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点聊 LateTalk
《晚点聊 LateTalk》是《晚点 LatePost》出品的播客节目
由曼祺和汉洋主持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
Latest episodes

22 snips
Feb 21, 2024 • 1h 31min
61: 和心理学家许燕一起聊聊怎么避免心理枯竭
*本期音频转自视频访谈材料,建议大家如有条件可用耳机收听,效果比外放更好。
本期是《晚点聊》与年终系列报道相关的特别节目。在这期节目中,我们邀请了嘉宾许燕,一起回顾我们这一年的精神状态。
2023 年是三年疫情后的第一年,中国的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心理都处于恢复过程中。这一年,从热搜榜、公开新闻提供的数据中,我们能看到:年轻人热衷寺庙、手串,热衷考公 “上岸”,热衷买彩票。职场广泛的 “非人化” 现象也引发了关注,“发疯”、“全职儿女”、“孔乙己文学”、“四不青年”(不恋爱、不结婚、不买房、不生育)等词汇一度流行。
网络暴力一再发生,李佳琦的言论遭到讨伐,上海万圣节人们的个性表达获得喝彩。“情绪价值” 成为了一种被重视的 “价值”。人们涌向淄博吃烧烤,又涌向哈尔滨看冰雪,大学生们发明了 “特种兵式旅游”……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释放、自由的渴求。
许燕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任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她在 1978 年考入北师大学习心理学,成为中国恢复心理学专业后的第一批学生。近 50 年来,许燕见证和参与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在心理枯竭、心理绑架、心理贫困、心灵善恶等领域有开创性研究,著有《人格心理学》《成为更好的自己》等。
学者之外,她是一名身边总围着学生的教师,与年轻人有最直接的交流。她感受当人们是年轻人时,他们有共同精神处境,她也感受时代变化落在不同代际年轻人身上的具体差异。她会在课堂问学生为什么去逛寺庙、考公,好奇学生为什么连恋爱都不谈了……她以一个老师自然的职业本性关注着年轻人,也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应对时代变化,应对未来巨大的心理挑战。
本期节目我们聊了:
疫情对人心理健康的持续影响
02:22 -过去三年多,全球很多人出现 “社会心理残疾”。
人们应对现实变化的不同表现
09:54 -年轻人中的“寺庙热”,反映未来的不确定和人们感觉自身对命运缺乏掌控力。
15:16 -年轻人中的“彩票热”,因为在常规系统中获得不了的东西,就会在非常规系统中寻求。
19:27 -“发疯” 是积极的表达,要给人能够 “发疯” 的场所和机会。
25:09 -不断发生的网暴行为可能是出于什么心理?
30:39 - 社会出现了“心理热”,但流行的 MBTI 人格测试的测量指标并不好,没那么科学。
经济和工作的问题
38:49 - “全职儿女”“孔乙己文学”“四不青年”(指不恋爱、不结婚、不买房、不生育)背后的社会心理是什么?
45:51 -整个经济状态导致我们出现 “期望递减效应”,一个人该如何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失业?
