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随机波动
undefined
Dec 8, 2021 • 1h 13min

【随机波动】球形的方形的,固定的流动的:关于家的一万种想象

以下是一份有关“家”的邀请。 或许再也找不到比家更丰富和多义的空间了。家分隔内部和外部、人类与自然,但它在分隔的同时连通,在充当边界的同时消解边界。这样一来,家便平添一些能动性和革命性色彩,说到底,家是自然的一部分,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环,而向来以主人自居的人类,也不过是其中一份子。家既是一个物理空间,也是关系的生产所和实践地。人们在不断协商中达成平衡,在彼此交融中形成联结。关系的缔结、更新、增殖也影响着家庭内部空间的翻新和改造。家既滞后又超前,它构成一个社会的最小基石,是过往与当下的沉积与堆叠,也是奔向未来的前哨和先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往往在室内空间得到小范围的预演和操练(虽然往往以失败告终)。家也是产权和隐私权的焦灼战场,占有和不占有常在此地厮杀互搏。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希望邀请你一同思考家的过去与未来、颠覆与可能,毕竟家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思考家,既是思考我们自身,也是思考我们与他人、与社会的关联。 本期节目由随机波动和JNBYHOME合作推出。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2:51]建国的家:人与物的你进我退和未被分割的天空 [11:25]适野的家:最熟悉的陌生朋友——蟑螂 [18:30]之琪的家:改造、装修和关系的营造 [28:04]在不占有的前提下,我们该如何生活 [31:50]家既是个人内心的外化,也是商品 [35:50]家庭和社会之间犬牙交错、彼此进入 [39:30]20世纪60年代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实体化 [45:50]战后日本的团地社区:城市化浪潮中人们的震惊感 [53:50]后疫情时代人们关于家的思考:隐私权是权利还是个人选择?共居会成为主流吗? [1:03:13]之琪的智能家居初体验 [1:10:40]家,既陌生又熟悉,弗兰肯斯坦的回响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及影片】 《东京风格》[日]都筑响一 著 《不速之客:藏在家里的自然史》[英]理查德·琼斯 著 《德国现代设计史》[英]杰里米·安斯利 著 《巴黎,19世纪的首都》[德]瓦尔特·本雅明 著 《论家用电器》汪民安 著 《空间的诗学》[法]加斯东·巴什拉 著 《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 《赛文奥特曼》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Dandelions” by Chad Crouch 片尾:“Freesia” by Chad Crouch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surplusvalue@163.com。
undefined
16 snips
Dec 1, 2021 • 1h 30min

【随机波动072】女人与敌人,肉体和西装:跟梁文道聊邦德的方方面面

在你点开这期节目之前,我们要郑重地提醒:它可能跟你想象和期待的有所不同——毕竟在第三分钟时,话题就猝不及防地转入了男士的胸毛——我们与梁文道先生长达几个月的节目之约,在多次推迟、改期和更换选题之后,最终settle在一部几乎被公认为浮夸、浅薄和政治不正确的爆米花系列电影上……007! 本期随机波动,我们与道长交换了彼此的guiltless pleasure。对我们来说,这是刚刚卸任的邦德扮演者丹尼尔·克雷格的美好肉体,以及他所代表的显然已经过时但后劲十足的、传统的甚至是有毒的男性魅力。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我们为何在翻尽白眼的同时依然乐此不疲?邦德电影对我们来说只是无害的娱乐吗,亦或者,在大众文化的规训之下,只有在没心没肺的男性英雄故事里,我们才能毫无负担地获得爽感和解脱? 对于道长来说,这种guiltless pleasure是他对邦德电影所极力展现的、一种精致考究的男士生活方式的如数家珍。聊天中我们才明白,原来邦德电影就是男士的消费主义天堂,他穿的西装、喝的酒、开的车、戴的表,全部都有数不清的门道和故事,而这些消费符号并不向女性敞开,这是男人和男人之间互相识别和确认的密码——就像道长说的,是两只公狗互相辨认彼此的气味。 当然,我们也聊了一些严肃的话题,例如邦德电影对于宗教和意识形态冲突的回避,是否说明今天的世界已经缺乏外部性;再比如它对于国族叙事的淡化是否反应了英国人对失落帝国的复杂感情等等。但总的来说,这是一期开心但并不太严肃的节目,就像道长精致西装的袖扣系法藏着的密语。希望你喜欢。 【本期主播】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梁文道,作家、媒体人、播客「八分」主播 [04:28]克雷格是胸毛最少的007? [07:32]道长最早是被妈妈带去电影院看《007》 [12:32]英国越不行,邦德越雄壮威武 [21:36]每一部《007》电影里邦德几乎都在性骚扰 [29:18]邦德是单纯的性幻想对象,对女性和男同性恋都是如此 [33:48]《007》里的反派越来越像NPC [39:20]《007》的世界里没有外部性也没有政治 [45:07]现代电影工业已经和旅游业紧密捆绑 [52:10]为何邦德电影弱化了国族叙事? [1:00:52]原著小说里写邦德开宾利并不现实 [1:06:57]邦德在电影里都穿了什么? [1:10:26]道长有不穿西装的时候吗? [1:16:58]男士西装能穿出个人风格吗?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Mr. Kiss Kiss Bang Bang, by Shirley Bassey, from Best of Bond: James Bond 50 Years 50 Tracks 片尾:Opening Titles (Medley), by John Barry, from Best of Bond: James Bond 50 Years 50 Tracks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undefined
Nov 24, 2021 • 1h 24min

