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內咸脫口秀|正宗北京腔,講牆內不讓說的話

張內咸
undefined
Jul 26, 2025 • 33min

No.28 | 渣男當老大,正常人出局了

你以為渣男只是情場玩家?不,在中國,這可能是一種社會“通行證”。這集我們不聊誰劈腿,而是要拆解:為什麼在這個系統裡,不裝、不壞、不騙人,反而活不下去?——不是你太正常,是這社會太獎勵不正常。本集亮點:• 「渣男」到底憑什麼總能翻身?• 「捞女」這個詞,是牆內特供的性別焦慮產物?• 香港才子、微博流量、娛樂圈洗腦術……到底誰在培養誰?• 一個正常人被淘汰的機制,是怎麼一步步形成的?如果你也曾問過:「是不是我太正常,才過得這麼難?」那這集絕對值得一聽。喜歡節目的話,記得訂閱、留言支持,也歡迎到 YouTube 看完整版:👉 https://youtu.be/q-rOsYt5TpI本集章節00:00 開場|這話題我真的敢講?03:49 財商有夠低?中國明星的真相06:30 渣男進化史:翻車也能翻紅?08:45 「田園女權」與才子神話12:02 被淘汰的,其實是正常人17:52 「捞女」是誰的想像?23:43 結尾|這邏輯真的顛覆我想像
undefined
8 snips
Jul 19, 2025 • 50min

No.27 | TOP10辱華神片:成龍黑澤明都上榜!

這集不是電影史課,也不是喊口號的影評,而是一份讓鍵盤俠玻璃心碎一地的「辱華片排行榜」。從李連傑套項圈,到章子怡演藝伎,再到成龍帶黑人小孩闖北京——這10部被貼上「辱華」標籤的電影,到底踩了誰的雷?還是我們的情緒紅線本來就很低?我們聊了:・成龍、黑澤明、章子怡,怎麼全都中招?・官方點頭上映,就代表不辱了嗎?・中國觀眾的「情緒破防點」究竟在哪?・那部奧斯卡得獎片,居然是在「用友誼之名」惡心中國?如果你喜歡這種邊吐槽邊拆解的節目,記得訂閱收聽,也歡迎來YouTube看完整版:👉https://youtu.be/sw_ElLO1mYI 本集章節00:00 被辱了?還是你想太多?05:41 誰有資格定義「辱華」?11:31 李連傑戴項圈、留學生崩潰人生17:31 華人演黑幫、韓劇抗中神邏輯21:43 中國元素大雜燴:藝伎、旗袍、病毒梗31:33 紅領巾鬧劇與奧斯卡級操作
undefined
Jul 12, 2025 • 43min

No.26 | 你以為是潮玩,其實是資本的上癮邏輯

Labubu為什麼能紅成這樣?你以為是設計感、潮流文化,其實背後是一套讓人上癮的資本劇本。這集我們從泡泡瑪特切入,帶你看懂為什麼全世界只有中國能養出這種怪胎公司——不是靠創意,而是靠精算的上癮機制和資本出口邏輯。這不是一集介紹盲盒系列的收藏清單,而是一次揭穿「IP經濟背後的投資遊戲」的文化脫口秀。你會聽到:• 泡泡瑪特如何從中關村創業潮中脫穎而出• 中國VC怎麼把潮玩做成合法博彩• 為什麼娃娃紅不紅,和娃娃本身一點關係都沒有• 為什麼只有中國,能把一個「可愛的產品」玩成這麼大的金融故事喜歡這類節目,也別忘了訂閱,我會繼續聊那些「看起來娛樂,其實都是系統性設計」的文化現象。歡迎來 YouTube 看完整視頻+留言參與討論:👉https://youtu.be/8l4ZqsMyaOo本集章節00:00 Labubu怎麼爆紅?不只是可愛06:55 東亞第一智商收割機?15:16 中關村起家,泡泡瑪特怎麼翻盤25:43 資本沒出口?VC讓盲盒變賭場34:51 娃娃是幌子,真正上癮的是資本41:00 結尾:一個怪胎的系統性誕生
undefined
8 snips
Jun 28, 2025 • 36min