51:18 -为追求稳定,“考公”“考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一些人进了体制后也不适应。
52:51 -以前人们是入职三年后才会出现心理枯竭,现在入职几个月后就可能出现心理枯竭。
心理健康问题年轻化
01:01:20 -疫情之后,孩子的自杀率增加,一个 6 岁的孩子会说,“我活着没有意义”。
01:05:59 -“亲职教育”缺失,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做合格父母。
成为“人”和“更好的自己”
01:13:27 -李佳琦的言论遭到讨伐,说明许多人相信现在靠个人努力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01:16:15 -许多人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没有处于一种真正的 “人” 的状态。
01:24:15 -许燕的导师张厚粲是活成“人”的典范。她从来不把别人当工具,别人也不能把她当工具。
相关阅读:
本期《晚点聊》对应的文字报道:《和心理学家许燕一起,回顾我们这一年的精神状态》。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卡伦·霍妮 著,冯川 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 年 5 月版。
《成为更好的自己》,许燕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 年 4 月版。
本期出现的人物、事件、现象:
·陆林,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年轻人中的“寺庙热”和“彩票热”。
·遭遇网络暴力后自杀的人,如染了粉红色头发的女孩郑灵华、武汉 “校内被碾压致死” 男童的母亲。
·据国际慈善组织乐施会 2023 年初发布的报告《富者生存》,过去两年全球新增财富近 2/3 进了最富 1% 群体的口袋,总额大约 42 万亿美元,是其余 99% 人口所获财富总和的近 2 倍。
·经历欠薪、失业后,一位 44 岁建筑设计师在深圳坠亡。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2023 年 12 月发布的《中国收入分配年度报告 2021》,中国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 1090 元以下的有 6 亿人。在这 6 亿人中,有 546 万人收入为零,有 2.2 亿人月收入在 500 元以下,有 4.2 亿人月收入低于 800 元,有 5.5 亿人月收入低于 1000 元。
·河南郑州一位 23 岁的小学女教师自杀。她在遗书中称,自己很想教书育人,但学校的工作和活动、领导的检查,让她像进了 “牢笼”。
·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18-24 岁青年的抑郁风险检出率高达 24.1%。
·江西 15 岁男生胡鑫宇失踪,后被认定自缢死亡。
·四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最小的 23 岁)在天门山跳崖引发关注。
登场人物:
许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曾梦龙,晚点特稿组作者。
剪辑:甜食
封面:电影《记忆》剧照

Feb 5, 2024 • 1h 12min
60: 东北人也应该再次了解东北:和丰泽、重轻一起在东北聊聊东北
汉洋终于在晚点聊回归了他的老本行:聊东北!丰泽和重轻也都是东北人,过去四年里他们几位一直在东北溜达、拍节目。这期节目前汉洋征集了很多关于东北的问题,三个人挨个回答。反驳了不少对东北的刻板印象,也说了很多充满主观想象的暴论。
这期节目非常主观,仨人录之前还在扎兰屯的六国饭店喝了酱香型红酒,略微胡言乱语。但这不也是特别节目的一种魅力嘛?
另外本期节目已入选豆瓣播客 2024 新春精选推荐活动,欢迎大家到豆瓣收听:)
本期节目我们聊到了:
01:40:聊聊哈尔滨的旅游热度。丰泽最喜欢的三个东北城市是哪个?为什么汉洋喜欢去哈尔滨?这里汉洋录制的时候转折比较快, 新艺术运动建筑和中华巴洛克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前者在中央大街附近,后者可以去纯化医院。
06:26:东北旅游怎么口碑最近上来了?
08:04:补上一下自我介绍,为什么我们三个要聊东北
09:12:为什么北欧地广人稀就抑郁,东北就乐观呢?提到「原子化」都是不好的吗?
15:15: 1900-1931 年之间的东北女性犯罪研究与东北到底冷不冷?
20:41:基于自愿组织的火并自由
22:00:彩礼、随礼和嫁妆
23:26:到底什么是东北?
29:30:东北文艺复兴吗?
37:03:回东北回得去吗?
42:58:东北旅游线路推荐
54:48:来东北都应该吃点啥?烧烤和烤串区别在哪?
汉洋今年春节后开更关于东北的新节目《山有虎》官网
《山有虎》的小宇宙链接
《山有虎》的豆瓣链接
苹果播客已经提交,可能有延迟
这几年汉洋、丰泽和重轻在东北的部分相关内容:
东北的多重边缘
如果在鹤岗,一个旅人
长春的吃
齐齐哈尔烤肉
海拉尔真的存在吗?
天天刻板印象东北,东北到底啥样?【混合东北】
拯救东北 1910 :东北大鼠疫 110 周年调查记行
东北到底可以有多美?
