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左忽右
JustPod
「忽左忽右」是一档文化沙龙类播客节目,试图为中文播客听众提供基于经验视角的话题和内容。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曾荣获苹果播客2019年度播客。
Episodes
Mentioned books

Jan 12, 2024 • 1h 18min
296 东三省再发现:哈尔滨、柳条边与“盲肠”地带的未来
从《漫长的季节》到冰雪世界,东北在一年内已经两次占据社交媒体头条。最近出圈的哈尔滨似乎摆脱了文艺复兴和草根这两种刻板叙事,呈现了一个年轻、有活力的东北。但脱去娱乐的外衣,东北的经济、人口,与文化在上世纪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沉淀?一直以整体被提及的东北有什么内部异同?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东北振兴?新晋网红哈尔滨能成为下一个成都或长沙吗?欢迎收听本期嘉宾元淦恭和宋金波的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元淦恭,互联网从业者、前媒体人(公众号:元淦恭说)
宋金波,作家,前媒体人
- 时间轴 -
03:53 全国人对东北的再发现
09:05 哈尔滨代表不同于重工业和二人转的东北贸易传统
13:40 柳条边开禁与东北三省内部差异
21:04 哈尔滨与淄博有没有可比性
25:28 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近代东北
31:27 东北经济在全球视角下的比较
37:40 移民社会:东北与四川的相似性
41:40 非公经济的薄弱让东北长期困在下岗回忆中
50:04 关内与关外在改开中的表现差异及深层原因
01:13:31 旅游业会是未来东北的支柱产业吗
- 制作团队 -
声音设计 hotair
节目统筹 禾放
节目运营 小米粒
节目制作 hualun
logo设计 杨文骥
特别感谢 丁晋亮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4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ad@justpod.fm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
B站:忽左忽右leftright
抖音:忽左忽右

Jan 9, 2024 • 1h 19min
295 柏林的魏玛时代:犯罪之都与它的巴比伦怪物
一战过后,欧洲社会急剧转型,各种主义横生,大城市迅速发展。魏玛共和国作为德国历史上短命、危机重重,却又绚烂多彩的一章,被战争失利的阴霾所笼罩,经历了党派的斗争以及现代化带来的焦虑。在时代大背景下,犯罪报道备受追捧。不论它们影响是否深远,它们的发生与人们对之的思考反映了魏玛时代的特性。魏玛的社会风气、政治状况是如何催生犯罪的?当时的警察系统与刑侦是怎样的?德国黑帮与当时活跃在大西洋彼岸的黑手党有什么区别?欢迎收听《犯罪的世界史》付费系列作者陆大鹏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陆大鹏,世界史研究者,英德译者。著有《德意志贵族》。译有《阿拉伯的劳伦斯》《金雀花王朝》等。
- 时间轴 -
07:15 陆大鹏在柏林寻觅魏玛旧影
16:03 魏玛德国的“现代病”:城镇化发展的社会问题
25:25 媒体笔下的都市怪谈与魏玛德国的悲剧性
34:00 魏玛刑警的组织结构与盖世太保的来源
40:20 “佛陀”探长甘纳特的审讯方式与公关技术
48:30 甘纳特与史塔西一把手的跨时空对决
51:17 随波逐流的警察系统政治性不强
55:25 “背后一刀”理论与“敌人在右边”
01:01:26 猖獗的准军事组织代表:“领事组织”
01:09:15 合法社团式的魏玛黑帮:兄弟和睦,警匪团建
- 制作团队 -
声音设计 hotair
节目统筹 禾放
节目运营 小米粒
节目制作 hualun
logo设计 杨文骥
特别感谢 丁晋亮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4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ad@justpod.fm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
B站:忽左忽右leftright
抖音:忽左忽右