【随机波动071】念山河如故土,看香港似往昔

把《第一炉香》放入许鞍华导演的作品脉络中,有诸多可以观看和解读的方法。从豆瓣评分来看,《第一炉香》以5.5分的成绩开创了许鞍华作品的最低分。从许鞍华与张爱玲的渊源来看,这是她继《倾城之恋》(1984)和《半生缘》(1997)之后改编张爱玲作品的第三次尝试。从香港和大陆合拍片的历史来看,这部电影是制片人刘韧的第一个项目,而刘韧的老师夏梦于1980年代创办青鸟电影公司,开启了香港和内地合拍片的风潮。许鞍华与夏梦结缘于《投奔怒海》(1982),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从香港到内地拍片的香港导演,许鞍华在海南拍戏时曾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把导演许鞍华放入香港电影的脉络中,同样有诸多观看和解读的方法。从70年代活跃至今,从电视剧集到电影,从惊悚片、鬼片到武侠片、爱情片,她持续创作,持续表达。有人说她的电影有一以贯之的人文主义立场,以写实的手法关注弱者、关注底层。有人探讨她电影中随时间和政治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国族想象和身份认同——在她的电影中,来处与归途如海市蜃楼,漂泊与离散是水中浮木,人往往靠后者逃过一死,又凭借对前者的企盼而活下去。有人聚焦她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立场:《女人四十》(1995)里,她拍的是家庭和工作夹缝中的女人,生活追赶疲惫不堪的女人,而女人总能从慌乱与匆忙中创造出些许诗意;《男人四十》(2002)里,她拍年轻时为文学和文学代言人“献身”的女人,而又并非全然的受害者,她得到爱,也在照护中行使权力。 本期随机波动,老朋友余雅琴将带领我们穿梭于许鞍华电影栖身的诸多脉络之间。在雅琴看来,虽然人们常说香港电影导演缺乏历史面向,但许鞍华恰恰是非常有历史感的一个导演。她的作品连通着过去与现在、香港与内地,电影与文学。希望许鞍华导演能继续拍电影,我们继续做她的观众。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本期嘉宾】 余雅琴,媒体人、影评人 [02:48]雅琴回忆采访许鞍华始末 [09:43]我们仨的《第一炉香》观感 [23:16]许鞍华与夏梦和青鸟电影公司的历史渊源 [27:45]《投奔怒海》的题材选择和合拍片背景 [36:31]香港导演的身份情结 [39:02]许鞍华和王家卫的电影有何不同? [44:42]许鞍华和王家卫电影中的“上海/香港双城记” [57:04]许鞍华的女性视角 [59:53]雅琴和适野对《梅艳芳》的观感 [1:07:25]电影选角不是开源的,只能在有限的选择里找到相对合适的 [1:08:25]梅艳芳身上体现的矛盾性今天依然存在 [1:15:37]香港的女性/妓女隐喻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电影】 许鞍华作品: 《第一炉香》(2020) 《明月几时有》(2017) 《黄金时代》(2014) 《桃姐》(2011)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2006) 《男人四十》(2002) 《千言万语》(1999) 《半生缘》(1997) 《去日苦多》(1997) 《女人,四十》(1995) 《极道追踪》(1991) 《客途秋恨》(1990) 《戈壁恩仇录》(1987) 《江南书剑情》(1987) 《倾城之恋》(1984) 《投奔怒海》(1982) 《胡越的故事》(1981) 《撞到正》(1980) 《疯劫》(1979) 《狮子山下:越南来客》(1978) 王家卫作品: 《2046》(2004) 《花样年华》(2000) 《重庆森林》(1994) 《阿飞正传》(1990) 其他: 《梅艳芳》(梁乐民,2021) 《好好拍电影》(文念中,2021) 《火烧圆明园》(李翰祥,1983) 《垂帘听政》(李翰祥,1983)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第一炉香》,by坂本龙一 片尾:《有心人》,by梅艳芳,from《Mui Music Show》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undefined
Nov 18, 2021 • 1h 25min