我们提到的饭店:
长春/延吉:大派屋
双阳:方二美食冒的泡黄金勾豆角
葫芦岛:六必居(不是做咸菜的那个)
锦州:老白烧烤烤大枣
沈阳:老四季鸡架
赤峰:苍狼蒙餐
长春:王记酱骨头的酱骨头、锅包肉、土豆泥和干豆腐;春发和饭庄;韩金钰牛肉汤饭
延吉:元奶奶包饭;延盛砂锅居;157 啤酒屋
齐齐哈尔:安家烧烤传统拌肉
鹤岗:海波肉串的加糖肥瘦和三分熟小串
绥芬河:马克西姆
海拉尔:蒙古包饭店二包
登场人物:
丰泽:非洲打灰佬,做题掘墓人
重轻:跟着汉洋混吃混喝的副驾驶人
汉洋:需要在东北确认些事情
封面:一行三人在博克图跋涉
剪辑:甜食
BGM:在东北的山岗上

Feb 1, 2024 • 48min
59: AI 3D 生成会有“抖音时刻”吗?与 VAST 聊人人玩 3D 的未来 | AI 大爆炸
本期是《晚点聊》「AI 大爆炸」系列第二期节目。我们关注 AIGC 领域里的 3D 图形生成。
这期的嘉宾是 2023 年初成立的 AI 3D 生成公司 VAST 的创始人、CEO 宋亚宸和 VAST CTO 梁鼎。
去年 10 月上线的热门 Github 开源项目 Wonder3D 背后就有 VAST 团队的贡献。
VAST 也刚刚在 2023 年 12 月上线了第一个产品 Tripo,这是一个可以用文字描述和图像生成 3D 模型的 Web 端产品,(网址:https://www.tripo3d.ai/)测试阶段可免费试用。目前用户在 Tripo 上已生成了 30 多万个 3D 模型。
宋亚宸同时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创始人,他出生于 1997 年,毕业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在创立 VAST 之前,曾在商汤和 MiniMax 工作;梁鼎之前则在商汤担任通用模型负责人,毕业于清华大学。
VAST 团队对未来的一个设想是:3D 内容会重复文字、图像、视频之路,从 3A 内容,即需要 a lot of people, time and money 的高门槛内容变成人人都能方便地创作和消费的内容。
第一步是有大众级的 3D 生成工具,第二步是 3D 内容平台。前者的成熟是 3D 生成的 ChatGPT 或 Midjourney 时刻。后者我们可以称他为“抖音时刻”。
这是一个可以数年后回看以验证的想法。希望这期节目只是一个微小的开端。
本期节目我们聊了:
创业故事 & 第一款产品 Tripo
01:51-为何在 3D 领域创业?——看到 3D 内容平台机会,第一步是做大众级 3D 生成工具。
07:16-Tripo 背后使用了多种模型结构,有 Diffusion 也有 Transformer。大语言模型是用端到端的一个模型完成任务,而 3D 生成目前是多种模块组合。
12:25-当前 3D 生成与文字和 2D 图像的一大区别是,后者有业界通用的表示方式,如 2D 图形是矩阵,而 3D 图形的最佳表示方式还在探索中。
13:13 -Mesh、NeRF 等 3D 表示(3D representation)指什么?
Midjourney 时刻和抖音时刻如何到来?
14:32-3D 生成效果到了相当于文生图应用 Midjourney V4、V5 的水平,是工具成熟的里程碑。这可能发生在 2024 年底到 2025 年初。
16:37-用户也需要存储、托管、分享和展示 3D 内容的平台。VAST 正在内测一个 3D 内容托管平台。
19:37-现在已有很多业余 3D 内容制作者,但没有分享、展示渠道。
22:49-用户的玩法举例:造一个 3D 鬼屋,请朋友来被吓。
23:55-这个平台目前是一个 PC 客户端,未来会考虑做 XR App。
27:11-总结:3D 生成效果达到 Midjourney V5 水平,是工具成熟的时刻;内容平台爆发的关键则是出现一种新的 3D 内容范式——一种可被跟风、模仿的 UGC 内容。
28:52-这件事可能发生在头显成熟前,头显成熟是充分不必要条件。
当前的竞争
31:31-大小公司都在做 3D 生成工具。VAST 的差异之处:做大众级工具,而不是替代现在的主流 3D 软件。
32:50-3D 生成是一个新领域,而且是华人团队不落后于美国团队的领域。
34:11-希望更多人用 Tripo,也用竞品,更多人体验 3D 内容生成。
36:26-VAST 掌握了大量 3D 原生数据集。
37:43-3D 内容生成的远期壁垒在产品和社区、开发者运营。
38:04-开发者自己玩出的例子:Tripo Go,可以让不同人生成的不同 3D 模型对战。
AI 潮里的年轻创始人
41:18-移动互联网领域,一批创始人起步于 25-30 岁。
42:30-VAST 是一个创始人很年轻,核心团队成员也有不少老炮的公司。
43:06-一个公司为什么能聚集多个以前自己创过业的人?
