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合时宜
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合时宜》是一档由几位穿梭在不同时区的媒体人共同创立的谈话类播客。它以跨文化的视野和女性的视角,探讨当下中国年轻人最关注的公共议题、文化现象与生活方式。
Episodes
Mentioned books

11 snips
Dec 3, 2023 • 1h 19min
不合时宜X李翊云:在中文与英文之间,在中国与世界之外
【主播的话】十月下旬,一年一度的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落下帷幕。今年的主题叫做“必须保卫复杂”。文学奖组委会这样写道:在一切趋于简化和同构的当下,寄望每位倾心文学的青年创作者,勇于捍卫复杂之结构和叙事、感受和视野,最终抵达真实。颁奖典礼结束的几周之后,我在美国拜访了知名华裔作家李翊云老师,她也是今年文学奖的评委之一。我好奇的核心问题是,她会如何理解文学当下所面临的复杂性,我们需要保卫的究竟是什么。在当今的世界文坛中,李翊云拥有非常独特的位置。上世纪七十年代,她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大生物系。九十年代,她赴美国留学,攻读免疫专业的博士。但在博士毕业的前夕,她突然决定,放弃成为一名科学家,而要成为一名全职作家。她入选了著名的爱荷华作家工作坊,开始发表英文小说,并在美国文坛声名鹊起。如今,她是美国文坛最知名、成就最高的华裔作家之一,斩获了包括麦克阿瑟天才奖学金、美国笔会海明威奖、福克纳文学奖在内的多项大奖,也不时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名单上。值得一提的还有,尽管她在中国出生长大,母语也是中文,但她所有的作品均用英文完成。如今,李翊云除了写英文小说,也教英文写作。她目前是普林斯顿大学创意写作项目的主任,给一群聪明又富有野心的美国年轻人教授写作。我在普林斯顿大学见到她的时候,她刚刚结束了一天的教学。我们约在她的办公楼见面,隔壁不时传来学生们上下课的声音。在这一个多小时的聊天中,我们探讨了关于文学、语言、创作母题、身份认同、时代复杂性等诸多议题。对我来说,也像是上了一场精彩的写作课。本期节目由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赞助播出。【本期主播】王磬:微博@王磬【本期嘉宾】李翊云:知名华裔作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创意写作项目主任【本期剧透】3:25 担任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评委的感受与观察07:33 这一代的青年华语作家似乎都喜欢写生计问题10:31 同时代的美国青年作家,他们的问题意识会是什么?12:43 当下的世界文坛里是否也有“复杂性”需要保卫?15:13 在思考和创作的时候,中文英文分别占据什么位置?17:00 “中文是一种模糊的语言”18:31 拿过来就能用的语言,虽然有价值,但它是”像钞票一样的价值,没有原创的价值,不fresh,很dirty“。写作还是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21:34 “kill time“的说法其实隐含了一个violent action,但人们用惯了就不会去细想了23:35 写作是无限接近完美、但永远无法抵达的过程25:47 语言大师托尔斯泰,用”transparent“来形容马蹄过桥的声音28:00 Qing受到的启发:”你每天都在干什么?“其实是最核心的采访问题30:51 写小说就是在写时间,时间是最民主的元素,时间面前人人平等33:59 ”我不相信灵感,也不相信真的有writer’s block“38:05 写一本书不难,要写一辈子的书才比较难。我的挑战就是要一直写下去43:54 莎士比亚如何描写人的感情45:00 区分story(故事)与situation(情境)46:34 好故事的标准是什么?50:23 写作是可以教会的吗?不能教写作,但可以教学生怎么“写句子”。写作课上还要花大量时间教阅读55:58 在美国大学的写作课上遇到的中国学生,喜欢给老师解释“我为什么要这么写”59:00 如何看待美国文坛的移民作家与移民文学?1:00:04写完了一部作品的时候我反而会不开心,因为写作过程的太快乐了1:01:38 我对学生说,你每读了一个在世的作家的作品,就得也读一个已经死去的作家的作品1:03:00 传道、授业、解惑,这三件事中,我只做”解惑“1:14:43 华语文学是否具有世界性?以沈从文为例【相关阅读】本期提及的李翊云作品:- Dear Friend, from My Life I Write to You in Your Life- Where Reasons End- Must I Go(已译成中文:《我该走了吗》)- The Book of GooseWilliam Trevor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莎士比亚《查理二世》Marilynne Robinson里尔克沈从文【本期音乐】Arthur Rubinstein - Nocturne No. 4 in F Major, Op. 15, No. 1【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后期制作】方改则【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Nov 25, 2023 • 1h 35min