【随机波动070】想象一种更好的社交网络,也是想象更好的社会

作为社交网络重度成瘾者,这期节目像是一个小规模的戒酒会,参与者先要忏悔:我叫xxx,我上周的平均屏幕使用时间是6小时49分钟,其中5小时23分钟用于社交网络,微信、微博和小红书瓜分了我一天生命中的五个小时,令我效率低下、情绪波动、颈椎僵直、眼睛干涩。 同时,参与者也要控诉社交网络的“毒害”,它充斥着大数据向你定向推送的虚假信息、垃圾信息、营销信息;豢养着仇恨言论、网络暴力和党同伐异;同时布满了高压电线,不小心触碰到就会招致赛博死亡。我们无数次做好准备要戒断它、离开它,但每次又悻悻然地回来,仿佛离开了它我们无处可去,诚然它并不完美,但我们还没有能力发明出任何替代品。 今天加入我们这个“戒网会”的是媒体人陈迪,比起我们,社交网络带给他了更多烦恼。作为一个实名上网的“大V”,微博账号构成了他的公共身份;而赛博死亡也不会止于赛博,会穿透虚拟和现实的边界,影响他的线下生活。同时,作为一个政治学背景的媒体人,他也在思考,社交网络与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实践有可比性吗?能画等号吗?拉黑一个人是否等于在古典城邦中将不受欢迎的人流放?观点的自由市场在微博上行得通吗? 在戒网会的结尾,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回到一个没有社交网络的时代,而社交网络带来的问题似乎也并非是全新的,它只是赋予了旧的问题新的表征。录完节目我们又各自打开了社交网络,等待着下次会议的召开。 【本期主播】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陈迪,媒体人,新浪微博@陈迪Winston [02:40]我们是否想过退出社交网络 [06:20]“自杀”还是“他杀”?离开社交网络的两种方式 [10:30]为何微博的替代品尚未出现 [16:10]炸号不仅是赛博死亡,也是自然人在社会空间中权益的消失 [24:20]微博拉黑学:一种赛博流放? [36:10]社交网络的厌女是否是一种系统的“出厂设定” [44:50]赛博生活是现实世界的镜像吗 [59:40]社交网络拓宽了我们的生命体验 [1:07:20]没有社交网络,我们就会看更多的书吗 [1:14:50]乌托邦式的社交网络能够长久吗 【本期节目主题插画】 阿仁Aaren,新浪微博@阿仁Aaren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New User” by Torin Borrowdale,from Searching OST 片尾:“Society” by Alice Phoebe Lou,from Orbit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surplusvalue@163.com。
undefined
Nov 13, 2021 • 54min