45:05-连续创业者能提前避坑,年轻人敢冲。
相关阅读:
Tripo 3D 生成 Web 版:https://www.tripo3d.ai/
Tripo Discord: https://discord.gg/chrV6rjAfY
Tripo Twitter/Youtube: @tripoai
节目中提到的 3D 互动内容 Tripo Go:tripogo.holymolly.ai(可在手机上玩)
本期节目中出现的技术、公司等名词:
·一些 3D 表示(3D representation):Mesh、NeRF、Gaussian Splatting、SDF
3D 表示是以某种形式表达 3D 对象或场景的几何形状、纹理、材质和光照等信息,可以是数学模型、数据结构或其他形式的描述,常见的有多边形表格(Mesh)、点云、体素(voxels)、参数化表面等。
·Diffusion:文生图领域的主流模型,被 Midjourney、Stability AI 等公司使用。
·一些大公司发布的 3D 生成模型或成果:DreamFusion(Google),Point-E、Shape-E(OpenAI),Magic 3D、Get 3D、(英伟达),3DGen(meta)。
·该领域创业公司:Luma AI、Meshy
·一些3D行业常用的DCC(Digital Content Creation)软件:ZBrush、Blender、3DsMax、Houdini、Maya。
登场人物:
宋亚宸:VAST 创始人、CEO
梁鼎:VAST CTO
更多信息或合作可联系:微信/即刻/Twitter: whyvirtualsiena
程曼祺:晚点科技报道负责人。即刻:程曼祺_火柴Q
剪辑:甜食
封面:Tripo 生成的 avocado chair “鳄梨椅”

Jan 24, 2024 • 1h 9min
58: 光年之外联创再出发,与袁进辉聊 AI Infra 到底做什么?| AI 大爆炸
本期是《晚点聊》「AI 大爆炸」系列第一期节目。
在这个系列里,我们既关注一个个 AI 公司或产品的创业和开发故事,也希望由此逐渐覆盖 AI 版图的各个面向,与关注 AI 热潮的听众一起探讨和见证这次新技术变革激起的浪涌。
这期节目中,曼祺邀请了一位老朋友,AI 领域的一位资深从业者和连续创业者,袁进辉。
袁进辉在 2016 年创立一流科技(OneFlow),2023 年加入光年之外任联合创始人,2023 年 6 月光年之外被美团收购后,袁进辉再次创业,成立硅基流动(SiliconFlow)。
在宣布这次创业的朋友圈中,袁进辉的配文是:“过去 15 年不算顺利,屡败屡战。”
“屡败屡战”与他创业以来一直所在的 AI Infra (AI 基础软件)领域在中国市场的状态有关。OneFlow 当年在 AI Infra 中做服务 AI 训练(模型的生产)的框架,SiliconFlow 则是做服务大模型推理(模型的应用)的框架。
AI 框架简单来说是连接底层硬件算力层和软件模型层之间的一层系统软件,它类似模型开发者们使用的操作系统。
纯软模式在中国的商业化和付费意愿一直是行业难题,这也是袁进辉此次创业想努力跑通的部分。
本期节目我们聊了:
第一段创业历程回顾 & AI Infra 是做什么?
01:51 - 梦想当科学家,2008 年博士后时选了一条激进的路,做机器学习和脑科学交叉学科研究。
06:10 - 当时深度学习还没热,未能转教职,来到工业界。在微软亚研院开发出 LightLDA(一种主题模型),这是互联网搜推广的核心系统之一,被快手等公司使用。
12:31 - 2016 年开始开发 AI 训练框架。当时 Google 的 TensorFlow 等框架已出现,如何差异化?
