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青年 cover image

问题青年

44. 年终策划·北京|我们为什么要发问与探究?

Jan 29, 2022
58:21

和青青子、安超,一起聊聊过去一年的发问与探究中,我们收获了什么?

【本期问题青年】

安超 | 青年学者

青青子 | 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

【本期主播】

Lisa | 青年志主编

【本期介绍】

随着不确定性的弥散,「退守」似乎成了我们时代的关键词,存在于我们的职业选择、亲密关系、出行移居等方方面面。但另一方面,我们却看到仍然有一群人,在保持着持续的发问与探寻、表达与联结。

在大家都感到「难」与自顾不暇的当下,为何仍要持续发问反思。为什么不放过自己呢?发问和探寻有什么意义呢?这可能是很多人共有的疑惑。

在这场对谈中,青青子分享了她在过去一年所发起的《女性学者访谈系列》背后的发问以及探究过程中的艰难与收获。安超分享了她在《拉扯大的孩子》这本书背后的学术探究和生命体验。Lisa分享了她与青年志编辑部在过去一年中的发问与反思,为何从对“酷小孩”的旨趣转变成了对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的关注。

为什么我们要开启发问与探寻?这些发问与我们的联系在哪?在发问与探寻中,我们遭遇了哪些困境?这些发问与探寻又是如何反哺我们的日常生活与身份认同的呢?

正如安超老师所说,“探寻的过程同样也是打磨我们自己的认知工具的过程”,而这一个过程对于女性而言,可能就是重拾女性身份认同,看见具体的人的一份契机。

【收听指北】

03:57 大环境的退守背景下, 为什么我们还要持续的发问与探寻?

08:26 抛掉名校、成功的标签,就从“怎么过好自己的生活”出发去发问

11:20 安超介绍《拉扯大的孩子》这本书背后的学术研究初衷

12:36 探索的过程也是打磨工具的过程,在“任性”中重拾自己的女性身份认同

20:21 青青子介绍她发起《女性学者访谈系列》的初衷

21:28 在热点横行的时代,我们对很多事件、热点的反思都是非常有限的

24:59 在采访女性学者中,仍然会下意识以男性的学术规范去审视女性学者

30:00 我们对于女性的认知,正在经历去性别化到再性别化的一个过程

36:15 从关心年轻人中的前沿,到关心大众的年轻人、甚至那些“late majority”

41:05 在集体退守的年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看见他者?

43:19 行动是危险的,言说是危险的,所以大部分人选择安于一隅

46:27 “成为母亲给予了我参与公共事业的勇气”

50:24 消费主义与技术让当代人更“自恋”,更沉迷于欣赏镜中的自己

51:27 反思之后,在决定行动时,一定要接受自己会做“蠢事”

53:15 行动需要的可能根本不是知识,而是勇气

【本期音乐】

Emma - Jean Thackray - Say Something

【Logo设计】Sam

【后期制作】Unico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搜索「青年志Youthology」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Remember Everything You Learn from Podcasts

Save insights instantly, chat with episodes, and build lasting knowledge - all powered by AI.
App store bannerPlay store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