【随机波动】如此幸运,我们是彼此最好的礼物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随机波动喜迎周六精彩加更,本期节目我们聊聊礼物。三位主播分别送出和收到过什么印象深刻的礼物?我们在送出礼物的同时应该期待某种回馈吗?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送礼物行为,如何反应了不同社会的组织运行方式,又如何反应了不同社会中人们对“个体”与“关系”的不同理解? 归根结底,礼物是多义的。其意义可在商品和礼品之间来回流动,其目的可在利己和无私之间反复摇摆。礼物既是物与情的结合体,也构成人和人之间的纽带。它锚定时间、凝结情感,同时也反映个体身处其中的权力等级结构。 在本期(吵闹的)节目接近尾声之时,我们(惊讶地)发现,我们仨竟是对彼此而言最好的礼物(震惊)!而长久以来陪伴我们的听众,也是用声音(一半是笑声,一半是哭声)构筑的时间与空间中最好的馈赠。 本期节目由COS赞助。COS联手卷宗书店,以「吸引法则 Laws of Attraction」为主题,邀请中国陶瓷设计品牌 OPEN OBJECT 联合创始人方静峰,泛文化类播客随机波动 Stochastic Volatility 主播傅适野、张之琪、冷建国,以及 Bar Lotus 主理人 Derek 举办「三缺一」系列主题活动,以创作、展览、对谈、派对、打卡等形式,从不同维度出发,探索解读吸引法则的奥义。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2:32]我们收到过哪些来自听众的珍贵礼物 [05:57]我们送出过哪些印象深刻的礼物 [12:36]我们三个之间互送过哪些礼物 [16:45]人类为什么送礼物 [25:48]要关心所收到礼物的价值吗 [27:34]“送礼物”和“送礼”有什么区别 [30:20]《第一炉香》里的礼物:手镯也是手铐 [32:31]分手后要不要退回礼物 [34:29]《人间失格》里的礼物:情与礼孰轻孰重 [40:02]《麦琪的礼物》为何经久不衰 [50:21]幸运的是,我们都是彼此最好的礼物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蛋糕》,by赵成宇,from《人间失格》OST / 《春节序曲》,by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 片尾:Theme for Boojung, by赵成宇,from《人间失格》OST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undefined
Nov 10, 2021 • 1h 10min

【随机波动】回到街道间,回看好莱坞:时尚、电影与性别

这是一期随机波动和Gucci合作推出的节目。Gucci于1921年创立于佛罗伦萨,在品牌创立100周年之际,创作总监亚力山卓·米开理(Alessandro Michele)用115个look致敬好莱坞,在星光大道上演“爱的进行曲”大秀。这是新冠疫情后Gucci举办的首场实体秀,正如米开理所言,“这场秀是某种回归,重新回到街道,拥抱朋友、自由和爱。” 米开理的母亲曾在一家电影制作公司担任助理,关于梦工厂的童话故事让住在罗马郊区棚屋里的米开理暂时逃离他的渺小世界,仿佛走进一个巨大的、令人炫目的幻梦之中。对他而言,母亲和好莱坞的流金岁月完成了美的启蒙,在“爱的进行曲”秀场上,我们看到了他的回馈与致敬:伊丽莎白·泰勒的埃及艳后头饰,玛丽莲·梦露的长绒毛皮草,丽塔·海华丝的蕾丝晚装,琼·克劳馥的垫肩西服等等……音乐、灯光和服装模糊了电影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星光大道既是街道也是舞台,为观众营造了一种如昼如夜、似幻似真的氛围。 透过这些华美的服饰,我们也得以看到好莱坞和全球演艺行业所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以及女性对这一形象的反叛,看到服装作为社会规训和自我表达的永恒的二元结构,也看到它对性别刻板印象的持续不断的建构和打破。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以“爱的进行曲”为起点,探讨时装与身体、自我和时代之间的种种关联。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3:30]Gucci Love Parade大秀介绍 [05:10]紧身胸衣从法国宫廷开始普及 [08:20]紧身胸衣最早并非日常穿着,而是珍贵礼物 [15:20]19世纪末着装改革的男性叙事 [22:30]弗里达·卡罗的医用束胸和服饰:是疼痛也是支撑,是遮盖也是自我表达 [28:30]从紧身胸衣到麦当娜的锥形内衣:是女性性征,也是武器 [36:30]麦当娜的《物质女孩》如何致敬《绅士爱美人》中的梦露 [39:40]《七年之痒》中梦露经典造型拍摄始末 [43:50]梦露是否可被视为20世纪60年代性解放运动的先驱? [46:40]圣女、妓女和丑女:上世纪50年代演艺行业的几种女性形象 [50:01]从蛇蝎美人到金发美人:有关荧幕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 [54:10]琼·克劳馥和垫肩:女性着装变迁史 [1:00:20]时尚图像如何传播:从绘画到摄影再到电影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Cirrocumulous” by Chad Crouch,from Solo Electric Piano 片尾:“Rise Dawn of Love” by John McCormack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surplusvalue@163.com。
undefined
Nov 3, 2021 • 53min