15:03 - 袁进辉的反共识判断:未来模型会变得非常大,需要新系统,创立 OneFlow。
18:27 - 再次创业,做硅基流动:看到大模型推理需求会超过训练,也能避免这支团队分散。
成立硅基流动,瞄准大模型推理需求
26:34 -“我们进光年的时候是40人,出来的时候是35人。”
28:42 - 业务重心:从训练转向推理,专注于大模型的推理部署。
36:00 - 商业模式:全球化战略,面向海外市场;在国内则要绑定客服愿意付费的东西,不能只有软件。
39:09 - 国内商业化的难度:需要创造性的策略和产品形态。
AI基础设施的未来趋势与机遇
51:26 - 技术不会一直是壁垒,算法尤其传播得快。
53:44 - 工程能力可能更关键。因为一个算法上的好点子,往往被执行后 ROI 极高,所以大家都会做;工程优化则是每个单点的 ROI 都不大,需要日积月累,到最后真正会做的团队非常少。
56:18 - 期待大模型超级应用,认为它们大概率不来自现在的大模型公司。
58:12 -成为"张一鸣"背后的人?但张一鸣背后没有人——超级应用未来自己做 AI Infra 怎么办?
59:28 - 软件层面的竞争将加剧,但顶尖供应商将获得大回报。
01:04:43-在清华科技园吃饺子听到邻桌议论:“OneFlow 技术挺好……还不是被收购,没赚钱."希望这次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范例。
相关阅读:
《晚点独家丨袁进辉新公司获创新工场、王慧文等 5000 万投资》
《硅基流动完成5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本期节目中出现的产品、人物等名词:
·一批 AI 训练框架:TensorFlow(Google)、PyTorch(Meta)、PaddlePaddle(百度)、PAI(阿里)、Mindspore(华为)。
·两个当前最主流的开源大模型推理框架:TensorRT-LLM(英伟达)、vLLM(伯克利大学)。
·LightLDA:袁进辉在微软亚研院开发的主题模型训练算法和系统。
·Geoffrey Hinton,图灵奖获得者,被认为是深度学习之父。
·张钹,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科院院士。
·李飞飞,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
·李兆平,计算神经科学专家。
·邢波(Eric Xing),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学校长。
·汪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创立了无问芯穹。
·尤洋,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创立了潞晨科技。
·贾扬清,AI 训练框架 Caffe 作者之一,现在创立了 Lepton AI。
·李沐、陈天奇,AI 训练框架 MXNet 作者。李沐曾担任亚马逊首席科学家,现在创立了 Boson.ai;陈天奇参与创办了 OctoAI。
登场人物:
袁进辉,硅基流动创始人。联系可加微信:SiliconFlow01
程曼祺,晚点科技报道负责人。即刻:程曼祺 _ 火柴Q
贺乾明,晚点科技报道作者。即刻:我是 chiming
剪辑:甜食

Jan 14, 2024 • 57min
57: 非洲农业不发达,到底都是缺点啥?和李奕聊聊她在肯尼亚的一千亩地
说了半年才录上的一期节目,和在肯尼亚种地的李奕聊聊她在非洲的经历与非洲的农业。在非洲做农业之前,李奕曾在麦肯锡做咨询。是怎么做的职业上的转变?我们也聊了聊她本人的故事。
【本期因为设备问题,偶尔会有一点点电流声。不是你设备的问题!】
本期节目我们聊到了:
当你说在非洲种地,具体指的是什么?
非洲到底是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还是个目前比较贫瘠的地方?
非洲的农业还能出口欧洲?
从 0 到 1 是怎么开始的?
如何和当地打好关系?种出来的东西怎么卖?
非洲卖菜商贩最在乎的是什么?
做咨询和下地干活的差距是什么?
你在有一篇文章里面写自己是一个容易无聊的人,所以去做咨询,体验不同的行业。但农业是一件漫长且重复的事情,你怎么知道自己可以在这行里一直干下去?
有哪些在去非洲种地之前你深信不疑的事情,现在认为自己想错了?有哪些是反过来,曾经不相信但是现在很坚信的事情?
