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_answer ANECDOTE 两位思想家的不同社会地位
- 以赛亚·伯林融入英国社会,视英国为第二故乡。
- 汉娜·阿伦特则较为边缘,对主流学界产生冲击。
insights INSIGHT 阿伦特与伯林的思想分歧
- 阿伦特和伯林的思想差异是多维度的,包括知识脉络、社会位置和心性。
- 伯林对阿伦特的厌恶源于两人在多个方面的差异。
insights INSIGHT 顶尖思想家的相处之道
- 顶尖思想家难以互相欣赏,因为他们都希望世界与自己妥协。
- 普通人通过与世界妥协而生存。
Get the Snipd Podcast app to discover more snips from this episode
Get the app 本书深入探讨了20世纪两位杰出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和以赛亚·伯林之间复杂的关系。作者志田圭通过大量档案材料,揭示了两人在知识脉络、社会地位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导致他们之间深刻的分歧。书中涵盖了两人对自由、极权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等问题的不同观点,并对“平庸之恶”等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不仅是一部思想史研究,也展现了20世纪思想家面对复杂历史和政治现实的思考方式。
- 导语 -
作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两位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和以赛亚·伯林不喜欢彼此,甚至伯林厌恶阿伦特到了反感与之并列的程度。在后世学者的眼中,汉娜·阿伦特和以赛亚·伯林在许多核心问题上都存在着重要的分歧。同样作为流亡的犹太学者,两人为何即对“自由”等关键的抽象概念产生差异,又在“犹太复国主义”等政治行动上形成不同的观点?半世纪后重新回溯,后人如何误解了“平庸之恶”?当20世纪思想家面对当代美国政治,阿伦特和伯林会给出怎样的智识判断?重新回到学术传统,为什么说两人又同样是“惺惺相惜”?欢迎收听刘擎、包刚升老师带来的精彩讲述!
- 本期话题成员 -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刘擎,大观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
包刚升,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理论、比较政治与政治史。
- 时间轴 -
05:45 建制派和边缘者:伯林和阿伦特的两种流亡
11:30 忽左忽右所提倡的“经验主义”部分源自伯林
29:30「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的自由
36:30 被误解的阿伦特:究竟什么是「平庸之恶」
42:45 蛭田圭让大家看见了阿伦特和伯林的复杂性
45:00 借阿伦特「被遗忘的政治」反思当代生活
52:45 何为「复数的人」?阿伦特的「共同体」观念
57:00 美国与英帝国之间:阿伦特与伯林的政治“理想乡”
01:04:15 阿伦特和伯林会如何看当代美国政治
01:15:00 阿伦特看波伏娃:「与其研究思想,不如跟她调情」
- 支持我们的赞助商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饿了么给本台听友送来入秋福利,在饿了么内搜索「忽左忽右」即可领取,可以叠加任意饿了么红包或饿了么会员红包,每天可以领取三次。
- 制作团队 -
声音设计 hotair
节目统筹 禾放
节目运营 小米粒
节目制作 hualun 丁晋亮
logo设计 杨文骥
- 音乐 -
Danse Macabre - Busy Strings - Kevin MacLeod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4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ad@justpod.fm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
B站:忽左忽右leftright
抖音:忽左忽右