【随机波动069】人化的自然与被自然打动的人:在植物园里过秋天

在一个格外明媚的秋日,我们在上海辰山植物园见到了错季开放的樱花,闻到了上百种月季的香气,摸到了温室里来自热带地区和遥远沙漠的异域植物,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和辰山植物园执行院长、植物学家胡永红聊一次天的愿望。 如果说随机波动今年3月的那期《理解一棵树:人类与荒野之间,存在与阐释之间》为很多人带去了某种混合着荒野气息的治愈和希望,那么今天这一期来自辰山植物园的节目则让我们切换视角,看到人为何/如何将树带进城市中来,离开了自然选择的树是如何被人类选择、种植、收集和研究的,植物如何在大时代的齿轮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从殖民时代到今天的植物园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有哪些不变。 相较于建于1955年的北京植物园、投用于1978年的上海植物园、创立于1956年的广州华南植物园,2010年4月初步建成的上海辰山植物园是一座非常年轻的植物园。在普通人看来的一个普通园子,在植物学家眼中则是一个以科研作为支撑的机构。植物园既古老又边缘,同时又跟人类的过去和未来密切相关——保存珍稀植物资源,保护极度濒危物种,为分析气候和环境变化趋势提供参考……植物园不是荒野,不追求对纯粹自然环境的复制或模拟,而是园林与植物的有机结合,胡永红称之为“人化的自然”,我们在其中感受到的移步换景,正是基于人对于自然、对于美的深刻理解。关心植物,关注自然,在植物园里感受美,在大自然中不破坏,既是胡园长的嘱咐也是他的邀请。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胡永红,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院长,植物学家,曾任上海植物园园长 [03:50]如何在21世纪建造植物园? [04:50]植物园是一个综合体,核心功能是“研究植物,服务人类” [07:30]辰山植物园收集的“风土” [08:40]在当下收集珍稀植物的意义 [13:10]如今人们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关注植物了 [14:30]人们对植物的破坏是对系统的破坏 [15:40]植物园的功能之一是保护濒危物种减缓灭绝 [19:20]在21世纪建植物园:像手扶一辆高速列车,努力不掉队 [21:20]城市高速发展,树木从不说话 [22:20]在城市里种树:是技术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28:10]植物园是一个系统,物种多样性降低了虫害爆发的风险 [35:20]减碳减排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 [36:30]自然不需要干预,植物园是"人化的自然" [41:30]城市行道树种类的多样性背后是经济学问题 [46:30]从植物出发看世界是否可能? 【本期节目题图】 随老师在辰山植物园的摄影作品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Dawn, by Jean-Yves Thibaudet, from Pride & Prejudice OST 片尾:从山上到大海,by赵成宇,from《人间失格》OST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surplusvalue@163.com。
undefined
Oct 27, 2021 • 1h 9min