相关链接:
李奕的播客《人生游戏指南》
李奕的即刻
汉洋写在远东种地的大哥
登场人物:
李奕:最会写 ppt 的菜农
汉洋:我为肯尼亚出过力
剪辑:甜食
题图:李奕在田间地头

Jan 3, 2024 • 44min
56: 四个问题(不完全)回顾 2023 商业事件 | 串台(挖坑)《商业就是这样》
新年好!这是 2024 年《晚点聊》第一期节目,在这个特别的时间点,我们很高兴能和一财旗下头部播客《商业就是这样》串台,做一次岁末年初的回顾与展望。
这次串台的契机是《第一财经》和东方卫视在 12 月 28 日播出的一档商业新知分享秀《2023 年终讲》。经济学家姚洋、香帅,科学家杜祥琬、哲学家吴冠军还有企业家傅盛在《年终讲》上做了分享。现在“小宇宙”中已可搜索“2023 年终讲”主题,欢迎收听系列项目。
这次串台会分两期在《晚点聊》和《商业就是这样》分别播出。
我们用四个问题来互相问答,回顾这一年各自的节目,也回顾其中涉及的商业新闻、事件和现象。《晚点聊》的节目中会播出我们问《商业就是这样》两位主播肖文杰和约小亚的内容,《商业就是这样》中是曼祺和汉洋来回答。
我们聊的四个问题是:
1.这期节目怎么来的?
-「小历史」系列的策划、操作与未来计划。
-「十五年中国商业极简史」关于“腾讯大战 360”的取舍,一场在纸媒上发酵的互联网大战,如何改变了腾讯也改变了互联网格局。
2.想做而没做的节目?
-从「蜜蜂经济学」讲开:普及经济学概念的兴趣和意义。
-阿里大变动,一个 2024 年值得继续关注的变化。
3.那些回头看发生了变化、反转或有后续的节目?
-汽车出海,从年初的乐观到年末的风险。
-《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曾以为是宫崎骏最后一部电影,看来还有新作。
-火车和机票价格变化,市场化放开仍需时间。
4.哪些节目对主播自己产生了影响?
-「蜜蜂经济学」,更落实了多讲讲经济学概念的意义。(约小亚)
-聊完 iMAX,为看《奥本海默》好好选一块银幕(约小亚)
-北京见面会,吸收能量。(肖文杰)
-聊完老乡鸡,对中式连锁餐饮更多尊敬,尝试了好多新品牌。(肖文杰)
本期中提到的节目和文章
《商业就是这样》「小历史系列」
《商业就是这样》Vol.100 十五年中国商业极简史
《商业就是这样》Vol.115 蜜蜂经济学
《商业就是这样》Vol.97 把中国车卖到海外,总共分几步
登场人物:
肖文杰,衣橱里录的这一期。即刻ID:Tiller
约小亚,依然在学习上班。即刻ID: 约小亚
王汉洋,人活着就是这样。X@HanyangWang
程曼祺,新年挖坑新选题。即刻ID:程曼祺_火柴Q
剪辑:甜食。

Dec 27, 2023 • 49min
55: 从 0 到 470 万,与车云程里聊中国汽车出海大爆发
11 月底的东京车展上,一张丰田章男路过比亚迪展台时的照片在汽车圈小小火了一把。在各种半开玩笑的“过度解读”中,丰田章男的表情被理解为迷惑、警惕或羡慕——怎么当年抄花冠的比亚迪现在变得这么强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不久前的数据,今年我国汽车出海量将达到 470 万辆左右,光是 11 月的出口量就超过 48 万辆。比亚迪去年全年只出海了 5 万辆汽车,今年前 9 个月已经接近 20 万辆。
我身边的汽车 KOL 里,刚好有一位见证了中国车企出海的过程,今年他也先后去到慕尼黑和东京车展,继续观察着智能电动车新趋势下,中国汽车行业的全球野心。
这位嘉宾是车云网和电动邦创始人和访谈节目程邀出品人程里。此前程里在汽车和互联网行业从业二十多年,是腾讯汽车前主编和网易汽车事业部前总经理。
本期我们从今年的海外车展见闻出发,回顾了中国汽车走出国门的阶段、历程,现状和可能的挑战。
本期节目我们聊了
-海外车展见闻
·轮回:比亚迪第一款自主品牌汽车 F3 模仿丰田花冠;现在两家公司成立合资企业,比亚迪开始输出电动化技术。
·丰田章男和王传福在东京车展会晤。