不时夜谈11|从乌克兰到加沙:抽象的战争与具体的人
【主播的话】步入深秋,战火在全球的蔓延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迅速。乌克兰硝烟未灭,加沙轰炸声又起。世界似乎在加速进入一种失控的状态。从俄乌到巴以,近两年来国际冲突的烈度和惨度都在急剧上升,伤亡人数在越变越多,冲突发生的频度、升级的速度在加剧,成为国际头条的“门槛”也在越垒越高,越来越血腥。人们虽然担心,这种全球范围内各地此起彼伏、日益激烈的局部冲突,会成为我们的新常态,甚至还会滑向更大的深渊。但对世界大多数尚未被战火波及的人们来说,战争又仍然还只是一件抽象的、遥远的事,跟日常的生活并没有太多联系。今年十月下旬,Qing去乌克兰呆了两周,在那边采访了许多人,士兵、医生、记者、政客、老师。他们中有的是普通老百姓,有的是诺贝尔奖得主,有的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有的是年mai的布查大屠杀幸存者,他们的共同点是,生活都被战争无情打乱。这次旅行发生的时候,在地球的另一边,新一轮的巴以冲突刚刚爆发。若含分享了她在欧洲看到的游行现场,常老师也回顾了多年之前到访西岸的经历。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去理解战争?在宏大的叙事之外,或许可以先从一个个具体的人的故事讲起。【本期主播】若含:微博@_R若含孟常:微博@孟常王磬:微博@王磬【相关阅读】《东部战线 Східний фронт》乌克兰摄影师和志愿医护人员叶夫亨·提塔连科拍摄了一部延时纪录片。它描绘了2014年和2022年靠近前线的医护人员的生活。提塔连科跟随了一组急救人员,并设法窥探了他们的私人生活。德国副总理Robert Habeck 谈以色列和反犹太主义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dZvkkpJaVI锡安主义 Zionism 又译犹太复国主义,是犹太人发起的一种民族主义政治运动和犹太文化模式,旨在支持或认同于以色列地重建“犹太家园”的行为,要让犹太人回到锡安,就是以色列的土地上,行使以色列国的主权,正如希伯来旧约圣经向他们所应许的。也是建基于犹太人在宗教思想与传统上对以色列土地之联系的一种意识形态。反犹太主义是一种意识型态,对于对仇恨犹太人的思想与行为的总称。反犹太主义在世界上由来已久,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动机和表现形式。【本期剧透】01:12 在战火纷飞的10月,王磬为什么想去乌克兰?12:13 战争的持续是抽象的,每一个因为战争而死去的人是具体真切的24:48 一旦和谈变成一种可能,意味着你现在的牺牲都是“白费的”38:02 普通人所承受的这些痛苦,最终能转化为大家所希望的那种胜利和自由吗?43:27 面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我们处于一种希望知道哪边是正义方的焦虑中01:03:19 除了选择人道主义或把道理讲清楚,没有别的可以做的事情01:11:17 反犹主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境,塑造了整个德国在战后的民族性格01:17:08 无法阻止10 月 7 号的惨剧, 但是我们可以阻止今天几千名巴勒斯坦的儿童在难民营中死去【本期音乐】片头:土岐英史 - Darkness片尾:土岐英史 - Darkness【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文字】卓然【后期制作】方改则【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Nov 14, 2023 • 1h 34min
为什么我们爱逛博物馆?从艺术到日常
【主播的话】在欧洲生活,大家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逛博物馆。我们想聊聊逛博物馆这件事,就找来了一位朋友麦子,他不仅为卢浮宫打理中文新媒体内容,还经常带人逛卢浮宫。我们从最近在巴黎和阿姆逛的博物馆聊起,讨论了为什么艺术品的电子化已经如此完善了,我们还是喜欢亲身去逛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展?空间如何决定了我们跟艺术品的交流?而卢浮宫、大都会和故宫,为何最令我们印象深刻或向往。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逛博物馆和美术馆的一大乐趣是……博物馆商店,也就是买周边。当年故宫博物馆就是因为周边破圈,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艺术机构和流行文化的跨界合作?艺术品成了可消费的、穿戴在身上的社交货币,如何理解这种表达?或许,人们选择用艺术品周边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就是当代生活的本质,但这也跟艺术行业鉴赏和保育工作的严肃性并不冲突。