【随机波动】陈春成:让我躲在书的后面,不必思考张大千的胡子

栖身潜艇里冒险,漫步竹峰上寻碑,陈春成的小说带给我们的,也似乎是这样一种感觉。在文字与意象构筑的文学世界里,我们既看到他、一位新人作家的笔力、诗意和趣味,也看到自己,以及我们内心深处那些童年的幻梦与绮思。虽然处女作《夜晚的潜水艇》只收录了9部短篇小说,然而在出版超过一年时间之后,媒体和读者对陈春成的采访与关注热情仍未减退——这对他既是惊喜,也是搅扰。惊喜在于自己所写并非蜃楼,不是只有自己能听到的音乐;搅扰则在于形形色色评论滑过创作时的潜意识如同弹幕一般,他已向往回到从前那般沉静的写作状态中去。和沉浸于自我的写作状态一样被常常强调的,是开放的写作态度。作为读者能够多享受几种风格是幸福的,作为作者的陈春成便也想多尝试一些,从题材到体裁,我们或许有朝一日可以读到他的长篇小说、都市故事,当然也或许不能。因为写作是否是持久之事仍待观望,“我觉得这真的是一种命运,”他说。 本期节目是我们与陈春成连线录制的,北京秋风凛冽之时,我们在电话这头还能听见他那一头南方温柔的轻风。节目开头设置了三则“灵魂拷问”,这些问题来自我们对于他的小说的理解和思考,关于想象力,关于有涯与无涯,关于生命最后的篇章。节目的尾声部分第一次为大家呈现了主播“复盘”,既包含了对于文学应如何采访的反思,也有我们对于文学如何以创作、阅读和批评的共同体形式存在的进一步思考,以及对于第四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愿你道路悠长”主题的理解,就愿写作的人和读书的人都道路悠长,在文学的路上彼此为伴。 这是随机波动和第四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合作的节目,首奖即将于10月底揭晓,让我们共同关注吧。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陈春成,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 [08:10]灵魂拷问1: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游刃有余的笔力只能二选一,如何抉择? [16:07]灵魂拷问2:如果有机会深入世界上最深的洞穴探险,但可能有去无回,是否愿意尝试? [20:30]灵魂拷问3:如果现在你的人生只能写最后一篇文章,会选择什么体裁? [23:50]作为新人作者,陈春成会被外界的评论困扰吗? [31:50]大型相互道歉现场:“不好意思打扰了” [35:42]小说创作不能问题意识先行,预设热点问题 [37:03]陈春成:我才刚开始写作,不想给自己贴标签 [42:50]陈春成:我确实不是很想上班! [46:30]当下的流行词是一种对中文的偷懒和简化 [53:50]随机波动首次录制复盘大公开! [56:30]如何理解作者、读者和评论家等构成的文学共同体,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 [1:01:40]对于文学中私人和公共的反思 【本期节目主题插画】 SheliaLiu,新浪微博@SheliaLiu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顺序)】 Nocturne in F sharp minor, Op. 48 no. 2 Carmen Suite no. 2 - 2. Habanera Carmen Suite no. 2 - 5. La Garde Montante Carmen Suite no. 2 - 4. Chanson du Toréador all from https://musopen.org/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surplusvalue@163.com。
undefined
Oct 20, 2021 • 1h 8min

【随机波动068】Netflix这么好看,谁还要去电影院?

自2021年9月17日在网飞(Netflix)上映以来,韩国班底打造的剧集《鱿鱼游戏》迅速火遍全球,成为网飞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网剧之一,同时也是网飞美国区第一部登上榜首的韩国剧集。从2019年的《寄生虫》到如今的《鱿鱼游戏》,韩国以高度概念化和模型化的方式讲述着全球通行的故事——富人坐享其成,穷人相互厮杀。韩国的文化输出为何成功?其中有何值得借鉴之处?中国为什么拍不出类似的作品?在本期节目中,随机波动的老朋友、从事电影研究的王炎老师将与我们一探究竟。 在《鱿鱼游戏》的火爆背后,流媒体的助力也不容忽视。事实上,流媒体的兴起,不仅从内容传播和发行层面冲击着传统电影制片厂,同时也改变着美国电影工业的内容生产——电影和电视剧的界限日渐模糊,大屏幕和小屏幕的区隔逐渐消弭,客厅沙发正在取代影院座椅,为更多人提供私密且舒适的观影体验。 这并非电影工业第一次遭受冲击。早在上世纪50年代,当电视成为80%的美国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时,就有人高呼“电影已死”。但在王炎老师看来,电影从来没有死。它在一次次冲击中、在媒介形式和技术的不断迭代中、在固有的概念和边界不断松动和消解的过程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本期嘉宾】 王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 [05:40]疫情之前北美电影院线已经开始衰落 [10:10]2020年对院线而言是一个致命转折 [13:24]电影院承袭了教堂、剧院的社会仪式功能 [16:36]今天我们还有电影院原教旨主义吗? [20:56]电影技术的发展对内容的影响非常直接 [25:26]超清和裸眼3D技术能让影院复兴吗? [30:39]电影和电视剧在今天还存在区隔吗? [36:17]流媒体是否让非西方文化产品更容易进入全球市场? [42:46]南北主题的间谍片是韩国电影经久不衰的类型 [46:24]电影要真实,容不下虚假和自恋的东西 [48:34]亚洲电影应该诉诸一种特殊性还是普遍性? [56:06]美剧英剧越来越像电影,国产电影越拍越像电视剧 [59:29]流媒体时代对版权会有什么新的想象?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Main Theme, by曹英沃, from《新世界》OST 片尾:Last Cigarette, by曹英沃, from《新世界》OST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undefined
Oct 13, 2021 • 1h 46min