·60 家中国汽车产业链企业参展慕尼黑。从上海车展到慕尼黑车展:中国汽车影响力从欧美行业圈扩散到媒体与民众圈。
-中国汽车走出去的三阶段
·2005 年-2016 年:从“羞辱式”的开局到每年不到百万的平台期。
·2017-2021 年:出海量逐渐提升,来到 100-200 万台,燃油车是主力。
·2022 年之后:智能电动车异军突起。
出海目的逐渐从做好传播以服务国内卖车,到真想深耕海外市场。
-新一轮出海的特点和策略
·新区域:敢去欧洲和日本了;新价格:开始出现中高端车型;新动作:去海外建厂。
·去东南亚还是去欧洲,不同车企怎么选;在海外建厂利弊和条件。
·出海从战略补充变为战略重点:这是汽车行业的规律,也是国内竞争带来的压力。
·逆全球化之下,中国和欧洲汽车行业却有了更深入地合作。
·今年中国车企扎堆出海,但窗口期不会这么快关闭。
-硬实力强了,软实力还需要时间积累
·产品还没到稳态,新能源要变成绿色的新能源;智能化是大变数。
·品牌、文化是相对短板——如果长城和比亚迪今年的油箱之争发生在海外,比亚迪会面临更大压力。
·从慕尼黑中欧车企高层会晤的演讲上以小见大。
·比亚迪出海该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民族工业崛起”的叙事不适用全球市场。
·车企 CEO 和创始人的抱负与焦虑:想抓住难逢的时机,担心他们无法掌控的环境。
相关链接
理想明年启动出海,把 L9 卖给中东富人
比亚迪的临界点:饥渴与克制、混乱与效率
比亚迪与特斯拉:垂直整合 AB 面
登场人物:
程里,车云网和电动帮创始人,知名汽车 KOL 。微信ID:doudoubanbab
程曼祺,晚点科技报道负责人。微信ID:momochoqo
剪辑:甜食
封面:丰田章男(左)在 11 月日本东京车展上望向比亚迪展台。

Dec 25, 2023 • 29min
54: 四个故事 【2023 年终节目】
到处转、办公椅、涮羊肉、做艺术。以及,新年好!
本期节目提到了:
长春的吃
汉洋的 newsletter
李阳关于香港的文章
中国在水电站方面基本上处于天顶星级别存在:和非洲回来的曹工唠唠
汉洋提到的书:
《通往自由之路》(To Make Men Free: A History of the Republican Party)、《山音》、《深河》
剪辑:甜食
BGM: Stand By Me Florence + The Machine
登场人物:
汉洋:人活着还是得溜达!
封面是汉洋一月在从伊春去黑河的路上拍的。

Dec 20, 2023 • 60min
53: 养老院不是一座孤岛,一名 90 后的 6 年养老创业故事 | 「2023 年终讲」合作系列
这期节目是《晚点聊》与年度财经人文新知分享秀《2023 年终讲》的合作播客第一期。
《2023 年终讲》是东方卫视与第一财经打造的年度财经人文新知分享秀,将在 12 月 28 日晚22:00 在东方卫视播出。
第一财经网端及第一财经官方微博、视频号、抖音、知乎、快手、百度等社交媒体账号也会同步直播。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2023 年终讲》中的一位嘉宾,代佳林。
佳林 2016 年回国,此前在澳大利亚学材料学,研究以 3D 打印材料修复器官。而她回国后却因一些契机进入养老行业,她和她创立的「首漾」此前曾在四川雅安运营一家养老院 4 年多,正在建立自己的第二家养老院。
佳林进入养老行业,和实际运营养老院的过程的一个最大感受是:养老院不是一座孤岛,老人也不该是一个被特殊对待的“孤立的群体”,他们需要最基础的安全感,同样需要归属感和价值感。她希望探索一个“无龄化”的养老未来。
本期节目我们聊了:
运营养老院的契机、过程和经历
·2016 年回国,帮助家人寻找养老院未果,想打造“像家一样”,有社会生活的养老院。
·经过 1 年多的时间,在四川雅安与合作伙伴落地了第一家养老机构。
·运营过程中的理念差异。
·疫情对小机构运营造成冲击。
·为什么不做医养结合?