感谢国际潮流生活方式品牌CASETiFY对本期节目的赞助支持,本期节目我们将在评论区抽出一位听众赠送 CASETiFY 的宫里的世界联名手机壳。【本期主播】若含:微博@_R若含孟常:微博@孟常【本期嘉宾】麦子,巴黎艺大艺术史硕士,卢浮宫中文新媒体运营小红书账号:读艺术的麦子【相关阅读】CASETiFY携手宫里的世界推出联名系列,该系列包括融入《千里江山图》元素的《只此青绿》等多种选择。CASETiFY赋予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新时代的生命力,构建起了艺术和生活的桥梁,将艺术作品带到日常之中。我们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艺术家,但艺术带给我们观看日常的一种新的视角。博物馆之夜博物馆之夜是一项文化活动集结博物馆及各种艺文场所开放整夜藉以吸引新的合作伙伴。参访者会拿到一个全方位通行证得以参观所有展览及该区交通工具的优惠。 第一次的博物馆之夜始于1997年的柏林。这项活动广受好评,因此越来越多艺文设施纷纷加入,迅速的传播至超过120个欧洲城市。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之夜是每年的10月30日到31日,全城42家博物馆从晚间7点开放到凌晨2点,多媒体博物馆将播放音乐会、3D音乐和艺术影像的片段。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1960-1988)二战后美国涂鸦艺术家,新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是在1980年代活跃于美国的画家、雕塑家及街头涂鸦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年8月6日—1987年2月22日),港台地区译为安迪‧沃荷,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皮埃尔·布迪厄《区隔:品味判断的社会评判》提出“品味区隔”理论,艺术的消费最重要的标尺仍然还是艺术解读能力。他的研究揭示社会阶级如何决定一个人的喜好和兴趣,以及社会阶级间的区隔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对艺术的爱》一书是皮埃尔·布迪厄和阿莱恩·达尔贝勒在对欧洲几十个博物馆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后的报告。【本期剧透】04:15 什么是博物馆之夜?12:34 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已经过去了5年,终于在今年年底将重新开放26:18 每次进到博物馆都很晕,怎么去逛博物馆?41:36 艺术史是什么,在研究什么?57:19 美国的博物馆和欧洲博物馆有什么区别?01:04:32 艺术和你产生了关联,你就可以真正去感悟它01:18:36 我们希望艺术走向大众,就应该允许艺术成为社交符号、文化货币或者打卡点01:39:24 热爱艺术,或许可以从手机壳上印上一个梵高星空开始【本期音乐】片头:Lele Marchitelli - River Flows片尾:Lele Marchitelli - Time【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文字】卓然【后期制作】新岛阿七【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Nov 9, 2023 • 1h 31min
上海「变装」:一座城市的幽默、松弛和创伤
【主播的话】上海万圣节现场占据了我们当天的社交媒体时间线。这期节目我们从上海的万圣节聊起,聊到过去一年里上海这座城市所经历的创伤和复原,以及为什么是上海,在略显沉寂的当下表达出了真正的创造、幽默和活力。我们也都曾在上海、北京、成都以及大理不同城市居住过,因此节目也从解读万圣节,延展到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与精神,何为良好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青年们也很重要,我们如何对抗创伤与压力,伴随而来的是人们对城市功能,生活需求的变化。这一切,也构成了一座座我们所处城市的精气神。【本期主播】若含:微博@_R若含孟常:微博@孟常【本期嘉宾】孙哲,社会学学者,comupage发起人早见Hayami,自由撰稿人,数字游民,播客 @鱼生皆假期 主播【相关阅读】《青年与中国的变迁》本书中应用了角色的概念,联结社会与个人、用来分析其相互关联结构。书中在作为角色担当者的“年轻人”与”社会”之间.设置了“青年”这一角色类别作为中间项,并设定了由这三项组成相互关系的这样一种理论框架。然后以此作为分析模型,分析角色的结构化过程。【本期剧透】04:43 先介绍一下这几天上海的情况23:53 街头的行动本身成为了脱口秀的精神,调侃、讽刺、幽默以及冒犯29:05 社会抗议恰恰就是变装的内核33:39 好玩背后是大家没有被消解的创伤38:28 无论是万圣节,还是说其他的场景中或日常生活中,上海走出了伤痛吗?52:27 我们能躲开社会群体面对无法解决、无法回应的压力创伤吗?01:03:48 大理成为一种模式,成为一个社群,成为一种现象的话,它也是都市中产的外溢01:16:54 城市生活成本是思考自己跟社会跟城市关系一个很好的指标01:25:47 在上海生活的个生命力就来源于创伤【本期音乐】片头:大友良英 - Ah-ngor's Theme片尾:大友良英 - Left Behind【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文字】卓然【后期制作】方改则【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小🍠 @不合时宜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Oct 31, 2023 • 1h 35min