Jan 5, 2024 • 1h 4min
294 漫谈音乐剧《玛蒂尔达》的戏里戏外
从始于小剧场的《我,堂吉诃德》到这个冬天火遍北京上海的《玛蒂尔达》,音乐剧制作公司七幕人生在创立至今的十一年间亲历了中国音乐剧行业的起起落落。音乐剧作为一个集大成的制作,结合了音乐、叙事、舞美、舞台设计等多方面元素,对制作团队的要求十分苛刻。作为以音乐剧本土化为核心战略的团队,七幕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音乐剧更好地与中国观众互动,与此同时培养出更多的中国音乐剧人才。音乐剧制作公司的商业模式和运营周期是怎样的?如何判断一部音乐剧的潜力?中国音乐剧作为起步比同行晚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市场,缺乏了哪些核心竞争力?欢迎收听七幕人生创始人杨嘉敏与剧本总监程何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杨嘉敏,七幕人生创始人
程何,七幕人生音乐剧剧本总监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 时间轴 -
07:28 《玛蒂尔达》的引进波折:曲线救国的巡演版
18:10 打破传统的《玛蒂尔达》:冷战时期诞生的童书超级IP
25:51 不识谱的编剧丁门庆剑走偏锋,让中文翻译困难重重
35:41 疫情给音乐剧行业带来的影响
42:57 音乐剧公司的商业模式与运营周期
47:13 中国音乐剧的粉丝结构和消费习惯
54:20 从“照抄”到原创:如何培养中国音乐剧人才
01:02:06 话剧、音乐剧与脱口秀:个人表达与团队合作
01:05:47 新年愿景:大剧场驻演与《致埃文·汉森》
- 制作团队 -
声音设计 hotair
节目统筹 禾放
节目运营 小米粒
节目制作 hualun
logo设计 杨文骥
特别感谢 丁晋亮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4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ad@justpod.fm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
B站:忽左忽右leftright
抖音:忽左忽右

Jan 2, 2024 • 1h 27min
293 留学生与大革命:秦红谈祖父博古的莫斯科岁月
上世纪初,苏联政治风云变幻,而莫斯科中山大学校园里,中国留苏学生不仅卷入了政治漩涡,互相也产生了分歧,这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命运。当时的少共支部书记博古,是著名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一员。20年代留苏学生经历了怎样复杂的派系纷争与人际关系?他们是如何被当时的政治氛围所影响,又如何面对校园中的浪潮?还原历史的原本模样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欢迎收听本集节目博古孙女秦红老师和杨阳博士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秦红,博古孙女
杨阳,埃塞克斯大学历史学博士
- 时间轴 -
07:47 留苏学生:大历史中复杂的人与事
13:10 江浙同乡会的背景介绍
28:33 “一个玩笑下的三封信”惊动斯大林
40:00 考证“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46:37 莫斯科中山大学里的派别
56:44 “翻译派”的源起
01:00:58 王明在莫斯科
01:09:57 斗争与清党中真实的博古
01:17:18 “十天大会”的混乱现场
- 支持我们的赞助商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人间钱话」是一档由天弘基金出品的播客节目,一本关于生活的投资指南。在这里,从个体视角出发,以投资的逻辑关注日常生活,你可以听到以现金流视角拆解人生,了解如何规划养老,也可以探索花钱的不同打开方式。我们相信为生活而投资,投资是工具,生活才是目的。欢迎你的关注。
- 制作团队 -
声音设计 hotair
节目统筹 禾放
节目运营 小米粒
节目制作 hualun
logo设计 杨文骥
特别感谢 丁晋亮 梁喜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4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ad@justpod.fm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
B站:忽左忽右leftright
抖音:忽左忽右

Dec 29, 2023 • 1h 13min
292 张大春的老台北:眷村、论战与文坛往事
作家张大春常常缅怀过去。在自己的节目中,他与同胞们大谈老台北的记忆。与此同时,他也热衷追寻自己家族两百余年的历史。张大春的作品亦是如此,在被学术思潮影响的同时,也深扎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朱西甯、金庸、高阳等作家给张大春带来了怎样的熏陶和启发?这些作家前辈有哪些趣事以及独特的个性?眷村的人情与变化给张大春留下了怎样的印记?欢迎收听本期节目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张大春,作家,《张大春泡新闻》主持人
- 时间轴 -
08:35 从山东到台湾,大时代下两百多年的家族往事
19:53 眷村的建筑格局以及它所带来的人情
24:44 眷村不良少年帮派的兴盛与没落
32:28 拆解竹联帮主陈启礼的葬礼挽联
41:33 大学时代亲历的学术思潮与乡土文学论战
46:34 从追求手法和深度到“只写别人没兴趣写的东西”
50:18 中国传统笔记小说的印记与金庸的影响
54:17 红学家高阳的一贬一褒带来一段忘年交
01:05:22 唐玄宗和他神秘的“造谣”团队散乐人
- 制作团队 -
声音设计 hotair
节目统筹 禾放
节目运营 小米粒
节目制作 hualun
logo设计 杨文骥
特别感谢 晓漫 丁晋亮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3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ad@justpod.fm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
B站:忽左忽右leftright
抖音:忽左忽右