No.25 | 翻牆到底違法嗎?中國人的信息困局

這集終於來聊聊大家問爆的問題:中國翻牆,到底算不算犯法?最近台灣網紅「館長」一句「中國不禁 VPN」讓牆內牆外吵成一團,網路直接炸鍋。但你有沒有想過,真正踩雷的,可能不是一句話,而是背後那層資訊差。身為少數在北京做 YouTube 的牆內博主,我試著用大家都聽得懂的方式,把這個老生常談但一直沒講明白的話題,理一理。這集你會聽到:這不是技術教學,更不是表態站邊,而是一場針對資訊混亂的長期補課。如果你也想真正搞懂中國數位世界的邏輯,這集不能錯過。喜歡節目的話,記得訂閱、留言支持,也歡迎到 YouTube 看完整版:https://youtu.be/KqvPzPwQem0本集章節00:00 館長一句話,為何炸翻全網?05:48 VPN不禁?網民為何群嘲10:40 中國翻牆的現實 vs 想像22:12 GFW是怎麼運作的?26:48 翻牆服務背後的生意經30:48 法規新變化與我的收尾想法
undefined
Jun 21, 2025 • 41min

No.24 | 拼命補習三十年,哈佛卡人了,我兒子卻靠吃飯拿獎状?

當年家長拼命雞娃,補習、鋪路、砸錢,什麼都上了,結果現在哈佛卡人、簽證收緊、學費飆升……拼到最後,發現兒子最穩定的技能居然是吃飯不剩,還拿了個「光盤標兵」獎狀。當代家長的教育信仰幻滅,到底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本集亮點:• 留學紅利結束,拼命補習還能翻身嗎?• 名校收緊、STEM降溫、簽證縮水,留學還剩下什麼?• 海淀家長如何從「鬥志滿滿」一路捲到精神內耗• 當世界都在降焦慮,只有中國家長越捲越緊如果你也在教育焦慮裡掙扎,或想找個出口來吐槽一下,這集陪你一起冷靜旁觀。喜歡節目的話,歡迎訂閱、關注,之後還會聊更多你不敢問、但又想聽的話題。完整版影片請見 YouTube:張內咸脫口秀https://youtu.be/gtpV9-CXk_k本集章節00:00 家長群聊國際大事,世界怎麼轉成這樣?01:29 中國人聊政治:文化差異還是習慣使然?06:46 北京人的「吃飽了嗎」要怎麼回才安全?09:38 雞娃信仰:焦慮、補習與家長崩潰現場16:16 去美國留學還有意義嗎?18:40 海淀奇行種:我們家和別人家的不同路25:51 學歷放生派?美國親戚的另一種教育觀34:31 教育投資內卷化:競爭、焦慮與代價
undefined
Jun 14, 2025 • 47min

No.23 | 三體下集:誰都沒拍出真正的《三體》

中美都拍了《三體》,但最後拍出來的東西,各自越走越偏。有人拍成了宏大敘事秀,有人拍成了說教版說明書,反而沒人真的碰到劉慈欣那套殘酷又冷峻的宇宙邏輯。這集直接來拆中美各自的拍法,順便聊聊為什麼科幻其實從來不是單純的想像力,而是文化觀念的照妖鏡。本集聊了哪些:• 中版和美版《三體》到底是怎麼走偏的• 改編難在哪,為什麼劉慈欣的內核總是消失• 中美兩邊拍科幻,各自在意的是什麼• 五個版本拼在一起,才湊出一個《三體》如果你喜歡這種拆著聊、邊講邊吐槽的節目,記得訂閱追起來。每週更新,陪你輕鬆拆文化、拆影視、拆世界觀。🔗完整版影片在YouTube看:https://youtu.be/xjbjilKmYfU本集章節00:00 三體讀者85%是男性?02:25 劉慈欣怎麼變成了宣傳標配05:18 偉大成就展裡的劉慈欣冤不冤13:34 科幻其實在聊現實18:27 劉慈欣為什麼難拍27:17 社會達爾文,三體背後的隱形邏輯32:36 中美各拍各的三體,誰更偏?40:38 最後到底誰拍出三體的內核?
undefined
21 snips
Jun 7, 2025 • 38min

No.22 | 三體上集:中版像歐美,美版反而更有中國味

觀眾許願兌現特輯來了!這集從小說與影集出發,重新拆解《三體》背後的中西文化錯位與科幻困境。不是「教你看懂」型影評,也不是技術宅的機構拆解,而是照舊的風格:用舒服的方式,把你以為懂透的《三體》,重新翻出來審視一遍。本集亮點包括:- 劉慈欣的中國科幻,真的是未來還是懷舊?- 中美兩版改編差在哪?是技術問題還是思維模式的差距?- 為什麼中國影視總拍不出「有說服力的未來」?- 「文化出海」十年,結果連港都沒出,問題出在哪?這集是我第一次嘗試上下集結構,下一集會正式開拉片,對比分析中美兩版的鏡頭語言與敘事選擇。如果你也在想:「中國科幻到底能走多遠?」這集值得你花點時間。🔗完整版影片在 YouTube:https://youtu.be/1Xu1TETrRes本集章節00:00 破萬還願!為什麼要講三體03:00 降維打擊和三體問題05:50 爭議不斷:網路吵什麼?09:52 文化出海為何總是卡關13:06 視效、思路、思維模式20:55 中國科幻為什麼難破圈?
undefined
7 snips
May 30, 2025 • 37min