幽默作为一种武器,当女性开始讲脱口秀
【主播的话】最近几年,我们在荧幕上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脱口秀演员。当一个女性开始幽默时,已经在决定反抗原本社会加诸于身的种种标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想要谈论它。在这期节目里,我们从脱口秀开始,但不止于脱口秀。那些人生里的脆弱和与自己和解的瞬间,也是创作力迸发的时刻。【本期主播】若含:微博@_R若含王磬:微博@王磬【本期嘉宾】西柚:媒体人,脱口秀演员和讲师【相关阅读】《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美国时代喜剧剧情电视剧。故事以生活在20世纪1950年代的犹太女性米琪·麦瑟尔为中心,描绘时代女性的成长与蜕变,在以男性为主的社会中,如何自我觉醒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该剧由瑞秋·布罗斯纳安主演。【本期剧透】04:59 从小白到脱口秀业余演员,再到女权社群工作坊12:39 女权主义从书本走向日常生活,脱口秀如何成为桥梁?24:15 长期被客体化的女性,选择在舞台上讲出自己购买幸福的经历32:22 聊聊西柚喜欢的国内女性脱口秀演员42:00 一个女性决定幽默的时候,她就开始反抗社会强加的那套标签了51:50 海外脱口秀更聚焦于在传统中文语境下难以启齿的话题01:04:47 表达就算被限制,它也会不断地生长下去01:13:35 男人有资格讲女权脱口秀吗?01:18:35 女性最终面对的不是性别差异,而是存在主义危机【本期音乐】片头:Louis Prima,The Witnesses - Five Months, Two Weeks, Two Days 片尾:Billie Holiday - Autumn In New York【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文字】卓然【后期制作】方改则【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7 snips
Oct 23, 2023 • 1h 42min
柏林,一场大型生活试验 | 在异乡04
【主播的话】断更两个月后,我们终于又回归了!现在这里和大家说声抱歉,过去两个月我们忙于处理生命中更加迫切的事情,导致了延更。在某个意义上,这样一种手忙脚乱的状态也反映了在异乡开始新生活的某种力不从心。不过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会争取准时更新。也希望在经历了一段沉寂后,可以能带来更多沉淀下的内容和生命经验给大家。这期节目我们和两位长期旅居德国柏林的朋友聊了聊柏林生活。我们聊到了移民生活的困境与安全网,也聊到了关于签证、移民政策、柏林城市的氛围等话题。录制结束后,其中一位嘉宾洁琪留言说:“在讲述我在异乡的生活时,其实我很想分享一个想法给听众,就是女性不要害怕。无论婚姻还是育儿,当生活这一片小舟被风吹到了我们始料未及的领域——异乡或者异于传统,我们内心能自生很强大的力量去move on. 用一种我们未曾设计过的方式去生活,把人生当成一场又一场的试验。“ 我很喜欢这段话,也送给正在听节目的大家。【本期主播】若含:微博@_R若含王磬:微博@王磬【本期嘉宾】罗洁琪财新前记者,现旅居柏林,柏林工业大学欧盟能源法和国际能源法硕士。曾获选尼曼学者,在哈佛大学访学一年。孙谦驻欧洲媒体人,曾参与报道卡塔尔世界杯和女足世界杯。【本期剧透】00:30 为什么我们节目停更了有一个半月之久05:22 毕业后来到德国,是孙谦基于数据所作出的理性的决定08:34 像蒲公英一样,洁琪被风吹向德国18:17 自由是有代价的,我也愿意付出22:46 在柏林,需要面临的很多问题在国内就不是问题32:35 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在争取别人生来就有了的权利43:31 不管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都可以找到属于你的一小撮人46:00 德国是不是一个移民社会?01:02:16 追求与附近社区真正的连接和交流01:09:55 哪怕没有拿到永居,这个社会也有些权利可以给自己兜底01:14:03 德国的小学生三年级以前是没作业的01:38:35 根深蒂固的生存焦虑是异乡人需要处理的课题【本期音乐】片头:BeBop for Joey片尾:回春丹-初恋(伴奏)【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文字】卓然【后期制作】方改则【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Aug 25, 2023 • 1h 54min