Dec 26, 2023 • 46min
午后偏见032|与自然科普达人何鑫聊流浪动物问题与野生动物保护
在当下,流浪动物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10月中旬,四川成都罗威纳犬咬伤女童的事件爆发之后,各地对流浪动物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措施,之后重庆某校校园内流浪狗在被保安驱逐的过程中不幸死亡,引发了巨大的舆论声浪。而在此之前,社区数量渐增、活动频繁的流浪动物与不堪其扰的社区居民之间已然频频爆发矛盾。那么,流动动物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管控流浪动物?西方发达国家有哪些经验可以参考?我们应该抱持怎样的态度看待动物保护问题?请听本期嘉宾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何鑫,动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方向博士,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曾以专家身份带队前往肯尼亚、南非、斯里兰卡、厄瓜多尔等地,著译有《环游加拉帕戈斯》《鸟类行为图鉴》《生态学通识》等
郑诗亮,《上海书评》执行主编(微博@PomBom,豆瓣ID:PomBom)
- 时间轴 -
01:28 流浪动物所造成的种种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04:07 流浪动物产生的根源,是人类不负责任地弃养
08:42 如何对流浪动物进行管控
11:10 西方发达国家对流浪动物有一套系统的管控办法,有些是非常严格的
15:33 极端化的动物保护主义不可取
19:29 针对人类饲养的宠物而进行的“动物保护”与关注生态环境的“野生动物保护”是两个概念
23:45 从人类驯化动物的历史来看,猫依然保留着野外生活的捕猎习性,所以流浪猫对小型野生动物的伤害特别大
29:40 爱宠物,就要好好地把它们养在家里,与它们终生相伴
33:29 绝育然后领养,是一种可行的手段
35:54 关注野生动物是好事,但是不要过多地代入人类情感
40:04 反对虐待动物在当下
42:17 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书籍和纪录片
- 制作团队 -
声音设计 hotair
节目统筹 禾放
节目运营 小米粒
节目制作 hualun
logo设计 杨文骥
特别感谢 丁晋亮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3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ad@justpod.fm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
B站:忽左忽右leftright
抖音:忽左忽右

Dec 22, 2023 • 55min
291 外滩红头巾:曹寅谈锡克警察与印度民族主义
1850年代,英国人大规模把锡克人招募到军队中。从此,锡克军人的足迹遍布各英属殖民地与租界。中法战争后,缠着头巾、蓄着大胡子、身材魁梧的锡克警察形象也逐渐进入了上海的市井。来自旁遮普农村的锡克人带来了他们的家人、宗教、甚至地域冲突,而这居然成了日后印度民族主义进程的一颗海外种子。锡克人为何选择来到上海?他们的民族主义运动在母国有何成果?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怎样影响了当时的印度社会与现今印度的政治与中印关系?欢迎收听曹寅教授带来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曹寅,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全球史、印度史学者
- 时间轴 -
05:17 “忠诚的战斗民族”:锡克人的历史
09:34 英属东方殖民地之间的鄙视链
15:58 上海锡克移民来自旁遮普的两个村庄
26:37 锡克民族主义在上海
30:51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上海锡克人
35:00 以印度为例:殖民主义在精英统治下的延续
38:44 基建如何影响社会:火车、运河、自行车“改造”印度
41:12 英印时代的焦虑至今影响印度
46:33 印度对英印情报网络的继承
49:35 从陈景濂案看二战时代印度的对华恐惧
- 制作团队 -
声音设计 hotair
节目统筹 禾放
节目运营 小米粒
节目制作 hualun
logo设计 杨文骥
特别感谢 丁晋亮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3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ad@justpod.fm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
YouTube:忽左忽右

5 snips
Dec 19, 2023 • 1h 5min
290 从云南到越南:滇越铁路的近代漫游
云南作为一个高山峻岭、地貌多变的边疆省份,使当地人都往往无法窥其全貌。1910年滇越铁路的兴修不仅改变了云南和世界的连接与距离,也重塑了丈量云南的尺度。与此同时,这条铁路承载的还有自然与现代的交汇、云南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战火的摧残。围绕着这条铁道,艺术家程新皓开展了对自己家乡的探索。如果在东南亚得势的是英国而非法国,云南会有怎样不同的发展?近现代文人乘坐火车进入云南时为何会拿起温度计和寒暑表来记录自己的旅程?铁路给云南带来了怎样的身份认同与冲击?欢迎收听程新皓带来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程新皓,在云南工作和生活的艺术家与写作者
- 时间轴 -
06:05 流动的云南:云南的想象与建构
10:52 丈量云南的尺度:滇越铁路对云南交通的影响
15:54 历史上的“如果”:英法殖民者竞争云南
18:48 从上海到云南要换四次货币?
22:37 徐霞客的 “滇行记”与欧洲壮游的相似性
30:44 滇越铁路中现代性的妥协
40:23 边疆云南:孙中山的铁路规划与云南的身份认同
45:35 铁道上的“他者”:云南民族主义伴随现代化兴起
50:33 火车的政治意义:水电站、地方军阀、护国护法运动
54:23 从大后方到最前线:抗战时期滇越铁路的辉煌与衰落
01:00:01 伐薪冶矿到修建铁路:明清以来云南的环境变迁
- 制作团队 -
声音设计 hotair
节目统筹 禾放
节目运营 小米粒
节目制作 hualun
logo设计 杨文骥
特别感谢 丁晋亮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3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ad@justpod.fm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
YouTube:忽左忽右