【随机波动067】与乳房告别

很久以来就想要做一期关于乳腺癌的节目了,终于赶在今年的“粉红丝带关爱日”(本周五)之前完成了这样一个愿望。探讨乳腺癌是迫切的和重要的——它被称作“粉红杀手”,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去年我国新发病例41万,同比上一年的增速是全球平均增速的两倍,美国的数据是每八个女性中就有一位会在其一生中罹患乳腺癌。准备和录制这样一期节目对我们既是考验也是幸运,虽无法真正感同身受乳腺癌患者之痛,但两位嘉宾带着我们穿过她们的幽深隧道与荆棘密林,在看见个体遭遇和结构问题的同时,也从伤疤里看见透过的生之微光。 本期节目嘉宾之一林墨西是一位年轻的历史研究者,在今年7月接受了切除双乳的手术,目前仍在恢复之中。她与我们分享了自己从确诊到手术并决定不重塑乳房的过程,无论是伴侣亲吻她胸前的伤口,还是师友与她一起用另一种方式重新讲述患癌的故事,她也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对于疾病的感受与思考馈赠给其他所有人,既有叮嘱,也有希望。 另一位嘉宾于晓丹是国内第一位乳腺癌术后文胸设计师,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她接触了许许多多的乳癌患者和医生。她不仅看到摸到了乳腺癌术后女性触目惊心的伤口,也意识到了她们更隐秘的痛苦——被他人的决定牵引,被内分泌药影响,被社会偏见压制,被对亲友的无限体谅束缚,被丈夫买来的硅胶义乳和假发套包裹。在为术后文胸做调研的过程中,她会问切除乳房的患者三个问题——你现在在穿什么?你们应该穿什么?你想要穿什么?设计从单纯的美回归到解决问题,术后内衣背后的小小交叉也有它的力量。 对于那些曾经或正在经受乳腺癌之痛的女性,我们希望把同样经历过这一切的墨西的话送给你们:“我知道你现在特别痛苦,但你不会永远被困在这里,它会过去的,你还是会有一些幸福的时光。现在的黑暗不是你生命的全部,只是你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对于目前乳腺健康的女性,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让我们更多关怀和及时检查自己的乳房,关注与乳腺癌相关的事业,更多地倾听和谈论这件事情,让乳腺癌的患者和议题都走到有光的地方,为整体社会观念的变化贡献滴水之力。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林墨西,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候选人 于晓丹,国内第一位乳腺癌术后文胸设计师,《洛丽塔》译者 01 一位乳腺癌幸存者的自白 · 确诊癌症:黑暗和在黑暗中的积极响应 · 切除乳房:艰难的选择 · 重塑与否:为什么男整形医生预设女性患者一定会做重塑? · 术后恢复:被塑造、被夸大和被建构的乳房 · 建立叙事:面对病痛,我们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02 一位乳腺癌术后内衣设计师的自白 · 初见伤口:对乳腺癌患者伤口的观察与研究决定了内衣材料的选择和设计 · 听见女性:“经历了乳腺癌手术,我不想戴假发和硅胶义乳” · 男性凝视:从硅胶义乳到内衣设计,男性凝视如何渗透其中 · 用设计解决问题:乳腺癌幸存者更有权利要求美 03 对谈 · 疾病的隐喻:乳腺癌,被污名化的癌症 · 技术与文化:面对癌症,医学技术的进步重要,社会文化的改变同样重要 · 亲吻伤疤:伤疤是独一无二的,是光透进来的地方 · 战胜疾病:并非努力就一定幸存,也并非一定要成为斗士 【本期节目主题插画】 瑶佳,新浪微博@猫猫端汉堡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顺序)】 “女人花” by 梅艳芳,from 《女人花》 “To Live” by 大友良英,from 《Summer Snow》 “Pigeons on the Roof”,by 大友良英,from 《Summer Snow》 “Sullen Girl” by Fiona Apple,from 《Tidal》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surplusvalue@163.com。

The AI-powered Podcast Player

Save insights by tapping your headphones, chat with episodes, discover the best highlights - and more!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
Get th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