:19 财富和权势,哪一个对声誉影响更大? 05:43 “时间就是金钱”这一标语在今天意味着什么? 06:14 时代变了,耕耘和收获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确定 16:16 唐诺:“对时间有太强的功利感,生命幅度会越来越窄” 26:28 相比贫穷,金钱对人生想象的限制更可怕 31:21 多少钱才算是财务自由?钱和幸福感成正比吗? 57:47 唐诺谈日更万字的网络写手:“作为一个编辑,我会觉得有一点点可惜。” 【嘉宾】 唐诺,台湾作家,著有《尽头》《重读》《声誉》等,被誉为“我们时代少有的职业读书人”。 严飞,学者,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著有《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主持】 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 【节目中提到的书】 《声誉》 唐诺 著 《扫地出门》[美]马修·德斯蒙德 著 《阅读的故事》 唐诺 著 《穿透》 严飞 著 《夜行货车》 陈映真 著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我们在哈瓦那的人》 [英]格雷厄姆·格林 著 《扫地出门》 [美]马修·德斯蒙德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里维奇 猫弟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费梦缘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Queen of Sports 片尾-Spring in a Small Town 【文字整理】何润哲 天奕 【特别感谢】卞莉 黄平丽 张腾飞
undefined
Apr 6, 2021 • 1h 23min

53 在消费时代沉浮的手艺,与时间捉迷藏的匠人 | 葛亮&葛维樱

近些年来,柳宗悦、赤木明登等日本民艺大师的名字和“日式生活美学”一起流行起来,很多人开始学习茶道、花道。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的热映,百宝嵌、宫廷织绣等中国传统技艺也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不少民间小众手艺也成了网络热点。从媒体头条到商场广告,“匠人精神”被频繁地提起。 摆在高级商场橱窗里的精美工艺品,被挪用到各种商业领域的“匠心”……如今强调匠人的意义,是否会有消费主义的“嫌疑”?除了博物馆的非遗展厅和社交媒体上的网红民艺,我们会不会在日用中,与“野生匠人”不期而遇?现在年轻一代都在996,都在BAT,会想要从与时间“捉迷藏”的手艺中打捞些什么?点外卖的我们,习惯于把塑料包装丢进垃圾桶,还会用心看一看、摸一摸一只好看的木碗吗?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作家葛亮,他在新出版的小说集《瓦猫》中书写了中国传统手艺人,以及作家、前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葛维樱,她在十多年间走访了许多日本民艺大师。一起聊聊常挂在嘴边的“匠人精神”背后,那些鲜活的人与故事。 PS:最近,我们和纸现场PaperLive联合推出了跳岛的一周年纪念周边,一款以纸张为原料、可以反复水洗的包袋,4月23日在前在摩点App众筹预售,购买链接 https://m.modian.com/project/110730.html?utm_source=TDFM&utm_medium=cpwb&utm_content=20210324_110730 【嘉宾】 葛亮,作家,学者。代表作有小说《瓦猫》《北鸢》《朱雀》。 葛维樱,作家,曾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著有《守破离》,即将出版《日本美学之旅》。 【主持】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珍妮特·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时间轴】 04:10 从中国传统技艺到日本“传统职人”,为什么还要谈匠人精神? 11:20 退缩到九龙大厦一角的老瓷厂,成了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 19:30 匠人的格律: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 26:10 手艺无需被束之高阁,东西买回来是用的 32:50 葛亮《瓦猫·飞发》:在时代审美中沉浮的理发匠 42:50 汪曾祺《跑警报》中西南联大的故事:当知识分子遇到村落民艺 49:15 盐野米松:“拿出一个杯子给我倒茶,我就知道她很开心。” 56:53 不计报酬也愿意参与法隆寺修复:把最高的精神力量倾注到最好的技艺中 01:06:14 传统技艺的“新陈代谢”:让匠人从幕后走到台前 【节目中提到的书】 《瓦猫》 葛亮 著 《北鸢》 葛亮 著 《守破离》 葛维樱、王丹阳、王鸿谅 著 《造物有灵且美》 [日]赤木明登 著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香水》 [德]帕·聚斯金德 著 《美学散步》 宗白华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于是 Bake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费梦缘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Queen of Sports 片尾 – Spring in a small towm 【文字整理】何润哲 天奕

Th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Save insights by tapping your headphones, chat with episodes, discover the best highlights - and mo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Get th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