Dec 15, 2023 • 1h 16min
289 从「婆罗多」到印度教民族主义的百年复兴
今年的G20峰会前,印度总理莫迪向世界宣称:“印度正在崛起”。除了海外印度裔人才深入各国政治、科技、商业核心的趋势,印度本国的经济、文化,以及地缘政治影响力也在不断增长。但相对不为中国人所熟悉的是,莫迪领导下的印度其实正在开展“全面印度教化”的工程。从统一民法到改国名为巴拉特,“强人”莫迪做到了许多之前的政治人物从未付诸实践的举动,让印度教元素重回印度政治的方方面面。莫迪的宗教理念是如何影响他的执政的?印度的多宗教、多民族背景为其增添了怎样的政治特殊性?印度到底在向何处转型?欢迎收听qiran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qiran,国际新闻记者,自由撰稿人
- 时间轴 -
09:44 “三个半强人”:尼赫鲁、英迪拉·甘地、莫迪(与瓦杰帕伊)
19:44 南亚地缘政治天平早已倾向印度
25:30 莫迪从政治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的最基层起步
31:15 印度教知识分子如何“解构”阿克巴大帝与奥朗则布
35:35 全面印度教化:统一民法、重塑甘地、迷信外交
43:07 G20前的跨国刺杀:锡克人与印度的爱恨情仇
56:44 多少带点情绪:几大印度城市改名里的讲究
58:45 英属印度的遗产:地缘政治框架与民族身份想象
01:04:44 印度的种姓身份政治会迎来改变吗?
01:08:42 尼赫鲁与英迪拉·甘地的时代记忆在快速消逝
- 制作团队 -
声音设计 hotair
节目统筹 禾放
节目运营 小米粒
节目制作 hualun
logo设计 杨文骥
特别感谢 丁晋亮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3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ad@justpod.fm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
YouTube:忽左忽右

Dec 12, 2023 • 1h 3min
288 嘻哈之死:图帕克谋杀案背后的说唱战争
随着图帕克(Tupac Shakur)谋杀案的真凶今年九月落网,围绕着这位传奇说唱歌手的众多纷争也将进入尾声。作为美国西海岸说唱的代表人物,图帕克象征着LA这座城市与嘻哈的黄金时代。他的死也是东西海岸说唱战争的缩影与顶峰,让美国流行文化为之震动。图帕克的死承载着东西两岸说唱怎样的恩恩怨怨?诞于70年代的嘻哈文化之于美国黑人有怎样的意义与影响力?作为黑豹党的后代,图帕克的音乐如何继承了平权运动的精神?嘻哈是怎样洗去匪帮印记,开始商业化转型的?欢迎收听谷大白话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谷大白话,脱口秀译者
- 时间轴 -
02:16 说唱巨星谋杀案廿载后突然告破
12:48 嘻哈文化考:东西海岸“战争”缘起
16:15 1977年纽约大停电催生嘻哈革命?
22:45 黑豹党与黑人说唱的反体制精神
26:31 威尔史密斯为什么一直当不了“大哥”
37:52 颁奖仪式恩怨多:西岸说唱砸场结仇
39:22 拉斯维加斯四声枪响,血腥复仇拉开帷帐
42:30 Biggie之死与迟来的握手言和
45:51 白人继承说唱文化?比较Eminem和Dr. Dre
51:04 说唱是黑人青年走出街头的现实路径
56:29 从匪帮说唱到现在:说唱的艺术性在消失吗?
- 制作团队 -
声音设计 hotair
节目统筹 禾放
节目运营 小米粒
节目制作 hualun
logo设计 杨文骥
特别感谢 丁晋亮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3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ad@justpod.fm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
YouTube:忽左忽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