当艺术家介入社会
【主播的话】当艺术家在公共空间进行创作,ta需要对其作品的意涵进行阐释吗?尤其是在使用了强烈的表现符号,把不同的元素邀请进入陌生的语境之后。我们又如何理解社会介入艺术(Socially engaged arts)呢?它往往都会表现社会、政治和文化议题,旨在引发思考,激发对话。它有着怎样的渊源,仰赖怎样的土壤?难道存在着一种不跟社会互动的艺术创作吗?我们邀请来两位艺术家朋友,一起聊聊艺术和公共对话。我们从城市公共空间里的涂鸦创作谈起,聊到班克斯、巴以隔离墙和艺术家的行动,艺术和行动的区别,最终我们真正关心的还是,在当下这个时代,艺术何为?艺术家何为?不多说了,都在节目里啦。【本期主播】孟常 (@孟常)王磬(@王磬)【本期嘉宾】李维伊,艺术家葛宇路,艺术家【本期剧透】06:30 艺术从业者看到涂鸦后第一时间什么反应?09:50 艺术家在调用非常强烈的表现符号时,要比较谨慎18:27 艺术家应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阐释吗?44:27 涂鸦艺术在不同的语境和空间里1:10:20 如何区分艺术和行动?艺术是开放讨论的。难道存在一种不介入社会的艺术吗?1:25:35 涂鸦和公共空间:班克斯、列侬墙1:29:10 厕所里的涂鸦创作和表达【延展资料】8月12号至9月17号,李维依个展《险作》在青岛西海美术馆展出感谢专业生发品牌【达霏欣】对本期节目的支持,米诺地尔认准达霏欣。需要购买达霏欣米诺地尔的听友,请直接点击https://s.tb.cn/c.0vq2cu,直击618限时活动价【本期音乐】片头:Luiz Bonfá - Reflections片尾:Luiz Bonfá - Rain【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后期制作】方改则【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13 snips
Aug 17, 2023 • 1h 39min
人类的未来,会在欧洲吗?
【主播的话】今天是一期串台节目。Qing去播客友台“看理想圆桌”做了个客,一起对谈的还有知名作家、时事评论员杨照老师。这次对谈的主题是欧洲。我们认为,欧洲提供了一个跟美国不一样的西方样本。杨照老师的个人经历,也跟欧洲和美国在不同时期里发生过交集。他出生于台北,八十年代就曾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他后来回到台湾,在媒体圈、文化圈、知识圈都有广泛的涉猎,近年来他也不时在欧洲旅居。杨照老师关注的重点之一,是现代思想的脉络与现代问题的由来。在何种层面上,欧洲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种别样的参考?欧洲人的探索、尝试给出的解法、曾经摔过的跟头,又在何种维度上与我们中国年轻人当下的处境相呼应?我们与杨照老师和主播颠颠的这场聊天,希望探讨这些问题。【本期福利】看理想《欧洲折叠:无限人生书单第13季 | 王磬主讲》https://shop.vistopia.com.cn/detail?id=322 我们会在小宇宙的评论区抽取五位朋友送出这档节目的免费收听码。【本期音乐】Béla Bartók,Caio Pagano - Evening in the countryside【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后期制作】看理想圆桌、方改则【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长期开放商务合作,可发送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者私信官方微博 @不合时宜TheWeir

5 snips
Aug 12, 2023 • 1h 49min
昆德拉的遗产:想象一种不媚俗的生活
【主播的话】2023年7月11日,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因病去世,享年94岁。昆德拉是一位多产的文学巨匠,从布拉格到巴黎,他用捷克语和法语书写了存在、身份、历史、记忆等永恒议题。作为一个不愿被称作“流亡作家”的作家,昆德拉试图抵抗外界对他个人身份的标签化,尽管他的作品源自一个特定的历史时刻,但不仅仅映照出了冷战时期的欧洲社会现实,更折射出人之为人普遍的情感与追求。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昆德拉的名字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密切相关。自昆德拉在80年代首次被引入中文世界,他的作品吸引了几代中国读者。今天这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晓东,来聊一聊昆德拉的作品何以引人入胜,又为何与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多次失之交臂,当我们将他的作品重新置入当代的语境中,阅读昆德拉对于读者而言又有怎样的意义。