No.21 | 台劇太猛,看完內娛真的閉嘴了

這集我們來點狠的。三部台劇輪番上場,從童年幻滅、工地夢碎,一路殺進原住民與廢死議題,沒一部在放水——內娛還在演霸總時,人家已經在審社會結構了。這些劇不是拍給你爽的,是拍給還願意思考的人看的。不是每一集都娛樂,但每一集都準。你會聽到:– 第一部劇把懷舊拍成幻滅– 第二部劇讓工地工人變成主角,而不是笑點– 第三部劇直接把社會最邊緣的人請上台面– 還有我唱了《I Believe》,有人因此換了顯示器(不是我講的,是觀眾說的)如果你喜歡這種有點好笑、有點不舒服的節目,歡迎訂閱。我們這不是來教你看劇的,是來一起拆問題的。完整版這裡看:⁠https://youtu.be/k8vcBD9OCEY⁠ 本集章節00:00 Netflix亞洲翻車?文化差異還是自找麻煩?06:07 豆瓣評分怎麼看?打分遊戲誰在主導?10:39 台劇來襲:這三部,直接打臉內娛12:21 第一部:懷舊背後其實是幻滅17:45 第二部:底層工地也能拍成神作22:00 第三部:壓軸出手,全場安靜31:03 經濟成長≠價值進步?這題別想太簡單
undefined
5 snips
May 19, 2025 • 32min

No.20 | 中美宣傳片大亂鬥,笑到我懷疑人生

本來只是想輕鬆看幾支國際官方宣傳片,結果看著看著,我開始懷疑人生了……外交部的《不跪》、CIA的中文招人片、還有那位“獨立導演”的史詩級表演,一場跨國翻車喜劇就此誕生。本集節目,我帶你拆解:• 為什麼中國官媒總是拍成“企業內訓片”• 中美官方網宣到底在比什麼?• 翻譯官、宣傳片、海淀男人... 每個都自帶荒誕喜感• 官方說學逗唱,最後變成了脫口秀現場如果你喜歡這類邊吐槽邊聊觀察的風格,記得訂閱張內咸脫口秀。我每周更新,從影視文化到社會現象,總之就是想和你一起邊笑邊思考。YouTube完整版請看:https://youtu.be/s4_fFPgxp8A本集章節00:00 官方宣傳片開場:《不跪》翻車了?05:11 低級紅?高級黑?網宣自爆11:12 官媒為何總拍不明白17:53 翻譯官的體制內生存術25:40 CIA中文招人片也來湊熱鬧32:08 全員喜劇人?宣傳變脫口秀37:50 最後壓軸:海淀男人的內捲日常
undefined
12 snips
May 10, 2025 • 38min

No.19 |《飲食男女》後,美食電影就斷了根

中國美食這麼猛,結果連一部像樣的美食電影都拍不出來?從《飲食男女》到今天,30年過去了,我們不是在致敬,就是在翻拍,要不就是山寨。不只吃不出創意,連拍都拍不出一頓飯的故事。這集不聊做菜,聊的是中國電影為什麼把「吃飯」這件事都拍壞了。—內容亮點簡單列一下:・為什麼全世界都有美食電影,只有中國沒有?・拍片是創作,還是變相洗錢?・中餐拍成驚悚片,到底誰的鍋?・從符號學到影像民族誌,一口飯牽出一整個文化斷層你會發現:中國電影不是沒資源,只是沒人願意說「人話」,好好講講飯桌上的故事。—如果你喜歡這種又鬧又講真話的節目,記得關注、訂閱,讓我知道你也還在線。完整版(含大量吐槽與沒剪掉的部分)在這裡看:https://youtu.be/GDcL1nc-IqI本集章節00:00 開場+觀眾回饋 04:32 補貼多,片子爛? 07:55 刺激消費,喊口號有用? 10:11 為何拍不出《孤獨的美食家》 14:14 華語美食電影怎麼斷層了? 23:46 視覺人類學&電影為何說不好吃?

Th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Save insights by tapping your headphones, chat with episodes, discover the best highlights - and mo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Get th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