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性與社會議題的傳遞能被兼顧嗎? 透過各式藝文活動傳遞社會議題,無論是種族、語言、身心障礙權益、性別與社會運動,都可以在近年的許多音樂節、藝術節和展覽中看見。 但如何在這個過程中降低「說教感」、確保仍有藝術的美和完整性,又能夠展現藝文品牌對於議題的關注與敏感度, 則成為兩者融入與否,或互相干擾的分水嶺, 本集節目中,我們邀請到國家兩廳院節目企劃部經理 林亭均 , 來和我們分享她和夥伴一同打造秋天藝術節的過程,以及如何讓藝術性在議題傳遞時不流失進而昇華 本集節目重點: ☑️ 為什麼會希望藝術節與場館不只有「藝術」? ☑️ 為什麼想要有一個以「議題」為主的藝術節? ☑️ 藝文節目如何促進議題溝通並反映當代社會? ☑️ 阻礙、危機與願景! *本節目獲得 文化部 112年度 推廣文化平權補助 - 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dnw7fn4tqg0870axzgirva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dnw7fn4tqg0870axzgirva/comments ✨ 加入法客電台 LINE社群,跟我們一起討論節目: https://plainlaw.tw/chatwithKC 法客電台專屬網站|https://portaly.cc/plainlawradio » » 這裡有法客電台精選輯以及法白相關資訊! 支持法白|https://lihi1.com/x2eSn » » 加入法白的定期定額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