【本期主播】王磬(微博@王磬)孟常(微博@孟常)【本期嘉宾】吴晓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专业领域为中国现代文学史、20世纪外国小说。【本期剧透】04:48 听到昆德拉去世的消息,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他对不同年代的中国读者意味着什么?14:55 昆德拉对于“小说精神”的定义:模糊性和相对性18:14 欧洲社会如何纪念昆德拉?26:29 《一个被绑架了的西方或中欧的悲剧》与当下欧洲的地缘政治张力31:28 捷克作家、法国作家还是欧洲作家?昆德拉的身份认同以及不同语言作为载体对其美学风格和文学主题的影响38:31 是昆德拉错过了诺奖还是诺奖错过了昆德拉44:09 昆德拉的作品能否进入《西方正典》?“布拉格时刻”与昆德拉的历史观56:28 什么是“媚俗”(kitsch,又译“刻奇”)?批判媚俗是否也成为一种媚俗?1:09:42 昆德拉作品中的性别意识——扮演上帝的作者能超脱性别吗?1:32:31 不媚俗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昆德拉作品中的哲学思考1:41:26 始于八十年代的“昆德拉热”——中国读者在几十年间如何阅读昆德拉【延展阅读】吴晓东著,《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本期音乐】片头:Gerd Berg,Jordi Savall,Ton Koopman - Sonata for Viola da Gamba in G Minor, BWV 1029:II. Adagio片尾: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Renato Sellani - Intro to valzer, Op. 69, No. 1【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后期制作】方改则【文案整理】高铂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长期开放商务合作,可发送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者私信官方微博 @不合时宜TheWeirdo

Aug 4, 2023 • 1h 24min
旅居荷兰这些年: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度?| 在异乡03
【主播的话】在中文语境中,荷兰仍然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国家。在“郁金香王国”和“风车王国”的文化符号之外,异乡人在荷兰的真实生活体验要丰富得多。作为17世纪的“欧洲马车夫”和现代金融业的起源地,今天的荷兰深具开放多元的特质,但荷兰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政策并不完美,新移民仍然可能在就业住房等方面遭遇来自主流社会的区别对待。「在异乡」系列的第三期,我们分享了各自在荷兰的居住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荷兰开始“feel at home”,自己也走向了新的人生阶段,对在荷兰的生活又有哪些新的感触?旁人的生活见闻或统计数据无法涵盖一个地方的全部,探索、寻找和打造自己最理想的居住地,是一条漫漫长路。⭐️⭐️ 请大家记得帮我们填写调查问卷哦 ⭐️⭐️【问卷链接】https://www.wjx.cn/vm/tVl0jYM.aspx#【本期主播】若含(微博@_R若含)王磬(微博@王磬)孟常(微博@孟常)【本期剧透】04:57 若含分享通过伊拉斯谟项目(Erasmus Programme)在荷兰求学的经历11:52 荷兰的天气、食物、语言与“自由城邦”特色23:25 为什么人们选择来到荷兰?荷兰社会独特的野心31:55 非欧盟移民在荷兰签证、招工和住房面对的一系列问题38:46 什么是荷兰的Search Year Visa40:57 孟常上一次离开荷兰的原因46:03 荷兰的种族议题与常见的移民国家有何不同?59:53 新鲜感逐渐褪去之后,对荷兰社会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1:09:28 无论你身在何方、走向何处,人生没有一劳永逸的解法⭐️【本期福利】⭐️看理想《欧洲折叠:无限人生书单第13季 | 王磬主讲》https://shop.vistopia.com.cn/detail?id=322我们会在参与了问卷填写的朋友们中抽取五位,另外在小宇宙的评论区再抽取五位朋友,总共十位,送出看理想节目的收听码。【本期音乐】片头:土岐英史 - Lullaby For The Girl片尾:土岐英史 - Darkness【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后期制作】方改则【文案整理】高铂宁【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商务合作】长期开放商务合作,可发送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者私信官方微博 @不合时宜TheWei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