无龄化养老
·疫情期间重新梳理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开始做文化传播、IP,拉近老年人和其他年龄群体距离。
·扁桌会议的尝试和日常活动。
·重阳节活动后,一位爷爷的真情流露时刻。
·正在建立的第二个机构希望打造“社区”感,不是一个封闭空间。“养老院不是一座孤岛”。
新技术对养老未来的影响
·机器人等技术会帮助解决供需的不平衡,从一对“有限多”的服务到更大规模的服务。
·老年不仅是“养老”,越来越多老人也在工作
·跨界创新的机会:重新拾起康复手套项目。
相关链接:
《我在养老院做文创:用00后的潮流,重新定义80岁的人生》
《这一年,谢谢坚韧生长的你 | 2023年终讲》
登场人物:
佳林:90后的我,已提前为30年后的养老生活做准备。(微信ID:JanetJanetJanet555
汉洋:昼短苦夜长(X@HanyangWang)
曼祺:是时候提前想想老年生活。(微信 @momochoqo)
剪辑:甜食

Dec 13, 2023 • 53min
52: “帮有钱人变得更有钱”是什么体验?与从业者聊聊财富管理在管什么
「Shownotes 结尾有晚点聊下周(2023.12.20)线下活动信息,感兴趣可看。」
一段高歌猛进后,近年很多人都在经历“财富消亡史”。从 P2P 、河南村镇银行、中植系到越救越疲的楼市和频繁上演的“3000 点保卫战”,总有不同的“陷阱”适合不同的人。
持续的高增长是例外,1970-2010 年,8 个全球最富裕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年增长率大部分时间在 1.7%-1.9% 之间。当中国也进入“新常态”,财富保值和增值的状态与可能性是什么?财富管理行业是观察这个变化的前线。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一位财富管理从业者。从这个专业管钱的工作出发,聊聊理财环境的变化和当下的一些共通性建议,以及“帮有钱人变得更有钱”是一种什么工作体验。
本期节目我们聊到了:
-财富管理是什么?
·2500 万美元、1000 万美元、1000 万人民币和 600 万人民币的可投资产分别对应什么服务?
·财富管理现在主要是销售导向工作:市场好时销售压力大,坏时压力小,导致机构“散户化”追涨杀跌。
·“随便买买”就能赚钱的时代结束了,购买专业理财的人变多:招商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资产门槛 1000 万元)2019 年时有 8 万户,2021 年底增长到 12 万户。
-周期转换中,对不同人的财富管理建议
·100-200 万以下可投资产,学会自己 DIY。
·银行卖得最多的 “2 类理财的底层资产中,相当一部分是“地方债”。
·高波动性资产对人性有大挑战,不要自己做。“绝大部分人的工作不是处理这种人性波动的。”
·家庭共同理财要对“什么是好”有共识,一些因巨大亏损而家人反目的例子。
·更有钱后的理财方式:各行业专家帮你快速学习。
·现在的一大诉求是“安全”,做好境内境外资产分散与平衡是选择之一。
-财富管理的外部效应
·财富管理不仅管钱,还管家”:帮助解决孩子上学、家人就医和社交等需求。
·“公平至上”的环境中,怎么理解财富管理的“外部效应”?——帮助钱更有效率地流动。
·“帮有钱人变得更有钱”是什么体验?
·不管钱多钱少,建立财富审美和专业理财认知是一项可以尽早开始的功课。
登场人物:
“招财”,财富管理从业者
程曼祺,晚点科技报道负责人。微信 ID:momochoqo
剪辑:甜食
活动预告
下周三(12月20日)晚 7点半-9 点,「晚点聊 LateTalk」将在北京跳海北新桥店举办两周年线下见面会。
见面会有两部分:
·主播汉洋、洪浩和曼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两年来做播客的想法和感受。
·聊天环节,听听大家的建议和吐槽。另外这是我们第一次做活动,也没啥经验,多担待❤️
报名表链接:https://www.wjx.top/vm/OYvwRec.aspx
时间:12月20日(周三)19:30-21:00
地点:北京跳海北新桥店
Remember Everything You Learn from Podcasts
Save insights instantly, chat with episodes, and build lasting knowledge - all powered by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